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異人:真是厲害了,我的爺。 作者有話要說: 長平之戰,我該怎么說呢,趙國真的,不作死就不會死??! 不過坑殺了四十萬什么的,白起后來自己都做噩夢啊,可怕。 第50章 誕子 異人并不是很懂軍事, 紙上談兵的下場就是像趙括一樣被人嘲笑到死。 當然,現在這位悲劇人物連出場都還沒有出, 秦趙之戰剛剛進展到兩軍對峙階段。 趙國不斷地添兵,秦軍也一直固守不動,兩國的損失已經漸漸地超出了預計。 好在異人充當了一把神棍,雖然和起先的計劃有差別,但是目前的發展還在秦國的預料之內。 就是因為這樣,秦國內部對異人的那個“夢”以及根據這個做出的推論也漸漸重視起來,要不是太扎眼了,異人都想再做一個后續夢去了。 趙國接收韓國上黨郡本就匆忙, 比起原先已經做好了計劃, 只不過是半途出了問題的秦國來說,趙國面臨的難題更加困難。 他們國內的糧食儲備,已經不夠了。 而且趙國并不敢調動太多的兵力。 長平之戰, 秦國調動的兵力是六十萬, 趙國是四十余萬,也就是說, 秦比趙足足多出二十多萬人。 然而在秦趙戰場的趙軍,已經是趙王能夠調動的最大兵力了。 趙國還有一部分大軍長期地駐扎在趙國北部邊境,由李牧統領,抗擊日漸強盛的匈奴部族。 趙王丹不能也不敢調遣北部邊軍抗秦。 他能依仗的, 就只有老將廉頗。 這個時代的名將,總共就只有幾個,廉頗名氣大, 能力確實也很強,看秦國國內對他這個趙軍主帥相當頭疼就知道了。 兩軍對壘,不施展什么陰謀詭計的話,看的就是這些名將自身的發揮,異人充其量只知道長平之戰的后果,具體過程他是一竅不通的,只能交給專家。 在廉頗開始采取防守戰術的時候,秦王就已經當機立斷,將秦軍主帥換成了武安君白起。 如果按照歷史進程的話,功勛顯赫的白起似乎還沒有那么快去統帥大軍,是因為異人的夢,以及僵持的戰事讓秦王感受到了威脅,因此他選擇了讓白起領兵,盡快結束這種戰爭。 雖然已經提早更換了主將,也嚴禁國人將這個機密泄漏給趙國,秦王對趙軍主帥廉頗依然頗覺棘手。 異人只需要提及馬服君之子,秦國內部自有能人提出后續方案。 馬服君趙奢,嬴姓趙氏,祖上也是趙國公室,和廉頗一樣,是趙國名將,對于秦國來說大幸的是,馬服君已經離世了,在不動搖邊防的情況下,趙國根本就沒有別的名將可以起用。 趙王丹二年,因燕王封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趙,趙王效仿之,割讓趙國大小城邑共五十七座,換取齊國名將田單入趙攻燕。 若不是田單,怕是齊國早被燕國亡了。 趙王丹想得很好,田單作為齊人,和燕國堪稱有血海深仇,只要讓他領軍攻燕,收獲必是不小。 但是趙王丹忘了,田單是齊國宗室,若是他真的盡全力助趙伐燕,最終受益的絕對不是齊國。 指望齊國人盡心盡力幫趙國擴充實力,趙王丹真是天真得可以。 即使有馬服君趙奢的竭力反對,最終田單還是入趙了,甚至成為了趙國相國。 要是田單還在,讓他攻燕他或許不樂意,畢竟齊國也在趙國邊上,但是讓他替趙國抗秦他一定很樂意。 但是,不幸的是,這位和馬服君趙奢一樣,在秦趙長平之戰前就病逝了。 所以說,趙國國內的現狀是典型的青黃不接,能用的老將倒是有,正在戰場上扛著呢,剩下的人選,還真不好選。 因為有馬服君這個名將老爹,趙奢之子趙括頗受人看好,認為他能繼乃父之后,成為趙國的又一代名將。 但是,這說的是未來,趙國那么多人都在長平戰場上,出了意外誰擔待得起? 就算趙括是兵神蚩尤轉世,他也得經過實戰才能讓人承認。 按理來說,應該是這樣的。 但是誰讓秦國人太心臟了呢? 對于秦國的宣傳攻勢硬生生讓趙國人以為秦國人因為懼怕馬服君趙奢,從而同樣懼怕他那天資橫溢的兒子趙括,而不愿意讓趙國主帥變成趙括,異人只能表示大父、父君你們高興就好。 等到趙軍更換主帥,因為趙括新手上路,栽在了白起這個老將手里以后,趙國最后剩下的二十多萬大軍全數投降。 因為之前做過這種情況下的假設,所以白起處理起來總算沒有那么困難。 白起的消息傳回咸陽的時候,分散押送趙國降卒的大軍正在回來的路上。 因為激戰,秦軍的人數和趙軍降卒比,根本不占優勢。 雖然秦軍有虎狼之師的稱呼,但是趙軍也不是吃素的。 解決的方法多種多樣,有好幾條。 基礎的是每頓只讓趙軍吃個半飽,不是不讓他們吃飯,而是不能讓他們有太充足的精力,而秦軍依然維持戰時的飲食,也就是有足夠的rou保證他們的力氣。 接著采取分化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損招,比如讓趙國人甲管理一隊趙國人,要是甲揪出了這些人的不法行徑,不僅他的待遇等同于秦兵,還能獲給銀錢,等到時候贖人的時候,秦國無償放了他,要是表現再好一點,或者他想加入秦軍,揪出一個趙軍里對秦軍心懷怨憤的,就按照在戰場上得一人頭來累計軍功。 被管理的趙國人要是舉報上司成功,同樣獲得福利。 不用擔心趙國會團結一心,因為趙括最后就是因為趙軍糧草被斷,率兵突圍的時候不幸撲街的。 而斷糧月余的趙軍,之前已經開始自相殘殺了。 當然,一開始,白起還讓人殺雞儆猴,鬧得最兇的幾個刺兒頭已經永遠地留在了戰場上。 雖然有許多秦軍開始分散著押送趙軍俘虜回國,但是白起的大軍依然駐扎在原地,在供給趙軍食物的同時,給他們找了一份他們完全不能拒絕的“工作”——挖坑。 當然,這次讓趙人挖坑不是因為白起“惡向膽邊生”,想要干脆地讓趙軍全死在這兒了。 長平之戰,趙軍和秦軍都戰死了不少人,按照規矩,是要挖出一個葬坑掩埋了他們的。 無論是趙人還是秦人,最后都會被埋在同一個坑里。 秦人不能白白地浪費自己的糧草,白養趙軍吧? 所以,讓這些趙人“工作”是很正常的,至于趙人體力消耗巨大,沒有攻擊秦軍的能力,那就是不可言說的目的了。 通過種種方式,二十萬趙軍終于被分散、分化了。 大軍一點消息都沒有,趙王丹當然很著急,歷史上的白起擔憂趙國后續動作,再加上秦國的兵力也消耗了不少,在種種憂慮之下盡數坑殺趙國降卒,但是這一回,秦國早早給了趙王答復——割地換人。 基本上在趙軍糧草通道被斷以后,勝券在握的秦國就派人去往趙國了,而趙王也無奈地答應了秦國的要求。 在僵持階段的時候,趙王曾經派人去往咸陽求和,秦國假意應允,這也是為什么秦趙兩國打得腦漿都出來了,其他的諸侯國都沒有參與的原因,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以為秦趙已經講和了??! 趙王丹的膽子,總體來說還是很小的,而且秦國派人太及時了,趙國國內許久都收到前線的消息,自然就以為大軍已經被俘許久了,秦軍約莫都已經轉移了,只好答應秦人的條件。 秦王最先開口索要的,就是惹來麻煩的韓國上黨郡。 趙王丹:給你,我都給你還不行嘛! 不能貪財啊,天降橫財說不定要人命啊qaq! 出地也就算了,秦國還明碼標價,一個趙國人要多少錢,問題是,按照秦國的標價,趙王能贖回一半的人就不錯了。 他的心在滴血,還想討價還價,然而秦國人不吃這套,已經收入囊中的東西還想讓他們吐出來,做夢嗎? 趙王只贖回了一半的人,而且秦國特別心臟,選人的時候選的都是即將超齡或者傷殘人士優先,剩下的趙人,分別安置到秦國各處,比如說邊關、蜀郡之類的地方,他們要是愿意成為秦人,那就一應待遇從秦民,不愿意,那就只能等著什么時候他們的趙王湊夠了錢把他們再贖回去了。 后續的事宜異人負責了一部分,因為他的那個夢,秦王還特別褒獎了他,給他增加了五百戶食邑,朝中也沒人反對。 人逢喜事精神爽,長平之戰是九月結束的,而在三個月之后,異人后院的趙女查出懷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雖然還有一個侍妾在之后也查出了身孕,但是異人還是對趙女那一胎特別關注。 這個時間,這個人物,不是未來的嬴政他不相信??! 秦王稷四十八年正月初三,嘉平君異人長子誕于嘉平君府,因其生于正月,故名之曰政。 這個時期,正月的正還是讀“政”,到了秦始皇時期,為了避他的諱,才會改為“征”的讀音。 異人:總算把千古一帝兒子生出來啦! 作者有話要說: 有記載說呂不韋試圖混淆秦王室血脈,在趙姬懷孕了之后才把她送給異人的,所以始皇帝在歷史上是其母懷胎十二月而生,但是想想就知道這不可能??!懷胎時間過長的孩子可能會是低能兒什么的,更有可能在母體里憋太久被憋死啊orz “凡妊娠達到或超過42周(>=294天)稱過期妊娠。其發生占分娩數的5 ̄10%。圍產兒死亡率約為足月分娩的36倍。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的存活主要取決于胎盤功能,1、胎盤功能正常,胎兒繼續生長,出生時胎兒體重偏重甚至為巨大兒或因顱骨鈣化而造成難產;2、胎盤因過期而發生老化,功能不全,胎盤血流和供氧不足,胎兒不再繼續生長發育而呈“小老人”(過熟兒綜合征),因缺氧胎兒排出胎糞染及羊水、胎兒皮膚、羊膜和臍帶,出生時評分低,死亡率高?!?/br> 所以歷史上的莊襄王,他帽子的顏色是正常的。呂不韋和秦始皇的這段故事應該是借用的楚考烈王和春申君。 楚王的帽子顏色是板上釘釘的有問題,子楚應該是死了以后,活著的時候是沒問題的。 而且子楚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逃回秦國,根本沒帶上趙姬和始皇母子倆,后來還生了成蟜這個兒子,要是他懷疑始皇不是他親兒子,根本就不會讓始皇當他的太子??! 始皇出生在正月,懷孕時間很容易推斷的,異人也不會蠢到自家寵妾懷的是不是自己的兒子都不知道??!所謂的十二月,很可能是別人后來根據呂不韋送人的時間故意中傷的謠言…… 還有一種不太成熟的推測,畢竟歲首,也就是正月,根據各國實行的歷法、規定應該是有不同的,可能歷史上的始皇帝本身就是足月出生的,然后因為歷法中歲首的更換,別人把他算成了十二個月出生。 記載史籍的那些史官是知道歷法的不同的,但是他們收集的有歷代流傳下來的消息,要是消息里本身就有錯誤的話,史籍的記錄也不一定會正確。 對了,關于長平之戰,蠢作者突然想到,趙國總兵力大約在四十五萬左右,秦兵比他們人數多,在六十萬【全國青壯都上了】,然后秦軍戰死了二十萬,趙軍不可能比秦軍的損失少那么多??! 所以長平之戰趙國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是總人數,降卒應該在二十萬左右……前一章寫錯了,這一章修改過來了,順便在有話說里也說一下。 前一章只是修改這個錯誤,買過的小天使可以不用再看一遍。 第51章 出計 因為之前的消耗過大, 趙國好歹也贖回了一半的人,所以秦王沒有像歷史上那樣, 馬上發兵攻趙。 說來好笑的是,因為異人之前去信提醒,趙王和平原君好像都把他當成了趙國人民的好伙伴,紛紛在他長子出生之后,借著賀喜的名義送上了感謝的大禮。 異人:你們高興就好。 因為小嬴政不像這個年紀的新生兒一樣愛哭,異人頗為驚訝,有嫉妒趙女生了異人長子的侍妾出言中傷他,紛紛暗示異人“王孫您這個長子該不會是傻了吧”、“還是和我們再生一個的好”, 但是異人一點都不相信。 總感覺他家兒砸每天都在用“魚唇的凡人”這個眼神注視著嘉平君府的所有人, 當然也包括他。 異人在兄弟們中間的排行不上不下,所以嬴政既不是他爹長孫,更不是幼孫, 當然, 到目前為止,因為異人算是太子諸子里最出息的一個, 他的兒子在長輩面前也算得寵。 說是要修養,但是秦國的人口損失不比趙國大,更妙的是,在秦王暗地里派去的人的鼓動之下, 在知道自家兒子、夫君或許不會再返回趙國以后,有趙國婦孺千里迢迢入秦。 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秦趙邊界,一來這些地方離秦國近, 二來,比起趙國靠里的那些郡城,他們在直面秦國兵鋒的同時,也能知道,秦國對他們來說,并不像傳聞中那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