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她喚了幾聲,未得回音。 他倒底葫蘆里賣什么藥,把自己邀至此處,難道就是為了聽一出戲不成。 顧柔正猶疑,忽然隔壁窗子一聲歡呼:“找到了,找到了!” 她隨著那看戲的少婦聲音望去,只見臺上的袍帶生正彎腰起身來,當他站直的那一瞬間,手里拿著一枚金釵。原來那花旦丟失的金釵,卻是被那小生拾得。 那小生拾得金釵,正作端詳,忽然地憑空傳來一陣唱詞:“恨時須得逢人笑,傷時不得有淚流;奴有心事千萬重,卻只無言對東風?!?/br> ——那花旦雖然在戲臺角落,背對觀眾,卻唱出聲響,表現她不在場。而那袍帶小生滿面驚愕,手握金釵四下顧盼,似在尋找聲音來源,半響對著觀眾念白道: “這金釵說人話,倒是有生以來頭一遭,不曉得里頭那個是人是鬼?” 那躲在角落的花旦也一驚,原地轉兩圈,朝天望去,裝作也看不見那小生的模樣:“你是何人,你又是人還是鬼?”原來這支金釵卻可讓兩人身處異地,隔空對話。 顧柔只覺這橋段莫名地似曾相識,停下來細看。 接下來,那花旦同俊扮小生隔空對起話來,發覺竟是一根簪子連著異地的兩人,能教彼此心靈相通,把心聲傳到對方耳邊去。起先兩人互有sao擾,那花旦扮的原是一個沒落門第的大小姐,家道中落生活清苦,卻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那貴族青年在朝中就仕,前途一帆風順百事無憂,卻將一切視為兒戲,游刃有余。兩人心聲對起話來,一個在繡花,一個在朝議,各有打攪,花旦被繡花針扎了手,青年忘了象牙笏板上的提詞,各自生惱,隔空指責對方的不是。他倆吵得激烈,底下的觀眾看得逗趣,笑聲此起彼伏。 顧柔卻越看越奇,禁不住想起前塵往事。 隨著那戲臺上劇情推進,姑娘和青年相互熟悉了,化干戈為玉帛,漸漸交心起來。姑娘同那青年訴說身世孤寂,那青年溫柔慰藉,使她重獲笑顏,不知不覺中,雖然不曾見面,兩顆心兒相互偎依,靠在了一起。 隔壁聽戲的少女聽那花旦拿細腔唱著綿綿情話,不由心馳神往,同她身邊的嫂子道:“二嫂,你說這世上真要有一個如此交心之人,那該有多好?!薄吧笛绢^,你這是入了戲啦,”她嫂子看一眼,笑道,“嗯,太奶奶,咱們阿敏長大了會想事了,急著要找人家了?!崩蠇灺牭命c頭笑:“是啊,阿敏大了,該是時候合計合計,替她尋一戶好人家?!蹦菃咀靼⒚舻纳倥唠四槪骸疤棠?,嫂子,你們!我不跟你們講了?!?/br> 顧柔聽得那喚作阿敏的少女語氣里滿是神往和羨慕,不由得一時地愣怔。 眾人繼續往下看戲。戲文里的青年愛上了姑娘,卻因為身份地位懸殊,始終不得見面;二人傾心相許已久,終于下定決心相見時,青年卻突然發現,自己的家族同姑娘的家族有仇隙,且正是害得姑娘家道中落的罪魁禍首。一時間,他愁腸百結,躲在相約見面的橋下躊躇,姑娘卻早早來了橋上,等不見心上人,傷心欲絕。那花旦演技爐火純青,婉轉的唱腔伴著淚如雨下,揪住了多少觀眾的心。 戲臺子下有人頻頻拭淚,有些姑娘少婦的情思敏感,已經隨著臺上的花旦傷心不已,人群里傳來此起彼伏的啜泣聲,原先的歡聲笑語此刻分外寂靜。 那花旦唱段唱罷,甩動水袖,悵然離了橋,觀眾中一片遺憾,有入戲的還在下頭高聲喊:“人在橋下,直往下看呢!”卻是無用。 輪到那小生唱段。那小生方才唱過,龍音高亢,虎音寬膛,小嗓和真嗓混合并用,已顯他功底深厚,此刻又拿了一段鳳音出來唱慢板,帶哭腔,□□無縫,娓娓道來:“我眾里尋她千百度,只恨相見不相識,她是簪上情絲千萬縷,吾是筆尖心事一行行……” 他拿著金釵細端詳,想見不敢見,想喊不敢喊,屏到最后,傷心念白:“痛煞了我心也!” 伴著那頭的花旦淚水漣漣,整臺的弧弦月琴哀婉作響,揪得臺下一片哭聲。 顧柔站在窗口,戲臺上相似的劇情演繹,終于使得她慢慢驚覺,這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這是國師筆下的故事,所以,國師就是老妖怪,老妖怪就是國師…… 不知不覺間,眼里盛滿了淚,倒不是為了戲臺上的唱段,而是腦海里回響著那一句:“吾是筆尖心事一行行”。 想來他,一定也忍受千般糾結,才會寫下這樣的文字來吧? 她憋了半響,聽著隔壁阿敏和阿菡姑嫂倆的哭聲,使勁忍住了,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咬住唇——大宗師你個大笨蛋! 【你在哪?】她集中心神,朝那虛空中問去。 他凌風佇立,一直在靜靜地等,等她的答案,等她的審判,故而第一時間傳來了回響:【小柔,你若是愿意來,本座在國觀的千鐘樓上等你?!?/br> 大笨蛋??!她忍不住鼻酸,狠狠地一跺腳,跑那么遠的地方作甚去!她當下就想見他! 【等著我!】顧柔拔腿就跑,沖出了包廂樓。 空蕩的包廂內,窗子還打開著,對面戲臺上的劇情正熱烈上演。那花旦一哭,臺下的觀眾也跟著哭,忽然間地,不知誰站起來喊了一聲:“去找她呀!”觀眾們似被帶動,群情激奮,紛紛跟著道:“去找她呀!”“把話說清楚!”和伴奏響成一片。 那小生原是班子里的頂梁柱,戲臺經驗豐富,臨場機變得很,順著看戲觀眾的起哄聲,不慌不忙,情真意切地接下去唱:“我與她三生有緣今相逢,愿得天長地久永相共,這便——尋她去也!”拔腿匆匆往那頭花旦追去,惹起臺下一片潮水般歡呼,到處皆是破涕為笑,歡聲雷動。 作者有話要說: 后面還有一更 第63章 文學1.7 069 顧柔一路狂奔。 她跑過人聲鼎沸的小巷,跑過燈光璀璨的銅駝大街,人潮如涌,眼前物換景移,全不在心里。 腦海里就響著他那段貼心敷肺的唱段來——愿得天長地久用相共。腦子里閃過大宗師那清冷似月的面龐,真有一瞬間的恍惚,不敢相信這等情話乃是出自他的手筆。 她放慢腳步,輕喘一口氣。 唉,天無極地無垠,人若朝生暮死的蜉蝣,放在廣袤的天地里,她是再渺小不過的滄海一粟,她從沒奢望過能攀附日月的輝煌,她只祈求能得一個白首同心的人相伴,平平凡凡過一生。她哪敢肖想自己會有一日,去攀上雪山的頂端,摘下那天上冰清玉潔的月亮? 這真像是一場夢! 她一路向南,熱鬧的花燈一條街漸漸遠在身后,經過了國子學的槐市、宗正寺、太廟……來到國觀門口。 碧瓦粉墻,雕梁畫棟,在洛陽城的夜色中顯得異常壯觀。 大晉國觀,原身乃是洛陽城中的一座道宮,前朝的道派領袖葛天師曾修煉于此,甚得皇帝敬重,為他開府修觀,于是葛天師便這道觀中開設講壇,傳道授業,得弟子百千人,香火漸漸興旺起來。到了本朝,開國皇帝崇尚黃老之道,更是將此觀立為國觀,迎其北宗的掌門真人為國師,以黃老之道治國,開辟了政道合一的先例。大晉歷代皇帝皆援引此例,在國觀中挑選自己的智囊以為軍師,于是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國觀便在大晉的政治版圖中穩穩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國觀內外為保持清凈,素有明文規定,哪怕節令也不準許商販攤到這里來,所以此刻也只有一些虔誠香客陸續出入。 為給沐美人祈福,國觀破例開放一晚,此刻大殿前的廣場中央,巨大的方鼎青銅香爐內青煙裊裊,兩側香架上搭滿香燭,火光明亮。 顧柔順著香客人流,沿路在迷宮似的道宮中找尋,朝北一望,只見一座雄偉綺麗的高臺,四圍點著明角燈,想必就是紫垣臺。中央一座塔樓高聳不見頂端,那塔樓四角掛著風鈴,清風吹來,聲響縹緲直入云霄。 顧柔心念一動,卻被人拉住。好心的香客提醒她道:“女居士,那邊是道長真人們功課修行之所,不對外開放?!鳖櫲嵋痪?,連忙稱謝,避了開去。 她繞道紫垣臺后面,四角皆有道士把守,不由得暗暗著惱:真是會給她出難題!屏氣凝神,輕功提縱,翻身躍了上去。 她輕功卓絕,又有夜色掩護,故而上方也只是一道黑影倏忽閃過,把守的弟子們只當夜間陰云流動,并未發現有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