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啊,翁將軍病了?這到沒有聽說?!睎|方佺接了一句,不由地向徒兒望去。 奚卜兒老實伺候在旁,趁人不備,回了老師一個不以為然的神情。 東方佺當即就有了數,敢情裝病才是真的。 富珍也知道很難瞞過這幾位身懷異術的人,抱怨道:“自從那大太監來了密州,便明里暗里同梁王對著干,搶糧搶人搶功勞,可人家梁王麾下有三員大將,論打仗,諸大衍勇冠三軍叫胡人聞風喪膽,收攏人心方面費冰又做得滴水不漏,就是軍糧餉銀也有鐵算盤嚴永昌盯著,斗來斗去,倒霉的就成了我姐夫,誰得便了都來挖幾下土敲打敲打,日積月累,就是座山也經不住,何況我姐夫充其量只是個小土包?!?/br> 他唉聲嘆氣,燕韶南察言觀色,覺著富珍這些苦惱應該都是真的。 不說別的,她之前在路上親眼所見,連本應保持中立的姜同光的族侄姜良棟都投奔了監軍簡康,老將翁承載日子怕是確實不好過。 李縣令看得出同富珍交情不錯,聞言調侃道:“你今日不說,我還當你們郎舅兩個自持身價,準備著待價而沽呢?!?/br> “屁!”富珍有些喝大了,也不管說話是否粗魯,罵道,“你個李麻子少說風涼話,眼下這形勢,你說我們能投奔誰?要不是簡監軍處處拖后腿,密州的胡人怎么會到現在還殺不干凈?至于梁王,嘿嘿,那位千歲爺這會兒正站在懸崖邊上猶豫不絕呢,跟了他,一個不好,就是滿門抄斬的下場,李麻子你不怕死只管試試去?!?/br> 李縣令擺了擺手,不再招惹他:“我芝麻綠豆大一個小官兒,不值得花力氣招攬。只愿胡人不來,自家也別鬧騰,平平安安賺它幾年俸祿?!?/br> 王桐錦嘆息道:“誰不望天下太平,唉。梁王那邊最近可有征兆,可知他人現在何處?” 富珍答道:“率了親軍就在這方圓幾百里轉悠,有消息稱他最近會回慶云呆上一陣?!?/br> 燕韶南私心覺著這回答頗為靠譜,富珍大約是得到了確鑿的消息。梁王妃帶著朱孝慈以及諸子女遠道而來,朱英澤怎么都該與妻子見個面,順便處理一下。 meimei朱孝慈的事也夠讓他頭疼的。 王桐錦又向富珍打聽了軍中不少秘聞,方才放他和李縣令離開黃家。 黃大通不是外人,明琴宗諸位就在黃家關上門商議,王桐錦問燕韶南:“那歐陽曼兒處置了?” 燕韶南點點頭:“我叫崔少康留了口供,師伯可要看看?” “算了,你回頭有機會將口供交給你父親或是那崔公爺吧,明琴宗不是官府,這次算是越俎代庖了?!蓖跬╁\看上去顯得有些意興闌珊,“都說替天行道,這種多行不義的惡賊沒啥可說的,人人得而誅之,可要改天換日推翻朝廷,這代價之大責任之重,說不定日后會后悔……祖師爺留下的告誡不是沒有道理?!?/br> 王桐錦雖然喜歡打抱不平,卻沒有野心,他知道燕韶南屢次欲言又止,是想游說他做什么,有時候他心里也隱隱覺著長痛不如短痛,與其坐視朝廷昏庸民不聊生,幫師侄想辦法推梁王一把,換個人來做皇帝說不定更好,只是一想到宗門禁令,又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燕韶南知道掌宗師伯是個好人,不忍叫他為難,道:“能除掉歐陽曼兒這個禍害已經是收獲不少,余下的我自己想辦法吧?!?/br> 王桐錦看了看其他幾人,突然有了主意:“這樣吧,既是關系到宗門的未來,不要由我一個人來拿主意,人人有份,待我私下里逐一問過,咱們按多數人的意見來?!?/br> 他身為宗主,愿意聽大伙包括晚輩的想法,其他人自然不會反對。 明琴宗除了一位不問世事閉關的前輩,還剩下六個人,燕韶南新加入,難題又是她帶來的,她的意見不算,剩下五人剛好是單數。 燕韶南退出廳堂等著,她估計兩位師兄年輕氣盛,尤其是胡師兄,親自與崔繹打過交道,對他會更有信心一些,尚有可能站在自己一邊,兩位師伯怕是很難下定決心舉全宗之力幫助崔繹造反。若是二對二,老師的選擇就成了關鍵,若是三人反對一人贊成,老師怎么想也就無關緊要了。 不過她已然存了最壞的打算,并不如何忐忑,默默思忖怎么僅憑自己這二百來個人打開局面,將梁王逼上崔繹的“賊船”。 大約是決心不好下,足足過了兩個多時辰,王桐錦才把燕韶南叫了去,道:“我問過你師伯師兄,他們兩人支持,一人反對,我思來想去,還是覺著這么大的事情,應該聽聽你老師的意思再說。你說呢?” 言下之意,就是他傾向于不參合國事,在接下來的紛爭中明琴宗要袖手旁觀。 燕韶南有些失望,卻沒有顯露出來,道:“您不用顧慮我的想法?!鳖D了頓又試探著問,“師伯,我可以安排崔少康他們做事吧?” 王桐錦無奈地笑笑:“去吧,我相信你自己有分寸?!?/br> 想要接觸梁王,似乎只能去慶云了,而現在通過師門,又認識了富珍,可以接上老將翁承載的這條線,不利用起來有些浪費,燕韶南準備兩邊一同進行。 她召集了手下人商議,還沒等決定接下來的舉措,密州軍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稱得上是風云突變,一時形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梁王麾下竟然內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