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話說呂蒙統領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將領,精銳兵馬兩萬,水陸并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對方的地盤。同時,又采用攻心戰術,給三個郡送去勸降的文書。與孫吳接壤的長沙郡和桂陽郡,面臨強敵毫無斗志,迅速繳械投降。拿下兩個郡之后,只余下一個較遠的零陵郡,在郡太守郝普的指揮下,堅守治所泉陵縣城(今湖南省永州市),拒絕投降。呂蒙正在準備采取下一步措施時,突然接到孫權的緊急命令,要他趕緊放棄零陵,率領主力軍團,順湘水而下,趕往正北的益陽(今湖南省益陽市),去支援魯肅。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在呂蒙向長沙等三郡發起進攻的同時,孫權又派遣魯肅統兵一萬,攻占對方在洞庭湖北口的軍事重鎮巴丘(在今湖南省岳陽市),阻止關羽從江陵支援這三郡。其實,從當時在軍界的地位來說,魯肅早已是主帥,而呂蒙還是副帥?,F今充當的角色,呂蒙倒是主角,魯肅卻成了配角??梢娫趯O權心中,已經在將呂蒙作為主帥來使用了。但是非??少F的是,魯肅對此并沒有任何不滿,而呂蒙也沒有因此而盛氣凌人,當時孫吳軍界高層有如此良好的風氣,不打勝仗才是怪事。 劉備得知荊州告急的報告,親自統領五萬人馬,東下三峽,馳援荊州。他趕到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之后,命令關羽帶領三萬精銳,星夜南下,解救三郡。魯肅得知情況,立馬前去阻截,兩軍便在益陽狹路相逢。在陸口(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孫權,見關羽人多勢眾,只有一萬兵力的魯肅處于不利地位,于是便緊急命令呂蒙撤軍北上,支援魯肅。 換了是曹cao手下的將領,接到命令后第一時間就會撤軍開拔。就是換了其他的孫吳將領,也會這樣做。但是,呂蒙并沒有立即行動,因為他相信魯肅一萬人馬的戰斗力,他要迅速拿下零陵之后再走。拿下零陵的絕招是什么呢?“三國探客”告訴你。 原來,呂蒙對此早有前期的布局,只差最后一步的收官。攻占了長沙、桂陽二郡,前往零陵郡的時候,途中經過酃縣(今湖南省衡陽市),他帶走一個人,給予好吃好喝好招待。帶走此人干什么?呂蒙要用他來當說客,去勸降零陵郡的太守郝普。此人名叫鄧玄之,乃是郝普的老朋友。呂蒙接到孫權的緊急命令,沒有向外透露。當天晚上,他召集眾將官,并且故意將鄧玄之安排在場,部署第二天凌晨,強攻零陵郡的治所泉陵縣城。做好戰斗部署之后,呂蒙對在旁邊的鄧玄之,語重心長地說道:“郝子太(郝普字子太,對人稱字是表示尊敬)要想履行忠義,好是好,就是不合時宜??!如今玄德將軍被夏侯淵圍困在益州的漢中,在江陵的關云長又被我家主公阻擊,關云長派出支援零陵的兵馬,又在酃縣被我們打敗,這些都是你親眼所見的事情??!現今他們自顧都不暇,哪里還有力量來解救郝子太呀?你看,我們明早就要發動強攻,強攻必定破城,破城之后,郝子太自己要被處死不說,還要連累他將近百歲的白發老母親被誅殺,豈不令人萬分痛心??!很可能郝子太得不到外面的消息,認為還可以等來外援,所以才會頑抗。那就請您前往城中,給他分析分析如何避禍求福吧?!?/br> 吃人嘴軟的鄧玄之,遵命連夜進城,搖動三寸不爛之舌,說動郝普。郝普最擔心老母親跟著自己死于非命,所以同意開門投降。呂蒙的部隊迅速開進城中,零陵郡就這樣被輕松拿下了。 旭日東升,湘江北流。呂蒙留下一部分軍隊駐守零陵,然后拉著郝普的手,一同下船開拔,啟程奔赴益陽增援魯肅。他與郝普一邊交談,一邊取出孫權送來的緊急文書,大聲笑著遞給郝普過目。郝普這才知道,劉備已經親自趕到公安,而關羽的三萬精兵也已抵達北面不遠的益陽,自己完全上當受騙了。史書上說他當時“慚恨入地”,也就是羞慚悔恨得直想鉆到地縫中去。 做成功一件事,成本最低,效果最好,那就是“巧”。此番呂蒙兵不血刃就取得長沙三郡,完全達到了《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充分展示出他以智謀為先的獨特用兵風格,也不枉他當初讀書充電的發憤和努力了。 呂蒙星夜兼程,趕往益陽。他的兩萬主力,加上魯肅的一萬精兵,與關羽的三萬兵馬勢均力敵。眼看一場血rou橫飛的雙雄對決,就要在益陽上演。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氣勢洶洶的兩家并沒打起來,還握手言和了。為何會這樣?答案是有人來攪局,而攪局的不是別人,就是雙方共同的老對手曹cao。 原來,這一年的曹cao,也想攻占益州。七月間,他親自統領大軍,翻越秦嶺,殺進益州北部的漢中郡(治所在今陜西省漢中市)。盤踞在漢中的五斗米道頭領張魯,倉皇向南逃跑。曹cao攻占漢中之后,劉備兵力空虛的益州主體部分,立即面臨被曹cao一口吞吃的危險局面。迫不得已,劉備只好拋出橄欖枝,請求馬上結束戰爭狀態,和平解決,以便盡快回身,保護自己核心利益所在的益州。 孫權會同意停戰嗎?如此重大的決策,孫權當然會與正在前線的兩位軍界巨頭商量。一貫主張聯劉抗曹的魯肅,肯定會說同意。那么力主吞劉抗曹的呂蒙,會說不嗎?回答是非也。從“巧取三郡”可以看出,呂蒙用兵的特色,一是以智謀為先,前面已經說到。還有同樣重要的一點,就是遵循“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的兵法原則,以突然攻擊為法寶?,F今的形勢,對方五萬精銳主力已經集結在益陽,做好了戰斗準備,發動突然攻擊的條件完全不存在。要打,只能打成勢均力敵的消耗戰和持久戰。萬一曹cao又揮兵轉向孫吳的腹地江東,到時候陷入兩面受敵的,就該是江東的孫權了。因此,謀略非凡的呂蒙,回答也是同意。而孫權本人,也有非凡的眼光,當然同意兩位主將的選擇。于是,雙方停戰不打了。 接著,諸葛瑾再度受命充當特使,與對方談判,最后雙方重新確定盟友關系,并且議定,以湘水為界,重新分割荊州的地盤: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這一條約的實質,是孫權索取了長沙、桂陽兩個郡作為賠償,而劉備則要回了已經丟掉的零陵郡。孫權在交還零陵郡的同時,也將郝普等三郡的官員及其家屬一并放了回去。 “巧取三郡”的暖場戲碼到此謝幕了,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主體戲碼“奇襲荊州”。 孫劉兩家停戰簽約之后,恩怨情仇并未完全勾銷。因為上一節講過,兩家沖突的根源有二,即歷史的舊賬、現實的威脅。如今歷史的舊賬雖然大體了結,但是現實的威脅依然存在,因為分界的湘水,比不上天塹長江,依然不是較為穩定的疆域分界線。事實上,就呂蒙而言,演出這出戲碼的動機,不僅在于政治上的索賠,更在于軍事上的意圖:一是測試關羽守軍的真實戰斗力,二是觀察對方的沿江布防。孫吳的主帥,從周瑜到呂蒙再到陸遜,用兵有一個共性,就是正式大戰開打之前,往往要先打一場測試戰,試探對方的本事究竟如何。測試的結果,是關羽的守軍并不可怕,長江一線的布防也被摸得一清二楚。呂蒙心中有了底,便開始準備走下一步好棋。 俗話說“好事多磨”,呂蒙的好戲也多磨。就在他加緊準備登場演出時,孫權的戲癮倒先發了,要上場露一手。好在孫權的戲碼,與后來呂蒙的正式演出大有關系,可以說是在為呂蒙先做鋪墊,所以我們應當看,而且好好看。鋪墊性表演有兩段:第一段叫“逃命”,第二段叫“變臉”。先請看“逃命”。 建安二十年(215)八月,也就是重新分割荊州之后不久,孫權決定利用曹cao在西方漢中鏖戰的良機,在東面的淮南大撈一把,也給曹孟德來一個兩面夾攻。于是,他動員創紀錄的十萬人馬,親自擔任前線總指揮,從長江進入北岸的濡須水(今安徽省含山縣西南的裕溪河北段),北上進入巢湖,再經巢湖北口的淝水,圍攻淝水岸邊曹軍的淮南重鎮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曹軍三員名將張遼、李典、樂進,率領七千精銳堅守城池,面對十倍以上的強敵毫無懼色。孫權連續猛攻十多天,未能得手,決定撤軍。不料正在逍遙津上安排撤軍之時,虎將張遼統領騎兵,飛一般地殺到眼前。要不是呂蒙與凌統、甘寧、賀齊等將領拼死奮戰,孫權鞭打駿馬飛快逃命,就會成為張遼的刀下之鬼了。 逍遙津倉皇逃命,清楚地證明了一點:將擴張方向選在長江下游北岸曹cao的地盤上,的確不是明智的選擇。而這正是呂蒙當初謀略策劃中早已做出的判斷。經過一年多的深思熟慮,孫權開始了第二段演出——“變臉”。 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天,孫權的特使徐詳,來到剛剛當上魏王的曹cao面前,表達孫權請求投降,從此臣服的耿耿忠心。曹cao欣然笑納,也派使者前往江東安慰示好,而且決定與孫權聯姻。孫權把咬牙切齒的兇臉,變成鮮花綻放的笑臉,使得北面的威脅大大緩解之后,重新將視線轉向西面的荊州。他委任呂蒙接替病死的魯肅,正式擔任主帥,駐屯在荊州的重鎮陸口(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至此,孫權的客串表演宣告結束,他將表演的大舞臺交給了呂蒙。 呂蒙“奇襲荊州”的演出,由四個樂章組成。第一段叫“示好”,第二段叫“裝病”,第三段叫“換人”,第四段就是“動刀”了。且看他一一演來。 呂蒙一到陸口接任,對外第一要務,就是向鄰居關羽盡量表示友好。同時暗中預作種種準備,然后耐心等待有利時機,也給關云長來一個“變臉”,只不過是笑臉變兇臉。以上就是“示好”。 兩年之后,時機果然來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在爭奪漢中郡的激戰中擊退曹cao,自稱漢中王。作為呼應,在荊州的關羽,也向北面曹cao控制下的重鎮樊城和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發起猛烈攻勢。但是,關羽還留下相當強勁的部隊,守衛后方的要塞江陵、公安等處,防備孫吳的偷襲。呂蒙得知情報,立即裝出身患重病的模樣,同時秘密向孫權上奏說:“微臣經常有病,請求帶一部分兵馬,公開回京城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對外以治病為名。關羽知道后心中放心,必然會將后方的主力調往前線。此時出動大軍,星夜趕赴上游,乘虛發起猛攻,就可以一舉攻占南郡,擒殺關羽了!”孫權馬上做出完美配合,發出公開的文告,當時稱為“露檄”,召喚呂蒙回京城治療重病。以上就是“稱病”。 呂蒙走了人,留下的位置怎么辦?所以接下來是第三樂章“換人”。換上誰呢?也是非同凡響的角色,他就是陸遜。后來的陸遜,那是大名鼎鼎,但是在眼下,他還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階段。當時,他擔任普通將領,駐屯在長江的要塞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呂蒙稱病回京城,途經蕪湖,陸遜前去拜望上司,對呂蒙說道:“強敵關羽接壤,將軍為何遠離來到下游,走后的局面不是令人憂心嗎?”呂蒙不能泄露天機,就敷衍說:“你的話很對,但是我確實病重啊?!标戇d又說:“關羽驍雄自傲,氣勢凌人。目前在襄陽建立大功,驕傲放縱,只想往北進攻,對我方沒有提防,一旦聽到您又生病遠離,必定更加沒有防備。如今出其不意動手,完全可以制服他。將軍到下游見到至尊,應當好好計劃一番?!眳蚊梢换氐浇I,就向孫權建議說:“陸伯言思慮深遠,才能堪當重任?,F時他的名聲還沒有傳到遠方,不會受到關羽的顧忌,正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如果讓他接替微臣,應當要求他對外收斂深沉,暗中卻觀察對方形勢和要害,這樣就能完成大事?!鼻懊嬲f過,大力舉薦賢才,是孫吳歷屆主帥的突出品德,呂蒙也不例外。而此時的孫權,也是從善如流,立即任命陸遜接替呂蒙鎮守陸口。 陸遜一到陸口,就接著表演“示好”,而且演得比呂蒙還精彩。他寫信給關羽,首先大力吹捧對方,說是貴將軍新近在襄陽建立赫赫戰功,真是了不起;然后大大貶低自己,說我一介書生,根本承當不了鎮守陸口的重任,所以殷切盼望貴將軍今后多多關照云云。關羽看了很高興,也很放心,心想孫權小兒,怎么派了一個如此不頂事兒的軟蛋角色來啊。放心之后,他就把后方的精銳,不斷調往前線增援。 不久,關羽又派兵越過湘水邊界,搶奪孫吳建在邊界附近的糧倉。此舉的后果很糟糕,破壞了戰略伙伴關系不說,還暴露了自己糧食嚴重缺乏的軍事機密。陸遜看到關羽的后方空虛,軍糧又缺乏,趕緊密報上游的孫權和呂蒙,絕佳戰機出現。閏十月,呂蒙出動主力奔赴上游。這至關緊要的收官折子戲“動刀”,他又是如何表演的呢? 在孫吳水軍船隊到達尋陽(今湖北省武xue市東北),即將進入對方境內時,呂蒙命令全軍偽裝成商船船隊,將士都隱藏在船艙下面;艙面上搖櫓掌舵的駕駛人員,一律換上當時商人才穿的白色衣服。偽裝完畢,然后晝夜兼程,殺入敵境。每到一處對方在長江邊的瞭望哨點,特別行動隊就悄悄上前,將守軍全數俘虜扣押,使得對方的軍事情報系統,完全變成聾子和瞎子。全軍來到關羽后方的要塞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城下,此處的守將叫做士仁,早已起了二心,立即舉手投降。此人姓士,名仁,《三國志》卷四十五《楊戲傳》記載得清清楚楚。但是,《資治通鑒》在流傳過程中,誤加了一個“傅”字,《三國演義》又以訛傳訛,也變成“傅士仁”,以便諧音“弗是人”,對其加以丑化?,F今一些影視劇,不加分辨也盲目跟風,就有點悲哀了。 話說這邊的呂蒙乘勝前進,兵臨關羽荊州的大本營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城下。江陵的守將是誰?是劉備的小舅子麋芳(麋芳的麋,史書記載是麋鹿的麋,小說誤為糜爛的糜)。此人既無德,又無能,竟然被劉備安排來當南郡太守,作為關羽鎮守荊州后方的大本營。麋芳生怕丟了自己和家眷的小命,也不管對不對得起劉備,同樣打開城門投降繳械了。你看這任人唯親的嚴重后果,可怕不可怕? 在襄陽的關羽,緊急撤退到麥城(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南),準備拼死一搏奪回江陵。但是關大將軍很快發現:呂蒙使用了一手絕招,把他的希望徹底掐滅了。絕招是什么?“三國探客”告訴你。這手絕招,過去叫政策攻心,現今叫做展示軟實力。呂蒙不愧是孫吳主帥級名將的亞軍,一進江陵城,就顯示出政治上的超人成熟,采取了一項在三國戰爭當中很少見的正面舉措,就是宣布約法五章,認真樹立仁義之師的形象。 一、嚴禁將士干擾居民,不準拿群眾一針一線。連他自己的衛士,而且還是同郡的老鄉,因為從百姓家中拿走一頂斗笠,也以違反規定的罪名而被他斬首。 二、關懷撫恤老人之類的弱勢群體,有病的免費給醫藥,饑寒的送衣送糧送溫暖。 三、關羽儲存財物的倉庫,全部查封不準亂動,等待孫權來處置,避免引發將士的搶掠行為。 以上三條,主要針對普通民眾。難得受到如此關愛的普通民眾,自然也就衷心歡迎和支持呂蒙了。 四、慰問關羽及其部下的家屬,絕對保障安全,嚴禁將士sao擾。 五、優待關羽派回來了解情況的人員,讓他們在城中問候將士家屬,而且可以自由回去,將所見所聞告知在前方的將士。以上兩條,特別針對關羽的部下。前線的將士得知家中平安,待遇甚至比以前更好,都不愿與對方決一死戰,士氣就全垮了。 不久,孫權又率領大批后援部隊進駐江陵。關羽見反攻無望,與兒子關平向西敗退,想翻越西北的荊山,奔回益州,但在當年十二月,于臨沮縣的章鄉(在今湖北省當陽市東北),父子一同被擒殺。至此,荊州七個郡中,除了北部的南陽郡還在曹cao之手,其余六個郡,已全部被孫權納入囊中,孫吳西部邊境擴張到三峽東口一線。孫劉兩家原來在荊州的利益分配格局,至此徹底改變。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過度的殫精竭慮,超常的精力透支,再加上本來就長期患病,呂蒙很快倒下了。孫權親自調動各種醫療手段和資源,依然沒有回天之力。同樣是十二月,呂蒙病逝在公安,享年虛歲四十二。他同周瑜一樣,為了捍衛國家的核心利益,把心血和生命,都貢獻在荊州這個大舞臺上。另外,在短短的同一個月中,交戰雙方的主帥級名將,即關羽和呂蒙,都相繼離開人世,這也堪稱三國名將交戰史上絕無僅有的巧合。 作為名將,呂蒙對國家的重大貢獻,是從此奠定了孫吳西半部領土的版圖格局。至于他的用兵才能,突出在兩點:一是與周瑜類似,既能進行謀略策劃,又能統領大軍實戰,是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復合型軍事人才。二是在具體作戰時,一貫以智謀為先,注重巧取,智取,務求成本最低,犧牲最小,殺戮最少。綜合貢獻和才能,呂蒙確實可以評為孫吳主帥級名將的亞軍,僅次于冠軍周瑜。但是,如果以用兵上的投入產出比來評選,也就是從投入成本最低而產出效益最高來計算的話,他完全可以評為孫吳主帥級名將的冠軍。 我們的兵法老祖宗孫子,早就在他《孫子兵法》的《謀攻篇》中說過:“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币簿褪钦f,即便是暴力性的戰爭,也應當盡量尊重生命,避免血腥的殺戮,體現人性的光輝。如果說,在殘酷無比的戰爭中,老祖宗都在倡導“善之善”的道義高境界,那么在當今和平時期,思想觀念更為進步的現代文明社會,我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沖突時,就更應當尊重生命,彰顯人性。但是很可惜,就連高等學府的大學之中,因為動輒以劇毒致人死亡,或者以利刃殘害生命??磥碓谌烁竦呐囵B教育上,真的是該好好補一下課了。這正是: 回想祖宗高境界,如何后世愧前人。 關于呂蒙就講到這里。下面要講孫吳主帥級名將的季軍陸遜。 主帥型名將第三名——陸遜 他曾經是孫策的仇家,后來卻成了孫策的女婿;他當統兵主帥時備受孫權的信任,后來當朝廷丞相時卻被孫權逼得氣憤而死;他的兒子也是統兵保國的主帥,他的孫子卻是西晉文壇的一代大家,三代人都留名青史…… 一 猇亭奇功 現在進入我們視線的這位名將,他曾經是孫策的仇家,后來卻成了孫策的女婿;他當統兵主帥時備受孫權的信任,后來當朝廷丞相時卻被孫權逼得氣憤而死;他的兒子也是統兵保國的主帥,孫子卻是西晉文壇的一代大家,三代人都留名青史。他就是繼周瑜、呂蒙之后,孫吳的另一位優秀主帥陸遜。陸遜軍事上的第一次奇功,是在與劉備巔峰對決的猇亭之戰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大勝。那么陸遜出任主帥的過程順利不順利?他又怎樣在艱難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最后又對三國鼎立的局面產生了什么樣的深遠影響呢? 蜀漢章武元年(221)秋七月,稱帝三個月的劉備,出動最大兵力,組成超過五萬人的大軍,號稱八萬,東下三峽進攻孫吳,要為關羽報仇,重新占領荊州。關鍵時刻,孫權挑選三十九歲的陸遜,擔綱主帥,統兵五萬迎戰。但是,陸遜上任后很不順利,因為部下的一批實力派將領,不服從他的指揮。大敵當前,這批將領竟然有如此舉動,原因是什么?“三國探客”告訴你。 前面講周瑜時說過,孫吳的將領,按年資分為三期:孫堅時加入的算是黃埔一期,孫策時加入的是二期,孫權時加入的算三期。當時同樣也講究論資排輩,所以一期的老資格程普,才會在赤壁之戰中,不服從二期周瑜的指揮。如今,不要說二期的大將還有呂范、周泰、賀齊等,三期的驍將有朱然、潘璋等,就連一期的元勛也還有韓當、朱治兩位。另外,孫權宗族的將領也不可小覷,孫權的族弟孫桓就是出色代表。在這兩大類人物眼里,陸遜想要來當他們頭上的統帥,在資歷和關系上,腕兒實在是差得遠了。 陸遜原名叫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氏。東漢的吳縣,即今江蘇省蘇州市,因為原來是先秦吳國的首都,基礎雄厚,所以依然是江東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并且出現了四個著名的官宦家族,即陸氏、顧氏、朱氏和張氏,當時稱為“吳四姓”。而陸遜的家族,正是吳縣四姓中,世代為官而且名聲最高者。 由于父親早死,陸遜從小跟著在廬江郡當太守的堂祖父陸康,在郡治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生活。當時,附近的袁術因軍隊缺糧,派人向陸康索取。陸康反對袁術非法割據淮南,斷然拒絕。袁術就派遣孫策進攻陸康。圍城兩年后,舒縣城池陷落,七十歲的陸康憤懣而死。幸好在孫策出兵之前,陸康就讓十一歲的陸遜回轉吳縣老家,因而逃過一劫。不過陸氏家族,從此也就成了孫策的仇家。 十九歲的孫權成為江東新主時,陸遜十八歲,已經成年。但是,此后三年間,他都沒有出來為孫權效力,明顯是過去的仇怨在起作用。三年后,在孫權的用心爭取之下,特別是孫權又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作為對過去恩怨的一種特殊彌補,陸遜受到感動,加之也為家族的政治前途著想,二十一歲的他,才開始為孫權盡忠效力,仇人就變成了親人。 兩年之前,陸遜協助呂蒙,攻殺關羽占領荊州,展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孫權才將千鈞重擔放在陸遜的肩上。但是,在上面兩大類將領看來,論資歷,你陸遜連第三期也都不是最早的,論關系,你此前還是老孫家的仇人,心中自然對你陸遜不服。還有很微妙的一點,就是此前孫吳的三位主帥,從周瑜到魯肅和呂蒙,那叫一個清一色。什么清一色呢?堪稱地域上的清一色,都是江北人氏。周瑜的家鄉廬江郡舒縣,在今安徽省廬江縣;魯肅的家鄉臨淮郡東城縣,在今安徽省定遠縣;呂蒙家鄉的汝南郡富陂縣,在今安徽省阜南縣。孫吳政權有三大支柱力量,即江北人士、江東土著和孫氏宗族。江北人士大多是在孫策打回江東創業時跟隨而來,而江東土著則多半是在孫權繼承權位之后才加入,所以前者要比后者的資歷老。資歷上的歧視,再與地域上的差異攪在一起,更加使得上面兩大類將領,對陸遜這第一個出身江東土著的主帥,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心理。于是,便出現了《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中記錄的狀況:“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持,不相聽從?!钡挚箘涞臅r候,各位將領有的是孫策時代加入的老部下,有的是孫氏宗族的高貴成員,他們各自矜持,不肯聽從陸遜的指揮。 強敵當前,眾將官不顧國家大局,反而擺架子,撂挑子,看你的笑話。碰上平庸之輩,要么束手無策,要么一怒之下殺雞儆猴,反而使矛盾激化,更加難以收拾。在這考驗主帥凝聚人心本領如何的時刻,陸遜這位孫吳主帥型名將的季軍,會怎么來應對呢? 陸大帥的應對之策是三個字:講政治。他召集全體將領,上了一堂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思想教育大課。他端坐在上,手按寶劍,嚴肅說道:“劉備,天下知名,曹cao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他的意思有四層: 劉備是天下知名人物,連曹cao都怕他;而今侵入我國,屬于強勁的對手?!@是提醒,當前國家有危難。 諸君承受主上厚恩,本應和睦團結,消滅敵人;現在卻不聽指揮,很不合道理?!@是批評,你們表現很差勁。 我雖是一介書生,卻受命于主上。主上委屈諸君受我的指揮,是因為我還有微薄的才能,能夠忍辱負重?!@是告知,我奉命出征,不是隨便欺負的對象。 諸位必須承擔各自的任務,不準借故推辭!軍令擺在這里,不可違犯?!詈笫蔷?,繼續亂來,定然會受到軍法的制裁。 這堂課,以教育為主,合情合理,柔中有剛,既有說服力,又有震懾力。于是,統帥部中渙散的人心,初步凝聚起來,陸遜才開始思考和制定戰略方針。 自從兩年前,陸遜會同呂蒙襲殺關羽攻占荊州之后,他就從長江下游,調到上游的宜都郡一帶鎮守。而宜都郡所管轄的地域,西部包括三峽東段,東部包括長江流出三峽之后的江段,正是劉備大軍攻入孫吳時首當其沖的地域。對地理的極其熟悉,加上對敵情的深入了解,陸遜的戰略方針,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就是“擴大空間,誘敵深入;拖長時間,伺機制敵”。你的兵力強大,我要盡量擴大空間,誘敵深入,分散你的兵力;你的勢頭正猛,我要盡量拖長時間,消磨你的勢頭,然后在我的地盤內等待機會,猛然反擊,一招制敵。 七月下旬,劉備大軍進入三峽,先后攻占了孫吳的巫縣(今重慶市巫山縣),巫縣以東的江防重鎮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吳軍進行一陣抵抗之后,有計劃地向后撤退。劉備進駐秭歸,下令停止前進,原因主要三條:首先,他要在此等候全部軍隊的到達。其次,要等派出的諜報人員,把敵方沿途的軍事部署打探清楚。再次,他還需要時間來爭取外部援助。當時長江南岸的武陵郡,現今湖南湘西的沅水流域,有大量驍勇善戰的少數族。所以劉備派侍中馬良為特使,翻山越嶺,前往武陵郡向少數族首領沙摩柯求援。 第二年,即章武二年(222)二月,劉備下達大舉進攻的動員令。他采取水陸兵馬三路并進的陣勢:居中的是水軍戰船,由水軍主將吳班、陳式統領。在長江北岸的各路步軍,由將軍黃權統領,防備北方曹軍的南下偷襲,同時掃蕩長江北岸,保護主力的側翼。至于劉備自己,則和南岸的步兵機動部隊一起進發。 二月底,劉備大軍沖出三峽東口,進入江漢平原。三峽東口的軍事重鎮,是北岸邊的夷陵縣(今湖北省宜昌市)。雙方主力的第一場戰斗,就在夷陵城下展開。劉備以兩岸的步兵作為策應和掩護,由居中的水軍充當主力,利用平緩的江岸,順利登岸發起強攻。陸遜指揮吳軍短暫對抗之后,又主動放棄了夷陵。但是,當蜀軍繼續沿長江向前推進時,卻遭到吳軍猛烈阻擊。為了保護后方的通道,蜀軍被迫在沿江一線,修建了幾十處連片的軍事營寨,不斷留下相當可觀的兵力進行守衛,形成了《三國志》卷二《文帝紀》所說“樹柵連營七百余里”的不利態勢。 陸遜果斷放棄夷陵,一面強力阻擊敵軍,一面率領主力轉移下游,在一處他早已選定的決戰之地,站住腳不走了。這一決戰之地,就是后來著名的猇亭。所謂的亭,是當時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單位。陸遜為何要將這夷陵縣下屬的一個小小猇亭,選定為決戰之地呢?玄機在何處?“三國探客”告訴你。 打贏戰爭,必須熟悉地理;所以講述戰爭,也必須緊扣地理,否則很難點中要害。在講周瑜的時候,筆者已經揭示了赤壁在地理上的種種玄機,現在來說猇亭。猇亭古戰場,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長江北岸的虎牙山上,距離三峽東口大約六十到七十華里。據我多次實地考察,發現此處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獨特,與上游的江段非常不同,確實有玄機,而且是大有玄機。 玄機,藏在江岸之上。此處兩岸都有連片的險峰山嵐。北岸的虎牙山,與南岸的荊門山,形成隔江對峙的險要形勢。特別是北岸的虎牙山一帶,崗巒起伏,溝壑縱橫,大部隊在此難以迅速行動和疏散,如果在此連片安營扎寨,將有遭遇火攻的巨大隱患。 玄機,更藏在江岸之下。此處的江岸,都是陡峭堅硬的山巖,與上游江段平緩柔軟的沙灘江岸,形成鮮明對比。乘船從江面上觀察,北岸虎牙山的巨大整體山巖,如同墻壁直下江流,相對高度在一百米左右,沿江綿延大約有三華里之遙。山巖呈棕紅色,間雜有白色斑紋,如同老虎的牙齒,故而得名。另外,此處的江面寬度,急劇收窄至七百米左右,只有上游江面最寬處的二分之一。所以現今宜昌市的長江公路大橋,就選在這里架設。由于江面急劇收窄,導致此處的江流湍急洶涌。而以往的虎牙山下,還有與江岸巖石同一地質結構的大片礁石群,形成千年險灘,名為虎牙灘,不僅水流湍急,而且暗礁叢生,對往來舟船構成極大威脅。酈道元的《水經注》就說:“江水,又東徑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勢急峻?!鄙蟼€世紀,國家整治長江航道,虎牙灘的礁石群被爆破清除,航道的安全才得以保證。由于江岸高峻陡峭,江流又湍急洶涌,暗礁密布,船上的人難以??康前?,而岸上的人們也不能順利下行到江邊上船。筆者在實地考察中,曾經沿著陡峭的人工梯級,小心翼翼從岸上下行到水面乘坐摩托艇,發現自己的腳,幾乎要觸碰到前面那一位的頭頂,膽小者根本不敢下去。換言之,江中水路與岸上陸路之間的密切呼應和聯系,在此處以上的江段,非常容易建立和形成,而一旦到了這里,就完全無法做到。因此,陸遜在這里,就把對方水軍和步軍相互策應和支持的強大陣勢,徹底打破和截斷,從而逼迫對方在北岸之上極為不利的地域,來與自己決戰。 陸遜利用自己在此長期鎮守因而熟知地理的條件,精心選定猇亭作為巔峰對決之地后,就集中全部力量,在此堵住對方去路,不再后退半步。此前,他已經做到了十六字戰略方針的前一半,即“擴大空間,誘敵深入”?,F在該來做后一半,即“拖長時間,伺機制敵”了。那么這后一半的實施過程,他做得順當和輕松嗎? 老實說,陸大帥同樣做得很不順當,很不輕松,因為他面臨三個方面的巨大壓力,用現今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壓力山大”。壓力來自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 壓力,首先來自對手劉備。在猇亭受阻前進不得,水陸并進的陣勢又被打亂,劉備立即對表現不佳的指揮系統加以改組,重新進行部署。前線總指揮由馮習擔任,稱為“大督”。先鋒官兩名:張南、吳班。吳班原來是水軍主將,現今降格為步兵第二先鋒,這就證明:劉備已經將原來的三路水陸大軍,改組為純粹的一路步兵,集中在猇亭岸上作戰。重組完畢,劉備開始頻頻發起挑戰。但是,任你劉備的將士在營前千般怒吼,萬般辱罵,陸遜憑借有利地形,頂住高壓,就是不和你交手。于是,雙方各自四、五萬精銳主力,在此一僵持,就從春天僵持到了炎夏六月間! 壓力,還來自下屬的部下?!度龂尽り戇d傳》正文,以及裴松之注引《吳書》都記載,當初陸遜主動放棄三峽東口的夷陵要塞,就引起眾將官的不滿,認為他骨頭軟,怕劉備,說是“諸將并欲迎擊備,遜以為不可。諸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F今雖然不退了,卻又在猇亭只守不攻,當縮頭烏龜,眾將官更加牢sao不斷:“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銜持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已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進攻劉備應該在當初嘛,現今讓他進入我們的地盤五六百里,相持長達七八個月,他把要害都守護住了,這個仗還有什么打頭嘛! 陸大帥的對策,則是耐心解釋和正面鼓勵:“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復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劉備是狡猾的家伙,經驗豐富;他的軍隊剛開始進攻時,思慮精細專注,不能打他?,F今停留已久,沒有占到我方的便宜,將士疲勞軍心沮喪,想不出對付我們的計策。制服對手,就在今天!不過,究竟自己會用什么絕招制服劉備,陸遜并沒有提前透露。 壓力,最后還來自上司孫權。雖然孫權使用主帥很放手,不干涉具體指揮,這在講呂蒙時已經說過。但是,此戰非同小可,加之眾將官又向孫權打小報告發泄不滿,孫權不得不問陸遜,大半年來戰況如何。孫權一詢問,陸遜當然有壓力,也不得不對戰況做出如實報告和詳細解釋。其中的關鍵文字,《陸遜傳》也有記錄:“臣初嫌之水陸俱進,今反舍船就步,處處結營。伏愿至尊高枕,不以為念也?!碑敵跷⒊歼€擔心劉備水陸并進的陣勢,現今逼得他舍棄舟船上岸作戰,又處處建立連片的營寨。希望您高枕無憂,不要掛念了。言外之意,就是保證給您完成戰勝劉備的任務。 陸遜不愧是孫吳主帥級名將的季軍,他頂住難以想象的多方面壓力,堅持既定戰略方針毫不動搖。那么他能夠等來擊敗對手的機會嗎?他又會用什么樣的絕招,去制服劉備這個強勁的對手呢? 絕招是兩個字:火攻。在冷兵器時代,火攻是極具威力的進攻戰術。三國的火攻戰術,與此前的東漢相比,不僅出現更頻繁,而且花樣更翻新,堪稱克敵制勝的法寶。奠定三國鼎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是焚燒對方的糧草;赤壁之戰,是焚燒對方的戰船;眼下的猇亭之戰,陸遜要用火攻去焚燒對方的連片軍營,可以說是三把火燒出來一個三國。 你會問了,劉備不是戰場上的老江湖嗎?陸遜在他面前玩火攻,他怎么就沒有防備呢?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六十二歲的他,大大低估了陸遜這個四十歲后生晚輩的用兵本事,過于輕敵了。曹cao輕敵,都敗在周瑜手下,何況劉備?二是他的大腦,經過整整一年的超負荷使用,從上一年出兵的七月,到現今僵持的閏六月,出現空白了。年輕人這樣玩命也傷不起,甚至要猝死在工作室里的電腦前面,何況年過花甲的他?太輕視對手,超負荷玩命,任何一條都會壞事,何況兩條加在一起?教訓,實在深刻得很??! 這一年的閏六月,驕陽似火,熱氣蒸騰。風餐露宿整整一年的蜀軍將士,早已疲憊懈怠,士氣低落。陸遜見火候已到,命令全軍每人帶上干燥茅草一把,沖到敵營后,先放火燒營,再交手殺人。結果一舉成功,當場燒毀敵軍大營四十多座,斬殺對方前線總指揮馮習、先鋒官張南、少數族首領沙摩柯等。劉備趁天黑殺出重圍,狼狽向西不停奔逃五百多里,一直到達自己地盤內的魚復縣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白帝山),才算僥幸逃脫性命。這一戰,劉備的人馬幾乎損失得干干凈凈,無數的舟船、兵器、糧食、物資,全部丟棄無余,《三國志》卷五八《陸遜傳》形容是“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猇亭之戰,對劉備是致命的打擊,他十個月后就病死了;但是對孫權,卻是天大的好事,西面的威脅從此徹底消失,四個月后他就建立“黃武”年號,完全獨立自主稱王。至此,三分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此后戰爭雖然依舊不斷,但是版圖格局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 整整一年,陸遜用堅強的精神,非凡的才能,輝煌的戰果,證明自己無愧于孫吳主帥級名將季軍的榮譽。從用兵上看,他在充分利用地理條件和熟練運用火攻戰術兩方面,都與周瑜的赤壁之戰,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戰果也有驚人的三點相似:一是兵力對比上,弱者戰勝了強者;二是態勢對比上,應戰者打敗了挑戰者;三是年齡對比上,后生制服了前輩——四十歲的陸遜戰勝了六十二歲的劉備,而三十四歲的周瑜戰勝了五十四歲的曹cao。他用自己的輝煌勝利告訴我們:任何表面上看起來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都會有他致命的軟肋;冷靜觀察,找到對手的致命軟肋;周密思考,細致策劃,制定出應對方案;然后頂住各種壓力,排除一切干擾,堅定地加以實施,就完全有可能以弱勝強,獲得最后的勝利。到了這時,“姜還是老的辣”這句話就不對了,應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這正是: 且看書生高品質,贏來三國大奇功。 要想知道陸遜在淮南石亭建立的另一件輝煌戰功,請看下節。 二 石亭凱歌 陸遜一生有兩場關鍵大戰,戰場都帶“亭”字,即猇亭和石亭。上一節介紹他在猇亭之戰中,以弱勝強擊敗劉備。今天講講他在石亭之戰中,如何激戰曹魏大將曹休。孫權黃武七年(228),曹休率領十萬兵馬,從淮南進攻孫吳。陸遜指揮六萬精兵,前往迎戰強敵。這場大戰役的起因,竟然是一個詐降之計,而且這個詐降計,還是《三國演義》中,黃蓋用苦rou計詐降曹cao這個著名故事的原版和原創。那么這個詐降計是怎么一回事?陸遜能不能在石亭之戰中,繼續譜寫他以弱勝強的用兵傳奇?這場大戰又對當時的局勢有何重要影響呢? 孫權黃武元年(222)十月,猇亭之戰四個月后,孫權因為西面的威脅徹底解除,于是與北面的曹魏公開決裂,建立“黃武”年號,完全獨立,自稱吳王。 被孫權為緩解北面壓力而假裝俯首稱臣,忽悠了兩年多的魏文帝曹丕,惱怒之極,從此不斷出動十萬以上的大軍進攻孫吳,甚至御駕親征。四年之后的黃武五年(226),曹丕病死,魏明帝曹叡登基,繼續對孫吳保持高壓態勢。黃武七年(228)春天,蜀漢丞相諸葛亮初出祁山北伐中原,聲勢浩大,震動曹魏。魏明帝親赴關中,督促諸軍抵抗。從此,曹魏的用兵重點轉到西面的關中,在東南改取守勢。已經與蜀漢重新結成戰略伙伴關系的孫權,在壓力大為減輕之后,就想還以顏色,發泄這幾年一直被動防守的惡氣。這口惡氣怎么出呢?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詐降的詭異招數來。 當時孫吳的鄱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陽縣),北臨長江,對岸就是曹魏設置的揚州。這年五月,太守王靖因平叛不力,屢受譴責,準備投奔曹魏。事情敗露,王靖全家被殺,孫權改派親信將領周魴為太守。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縣(今江蘇省宜興市)人氏,機智干練。那位殺虎斬蛟除三害留名青史的勇士周處,就是他的公子。孫權從王靖投敵得到啟發,于是選定周魴來扮演詐降好戲的主角。 不久,孫權派出的多批特使,從京城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接連來到鄱陽,對該郡的公務不斷指責。太守周魴只好趕往京城建業,脫去官帽剃光頭發,以罪人的模樣,步行到城內孫吳揚州州政府的紀檢部門,謝罪道歉,交代問題。老百姓難得見到當大官的如此狼狽,紛紛圍在州政府門口看熱鬧,發議論?;煸谌巳褐械拈g諜,很快就把這一重要情況,密報給對岸曹魏淮南戰區司令官曹休,《三國志》卷六十《周魴傳》對此記載說:“魴初建密計時,頻有郎官奉詔詰問諸事。魴乃詣部郡門下,因下發謝;故休聞之,不復疑慮?!彼^“郎官”,即孫權身邊的侍從官員,被派到鄱陽郡指責周魴的特使;而“部郡”,即“部郡國從事史”的簡稱,是當時州政府的紀檢官員,每郡設置一人,專門監察該郡的不法官員。此處的“部”,是監察的意思。司馬光《資治通鑒》把“詣部郡門下”,改寫成“詣郡門下”,漏掉關鍵性的“部”字,變成周魴前往自己主政的鄱陽郡政府門前謝罪,意思就完全不對了。 接下來,曹休就接連收到周魴送來的密信,說自己橫遭吳王的指責和審查,處境極其危險,決心仿效前任太守王靖,率部投奔,希望曹休的大軍,到長江北岸的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來接應,并且趁機打過長江,進攻孫吳。 孫權黃武七年(228)八月,曹休果然統領十萬大軍,奔赴皖縣,前去接應周魴,同時準備借機進攻江東。身為曹魏淮南戰區司令官的曹休,按說智商不會很低,為何幾封輕飄飄的信件,就使他這條大魚乖乖上了鉤呢?玄機在何處?“三國探客”告訴你。 曹休之所以上鉤,除了周魴與孫權配合的雙簧戲演得很到位,周魴的幾封投敵信件也寫得很煽情,而且還透露了不少虛假的軍事情報,更為關鍵的原因,還在于曹魏當時微妙的政治格局,使曹休滋生了急于建立大功勛的焦急心理。 前年曹丕病重時,選定了四位輔政大臣,即曹真、陳群、曹休和司馬懿。但是曹丕咽氣之時,四大臣中唯有曹休,留在淮南戰區沒有到場,加之他又看不起首席輔政大臣曹真,所以心中非常不滿。但是,令他更加不滿的事還在后面。曹叡登基后,不久就打破輔政體制,以便君權獨攬。他把曹真派到西面的關中戰區,把司馬懿派到南面的荊州戰區,只留下一個性格溫順的文臣陳群,在京城輔佐自己協助打理政務。曹真一到關中,就在街亭一戰,把諸葛亮的大軍打得退了回去;司馬懿一到荊州,上庸一戰,也擒殺了密謀叛亂的將領孟達。在外鎮守的三位軍界大腕,有兩位都建立了大功,唯獨自視甚高的曹休,卻還是兩手空空。心情極度失落的他,恨不得馬上打個大勝仗來挽回臉面,所以很快就上了鉤?!吨荇檪鳌愤€記載,周魴本來的指望并不大,說是“若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便以為內應”。曹休能夠帶領一萬兵馬,從皖縣向南到達長江邊,周魴就滿意了。卻沒有想到對方出動的兵馬,根本不是一萬,而是整整十萬,曹休急于立功的心理,由此可見一斑。 那邊曹休取道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直撲皖縣而來。這邊孫權看到上鉤的魚如此巨大,不敢怠慢,便委派軍界頭號精英陸遜為大都督,也就是前線各軍的主帥,指揮六萬雄兵,前去捕捉這條大魚。至此,我們的主人公陸遜,正式披掛登場。 當時的陸遜,駐守在上游荊州的軍事重鎮武昌,即現今湖北省的鄂州市。他從武昌揚帆東下,奔赴皖縣,一路都在思考迎戰曹休的用兵方略。陸遜用兵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作戰之前深思熟慮,所以孫吳前一任主帥呂蒙,對他有高度評價:“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边@一評語見于《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此處的“意思”,即預料和思考,是動詞而非名詞。在上一節《猇亭奇功》中,我們已經領略到他的這種用兵特點。此番迎戰強敵曹休,他又會有什么樣的深思熟慮呢?他能夠唱好這出大戲,捍衛他主帥型名將季軍的榮譽嗎? 陸遜一接到命令,就知道這出大戲不好唱。為什么不好唱?因為優勢明顯在對手那邊。 對手的優勢在哪里?一是在數量上。足足十萬人馬,幾乎是自己兵力的兩倍。二是在地理上。皖縣雖然屬于我方控制,卻位于長江北岸。而對手的大后方就在長江北岸,到皖縣的直線距離并不遠。對方既容易進攻皖縣,又容易保障后勤支援。三是在戰果期望值上。對方的期望值非常靈活,戰果大一點固然更好,小一點也能將就。 自己的劣勢,也在上面三點上。一是兵力只有六萬人馬,幾乎只有對手的一半。二是自己的大后方,是在長江的南岸,對前線的支援,明顯要比對手吃力。三是自己的戰果期望值,只能大,不能小,缺乏靈活性。為什么只能大而不能???這留到下面再說。 大戲確實不好唱。但是,不好唱也要唱,而且還要唱好,這才是孫吳主帥級名將季軍的英雄本色。放在現在,叫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其實,唱好這出戲,陸遜還是有底氣的。底氣在何處?就在于他用兵的拿手本領上,具體說來是兩個能夠和充分:一是能夠在動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遠慮,絕不盲目輕率。二是能夠在作戰中,充分利用地理條件?!秾O子·地形篇》中早就說過:“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钡匦问怯帽妮o助條件,懂得這一點并且用在戰爭當中的,必定勝利,否則必然失敗。上一節講他鏖戰劉備,我們已經充分領略到他這兩方面的用兵本領。那么此番他激戰曹休,又會怎樣來展現自己的特色呢? 首先,經過對戰場一帶地理狀況的充分研判,陸遜終于找到了對方身上的一道軟肋,從而也就找到了將對方優勢有效化解的可能。 軟肋在哪里?“三國探客”告訴你。講述戰爭,必須緊扣地理,否則就說不到點子上。皖縣,即今安徽省潛山縣。長江下游的北岸,有一條支流叫做皖水。從長江進入皖水,逆流而上一百多里,即可抵達皖縣城下。十四年前,孫權從曹cao手中攻占皖縣,將其打造為北岸的重點軍事要塞。此處的地形,以山地為主,人稱“七山一水二分田”。最關鍵的是,如果曹休要從大本營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領兵殺往皖縣,中間要橫穿一段大別山的余脈。當時這條山路,從北到南約一百七十里左右,極其險峻狹窄,通行非常困難。北端叫無強口,在今安徽省舒城縣南;南端叫石亭,在今安徽省潛山縣北。而皖縣的城池,還在石亭以南約二十里左右。這樣的地形,對曹休而言,那是來也不容易,退就更困難。因此,如果能把這一地形特點用好用活的話,就完全能將對手兵力上的優勢,變成實戰當中的劣勢。于是陸遜打定主意,要把這條一百七十里的崎嶇山路,以及山路南端的皖縣,變成自己釣魚竿上的絲線和魚鉤,讓曹休這條大魚在這里陷入一場大劫。 找到對方的軟肋,只解決了戰略設計的一半,即客觀條件問題。陸遜還必須解決戰略設計的另一半,即主觀目標問題。做好一件事,特別是大事,必須先確定合理的期望值,這屬于現今常說的頂層設計。頂層的戰略設計做好了,下層的戰術設計才容易執行。具體來說,就是將戰果的期望值,確定在怎樣的等級之上。那么陸遜會定出怎樣的戰果期望值呢? 前面說了,孫權想出這樣的怪招,是要好好出一口被曹魏長期攻打的惡氣。既然如此,那么此戰就絕對不能打成一比一的平手,最后各自退兵了事。前面說他的戰果期望只能大,不能小,就是這個意思。不能打成平手,那么據守皖縣城池的被動防守戰就不能采用。因為對方攻不下城池,自然就會撤軍,這就打成平手了。弄不好,還有被對方攻克城池招來失敗的可能,十四年前孫吳攻占皖縣,就是以大軍圍城之后強攻得手的,前車之鑒不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