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穿過府門,為儀門,儀門東西兩側通往辦理具體公務的職屬部門,如左右司理院等。 儀門之后是開封府長官的辦公大廳,叫做設廳。設廳與儀門之間,有一塊戒石,上刻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字銘文。 設廳的兩側,同樣分布著各個職屬部門。左側為府院、司法廳、司戶廳、僉廳、節推廳、察推廳等,右側為儲放公共物資的庫房,如軍資庫、甲仗庫、常平庫、架閣庫、公使庫、錢庫等。 設廳后面,是開封府長官生活起居的地方,還有用以待客休閑的園林府圃。 入夜后,各司各部都會留人值夜,而左右軍巡院每夜也都有值守隊伍,重點布設于諸庫房之中,徹夜輪守、巡邏。 正是日夜輪替之時,今夜負責戍守架閣庫的軍巡校尉換防后立在了架閣庫鐵將軍把門的大門口,無力地打了個呵欠。 他身側的同僚笑罵了他一句:剛到點就瞌睡起來,你這整日的不是吃就是睡,豬??? 滾你娘的,灑家昨兒賭了一夜,一宿沒合眼,今夜又輪夜班,能不困? 是嗎?手氣如何? 輸光了。 哈,我就知道,你這臭手。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笑罵間,并不知曉架閣庫二層的飛檐之上,有一個黑影背負碧劍,面戴儺面,正無聲無息地蹲在陰影中,手里摸索著身后的窗鎖。壓根無人察覺她何時入內,更無人發現她如何在府內行走,如鬼魅似幽影。 咔噠一聲輕響,窗鎖開啟,黑影緩緩推開了身后的牖窗,身子向后一倒,便沒入了架閣庫二樓之中。@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第七十二章 開封府架閣庫,是一處三層閣樓,每一層都相當高敞,內里排布著幾十排書架。這些書架之上,多半都是民事、田畝、訴訟案底等案卷存放。 而貼墻則布滿直通天花板的大立柜,這些柜子都是帶鎖的,每一列都是連環鎖,需要打開最底層的鎖口,才能打開一整列的書柜。 燕六沒有過多地在第二層浪費時間,進入之后,便直接循著樓梯上了第三層。十七歲那一年,剛從龍虎山歸來的她知道了娘親三年前已去世的消息,無法接受之下,曾央求長兄以他的關系帶她入開封府翻看案卷。 由于案卷不外借,因而彼時她就候在架閣庫之外,親眼看到書吏爬上了三層,取出了案卷。她知曉刑事卷宗都存放于第三層,哪怕八年過去了,想必這個格局也并未改變。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她的判斷是正確的,第三層的書架之上都是刑事卷宗,結案的或正在審理之中的大多存放在敞開的書架之上,方便于取調查閱。而大案要案以及涉密類案件,則鎖閉于大立柜之中。 書柜之上有標識,按照年月排序,以方便精準查閱。 燕六從懷中取出一個黑布包裹的小球,打開黑布,便有熒光照耀發散而出。這是一顆夜明珠,如此她便可以避免在架閣庫內生火。夜明珠的光芒比火光更微弱,她試驗過,夜間從閣樓之外并不能識別出夜明珠的光芒。但這點光芒足以讓她辨識出小指甲蓋大的文字。 迅速找到了元豐四年七月的柜子,她先翻找敞開的柜子,翻了約莫一刻鐘,沒能找到娘親那起案子的卷宗,這在她的預期之中,她知道娘親的案子多半是要鎖起來的,一是十一年過去了,老卷宗肯定是要儲存起來,二是娘親的案子確實是無頭懸案,疑點重重,但卻被草草結案。 不過今日她入架閣庫可不單單只是為了查娘親的卷宗,熙寧九年念佛橋歌伎落水案和去年的西夏商人溺斃案也是她這次翻卷宗的重點。這三起案子疑點重重,且都有一個共通點,死者都是溺斃而亡。 她又找到了元豐四年七月的上鎖柜,小心將鎖撬開,開始查找起來。又翻找了一會兒,她總算找到了娘親案子的卷宗,將其翻開,熟悉的文字進入眼簾,這卷宗她反復讀了幾遍,每個字都刻入了腦海,如今回看,仍然與當年別無二致。 娘親尸首的驗尸結果是口鼻泛白沫,溺亡。尸身之上沒有任何外傷,散發,發簪丟失,衣衫也完整,衣衫之內不曾夾帶任何多余物品,雙手干凈、指甲之內也無異物。判斷并無他殺可能。最終斷為意外失足落水溺亡。 但這顯然不正常,她出門起碼會帶著錢袋,若真是去為人接生,也該帶著存放器械的醫藥箱才是。怎么這些東西都不曾見到?且母親會武功又會水,怎會溺亡于汴河這種并不很深、且流速很慢的河水之中? 她嘆了口氣闔上卷宗,想必八年前被她翻閱后,這卷宗就此塵封,再也沒被打開,也沒有添置任何新的內容。 她感到失望,但這也在她意料之中。這么多年過去了,有誰還記得韓家最卑微的姨娘楊大娘子? 她深吸一口氣,沒有氣餒,反倒將娘親案子前后時間相差無幾的卷宗都迅速翻閱了一下。很快,一起案子進入了她的視野。 元豐四年五月時,相州出了一起劫盜殺人案,相州審理完畢,但在審刑院復核中,發現此案錯判,三名盜賊之中,有兩名從犯不該判以死罪,但彼時此二人已然被處死。此案于是被審刑院發給開封府異地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