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顧準倒也沒有故弄玄虛:“你道顧承善緣何會被貶為庶民,還永不錄用?實話告訴你,這事已然上達天聽?!?/br> “什么?”沈佑駭的眼珠子瞪得溜圓——皇上高居九重之上,顧承善再如何,也就一個四品官員罷了,又是家族沖突所致,如何就能引得皇上注意? “虧得娘娘提前知道了消息,主動替顧承善請罰——你不知道吧?顧承善今日所受懲罰,全是貴妃娘娘主動求來的。就可惜了那慶豐知州的位子……” 因為承恩公府的事,三皇子自然暫時不敢再在官員安排上插手,至于裘家,眼下也處于觀望狀態,只能眼睜睜的瞧著慶豐知州換了一個叫徐衡的官—— 有人說那徐衡或者和眼下不得寵在軍中效力的四皇子姬臨有關,也有人說徐衡分明就是皇上的人。 “怪不得那楊希和膽子這么大了?!?/br> 四皇子姬臨名義上說也算是楊希和的表兄—— 姬臨的母親李氏貴妃和楊澤芳的原配,可不是嫡親的姐妹—— 自然,因李貴妃牽扯到了何貴妃產后大出血事情里,四皇子早已被排除在儲位之外…… 第36章 竹籃打水 沈佑臉色就有些青白交錯,弄丟了顧承善的官職,又讓姨母丟臉…… 又想到方才顧準對裘玉山的一番做派,不由大是佩服——怪道顧準雖慣常不可一世的模樣,偏是人緣極好呢,做事可不是從來都滴水不漏,甚而就算“離家出走”,還能時時注意京城動向。 眼下雖是大大剝了裘家的面子,怕是姨母不獨不會埋怨,還會大大的贊一聲好。 探手把了顧準手臂,用力搖了下: “果然還是阿準最懂我,方才若非阿準,說不好又會惹娘娘心煩……” 所謂非常時期行非常事,這般敏感時期,自然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之前早聽說過皇上對朝政掌控力之強,遠非之前幾代帝王可比,沈佑不過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眼下卻由顧承善一事上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什么叫天威難測。 “你我兄弟,阿佑何必跟我說這般見外的話?”顧準笑容明亮,相較于之前對著裘玉山時的盛氣凌人,端的是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嘖嘖,這尋芳苑不愧為前朝公主所愛,當真是宛若畫中一般?!?/br> 尋芳苑雖名為苑,卻是繞著一座小山,依勢而建,又有人工引來的流水,匯聚成一個個小小的湖泊,潔白的鵝卵石小路,重湖疊巘,奇石玲瓏,舞榭歌臺之外,各色花兒次第開放,又有翠幄絲綢纏夾樹上,當真是美如仙境一般。 “咦,那里要做什么?曲水流觴嗎?”顧準忽然站住腳,饒有興味的瞧著—— 前面不遠處,正有一徑曲水,順著山形蜿蜒而下,竹吟細細間,能瞧見一個個漂亮的蒲團正繁星般散落其間。 沈佑瞧了一眼,微微一笑:“不錯,雖也是沿襲前朝舊例,卻不失風雅,自來是尋芳苑開苑之日的重頭戲?!?/br> 這也是前朝公主留下的舊俗,一例會在尋芳苑開苑的第一日,邀請些文人雅士,作詩寫詞以助游興。 雖為助興之舉,卻因歷次參加者中出過三個狀元三個解元,而名聲頗響,尤其是在這安州府,多少士子文人以能參加這盛會為榮? “三個狀元,還有,三個解元嗎?”顧準凝眸遠望,似是陷入了沉思中。 “阿準別不信?!吧蛴有Φ?,”別看安州地方小,卻最是文風薈萃之地,不瞞阿準說,那三個狀元里有兩個可不就是咱們大正朝人?還有那三個解元,也是名動一時。對了,其中一個解元還和阿準一個姓呢。好像是叫,” 看沈佑沉吟,跟在后面的沈金忙湊趣道: “叫顧云,哎呦,生的可是俊著呢,是咱們安州地面第一個美男子,就可惜,卻是個膽大妄為、私德不修的,竟是摻和到舞弊大案中……聽說最后自殺了……” 那舞弊案子案子鬧得忒大,甚而楊家大房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才逐漸沒落的。 顧準臉色就有些淡淡的。 沈佑登時意識到,自己方才怕是有些失言了,怎好拿一個失意而死的落魄文人和春風得意的天之驕子顧準相比?當下瞪了沈金一眼:“好好的出來玩呢,說那些喪氣的事做什么?!?/br> 又看向興致缺缺的顧準: “阿準要不要去湊個熱鬧?” 顧準搖搖頭:“我自來不耐煩讀書的,不是舅父拘著,哪里耐煩讀那等勞什子四書五經?好不容易跑出來松快一回,還要寫詩譜詞,真真是悶煞人了?!?/br> 說著一指曲水盡頭處第二個蒲團:“那個蒲團倒漂亮,瞧著很是與眾不同呢?!?/br> 雖是和其他蒲團一般大小,周圍卻是纏繞著清香撲鼻的桂花枝,更有金線點綴其上。 “阿準果然好眼光?!鄙蛴愚哉菩Φ?,“那個就是蟾宮折桂了!要說這些蒲團里,可不數它名聲最響?所謂名士云集,十個里倒是有九個怕就是為了它呢——也不知怎么就恁般巧,那三位狀元也好,三名解元也罷,當初竟是都曾有幸參加這曲江盛會,更神奇的是,他們當時還都坐在這同一個地方?!?/br> 也因此,那蒲團所在位置私下里竟是被眾多讀書人奉為神跡,無數人日夜肖想著,能在那里坐上一坐,也好沾些文氣在身上。 “聽你說的,倒是有些意思,”顧準笑道,“就只是你我這等人家,科舉什么的倒在其次,我還是不要奪人所好,這般瞧些熱鬧便罷了,倒是不知,今日會有哪個才華橫溢、為人推崇的才子會坐在那么一個幸運的地方了?!?/br> “自然是明湖書院山長的得意門生了?!鄙蛴有χc頭,“要說今兒這人選——” 剛要說“自己也認得”,話說到一半卻又頓住—— 但凡能做明湖書院山長的,俱是名滿朝歌的大儒,自然也是當之無愧的這般風雅活動的組織者,前朝狀元就不說了,大正朝中榜的狀元公、解元郎,可不全是出身明湖書院?便是這曲水河畔所坐的位置,也是山長賜下。 不出意外的話,今日能坐在那般幸運位置的十有*會是沈亭—— 雖則顧承善一事上,沈亭的謀劃并未全然奏效,卻也讓沈佑對他刮目相看,更不要說自己那老泰山的心思—— 之前出過的狀元也好,解元也罷,全是大房那邊教導而出,至于眼下一手執掌著書院的楊澤平,自蒞任來卻是表現平平,而沈亭極有可能就是那個能給他帶來榮耀的人—— 若然也能親手培養一個狀元出來,看還有誰敢在背后嚼舌? 更因著沈亭是楊澤芳的得意門生,能令得他折首,于岳父而言,委實是一件極得意的事,恨不得宣揚的滿天下人皆知,也因此,今日那等重要位置,岳父極有可能令沈亭坐了。 往日也就罷了,偏今日,京城中貴人不在少數,若然真有什么不好聽的話傳到皇上耳里,那可就糟了。 若然沒聽到顧準那番話之前,種種原因之下,沈佑也是樂見其成的,眼下卻是悚然而驚——之前楊希和和沈母發生沖突時,一句“改換門庭”,自己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要說沈亭的情形,好聽了點叫另投明師,難聽的話無疑就是忘恩負義、背叛師門。之前只想著如何打擊大房,更教訓一番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丑女,卻忘了事情皆有兩面性。 畢竟,自己今兒個瞧著,沈亭的背叛,于那楊希和而言,倒不是如何難過的樣子,只這樣的事情真鬧騰開來的話,怕是會惹得娘娘不喜—— 前幾日一個忤逆子顧承善,已是鬧得滿城風雨,說不得已是累的爹爹吃了掛落,再加上一個不孝徒沈亭,真是落到那些政敵手里,天知道又會亂嚼什么舌頭,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沈佑眼下也不敢一切都恣意行事了。 忽又想,好在也不是全無解決之法,眼下只囑咐岳父,讓他切不可太過張揚罷了—— 好在這盛會并未開始,還來得及補救。 當下特特喚了沈金: “你去岳父哪里,瞧瞧可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正說著,卻瞧見一四十許的男子正在幾個人的簇擁下緩步而來,不由失色——倒沒想到岳父的面子竟是恁般大,竟連國子監祭酒周明義也能請來。 果然明湖書院名聲非比尋常。 卻又長出一口氣,虧得自己已有安置,須知這位周明義大人在朝中也是清流,最是以風骨自居。真是有關沈亭的事傳到他耳中,還真是說不好會鬧出什么風波來。 那邊楊澤平早得人稟報,忙快步迎了上來: “明義兄,可想殺小弟了。多年不見,兄長風采更勝往昔了?!?/br> 便是他身后的明湖書院學子,神情也俱是激動的緊——這位祭酒大人,當初可不就是從明湖書院走出去的,更是那三個解元之一,本是一寒門小子,眼下卻已是名滿天下。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令得大家對那蟾宮折桂蒲團所在越發向往—— 真是能坐上那個位置,說不好就能復制這位周大人的傳奇。即便偶有蹉跎,能入得了周大人的眼也可結個善緣不是? 相較于其他人的忐忑不安,沈亭激動之外,無疑更有八分篤定—— 昨日老師已是向自己漏了口風,那個位置必是會給自己的。又說屆時會有貴人蒞臨,倒沒想到,竟是這位祭酒大人。 作為安州士子中的一個,沈亭對那神秘的位置不是不向往的,只以前因為老師的關系,卻從不曾跨入這尋芳苑一步。 眼下竟不但有機會參與盛會,更會以眾人矚目的方式進入祭酒大人的視野,興奮之余又有些心酸—— 這等榮耀卻是要站在希和的對立面才可得…… 正自神思恍惚,卻見楊澤芳忽然朝那蟾宮折桂蒲團遙遙指了一下,又叫了一個人的名字。 沈亭怔了一下,上前一揖,待得往前走了兩步,又忽然覺得不對—— 怎么所有人都是一副錯愕的樣子? 那位周明義大人卻是饒有興趣的樣子,打量了一番沈亭笑著道: “你就是程琇?果然是一表人才?!?/br> 沈亭越發懵懂——什么程琇? 還未回神,一個清朗的聲音已是在身側響起: “不敢勞大人動問,學生程琇,見過大人?!?/br> 沈亭頭“嗡”的一下——方才山長說的名字竟不是自己?一時慌張間訥訥道: “小子魯莽,以為大人——” 卻被楊澤芳沉著臉打斷: “祭酒大人面前如何敢這般唐突,還不快向大人賠罪?” 周明義神情便有些古怪,又看一眼那蟾宮折桂蒲團所在的位置,似是明白些什么,當下搖頭道: “少年人嗎,正是意氣風發之時,賠罪什么的,倒也不必?!?/br> 口中說著,已是和楊澤芳轉身而行,兩人言笑晏晏間,竟是把沈亭忘了相仿。 倒是程琇,恭恭敬敬的緊隨在兩人身后,又在下人的引導下,徑直坐在了那蟾宮折桂蒲團之上。 第37章 話不投機 沈亭只覺整個人如墮冰窟—— 方才自己并沒有理解錯,山長和祭酒大人說的無疑正是眾多學子羨慕的、富有傳奇色彩的那蟾宮折桂蒲團最后的歸屬。 唯一錯的地方就是,那樣一個眾人矚目的榮耀所在卻并不是屬于自己,而是給了程琇。偏是自己太過激動又神思不屬之下,竟是在山長一語甫落之際,便應聲而出。 即便被山長拿話岔了過去,可身邊諸人哪一個不是人精? 必然已看出來端倪。 果然,周圍書院學生先是齊齊愕然,待回過神來,瞧著沈亭的眼神無疑多了幾分幸災樂禍的惡趣味—— 都說文人相輕,這幾日眾人早受的夠了,再是解元郎又如何,風頭就能蓋過整個明湖書院嗎? 倒好,山長寶貝的什么似的,不獨收為親傳弟子,且但凡書院中有什么重大集會,必令沈亭為眾人之首,倒是其他學子,不得不忝為驥尾。 早憋了一肚子氣,偏是楊澤平刻意壓制下并不敢發作。這下終于得了機會,如何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