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至于死后哀榮,趙竑既然把自己塑造成白蓮花,自然不吝于給予趙竑足夠榮耀的追封。 反正趙竑本人死了,他那嘉定十七年生的獨子,遵循大宋直系皇族的慣例,更是沒幾個月就夭折了,也就是說,趙竑絕后了,趙昀追封趙竑根本不需要擔心有什么后患。 史彌遠不甘心,他自認為找到了嘉定十七年改元以來自己身子骨越來越差的原因,都是趙竑那豎子用巫蠱之術干的好事。 官家可以赤誠以待,在宮中找到證據之后,將那東西付之一炬,為趙竑推脫,史彌遠卻忍不了。 他不僅要為自己報復,將趙竑的死后哀榮剝奪,還要弄臭趙竑的名聲,讓他為萬人唾罵! 不是都認為他選了一位新官家,奪了原本屬于趙竑的皇位,大家都在為趙竑這豎子打抱不平嗎? 他就讓這豎子身敗名裂! 濟王趙竑薨逝后,天子下令宮中為其舉哀,又在先帝寧宗陵附近為其選址造墓,民間原本還在揣測濟王身亡的原因——落水三人,官家與年老的史相都活得好好的,唯獨濟王沒了,這實在太值得深究了——又有許多流言蜚語出現,然而只要不是士人議論此事,單純是民間傳聞,大宋朝廷反而是不管不問的,否則的話,燭影斧聲的傳聞如何會一直流傳到如今?此為寬仁之道。 然而之后史彌遠放出的傳聞,有著確鑿的證據,就連人證都全包含在傳聞里,濟王趙竑以巫蠱之術咒害繼位以來一直對他禮遇有加的官家,此后官家還一心為其掩飾,凡此種種,似發生在眾人面前一般。 而這還不僅是民間傳聞,朝堂之上,公認為史彌遠的鷹犬的梁成大與李知孝一道上章請削濟王之厚遇,而他們用的例子,正是那傳聞之中。 大宋以寬仁待士大夫,士大夫之間互相攻訐的時候,也用過很多刻意夸大的例子,但是,要知道,能讓人捕風捉影的前提,是那件事并非無因。 當事情被放在朝堂上說出來的時候,那就代表著,已經逝去的濟王趙竑,他真的完了。 一直以來支持濟王這個“正統”的大臣在朝堂上大聲反駁,而在某些時候,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感到心虛的史彌遠派系的人,是不愿與之過多的糾纏的,像現在這樣,雙方發展到大打出手的情況,更是許久沒有過了。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宰相史彌遠仍舊抱恙之外,御座上的天子尚且不能很好地掌控朝局之外,還意味著,在濟王這件事上,史彌遠黨羽的信心滿滿。 他們是堅信濟王有罪的。 濟王趙竑最后沒有被削爵,但是也沒有死后追謚的哀榮,就這么無聲地等待著被葬入死后的陵墓。 他的王妃自請出家,連嗣子承爵的要求都沒有開口向趙昀提及。 濟王論罪后半個月,權相史彌遠離世。 史彌遠獨相十幾年,他離世之后,除了他那些黨羽,其他人最為關心的,其實是宰相人選。 大宋已經連續十幾年都只有一位宰相了,史彌遠去世之后,是不是能添補進一位,乃至于數位宰相呢? 趙昀卻想要起用宗室來制衡文官了。 宦官和皇帝聯系在一起,一向是昏聵的代名詞,然而宗室不是,雖然自北宋以來,宋太宗對宗室的嚴加防范被當作祖訓一般代代傳承,一直到南宋,宗室活動才受到解禁,孝宗之后,宗室對朝政的參與達到新的高峰,甚至在寧宗時還出現了曇花一現的出身宗室的宰相趙汝愚——當然,后來他就因為身為同姓而居此高位,受到了其他文人士大夫的彈劾——此后宗室雖然沒能位居宰輔一類的高官,但是在朝中的力量也不可小覷。 除了用宗室制衡文官之外,趙昀覺得是時候自己掌權了。 下一次科舉是在寶慶二年,也就是明年,仔細算算,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能為自己所用的新嫩好選,讓從前培養的人手進入朝堂也容易,但是那都需要時間,沒有像真德秀這樣的理學宗師一樣的名氣,誰會一年連升數級,才剛應詔就身居高位、獲封顯爵? 自己掌權的前提,第一,先找出哪些大臣是可信的、站在自己這邊的,第二,如何將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從朝堂上排斥出去。 史彌遠在趙昀的策劃下身亡,太后又早就還政不再垂簾,也就是說,名義上,趙昀這個皇帝已經掌握了大權,但是那些宰輔候選人們,都對史彌遠留下的權力虎視眈眈,偏偏他們在朝堂上浸yin日久,不是趙昀這登基不過一年的皇帝能隨便抗衡的。 不過之前趙昀就塑造了一個在史彌遠的影響下熱愛理學的皇帝形象,而朝中的理學宗師,真德秀此人執拗非常,論起理政才能其實不高,只不過因為他在理學方面很有威望,才達成了被征請后,一月之內升官數次的成就。 相比之下,主張更接近陸九淵心學的那位魏了翁,雖然推崇朱熹理學,但也懷疑朱熹所著的各類注本的可靠性,如果單純論對胃口的話,趙昀更喜歡魏了翁。 當然了,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力量,與史彌遠余黨的力量對比起來,還是有所不足的。 歷史上的理宗在史彌遠獨相十年終于離世后,開始慢慢親政,先打擊史彌遠余黨,起用一系列廉正的大臣,再挽回史彌遠的不恰當的金融體系對大宋經濟造成的影響,現在的趙昀登基一年,雖然朝堂上的形勢或許比歷史上對理宗的要有利,但是理宗的皇位早已穩固,他的皇位卻還有些搖搖欲墜。 不過沂王一系的嗣子如今是皇家最近支的宗室,趙竑死了,論理應當繼承皇位的本就是他了,更何況趙竑的身上又背負著巫蠱的名頭,作為仁厚地隱瞞了趙竑的罪責的天子,趙昀在朝中支持正統的那一派大臣心中的分量并不低。 又過了幾日,趙昀總理朝中大臣名目,才想起來,大宋一直以來冗員嚴重,除了擔任實事的職事官——同時此職又喚作“差遣”——外,還有判定品階的階官,除了在朝中擔任實職的人,還有無數有才能卻官位較低的官員。 在等著自己培養的人才爬上高位之前,他可以另辟蹊徑,從底下人里進行提拔。 大宋的冗官雖多,但是在皇帝大規模罷免大臣的時候,卻不用擔心找不著替補,有足夠數量的大臣能被提拔上來。 這已經足夠了。 這種受天子提拔的官員,反而會對天子更為擁護呢! 作者有話要說: 宋朝副本簡直是噩夢級別,好難打通啊qaq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卡文,我大概已經是個廢作者了orz 第161章 蒙古 “大哥, 那蒙古人同西夏也打起來了,西夏與金國都在想著如何抗元, 如今總算能松快一下了!”垂拱殿內, 新晉的榮王趙與芮對著趙昀這么說道。 趙昀過繼之前名為趙與莒,這趙與芮就是他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在宗室之中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 遵循同樣是被過繼來的孝宗皇帝的舊例, 趙昀追封了生父為榮王,又因為他有個親弟弟, 趙與芮就這么繼承了榮王的王爵。 不過趙與芮在史書上的存在感不高,歷理宗一朝,也沒多少描寫,后來理宗親子夭折, 選了榮王的獨子過繼, 是為宋度宗, 若不是沾了兒子的光,榮王在史書上真的沒幾次出場。 趙昀自從穿越后, 因為與趙與芮一母同胞,一直在悉心培養自己的這個弟弟, 希望能給自己添個助力, 趙與芮也不負他所望,暗地里幫他做了很多事。 “西夏原先附蒙抗金, 如今曉得自己是與虎謀皮,又改成了附金抗蒙,如此首鼠兩端, 我看最后也討不到什么好處?!壁w昀這么評價。 趙與芮道:“大哥,前些日子金國‘賜’了一些良馬來,原來商行里的那些人也從金國、西夏得了一些馬種,馬匹越來越多是好事,可是養馬的地方不好找??!” 確實,南宋除了馬種以外,養馬的區域也不好找,這對于南宋的馬匹養殖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馬匹的來源,除了自己培育之外,還能依靠戰爭掠取,但是戰爭掠取馬匹的同時還能得到土地,然而南宋現在的狀況,趙昀想想就覺得頭痛。 “二哥,這件事你先別管了,我前些日子吩咐你的,你可命人做到了?”趙昀發動繁衍天賦后,對于馬匹的繁殖是不擔心的,他看中的還是足夠充裕的、養馬的牧場。 歷史上的蒙古人南下滅宋之后,甚至有異想天開想要將繁華的中原大地變成牧場,后來才打消這個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數量高達當時總人口的90%! 蒙古統治中原后,規定實行初夜權,漢人新婦的初夜定要交給蒙古保長,漢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數字代替——這也是為何大明的開國皇帝最初的名字為“重八”、父祖與親族的名字都是數字的緣故——為了保證血統的純潔,漢人在那個時間段有了摔頭胎的習俗,將任何有可能是蒙古人血脈的孩子扼殺在襁褓之中。 可以說,蒙古人是血腥、殘酷的代名詞,無論是誰,只要還有血性,穿越到了這個時間點,都不會想著與蒙古人和解。 雖然是異世界過來的穿越者,但是趙昀對蒙古的防備要比這個時代以及后世的穿越者更重。 一個在這個時代手上沾滿了血腥的民族,滅亡了不知道多少個民族與文明的民族,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若不是歷史上的漢族在多年的繁華之中發展了數量龐大的人口,恐怕真的就要被滅族了! 然而現在,趙昀卻要手下的人,去和蒙古人進行友好交流。 他們與蒙古人貿易,有幾個趙昀悉心培養的手下還成為了蒙古人看重的“軍師”,現在,趙昀準備在蒙古亡西夏的進程中推上一把。 在史書的記載中,那個被稱為全球第一人屠的鐵木真,在征伐西夏的過程中去世,因此他死后,蒙古人將整個西夏亡國滅種,世上再無黨項一族,因為整個西夏都被蒙古摧毀,關于它的史料只能從其他國家的記載中尋找,因此對于蒙古在西夏一役到底殺死了多少人還只存在于推斷之中,估計在數百萬到幾千萬之間,堪稱空前,但絕不是絕后,因為后來步了西夏后塵的南宋的漢人,處境更為悲慘。 大宋宮廷有許多秘藥,他的記憶中也有一些能讓人神不知鬼不覺、用其他方式慢性死亡的□□,用在蒙古人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那些蒙古人多是隨軍征戰,雖然身強體壯,但是相對的,他們驟然病亡也是很有可能的。 寶慶元年秋,蒙古的成吉思汗鐵木真經歷了七年的西征回國,只看他們對西域之地的那些國家的做法,亡國滅種之舉不在少數就知道,此人本性就是如此暴虐,每個蒙古人手上都沾滿了鮮血。 雖然原本的西夏是礙于蒙古勢大才依附他們進攻金國的,但是在金國新君登基,有意與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幾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國與西夏更是一同開始抵抗蒙古。 如果不看金國那繁重的歲幣以及之前金宋兩國的世仇的話,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對蒙古最真切的保障。 如今的金國國君、未來的金哀宗完顏守緒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選擇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來金人在蒙古的攻擊下漸漸難以抵擋,竟然選擇了向大宋下手,這也是金國亡國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卻慘遭拒絕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雖然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是因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對他們的觀感不好,金人還想像從前一樣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rou,宋人對他們的惡感自然越來越強烈。 寶慶二年,正月初五,天基節。 雖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寧宗的三年喪期沒過,這一年的天基節和寶慶元年的天基節一樣,規模不大,只是小規模地慶祝了一下。 這一年的天基節唯一的好處就是官員們能放假,畢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規定的節假日之一。 寶慶二年的大宋,因為權相史彌遠的離世,以及蒙古對西夏與金的威脅,而顯得分外安靜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 榮王趙與芮被召進宮中伴駕,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無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頭,外頭稱呼為榮王太妃,要說安分守禮,是再沒有比當今官家守禮的人了。 他雖對生母很好,入繼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紹興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沒有做出格的事情、將生母接來同住,登基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楊氏,可以說,在大臣們看來,和仁宗年間入繼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議的英宗相比,現任官家顯然很有孝宗遺風,過繼之后對過繼得來的母親十分尊重,仁孝寬厚。 雖然只是小規模地慶祝天基節,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煙花,和后世常見的單純的炸成花朵狀的煙花比,大宋的煙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連龍鳳圖案都能營造出來,另有祥瑞的慶云狀煙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煙花。 趙昀領著一群人親自登上宮城的城墻,若不看這個時代背景下的內憂外患,真可以稱得上一句江山如畫、錦繡繁華了。 史彌遠畢竟已經死了,趙昀慢慢地開始處理起他的黨羽,大宋一向是不對士大夫下手的,說得好聽的,就是大宋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說,文官再怎樣壞事做盡,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被貶到窮苦之地為官罷了。 貶到苦寒之地為官換而言之就是變相殺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機會,趙昀不喜歡這樣,大宋對文官和武官的區別態度太鮮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罷了,偏偏對文官這么區別對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無恐,兩宋這么多年,關于文官受罰,最可能被處死的案子,竟然是蘇東坡的烏臺詩案,還真是令人側目呢。 趙昀在國內動手的時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發展的暗衛匯報的消息,說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與大宋接觸。 宋蒙接觸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過因為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在完顏守緒登基之后就沒有再進行接觸。 成吉思汗后來戰死于西夏之地,在臨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發展計劃,其中一條就是聯宋滅金,這足以說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這個想法的。 漢人帶給成吉思汗的是發達的文明,他想到與宋人交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成吉思汗現在還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還派了使臣來大宋,這在歷史上是沒有過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話,大概和趙昀私下里持續不斷地派去蒙古的人有關系。 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強行解釋一波。 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們背叛了蒙古與金國聯合,成吉思汗為了徹底地打垮金國,才會在戰事僵持的情況下率軍西征,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口,而大宋,說得難聽點,是金國的錢袋子,成吉思汗掠奪那么多西方小國,也不能和大宋的財富相比,在已經預定了金國為目標的情況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被他派來的是一直留在他身邊、掌握了極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顯得成吉思汗對大宋的重視已經過度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間互稱排行,直接稱二弟,結合時代背景的特色稱呼,不知道為什么怪怪的。 漢人在元人統治時期有摔頭胎的習俗,講道理,西方的初夜權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邊最早開始實行的了,不過一樣的落后啊【唉】 如果說是元人西征的時候看到了西方這種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淺 第162章 和議 寶慶二年,大宋的都城臨安, 接待了一群來自蒙古國的使者, 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鐵木真嫡出幼子拖雷。 雖然拖雷之下還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個, 按照蒙古的舊習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邊守家業,拖雷在蒙古軍中掌握了大部分的軍權, 很得其父的看重。 但是蒙古畢竟已經立國了,不能再遵守從前的舊習, 于是在隨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諸兄弟與子嗣, 商定繼承人,最終將人選定為嫡出的三子窩闊臺。 成吉思汗的長子術赤是在其妻被敵對部族擄走之后所生的,“術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統成謎連大宋這邊都知道了,商定繼承人的時候, 就排除了他。 按理說之后的繼承人應該輪到鐵木真的次子察合臺,但是察合臺在商定繼承人的時候和術赤爭吵了一番, 舉薦的時候, 又沒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舉了三弟窩闊臺,于是最后啞巴吃黃連,其他人都同意的情況下——不管這是不是他們發自內心的想法——窩闊臺成為了鐵木真的汗位繼承人,而拖雷這個按照蒙古舊俗應當繼位的幼子因為年齡過小難以服眾失去了機會。 歷史上的拖雷將會在父親死后, 繼承他的大部分勢力,在相當于蒙古公共推選大汗繼承人資格大會的“庫里爾泰會”召開之前的兩年時間內,在汗位空懸的時候監國攝政,他死后,因為死因可疑,子嗣和窩闊臺一系后來爆發了沖突,更易了名目上的至高汗位的傳承脈系。 當然了,雖然看起來拖雷是個在宮廷斗爭中不幸失去了自己應得的東西的白蓮花,然而他在西征的過程中,下令屠殺的人數不知有多少。 根據趙昀自己知曉的信息,拖雷在西征時,某次因一小隊蒙古士兵在馬魯城下被殲滅,他率大軍攻城,城破后,只選取工匠四百人,其余的普通居民以及降卒盡數屠殺,總數達七十萬,并且將馬魯城夷為平地。 講道理,最得鐵木真喜愛的幼子,他的秉性如何,想也能想得到! 反而是不得鐵木真喜愛的術赤,性格中還帶著一點寬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