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建中靖國十一月底,龍虎山上下雪了。 楊璇、劉興武、韓嘉彥、趙櫻泓一家四口圍著搖籃里的兩個孩子,坐在宮觀暖閣中烤火閑聊。 窗外,韓恕帶著meimei弟弟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樂乎,浮云子在旁看著,偶爾還拱火,往孩子們身上偷襲雪球,引發爭端,他自己樂呵呵在旁看戲。 韓嘉彥望著搖籃里兩個孩子已然舒展開的眉眼,見確實與趙佶很是相似,一時感慨: 當今圣上,恐怕不是一個明君啊。 眾人聞言,皆是一陣沉默。 半晌,楊璇開口道:櫻泓、嘉兒,我身為一個過來人,有些不中聽的話還是要對你們說的。我認為,你們應當早做脫身的準備。 脫身?娘的意思是趙櫻泓蹙起眉頭。 遠離京中,甚至遠離俗塵,徹底避世隱居起來。這意味著,你們得拋棄當下的尊貴身份,隱姓埋名,成為一介平民。楊璇解釋道。 娘,這怎么可能?櫻泓是皇室公主,她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在關注。這也從來沒有放棄長公主身份,成為平民的先例呀。除非她犯什么大錯,被玉牒除名,那可是要鬧得天翻地覆的,萬一不是除名而是賜死韓嘉彥登時急道。 劉興武道:自不是等人賜死,而是主動假死。 韓嘉彥與趙櫻泓登時心中一驚,遂感到一陣荒唐。都言子效父,女效母,她們倆難道在這件事上,也要學楊璇和劉興武不成? 劉興武知曉妻子的想法,代為解釋道:你們也意識到了,當今天子非是明君,而他的身邊,更聚集了一幫宵小之輩。尤其是那蔡氏兄弟,與你們有難以彌合的矛盾,對你們心懷仇恨。眼下,誰人不知蔡京受當今天子的器重,開始一力把持朝局? 你們當下是借著出游的借口遠離了汴梁,不在蔡京眼皮子底下,故而還沒被穿小鞋。待到回汴梁,恐怕該來的都會來了。 當今天子,與你們之間也有罅隙,是不會向著你們的,再加上這兩個孩子,就像是沾水的爆竹,當下雖然洇了,卻不知何時會爆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才能應對可能到來的糟糕事態。 劉興武的話有著深遠的考慮,對韓嘉彥和趙櫻泓起到了撼動心神的警示效果。趙櫻泓一時神思不屬,垂眸思索起來。 韓嘉彥心想,對自己而言,是否一定要以駙馬身份生活在汴京,已然不再重要。盡管她被迫在太皇太后和先皇面前發誓要匡扶天下,再興社稷,可如今之局勢已非是她個人之力可以扭轉。 她一介駙馬外戚,不能入朝堂,沒有天子的支持,根本甚么也做不到。要想完成誓言承諾,唯有成為宰執,再不然,就要做亂臣賊子,反了當今天子了。那樣的事,韓嘉彥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去做。 因而,是否要未雨綢繆地準備這個假死脫身的計劃,全看趙櫻泓的意愿。 楊璇說這話,其實就是說給趙櫻泓聽的。她希望趙櫻泓能明白,她必須要割舍掉自己最不能割舍的一切,她必須在皇室公主的身份責任和對家人的責任之間做出抉擇。 趙櫻泓一時不能做出決斷,她擰著眉頭,眸中蓋下陰翳。 屋內陷入沉默,最后還是劉興武出言安撫道:這計劃不著急做抉擇,眼下孩子們都還小,假死事關重大,對孩子們也會造成沖擊。免不了要孩子們長大些,曉事了才好執行。且,這不是還得看回京后,觀當今圣上和蔡京之行為再做定奪嘛,還能再等等。 話雖如此,這件事無疑成為了韓嘉彥和趙櫻泓埋藏心底的一樁心事。@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第二百二十一章 崇寧元年四月,韓嘉彥、趙櫻泓一行在龍虎山逗留了將近一年時間,直到兩個剛出生的孩子滿半歲,才終于辭別章素兒、曹希蘊和張天師,出發上路。 相聚終有時,與章、曹的分別,雖早就心中有數,卻也感懷傷別。不過,章、曹終究是灑脫的。她們道:若趙櫻泓、韓嘉彥有朝一日徹底放下家國,當能再期相會,屆時,一道隱居山野,長長久久。 韓嘉彥、趙櫻泓颯然一笑,揖手作別,就此下山。 按著原本的計劃,她們將繼續南下,入嶺南。但這一出山,她們就驚聞噩耗蘇軾北歸途中,已于去歲(建中靖國)七月二十八時,在常州過世。其子蘇過扶靈,歸葬汝州郟城縣,與其早年亡妻王潤之合葬。 韓嘉彥、趙櫻泓心中大悲,面向東北,遙祭東坡。 新的生命的誕生,伴隨著舊的生命逝去,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東坡走了,他的離去,仿佛帶走了那個清和風雅的時代。留下的后來人,仍在迷茫的黑霧中艱難求索,蹣跚前行。 五月過嶺南,暑熱難當,蚊蠅肆虐,一行人并未在此久留,因為害怕孩子染上熱病,略顯匆忙地游覽了嶺南山水,便再度北上。 再行一個月,她們入了蜀地。 之所以要來蜀地,除了領略這片藏在山嶺包圍中的富饒土地的奇絕景觀,還因有一位故人目前正在劍州劍門縣擔任知縣,韓嘉彥想要去拜訪一下。此人便是韓嘉彥的同年謝盛謝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