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其他人紛紛散去,鄭馳樂卻被梁信仁叫住了。 鄭馳樂已經感覺到梁信仁對自己的態度改變了不少,聽到他讓自己留下來也沒多忐忑,等其他人散去后才問:“梁政委找我有什么事嗎?” 梁信仁說:“也沒什么特別的,就是注意到你的報告稿上印著些別的內容,有些好奇你在寫什么而已?!?/br> 鄭馳樂沒想到梁信仁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他確實在寫別的東西,去年開春他就跟關靖澤在跑菜籃子工程的調研項目,第一手材料積攢了不少,但還沒做進一步整理。難得碰上這么一個空檔,他跟關靖澤約好了在這個月里各自寫出一份初稿,到時候兩個人交換著看,瞧瞧有沒有疏漏的地方。 所謂的菜籃子工程就是搞好城市的農貿渠道,搭建當地rou、禽、蛋、菜和農副產品的一條龍生產線,盡快做到市場供得足、群眾買得起、農民賺得夠!這是兩年前中央省那邊提出的倡議,已經有地方在摸索著進行。 要知道現在農副產品市場供應短缺,別說在冬天想吃上把水靈靈的韭菜了,就算是春夏也可能出現“菜荒”!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難找,一方面是這一塊沒有規劃好,需求大了,生產卻沒跟上;另一方面是農民進城的熱潮還在持續,農村出現了“空巢”現象——大部分青壯勞動力都往城里去了。 究其根本,就是因為這一塊沒“賺頭”,干得辛苦卻賺得少,靠這個為生的話生活很難有保障,更難提高生活品質。 鄭馳樂以前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東西,但他對于怎么驅動人去做事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又在陳老的引導下跟著關靖澤做過全方位的調研,寫起來倒也挺順暢,平時擠著時間理清思路,現在已經寫了過半,整個報告的雛形漸漸出來了。 梁信仁的名字早就寫在關靖澤列出的“可結交名單”上,鄭馳樂想了想,也沒隱瞞:“未來兩年菜籃子工程可能是各個城市的重點工作,我們也針對中央省這個倡議做了一系列調研,正好碰上集訓這個空檔,我就趁機來整理整理思路?!?/br> 梁信仁知道關靖澤跟著陳老學習,稍微一想就知道這是誰的指示了。 關靖澤做這個調研他可以理解,就算關老爺子再怎么不待見關振遠這一支,關靖澤也是關家這樣的家庭養出來的。別的不說,就憑他長年跟在關振遠身邊耳濡目染這一點,就足以讓他的能力比其他同齡人高出一截。 可鄭馳樂也做這件事,就讓梁信仁有些吃驚了。 從他知道的東西看來,鄭馳樂只是個退伍老兵養出來的。雖說他有個挺出色的jiejie,但他jiejie鄭彤早早就挑起重擔,能跟他相處的時間應該也不多,他能夠跟上關靖澤的腳步、讓關靖澤跟他處得那么好,實在很不可思議。 梁信仁很想再摸摸鄭馳樂的底,偏偏他很明白自己要是進一步探問就有些逾越了。 他是個很講原則的人,即使是面對比自己要小幾歲的鄭馳樂,他也不想以大欺小從鄭馳樂口里挖出話來。 梁信仁想了想,決定拿出誠意來拋磚引玉:“我在第一天開會時說過的那個長輩正好也在做這一塊——就是曾經親自進養殖場的那位。他已經有了點兒心得,你想聽聽嗎?” 鄭馳樂聽明白了梁信仁的打算,點頭說道:“我們坐下聊?!?/br> 梁信仁知道要深談必然得花不少時間,跟鄭馳樂一起借著月光坐在兩顆大石頭上。 他開始介紹起自己知道的東西。 他那個長輩確實負責這一塊,從那個長輩以前的做法來看就知道了,那是個講究“求真務實”的人,許多觀點、許多設想都是從實踐里得來的,非常貼合實際。 鄭馳樂聚精會神地聽著,中間一句話都沒有說。 等聽完梁信仁的話后他才長舒一口氣,認真地說:“要是有機會,真想見見梁政委你那位長輩?!?/br> 梁信仁說:“他一向很樂意見有沖勁有志向的年輕人?!?/br> 鄭馳樂應對了兩句,投桃報李地說出了自己報告里的內容:“我們做的調研沒有那么深入,我的話,著眼點在于怎么增大生產效益、怎么籌建農貿市場、怎么完善從出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流水線’,主要是琢磨怎么增大推動這些舉措的‘驅動力’?!睌[出了大概的綱要,他才挑了重點給梁信仁說了些調研內容和調研結果。 梁信仁越聽越驚訝。 這樣的調研報告,完成度已經相當高了,其中一些設想看起來大膽,但細想之下可行性卻非常高,就算是直接拿到決策會議上討論也有一定的通過可能性! 就算這里面有關靖澤參與,能做成這樣也已經很不錯了,遠遠出了他的預期! 梁信仁忍不?。骸澳氵@份調研報告寫完了嗎?” 鄭馳樂說:“快了,還差收尾部分?!?/br> 梁信仁說:“我有個不怎么客氣的請求,我想拿來影印一份,拿回去給我那位長輩看看?!?/br> 鄭馳樂當然不會拒絕,他站起來說:“好,我寫完就去找梁政委?!?/br> 梁信仁說:“別叫我梁政委了,聽著就怪,你要是愿意的話就叫我一聲梁哥?!?/br> 鄭馳樂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梁哥你可以叫我樂樂?!?/br> 梁信仁笑著說:“明天你還要集訓,快回去睡覺吧?!彼鲅蕴嵝?,“要是受不了也別逞強,你們來集訓的這批人是可以申請暫休的?!?/br> 鄭馳樂笑瞇瞇地說:“不用,這點兒磨練不算什么?!鳖D了頓,他好奇地問了個一開始就想問的問題,“梁哥你說的那位長輩到底是誰呢?” 梁信仁說:“其實那位長輩跟我們家倒是沒親緣關系,不過平時比較關照我。他的名字你也許早就聽說過——葉仲榮,菜籃子工程這一塊他早就在想了,現在也是他負責的?!?/br> 第107章 互猜 在梁信仁面前鄭馳樂自然不會把心里的變化流露分毫。 眼看已經很晚了,鄭馳樂順勢揮別梁信仁回去睡覺。 躺到床上時一旁的滕兵還沒睡沉,聽到他回來的動靜后睜開眼問:“說什么呢,這么久?” 鄭馳樂說:“也沒什么,就是梁政委他看了我的報告稿,過來跟我談談而已?!?/br> 滕兵不無羨慕地感嘆:“你們黨校的人一出去就是坐辦公室的命??!瞧瞧,這梁‘政委’還是學生呢,就已經官氣十足了?!?/br> 鄭馳樂嗤笑:“什么叫官氣十足?” 滕兵說:“就是那派頭、那架勢、那眼神和語氣,樣樣都跟我們不一樣?!?/br> 鄭馳樂當然明白滕兵說的是什么,像梁信仁那種出身的人即使姿態擺得再親和,總歸還是不太一樣的。他們做什么事都游刃有余、想要得到什么也是易于反掌,因而他們氣度從容、待人寬厚,仿佛是天生的高官相。 鄭馳樂被梁信仁說的那句“葉仲榮”擾得沒有睡意,雙手支著后腦勺轉過頭跟滕兵閑聊起來:“其實沒有不一樣,是你眼睛里看到的東西決定了你對人對事的態度。比方說需要為生計奔波的小販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都是怎么養家糊口,一塊錢都能跟人爭上半天;等他們的經濟更寬裕一點,可以稱之為‘商家’、‘商人’之后,就會想過得更體面,他們開始舍得花錢買臉面,以展現自己的身份;等他們再往前走一點,余錢和臉面都有了,就會想去沾點權——權貴權貴,有權就貴了,誰不想???這個時候錢對于他們來說已經能看得很淡了。到哪兒都是這個道理,你覺得梁政委跟我們不一樣,是因為我們現在追求的東西他已經得到了,他的目光早就轉到了更長遠的地方?!?/br> 滕兵咀嚼著鄭馳樂的話,一時有些無言。 心上人早逝、自己碌碌無為、家中老人又等著他去奉養,一樁樁事情堆在一起讓他沒法平心靜氣地應對自己眼前的處境。 就像鄭馳樂說的那樣,他眼里只能看到一件事——他不能被軍方清退,在檔案里留下不好的一筆??墒聦嵣先绻^續這樣當個刺頭掛在軍隊里,檔案也不會好看到哪里去,因為“刺頭”并不比“清退”受歡迎。 而且退伍軍人這個名頭聽著響亮,真正愿意接納這個群體的企業卻不多——因為他們大多是沒念多少書就入伍,平日里學的也都是逞兇斗狠的技能,脾氣更是因為軍隊里的高壓政策逼得又臭又硬,現在那些講究用“文化”來給自己產業鍍金的企業家們哪會喜歡? 鄭馳樂把事情說得太通透了,滕兵終于吐露自己的心聲:“樂樂,我一沒文化,二沒能力,你覺得我退伍后可以做什么?” 鄭馳樂說:“你三十了嗎?” 滕兵搖搖頭。 鄭馳樂說:“古人說‘三十而立’,意思是人到三十歲的時候應該真正明確自己的志向、應該有點自己的建樹。那時候人的壽命很短,‘人生七十古來稀’聽過沒?也就是說三十歲對于他們來說,一生幾乎已經過半了。他們覺得‘三十而立’晚了嗎?沒有,他們不那么認為。你三十歲都沒到,難道就已經覺得太晚了嗎?我們的壽命比他們長,我們的各種條件比他們好,沒文化可以學習、沒能力可以培養,關鍵在于你想不想——關鍵在于你有沒有想要為它付出一切努力的長遠目標?!?/br> 鄭馳樂的聲音很平和,沒有半點激昂的起伏,可也不知道為什么,滕兵卻把每一句話都聽進去了。 滕兵轉頭看向躺在自己身邊的鄭馳樂,不其然地碰上了鄭馳樂那堅毅又冷靜的目光。 很多時候鄭馳樂臉上都帶著笑,所以幾乎所有人都會忽視他那雙生來就帶著幾分冷意的眼睛——有著這種眼神的人,骨子里永遠不會是白天那個渾身洋溢著熱情和活力的開朗少年。 梁信仁跟他們不一樣,鄭馳樂跟他們又何嘗一樣?這個少年,從一開始就已經展現出了他的不一般。 滕兵忍不住問:“那你呢?你有什么目標?” 鄭馳樂也沒隱瞞:“我的目標沒什么特別的,就是想試試沿著選好的路往前走,能走多遠就走多遠?!?/br> 滕兵尋根問底:“選好的路具體是指什么?” 鄭馳樂半閉起眼:“總之不會脫出我本職的范疇,也許可以叫它‘醫路’吧?挺晚了,我們還是早點睡比較好,免得明天訓練撐不下來?!?/br> 滕兵在黑暗中點點頭說:“那睡吧?!?/br> 過了一會兒,滕兵的聲音突然又響了起來:“我以前想過考軍官,但這邊的軍官都是軍校畢業后直接派下來的,考上去的機會很小,所以我就放棄了。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還剩一年,我想去試一試。這邊競爭太大,我可以考別的地方,別人不想去、別人熬不下去的地方,我也愿意去。樂樂,你這幾天要是能抽出空來的話,能給我說點兒建議嗎?” 鄭馳樂對這方面不是很熟悉,但滕兵能重新拾起進取心是好事。他琢磨片刻,答應下來:“成,不過我也要先去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建議不敢說會有,到時候我跟你一起捋捋思路成不成?” 滕兵說:“那敢情好!” 兩個人聊完正事后都覺得眼皮有些發沉,于是都沒再說話。 鄭馳樂沒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 而這個時候遠在首都的關靖澤卻還沒睡。 他在整理自己的調研報告。 鄭馳樂主要研究的是“驅動力”,中心是怎么因勢利導地進行人力和資源的調配;他的著眼點卻有些不同,他是從眼下最受矚目的“市場經濟”入手進行分析,。 建國初年有過一個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起步”階段,很多資源、很多領域都在政策的規范下被高度整合起來,讓華國上下擰在一起度過了最難熬的時期,經濟漸漸有了起色。 近十年來“市場經濟”的概念卻漸漸被提了起來,因為患難過去之后,集中生產、集中發展的弊端暴露出來了:無論哪個崗位上的工人、技師或者職員,工作積極性都由于吃“大鍋飯”而大大降低!至于原因?想也知道為什么——人都是有惰性的,既然無論干不干活、無論干得好不好,最后拿到的錢都一樣,積極做事的人能多嗎? 市場經濟就不同了,它沒有大鍋飯可吃,它的生產量是由市場來決定的,市場對某種商品需求量大,這種商品的生產就可以擴大;市場慢慢把某種商品淘汰掉了,那它就可以停產了。 這就能促使企業關注市場需求,將資源、將人力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比拼指標完成量,不停地產出市面上完全不需要的廢品。 近幾年來大半國有企業都慢慢地進行改革,企圖帶領企業從計劃經濟下只接“指標”埋頭生產的老狀態里脫離出來,邁入市場經濟的大門。 這固然是好的轉變,可這時候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市場經濟的規范化還沒有到位,這一改,就改得許多企業破了產關了門。 關靖澤就是從這些現狀出發,探討菜籃子工程的實施要怎么和正在興起的市場經濟相適應。 關靖澤花了幾天時間寫好稿子,又將稿件反復改了幾遍,才找了個空檔去拜訪老師陳老。 陳老見到自己的學生也沒露出多少笑容,直接問道:“你把調研報告寫出來了?” 關靖澤點點頭,拿出自己寫的東西交給陳老。 關靖澤的稿件陳老看過不少,他對關靖澤的一手好字是很滿意的,不過對關靖澤寫的東西卻始終不太滿意。因為以前關靖澤的行文總是文采勝于實際,說白了就是有些浮于表面,說話說不到點子上。 官面文章這么寫固然沒問題,可要是抓不到關鍵點、拿不出切合實際的建議,根本沒法把你的調研結果轉化成可以付諸實踐的提案,光有官面文章有用嗎?往往放出官面文章都是為了給自己準備施行的后續舉措造勢,沒有這個里子,你就是在那兒夸出花來沒人會記??! 陳老敲打過關靖澤很多回,關靖澤交上來的稿子也打回過無數遍,對關靖澤要求非常嚴格。 這一次他拿到關靖澤的成稿后細細地看了一遍,臉上終于有了笑意:“這次做得還行,看得出很用心。稿子就留在我這兒,過兩天我幫你推到日報那邊發出去,現在日報那邊正好在做市場經濟的專題,你參與一下有好處。不過稿子就算能發表也不代表你有多大的能耐,你再等等吧,稿子發表后肯定會有反響,到時候夸你的人當然會有,但夸你的話你聽聽就成了;你要聽進去的是挑你刺的話,盯著你的眼睛多了,你的種種不足也會暴露出來——別逃避這些意見,趁著你還年輕——趁著你還在犯了錯能被寬容的年紀,多聽聽別人的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br> 關靖澤聽著陳老嚴厲之中帶著nongnong愛護之意的教導,心中感動:“我一定會的,老師?!?/br> 與此同時,葉仲榮也收到了一份來自淮昌的影印件。 葉仲榮拆開包裹著它的大信封一看,就見到了梁信仁寫的信。梁信仁在信里寫出自己在淮昌的見聞,著重提到個黨?!靶律?,叫鄭馳樂。 葉仲榮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仔細一回想,侄兒葉曦明去淮昌時可不就遇上了這娃兒嗎? 葉仲榮聽葉曦明念叨過幾次,不過小孩子間的往來他一向不太關注,也沒追問過葉曦明別的什么。 沒想到梁信仁去淮昌一趟,居然又碰上了這娃兒。 聽葉曦明說他是學醫的,怎么又跑去黨校那邊? 葉仲榮微微皺了皺眉,往下一翻,就看到那寫了滿紙的流暢字跡。 鄭馳樂的行文風格非常簡潔,每一點都擺足了論據才展開敘述、提出設想,整個文章看下來沒費多少時間。 可葉仲榮看完后反倒停下來想很久才把它消化完。 鄭馳樂的觀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為他的閱歷擺在那、能接觸到的事情也擺在那,但他非常聰明地以“點”切入,通篇只提基層、只提實踐,沒把自己上升到全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