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第67章 在阿壽那所有不多的自制力消耗完之前,夏氏與李小蘭的談話總算告一段落,李氏恰到好處地開口招呼夏氏喝茶吃點心。而阿壽也終于不用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能干了。 周家隔壁的鄰居,也是周瑞的堂伯母,帶著她家的小子來周家串門兒來了。這個大概七、八歲,叫做“鐵蛋兒”的小子,馬上吸引了無所事事的阿壽的注意,沒一會兒,這兩個小孩子就湊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說起話來。 “娘,我跟鐵蛋兒出去玩了!”阿壽找到陪自己的小伙伴,開心之余沒忘記向夏氏報備一聲。 夏氏也知道阿壽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是坐不住的,再加上阿壽原本性子就不是個安靜的,這時候有個差不多的孩子能一起玩,也是件好事。只是這畢竟不是自家熟悉的平安鎮上,或者是李家凹老家里,再說這又是到親家家里來做客的,夏氏一時有些猶豫。 來串門兒的鐵蛋兒娘在一邊笑道:“親家母就讓兩孩子自己去玩兒吧,我們在這兒說話,他們小孩子哪里坐得住?!彼仓老氖洗蟾旁趽氖裁?,道:“我們家這小子,是個坐不住的,這村子里啊,哪里都是他的腳印兒!” 告訴夏氏鐵蛋兒人雖小,但是對村子里是很熟悉的,不會有什么事情。 夏氏聽聞便對阿壽道:“那你們就去玩你們的去吧,只是可不要玩得忘了時辰,玩一會兒就回來,知道了嗎?” 阿壽草草點頭答應,便跟鐵蛋兒一前一后出了院兒門。 “……親家母就是太客氣了,瑞哥兒小兩口也成親快兩年了,你還是第一次上門來呢,我們這些親戚啊都不認識!”鐵蛋兒娘很是健談,沒兩句就與夏氏宛如認識了多年的朋友一般聊起來了,她以李小蘭婆家人自居,直接喊起夏氏“親家”,“親戚嘛,就是要多走動的,要不是這次瑞哥兒媳婦有了,我看親家你要到什么時候才走動起來……可不要以后外孫、外孫女兒都不認識你這外祖母就好看了……” 鐵蛋兒的父親與周瑞的父親是堂兄弟,論起來尋緣還是很近的,再加上夏氏對鐵蛋兒娘這爽利的性子很喜歡,因此沒有在意她善意的打趣,笑道:“我哪里能跟你們這些做了婆婆的人比?家里事情都堆在我身上,就是想來親家家里走走看看,也是謄不出空兒,等什么時候jiejie你到平安鎮上了,可不要當不認識我一樣,一定要來我家里坐坐,喝口茶??!” 李氏剛剛已經跟夏氏介紹過,鐵蛋兒的大嫂年前剛進門,是幾個村里有名的賢惠的姑娘,從進門之后就幫著鐵蛋兒娘分擔家務,讓鐵蛋兒娘是輕松了不少。 鐵蛋兒娘明顯也是對自己的兒媳婦很滿意,聽了夏氏的話,嘴角就高高地翹起來,對著夏氏揶揄道:“也是的,我們是不能比的,你看你家可是忙出了一個生意紅火的店的,我們嘛,是瞎忙!一年到頭也是沒個空兒,卻是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索性讓我那兒媳婦忙去,我也歇兩天!”又應著夏氏后半句話:“親家你是開玩笑,我可是要當真的啊,等我去了平安鎮,敲了親家你的家門兒,可不要假裝人不在家里……”說著她“咯咯咯”地笑起來。 李氏在一旁假意嗔道:“我這個正經親家沒說話,你這個親家倒是說得好聽呢!你是誰的親家???還是跟你兒媳婦娘家貧去吧!要是我家門兒被敲響,一看,不認識!竟說是我家的親家!那我是肯定要當是騙子,傻子才會開門呢!” “……也是我家時運不濟呀!”鐵蛋兒娘是半真半假地嘆道。 李小蘭嫁到周家時,那豐厚的嫁妝在當時可是引起了周家祠堂一干大姑娘小媳婦的熱議的,大姑娘們大多是在羨慕李小蘭的嫁妝豐厚,小媳婦們則是心情復雜地想著以后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和這個妯娌相處呢。 而作為婆婆級的鐵蛋兒娘則是心情有點復雜了,自家的大小子與瑞哥兒年齡相差不多,兩家又是常來常往,關系很好的鄰居。周李兩家議親時自己也是知道的,當時還頗是對這個因家中祖父病重,匆匆出嫁的周家媳婦兒很不看好的,再加上李小蘭娘家可是在平安鎮上做生意的人,為什么人家不找個鎮上的人家,卻找了個鄉下泥腿子?這里面肯定有什么貓膩!卻沒想到帶著豐厚嫁妝進門的李小蘭不僅純孝柔順,且賢惠能干,沒有半點驕傲看不起人的姿態。 這讓鐵蛋兒娘是暗自感嘆了很久,直到自家兒媳婦進門,其溫順又能干的性子才讓鐵蛋兒娘又笑容滿面起來——自家的兒媳婦兒也是很不錯滴! 所以說這時候的鄉民多淳樸呢,鐵蛋兒娘是娶了個能干的兒媳婦進門就看開了,不再去關注人家的事情,讓自己變得陰暗難看。 不過鐵蛋兒娘對于周瑞家這個鎮上的親家還是很好奇的,這不聽說李小蘭娘家來人了,就串門來了。作為親戚又是鄰居,加上原本兩家關系就很好,李氏也沒什么不高興的,有人陪著夏氏說話自己也沒□□乏術之感了。不然自己要去做個什么事情,留夏氏在這里,還會讓她以為自家怠慢了她呢。 這時候的人們,對親戚輩分什么的都很看重,什么時候遇到了,都是要理一理有沒有什么共同的親戚,你該喊我什么,我是不是比你大一輩什么的。所以,就算是鐵蛋兒老爹只是周瑞的堂伯,夏氏也是把鐵蛋兒娘當做是正經親戚來看待的,熱情地邀請她到了平安鎮就來自己家玩。 因夏氏幾人來了周家祠堂,家里就剩下要看店的李東林,要上學的阿福,不能留老婆子一人孤獨在家,因此,夏氏幾人在周家只住了一夜,夏氏親眼看過李小蘭的狀態,安心之后,就回平安鎮了。 李小荷回家之后就開始收拾自己做花醬的一干家什,眼看快到初夏了,第一批玫瑰和茉莉不久就會采集回來,又一個忙碌的時節要到了,自己得先做準備才行。 其實隨著花醬生意的穩定,李小荷已經覺得這種“家庭作坊”的生產模式不適合了,家里算起來只有自己和夏氏兩個勞動力,老婆子雖然很愿意出力,但是李小荷卻不敢累著她了,至于阿壽,他就是做著玩玩兒。夏氏又還得兼顧著家里的一應事情,所以當花朵大肆采摘時,李小荷總是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每次都必須要請人來幫忙,才能在花朵新鮮的時候,讓它們以最完美的狀態被制成花醬,以保證自家花醬的質量。 再加上自家這個小院兒是真的有點小,即使現在廚房邊上已經特意辟出了一間小屋,被當成了自己的花醬作坊,但還是不夠用。 但是現在李小荷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教導她花醬的秘訣,或者找到合適的地方開一個小型作坊。 搖了搖頭,李小荷決定還是先將這一季的花醬做完再考慮作坊的事情。 在有了一點積蓄之后,李小荷就在李東林的幫助之下買了幾十畝地,專門用來作為自己的花醬原料供應。 原來用的野生的玫瑰花,在換成自己培養的玫瑰之后,它的品質又得到了一個提升,每次李小荷舀出那色澤鮮艷,氣息香甜的花醬時總是會遺憾這時代沒有普及透明的玻璃,只能用白瓷罐裝花醬,讓自己有一種明珠蒙塵的感覺,要是這好看又好吃的花醬由透明的玻璃罐子盛裝,這花醬肯定銷路更好! 而原本的因原料不多的茉莉在實現了自我種植之后,也沒有了這種煩惱,只是每每想到此處,李小荷總是要心中抽痛——在最開始買苗培育的時候可是花了李小荷不少錢! 這也是李小荷做花醬生意也有兩三年了,卻現在才考慮弄一個作坊的原因之一,沒錢??! 夏氏也知道從第一批鮮花被采摘下來下來開始,自家的空閑時間就沒現在這么多了,因此,選了四月十二,帶上李小荷去大佛寺還愿。 離四月初八的佛誕日才過去了沒有幾天,大佛寺也還殘留著佛誕日的熱鬧場景。周圍賣小玩意兒的小攤子只多不少。 李小荷看著這些小攤子是倍感親切,當年自己也是這眾多小攤販中的一員啊。那時候自家可是連rou也難吃上一頓的“特貧階層”呢,幾年過去了,自家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生計問題早已經成為過去式。 李小荷笑了笑,相信自家以后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夏氏估計也是感慨良多,臉上的表情似惆悵似歡喜。 母女兩個站在寺廟外面,各自出了一番神之后才往寺廟里面走去。 第68章 大殿中央,貼著金箔的大佛像,一如既往地金光閃閃,背后伸出的多根手臂,翹著手指捏著蘭花指,那既像觀音又像佛祖的臉上,帶著悲憫的神色,靜靜地注視著下方來來往往的信徒。 夏氏面色肅穆地跪在佛像前面的蒲團上,雙手合十,默默在心里念叨著自己的感謝之語,末了又許下心愿。最后,她對著佛像恭敬地扣了三個頭。 李小荷依樣畫葫蘆,也跟著夏氏跪在蒲團上,對著佛像磕了三個頭。 然后夏氏起身,到旁邊的女尼那里拿過三支香線,又對著佛像拜過之后,將它們插在前方的灰壇里面。 最后,來拜佛最重要的內容來了——抽簽。 夏氏來拜佛,還愿也只是其中一個目的,而另外的目的,則是想算一算家里眾人近年的運勢,自己的心愿會不會達成啦,等等。 只見她閉著雙眼,一下一下地搖著手中的簽筒,似乎嘴中還在默默地念著什么。 “啪!”一支竹簽從簽筒中掉了出來,夏氏睜開眼睛,放下簽筒,帶著忐忑撿起地上的竹簽。盡管她并不識字,但是她還是把竹簽反復看了兩遍,才拿到解簽的師傅那里,讓她幫著解讀簽文。 “順水行舟,”解簽的女尼師傅看了一眼簽文,帶著和善的笑意的雙眼看著夏氏道:“按著簽文所顯像,女施主近來可算是事事順遂,無事不如意,只是切忌急功近利,要當心風急水快船行失利……” 李小荷是一向不信這些“封建迷信”的,所以聽過也就過了,不過夏氏可是信得真真兒的,且根本沒注意師傅后面的什么“急功近利”,只聽見了自家今年會“心想事成”。樂呵呵地想著,小蘭這一胎定會生個兒子了,呵呵呵,也算是又放下一樁心事。 夏氏心情很好,一路帶著笑回到家里,晚飯時分,看見吃飯也帶著一股書卷氣的兒子,突地想到了師傅說自家近年會“心想事成”,腦中靈光一閃,雙眼發亮地脫口道:“阿福念書也有這么幾年了,你感覺怎么樣?能不能給娘考個秀才回來?” 桌上幾人都沒想到夏氏怎么突然就提起這個話題,而話題的主角阿福則是差點被夏氏這話驚得嗆到。 喝了一口湯,阿福才緩過勁兒來。 那邊李東林已道:“你道秀才是那么好考的?阿福雖說是念了幾年的書了,但是到底是底子淺了些,不成不成,再過幾年再說吧,阿福還小,不急著這一兩年!” “你知道什么?我今天可是抽到了一支‘上上簽’,大師都說了我們家近年會心想事成的,就讓阿福下場試試又怎么樣?萬一就中了呢?呵呵呵,那我們家可就出了個秀才老爺了!”夏氏想想就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這種事情怎么能說‘萬一’呢?還是讓阿福再讀兩年!”李東林皺著眉頭說道。 夏氏卻很是相信自己的簽文,道:“這事你說了也不算,你有沒考過,不如問問先生?”又道:“這考秀才也不是只看學識的,這運勢也是很重要的,大師說了,我們家今年是‘心想事成’,阿福這要是下場說不定就能考個秀才呢!” 李東林幾人瞅著夏氏一臉躍躍欲試的表情,內心都在搖頭,覺得阿福才上這么兩年的學就想下場考功名,還正兒八經地去問先生,說不定給先生一個浮躁的印象,到時候考不上不說,還讓先生心里不喜。他張嘴想說點什么,但是想了想,他又閉上了嘴,這件事情還是不要爭論了,反正自己是說不過夏氏的,畢竟自己也沒有考過秀才,到時候委婉點兒問先生,有了先生的定語,想必夏氏就不會異想天開了。 不過老婆子這次倒是跟夏氏的想法難得的同步了,她老人家說道:“大師都說了我們家今年‘心想事成’,這是菩薩給我們家的福氣,哪里能不聽菩薩的!”不過這次畢竟她老人家是沒有去寺里的,所以她又轉向夏氏問道:“大師真是這么說的?你抽到的簽上寫的什么?” 還沒有等夏氏回答,她又道:“你們這次不是因為大丫頭有了,去寺里還愿的嗎?”她搖著頭道:“阿福下場可是大事,不行,還是重新選個日子,我親自到寺里拜拜佛祖,讓大師好好算一算,才顯得誠心!” 老婆子這種只相信自己的性子,沒有因為上了年紀就消失,這樣的大事面前,她潛意識還是覺得要自己親自出馬才行。 “娘,你看看阿福念書才多久?滿打滿算也就才三年!不說其它的了,就說前街上的吳大爺,人家是從小兒就念書的,現在都抱孫子了,這秀才還沒影兒呢!”李東林現在覺得家里這娘兒倆真是讓人好笑了,“這會兒就讓阿福下場,失了利,以后都是一個陰影……” “呸、呸、呸!”還沒等李東林說完,老婆子就打斷了他的話,朝著西邊雙手合十地拜了拜,嘴中念念有詞地道:“佛祖莫怪,小兒不忌口!壞的不靈好的靈??!” 然后才轉過來對李東林道:“那吳老頭怎么跟我們阿福比?念書都念傻了,連竹筍跟地瓜都分不清!我們阿福,可是腦子靈光的很的!” 夏氏也維護著自己的兒子:“我們阿福就算是只念了三年的書,那也不比其他人差,再說了,大師都說了……” 三個大人在堂屋里,就該不該讓阿福下場爭論起來,完全沒有考慮問問阿福本人的意見。 而阿福幾人呢,則是在李東林幾人忙著爭論的時候就從堂屋出來了。 兩姐弟,加上一個小尾巴阿壽,轉過院子,走到右側的木質樓梯上坐下來。 在李小荷眼中,還是個半大孩子的阿福,像個大人一樣沉著一張臉,看著前方沒有說話。阿壽則是看一眼哥哥,又看一眼jiejie,小腦袋里不知道腦補了什么,沒有像往常那樣吵鬧。 李小荷在心里嘆了口氣,當先開口道:“阿福,你怎么想的呢?想下場試試?還是再等兩年?我想只要你自己表了態,爹娘都不會勉強你的?!?/br> 李小荷知道,阿福不像阿壽孩子心性沒成算。雖然算起來,現在阿福也還是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但是俗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阿福跟兩個jiejie一樣,對小時候的艱苦生活是有記憶的,他心里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李小荷還記得阿福在去念書之前說過的,自己只想讓家里好起來,讓爹娘姐弟不再這樣辛苦。這些年里,阿福雖然是每天勤學不綴,但是也沒有那些酸秀才的毛病,說什么“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話,他除了念書,也幫著李東林干店里的事,李小荷這個花醬“作坊”需要人出面時,也多是阿福幫忙。 基于這些事情,李小荷還真不知道阿福自己是怎么想的。當然了,李小荷可不認為阿?,F在下場,真的能考個秀才回來。天賦不天賦什么的就不說了,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天才啊,阿福嘛,只能說因為懂事點、刻苦點,可能比同齡同期的孩子強上那么一點。但是他真正開始學科舉相關的知識也就只有這么兩三年而已,像李東林說的,這底子還是太薄,就他現在肚子里那點兒墨水,于秀才肯定是無望的。 “我想下場試試!”阿福那還帶著孩子的童音,卻這樣回答李小荷。 這讓李小荷有點意外。 而阿福說完這句,就沒有再多說,繼續望著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小荷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阿福,挑著眉笑了笑,轉頭發現阿壽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子,正一臉好奇地看著自己,于是李小荷順勢朝著他做了個鬼臉,逗得他“咯咯咯”地笑起來。 氣氛一下子變得歡快起來。 阿壽笑著偎在李小荷身邊,問道:“哥哥要下什么場?” “哥哥要下場考試,考中了就是大老爺啦!”李小荷簡單地跟阿壽講。 “大老爺?”阿壽眼珠發亮,“就像縣太爺那種,出門只坐轎子,不用走路的大老爺嗎?” 阿壽其實不是很明白“大老爺”是什么,在他的觀念里,縣太爺就是最厲害的“老爺”了。蓋因他經常聽到的是“從小兒不學好,以后縣太爺就把你抓去跪公堂!”、“縣太爺可是咱們的老父母,誰見了都得下跪行禮!”、“縣太爺……縣太爺……”因此他就直接拿縣太爺來做對比。 這個差距有點大,把在沉思的阿福也給逗笑了,他搖了搖頭,但是沒有就這個多說什么,只是對阿壽道:“你好好念書,以后也能像縣太爺一樣,出行都有轎子坐!” 阿壽倒沒有想太多,他大聲地答“好!”,并且對著李小荷信誓旦旦道:“也給二姐坐!還有爹爹、娘親、奶奶,還有大姐!” 第69章 因為阿福自己的意愿,最后的結果就是讓他下場試試看,當然這是李東林等人的想法,老婆子夏氏的想法是,阿福要光宗耀祖了! 不過,雖然是這樣決定了,但是也不是你說說下場就能下場的,眼看這時間都到了四月中旬,這府試都結束了,就別說縣試了。所以阿福要下場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但是也不要覺得明年才下場,時間還有好多,就松懈下來。就說阿福自己吧,不知道他是怎么跟他先生說的,反正先生最后是同意他明年下場了,還給他布置了許多書籍題目這些,讓他好好準備著。 而這件事情一旦確定下來,夏氏心里反而覺得忐忑不安了,她既期盼自己抽中的簽文真如大師說的那樣靈驗,又隱隱覺得自家兒子似乎真是年紀太小了反——她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十三四歲的秀才。 在這樣的心理影響下,夏氏變得小心翼翼,當她看到阿福晚上就著油燈念書時,她會委婉地勸道:“阿福,娘雖然希望你能考個功名回來,但娘更想你平安順遂地長大,娶個媳婦兒、給娘生個大胖孫子!”當與別的婦人聊天,提到自家念書的大兒子時,夏氏會嘴上謙虛,內心忐忑又欣喜地說:“就是去認兩個字,不做那睜眼瞎而已!呵呵呵!” 夏氏這會兒其實已經隱隱有點后悔,不該說動阿福下場的,這會兒她倒時想明白了,運勢歸運勢,這是誰都把握不了的,最終還是要靠實力才是真的。 但是這樣的心思她現在可不敢說出口了,畢竟現在事情已經發展成這樣,自己難道現在還能去跟兒子說:“娘之前是開玩笑的,你還是再念幾年書再下場吧!” 夏氏就這樣既忐忑,又懷著隱隱的期盼的看著阿福做著努力。 而老婆子說的,要親自去寺里拜佛也不是說著玩玩的。 她老人家特地拉上李東林,翻著老黃歷,最后選中了六月十九日,她老人家親自去拜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