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第48節

    “杜預……”

    公元278年底,羊祜在洛陽病逝。他出殯之日,天寒地凍,司馬炎的淚水滴在胡須上結成了一個個冰柱。羊祜去世的消息傳到荊州,整個荊州罷市,街頭巷尾哭聲不斷。荊州人主動避羊祜的名諱,把房屋的“戶”都改稱為“門”,把“戶曹”改稱“辭曹”。老百姓在峴山為羊祜立碑,并讓李安為其篆刻碑文。李安是當時的刻碑名匠,先前也曾為諸葛亮的荊州故居篆刻宅碑,相當有名。半個月后,遵循羊祜遺愿,杜預出任荊州都督。他來到荊州后,但見觀碑者無不唏噓流涕,遂將此碑命名為“墮淚碑”。羊祜去世的消息又傳到了吳國,吳國軍民也為這位敵國統帥的故去而嘆息。

    羊祜的堂弟羊琇上疏:“亡兄臨終前多次叮囑,希望薄葬在祖墳處?!?/br>
    “羊公德高望重,怎能草草安葬?不準!”司馬炎固執地決定在離京都十里遠的皇陵旁安葬羊祜。

    羊琇又上疏:“亡兄多次叮囑,不要把印綬放進靈柩?!庇【R,代表過往的榮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羊祜走得很安心。

    齊王司馬攸也上疏:“舅母(夏侯霸之女)一再重申,切勿以侯爵之禮安葬,請一切從簡?!彼抉R攸當年過繼給司馬師當養子,因此,羊祜乃是他的舅舅,夏侯氏則是他的舅母。

    司馬炎嘆了口氣,只好勉強答應:“成全羊公的遺愿吧?!?/br>
    羊祜身為荊州都督,雖沒有攻城略地,卻主動承擔起更宏遠的目標。首先,他不僅把晉朝的寬仁政風從京城帶到了荊州,更輻射到了吳國境內。其次,經他的舉薦,王濬當上了益梁都督,杜預又繼自己之后當上了荊州都督。這兩個人,日后都成為晉國掃平吳國的決定性因素。羊祜高瞻遠矚,他的格局,也遠遠超越了一個地方軍事統帥應有的范疇。

    羊公傳說

    羊祜去世了,很多關于他的奇聞逸事也流傳開來。

    相傳羊祜五歲時屢屢對奶媽提到一個金環:“我有個金環!先前常拿在手里玩的!”

    “亂講!你哪里有什么金環?”奶媽莫名其妙。

    “就是有,我把它藏在外面那棵大桑樹下了?!?/br>
    奶媽順著羊祜的指引,果真在鄰居東墻外的大桑樹下找到一個金環。鄰居見此情景,不禁潸然淚下:“這是我多年前早夭的孩子留下的玩具??!”于是,羊祜被人認為是鄰居兒子的轉世。關于這段轉世記載,自然無須去糾結其真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縱使羊祜有過這種奇幻的經歷,但他對命運卻看得淡然。

    羊祜年輕時,有個風水師對他說:“你家祖墳有帝王之氣,不過千萬不能破土,否則你就無后了?!?/br>
    羊祜聽了這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祖墳旁邊開挖,以示不信。

    風水師連連惋惜:“帝王之氣被你毀了,但勉強還能出個斷臂上公?!?/br>
    后來,羊祜從馬背上摔下來,折斷手臂,而他晚年,果然位至上公又沒有子嗣。

    當年羊祜初到荊州時,指著一處正在拆除的府衙問道:“這府衙好好的,為什么要拆?”

    旁人回答:“當地風俗,若上任官員死在任上,則認為府衙不祥,須拆掉重建?!?/br>
    羊祜面色不悅,言道:“生死有天命,難道是房子決定的嗎?從今以后,這種陋習一律禁止!”

    從這些逸事,可以將羊祜的個性窺知一二。下面,讓我們再看看羊祜的仕途,以便對這位西晉名臣有個更全面的認識。

    在史書中,羊祜以德高望重被世人稱頌,他貌似完全置身朝廷派系斗爭之外。不過,倘若我們仔細探究就會發現,他絕非任愷那樣的直臣,相反,他竭盡全力與荀勖、賈充等人保持良好關系。

    就在太子司馬衷和賈南風成婚后不久,一天,司馬炎突然問賈充:“當初任愷諫言,想讓你出任秦州都督,你知道羊祜是什么意見嗎?”

    “這……臣猜不到?!辟Z充支支吾吾,他料定羊祜不會說什么好話。

    “羊祜私下勸我,把你留在朝廷里?!?/br>
    “???……”賈充愕然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羊公真不愧是位寬厚長者!”事后,他親自登門拜謝羊祜。不過,和賈充攪和在一起,畢竟不光彩。羊祜這事辦得很低調,以至于受益者賈充開始都不知情。那么,羊祜為什么會幫賈充說好話呢?有可能是源于他的政治理念——相比起任愷和賈充的角逐,他更關心秦州的民生,所以才向司馬炎這樣建議吧。

    再怎么說,羊祜算賣了賈充一個很大的人情,但由于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道德修養,沒人認為他跟賈充同流合污。在伐吳問題上,羊祜與賈充、荀勖等人意見相左,但也上升不到派系斗爭的程度。那么除此之外,羊祜和其他同僚的關系又怎樣呢?我們嘗試著將史書中零散的記載拼湊起來。

    西陵之戰,王戎(“竹林七賢”之一)在羊祜麾下從征,不知什么原因,差點被羊祜以軍法處斬,而王戎的堂兄弟——王衍也素為羊祜所不齒。王戎、王衍對羊祜積怨已久,很多年后,王氏兄弟掌權,常詆毀羊祜,以至于朝野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二王當國,羊公無德?!?/br>
    王戎以貪婪市儈著稱,他和羊祜根本不是一路人。那么,“竹林派”中另一位重臣——口碑甚佳的山濤,和羊祜關系怎么樣呢?史書記載,羊祜權傾朝野時,司隸校尉李憙(xi)彈劾裴秀、山濤等重臣私占官田。司馬炎雖沒有深究,但事后山濤因為得罪權臣被一度調離出朝廷。史書特別提及此事發生在羊祜掌權時代,又說山濤被貶是因得罪權臣。如此,這位權臣大概就是羊祜了。似乎可以推斷,山濤與羊祜的關系不太融洽。

    在羊祜力挺的伐吳問題上,山濤又持什么態度呢?

    山濤也反對伐吳,可他的理由跟賈充等人不同,他不是擔心失敗,而是擔心成功。他私下說過這樣的話:“大家都不是圣人,外部一安寧,內部的憂患就要接踵而至了。如果放任吳國這個外部威脅,難道不是更有益處嗎?”

    乍一聽,山濤的觀點只能用陰暗來形容,不過仔細想想,倒也不乏哲理。人性本是自私又貪得無厭,正像商業只有在競爭的環境下才能蓬勃發展,國家統治也只有在有敵對勢力威脅的情況下才能兢兢業業??傊?,山濤是從哲學角度來解釋政治問題的。

    羊祜和山濤的政治立場不盡相同。我們再來看看和羊祜站在同一陣營,羊祜臨終前舉薦的杜預。

    常年來,杜預的仕途上始終橫著一塊巨大的絆腳石,這絆腳石名叫石鑒,他是伴隨杜預數十年的政敵。二人的怨仇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要追溯到什么時候了。

    公元270年初,二人矛盾爆發,杜預在石鑒的彈劾下遭罷免。

    幾個月后,杜預被朝廷起用,又再次遭石鑒彈劾。這次更嚴重,杜預被石鑒直接押往廷尉治罪,最終被削爵位,勉強撿回一條命。

    過了些年,杜預展開反擊,他彈劾石鑒虛報軍功。二人激烈的爭執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結果,二人一并被罷免。

    又過了沒多久,二人被起用。杜預學聰明了,沒有直接出面,而是退居幕后指使同黨彈劾石鑒,罪名和上次一樣是虛報軍功。于是,石鑒被罷免。

    二人就這樣你來我往斗了很多年。

    這位石鑒,應該有人覺得眼熟,回顧二十幾年前的那個夏夜,他酣睡在河南郡一所陋屋中,卻被身旁輾轉反側的山濤踹醒。沒錯,他正是山濤多年的至交。

    羊祜最有名的著述是《老子傳》,他對玄學研究極深,可種種跡象表明,他與同樣崇尚玄學的“竹林派”不那么和睦。不過,大概是因為羊祜、山濤的名聲和人品都極佳,二人的微妙關系在史書中也就諱莫如深了。

    伐吳

    公元278年,杜預接替羊祜任荊州都督,成為晉國南戰區軍事統帥。

    杜預曾在尚書臺任度支尚書(負責軍資調度)多年,有“杜武庫”的美譽。他剛上任荊州,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奇襲吳國名將——西陵督張政。在羊祜時代,晉國從不搞突然襲擊,每次攻擊前都要事先通報。如今,杜預打破以往慣例,吳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張政擔心受孫皓責罰,竟向朝廷隱瞞了敗績??墒?,他完全沒有料到,杜預并不滿足于在戰場上占些小便宜,其真正目的是要徹底整垮自己。

    幾天后,杜預將繳獲的俘虜和軍資全部送到吳都建鄴。這招實在太狠了,孫皓大發雷霆,當即裁撤張政,引發了吳國南荊州軍界震蕩。杜預雖為羊祜推崇,但他的行事風格卻跟羊祜截然不同。他除了善用詭計之外,也干過一些很不人道的事,日后,他攻破江陵,把城中對他不尊重的人全都殺了泄憤。

    前文曾留下一個疑問——倘若羊祜伐吳,是否也會像宋襄公一樣拘泥于“仁”的形式呢?這疑問本應隨著羊祜的死埋沒于黃土,再無從知曉,不料,杜預以他的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顯然,羊祜并不在意后繼者的德行,他很清楚贏得最終勝利需要的是什么。而羊祜的仁,或可稱為謀略,正是大戰以前的鋪墊。

    公元279年,荊州都督杜預、益梁都督王濬,這兩位曾被羊祜提攜的人,接連上疏請求伐吳。

    朝廷里,度支尚書張華力挺伐吳。

    賈充、荀勖、馮則反對伐吳。

    這年年底,司馬炎終于下定決心,正式頒布伐吳詔書。戰役聲勢浩大,動員了晉國東、南、西各大戰區所有實力派統帥。

    接著,司馬炎明確下達了各路統帥的戰略目標。

    東戰線——徐州都督司馬伷(司馬懿第五子)攻向建鄴以北三十公里處的涂中(今安徽省滁州市,王淩謀反前,吳國曾在此處堵塞涂河,修筑涂塘);揚州都督王渾(魏朝名將王昶的兒子,太原王氏族人)攻向建鄴西南四十公里處的橫江(今安徽省和縣)。這兩路晉軍,在長江以北對吳都建鄴形成夾擊之勢。

    東南戰線——豫州刺史王戎攻向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江北都督胡奮(魏朝名將胡遵的兒子)攻向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這兩路晉軍意圖切斷吳都建鄴和荊州之間的聯系。

    南戰線——荊州都督杜預攻向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這里是吳國南荊州的重要門戶。

    西戰線——益梁都督王濬協同巴東都督唐彬(巴東隸屬益州,但因為地理位置重要,故單獨設置軍事統帥)先攻克吳國西部邊境重鎮建平郡,然后繼續順江東下,直搗吳國腹地。這位唐彬,即是先前鄧艾死后奉司馬昭之命到雍州體察民情,對雍州政局做出準確判斷之人。

    以上,共七位統帥,總計二十萬大軍。而負責各路軍隊后勤事宜的,則是伐吳的堅定支持者——度支尚書張華。

    另外,司馬炎又委派賈充任全軍總帥,坐鎮荊州襄陽郡。這位權貴外戚,身為伐吳最堅定的反對者,反而成了伐吳戰役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司馬炎堅信伐吳必勝,雖然賈充反對,但還是想讓賈充在戰勝后分一杯羹。畢竟,賈充是他兒子未來最強大的保護傘??少Z充看不透局勢,硬是賴在京都不走,一門心思地上疏奏請終止伐吳計劃。

    這下,即便是寬容的司馬炎也怒了:“賈卿如果不領命,朕就掛帥親征!”

    話說到這份兒上,賈充不敢再違拗,只能前往襄陽督戰。

    就在伐吳諸將蓄勢待發之際,司馬炎接到一個喜訊——困擾晉國西部邊境十多年的鮮卑起義軍首領禿發樹機能被晉將馬隆斬殺。順帶講一下馬隆,他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回顧公元251年夏天,魏朝揚州都督王淩在船艙里服毒自盡,已爛了快兩年的令狐愚尸體也被挖了出來。

    路過者全都捂著鼻子遠遠繞開,三天過后,沒人敢給令狐愚收尸。

    這時,一個人徑直奔向令狐愚的尸體,他毫不介意上面爬得密密麻麻的蛆,一邊抱著尸體,一邊解開繩索喊道:“在下給大人收尸!”

    圍觀者嚇得要死:“你就不怕受牽連?”

    “在下名叫馬??!是令狐大人的賓客!”

    可實際上,馬隆并不是令狐愚的賓客,他和令狐愚之間也沒什么瓜葛。隨后,馬隆妥善安葬令狐愚,又為令狐愚服喪三年。他這樣做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可能很復雜,也可能很純粹。義理,憐憫,或是借機揚名。

    總之,此事過后,馬隆不僅沒受到牽連,他的大名反而盡人皆知,他從此步入仕途。

    距司馬炎伐吳一年前,馬隆受到司馬炎破格提拔,前往西部平定叛亂。次年,他參考諸葛亮《八陣圖》中的描述,造出一種攻守兼備的戰車,將之投入戰場,然后,他又在戰場周圍掩埋磁鐵,讓己方士兵穿戴皮甲,干擾身披鐵甲的敵軍。憑借這些奇思妙想,馬隆最終以三千精銳攻破數萬叛軍,斬殺了禿發樹機能。

    晉國西部邊境戰火熄滅,讓司馬炎伐吳的信念更加堅決了。

    大舞臺

    公元280年3月初,晉軍各路統帥依既定方略紛紛向目標挺進。

    在這聲勢浩大的伐吳浪潮中,西線統帥王濬懷著建功立業的強烈渴望,率領當時最強大的水軍艦隊順長江攻入吳國境內。

    首先擋在他面前的是數根橫跨長江的粗大鐵索。

    “往鐵索上澆麻油,放火燒!”王濬下令。

    鐵索經過火燒逐漸變軟,再經巨型戰艦撞擊,輕松斷裂。

    王濬就這樣輕易突破了荊州和益州之間的障礙。

    隨后,王濬接連擊敗吳國西境無數軍隊,艦隊突破建平郡,向樂鄉、江陵一帶逼近。王濬傲然站在船頭,任憑雪白的胡須迎風飄揚,只覺得胸中無比暢快。在他身后,是一座座攻陷的城池,而在艦船的甲板上,則堆著包括陸抗兩個兒子——陸晏、陸景在內的兩百多個吳國將帥的頭顱。

    “這又是誰的首級?”王濬指著一個新呈獻上來的頭顱問道。

    “回稟將軍,這好像是吳國樂鄉督孫歆的首級……”在剛才的一場混戰中,王濬前鋒擊敗了孫歆部隊。

    “好!好!”王濬盡情享受著勝利的喜悅,他也沒仔細查清楚,便提起筆揮毫落墨,赫然將吳國樂鄉督孫歆的大名寫在了呈給朝廷的戰報中……

    可是,這頭顱并不是孫歆的。

    孫歆正戰戰兢兢地龜縮在樂鄉城里,無暇顧及剛派出去迎擊王濬的部隊是勝是?。梢钥隙ㄊ菙×耍?,因為他已自身難保。此時,樂鄉城外的樹林中插滿晉軍旗幟,而不遠處的山上也燃起了熊熊烽火。乍看之下,樂鄉城外至少駐扎了幾萬晉軍。孫歆怎么也想不明白,這幾萬晉軍是如何在自己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神不知鬼不覺渡過了長江。他在給同僚的信中驚問:“晉軍難道是飛過長江的嗎?”

    幾萬人當然不可能隱身飛過長江。事實上,這支晉軍只有八百人,他們不屬于王濬,而是荊州都督杜預派出的奇兵。八百奇兵埋伏在樹林中虛張聲勢,迷惑孫歆。不一會兒,被王濬擊潰的吳軍倉皇逃回樂鄉,杜預這支奇兵又趁亂冒充吳軍涌進樂鄉城,順利活捉了樂鄉督孫歆,吳國重鎮樂鄉淪陷。

    幾天后,司馬炎同時接到了兩份戰果——王濬送來的“孫歆”首級和杜預送來的孫歆活人。滿朝公卿不禁哄堂大笑。

    說到底,王濬的疏忽除了博洛陽官員一笑之外,倒也沒給他帶來什么惡劣影響。不過,王濬對功名的渴求,也通過這件事表現得淋漓盡致。不久,他將為此惹上更大的糾紛。

    樂鄉督孫歆事件只是個小插曲。這個時候,杜預正率主力圍攻他的首要戰略目標——江陵。七十年來,這座堅城始終掌握在吳國手中,成為南荊州不可逾越的屏障,如今,隨著吳國邊境城池一個接一個土崩瓦解,江陵也不可避免在杜預的圍攻下淪陷。

    前面說過,晉國總共調動了七位頗具實力的軍事統帥(司馬伷、王渾、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唐彬)同時向吳國發起攻勢。這七位統帥中,司馬伷、王渾、王戎、胡奮、杜預均是由北向南攻打既定戰略目標,王濬和唐彬卻有些特殊,他們從巴蜀順長江走水路,由西向東攻入吳國,而他們的戰略目標可以這樣形容——能打到哪兒就打到哪兒。

    從這方面看,可供王濬發揮的空間極大,但是,在戰役之初,也就是3月上旬,司馬炎發出過一封詔書,內容為:“王濬攻破建平(南荊州西境重鎮)后受杜預節度(歸杜預管),接近吳都建鄴時改受王渾節度?!本科湓?,還是司馬炎不太放心王濬。這也難怪,王濬大半生默默無聞,六十多歲才出任羊祜僚屬,直到今天他連司馬炎的面都沒見過,信任的程度自然要大打折扣。

    杜預接到這封詔書后,覺得很不合情理,分析說:“倘若王濬不能攻破吳國西境,那他根本沒法跟我會師,談不上受我管轄;倘若王濬攻破西境,則應順流而下直搗吳國腹地,這樣的豐功碩績,更沒有受制于我的道理?!倍蓬A看得很明白,王濬根本就不該歸自己管,也不是自己能管得了的。

    4月初,王濬走水路,和江陵的杜預順利會師。不過,想必王濬對此并不期待,因為這意味著他將要劃歸杜預管轄了。

    這天,侍衛向王濬稟報:“杜將軍差人送來一封書信?!?/br>
    王濬接過信??串?,他本來緊皺的眉頭瞬間舒展開,只見信中寫道:“您既然已攻破西境,就不要瞻前顧后,應直取吳都建鄴,立下曠世奇功!”杜預的信中只有鼓勵,全無任何想束縛他手腳的意思。

    而后,杜預遵循既定戰略,果然不去搶王濬的風頭。他一路南進,一直平定了大陸最南端的廣州(今廣西、廣東地區)和交州(今越南)。至此,吳國長江上游的領土完全被晉朝攻陷。王濬在欣喜之余,將杜預的書信呈遞給朝廷。

    此時,司馬炎也意識到,這場戰役的主角非王濬莫屬,無論是杜預還是王渾,都不該再去約束他了。4月4日,司馬炎又下詔書,這封詔書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意思。

    首先,司馬炎將王濬的監益、梁二州軍事提升為都督益、梁二州軍事,王濬成了真正的益梁都督。接著,讓杜預分出一萬七千兵給王濬。王濬繼續東進,協助胡奮、王戎攻克夏口、武昌。然后,胡奮、王戎再分出一萬三千兵給王濬,讓王濬直取建鄴。那么,先前讓王濬接近建鄴時受王渾節度的說法又做何解釋呢?詔書上沒有明說,大概是司馬炎顧及王渾的情緒,覺得有點尷尬就沒再提。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