第3節
書迷正在閱讀:科學修真的五好家庭、通靈師搞養殖的日子、[陰陽師反穿]自從我抽到了茨木這大佬、忠犬養成計劃[娛樂圈]、單行道,逆行愛、封先生總是很美麗、鬼面將軍寵嬌娘、重生之離老子遠點、萬人迷快穿記事、終于撩到你
缺心眼的唐宛宛沒多想,還懷著滿腔真誠道了謝。三日之后,太后娘娘也不再留她,賜了幾匹云錦和兩個巴掌大小的妝奩,叫荷賾姑姑送她回了家。 大盛民風開放,唐宛宛出門逛街或是訪友的次數不少,以往身邊帶幾個護衛也就是了。這回回府卻是頭回受到如此待遇,爹娘和兩位兄長都在外院等著她,連嫁了人的兩位親jiejie都回了娘家。 “怎么都在等我?”唐宛宛心中稀奇,連跑帶跳上了前:“大姐二姐,你們怎么回來啦?” 唐夫人摟著閨女往里走,一眼就瞧見唐宛宛手中拿著兩個紅木妝奩,沒等進屋就打開了,越看心里越慌:“五尾鳳簪!百鳥伏花翠鈿!紅寶石嵌金孔雀步搖!” “款式有點老啊?!碧仆鹜饻愡^來瞧了瞧,“要不重新熔了打新鮮花樣?不然送給外祖母吧!” 唐夫人倒吸一口涼氣:“我的傻囡囡啊,你還想熔了另打花樣!” 唐大人不過是個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唐宛宛長至如今見過的唯一的御賜之物就是她爹的敕命詔書,完全不知道御賜之物是不能轉送他人的,孤陋寡聞也怪不得她。 兩個妝奩看上去并不打眼,里頭的首飾統共九樣,還沒唐宛宛自己的首飾多。唐夫人看著,心口卻噗通噗通直跳,因為這些首飾都是逾了制的,也就是以唐宛宛如今的身份根本不可能戴出去的。 宮里的太后自然是人精無疑,若是此舉沒有深意,如何會送宛宛這么多逾制的首飾?唐夫人忙說:“快快快,你快把太后娘娘說的每句話都講給我聽聽,一個字都不許漏!” “太后娘娘人還挺好的啊?!碧仆鹜鹨荒樸?,看著自家娘親這般惶急的模樣頗有點摸不著頭腦,將這三日的事一五一十說了,最后喏喏答:“還請我吃了烤鹿筋貴妃翅萬福rou,還有好多好吃的?!?/br> 唐夫人氣得拿食指戳她腦門:“你就是個瓷錘錘!人家哪里是好喲!人家分明是要召你進宮生娃娃的!” 第4章 原委 若單論身份,唐家在京城算得上默默無聞。天子腳下當真是人才濟濟,“一塊匾額掉下來能砸死三個伯爺”這話雖有些夸張,卻也是京城官家林立的真實寫照。 可在坊間傳聞中,唐家卻是名聲不小,常被提起的有這么幾條:唐家的姑娘好命;唐家的姑娘旺夫旺子旺宅;唐家是被送子觀音娘娘庇護的;唐家的姑娘好生養…… 唐夫人一向清楚這些傳聞,總覺得自家姑娘傳出這般名聲不太好,說“好命”“福氣”也就罷了,竟還傳出了“好生養”的說法,又將未出閣的姑娘置于何地? 可唐家人丁興旺是事實,子孫滿堂也是事實,自然管不住別人的嘴。尤其他們這嫡系一脈,如今老太爺和老夫人還在世,公婆身體康健,唐夫人的嫡長孫都已經入學堂了。 這么算算便已經是五世同堂,再加上大房三房四房嫡庶,族譜摞起來足足有半人高。若是再把老太爺的幾個弟兄和唐家嫁出去的姑娘通通算上,估計京城十分之一的人都與唐家沾親帶故。 前些年唐宛宛的太爺爺過八十大壽,進去磕頭的小輩要子輩、孫輩、重孫輩、重重孫輩這樣的輩分排成行,光是唐宛宛同輩的重孫一個院子都擠不下,成了京城一大盛景。 錢岳胡明閏棉侯唐,大盛建朝起的八大世家,這二百年過去了,你大街上尋個人問問,有幾個聽過的?除了岳家和侯家勉強能看,剩下的都已沒落了。 唯獨唐家,成了大器的男兒挑不出幾個,如唐大人這般入朝為官的已經是其中最有出息的了。唐家跟別的世家一樣家道衰落,可如此枝繁葉茂人丁興旺,整個京城都尋不出幾戶。這樣一來唐家便越發顯眼了。 唐家的女兒聞名京城,不是因為出身好——天子腳下,唐家這樣的身家丟進水里都不定有個水花; 也不是因為模樣標致——誰家挑媳婦只看這一條的? 更不是因為德才兼備——都是嬌生慣養出來的姑娘,瞧瞧唐宛宛,這條不提也罷。 單單有一條就足夠她們聞名京城——唐家的女兒都好生養,還各個富貴命,擺在家里都能當吉祥物。 比如唐宛宛的大姐唐金兒,是五年前被鎮國公府大夫人三催四請娶入府的。那時鎮國公府的老夫人重病,老人家臨去前的心愿就是看著最疼愛的小孫子成親。國公府大夫人滿京城挑命格好福氣旺的姑娘挨個合八字。結果唐家大姐剛過府,他家老夫人的病就有了好轉;一年后抱上了龍鳳胎,一身富貴病徹底好了。 再比如唐宛宛的二姐唐玉兒,三年前嫁入了劉將軍府,此后邊疆竟沒生過一場戰事,相公沒再上過戰場,連前些年被誤會“戰死沙場”的公爹都好生生的回來了,直叫一家人又驚又喜。 這些坊間傳聞在眾口相傳之中多多少少失了真,其中有多少喜事是因唐家姑娘的福氣帶來的,這誰也說不清,畢竟“福氣”本就是一種玄之又玄不可捉摸的機緣。然而提起唐家的姑娘們,總是與這些喜事分不開,又有得道真人批命“唐家姑娘旺夫旺子旺宅”的說法,這些事聽上去便更可信了。 然而再多的傳聞都跟唐宛宛沒關系。 “生娃娃?”唐宛宛哆哆嗦嗦吐出這三個字,倒抽了一口涼氣,只覺欲哭無淚。 “娘你沒教過我怎么生啊啊啊,我不會生怎么辦???會被太后、太上皇、陛下還有各大妃大小嬤嬤穿小鞋的吧?” 唐家二姐捂著嘴咯咯笑了,含嗔帶笑地白了她一眼:“瞧你說的!如今后位空懸,帝王家向來子息不盛,如今這位更是即位八年無子,你進了宮就是香餑餑,上頭三位主子都得把你當成眼珠子護著,誰敢給你小鞋穿?” 唐宛宛打了個哆嗦,泥猴似的撲到唐夫人懷里:“我不想做眼珠子,我想留在家里做娘的小棉襖啊?!泵偷叵肫鹆艘粋€救星:“婚約呢我那婚約呢!我是有婚約的姑娘!他們憑什么讓我進宮!” 這大熱天兒的,唐夫人把她從自己身上扒拉下來,此時她自己心中都沒個譜呢,也顧不上訓唐宛宛這站沒站相的樣子了,揉了揉眉心道:“你前腳剛被轎子抬進宮,馮家的后腳便上門來解了婚約,從他們那邊尋了個過錯,不礙你名聲?!?/br> 提起這事,唐夫人還是臉色不佳,咽了一口茶才勉強把這口氣咽下去。 前幾天唐老爺還想著趕在圣旨下之前快點把宛宛嫁出去,誰知皇家的意思還沒明著顯出來,馮家先上來退婚了,直把唐夫人氣了個半死。 “馮家上門退婚?”唐宛宛眼睛一瞪,漂亮的杏眼里閃過惱羞成怒:“啊呸!馮知簡上個月還來信說此生非我不娶呢,奶奶個熊他扭頭就變卦?” “你跟誰學的這粗話!”唐夫人一拍桌子,轉念更怒:“馮知簡竟敢私信于你!堂堂京城四君子之名,竟如此不懂規矩!” 唐宛宛縮成鵪鶉狀,撅著嘴嘟囔:“我這不是頭回收情書,特別新鮮嘛……”被唐夫人瞪得收了聲。 “行了行了,這事兒不已經掀篇了嗎?還提他作甚?”唐家大姐無奈地插進話來當和事老:“想想小妹這事該如何才是正理?!?/br> 是了,此事還能細細揣摩太后的意思。唐夫人顰著眉尖,在心頭細細思量。 宛宛跟馮家的親事本都定好今年秋時了,誰曾想這時候沖出個攔路虎來,太后娘娘對宛宛是什么心思偏不說明白,賜下的妝奩又弄得人心慌。 若是太后娘娘對宛宛不滿意,這還好,另尋一門親事也就是了;可若是留宿宮中和賜下的妝奩中那九樣逾制的首飾代表了太后娘娘的態度,那這事就復雜多了。 陛下登基八年,卻沒個一兒半女,坊間傳聞都說陛下有隱疾。最初唐夫人可能還當個笑話聽聽,可經過八年的時間,這傳聞與事實怕是八九不離十了。 宛宛若是入了宮,僥幸能生下一兒半女算是好,將來一生榮寵定是不愁了;可若是她如別的宮妃一般生不了娃,按宮里幾位主子的意思,怕是要一個勁地往宮里添人,誰知后頭進宮的還有多少姑娘?宛宛這般出身,這般心計,定會被她們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偏偏太后認準了“唐家出品”,似乎瞅準唐家的姑娘了。 入宮為妃幾乎等同于給人做妾,唐夫人怎么舍得?更何況還是這般的情形。 人人都知婚姻需要經營,可將來的夫妻情分全系在宛宛的肚子上時,無論成與敗,都叫人心酸。宛宛若是因為“好生養”的名頭入宮,將來也得為這個目標而活,無異于在唐夫人心頭割rou。 一家人都在正廳坐著,沒了唐宛宛插科打諢,氣氛越發低沉。唐家大姐只好出聲開解:“爹娘你們別想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太后到底是個什么心思,咱們還不清楚呢。再者說了,我瞧宛宛活潑可愛,就算進了宮,她哪里比別人差了?興許皇上就喜歡她這一款的呢!” 全家人望向唐宛宛,看著她此時四仰八叉地癱在椅子上兩眼無神的模樣,又揪了一把心。 ——皇上口味得多獨特才會喜歡這一款的??? * 身為大盛朝最尊貴的人,晏回的煩心事委實不少。晌午到慈寧宮請安,留下用個午膳,太后娘娘也是一臉愁容:“皇兒啊,今日侯美人又來找我訴苦了?!?/br> 晏回眉梢一挑,光是這么一個微表情便顯出了兩分迫人的味道,“她又說什么了?” “說你半年沒去她的梅雨閣,門庭冷情,宮人看碟下菜云云,她想絞了頭發做姑子去?!?/br> 晏回扯扯唇角,眼中有些嘲諷。 太后長長嘆了一聲,見晏回不喜這個話題,倒是另想起了一事:“昨日我喚來太醫院院正問了問,皇兒你、你那、那……” 太上皇拿筷子尾端篤篤篤敲了幾下桌子,口中道:“皇兒日理萬機,就別拿這些事來煩他了?!币贿呎f著,一邊給太后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別問了。 太后欲言又止,晏回本還不知道母后想要問什么,看二老這副難以啟齒的樣子也明白了,又是一陣郁氣翻上心頭,嘴里的菜也沒了味道,只好寬慰道:“兒臣省得,母后不必憂慮?!?/br> “我怎么能不cao心,你瞧瞧你自個兒!”太后拿帕子沾了沾眼角的濕意,“這都多少年了,司寢局的侍寢記錄空白一片。平日你每每忙到深夜,身旁卻連個知冷知熱的可心人都沒有,也沒個一兒半女的,竟成了個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 太后苦口婆心說:“皇兒你聽母后一句勸,這京城有好幾戶人家的姑娘都好生養,你從中挑幾個順眼的納進宮來可好?都說這生育能力是會傳給子孫后輩的,你瞧哪戶人家最是枝繁葉茂子孫滿堂,挑他家的姑娘保準錯不了!” 晏回聽得好笑,“母后您這是從哪兒聽來的?” “上回你太姥爺家的幾個姨姥姥進宮,母后跟她們仔仔細細問過了?!?/br> 太后叫一旁侍膳的荷賾姑姑將她枕頭底下壓著的名冊拿來,一張張翻開,“母后給你說說,你且細細聽。趙家老夫人膝下七個兒女,大夫人四個兒女,二夫人五個兒女;瑞家老夫人膝下八個兒女,嫡系子孫更是有二十之眾……” “再比如那唐家,跟你同輩的少爺也有十幾個,只可惜他家的姑娘嫁人都早,如今跟你年紀合適的,就剩唐家二房的幺女。先前母后翻畫像,覺得這姑娘模樣最討喜,前幾天召她進宮來瞧了瞧,果然是個……” “唐家?”晏回心中一動,打斷了太后的話:“哪個唐家?” 這些消息都是太后從表姐妹口中聽來的,太后沖著“好生養”這一條挑出來的姑娘,還沒來得及細細查其家世。唐家人丁興旺分支眾多,太后又不了解朝事,自然不清楚是哪個唐家。 晏回長臂一伸,將那畫冊拿到手中自己瞧了瞧,這么一看就笑了,真是巧得很,果然是前幾天在何府側門瞧見的那姑娘。 宮廷畫師的畫技當真不錯,將唐家姑娘畫得活靈活現的,黑白分明的杏眼十分傳神,頰側隱隱的酒窩更添了幾分俏皮,雙環髻上各纏著一團小小的絨球,更顯她年紀小。 ——也顯得有點傻。 太后瞧見他來了興致,忙趁熱打鐵:“京城傳聞說這幾戶人家的姑娘都好生養,尤其唐家的姑娘,各個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旺夫旺子旺宅相!只可惜他家女兒大多嫁了人,就剩一個幺女了,若是能娶進宮來,興許你這多年的隱疾就能治好了??!” “隱疾”二字晏回聽得喉頭一哽,假裝不甚在意,將畫冊上的這張紙扯下來,隨手一疊收入了袖中。 太后欣慰不已,還要說些什么,卻見皇兒又開始用膳了,臉上哪有半點好奇?分明是和往常一樣無動于衷的表情。 “你怎么也不勸勸!”太后一急,忙推推旁邊的太上皇,瞪著他出聲埋怨:“是誰天天念叨想抱孫子的,怎么就我一人著急!” 太上皇正夾著一筷子珍珠丸,被妻子這么一推,丸子噗通掉進了湯碗里。太上皇抬眼,目光沉沉看著自家兒子:“聽你母后的話?!?/br> 晏回無奈應道:“兒臣知曉?!?/br> 太后娘娘眼睛一亮:“那要不要見見?母后知道你不喜歡精明強干的姑娘,這回專門挑得是嬌憨呆實可愛的?!?/br> “母后與你說,這唐家姑娘特別得有意思,抄個佛經都會抄串行,講起她家中的趣事來卻能連著說兩個時辰不?!刻齑笄逶缙饋砭腿ジ认碌柠W鵡說話,把鳥籠提在眼跟前,一邊說一邊走,一個趔趄差點栽到荷花池里?!?/br> “還有每天半上午和半下午御膳房的人來問膳,她都眼巴巴地看著。母后讓她也點幾道菜,她點的菜太多了,自己又拿筆劃掉幾樣,這道也舍不得,那道也舍不得。還會默默記下自己吃過哪道沒吃過哪道,來我這住了三天就沒見她點過重樣的菜,特別得逗趣?!?/br> 晏回以前吃過精明女子的虧,以至于他這些年每每遇上才高八斗的、舌燦蓮花的、長袖善舞的姑娘心里都會打個突??v是模樣再動人,晏回也放不下心中的警惕與戒備,神經繃得緊緊的,總覺得這些姑娘都是披著兔子皮的食人花,一個不慎就會生吞了他。 而唐宛宛這么個“傻萌”的屬性,陰差陽錯之下卻正正好入了他的眼。 晏回目露猶疑:“這唐家姑娘,當真有您說得這般……傻?” “是啊是啊?!碧笾雷约覂鹤訉τ行挠嬘谐歉墓媚镆幌蚴蔷炊h之,見狀趕緊說:“可惜皇兒你不能輕易出宮,若不然趕明兒我再把她喊進宮來,你親眼瞧瞧如何?” 晏回心中微微一動,仿佛一池平靜無波的水泛起了漣漪,點頭說“好”。 第5章 見面 唐家又接到太后娘娘讓唐宛宛進宮的口諭時,一家人簡直是崩潰的。 唐宛宛傻愣愣坐著,拿著一顆五香花生掰了半天,愣是沒把里頭的花生仁弄出來,滿腦子都是“生娃娃”“生娃娃”“生娃娃”的聲音在打轉。 這兩日為了讓女兒認清時局,唐夫人給女兒灌輸不少后宮多么多么可怕的言論。本是為了讓女兒在太后面前多留個心眼,不要再像前幾日一樣沒心沒肺的了,可這些話卻把唐宛宛嚇怕了。 此時見到女兒這樣魂不守舍的模樣,唐夫人又埋怨自己:宛宛本來就膽子小,自己干嘛要嚇她??!忙描補道:“宛宛不怕,后天早上才進宮呢,爹娘再給你想想主意?!?/br> 唐宛宛慢騰騰咽下花生米,含著一泡眼淚點了點頭。 這回太后娘娘的口諭明顯比上回走心多了,上回是直接喚唐宛宛進宮的,小轎都候在門前了,哪有半點委婉?那日唐夫人一點準備都沒有,也沒人提點,倉促之中給唐宛宛翻出來的衣裳首飾都沒對上宮里的規矩。 這回照舊是荷賾姑姑出宮傳太后口諭,卻是笑著說:“這幾天太后娘娘一直對宛宛姑娘念念不忘的,總是嫌我們幾個老奴無趣。后日正好是休沐日,太后娘娘得閑,還想請宛宛姑娘進宮說說話。姑娘好好準備兩日,后日清早老奴出宮來接您?!?/br> 唐宛宛強撐起一個笑應了是,荷賾姑姑卻當她是緊張,這才笑得這么難看的,還笑瞇瞇開解:“宛宛姑娘放心,太后娘娘對您喜愛得緊呢!” “……”唐宛宛更不放心了。 荷賾姑姑略一思索,又走近半步,悄聲與唐夫人說:“太后娘娘苦心,說此時送宛宛姑娘衣裳首飾不合適。夫人也不必因此事為難,就讓姑娘以平時在家中的打扮入宮便可?!?/br> 唐宛宛平時穿的衣裳都是怎么好看怎么來,她孩子心性,戴的首飾也喜歡花哨,妝奩里挑不出一樣樸素的,自然不合宮規。這一時半會兒的,去金樓買首飾還趕得及,量身裁衣卻是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