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第142章 拋開訂婚的事, 四皇子又提起鹵味鋪子,讓李菻善向米掌柜轉達, 問他要不要那些新開的鹵味鋪子,并承諾以后不會有人敢動鹵味鋪子, 至于王修晉的鋪子, 更不會有人不長眼睛的往上撞。而油坊那邊, 還需要王修晉多加用心, 也不用理會一些碎嘴之言。四皇子說的碎嘴指的便是春夫人,去歲的事,四皇子本不想多說,現在提起, 多是因為話趕話。 被四皇子暗示的春夫人現在并不好過,本想趁著過年時鬧上一鬧, 她為了誰, 還不是為了上上下下整個府里的人。春家是商戶出身,但是他們家是旁支,錢財不如人,春大人一年的年俸就那么多, 嫡庶那么多的孩子, 一年需要的用度遠遠超過春大人的收入,若不想其他的法子, 怎供得起一家人的花銷。春大人也知媳婦說得沒錯,但是算計誰不行,居然敢打皇上的油坊的主意, 何其大膽,何其妄為,她是想要讓一家人萬劫不復嗎? 春大人的某個小妾一番溫存之后,也不知怎么的提起了養女兒論,還打趣的問春大人家是不是和夫人有仇。一番打趣的話,說者為了上眼藥,聽的人怎么想怎么別扭。然后春夫人鬧起來時,一邊覺夫人說得有些道理,一邊又覺得夫人是不是和春家真的有仇。 春夫人生下的幾個孩子,見父親的臉色,雖不知父親心中的想法,可也猜出父親對母親非常不喜,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咬了咬牙直接把母親關在了院子里,且長子特意和母親說了一段話,“母親,便是為了自己的位置,還有兒子們在家中嫡子的身份,能不能不要再鬧了,難道你希望被父親送上一紙休書,想讓兒子們由嫡變庶?” “他敢!”春夫人在女兒未出嫁之前,還算是不錯的,雖喜歡說些閑話,卻也把家里上下打點的利落,可自打女兒被旨婚,且嫁人又一舉得男后,春夫人的心態就變了,也許在女兒還未生子前,春夫人就已經變了,她以為女兒旨婚的嫡女身份,便坐穩了她在春家無可憾動的地位。 “母親,若再鬧下去,父親有何不敢。不要以為meimei是由皇上指婚,母親便可以仗著有嫡女的身份穩了正室,若是皇上讓哪個皇親收meimei為義女,母親正室的位置真的是穩嗎?母親并不愚笨,難不成想把位置讓與旁人?到時母親的幾個孩子都成了庶子,到時母親讓兒子們要如何自處?”春大少爺說完之后,便甩袖子走了,春夫人呆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能言語,春家也因此消停了下來。 春家的事,王修晉向來不關心,年后回京,與王家有親的幾家,王修晉表面上一視同仁的都送了東西,至于私下有沒有另送,便不是別人能探知的。 一同吃過飯后,四皇子瞪著眼睛,他可知王修晉的飯量,和姑娘比沒多大區別,怎么突然變得能吃了?!笆芰耸裁创碳??吃這么多,能行嗎?” “他最近都吃這么多?!崩钊H善主動接話,“他在練拳,動得多了就會餓?!蓖跣迺x在一旁點頭,其實他還能再吃些,可看著四皇子的表情,他都不好意思吃了。 “練拳???”四皇子不停打量王修晉,“難道說有人對你動粗?”四皇子明顯想歪了。 “誰敢對我動粗?”王修晉翻了個白眼,“身邊還有免費的護衛,便是想動粗也得掂量掂量?!蓖跣迺x沒把練拳的想法說出來,只說要讓身體更強壯些。四皇子也沒多想,想想王修晉以前的小身板,再看看現在的樣子,著實強壯了不少,點頭直說應該多練練,看著就壯實。四皇子話落,又得了王修晉一個白眼。 三人小聚了一會兒后,便分別了。王修晉和李菻善送走四皇子,然后又返回將軍府,鹵味鋪子的事,需要商討一下,王修晉覺得可以盤下來了。此事最后輸贏是誰,苦的都是做工的伙計們,王修晉惱怒皇后惹出來的事,這樣的人居然母儀天下,這樣的坑自己孩子的母親嗎? 米掌柜有些猶豫,現在鹵味鋪子已經夠了,若再加一些鋪子,會不會過盛。王修晉倒不擔心會有這樣的場面,這些鋪子稍加利用,進行整合改造,不必只守著鹵味,大梁那么大,小吃多得很,可以把鋪子改成不同的吃食,這樣也可讓京城百姓大飽口福,也能讓伙計們不至于再出去尋工作。 米掌柜自嘲老了,想法不及王修晉轉的快。王修晉忙說怎么會,長輩的經驗,值得后輩學習。米掌柜打趣王修晉會說話,稱李菻善討了個好媳婦,李菻善便把和四皇子吃飯時提起訂婚的事說了一下,雖說米掌柜之前就有去王村一趟的打算,現在由四皇子提出來,不管是四皇子好意提醒,還是皇上讓傳話,都多了一層意思在,去王村的事便更要認真對待。想著之前準備的禮單,米掌柜要考慮要不要再添上幾樣,以顯示李家對這門婚事的重視。 李家起初對這門婚事報著的是皇命難為,之后是沖著王家的糧鋪,又因油坊之事,李家待王修晉是真心的喜歡。而王家,從始至終都是因為皇命難為才接受此事,便是王先生對李將軍有所改觀,也不會讓他生出對李菻善的喜歡。 提起訂婚,王修晉便覺得不自在,他是已經認定了這門婚事,也覺得李菻善人不錯,將人也放在了心里,可是被長輩張羅婚事,就怎么想都覺得怪怪的。 李菻善十分歡喜,握住王修晉的手,以后出去不用說是有婚約的人,可以改說是訂過親,雖然他很少有機會說這樣的話,但想想就覺得舒爽。王修晉拍開李菻善的手,這人臉上木,可眼神卻是一點也沒浪費那黑呦呦亮晶晶的大眼,將其表現得相當完美。王修晉挺喜歡李菻善那雙如同會說話般的眼睛,許是自己的眼睛沒有對方大。 兩人的小動作被米掌柜看在眼里,覺得逗趣,相著訂親之后,要不要直接把成親的日子也訂下,只是兩人有著年齡差距,是以誰的成人算日子,至于誰進誰出的問題,米掌柜連想都不去多想,李家的地位擺著,便是王家以前有宰相之職也無法和李老將軍的相比。米掌柜已經盤算好了,待王修晉進門之后,他便推薦旁人任雜貨鋪掌柜之職,他專心的打理鹵味鋪子,這樣,若是王修晉需要幫忙時,他也能得出空來。 兩人可不知米掌柜的打算,說完鹵味鋪子的事后,王修晉也得回家了。李菻善立刻起身送王修晉回家,王修晉本想說不用,又想想兩人還有些話要說道說道,比如說嫁娶之事,他是絕對不會嫁,要嫁也是李菻善,他可不想以后成為李王氏,話說回來,也不知米掌柜是以全名還是李米氏入的族譜。 “若男男都出去做營生,便沒有無嫁娶之事,多半是看誰家世高一些,入誰家的譜,入族譜也是以全名?!崩钊H善認真的給王修晉做解釋,“當初小爹進門,打趣小爹是李米氏的人,可都被小爹收拾了,族譜上寫著的小爹的全名,也未標續弦?!?/br> 王修晉驚得張著嘴巴不知當說什么好,“那你們不就成了小爹的……” “想什么呢?家母雖然被休,但在族譜中有過記載,沒有名字只有姓氏,我和meimei仍是母親所出?!崩钊H善覺得王修晉對族譜的認識非常的少,想想也能理解,李菻善就又說了一些關于族譜的事,像是一些家族不給女子入族譜,連育有一女的記錄都不會有,一些家族會給族中有功的女子以全名上族譜,還會記載功績,當然也有給女子上族譜的家族,但是非常少,便是李家的族譜,也只是記錄了一些有功績的女子之名。 相較之下男妻便顯得好一些,只要不是守在后院的,便都會以自己的名字入譜族,當然前面仍是會被冠上夫姓。 “也就是說,我進你家的族譜,我就成了李王修晉?”這是什么鬼?王修晉對未來的新名字相當的不喜,且同情在這個時代下女人的悲哀。 “只是族譜上寫的,在外面你仍是王修晉,王家小兒子?!崩钊H善秒懂王修晉的不喜,立刻做了回應,“族譜之事,并非我一人能左右,如同娶男妻的嫁娶問題,也不是我說得算?!崩钊H善心里緊張,就怕王修晉因此事而對他心存締結。 “明白,明白?!本褪敲靼?,心氣仍是會不順。地位,等級之分,便是發展到號稱著人人平等的制度下,人們也會有著潛意識的區別對待,何況是在地位等級更森嚴的古代,他沒有妄圖改變制度的雄心壯志,就得適應。 第143章 訂婚的事暫且不提, 鹵味鋪子改各種小吃鋪的事要先辦了,王修晉對這個非常上心, 并不是為了討好米掌柜,而是單純為了能吃到更多的好吃的?,F在的吃食不流通, 想在家門口吃到各地的小吃絕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能把這個實現, 造福的不單單是自己。 皇后娘家旁系的鹵味鋪子要關, 讓鋪子里的伙計們還有專門生產制作鹵味的人全都傻了,他們才做了幾天的工,就這么沒有活做了,工錢要怎么算, 以后要怎么辦?傻眼的伙計們自然不能就這么不明不白的沒有活,齊齊跑去了衙門, 狀告東家。旁系一家受了接二連三的事, 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范圍,只能去本家尋求幫助,讓衙門把他們家的人放了,而被鋪子里的伙計狀告的事, 也要由主家解決了。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 主家不但不伸手,還讓他們自己認罰, 把旁系氣得不行,既然主家翻臉不認人,他們也扯破了臉, 把主家告了。 米掌柜還沒來得及去安撫這些伙計們,不想事情弄得那么大,皇后在宮里聽到外面的事,差點沒氣仰過去,氣娘家不把事做干凈,也氣旁系那一家子,難道不清楚她的位置嗎?若沒有她,不提主家如何,便是旁系也不會有如今,只不過讓他們舍些錢舍些銀子,就翻臉不認人。 米掌柜也沒想到事情會弄成這樣,雖然沒急著出面,但也放出聲去,他會接收鹵味鋪子和所有的雇工,當然,偷jian?;某?,那邊聽到風,所有雇工都聚到一起,商量之后選出三人尋到米掌柜的鋪子,想要問問是不是真的。米掌柜鹵味鋪是真忙,但掌柜的仍是抽空和三人見了面,并且給了準話,只要是勤勞肯干的人,他們全都收。鋪子,東家也會接手,不用擔心沒有工做,不過暫時會空上一段時間,如果著急要上工的,可以另尋他處。 “那,待遇是不是……”過來的三人猶豫著要怎么問,鹵味鋪子給他們的工錢和這邊比,差得太多,但到底也是份工,可現在被這邊接過去,若是一樣,誰會另尋他處做工,那絕對是傻。掌柜的聰明,只是笑而不言,三人見問不出來,也起了嘀咕?;厝ズ蠛痛蠹乙徽f,沒有一人要尋他處做工,就等著這邊通知上工的準日子,不過他們也不會放過前東家。若不是米東家仁義,他們以后的日子要怎么過。 王修晉聽說鹵味鋪子的事時,第一反應是,“這算不算民告官?” “他們算什么官,往好聽的說能算得上是皇親,其實也就是做得大的商販,至于皇后的娘家,除了皇后在宮中,皇后的父親是左相,其他之輩無人為官,也沒有功名在身。不過左相有不少的門生在朝為官,沒把兒子們培養出息,倒是收了不少有用的門生?!彼幕首悠擦似沧?,“能稱得上民告官的,也就是旁系告主家,正常來說,宗族里就能解決的事,那旁系怕也是被逼急了,才跑去告官?!?/br> 王修晉也只是驚訝一下,他們亂七八糟的事,沒啥興趣,也不在意結果。偏偏沒幾日,四皇子又跑來,直說最近可能會出大事,讓王修晉最近出門一定要多帶上幾人護著。比四皇子落后一步進來的李菻善,站在王修晉的身旁,四皇子指了指李菻善,“怎么跟著我的時候,就沒見你這般的維護?” “你身邊有親隨,還有侍衛,”李菻善的回答,讓四皇子略無語,又呆了一會兒便走了,他最近著實太忙,這次過來也只是為提醒。 “可是出了什么事?”王修晉看向李菻善,若無事,四皇子絕對不會專程跑一趟,且李菻善平時不會在這個時間尋他。 “一時之間說不清楚,這里也不是說事的地方?!崩钊H善把人接到將軍府的練武房,才緩緩的把有可能會發生的事簡短的說了一下,皇后娘家主旁兩支的對抗,扯出了大事,以免左相做出拖李家下水的事,從今天起米掌柜和王修晉便成為保護對象,至于府內真正需要保護的老三媳婦,大家一致覺得她被關在院子里,別說出府門,便是出院子都難。 而李霖芾,別看她小,武力值可一點兒都不低,比打套拳都是問題的王修晉強百倍,套用李老將軍的話便是,李家出來的女子,不能比男兒差。米掌柜也支持李霖芾習武防身,外人說什么米掌柜到底是男人,教不好女兒的話,不讓姑娘學女紅,反而習武,也不怕日后尋不到娘家等等的風涼話,米掌柜完全不在意,誰說他沒請人教女兒女紅,他敢保證,全京城也尋不到比霖芾更好的女子,他也沒必要向無關緊要的人解釋,或是證明。 左相家出的大事,李菻善沒不細說,只說此事有可能涉及到了皇上的子裔問題。王修晉聽完之后猶如被雷劈了一般,別是什么貍貓換太子的戲碼。至于綠帽子,王修晉想都不會想,那位沒登基前,可是皇子,不住在宮里,也有自己的王府,綠帽子的可能性太低。 之后的幾天,王修晉不論去哪里,李菻善都會跟著,而米掌柜身邊也總會有李將軍的身影。便是左相想要拖下李家,也尋不到機會,想把米掌柜和王修晉的家人扯進來,不提王家,便是米掌柜所管的雜貨鋪的東家疑似皇上,左相就不敢下手。左相便把主意打到了春大人身上。 左相最想拖下水的人便是四皇子,奈何四皇子成天尋不到身影,能稱之為四皇子左膀右臂的,除了將軍府,便是王修晉,除此之外,就是四皇子的娘家——春家。春家主脈從商,以南邊為根基,所有旁支中唯為春大人考取了功名,而他的女兒更是皇上欽點指婚,可見皇上對春家有提拔之意。春家又與王家是姻親,動了春家和動王家沒啥區別。左相打了一手的好算盤,卻沒有更詳細的弄清春家和王家的姻親關系到底親不親。 左相最近托病未上朝,但是左相有很多在門生,能上朝的也有幾人,這些人在同一天,連著參本同參一人……春翰林。在翰林院的春大人聽聞有人參他,還以為說笑,他只是翰林,又不擋誰的路,參他何用,可當刑部的人尋到翰林,春大人完全一副懵逼的表情。 聽聞幾位大人參他的罪名后,春大人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夫人是不是又整出什么事,但想到夫人被關在院子里,出不得門,又覺得不可能,可他也沒得罪什么人。春大人想不通,只能把身家再擺一次,他雖不是春家的主支,家中也是有些生意的營生,每年會收到一些分紅,他不差錢,怎么可能會貪墨。 四皇子聽聞春大人被參,便知是左相狗急跳墻,心里只能盼著那位旁支的舅舅,能夠穩住,待他查明左相和皇后整出的貓膩,春大人也就沒啥事了。查左相和皇后的事,并不是四皇子一人在進行,一同參與的還有另兩位皇子,五皇子親近四哥,無心大位,而另外一位七皇子的態度就比較耐人尋味,但在此事上,七皇子還是散發出友好的氣息。 事情很快被查明,皇后生的孩子是皇上的,但皇后卻不是左相的女兒,而是前朝皇室的后代。結果送到皇上手上,三位皇子心里直打鼓,結果到底算不算好的? 皇上揮退了仨兒子,坐在御書房許久,之后連夜下了圣旨,誅左相九族,而皇后因育子有功免去一死,鳳位不保,打入冷宮,她生的兒子,全都去守皇陵。 左相出事,皇上又沒提原由的誅九族,左相的門生一個個均不服,聚在一起聯名遞斬子,大罵皇上昏庸。記錄的史官,都為項上之物擔憂,哪會管這些門生死活,記錄的史官就此事算不算皇家的陰私而不安,若是陰私,他們怕是命不久矣。 誅九族的大罪,卻沒提因為什么,不免讓人猜測左相到底犯了什么罪。王修晉在得知左相的事后,本能的反應是,他不會猜中了吧!皇后有好幾個孩子,肯定不會全都是假的,打入冷宮也沒錯,但想到皇上把皇后生的孩子全派去守陵,似乎有些不對。搖了搖頭,猜不透便不去多想,跟他沒有什么關系,以后不用擔心會有人沖出來傷人。 左相的事被拋到腦后,王修晉便忙了起來,油坊,糧鋪,飯館團團轉,時不時還要去幫米掌柜出謀劃策一番,每天堅持去將軍打拳,現在打套拳不會再摔倒。 忙碌中聽說哪個大官被抓,哪個書生取消科舉名額,哪個大人被派去鄉野,王修晉也只是聽聽,但有一條消息讓王修晉震奮,大梁統一鹽價,其價格不及鹽犯子定價的一半?;テ柠}商們懵了,百姓卻歡喜得高呼萬歲。 第144章 鹽價的下降影響之大, 遠超于處罰左相之事,百姓們口口相談的全都是鹽價, 有些百姓跑去賣鹽的地點買鹽,發現鹽價沒有變動, 便在鋪中質問其為何不降價, 鋪子的掌柜態度強硬, 鹽就這個價, 愛買不買。朝廷定價,找朝廷去。百姓氣得不行,有好事的跑去衙門尋衙役,稱鋪子里掌柜要造反。衙役聽后立刻跟著過去, 到了鋪子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便把掌柜帶走了。并告訴百姓, 朝廷的定價鹽在雜貨鋪有賣。 這位掌柜也是倒霉, 遇到好事的百姓跑卻報官,在封建社會,這話就是赤果果的造反。這事不單單一起,好事的百姓卻不多, 被抓的也就這么一個。在得知哪有賣便宜的鹽, 大家一傳十,十傳百, 很快就都知道哪有賣便宜的鹽的,一窩風的全都撲到雜貨鋪,就怕去晚了, 買不到便宜鹽。 雜貨鋪的伙計這幾天忙的不行不行的,天天說得口干舌燥,不停的說他們鋪子里的鹽價不會漲,可沒有人信,仍是大批的買鹽。每天排隊的人數,說從城東排到城西,夸張了些,但從能排出一整條街卻是絕對的。不過,也就是幾天,人們發現十幾天后,鹽價仍是沒有變化,便少很多排隊買鹽的人。 鹽商起初并沒把朝廷定鹽價的事放在眼里,便是便宜的鹽推出,鹽商們也只是覺得朝廷是囤的鹽,想要逼他們降價,幾家大鹽商聚在一起,得出的結論是不降價,朝廷囤下的鹽很有可能是之前往南邊送鹽時存下的,不會有太多,等存的鹽沒了,鹽價不還是他們說得算,提起往南邊送鹽的事,剛剛安穩了幾天的鹽商又開掐,互相指責對方把鹽賣給朝廷,幾人坐在一起指責,誰都不承認他們給了朝廷鹽,卻沒有一人相信此言是真。 隨著低價鹽的推出的時間越來越長,原本還能穩坐等囤鹽賣光的鹽商們哪還有之前說“鹽價還是他們說得算”的自信,一個個心焦起來,朝廷到低囤了多少鹽?有幾戶商鹽已經吩咐各個鋪子里的掌柜,可以適當的降一降鹽價,他們不可能把鹽價降得比肩朝廷定價。雖說鹽的成本沒有定價的高,可那個價格,他們賺得實在是太少了。鹽商以為他們只要降價了,朝廷便會停上出售低價鹽,他們想得很好,可朝廷派出的鹽已經覆蓋了整個大梁。 朝廷定鹽價后的第一個月,鹽商們還能挺著不降價,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鹽商們無法再硬抗,從猜測朝廷囤鹽,到朝廷是不是發現了新的鹽井,而發現鹽井的人,估計和皇室的關系很近,甚至有可能是皇室中的某一位,不然沒有哪個在發現鹽井之后,會傻缺的送給皇室,便是想送也未必能尋到門路?;ハ嘤新撓档柠}商又坐到了一起,這一次沒有人再互相指責對方賣鹽給朝廷,只是商談要如何應對朝廷放鹽的沖擊。 鹽商的折騰,在王修晉看來,也只是瞎折騰,最后還是得降,要不然他們的鹽就會賣不也去,鹽是能存放很長時間,但這個時代,鹽從出井到成品所需的流水成本不小,若是停工,造成的損失就更大,鹽商為了不讓損失擴大,就只有隨處降價一條路可走。 糧價降了,鹽價降了,京城的房價卻在漲,而布品的價格,卻沒有任何的變動,老百姓關心的東西無外乎衣食住行。大梁讓百姓對食無憂,又在鋪設去往各大城的路,使出行更方便,百姓對當今皇上贊譽有佳,若有眼個說皇帝不好的,不用衙役出面,便是百姓便能噴死對方。之前某鹽商家出一文人,寫了一篇皇上要逼死鹽商的文章,也不知把文章譯成了大白話,傳了出去,當地的百姓聽聞之后,便紛紛去那鹽商家門外叫罵,那鹽商與當地的父母官有些交情,衙役尋來,想要把百姓帶走,結果被百姓帶著一起罵。這事傳到京城,皇上直接把那位父母官發配了,而那位鹽商一家也以謀反之名被關的關,被發配的發配,卻沒見血。 王修晉聽李菻善提起此事,便感慨道,百姓要求一點兒都不多,安穩的日子,愛民的皇上,清明公正的父母官。接著又說那些要帶走百姓的衙役,“食君俸祿,卻不為君解憂,反成了一些人的走狗?!?/br> 李菻善對王修晉的話也只是聽聽,衙役本就遵循上官吩咐辦事,若上官清明,衙役也不敢妄為,只能說那些衙役沒有遇到好官。不過李菻善仍是王修晉所說百姓所求和祖父講了,李老將軍聞言長嘆,王修晉說得不假,說來說去百姓要的就那么些,日子苦些不怕,只要不整出什么幺蛾子的苛捐雜稅,便能把日子過好。只是越簡單的事,越不易做到,上政下令,官商相互,苦的便是百姓。 王修晉不會想到隨口的一句感慨,由李菻善轉述給老將軍,又從老將軍傳到了皇上的耳中,沒多久各地便出現巡查御史。當然,王修晉是不知道此事的,此令傳下時,王修晉人在涼州,忙著驗收這一年螃蟹和蟹田的產量。隨著養殖螃蟹越來越多,螃蟹的銷售也從以前的京城,傳到更多的地方,價格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還上漲了一些。而蟹米的價格仍十分穩定,產量不比普通稻米,價錢卻遠遠高于普通大米。 在涼州一直呆到蟹田收完,便收到于掌柜的書信,今年蟹米仍舊大獲豐收,留下預算出的米,剩余的蟹米將會同送進宮的蟹米送至京城。王修晉看著信上的時間,算著日子也快到涼州,便讓涼州糧鋪的掌柜快些把需要預留的米清點出來,余下的裝車運往京城。 從湘城出發的送糧隊伍由于掌柜專門組建的押車隊護送,押車隊是今年剛剛成立的,于掌柜請了油坊里的一些老兵幫忙訓練,王修晉得知后,還專門給這些押車的人特別做了幾身衣服,待遇更是遠超于尋?;镉?。押車隊現在不單單運送糧,還負責花生油的運送。于掌柜也因押車隊的事受到了王修晉的表揚,獎勵銀子若干,并把此事通傳到所有的王家糧鋪。于掌柜得了獎賞,干勁更足了,而其鋪子的掌柜也好,伙計也罷都開始想主意,如何讓鋪子更好。 從涼州回到京城,把三地的糧食做了匯總,算清了數目之后,王修晉仍覺得糧少,開分鋪的速度要放緩。 忙完了秋收,計劃好明年的事,王修晉便開始著手準備回鄉過年。王修晉在準備東西的時候,被米掌柜喚去。忙碌了一年,王修晉早把過了看米掌柜要去王村的事拋到了腦后,這會兒米掌柜提起,才恍然記起有這么一茬。米掌柜叫王修晉來,主要是定去王村的時間,正月里是不能出遠門的,米掌柜準備二月份去,又擔心正值農忙的時候,會不會耽誤王家春耕。 從米掌柜那出來,王修晉覺得自己走路都在飄,一直到回到王村,王修晉還沒想好,他是要留到米掌柜到訪后,和米掌柜一起回京,還是提前回京。 歸家之后,王修晉先和父母提起米掌柜到訪的事,王夫人打量著兒子,心里為兒子即將成為別人家的而不痛快,雖然她知早晚會有這么一天,可等到這一天來臨,心里仍是不舍?!安皇沁€有好幾年?!?/br> 王老爺的心里也不痛快,只是他知君命難為,皇上既然把先皇的玩笑賜婚當真,他們也只能遵從,說什么皇上信任,其實還是忌憚李家?!跋扔喯乱埠??!?/br> 王夫人瞪了夫君一眼,王老爺沒再言語,但也讓王夫人知道,此事已定下。王夫人念叨著米掌柜過來,也沒個正式的拜帖等等之類的話。王修晉只能順著母親言語,他知道母親一直覺得這門婚事讓他受了極大的委屈,想著能拖上一年便是一年。母親的心情,他能理解,他也有想和母親說婚事并不委屈,他喜歡男人更多一些,只是這話沒法說,畢竟這是古代,就是允許有男妻,也不是被所有人能接受的。 年前李家送年禮的時候,一封正式的拜帖到了王夫人的手里。因為米掌柜要來談訂婚的事,王家這個年過得不是那么的喜樂,家里的兩個小孩子也敢受到了家中的氣氛,王智淵沒如往年那樣纏著小叔,而已經會走了的王智濯面對小叔則是十分的害羞,而不愿親近。 要出正月的時候,王修晉便問母親,他需不需要留在家里等米掌柜。王夫人看著小兒子,越想越心疼,以后小兒子沒有后人,到老了可怎么辦?!耙诩业??!蓖醴蛉碎_口說話聲音微微有些顫抖,王修晉忙蹲在母親的身邊,“娘,不要這樣。此事于我來說是好事?!?/br> 第145章 出了正月, 王家便開始準備李家到訪的事,之前的拜帖里寫明李俊良攜妻兒到訪, 兩家正式的會面,便是不喜婚事, 也不能慢待了。王夫人讓管家把家中景色最好的院子收拾出來, 給貴客居住, 之外還要準備招待客人的吃食。 王修晉并沒有在家里閑呆, 過了年之后,每天都會進城,油坊在擴建生產線,房屋也需要擴建, 人員上也有了增加,從生產線挑出三人專門負責管理生產, 一正兩負, 互相也能起到監督。油坊的利潤相當的大,目前為止,還沒在市面上發現其他牌子的花生油,也有一些小作坊出產的花生油。百姓的日子在慢慢變好, 在吃食上自然不會委屈自己, 且用油坊出產的花生油,炒菜時只用一點就非常香, 而小作坊出來的花生油,放少了會糊鍋,放多了, 吃的時候糊嘴。小作坊的油買的時候是便宜,可用得費,這么一比,還是油坊出的更好些,百姓又不傻,哪多哪少,算得精著呢。 除了忙油坊的事,糧鋪也要進行一些整頓,王修晉準備把考核制度編入管理中,和于掌柜商量之后,定下幾條規矩,賞罰細則,于掌柜覺得這些都是變相的給伙計們漲月俸,他是不知道別的地方,就他管的鋪子,就沒有人會觸犯定下的規矩。 定下的規矩的頭一個月,王修晉每天都會到鋪子里轉轉,為了看看伙計們對定下的那幾條規矩有什么反應?;镉媯儾]有任何抵觸情緒,就像是于掌柜說的,他們又會犯錯,自然就不存在被扣錢的事,而且做好了還有賞,算下來每個月會得不少錢,本就月俸比別的鋪子的伙計多不少,現在又有賞,伙計們還偷著樂呢。 等到新規矩實施了一個月,伙計們數著到手的月俸,一個個臉上都帶著笑,比年底那個月的月俸少,但比平常多了不少?;镉媯償盗隋X之后,干勁更足了。王修晉見伙計們適應的不錯,便把幾條規矩在所有店鋪推行。此事推行之后,王修晉準備專門成立一個賬目審核的小組,年底去各地分鋪查賬審核,這樣他就不用跑來跑去。成立這樣的小組并不容易,沒有現成的財務人員,沒有專業的審核體系,王修晉糾結到底要不要成立這樣獨立的小組。 在此之前核對賬目都是各地的鋪子把一年來的賬目送到梧縣,待王修晉回來之后,再進行統一的查看,只是單看賬目,無法到盤查庫存量,兩邊是否能做到無差,王修晉在心里畫上大大的問號,雖說他用人之初,都看過對方頭上的各種標志,但是也不能保證對方的心性一直如初。 古人如何查賬?把鋪子開到各地都有,應該有一套可行辦法,只是想起當初米掌柜第一次到梧縣,聽吳掌柜講,很多雜貨鋪的掌柜被查到貪污之事,原本打算向米掌柜詢問方法,想想還是算了,還是培養出一批人。培養人要從伙計里挑選,還是買人,讓王修晉猶豫不決,一直到李俊良一家到達,也沒有個決定。 此次商定訂親的事宜,李俊良和米掌柜帶著女兒過來,還有李菻善的一封信。李菻善因受皇上欽點隨同四皇子去了邊關,不能過來議親而心情不好,皇命不可違,他必須隨去邊關,只能讓家人幫忙帶一封信給王修晉,以表歉意。 因未見到李菻善,王修晉心情也有些低落,他清楚皇命之重,翻看李菻善給他的信,信中并沒有寫明去邊關為何事,卻是滿篇的愧疚與歉意,并表示會盡快返回京城。 在統一鹽價的時候,王修晉便猜測鹽的產地應該放在了邊關,只是四皇子回了京,鹽的事是誰在負責?那位被皇上派去的兄弟?皇上就不怕那位王爺把鹽的事告訴外人?還有鹽的利潤是怎么分配的?給少了,那位王爺會同意?給多了,皇上就不怕對方養私兵造反?去年,皇上只派了四皇子一人前往,今年讓四皇子帶上武將,怕是皇上也是防著兄弟。亂七八糟的事,王修晉想了不少,卻也只能是猜測,只盼著李菻善能夠平安歸來。 王家并沒有因為李菻善沒來不愉,相反還都松了口氣,不見到人,他們心里還能松快些。王春氏陪著婆婆同米掌柜商談訂親的事,王老爺和李俊良叫上王修柏去了書房,也不知談什么大事,王智淵原本想尋李霖芾玩,但聽到李霖芾在問小叔打拳有沒有落下,便有些卻步。 小叔歸家后,每天不管有多忙都堅持打一套拳,他坐在一旁看,小叔問他要不要學,嚇得他直搖頭,待聽說李霖芾從小就跟著學拳,現在打得可好了,他也不知哪來的沖動,跟著小叔比劃,只是他因為總摔倒就放棄了,這會兒聽著打拳便不好意思上前。 屋里商量定親的米掌柜拿出紅漆盒,里面裝著的是李菻善的庚帖,封面寫著吉祥如意的話和恭候金諾,里面附的紅紙上寫著李菻善的生辰八字。紅漆盒里還有一枚上好的玉墜,和一枚金指圈。另外又拿出綠色的龍帖,正面是兩條盤龍,內里寫著“久仰名門,愿結秦晉”和年份。 “我進門的時候,也沒有訂親一說,也不知是什么樣的過程,問了媒婆,媒婆講得我頭都大,只聽什么小傳啟,大傳啟,便按著準備了這兩樣。禮,我是按著小禮三十六,中禮六十四,大禮一百廿準備?!泵渍乒駪B度十分的誠懇。 “這個是換帖,以咱們兩家的事,倒是可以省下,不過既然已經備了,便也就用上?!蓖醴蛉酥噶酥讣t漆盒,把里面的玉墜和金指環拿出來,用紅紙包上,等下給小兒子送去?!斑@個是傳啟,寫上這個就相當于兩人的婚事就此定下,以后不可悔親?!睆倪@兩樣的準備就能看出,米掌柜用心張羅定親的事?!爸劣诙Y,稍顯多了些,大禮就不用了,我們留下小禮和中禮?!?/br> “我沒弄過這些,之前便說有商有量,可京城離王村過遠,夫人別覺得我占了主動?!泵渍乒窈芘峦醴蛉苏`會了,因定親的事不滿。 “怎么會,單從這兩樣的東西看,就知您是用心準備?!蓖醴蛉诵χ鴶[手,心里沒有一絲介懷,兩家的事,不單單是王家不滿,怕是李家也不是很愿意。王家倒還好,修晉上面還有個哥哥,而李家的那個,卻是嫡子長孫,小兒進門,怕是要斷了后代。王夫人卻是想差了,李家現在是十萬個愿意讓王修晉進門,便是斷了后代,過繼一個不就成了。 王春氏一直坐在一旁,抱著幼小,聽著婆婆和米掌柜交談。心里想著之前接到大哥的信,不由得覺著愧對小叔子,原本想著在訂親的事上出出力,彌補心中的愧疚,奈何米掌柜做事全面,無她幫助之處,只能等著小叔子成親之時,為他多做幾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