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第2章 喜從天降 靖西平橋鎮甜水大街燕家最近好事連連。 先是當家人燕如川給次子結了門好親事,親家是隔壁鎮上的胡員外。 鄉下沒那么多講究,兩個年輕人機緣巧合見過幾回面,彼此都十分屬意,胡家家境殷實,胡員外疼愛女兒,早跟媒人透露,一旦訂下婚事,便全力資助女婿讀書考取功名。 跟著今年會試結束,春闈張榜,燕家二爺燕如海榜上有名,高中三甲。 可不要覺著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便美中不足,還有人拿之與“如夫人”相提并論。如夫人那是側室,一輩子矮夫人一頭,同進士則不然,不過是上榜的名次稍稍靠后,除了授官時間晚些,品階上稍稍吃虧,只要銓選得上,進入官場之后并無任何不同。 需知大周朝的會試可是三年一次,每次不過三百余人上榜,全大周想要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又有多少,像燕如海這樣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躍過龍門的,又何止是萬里挑一? 快中午了,一雙喜鵲在枝頭嘰嘰喳喳,流連不去。 燕韶南看天氣不錯,把父親的書全都搬到院子里,放在青石板上攤開晾曬,擔心被鳥雀拉上糞便,在一旁小心守著,耳聽南窗傳來伯母蘇氏的說話聲,不由抿嘴一樂。 “韶南啊,你別趕那兩只喜鵲,這可是好兆頭,說不準你爹的事今天就有準信了,兩只小東西趕著報喜呢?!?/br> 若不是屋里還有旁人,韶南定要笑問伯母一聲:“您這話可都連著說了三天了,前天因為貴客上門,昨天說是做了個好夢,我爹要做多大的官才能鬧出這么多吉兆?” 蘇氏賢惠能干,這么些年不但把自己家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照顧著小叔子父女,除了人有點啰嗦,真是再沒有旁的毛病了。 韶南一早沒了親娘,同伯母很是親近。 屋里與伯母作伴的是她大兒媳婦的娘家媽楊氏,兩家原本就是街坊鄰居,處得極好,做了親之后更是時常走動。 楊氏頗有幾分富態,這會兒正幫著親家納鞋底,低頭笑道:“都說長嫂比母,你這cao心了多少年,終于盼得二爺高中了,還不肯消停呢?!?/br> 蘇氏手里做著活,并不耽誤嘴上絮叨:“說實話,他讀書考功名我還不怎么擔心,那畢竟是憑個人的真本事,選官就不好說了,燕家從祖上就沒出過像樣的人物,咱們這等黎民百姓一沒錢,二沒關系,京里的老爺們不會想著咱,肥缺自是輪不著,就是想要個過得去的差事,也得菩薩多保佑才行。這可是關系到他前程命運的大事,我這做嫂子的能不cao心嗎?正月里我可是在菩薩面前敬了香的,就等著他任命下來,全家人去燒香還愿?!?/br> 楊氏笑言:“咱們沒有門路,可二爺今非昔比,有那么多一同考上的,同年之間總有投緣的,實在不行,還可以請托縣太爺幫忙?!?/br> 其實哪有楊氏說的這么簡單,燕韶南耳聽長輩們閑聊,漸漸斂了笑。 還好靖西離著京城近,春闈張榜之后,父親在京里碰了幾回壁,還能死馬當活馬醫,回家鄉來請托熟人跑關系。換作鄴州那樣的地方,這會兒高中的喜報說不定才剛剛上門。 她聽父親說過,朝廷銓選看中的是門第、師承,以及殿試的策問。名門子弟總是會占到大便宜,而父親在策問上的表現也極是一般。 這等情況還會天上掉餡餅,也只能是指望菩薩了。 正當女眷們患得患失之際,街門上的銅環響了兩聲,那對喜鵲撲扇著翅膀飛走了,大門被自外邊推開。 腳步聲響,二爺燕如海邁步走了進來。 韶南連忙迎上前,叫了聲:“爹?!?/br> 蘇氏聽到動靜,探頭在窗上看了看,道:“是二弟回來了?!?/br> 燕如海才三十許,穿了件簇新的直裰,人逢喜事,看上去容光煥發。 他站在院子里,拱手施禮:“大嫂,楊家嫂子?!?/br> 楊氏笑道:“看這樣子是有好消息?!?/br> 燕如海今日出門原本計劃著宴請同窗好友,這么早回來,多半是有了變數。 燕如海不等旁人再問,主動道:“我的任命聽說下來了,安興縣令?!?/br> “安興在哪兒?” 蘇氏只是疑惑地問了一句,便反應過來,隨即陷入狂喜:“太好了,哎呀,真是沒有想到,菩薩保佑,菩薩保佑!咱們得趕緊去廟里還愿了?!?/br> 燕如海感動地笑笑:“有勞大嫂了。我還是接著再去打聽打聽,等兄長回來,麻煩您跟他說一聲?!闭f罷行了個禮,又叮囑女兒:“韶南在家聽話?!贝掖页鲩T去了。 楊氏忍不住羨慕道:“嘖嘖,你們燕家這就出了個七品縣太爺了?!?/br> 蘇氏把手里的活計放到一旁,起身自言自語:“我得幫他收拾赴任的行李?!?/br> 韶南忙道:“伯母,我來。安興在鄴州,消息若是準的,需要帶的東西可是不少?!?/br> “鄴州?聽說那邊窮鄉僻壤,條件艱苦,多半是那些個名門子弟不愿去受罪,朝廷才選中了你爹?!?/br> 蘇氏自覺一切都合情合理起來。 燕家并不富裕,燕如海十余年寒窗,一路考取功名也是吃了很多苦的。 她倒不覺著小叔子到窮地方做父母官有什么不好。 韶南蹲下身,將攤開的書一本一本歸置好,小心抱回父親房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