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可是不論是她,還是弟弟趙煦,仔細研讀新法內容,都始終不認為要變法這件事是錯的。這確然是變革強國的途徑,只是在一層一層的執行過程中,走了樣。 為什么他們要如此,難道不是人人都希望我大宋強盛嗎?大宋強盛難道不能惠及他們嗎?她生發出這樣的疑問來。 韓嘉彥微不可聞地嘆息一聲,思索了片刻,反問道:恕在下冒昧,敢問三娘子于宮中,可曾聽人提及過當時反對新法的領袖是誰,而他們又為何要這般做? 我知曉是司馬文正為首,文正公也并非是無理取鬧,他提出的意見,確為新法之弊端所在,他反對新法也并非毫無道理。趙櫻泓道。@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司馬文正許是因為政見不合而反對新法,但實際上他不過是被當槍使了。他的反對是有章法的,而有些人的反對則是利益攸關。因而司馬文正被裹挾了,反對不徹底,在這些利益相關之人看來,則毫無意義。必須掐死新法,才能保住他們的利益。 @無限好文,盡在海棠書屋 再反過來看,新法的弊端,難道王介甫不清楚嗎?他都被圍了府邸,遭了抗議,他為何一意孤行,就是不改?因為那確然是富國唯一可行的最強硬手段,但并不是針對真正該繳納賦稅的大戶,而是轉向民間攫取財富。在扳不倒世家豪強的前提下,他只能這樣做才能用最快的速度聚斂財富。 變法,從決策開始,就不曾考慮過百姓的利益。此后的反對者,自然更是拼死轉嫁被損害的利益。于是最終這場斗爭的犧牲者,仍然是勞苦百姓。大多數的負擔,都轉嫁到了他們的身上。 變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其根源起自先帝與王介甫。反對者中,維護自身利益者為大多數,只有極少部分官員真正在為百姓生計考量,拼死不肯執行新法。 民不強,則國不強。民心似水,載舟覆舟。長公主,恕在下斗膽一言,我大宋,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矛盾的根源,便在此處。 不改吏治,則不可改根本。而若想改吏治,則無異刀尖向內,割rou放血、剜心刮骨,執行不好,便會動搖根基??v觀歷史,歷代王朝但凡要動這一層,無不動亂紛紛,何況如今國朝內憂外患,又是何其艱難 韓嘉彥被勾起壓抑于內心深處許多年的憤懣與思索,對趙櫻泓說了許多本不該由燕六娘來說的話。話到最后,她摒棄了三娘子的稱謂,再度稱她為長公主,猶如痛陳時弊的臣子一般,苦心勸諫。 黑暗中,暖閣內寂靜得落針可聞。趙櫻泓良久不發一言,只能聽到她微促的呼吸聲。 她終究明白了為何自己與弟弟,總是看不透新法爭端的來龍去脈。教他們的老師,那群館閣學士們,人人諱莫如深,不敢言及根本。但凡觸及根本,皆以祖宗之法來搪塞,又為尊者諱,隱蔽了許多人的錯誤做法。以至于她思索許多年,也不能洞察根本。 今夜聽聞韓嘉彥一番話,她才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也不知過了多久,趙櫻泓終于開口了: 我大抵知曉原因為何了,唉 一聲嘆息,也不知包含了多少無奈。 長公主贖罪,今夜燕六實在僭越了。韓嘉彥起身立于旁側,躬身作揖賠禮。 不妨事,此等閨中密談,自是更愿聽你說心里話,而非場面話。我不曾想到,你竟然對朝政也有這般深刻的見解。我真是好奇,你到底是何人?趙櫻泓不禁問道。 在下只是愛讀書,愛胡思亂想,實在談不上甚么見解深刻,讓長公主見笑了。韓嘉彥苦笑了一下道。 當下我大宋的積弊,與你調停爭端可有關系?趙櫻泓忍不住進了一步。 有一定的關系,在下調停爭端其實發端為了在下自己的私人目的。實話講,是為了揚名。只有揚名,我才能進一步去達成我的目的。但若是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到一些人,少卻一些無謂的爭斗與犧牲,在下亦會感到愉悅滿足。我上不得廟堂,身在江湖,也能行江湖之道,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她承認了燕六娘的行為是為了揚名,這并不難判斷,似她這般戴著面具夜行于京,招搖過市,若說不是為了揚名,肯定無人相信。 善哉,范希文有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六娘有范文正公的風骨。趙櫻泓的雙眸炯炯地注視著韓嘉彥于黑暗中的身影。 實在不敢當,長公主謬贊了。韓嘉彥慚愧垂首。 趙櫻泓知道自己若再往下細問,也問不出甚么了,燕六定不會回答。但她已然知足,今夜能與她一番深談,不僅增長了見識,更是對朝政有了深一層的思考,這恐怕是她在深宮中數年都未必能積攢出來的見識。 此時響起了打梆聲,已然三更了。趙櫻泓盡管有些不舍,但仍然道: 夜已深了,我不耽誤六娘子歇息了。明夜再敘。 明夜在下有一些私事需要處理,可能并不能前來。韓嘉彥道。 趙櫻泓一時十分失望,但也無法,只得道:既如此,后日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