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節
我志在千里! 嘩啦一聲,瓷壺被擊得粉碎。 王敦怔怔地盯著滿地的碎片,他做了一個決定,一個相當危險又無所畏懼的決定。他揚起頭,對左右言道:“劉隗jian佞蠱惑君心,我要兵諫清君側!” 滿座鴉雀無聲。 隔了一會兒,幕僚謝鯤顫聲說道:“劉隗雖然可惡,但投鼠忌器??!”他乃是勸王敦顧及皇帝司馬睿的安危,不要沖動行事。 王敦雖然嘴上說的是劉隗,但劍鋒所指的正是司馬睿。他聞言,勃然大怒,指著謝鯤的鼻子罵道:“你個庸才懂什么!” 謝鯤見王敦發火,不敢再吱聲。他是位大名士,且平時跟王敦清談很合拍,事后并沒被王敦干掉。 與此同時,王敦的另一位幕僚郭璞正在憑吊剛剛去世的好友——王敦的親信——陳述。在陳述的墓前,郭璞號啕大哭:“嗣祖(陳述字嗣祖),你死得早是你的福氣??!” 旁人聽罷,瞠目結舌,不明所以。郭璞心里清楚,倘若陳述不死,勢必卷入王敦即將發起的叛亂。一旦王敦失敗,陳述滿門都會受到牽連。 隨后幾天,王敦果真開始準備兵諫司馬睿了。不消說,所謂兵諫,即是要發動軍事政變,攻向國都建鄴,以武力迫使皇帝就范! 三步棋 兵諫基本等同于叛亂謀反,沒有比這更危險的事了。王敦需要制訂周詳的計劃,一步步走。毋庸置疑,他的目的當然是要維護自己以及瑯邪王氏家族的權力,縱然江州軍是他的嫡系,但要鼓動部下跟自己造反可沒那么簡單,總得花些心思才行。 第一步棋,王敦要攛掇江州軍跟自己同仇敵愾。 他上奏朝廷:“江州將士的家屬大多留在揚州,希望朝廷準許讓他們把家人接到江州來?!?/br> 歷朝歷代,駐守邊境的軍隊家屬基本都留在內地,這是防止軍隊叛變投敵的最有效手段。王敦提出這樣一個不合情理的要求,明擺著是給司馬睿出難題。 司馬睿急忙跟徐州都督劉隗商量。 劉隗也有點發怵了。如果不答應,王敦肯定會借此煽動江州將士的情緒,然后把矛頭引向朝廷;如果答應,一旦王敦發動叛亂,江州將士會更心無旁騖。想了很久,最后,他斷定王敦叛亂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沒必要再試圖討好、安撫江州將士。于是,他給司馬?;亓艘环饷苄?,勸其拒絕王敦的要求。 司馬睿照辦。 王敦早就預料到朝廷不會答應,他當即把這事公布于眾,江州將士頓時群情激奮,怒火果然引向了建鄴。 第二步棋,王敦要判斷江州以外其他藩鎮重臣的立場,并據此做出應對措施。 讓我們跟著王敦的思路,把東晉帝國各州勢力部署逐個捋一遍。 首先說長江以南。 最東頭的揚州是國都建鄴所在,也是王敦劍鋒所指的方向。揚州除了建鄴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位于揚州腹地的吳郡一帶,幸運的是,王敦的親信沈充正是吳郡豪族。沈家勢力到底強到什么地步?說出來嚇人,當時人盛傳一句順口溜——“江東之豪,莫強周沈”。也就是說,周氏和沈氏的家族勢力,不僅在吳郡,更在整個江東都無人能出其右。周氏即是“三定江南”的周玘一族,當年僅周勰、周續舉兵叛亂,還沒到全族俱反的地步就把司馬睿搞得焦頭爛額,足見其勢力有多強。而沈氏即是沈充一族。 王敦把沈充派回吳郡,秘密動員家族勢力,隨時準備起兵響應自己。 揚州往西是江州,這里是王敦的大本營,自不必多說。 江州往西是湘州,湘州刺史兼湘州都督司馬承正是司馬睿派來對付王敦的,鐵定沒法策反。不過,湘州經過杜弢一通折騰,民力凋零。司馬承才上任一年多,就算他起早貪黑地干,實力也強不到哪兒去。 整個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廣州和交州由陶侃鎮守,陶侃對王敦恨之入骨,也沒法策反。但廣州、交州是不毛之地,王敦屈指估算著陶侃的兵力,完全不以為然。 其次說長江以北。 揚州以北的徐州由劉隗鎮守,兗州和豫州由戴淵鎮守,這兩個人同樣是司馬睿的親信。不過二人才剛剛上任半年,料想沒什么準備,真到開戰之際,唯有兵戎相見。 最后就是湘州以北的荊州了。王敦自己兼任荊州刺史,不過,在荊州襄陽郡,還盤踞著一個頗具實力的將領——梁州刺史甘卓。雖說梁州是僑州,地界不大,但甘卓征戰多年,手里到底攢下了不少兵。而且,甘卓既非王敦嫡系,也非司馬睿親信,乃是一個邊緣人物。因此,他成了王敦必須要籠絡的對象。 公元322年初春,王敦給甘卓寫了一封信,勸甘卓跟自己聯手兵諫皇帝司馬睿,理由自然是為了剿除劉隗、刁協兩個“jian臣”。 甘卓看完王敦的信,手不由自主哆嗦起來,他嚇得魂都出來了。 王敦名義上是“清君側”,但誰不知道他是為自家利益壓制皇權,這還算好的,一旦王敦真打贏了,就算弒君篡位都有可能。如果甘卓接受王敦的邀請,就意味著加入反叛行列,可一旦拒絕,王敦隨時都能出兵先滅了甘卓。甘卓急得團團轉,思來想去,他決定先不管那么多,保住自己的命要緊。于是,他馬上給王敦回了一封信。 “王公舉兵清君側,在下義不容辭,到時必與王公攜手發兵建鄴!” 王敦異常順利地爭取到甘卓的支持,又在揚州腹地埋下沈充這枚棋子,他的第二步棋下完了。 第三步棋,王敦上奏朝廷。 “佞臣劉隗禍亂朝廷。臣身為輔弼之臣,不能坐視不理,現決定興兵討伐逆臣。如果陛下斬劉隗首級,臣即罷兵,希望陛下三思!”在這封奏疏中,王敦沒提刁協的事,他想,事才剛開始,還是盡量把打擊面縮到最小為佳。 這封奏疏,也就相當于謀反宣言了。 公元322年2月16日,王敦走完他的三步棋,正式舉起了反叛的旗幟。 臨場變卦 在司馬睿將勢力范圍從揚州擴張到江州、湘州、荊州的過程中,幾乎每場戰役都有甘卓活躍的身影。另外,甘卓在其轄區——梁州(僑州)的政績相當不錯,人望頗高。所以說,甘卓大概算東晉初期準一流將領,這也是王敦要拉攏他的重要原因。 但人總會變老,有些人越老越賊,有些人卻越老越糊涂。 這些天,甘卓過得心驚rou跳。自己當初為什么要答應王敦?當然是嚇的。如果再讓他選一次,恐怕他還是會答應王敦??伤麤]想到王敦居然真敢舉兵謀反,而且來得這么快。說實話,甘卓打心眼里欽佩王敦,這么大的事,一不做,二不休地就干了,雖說類似的事自己十幾年前也干過(舉兵反攻陳敏),可經過這些年,這份膽量早就不知不覺被消磨得一干二凈。 眼看快到約定舉兵的日期,甘卓愈發躊躇起來。有多少人幫王敦?又有多少人幫司馬睿?王敦的勝算究竟幾何?他在等。終于,他等到了答復。 一名僚屬疾步跑進甘卓的府邸。 甘卓著急忙慌地問道:“快點告訴我。魏該是什么態度?”魏該官任順陽(今湖北省荊門市)太守,這人手里有點兵,距離甘卓所在的襄陽很近。一天前,甘卓派人把王敦謀反的事告知魏該,他想看看魏該什么態度,以此決定自己的立場。 僚屬回稟:“魏該說,他這么多年拼了命抵抗胡人,為的就是效忠皇室,如果王敦攻打建鄴,他絕不跟王敦同流合污!” “哦,他是這么說的啊……”這么一來,甘卓對王敦更沒底了。 既然魏該不幫王敦,那我也不幫王敦了。于是,甘卓就這么縮在襄陽城里,誰都不搭理,裝作什么都沒發生過。這位三國時期吳國猛將甘寧的后代,身為一方藩鎮大員,就是如此優柔寡斷。 隨后幾天,王敦頻頻派出使者催甘卓出兵。 “甘將軍,大將軍暴跳如雷。他說絕不會加害陛下,此番發兵建鄴只為掃除jian臣。大功告成后,讓您做三公!” “你回去跟大將軍說,請他再等幾天?!?/br> 使者把甘卓的話帶回武昌。王敦氣瘋了。 “還等個屁!甘卓當初是怎么說的?哪有事到臨頭變卦的?”他恨不得生吞活剝了甘卓,要不是甘卓當初信誓旦旦地答應自己,自己也不會那么快就公布兵諫(反叛)計劃。對甘卓這種沒譜的人,他徹底無語了。 王敦只好暫且擱置攻打建鄴的計劃,他必須先解決掉自己的后方。再怎么說,甘卓還有策反的可能。于是,他一邊繼續派使者利誘甘卓,一邊把對付譙王司馬承的事提上日程。 王敦派人給司馬承傳話,讓司馬承卸任湘州刺史,來武昌擔任軍司。武昌軍司是王敦的直屬部下,這意思很明顯——要么跟我,要么去死。 司馬承聞言,冷汗直冒。他知道王敦不是嚇唬人,王敦真的反了! 一年前,他曾對司馬睿說湘州需要三年休養生息,可王敦到底沒給他這個時間。他預感到王敦的大軍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嘆息道:“我死期不遠了。但臣子為忠義而死,夫復何求!” 司馬承下定了決心,就算豁出命,也要跟王敦死磕到底。 不過,湘州兵力薄弱,要抵擋王敦,唯有仰仗當地豪族的支持。老天爺給了司馬承一個絕好的機會——湘州最大豪族虞悝的老母恰在這個當口死了。 司馬承屈尊前往虞悝的府上親自為虞母吊唁。虞府上下誠惶誠恐,堂堂藩鎮大員、皇室長輩,居然不請自來參加葬禮,這讓他們相當感動。吊唁完畢,司馬承謙恭地向虞悝討教:“我打算討伐逆賊王敦,怎奈實力不濟。您是湘州豪俊,希望您能幫我一把?!?/br> 虞悝明白這意味著什么,但士為知己者死,他二話不說,表示愿意幫這個忙。 譙王司馬承成功招攬虞氏兄弟做了幕僚,這等于贏得了虞氏整個家族的支持,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虞氏的私家軍隊。旋即,司馬承傳檄湘州各郡,舉兵討伐王敦。 湘東太守鄭澹是王敦的姐夫,他是王敦插進湘州的一顆釘子,司馬承派虞悝的弟弟虞望率軍討伐鄭澹。鄭澹不敵,戰敗身亡。 不過,司馬承的實力終歸是遠不及王敦的,他要想成功,必須要爭取外援,而他唯一可能的外援,是駐守荊州襄陽郡的甘卓。 司馬承沒得可選,只能派幕僚鄧騫前往襄陽,勸說甘卓幫自己勤王。 騎墻派重臣 連日來,甘卓已經被王敦催得焦頭爛額?,F在,他又不得不應付司馬承。說實話,國內出了反叛這么大的事,甘卓身為藩鎮大員,必須選擇加入其中一方,這就是一場豪賭。然而,甘卓誰都不想幫,更準確地說,他是誰都不敢幫,他生怕判斷失誤進錯了陣營。 鄧騫來到襄陽后勸甘卓道:“劉隗雖然不得人心,但他絕不是個禍害天下的佞臣。王敦聲討劉隗,其實是公報私仇!您位居藩鎮大員,奉戴朝廷,討伐王敦,這是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種豐功偉績的機會!” 甘卓連連擺手:“我是有心奉戴朝廷不假,但齊桓公、晉文公我可不敢想?!?/br> 一旁,甘卓的幕僚時不時插嘴幫腔:“甘將軍就該按兵不動。無論王敦贏還是朝廷贏,他們都會顧忌甘將軍的實力,誰也不敢動甘將軍一根汗毛,這事鬧翻了天都跟我們沒關系!” 鄧騫強壓住心頭火氣,繼續耐著性子苦勸:“您拒絕幫王敦,這就已經把王敦得罪了。如果王敦成功,您的命攥在他手里,難道還指望平安無事?您妄想坐觀成敗,這是自取其禍呀!” “從長計議!從長計議!”甘卓的態度模棱兩可。 鄧騫看透了,甘卓誰都不想幫。 恰在這時,王敦的使者也到了。使者名叫樂道融,毫無疑問,他是奉王敦之命前來催促甘卓舉兵攻打建鄴的。 還嫌不夠亂嗎?甘卓覺得自己都快被雙方逼瘋了。 樂道融邁步進甘卓府邸,他掃視一圈,看了看糾結的甘卓,又看了看焦躁的鄧騫,心下明白了一切。果然不出所料,甘卓還在左右徘徊。樂道融雖然是王敦的使者,但他從武昌到襄陽這一路上,卻一直琢磨:自己真要助紂為虐嗎?他做出了一個極大膽的決定,而且,他相信自己有把握結束這場爭論。 樂道融一開口,登時震驚了在場所有人:“瑯邪王氏擅權自重,有政見不合者便誣蔑為佞臣,王敦背棄朝廷,兵逼建鄴,這是人臣該干的事嗎?甘將軍您深受國恩,如果跟王敦攪在一起,生為逆臣,死為愚鬼,難道不覺得恥辱嗎?” 轉瞬間,局面出現了逆轉,本該雙方使者各執一詞拉攏甘卓,居然一邊倒地勸甘卓對付王敦。甘卓目瞪口呆,他怔怔地望著樂道融,想不通這事究竟是變簡單啦,還是變復雜啦。 樂道融又說道:“我幫您出個主意,您假裝應承王敦,等王敦離開武昌,逼近建鄴時再趁其不備,從后方攻擊武昌,如此一來,王敦軍隊一定崩潰,您的功勞沒人能比!” 甘卓覺得自己被這兩名使者推到了絕路上,他暗暗思量:連王敦的使者都勸自己討伐王敦,沒準王敦真會失敗吧?躊躇良久,他總算是鼓足了勇氣,剛想說——“我打算聽從二位使者的建議討伐王敦?!笨稍挼阶爝呌忠嘶厝?。這個時候,他必須挽回些臉面,遂改口說道:“樂道融說出了我的心里話!” 眾人很無語。說出了你的心里話?早干嗎去啦? 不過即便如此,甘卓還是本性難改,他尋思:先傳檄各州郡聲討王敦,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再決定自己出不出兵。于是,他不僅給襄陽周邊郡縣,更給遠離自己的其他州都發送了討伐王敦的檄文。鎮守廣州、交州的陶侃當即派出一支軍隊響應勤王號召。王敦的大本營——武昌的軍心開始動搖起來。甘卓這才真正決定出兵,過了些日子,他率領襄陽軍慢慢悠悠走到了長江北岸的沔口。 可時間不等人,此時,王敦部下魏乂已經率二萬大軍把司馬承圍困在長沙城中。虞悝的弟弟虞望戰死,局勢危急萬分。 司馬承很清楚自己撐不了多久,目前唯有依靠甘卓的援軍。他向甘卓連連派出使者求援,但甘卓的答復把司馬承氣了個半死。 “我出兵沔口,意圖截斷王敦的退路。希望您能繼續堅守些日子?!彼^出兵沔口,說白了,甘卓就是換了個地方按兵不動。 司馬承給甘卓寫信言道:“您如果能火速救援長沙,我或許還有活路,您如果再狐疑不決,我必死無疑!” 遺憾的是,司馬承根本沒摸清甘卓的心思,甘卓絕不會憐惜自己。唯一能促使甘卓行動的,只有看到己方勝券在握。司馬承這封求援信反而讓甘卓更加動搖了。 樂道融等人也勸甘卓趕緊出兵。 沒想到甘卓竟說:“當初陳敏作亂,我先幫他,后又滅他。旁人說我首尾兩端,我一直心懷愧疚。如果再干出這種事,我還要不要臉?” 旁人聽罷,心里皆在暗想:這么畏畏縮縮早把祖宗的臉都丟盡了。 甘卓就這樣在沔口停駐了一個來月,他與武昌隔江相望,卻始終按兵不動。司馬承則固守長沙城,與魏乂進行著慘烈的戰爭,他預感到,自己的命是過一天少一天了。 清君側 起初,王敦因為甘卓的搖擺不定,一直待在武昌沒敢動窩。耗了一個多月,他看清了局勢。最堅決的?;逝煞跛抉R承被魏乂圍困孤城,破城指日可待;甘卓雖駐軍沔口,但根本不敢跟自己交戰;陶侃的實力更弱,他從廣州派出一支軍隊北上勤王,半路上就被人截住,完全成不了氣候。 不能再等了,越等司馬睿的準備就越充分,自己將從優勢轉為劣勢。 4月,王敦親自率軍向建鄴進發。他抵達蕪湖時,再度給司馬睿呈上一封奏疏,列數尚書令刁協罪狀,逼司馬睿處死刁協。與此同時,王敦安插在揚州腹地的沈充也率領族人舉兵響應自己了。 我們來看看國都建鄴方面的反應。 司馬睿當然不會把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劉隗、刁協處死。這一個多月他也沒閑著,已經征調司隸、兗、豫、冀、雍并六州都督戴淵,青、徐、幽、平四州都督劉隗回建鄴勤王。不僅如此,他還不得不向那些流民帥求助,更任命流民帥中名頭最大的郗鑒入朝擔任中領軍。這時候,郗鑒迫于石勒的壓力退守到淮南合肥,他接到詔書后一路南下。除了他之外,其他流民帥則根本懶得管朝廷里的糟心事,個個作壁上觀。 實事求是地講,王敦“清君側”這手牌打得相當漂亮。因為劉隗、刁協都是刻薄人,他們得罪的同僚數都數不清。故此,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其背景也就變得復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