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節
楊妡仍是笑著,“多謝二jiejie關心,二jiejie到底年長幾歲,寧可放下自己的事情不顧,單想著關心下面的meimei,真讓人感動……我倒是替二jiejie急得很啊?!?/br> 言外之意,楊娥若是沒事就替自己打算打算吧,別人都定親了,只有她嫁不出去,還閑得管別人。 因楊娥沒有壓低聲音,楊妡也就依樣學樣用了平常的聲調,旁邊幾人不費力就聽得一清二楚,個個明著在品鑒對聯,暗地里卻豎了耳朵聽兩人說話。 楊妡是真沒有把名聲太放在眼里,尤其現在親事已定,更視聲名如浮云。 雖然魏氏曾多次強調楊家姑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著外人的面兒,就是裝也得裝出和睦友善的樣子來,可眼下是楊娥主動挑釁,而楊妡從來就不是愿意隱忍之人,能回擊的就當面懟回去,一時反擊不了的,就留待日后慢慢算賬。 楊娥卻是面皮兒漲得紫紅。 她被人寵慣了,闔府的姑娘不管是長還是幼,不管是嫡還是庶,再沒有地位比她更重要的,就連楊姵在定親之前也得恭恭敬敬喊她一聲“二jiejie”,唯獨楊妡接二連三地下她的面子,此刻更是毫不留情地揭她傷疤。 瞧著楊妡那張白凈如羊奶,柔嫩如細瓷的臉,楊娥恨不能伸手給她撓花了,再讓她如此囂張。 可當著眾人的面,楊娥終是不敢,虛點了她的面頰,笑嘆道:“五meimei真是牙尖嘴利的,讓人又疼又愛,可有時候也氣得慌……你們剛才對的對聯挑出魁首了嗎,我這只鐲子成色還不錯,給大家當個彩頭?!?/br> 擼起袖子將腕間顏色透澈如云霞的瑪瑙鐲子褪了下來。 先前大家評選就是圖個熱鬧,因為有個彩頭倒真正用心點評起來,倒最后竟是“快馬奔馳過岳陽”最工整拔得頭籌。 楊妡樂呵呵地說:“不好不好,沒有東道主自個得彩頭的,要說出去還以為我跟二jiejie是串通好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呢?!?/br> 眾人齊聲笑道:“沒有這一說,你對得最工整,理當你得?!?/br> 楊妡推辭兩句,又端端正正地給楊娥行個禮,將鐲子套在了腕間。她肌膚白,被紅瑪瑙襯著,越發欺霜賽雪般,非常漂亮。 楊娥再想不到鐲子會落在楊妡手里,她以為孟茜文采好,理當歸孟茜呢,一時心疼得像是被割了rou一般,好半天露不出笑模樣。 楊妡也會來事,既然得了鐲子少不得也得拿出點東西來分給別人,就吩咐紅蓮回去捧了七八支自己素日做的絹花,另外熬制的膏脂也拿過幾瓶分了分。 一時人人歡喜非常。 此時的松鶴院氣氛卻有些凝重。 楊歸舟待客人賀過壽之后就到外院跟幾位多年來的知交對弈去了,而魏氏跟錢氏則陪著女眷們聽戲,今兒唱得是《桑園會》,也就是秋胡戲羅敷,是德慶班最拿手的青衣戲。尤其那一出西皮流水甚是知名。 魏氏正聽得入神,就見毛氏沉著臉過來,拽了她就走,“有個緊要事兒跟你說?!?/br> 魏氏現在有點打怵這個嫂子了,生怕她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什么不妥當的話來,盡管不情愿也不得不跟著回了松鶴院。 毛氏直入主題,“璟哥兒跟小娥的親事得早早定下來,小娥到年底滿十八,實在不能拖了,她是明容拼了命生下的閨女,你們不經心,不把她的事兒放在心上,可我不能不經心?!?/br> 魏氏一聽就覺得堵得慌,去年差不多整整一年,錢氏真是差點把京都跑遍了,就這還不經心? 可她不想置氣,耐著性子問:“阿璟不是不同意?” “由不得他,你說親姑姑家的女兒,再親沒有這么親的,小娥相貌品行也不差,現成的好姻緣他還不要……這次真是由不得他,我跟小娥做了個套兒,璟哥兒跟小娥摟摟抱抱被我抓了現行,他就是再不愿意,小娥聲名都毀了,還能怎么著?” 魏氏驚得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你跟小娥算計阿璟,小娥竟然同意?” “有什么不同意的,主意還是小娥出的?”毛氏不以為然道,“反正也沒外人瞧見,傳不出閑話來?!?/br> 有祖母算計自己親孫子的嗎? 魏璟又不是傻子,可是堂堂進士,差一點就是小傳臚,哪怕當時懵了頭,日后一尋思肯定會回過味來。 楊娥這般嫁過去能有個好兒? 魏氏真不知道該說毛氏沒腦子還是楊娥沒腦子,想到自己費盡心思教導楊娥,從她一歲多就守在身邊帶著,手把手教著寫字讀書,養了十幾年竟出息成這種不分是非不知好歹的人,魏氏恨不得扇自己兩個嘴巴子。 思量片刻,頹然道:“事已至此,就定下來吧,往后小娥就交給嫂子了,千萬讓阿璟擔待著些。即便沒有夫妻情分,總也是表兄妹,能讓就讓著點?!?/br> 毛氏拉著臉道:“大好的親事你說這么喪氣干嘛?有我在,小娥肯定受不到半點委屈,你只管把她風風光光嫁過來就成?!?/br> 魏氏默默地點了點頭,忽地又想到,楊遠橋說過,要是不跟魏家斷絕往來,他們二房就要分家單過。 眼下,她還真想跟魏家斷了,可是又不能……到底斷不斷呢? 第89章 商議 魏氏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 念著外頭還有賓客,便強壓下心頭萬千思緒, 微笑著走出松鶴院。 《桑園會》正好唱到尾聲, 秋胡的母親將兒子斥責一頓,命他向羅敷賠禮, 夫妻重歸于好一家團圓皆大歡喜。 戲唱罷, 差不多也到了飯時,錢氏笑盈盈地將諸位女眷請到了花廳。 此時,空水橋那邊楊姵等人正玩得熱鬧。 她們這些大家小姐連魚竿都少見,更遑論釣魚, 湊在一處嘻嘻哈哈嘰嘰喳喳將魚都嚇跑了,半天也沒釣上一條。 眼看著時辰不早,旁邊媳婦們換上半截身子的水靠走到水中,一網下去撈上十多條魚, 連續撒了七八網, 足足裝滿了三大簍。 簍子沒封口,有幾條魚躥出來在草地上蹦來蹦去, 嚇得姑娘們花容失色驚呼不已。 叫聲隱約傳到夕照亭,便有人好奇地打聽怎么回事。 楊峼笑著解釋,“四meimei跟五meimei一時興起要釣魚來烤, 可能釣上大魚了?!?/br> 有幾個愛熱鬧的攛掇道:“她們嬌生慣養的哪里會烤,倒不如讓人把魚送到這里,咱們倒是嘗個新鮮?!?/br> 一言既出,倒有不少人贊同。 楊峼只得打發人去請示錢氏。 錢氏聞言笑罵兩句, “都是些不嫌麻煩的,憑著現成做好的飯菜不吃……那魚沒滋沒味的烤著有什么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