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若棠身著淡淡丁香夾襖牙白素裙,白蘭花邊斗篷。身上頭上一應首飾全無。 長發也不過幾根淺水蘭發帶束起,素凈的跟孝服也沒差幾分。 送行的蕭策深深看了她幾眼,等她被蘇元正親自扶進馬車。 他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的騎馬跟出去幾十里。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看到前方辰溪的石碑蕭策跳下馬,掀了車簾讓丫頭們下車,自己坐了進去。 看若棠的臉色瑛姑沒攔著坐到了車板上。 眼神溫存憐愛的蕭策坐到若棠身邊。 沒有委婉鋪墊,坦蕩蕩直抒胸臆。真摯的語氣里還帶著淡淡哀傷與羨慕。 “若若,人生際遇總是瞬息難料。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我們這些馬上將軍戰死沙場馬革裹尸本是常態。 今天葉衡還有你給他收尸帶回鄉,一心牽掛著他已是幸運了。你要多保重自己,我想他也不愿意你為了他傷身傷心的?!?/br> 不想提起那些傷心欲碎的若棠,垂眸想著這些日子發生的種種,不答反問的換了話題。 “多謝你送我。這些天我一直病著,也不好去看你。 肩膀的傷如今怎么樣了?這段時間還是少騎馬,等傷口恢復好再說。 不然你那鋒銳無匹的劍術就可惜了?!?/br> 這話讓蕭策眉峰一跳,話音陡然雀躍。 “若若,你放心。就憑你欣賞我的劍法,我一定會好好保重的?!?/br> 淡淡笑笑的若棠沒有再接話。 過一會,幽幽看著她的蕭策摸了摸馬車上窗欞雕花的菱角,聲音低低。 “若若,我現在說這話你可能會反感,不過世事無常我怕沒機會。 若若,我喜歡你,只喜歡你,從沒有變過。 你說我挾恩求報也好,說我仗勢求娶也罷。 只要我能平安回去,總會娶你做我妻子,守你一世無憂。你等我?!?/br> 嘴里說著鏗鏘有力的話,神態卻溫柔得近乎虔誠卑微。 說完自己的決定,蕭策輕輕在她冰涼的發絲上撫了撫,利落跳下了馬車。 她們的馬車走了很遠,瑛姑掀開簾子,還能遙遙看見蕭策在馬上巍然不動,癡癡目送的身影。 想想他這幾月對郡主無微不至,體貼入骨的照顧關懷。 再看看車廂里摸著那串葉衡親自穿起,品相一般,奶白色珍珠手串,呆呆無言滿目哀傷的郡主。 只能嘆一句愛恨情癡,實在害人不淺。 舊陳歷51年夏末。 傾兩地之兵打了快一年,廣安王雖敗的再無回天之力,卻寧死不降死守兩路靠山一路臨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東川城。 月前,大興新帝命三子寧王蕭策領兵卒繼續圍困,誓要平定東川不取全功不回朝。又招漢王蘇元正帶南兵還朝,大加封賞。 荊州漢王府里,一月來人人喜氣洋洋,氣氛比夏日灼灼日光還火熱。 蘇元正被封了世襲罔替的定南王,世鎮益州。 是興國迄今唯一的異姓王,還掌一地兵勇調度的實權派王爺。 要知道從秦武帝開始歷朝的爵位,就算嫡系皇子也都是五世而斬。 如今鎮南王可以世襲,幾乎等于益州土皇帝,真是莫大榮耀了。 不過奇怪的是,世子卻沒有同時冊立。 有傳言說定南王對幼子蘇懷真優柔寡斷,無勇無謀,很不滿。想從幾個孫子里挑選賢才悉心培養繼承人。 消息擴散開來后,一時間王府里守寡的四位夫人抱著孩子各有主意。身后的勢力也都開始冒頭。 如今當家的十五夫人姜明珠看著王府里每天車水馬龍,亂糟糟的人事心思,焦頭爛額又煩躁不安。 王妃婆婆是指望不上的可她此時卻不好,不能叫小姑子若棠回來幫著解決。 因為一向健康愛笑,懂事乖巧的小姑病重,帶著丫頭仆從住到臨縣山中別莊已經幾個月了。 東江大營里蕭策泰然自若一封封拆著桌上的信函。 文官武將一個個分立兩旁義憤填膺。 遼王在東江指揮失利,導致大軍大敗,幾乎沒有立錐之地。 喪家之犬一樣回歸京都,沒想到皇上不但不怪責反而給他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對于翻轉局勢的寧王卻只例行封賞,真是偏心,不公到了極點。 更不可想的是,皇上竟然以涼州西胡狼作亂為由,要遼王接手留在并州的鎮北軍。 那可是王爺一手帶起來所向披靡的鐵軍。 蕭策把密函一一瀏覽過,只在一封‘郡主已經病愈,鎮日喂魚發呆?!男偶埳隙嗤A袅藭?。 掃了眼左右臣子,吩咐親衛去請外面的傳旨官進來,把桌上能調動鎮北軍的虎符痛快交付。 有外人在,多憋屈也得為王爺的面子忍著??傻饶窃摎⒌哪昧嘶⒎祚R加鞭離開,蕭策的中帳幾乎炸了營。 等他們叫到嗓子冒煙自己停了下來,依然端坐在椅子上的蕭策才不以為意的笑了笑。 “諸位何必心急火大,難道憑塊破牌子就真能輕易收復了我數萬精兵強將? 我是鎮北侯自然有鎮北軍,既然我是寧王了,北軍也該擴一擴了。 大哥既然想給我們軍中添裝備人手,我又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有話要說: 下一章有大變故哦!劇透一句,23333 ☆、第113章 山中別莊風景如畫,傍晚農人都回家準備晚飯,炊煙裊裊中更顯靜謐清幽。 坐在池邊伏在欄桿上呆呆看魚的若棠,人瘦的過分,蒼白的臉上一雙霧蒙蒙的杏眼越發顯大。 西邊天際的落霞如火,一行歸家的大雁在頭頂人字飛過,她木著眼把手中葉衡給的鳳型玉佩摩挲到溫熱。 忽然憶起一首應景的詩,一個人對著水中游魚淺淺一笑,自言自語反復念誦著。 “紅箋小字, 說盡平生意。 ...... 人面不知何處, 綠波依舊東流?!?/br> 她這副淡漠封閉的樣子,看的回字長廊下的瑛姑跟碧云不忍又無奈。 不約而同轉頭愁眉苦臉的對視一會,又都無力的垂下肩。 郡主從十五花燈后再沒開心的大笑過,也不肯痛哭發泄,只這樣一個人悶悶的自苦。 也不知道這股難言的傷心會延續多久。 她們是無計可施了,只能寄希望于王爺早點回來了。 春天時,若棠帶著病一路不得將息的千里跋涉回到家鄉。 本就傷心欲絕的人,強挺著辦了十四和葉衡的喪事。 十四那邊有宗族長輩幫扶到是簡單,葉衡這邊可就全靠她自己了。 她給葉衡造了墓,立了碑。 隨葬了一對玉梳子,一縷青絲。 喪事后她又是大病一場,1個多月后才能出院子見風。 之后不僅吃的簡單,穿的素淡,而且每天一卷經文,不出去交際,也不接待親友。 瑛姑和貼身伺候的碧螺心里都清楚,王爺除夕夜宴已經和郡主說好。 這回大戰之后上表朝廷給葉衡請功封爵,到時在求皇上賜婚喜上加喜。 郡主如今這么做,都是把自己放在了未亡人的位置。 想到他們兩個情炙愛濃,一雙有情人花樹下,碧湖上也幾番情深互許暢想未來過。 誰知道一轉眼已經天人永隔,物是人非。 不免心中戚戚,嘆這兩人福命不濟,只差了一線命緣。 如今郡主沒有了求死之心,也規律飲食運動,可人雖不是枯木死灰一樣卻對什么都是淡淡的。 說話淡淡的,笑也淡淡的,看得瑛姑這些人心酸心疼的不行。 卻也知道情傷難愈,這種事別人是永遠無法感同身受的。 除了自己想開,隨著時間流逝心上傷口慢慢愈合,傷痕變淡,什么安慰規勸之詞都是沒用的。 “郡主,王爺有信來?!?/br> 碧螺腳步輕輕到了湖心小亭。 若棠懶得說話,靠在欄桿上,沒什么儀態的拆了信,漫不經心的臉上隨著閱讀進行,表情漸漸凝重。 起身回書房想了又想寫了幾封信。請了一直照顧她的孫嬤嬤過來商量半天,讓侍衛先護送著嬤嬤回了王府坐鎮。 又叫了瑛姑過來把舅舅的信給她看。 京中爭儲風波越演越烈,蘇元正暗地里擁護著寧王,表面上盡量對大王爺二王爺保持中立,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