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
對于自家老爹的惹事能力,姬伯服也真的是服了。 他的弟弟原本不叫姬易,而是叫姬元或者姬一的。 姬伯服名字里帶一個象征著子嗣排行中首位的“伯”字就已經很招人恨了,想不到,姬宮湦給小兒子取的名字更離譜。 正所謂“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和“元”,這兩個代表著初始的字的被當成人名來用,這效果和姬伯服名字里的“伯”差不多,套用后世順治帝的名言【并不是!】就是“此朕之第一子也”! 姬伯服好說歹說,最后好歹給弟弟爭取了一個相對正常的名字,他相信以后姬易會感謝他的。 致力于建設宣國的姬伯服其實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宗周的王都里發生的事情,最多在家書里多勸老爹不要太作。 因為距離產生美,姬宮湦對姬伯服的寵愛不僅沒少,還日益增多,而且姬伯服說話也比較有技巧,他的嘴一向很甜,還沒就國的時候人稱“王城第一小甜嘴”【大霧】,所以姬宮湦多多少少還是能聽進去他的話的。 而宣國,姬伯服主要管的還是不那么要緊的那幾個方面,畢竟要慢慢來,步子邁得太大會扯到蛋的。 姬伯服在開邑設置了供人交易的集市,天色將晚的時候收攤,沒有夜市,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夠了。 這個設想最初來源于姬伯服為了收集他大婚時需要的油脂。 其實有專門豢養這些“雞豚狗彘”的機構,但是姬伯服覺得這樣不僅浪費錢,還浪費了一次帶領黎庶賺錢的機會。 農民們在農閑時節,可能會化身獵人,去山中狩獵,或者干脆某些人一直是以獵人之業為生的。 在許多史料中,記載周幽王因褒姒而亡國之事的時候,總要扯到褒姒“神奇”的來歷,什么宮女因夏朝遺留下來的龍涎有孕,生下女嬰啦,被老夫婦收養什么的,而這個,就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 宣王之時,有童謠,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檿,即為檿桑,是一種桑樹,木材堅韌,可作弓。 用白話文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販賣用桑木做的弓箭的人,就是日后滅亡周國的人。 宣王因此在全國——也就是宗周境內——大肆搜捕販賣桑木所制弓箭之人,一對來自褒國的老夫婦也以此為生,在逃亡回褒國的路上撿到了被丟棄的女嬰,那就是日后的褒姒。 先不管這個故事的主體情節是多么的玄幻,讓人忍不住高呼“這一點都不科學,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只看故事里頭,有那么在宗周販賣弓箭的人,就知道,這時候,狩獵并不是什么高端技能,只要在路邊買上一把弓,就能“自主創業”了。 姬伯服設置集市,然后讓人在市集上購買獵人們獵到的獵物——一部分可以用來提煉油脂,另一部分可以直接作為宴飲上的食材的原料進行烹飪——不僅在宮城和庶民之間進行了流通,還長久地給獵人們獵到的獵物提供了一個交易的渠道。 而集市的功能就是交易,所交易的可并不僅僅是野味這一種。 時間已經到了西周后期,各個諸侯國所用的錢幣和宗周也是有區別的。 對于錢幣,姬伯服只對戰國后期的幾個國家的錢幣有印象,譬如刀幣之類的,五銖錢是漢朝時代的產物,還是經過了長時期的調整才慢慢穩定下來。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也統一了貨幣,因為戰國時代的貨幣和后世比起來分量都比較重——姬伯服真的是到第二世了還記得他當時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先秦錢幣的樣子,比起天圓地方、小巧輕便的孔方兄,刀幣、半兩錢之類的錢幣真的是重得不得了。 姬伯服慎重地思考了一下,要是他現在就把五銖錢推出來,其他的諸侯國會有什么樣的動作。 根據各國鑄造的錢幣的不同,相互之間流通的價格也不一樣,可能晉幣一錢,就需要宣幣三錢乃至于五錢,而其他的諸侯國的錢幣都比較“厚重”,就姬伯服這么特立獨行,似乎也不是很好。 當然,最后想了想,姬伯服想出了個折中的方法。 推行兩種額度的宣幣,一種是十二株錢,另一種是六株錢。 宣侯五年,子后生子,姬伯服為長子取名為啟,象征著一個新的開始。 原本他是想給兒子取名為世世代代的世的,按照這個時代的習慣,可以在后面加一個父,是為世父,但是不幸的是,要是姬伯服這樣給兒子取名,就會跟他的大侄子撞名。 姬宜臼給自己的長子取名為泄父,姬伯服再弄一個高仿版的名字,真的是渾身長滿嘴都說不清了。 周王二十年,宣侯六年,周王姬宮湦正式遷都洛邑。 周王遷都,宗周中心的更易是一件大事,再加上遷都之后諸侯國與周都之間的距離的改變,因此幾乎所有的諸侯都要上洛,進行朝覲。 因為遷都的日期是早就定好了的,所以距離遠一點的諸侯早早的就開始啟程了,近一點的諸侯可以慢慢來,反正到達的時間也不會差太多。 姬伯服上洛邑的時間比其他諸侯要早一點,他弟弟已經啟蒙了,和他相比,是個純正的原裝古人的姬易當然沒有那么“妖孽”,學什么都會,但是也是個聰明的寶寶。 而且,在小兒子身上,姬宮湦享受到了另外一種教導兒子的成就感。 啊,被寶貝兒子用“父王好棒棒”的眼神看著的感覺真好!感覺自己又找回了年輕時候的感覺呢! 姬·小時候只是實在受不了姬宮湦渴望的眼神才偶爾給父王順順毛的·伯服:mdzz。 姬宜臼因為泄父這個兒子的存在,所以在父親的面前的地位有所提高,畢竟萌萌噠的可愛小孫砸和面癱臉的忤逆子當然是有區別的。 姬宮湦現在的興趣愛好其實簡單粗暴地歸納一下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興趣簡單粗暴,唯一的愿望就能活久一點,看著小兒子也受封就國。 姬伯服:老爹你終于長進了??! 總的來說,姬宮湦還是一個愛浪的人,也就是說,他并不是特別的忠實于自己的本職工作——周王。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愛浪又不損害身體過度的人,總能活得久一點的。 宗周歷史上,以喜愛巡游天下、連西王母都見過的穆王,不就是享國時間最久的一位嗎? 作者有話要說: 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是西周末年的讖語,當然也有可能是后世刻意附會的orz 檿yǎn :〔檿?!?,一種桑樹。落葉喬木,葉互生,內皮可做紙,木材堅韌,可做弓、車轅。 弧hu :此處指木弓 箕服:亦作“箕箙”。 箕木做成的箭袋。 第37章 遺書 諸侯上洛, 姬宮湦該敲打的敲打,該鼓勵的鼓勵, 場面話說得很好,然后就沒了。 他還沒有作到要在天下諸侯朝覲的時候鬧出一個大亂子,他又不蠢! 宗周地廣,歷代周王總要給自己的王子進行分封,一代代封下來,地少了不少。 姬伯服原本以為自己的蠢爹大概會先走,還很是擔心了美人娘和小弟日后的問題,但是沒想到, 周王二十五年冬, 王后褒姒薨。 收到消息的時候,姬伯服整個人都是懵的。 褒姒在姬伯服出生前一年才入的周宮,那時她的年齡并不大, 正值最好的年華。 即使在周王二十五年的如今, 褒姒也是一個清妍的美人,容顏不減。 褒姒的年紀才堪堪過了四十, 但是天生麗質,再加上宮中的保養夠好,完全不顯老態。 姬伯服年初的時候才去過洛邑,那時候褒姒還好好兒的, 一點病癥都沒有,而周王二十六年將至,他都已經開始準備再次前往洛邑了, 想不到,就這么點時間差,竟讓他連母后的最后一面都沒見到。 或許,這正是所謂“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消息傳來以后,姬伯服當即啟程,前往成周奔喪。 姬宮湦的精神狀態很不好,與之相反的則是王太子姬宜臼,姬伯服能夠感受到這位王兄盡力掩藏的欣悅,即使他面上已經盡力掩飾得很好了。 姬伯服覺得自家老爹的狀態很懸,但是勸人的話他自己都說不出來。 到時候要是勸人不成,自己也被引動了情緒,來個父子相對垂淚就不好了。 沒辦法,姬伯服只能祭出殺器——小弟姬易。 姬易如今已有九歲,但在親近的家人面前,言談依然頗為天真浪漫。 母后故去,姬易比之姬宮湦,更為難以自抑,姬伯服選擇把小弟帶到父王面前去,最后來個以毒攻毒。 看起來似乎還是有點效果的。 周王二十六年,姬宮湦封幼子易為安侯,地近宣國與成周。 二十七年,二月,宣侯入朝,三月,歸國,同月,安侯就國,賜玉圭、吉金。 是年,周王令曰:“安、宣二侯,乃后之嫡出,寡人甚愛之。然佳人已逝,見之未免徒添傷悲,其后毋使入朝??v寡人崩御,與后同葬于陵,此令亦當尊之?!?/br> 年末,周王姬宮湦崩御。 周王駕崩了,雖然是諸侯,但是姬伯服也是王子,按理說,他是能入京參加葬禮的,但是誰讓姬宮湦下過明確的命令,不準兩個小兒子入朝呢? 雖然前半句有周王厭棄了兩個兒子的嫌疑,但是后半句,就讓人明白了,還想著要和王后褒姒同陵入葬的周王怎么可能厭棄兩個王后所出的愛子,分明就是不愿意讓他們再入朝。 為什么不讓他們入朝呢? 根據成周隱隱風傳的言語,當是周王“復立太子,今甚悔之,然仲子友悌,季子年幼,皆不得為君”,“恐去后,復演齊哀舊事”。 把之前的太子、如今的新王姬宜臼的臉打得噼啪響。 姬宜臼能做什么呢?他什么也不能做,只能打落了牙齒和血吞。 其余諸侯樂得看戲,晉侯等諸侯如今勢大,樂得周王室衰頹,王室內訌他們就當看一出好戲了。 姬伯服和姬易因為先王的最后一道命令不得入朝,除非姬宜臼動用周王的權力,但是在行使命令的過程中,包含的不會僅有姬伯服和姬易兩個人——因為姬宜臼只能對被包含在諸侯這個群體之中的姬伯服和姬易發令,不能再明目張膽地針對自己的兩個弟弟,否則,此為失德,而且他們能用先王遺令光明正大地違令,畢竟“先王”的威嚴總是要比今王重的——被波及的諸侯可不愿意。 先王為兩個小兒子留下了一道護身符,也給繼位為周王的兒子留下了一個諸侯不尊令的隱患。 雖然如此,大臣們議定謚號的時候,還是給了他一個定王的美謚。 追補前過曰定,安民法古曰定,靜正無為曰定,雖然早年做法出格,但是后來姬宮湦也沒鬧出什么大事,法古無為而治,這其實已經是個好王了。 安國離宣國近,原本也是宗周所統地界,姬易年紀還小,自然需要姬伯服幫襯。 雖然感慨了一番自己明明不是長兄卻也要當爹去照顧小弟,但是姬伯服還是很好地履行了兄長的責任。 這個弟弟,本來在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姬伯服,改變了歷史,讓他誕生,所以在父母猝不及防離世的時候,姬伯服也要負起兄長的責任來。 周王四年,宣侯十八年,安侯五年,安侯姬易十五歲,和姬伯服訂婚的年齡一樣,姬伯服也開始為他選妻。 在經歷了兩回被長兄截胡的事件——這一回倒真不是姬宜臼故意的,一來他要給長子娶親,二來要續娶王后,而姬姓因為同姓不婚的原則存在,能選擇的本來就不多——之后,姬伯服終于給弟弟選好了媳婦兒。 因為給弟弟選好了媳婦兒,姬伯服還把自己的長子姬啟忘到了腦后。 對此,姬伯服的解釋是,兒砸,你還是等到二十歲再準時加冠吧,你都已經被立為太子了,咱們家美滿和諧,用不著提早成年。 姬伯服勸耕農桑,并且致力于在全國推廣農具,政事方面,除了世祿世卿之外,終于開設了考評之制,并且于戰事有功者,可晉位。 雖然只是秦國軍功爵制的雛形,但是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已經算是極為先進的人才改革了。 姬伯服還有很多想做的,如果他能活得久一點,那么還能多做幾件事,如果他在位的時間過短,那就只能把后續的事情交給子孫后代了。 正所謂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只希望子孫后代能爭氣一點吧。 周王三十五年,周王姬宜臼崩御,謚號,平。 同年,宣侯姬伯服患重病,其長子姬啟侍疾。 “某日,宣侯蒙神人詔,寐不復醒,水米不進,如是數日,人皆以為薨。七日過,忽醒,喚太子啟入,謂之曰: ‘吾夜夢神仙,自言為太一神,威嚴無比。天宮有紫煙瑞氣,宮闕高懸,太一神居正中寶殿,諸神仙次第列之,形狀飄渺,吾不得見。神人下手處,乃吾父定王,鶴發童顏,有道骨仙風,再不似凡胎。 定王謂余曰:『今禮樂漸壞,周室江山,恐難長久。吾兒自幼穎悟,或可挽大廈之將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