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譬如前兒頭進城門的時候,那守在城門口的人檢查著名錄的時候,才瞧見了他的名字,就驀然變了表情,脫口一句說道:“上官宴?!”緊跟著邊上另一個人聞言也是暫停了手頭的活,一臉驚訝地過來:“哪個?上官宴來了?哪個是上官宴?”隨后這兩個人望過來,目光實在是直白得有些失禮了,就那么將他從頭到尾地,用一種簡直要扒了他的衣服將他看到骨頭里的目光,將他從頭到尾打量了個遍。 可這與往常碰到的那種非禮性的目光又不同,很是坦蕩蕩,但是這種赤條條,跟審查犯人似的審視,很容易讓人有種被冒犯的不快,他被看得莫名。 很多事情,是因為未知,才叫人心里無法安定,偏偏入京一事,是對他來說很重要的事情,因為看得太重,所以心思會對外界發生事情的感知更加敏感,總歸是不安寧,偏偏那兩人看了許久,在他開口問話的時候,便是掩飾性地笑了一下,最后說的卻是個意義不明的話:“沒什么,就是,呃——原來你就是上官宴啊?!?/br> 什么叫你就是上官宴? 偏偏再繼續追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基本上一路到所需的報到點,上官宴就是一直頂著這樣的目光過來的,可每回當他問那些人是什么緣故的時候,那些人全都跟鋸了嘴的葫蘆一樣,什么都不說,只笑笑不答話。 上官宴被看到后來也是整個人都有些麻木了,待他辦完了這些差事,倒是遇到了于京中任職的上官家的一位旁支。 這一位是挺熱情的,上官宴于京中一點都不熟悉,此人的確是幫助了他甚多。等到事情差不多都是告一段落了,這一位上官家的旁支左右看了一圈,然后靠過來了點。 因這行為太過鬼祟,上官宴有些警惕地后退了一步。 旁支公子見狀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了個尷尬的笑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又跟進上前一步說道:“這個,我并沒別的意思……我那個,其實只是想問你一個問題來著……” 上官宴是因為以前吃過各種各樣的虧,長了記性,所以他并不為這一位旁支的話所動,依然往后退了一大步,只說:“你要說,便在這個距離說就是了?!?/br> 旁支公子撓了撓頭,想起現在他這是在自家院落——啊,雖然這一整套屋子如今都是給了這位上官嫡系的小公子了的——但話說回來,他在這里議事,又沒有旁人在,其實還是挺安全的啊,完全不需那么小心謹慎的來著。不過自己這未打一聲招呼就上來附耳說話的行為的確是唐突了點,無怪宴公子反應這么疏離。但疏離歸疏離,這一點疏離如何也不可能叫他就這么輕易退縮的!雖然問題失禮,但他此刻心中懷著的八卦之情,如大火熊熊燃燒,輕易不能澆滅,有些八卦消息他真的好想好想知道!尤其!跟前這個人!還是近日那傳得愈來愈烈的消息正主當事人之一!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怎么可能錯過?。?! 旁支公子越想越激動得不能自已,腦子一熱了也顧不上什么婉轉套話,直接上來就是一句:“宴公子,我其實,是想問你同宋丞相……” 臥槽,是不是直白過頭了! 等等! 旁支公子一句話出口就想著槽糕,這種問法,宴公子還有沒有可能回答自己的問題??! 上官宴聞言皺了皺眉。 旁支公子見狀立刻硬生生地卷住了舌頭,吞了那原本沖動無比的話語,連帶著原本有些被八卦之火燒昏了的腦子,也稍微冷靜了一點點,他噎了半晌,方才繼續說道:“我,我這個,是想問那個來著……宴公子同宋丞相,原本可是……舊識……嗎?” 這一句話說得吞吞吐吐,上官宴心中涌起不妙之感,他怎么就同宋丞相扯到一起了? 他抬目看向旁支公子,眉頭依舊皺著,因為事出突然,簡直莫名,讓他不得不再次去確認一遍:“你說的可是宋家那位二公子?” 旁支公子忙應道:“正是?!?/br> 說起來,他這一路進城,好像所有事情都奇奇怪怪的莫名其妙的,難道這一切源頭都是因為這宋丞相了? 上官宴聞言眉頭鎖得更緊:“你怎么會認為我同宋二公子是舊識?可是有誰這么說過?” 旁支公子精神一振,抬眼仔仔細細地看著宴公子的表情變化,不愿錯過了分毫,他略一斟酌,說道:“宴公子,事情是這個樣子。近來京中盛傳宋二公子同宴公子你之間……也許是以前認識,是故交好友。宴公子你大概不知道,你沒來之前,堆放名錄的地方走水了,燒了大半的名錄,丞相為此發了好大的火——宋丞相平日里脾氣很好,以前從來沒這樣發火過,卻不想這一回發火,據說將當時在場的人都嚇得說不出話來了。 “后來虧得管事的人里頭有一個是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記著了被燒毀的書卷的全部內容,所以那人將名單全部都重默了一遍,宋丞相本來那時候還是在生氣著的,卻在那時候見著了宴公子你的名字被墨寫出來,當時就念了宴公子你的名字,還將那張紙抽走了,甚至也不生氣了,還笑了。當時在場所有人都瞧見,他們說……丞相這一笑,十里春風……也不過如此……” 這旁支公子說到此處,停頓了好幾下,臉上隱約顯出幾分恍惚的花癡表情來,不過這花癡表情很快消褪了下去,旁支公子仿佛從未花癡過地恢復了正經臉,說道:“這件事大概便是這樣,最近城里傳得沸沸揚揚,所以我,咳,所以大家都在猜測,宴公子是不是這個,同丞相大人他,是以前認識的,因為丞相大人以前也去江南辦過好幾次差事,興許就是這時候結識了宴公子你呢?” 上官宴聽完這一長串話,表情微凝,一時心中翻騰過許多陰謀論,偏偏什么頭緒都抓不到。上官宴依然沉默了半晌,再抬眼的時候,目光都已是變了,旁支公子只覺得宴公子那原本溫和的目光,都跟淬煉過的刀子似的,幾乎能把人刮得骨疼,他聽到宴公子冷冷地開口說道:“我從來不認識宋二公子,也無心結交于他。他隨太后做事,是太后黨羽之一。這幾年,君上做事處處受制于太后,君上于這權利斗爭里過得甚為辛苦,而使得君上過得這么辛苦的,最大阻礙就是這位只聽從太后做事的宋二公子。他宋二公子少年得志,官至丞相,丞相乃百官之首,是為百官表態,替君上分憂,可他?算哪門子丞相? “沽名釣譽之徒,急于人聞。你叫他丞相大人,他如何擔得起‘丞相’一職,又如何配得起‘大人’一稱?此人做事不擇手段,心不在天下,棄大統于不顧,不過一個佞臣,是蠅狗之輩,我光是想想自己要與他站在一處朝堂之上,便覺得臟污。我不知如何京中為何為生出我與他之間的流言,但我上官宴話在此處,我此生和這等人,絕無相交的可能?!?/br> 旁支公子聞言張了嘴,那模樣看著有些傻。 上官宴說的這些話,另一廂的宋觀是一丁半點都不知道,不過就算知道了他也無所謂,不過當日名錄走水一事他一時失態,倒是叫京城里頭鬧出了流言一則,如今傳得沸沸揚揚,對于此事宋觀還是很在意的。 尼瑪能不在意嗎!主角受還沒進城呢!就被他搞得同他鬧出這種男色緋聞!他如何對得起主角受清風白月的人物設定! 再加上如果這個樣子,過分提前地暴露了自己,主角受絕對會對非常警惕的好嗎,那之后,他可要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楚館喝花酒的時候,將主角受灌醉,然后再做這♂樣♀那♂樣的事情?真是…… 偏偏這種事情是越解釋越黑,最好的辦法的就是做出“你們想多了”的坦蕩模樣,找一個還解釋得過去的理由,說一遍就過,然后隨大家愛怎么想就怎么樣,等時間一長,或者再出個別的事情,這件事風頭就過了。 本來宋觀還打算,偷偷摸摸跑去看一下,這主角受長什么模樣的,因為這樣了,也好心里有一個底。但誰能想到呢,結果出了這么一件事,宋觀心想為什么大家的八卦興致普遍這么高漲,這怎么能好。 在這眾人默默圍觀坐等事態發展,甚至連太后都有所耳聞的情況下,宋觀因此,也只得將見一面主角受的計劃暫時擱淺。實在是不敢輕舉妄動好嗎??倸w,被大綱重點標記出來的“花燈節調戲”事件,距離如今倒是隔得挺遠的,那是發生在次年四月的時候的事情,所以還是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的,也就不用太急。 不過也因為那一段時間事務太多,這見一面主角受的想法,倒是一擱置,就擱置了將近大半年。宋觀身為丞相,太后交予他的事情是很多的,且這五年來,皇上年紀漸長,逐漸有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如此一來,太后和皇上之間的矛盾激化,事情也就因兩方爭斗而變得更多了。 但是對于太后和皇上之間的這暗潮涌動,宋觀倒是完全沒什么想法的,他早就明確了自己立場,還因此同皇上撕破過一回臉,總歸是跟著太后的步伐走就好,別的他自然都不在意。宋觀一直都是這樣的想法:那兩人之間博弈最后會是個什么終局,同他都沒什么干系,塵埃落定之前,他就已經先死了,所以這事他實在無需摻和多想。 比較意外的是,這一年新春佳節過年,大哥居然是允了同他一起過年了。 說起來這一面,竟也是隔了這么多年來的第一回重新見面了。 這些年大哥一直生病得斷斷續續,幾乎整年里,都是纏病在榻上的。 這一回宋觀見著大哥的時候,大哥正披著墨色的狐裘坐在椅上,一側燈光挑染,大抵這些年都生病的緣故,所以甚少見到陽光,這一次相見竟比記憶里還蒼白了兩分。大哥一張臉是不見光照的那種白,偶爾掩著袖子咳嗽的時候,居然也有幾分病弱的感覺——當然,這是在大哥不拿眼睛看人的時候。 盡管這么多年不見,大哥眼神依舊挺犀利的,宋觀借口跟著三弟出屋外玩了好半天,大哥自然是沒跟出來的,因為身體不大好,吹了風興許就又得生病了,所以大哥在屋內隔著窗子看著。 三弟一會兒要宋觀抱抱,一會兒又要堆雪人,隔個半晌又要放鞭炮,沒一刻是停的,玩得不亦樂乎,到后來夜深了,守歲的時候,三弟眼睛都睜不開,直接窩在宋觀懷里睡著了。 大哥的房間里焚著佛手香,那熏香叫人安定,三弟睡得很沉,呼吸綿長,大哥垂著眼摸了摸三弟的腦袋,叫下人將三弟抱去睡覺了,房里獨留了宋觀和大哥兩人,三弟還在的時候倒是沒什么,這么個一會兒三弟被抱走了,宋觀倒是覺得有些尷尬的不自在。 大哥卻似未覺,他飲了一點溫水,看著窗外黑夜里石浮圖燃著燭火幽明,三瓣覆蓮的蓮花座上鏤空塔室,這個時候天上開始落雪了,石浮圖上堆了雪。大哥靜靜看了一會兒,視線未挪動里,突然問宋觀這些年過得怎么樣。 這個問題太過寬泛,越是寬泛的問題其實越不好回答,可以說的東西有很多,宋觀遲疑了一下,然后說自己這些年還不錯,然后就見著對方望過來,是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的眼神。 于是宋觀只好張口繼續說,東南西北地亂扯一頓,其主旨之混亂,連他自己說到后來,都混亂都想自嘲,不過大哥聽了沒說什么,只是談話最后問了他一個問題,說的正是上官宴,大哥問他:“你同上官宴是怎么回事?” 宋觀倒是沒想到大哥居然會問這個,且中間都過去這么多個月了,他這幾個月忙得腳不沾地,都沒怎么想上官宴的事情,所以被這么一問倒是愣了一下。 宋觀隨即便解釋了這件事,也不知大哥對此是個什么看法,因為大哥沒有對此進行什么評價,也不知是信還是不信。 宋觀總有點惴惴的,大哥以前出了點事就要打他的時候,他挺怕的,大哥現在不打他,他也挺怕的,因為不知道大哥不打他了之后,會做出別的什么反應來。其實這事可以這樣說,這件事的重點,主要的不是大哥是什么反應,主要的大哥給宋觀的印象比較可怕。 佛手香氣氤氳里,外頭落雪無聲,宋觀在旁看著大哥坐在椅子上合了眼,兩人隔了五年之后才見面,明明同在京城這一地,也是挺醉的,宋觀不知道大哥這一回是個什么打算,但他想著,反正只要不是扯到他死之前同上官宴之間的事情,其實怎樣都無所謂。 這一次春節過后,四月里花燈節之前,在宋觀自己刻意去尋主角受之前,他同主角受上官宴之間,倒是有過一次意外的獨處見面的。 那是在京城之外的靈巖寺,三月初,山上梨花開遍,瑞雪一樣堆積枝頭,太后年前曾在此地求過一支簽,如今解簽倒是由著他來取了。宋觀向來是對太后吩咐下來的事,不曾有過多問的,說定了時日,便一大早就前去準備領那已經解好了的簽。 那日晨光熹微,這個時候靈巖寺并沒什么人來,雜草從石縫里冷冷生出,而通往靈巖寺的青石臺階上,宋觀無意間撿著了一枚玉佩,他再往上走,就見著一個人似乎正尋找著什么,那人低著頭是個有些焦急的表情。 宋觀想到了自己剛撿到玉佩,猜想這一位,大概就是那玉佩的主人了,所以走近了的時候,宋觀停下問道:“這位公子可是丟了一枚玉佩?” 那人正背對著他,聞言急于轉身,倒是踩到了石階外頭,身形一個踉蹌之間,竟是踩到了一個水坑里濺了泥,不過那人并沒在意這些,只是在將自己陷進泥坑里的腳拔出來的時候,有些急切的說道:“在下的確是丟了一枚玉佩,是用黑繩系著的,末端墜了一顆綠色的珠子,公子你可是見著了?這枚玉佩對我很重要……” 宋觀見對方險些摔跤,也就順手搭扶了一把,再聽對方形容的玉佩,跟自己剛撿著的一般模樣,也就順手一并塞到對方手里了。 對方低頭一看,便松了一口氣,抬頭道:“這位公子,真是多謝你了,若是丟了這塊玉佩,我也是……” 言語未盡,上官宴抬頭見著扶著自己之人的模樣便是一怔,彼時遠方浮云萬重,那原本正隱在云后的朝陽,正恰好跳將出來,于是光線頓時洶涌而下。青石階兩旁都是梨樹,純白色的梨花,一朵一朵堆疊著,密密如錦織,它們于春寒料峭的風中,擁簇在枝頭,經風一吹,竟似迎袖風雪,梨花淺香逐風而來,天地都靜了。而梨樹之下那人待他站穩了便收回了手,他聽見對方說:“既然是要緊之物,公子可要小心收好的了?!?/br> 上官宴立在那里半晌,梨花花瓣細雪一樣紛紛揚揚,他終于回過神:“我……記下了,”頓了一頓,他輕聲道,“這一回多謝閣下相助,卻不知閣下姓名?這玉佩真的對在下很重要,能得閣下尋回,在下感激不盡,所以想求問閣下姓名,屆時在下也好……也好登門相謝?!?/br> 宋觀道:“不過舉手之勞,哪里值得公子登門相謝,”說完了覺得自己似乎回絕地也太干脆生硬,隨即便又補了一句,“公子這般模樣,倒是折煞我了?!?/br> 第131章 第九彈 人人都愛宋丞相 青巖寺里同上官宴的這一場撞見,宋觀畢竟是沒太在意,主要這在他看來實在也就只是一場萍水相逢,根本不知道對方就是上官宴,他拿了太后要的解簽便進了皇宮。宋觀從青巖寺返還時,身上猶自沾著些微梨花的香氣,混著原本身上的檀香,一個也不知該怎么形容的味道。太后對著那簽看了半晌,表情甚是和緩,末了還笑著對他夸了一句他做得很好。 反正這一件事是被宋觀迅速拋在了腦后,等他再見著主角受時,已是四月里花燈節前一點的時候。 先前主角受剛來京城時,宋觀特別心急的想要見主角受一面,不過當時礙于流言,不敢稍加動作,這心思便也就暫且擱置了。后來等到流言過去,宋觀想見主角受的想法就跟溫水煮了青蛙似的,所有迫切被慢慢地消耗掉。當然也有這一段時間他的確都很忙的緣故在里頭,可時間嘛,擠擠總還是會有的。不過宋觀卻是一直到了花燈節前夕,才尋了一個合理且不突兀的理由去見了上官宴一眼,假裝是應工作所需。這由頭找得合情合理,時機又是一切風波過去許久之后,所以倒是沒人瞧出這是宋觀暗搓搓的私心來著。 翰林院里宋觀站在書閣二樓,望著樓底下的上官宴。 院里一地翻開的往昔宗卷,院子正中,一棵老樹扎根于此。那枝椏繁盛里青葉茂密地重疊著,也就織成了一片森綠的濃蔭。只見最低的枝椏上吊著一盆重瓣鈴蘭,一捧花枝不知被何人從他處剪了,然后攏成一把裝在了墨綠的景觀花盆里?,摪椎拟徧m花瓣豐潤得好似飽食甘露,一串一串飽滿得仿佛用手輕輕一撫就會散落下來。 上官宴手里握著一本冊子,他核對著地上的宗卷,正垂首寫著字。老樹底下,鈴蘭花枝正自垂在年輕公子肩側上方一點的位置,仿佛經風再略吹得略低一低頭,就能碰見了人的肩膀。 宋觀一點都沒有將眼前的人跟青巖寺的事情給聯系起來,他是完全沒將主角受認出的,所以這于他的記憶來說,確乎是兩人徹徹底底的第一次相見。不過他見著了上官宴心情倒是挺好的,因為這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主角受嘛,大綱里說上官宴美得一塌糊涂,宋觀瞅著樓下開得荼蘼重瓣鈴蘭,還有那立在鈴蘭花旁的上官宴,心里想著,嗯,不愧是要美得一塌糊涂的主角受,現在這么個瞧著,果然是有要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苗頭架勢的種子選手啊。 翰林院這邊看完了主角受,又不著痕跡地打聽了不少和主角受相關的事情,宋觀對此行的收獲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他心中有了專門調戲針對主角受的大致想法?;氐礁?,他照例先去的地方是自己的書房,此時的室內不曾熏香,但依著時令,書桌上格瓷的荷葉盞里,擺放著三兩支新摘的小葉梔子。 那花朵盈盈孤姿,未有其他顏色,綠萼白瓣素到了極點,偏偏幽馥香氣充盈一室,宋觀拿了張紙提筆在上面寫了很多,然后又涂成一團黑,末了叫了小餅進來,他說的是花燈節一些相關東西的置辦事項:“你替我買一個花燈節要用的面具,然后再替我買一個看起來花一點的衣服吧?!彼斡^平日衣服都是素凈款式,這節日當頭的出門去調戲主角受,要想畫風不突兀,果然是得穿得喜慶一點。他想了想,又補充道,“路邊店里能隨便買到的就好,不要專門去做?!?/br> 小餅是那種就算心里很多疑問想法,也不會向宋觀多問的人,他只會在事情完成之后,再把此事報給遠在道觀宋大公子聽。宋觀對此心知肚明,不過他的感覺是一直是挺無所謂的,畢竟他又不是原主,所以他一直很把自己當外人,而且,反正他除了要啪啪啪了主角受的事情之外,其他也都沒什么是不能說,所以對于小餅上報一事,自然也就無可無不可了。 到了花燈節那天,宋觀拿出新買的衣服和面具,心中想著調戲方案,真是萬事俱備只欠主角受的節奏,就等著晚上花燈節上前去調戲人了。只是當他表示自己想一個人出門的時候,小餅難得明確發表聲明表示堅決不同意。宋觀抗議了幾句,但見小餅態度這么堅定,想想對方這么堅持,大約也是怕自己出了事不好向大哥交代,只好帶著小餅出門,心中暗暗盤算著,能不能同行一段路后,在半路把人甩掉去干♂正♀事,等完事后再把人找回來。 結果沒想到小餅跟得那么緊,哪怕他都已經暫時把人甩掉了,可沒多久后小餅還會找過來。在這般人多到有大天朝春運架勢的街上,也不知小餅是通過怎樣的辦法才做到。宋觀跟小餅相處了那么久的時間,以前都不知道小餅有這樣特殊能力,然而今天發現的這個新技能讓他很頭疼。 眼見小餅跟那么緊,把人甩掉的計劃行不通,看來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肯定要被小餅目擊到,宋觀只好提前給對方打個預防針,他指了指前面人群里的主角受,還有主角受旁邊一直跟著的人,說:“你看到那兩位了?”小餅點點頭說看到了,宋觀繼續道,“一會兒不管發什么,你都不要管我與那位錦袍公子之間的事情?!鳖D了頓了,將手中剛剛隨手買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粥放到小餅手里,宋觀繼續補充道,“至于旁邊黑衣服的那位……倘若他一會兒是有什么異動,你千萬替我攔一攔?!?/br> 這一日花燈節主角受出門在外,身旁一直跟著個人,宋觀不認識,但看對方模樣應該是個習武之人,想必就是大綱里說的那位武林盟主了。眼見那二人在一個擺賣花燈的攤子前停下,不知說了些什么,攤主回身彎腰在地上找尋了一會兒,笑著提了一個兔子燈籠遞給主角受瞧。 上官宴接過花燈,低頭查看。 主角受原本出門的時候沒有戴面具,后來路上買了一個,于是就一直戴著了,一直到此刻為了查看手里的兔子燈籠,才將面具往頭上推上去,重又露出了底下的臉來。夜市燈火通明,這個小攤子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它們做料甚是簡陋,但造型頗為新穎充滿趣味。一旁的燈架上,還放著幾個彩色的風車,晚風一吹,就慢慢地轉動起來,伴隨著細微的聲響,那一剎燈架上就仿佛大片的顏色都跟著活轉流動起來似的。上官宴在這一片流動的色彩里,眼睫低垂,目光專注,側臉的弧度,在燈盞映照之下,顯得尤其風流雋秀好看。 是時候該進行調戲大業了! 宋觀一揮手,從懷里掏出一把扇子,“刷”地一下打開,他搖得是有一下沒一下的,幾步走到上官宴旁邊站定,身后跟著亦步亦趨的小餅。 身旁擠過來那么個大活人,上官宴自然側目看了宋觀一眼。兩人對視,想了想太后平日說話的調調和語氣,在此之上再做建樹,宋觀十分淡定地開口道:“你手里這個兔子花燈,不錯?!闭f完這句話,他將折扇“刷”一下合攏,慢吞吞地敲擊了一下手掌心,轉頭看向了攤主,甚是無禮地說道,“喂,老頭,這個兔子燈怎么賣?” 攤主臉上的笑容就有點僵硬,干巴巴地搓了一下手:“這、這位公子……” 便是這時,主角受將手中拎著的兔子燈放回攤位,他目不斜視,也不看宋觀,只十分冷淡地說道:“既然閣下喜歡,那在下也就只能割愛了?!?/br> 宋觀自然是一直關注著主角受的動靜,當然沒錯過對方收手時仍戀戀不舍的片刻遲疑,明明就是很想要這個兔子燈的嘛,說是“忍痛割愛”,還真的就是“忍痛割愛”了。洞悉一切的宋觀深感“橫刀奪愛”的自己不是人,暗道阿彌陀佛,但并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在主角受放下兔子花燈的那片刻之間,已是出手牢牢地一把攥住了主角受的手。兩人手上溫度都不高,涼也是涼得不分上下,倒也相觸得并不難受。四目相對里,只見上官宴睛如點漆,是一改之前不相爭的隨意姿態,竟帶出幾分寒涼來,連說話的聲音都是冷了幾分的:“這位公子,你這樣做是什么意思?” 宋觀聞言感覺蠻羞愧的,但還是要勾出一個笑來。他面上戴著面具,是只遮了上半張臉的那種,原本此類面具的發明,目的是為了方便大家在大街上買了東西之后,好邊走邊吃,結果此時倒是方便宋觀來展現自己的實♂力演技了。雞蛋君跟前的邪魅一笑果真沒有白練,宋觀這一笑為了符合原主人設,是故意笑得百分百的邪魅,因為演繹得十分成功,所以這種和往常截然不同的畫風突變,簡直有被妖鬼附體的既視感。 上官宴見著這笑容,怔了一下,心覺不妙,然后很用力地將自己的手從宋觀手里抽回。而宋觀在眼睛的余光里,看見的是那位武林盟主想要上前過來,卻是被小餅阻擋住了,宋觀心知小餅一個普通人要擋一個武林盟主是阻不了多久的,自己得速戰速決。他反手一把將主角受將將抽回去的手重新一把拉住,并且順勢把對方往自己懷里一帶。 可見主角受著實是個戰斗力為負五的書生,被宋觀這么一扯,便果真一個踉蹌跌到了宋觀懷里。他一手撐在宋觀胸前,結果發現自己腰也被對方摟住了,甚至能感覺對方放在自己腰上的手指,也是十分輕佻地用拇指緩慢摩挲著。 上官宴惱怒地抬頭,只是他生氣也生氣得十分克制。宋觀先前逛翰林院時,便旁敲側擊的,從他人口中得知了上官宴是個什么脾性的人——就是那種遇事基本不會當場發作,但會心里頭記著日后進行清算的娃。如今看上官的這個反應,宋觀知曉自己今夜若非要從主角受這兒討一個耳光,必然這過程是要曲折點,又不可太過急躁,是要循序漸進地把對方怒氣慢慢挑高,然后讓對方最后當場發作。 有這指導方針在心中安放著,宋觀十分鎮定地低了低頭,想想太皇太后平日里都是用什么花招調戲人的吧。他看著上官,不急不忙地往上官的面上輕輕吹了一口氣,說話的模樣動作內容都十分不正經,十分得輕佻。宋觀故意壓低了些聲音,他話說得白俗又直接,內容表達一點都不多加修飾遮掩,他說:“這燈我是要的,你這人我也是要的,我這般說,公子是應還是不應呢?” 上官宴聞言,估計氣得狠了,呼吸都頓了一下,他的眸子里映著街上燈火,兼之怒意盤纏著,明亮得都有些灼人了,主角受硬邦邦地對宋觀一字字說到:“還請閣下自重!” 忍這么辛苦,都已經這么生氣了,干脆別忍了,直接打我一個耳光消消氣啊主角受同學。宋觀一邊這么想著,一邊覺得自己刺激對方不夠,還得再加把火,于是搭著對方腰部的手逡巡往下移,竟是十分下流胚子地捏了捏主角受的臀部。做著這個動作的時候,宋觀心里也十分慚愧,他想,善哉善哉,主角受同志這都是權宜之計請你原諒我。然后他一邊這么干的同時,一邊輕聲說著:“你讓我自重,可若我就是不自重,你又該如何自處呢?” 宋觀說要添火,而他這一把火添加的,誠然是十分成功的。主角受被這么一搞,果真動怒了,他蓄力猛地一把推開宋觀這流♂氓,結果才完成轉身這個動作,都沒有邁開步子,又被人一把從后面摟住。 如今宋觀這身殼子出落得十分挺拔,反正比主角受要高,所以將上官宴這么摟在懷里,倒是半點都不違和的。宋觀從后頭將人攔腰抱住了,他看上官宴的反應,就知道革命的勝利就在前方,現在的關鍵,就在于自己最后這一把火添加得夠不夠猛烈。他摟著人,湊在上官宴耳邊,這話宋觀自己也覺得說大聲給人聽到了挺羞恥的,所以聲音壓得極輕,只有他們兩個人才聽到:“你腰真細,屁股摸著手感也不錯?!?/br> 這音調和貼耳說法的方式,幾近于情人間的喁喁私語,只是內容十分不堪。以前上官被人調戲的時候,這么粗鄙的對白,還真沒人跟他說過,所以宋觀這話出來,對上官的三觀沖擊非常巨大。尤其這對他來說十分不堪的話,被人這般輕描淡寫的,用一種差不多算是溫柔小意的語調說出來,其中強烈反差給他造成的沖擊實難表述。上官一臉羞惱已極的表情,氣得耳朵尖不自覺地都紅透了,掙扎的動作越發劇烈。 宋觀幾乎摟不住上官,他見時機差不多,決定放大招,便借著寬袖遮擋動作,竟是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隔著衣料,直接擼了一把主角受的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