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也屬于名士風流的那一類人物,才華又高,名氣也不小,所交的朋友里也有幾個不羈的人物。 曹植與王粲在詩賦方面的名聲常被人相提并論,但是顯出友誼深刻的卻是曹丕。 王粲的兩個兒子侍奉靈前,悲戚不已,曹丕與一眾同僚都致哀畢,忽然開口道:“仲宣生前喜歡聽驢叫,在他靈前哭啼,他怕是會牽掛人世,徘徊不去。我們就各自學一聲驢叫,送他走吧?!?/br> 曹丕說完,便先學了一聲,別說,還挺惟妙惟肖的。 一群吊喪的人面面相覷,然后幾個平日為人灑脫不羈的各自學著叫了一聲,其他人也紛紛跟隨下去,一時之間,哭泣之聲半點不曾聽聞了。 司馬師是小孩兒,從前也沒聽過驢的叫喚,只能隨波逐流地叫,雖然怪異,但是在一群人里不甚顯眼。 倒是他發現了好幾個,就連學驢叫都學得特別優美的人才,按司馬師估計,他們長嘯的聲音一定很好聽。 長嘯,也是古代文人的特產,具體一點,“彈琴復長嘯”里的嘯就是指的這個,大概就相當于無聲清嚎,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司馬師覺得這東西和音色好不好聽、肺活量高不高也有關系。 和現代人一樣,古人除了顏控,當然還有聲控、手控、足控,就算臉不好看,聲音好聽也是可以的。 其中一個學驢叫學得很好聽的是和王粲同為侍中的和洽。 聽說王粲老爺子——是的,雖然王粲去世的時候也就四十剛出頭,要不是死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正月而是去年的話,那就正好四十,但是,按照司馬師和他的年齡差,以及這個年代的平均壽命,叫一個早就能自稱老夫的人為老爺子好像沒什么不對的——因為曹丞相尊敬和洽、杜襲甚于他,就頗為悶悶不樂,得虧好基友和洽好言勸說,他才放下心思。 照司馬師看,王粲能輕易被和洽說服,而且曹丞相也很重視他,除了他品行高尚、才學出眾以外,一定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聲音好聽。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司馬師老是盯著和洽看的原因,他回過頭來,朝司馬師點頭致意——若是在人家的葬禮上笑,怎么說都是不禮貌的——又不一會兒,等到曹丕吊完喪先行離去的時候,和洽已經與司馬懿攀談在一起了。 甭管日后司馬懿有多牛,但是在現在這個曹cao當政的時候,被曹cao認為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還真沒有和洽的地位高。 和洽和司馬懿談了什么司馬師不知道,去參加人家的葬禮并不是一個能肆意攀談、結交的好時機,總得尊重人家,但是司馬師覺得司馬懿還是與幾位吊客攀談了一段時間的,他也被領著見了幾個人。 若說這葬禮讓司馬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只有曹丕帶頭學驢叫了。 真是厲害了,我的世子。 作者有話要說: 雖然要考試了,結果還是擠出時間來碼了存稿233333 這一章是15號的更新,16號考試,15號不碼字,16號的更新就等考完了現更好了……星期五的更新應該不太可能會準時了orz 第93章 甘蔗 和司馬師自認為的東西不一樣, 在王粲葬禮上, 他們家的收獲雖然沒有馬上體現,但是確實是有的。 司馬懿同和洽搭上了路子, 而和洽是個好人, 常勸魏王曹cao莫要懷疑、治罪臣下——當然,能好好勸說的前提是和洽有特殊的說話技巧。 知道司馬懿與和洽的往來頻繁之后,司馬師才知道,原來曹cao有退出漢中的意思是因為和洽勸說的。 從某種情況下來說, 和洽的建議也沒錯。 如果當初曹cao按照司馬懿的建議,在劉備于蜀中立足未穩的時候, 自漢中出兵, 那么一定能給劉備勢力以重大打擊, 說不定, 還能扭轉赤壁之戰后北方被遏止的敗勢, 高歌猛進之下, 說不定能成功地一統天下。 但是曹cao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 這也就代表著, 劉備在蜀中站穩腳跟, 又沒有后顧之憂以后,一定會不計一切代價把曹cao手中的漢中拿下來。 正所謂,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所以從保存北方實力來看, 曹cao在錯失良機之后,確實應該早點從漢中撤軍。 建安二十二年的年末,魏王又添了一些天子才能享用的儀仗、規制, 且魏王世子晉太子,離天子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曹丕對司馬懿的觀感一直很好,兩人是同輩人,司馬懿又得曹cao令去輔佐曹丕,之后頻頻為曹丕出謀劃策,可謂是亦師亦友。 雖然魏王世子改稱太子,實際上看的是魏王的顏面,但是這也算是曹丕地位進一步穩固的標志,曹丕這一派的人更是為他開心。 曹太子開心的標志和別人有點不一樣,看到自家“供”在顯眼處的甘蔗,司馬師整個人都是懵逼的。 曹丕同學有兩好,一是葡萄,二是甘蔗。 送到司馬家的甘蔗應該不是曹丕自己種出來的,他家后園倒是種出了一些菜,甘蔗司馬師是真的沒瞧見,大概在自家種出隨地可吃的甘蔗只能是曹太子美好的愿望了。 甘蔗是上層權貴人家才能吃得起的東西,雖然司馬師對自家老爹未來的名氣、地位很有信心,但是平心而論,現在的司馬家根本吃不到這東西,也就是曹丕想著一群人,才每人家送去了一根或數根。 過了兩天,司馬懿帶著司馬師到曹丕府上致謝,曹叡興沖沖地拉著司馬師去他的房間,里頭又擺了一盤已經切好的甘蔗。 司馬師:說好的甘蔗是魏文帝后援團的準入信物呢?怎么現在看來,你們全家都是甘蔗的迷弟??? 然后,仔細交談之后,司馬師發現,原來不是曹叡特別喜歡甘蔗,而是他特別崇拜他爹。 自從魏王曹cao立了曹丕為繼承人后,曹叡在曹cao那邊就更得青眼了,相對的,大概是在郭女王出現之后終于正視了自家府中的變化,曹叡同學終于邁向了向著父控進化的道路。 司馬師:孺子可教。 總算曹叡還沒有傻到這種地步。 大概是這個時代父子親情普遍偏淡的關系,像司馬家父子這樣父子濃烈的還是挺少見的。 其實想也知道,司馬家接觸的這一批權貴,家中多是有姬妾的,兒子也生了一大堆,不常相處,就算是親生的,也沒有多少感情,像司馬懿這樣府中的孩子都是正妻所出的還算普遍,畢竟門閥士族對于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這里指的普通人家是連寒門都不是的那種,當然了,在某些觀念根深蒂固的人家,原先是官宦人家但不是門閥、抑或本身只是寒門的人家也算出身普通——認為其乃是“賤人”,也就是卑賤之人,但是鄙夷歸鄙夷,享受的時候一個個都忘了自己堅持的觀點。 也就是說,很多人府上尊正妻,但是蓄養婢妾,但是像司馬懿這樣一個侍女都不沾的就比較少了。 而司馬師能夠確定,自家老爹和老娘的感情原本就是這么好,琴瑟和鳴,所以歷史上的司馬懿和張春華最后怎么到的那一步? 當然了,自詡是爹娘的貼心小棉襖的司馬師覺得,一定是因為歷史上的司馬師沒有他這樣早慧——廢話,誰剛出生就是成年人的心智啊——沒有看著老爹【喂!】、也不會勸諫老娘收斂一下強硬的脾氣,而且歷史上的司馬師還沒有金手指,這幾點綜合下來,指不定歷史上的司馬懿就和這個時代的諸多文人一樣,尊重正妻,家中也蓄養一些婢妾。 話說回來,司馬師都不知道在自己出生之前,老爹有沒有妾室乃至于侍奉的丫鬟呢,畢竟張春華對后院的掌控還是很強的,也沒人不長眼地和司馬師這個少爺說起老爺年輕時的風流韻事。 雖然歷史上的司馬懿和張春華的感情最后破裂了,但是他對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個兒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看重,司馬懿其實兒子眾多,三個嫡子以外,還有諸多庶子,但是他在世的時候,為人所知的就只有最年長的兩個嫡子——司馬師和司馬昭。 話說司馬懿和張春華的感情破裂之后,某次又有不愉快,張春華悲憤之下絕食,孝順兒子跟著一起絕食,司馬懿最終妥協。 但是他的臺詞不是幡然醒悟從此繼續疼老婆,而是嫌棄夫人作妖,要餓壞了兩個孝順的好孩子。 可以說,這真的是很渣男了。 但是呢,從司馬父子的父子感情來看,倒是能看出司馬懿對兩個兒子的重視來。 如果說歷史上的司馬父子情感度有8,那現在的司馬師和他爹父子親情值就是滿分10,但是很悲催的是,依照他對曹家父子的父子親情值的評估的話,只有5,不能更多了,而且還有岌岌可危的趨勢。 當然了,現在的曹叡同學幡然醒悟,終于知道祖父雖然靠得住,但是祖父早晚會掛,早晚都是要討好老爹的,還不如現在就開始。 討好老爹的第一步,從老爹的喜好開始。 司馬師坐在曹叡的房間里啃甘蔗,邊啃邊想:你叫我來就只是聚餐的嗎? 但是呢,曹叡同學嘴巴漏風,倒是透露了不少消息給他。 話說他爹司馬懿雖然早年拒絕了曹丞相的征召,但是自從司馬師出世之后,他最終還是來到了鄴城,此后一直兢兢業業,是個不能更稱職的好員工。 雖然對司馬懿原先的不識抬舉頗為氣惱,但是司馬懿入職以后,曹老板還是很喜歡他,聰明又有才的青年才俊嘛,他一向是很喜歡的,看沒有攙和到曹家的奪嫡之爭之前的楊修就知道了。 司馬師還以為自從曹cao對老爹改觀以后,所謂的“狼顧之相”、“非人臣”都只是小說、史書上隨便說說的,但是沒想到,曹老板真的是越老疑心越重。 雖然知道司馬懿的兩個兒子未來都野心頗大,但是單純只看司馬懿這個人的話,還是挺守本分的權臣,至于威儀堪比皇帝嘛,什么霍光、張居正之流的顧命大臣都是這樣的套路,而且司馬懿還挺會做人的,起碼自曹丕以后的幾任皇帝,無論是曹丕、曹叡還是曹芳,都對司馬懿頗為推崇。 所以說,對司馬懿起疑心的就只有曹老板一個,而且還沒能抓住證據,直到死,還沒能解除這個他心中的“心腹之患”。 最近呢,不知道曹老板抽了什么瘋,又開始懷疑司馬懿心懷不軌了。 作為司馬懿的親兒子,司馬師可以保證,他完全沒有發現自家老爹有什么不臣之心,評選大魏好員工獎倒是能入選。 然而,剛才曹叡漏嘴說出的話,卻讓司馬師一下子驚醒過來。 曹叡方才和司馬師互相攀比吹爹的時候,說出他爺爺曹cao恰好也提到了司馬師他爹,還問了他一些話,顯然對他很是關注。 完了曹叡還順嘴問了一下,聽說司馬懿近日頻頻與丞相府的幾位大人接洽,是不是要給司馬師另外找一位門閥士族出身的老師。 司馬師聽罷,只覺得冷汗涔涔的,曹老板的疑心病居然重到了這種地步? 好在和洽在旁邊為司馬懿說情,才打消了曹cao的疑心。 司馬懿已經受命去太子府任事去了,因為他之前是在丞相府任事,某些職司需要交接,還有新的事務需要熟悉,最近和丞相府人員的接觸可以用這個借口來避過去。 大概是因為老爹平日里的信譽太好,又或者他確實沒有別的心思,曹丞相也接納了這個借口。 司馬師:可見平日里的為人是很重要的。 不過因為司馬師的心智早就是成年人,雖然曹叡只是隨便說了一句話,他接下來卻一直心不在焉。 曹叡:你到底有沒有把我放在眼里?父親,說好的甘蔗是世界的瑰寶,誰在甘蔗面前都會被它的魅力迷倒的呢?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考完了兩門,感覺自己已經是只廢貓了orz 司馬懿這個人,據說他早期的風評還是很好的,魏國的幾個皇帝對他的溢美之詞那么多,一直到東晉時期,因為五胡亂華,士族衣冠南渡,輿論開始鼓吹正統地位,這個時候就開始揪晉朝的歷史,認為劉備是正統,然后無論是曹魏還是司馬晉都得國不正,于是司馬懿的名聲就逐漸那啥了……所以說東晉的皇族你們就沒想過祖宗的名聲臭了對你們沒有好處嗎?因垂絲汀。 第94章 劍術 曹叡和司馬師兩個人都沒有在前院那里和自家父親坐在一起, 雖然作為魏王太子的曹丕開個小宴宴請城中的官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看起來也只是尋常的宴會罷了,但是也不是曹叡和司馬師想參與就參與的。 司馬師是等到前頭宴罷, 客人們都紛紛告辭之后, 才和曹叡一起被傳喚過去的。 雖然是魏王太子清客,但是這是大白天的,請的人也沒有幾個,所以不要把這個看得太高端了, 非要舉例對比的話,這次的小宴更類似于茶話會的形式, 端上來的除了小食以外, 就是甘蔗, 酒也沒有準備很多。 司馬師很無語地看著曹丕拿著兩根甘蔗作為證據展示他的“英明神武”, 司馬懿還在一旁幫腔。 事情呢, 其實是這樣的, 曹丕同學是他不是普通的太子, 他是一個能文能武、不僅文采很不錯能跟老爹、弟弟在文學史上并稱“三曹”、還是一個武力值很高的太子, 所以說,今天甘蔗宴上, 他一時興起就和一位作為客人的將軍比起了劍術。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道具是甘蔗。 司馬師:我還能再說些什么呢?太子你高興就好。 曹丕對自己與一個將軍斗劍, 過程中還運用了兵法的道理頗為得意,講話的時候,那股子得意勁兒真的是收也收不住。 這讓司馬師不禁想到這位太子曾經的一件逸事。 話說這位老兄他終于斗敗弟弟曹植, 得到父親曹cao的青眼被立為世子以后,曾經高興得跳起來,對身邊的心腹說了這么一句話:“你知道我今天有多高興嗎?” 真的是對自己的情緒一點都不加掩飾呢,曹太子你真的是可以的。 曹丕得意完以后,司馬懿就開始接話了。 雖然他評價曹丕的什么允文允武、天資橫溢也算是事實吧,但是按照曹丕的地位,還有這個時間點,真的是怎么看怎么在拍馬屁啊。 但是,從現實的層面來看,拍馬屁也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和在曹丕這個父親面前還有著莫名的矜持的曹叡相比,司馬師就放得開多了。 他先對曹丕高超的劍術贊揚了一番,表示他能夠在文采飛揚的情況下還能有這么高強的武力值,真的是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然后,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師也要像太子一樣勤練武藝,文武兼備,為魏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