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對于自覺已經長大,卻還沒到政府招工的十八歲年齡的半大孩子,以及超過六十歲,卻還想補貼家用的老人來說,寧家農場就是他們唯一能額外賺錢的希望。而且寧家還是個厚道人家,就算是跟著大人過來上工的七八歲的孩子,除了能幫著做飯的阿姨削削土豆皮,洗洗碗,什么也干不了,寧啟言也讓他們跟著一起吃免費的大鍋飯。 對于寧啟言一家來說,滿打滿算不到十個干不了太多活的小孩,就算撐破肚皮,又能吃掉幾碗飯。他們不扶貧,卻也不是不近人情。帶孩子過來的這幾家,都是些實在找不到可靠的人幫忙照看孩子的人家,這年頭大家過的都不容易,要是為了干活,再給孩子弄丟了,這幾家還活不活了。所以他們也就睜一眼閉一眼,剛開始這幾個孩子的家人還單獨給孩子帶飯,不讓自家孩子蹭大鍋飯吃。對于他們這么自覺的,不愿意占便宜的做法,不管是出于怕丟了工作,還是其他原因,寧啟言都愿意讓一步。 讓的這一小步,對于寧啟言他們來說,多消耗的糧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卻換來大家口口相傳,都說寧家厚道,寧啟言覺得簡直太劃算了! 他們家的農場這么大,不可能只為了自家自給自足,將來肯定要對外銷售大部分的出產。就算只賣糧食蔬菜,也能算是個小商家,對于商家來說,能被大部分人扣上“厚道”二字,遠比花大錢打廣告效果好得多。 這也算是誤打誤撞,就算是做什么事都先算計一遍得失的寧啟言也沒想到只是隨手而為的一件小事,就能得到這么好的效果。 隨著時間的流逝,知道寧家農場不限制年齡招工的人越來越多。 原本寧啟言他們還想著八月份之前,能開出多少地,今年就先種多少糧食,但半個多月后,蒼云山上的第一季玉米還沒收獲,寧家農場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種下第一波種子了。 而計劃中的二百畝地的大棚也已經全部建成,就等著墻面干透,就能開始進行蔬菜的種植。 在此期間,白誠毅他們兩個月的重建工作也干完了,除了董文安,其他人全部收拾東西,離開了依舊還在建設中的新城。 曲東帶著柯成偉和王志翔回到蒼云山,眼看著玉米就要收了,緊接著又是炎熱的酷夏,山上的地需要人力收割和澆水?,F在山上只有張平國和楊宇兩個男人在,根本忙不過來。 而白誠毅和張偉,還有汪洋,三人沒回山里,直接來到農場幫忙。 灌溉系統的鋪設早在剛開始招工的時候,何俊就帶著各個駐地出的工程兵過來幫忙建好了,如今已經能夠正常使用。不光是何俊所在的第七駐地,其他駐地也都按照寧啟言共享的灌溉設計圖修建了灌溉系統,實用性非常好,一下子就減輕了各家駐地在農耕上需要的人力消耗,空出來大量的士兵投入到其他任務中。這也讓各家駐地對于寧家這個蹭著部隊的順風車,承包了這么大一片土地的人家好感度蹭蹭往上漲。 要不是看著寧家每天參加耕種勞作的雇員那么多,這些駐地都想幫著把寧家直接把農場建設起來。 對于來自軍隊的好意,寧啟言想都沒想就推拒了。好感度的累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若非之前誤打誤撞的幫了軍隊的忙,就算他絞盡腦汁想要拉近軍隊的關系,都難如登天。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指不定以后就會有需要軍隊出面幫忙的事,可不能隨便就消費了這些好感度,就算以后沒有大事需要尋求軍隊的助力,也可以細水長流,慢慢增加來往。 而且現在的農場不管是耕地、大棚、灌溉還是豬圈養雞場等,都已經建好了,實在是沒什么需要部隊出人手幫忙的事。 人聲鼎沸,熱熱鬧鬧了大半個月的農場,隨著最后一處房屋建成,可以說是徹底建成了,至少三五年內,不需要大范圍動工改建。 最后一天,寧啟言他們召集了所有雇傭的人,不只結了最后一次薪酬,順帶還每人給了一個雞蛋外加最多十點,最少三點的信用點當額外獎金,算是寧啟言他們對于這段時間大家辛苦勞作的感謝。 寧啟言是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幫助,雖然是出信用點,出糧食雇傭的,但他的腰傷還沒好利索,整個農場就全建成了,完全出乎他的預計。 等所有人離開以后,寧啟言長出了一口氣。 雖然后續要忙的事情還有很多,但對他來說,農場建成,就意味著他們家正式步入正軌,未來…… 啪! 寧啟言:“……” 面無表情的揉了揉被白誠毅拍的隱隱作痛的肩膀,剛剛升起的滿足感和對未來的豪情壯志還不等成型,就被這一巴掌拍散了。 “哈哈哈!哥哥我也是有房子的人了!”絲毫沒發現寧啟言眼底直冒的暗火,白誠毅拍完寧啟言,大笑著說。 寧啟言:“呵呵!” 胡子抽著嘴角,看著寧啟言皮笑rou不笑的表情,一把拉住白誠毅的胳膊,“走,我還沒好好看過你蓋的房子?!闭f著,直接把白誠毅拉了出去。 大白個沒有眼力見的,再留下去,就要對上寧啟言陰森森的怒火了。雖然胡子不知道寧啟言為什么突然心情不爽,但他太了解寧啟言發火的恐怖了。除了對杜程,寧啟言生氣的話會直接表現在言語和表情上,要是對著別人,寧啟言就算生氣也是一副笑呵呵的樣子,但那坑人的手段…… 眼看胡子拉著白誠毅頭也不回的往外跑,被拍痛而且還被打斷思緒的寧啟言就跟xiele氣的皮球似的,剛升起的不爽不由得一下子消散了。 到是旁邊的寧曉文還有些不高興,“大白真是的,都說了你腰傷沒好,還拍的那么狠,要是扯到腰傷怎么辦!”邊說著,寧曉文伸手按了按寧啟言的腰,“扯到沒?” 寧啟言搖搖頭,“沒事,我這傷也快好了?!?/br> 寧曉文不贊同的看著他,“哪有這么快,你可別以為不疼就是好了,怎么也得再好好養幾個月,要不就烙下毛病了。腰傷跟其他地方受傷不一樣,一點差錯,就是一輩子的事兒。我當年就是有一次拎東西抻著了,也沒怎么疼,就沒當回事兒,一點點發展成腰間盤突出,太遭罪了!” 眼看寧曉文有了開始說教的苗頭,寧啟言連忙點頭表明立場,他一定會按照寧曉文說的好好養傷。 寧曉文瞪了寧啟言一眼,“你呀!” 當他看不出來寧啟言純粹是怕了他的念叨?! 第100章 寧農場(一) 白誠毅說的房子就在寧家農場的小山坡上。山坡最高處是寧啟言他們自己住的小院子,大小格局按照空間的房子建的,坐北朝南。最中間是客廳,考慮到搬過來后,來蹭飯的人不少,所以客廳建的稍微大一些,至少能放下兩個大飯桌還有空余。寧啟言和杜程住在東屋,寧曉文和胡子住西屋。東西屋兩邊各有一個儲藏室。除了東屋邊的儲藏室預計堆放一些平時用不上的東西,其他房間都打了火炕,特別是西屋邊的儲藏室,保溫做的最好,將來再孵小雞小鴨,就不用養在臥室里了。 寧啟言家的院子將整個小山坡最頂端全部占用了,院子里還有專門用來制作醬料和暫時儲存的房子。站在院子邊緣,能看清整座農場的情況。 再往下,一左一右兩個小院子分別是白誠毅一家和汪洋一家的。 當初建房的時候,寧啟言直接讓兩人選位置,兩家的院子占地也不小。 雖然按照新城的建設情況來看,政府會給所有市民分配住處,但應該只是暫住,總不能不用一分錢就免費分得一處房子。而且白誠毅他們直接參加了居民樓的建設,知道雖然每家都有六十多平,但按照d市幸存的幾百萬人口和新城規劃出來的居民樓數量來看,搬遷回來以后,很可能是幾家人擠在一套房子里。這樣的話,還不如干脆住在農場里,至少不用跟不認識的人住在一起。 而且建房的時候,白誠毅和王洋兩家直接按照人頭數分的房間。每人都能有自己的一間臥室。 小山坡的半山腰也建了一圈房子,沒有院子,格局也不大,寧啟言打算給將來農場雇的員工做宿舍。每個房間都打了火炕,直接連在屋內的小土灶,等冬天每家可以根據情況自己燒炕取暖。 而豬圈、羊圈和養雞場、養鴨場就在山坡下,周圍還預留出不少地方,可以在將來擴大飼養數量的時候擴建。 新建的房子需要通風,散去濕氣才能入住,所以寧啟言他們暫時還住在帳篷里。 雇來建設農場的人都離開以后,整個農場一下子安靜下來,而寧啟言他們每天要做的事也更多了。 灌溉上不用太cao心,但大棚里的蔬菜卻要他們自己種植。 種子主要是從換購點換來的,大棚面積太大,就寧啟言自家存著的種子不過杯水車薪。 前期寧啟言家主要種植生菜、小白菜和菠菜等一個多月就能成熟采摘的生長周期短的蔬菜。掐著時間,正好等蒼云山第一季糧食收割完,新糧食下種后,就能收獲。那時農忙算是過去一波了,又能招到不少人幫忙采收。 還有兩個大棚被他們空出來,專門用來培養栽種水果,今年的時間來不及,西瓜和草莓等地里采摘的水果只能等到明年。這兩個大棚種下的是這兩年空間里吃完留下的桃子、櫻桃、蘋果等果核。這種通過果核自己種植果樹的成活率非常低,但能活一棵是一棵。 地震后政府保存下來的果園,大部分果樹都因為極端的氣候要么曬死,要么凍死了。相比同樣緊缺,但生長周期相對較短的蔬菜,整個d市的水果缺乏程度更嚴重。 空間里的果樹寧啟言根本不敢往外移植,生怕移植后無法成活,還不如留在氣候環境很好的空間里,還能每年不斷的提供果核給他們拿出來種植。 雖然忙碌,但農場的工作步入正軌以后,胡子、白誠毅他們又趕回蒼云山,幫著張平國他們搶收玉米,春耕時那么辛苦的播種耕種,還有張平國每天不間斷的打理照顧,這要是因為搶收不及時,浪費了,別說是張平國,就是寧啟言、胡子他們也得心疼死。 比起農場這么廣闊的田地,他們三家在蒼云山里的農田面積連零頭都不到,但畢竟耕作了這么久,哪里舍得隨便放棄。 不過董文安帶來的政府打算在今年冬天前,將市民全部遷回新城過冬的消息讓寧啟言有些猶豫。 有了這么大面積的農場,隨便種種地,收獲的也比山里多,還有半自動的灌溉系統,到了夏天也不用累死累活的親自打水,一天兩遍的澆地。這樣的話,他們在蒼云山的土地就有些雞肋了。 就d市整座城市來講,不管是重生前的經歷,還是如今的情況,就算市民都遷回新城過冬,明天開春以后,肯定還得回到蒼云山耕種?,F在不像地震前,無論d市發展的再快,糧食蔬菜等東西,近幾年還得靠自家城市自給自足,除非是曾經的那些農業大省重新高產量對外輸出糧食,否則蒼云山那邊已經開墾出來的土地絕對不能丟。 但寧啟言他們有了靠近新城的農場做依靠,就不存在需要靠山上的田地來養活自己這些人。寧啟言動過心思,干脆將山上的地租出去,也省的他們兩頭兼顧的麻煩了。 不過最后還是杜程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只要d市還需要蒼云山的土地耕種,就意味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市民從春耕到秋收,一年有一大半的時間要住在山里,這樣汪洋他們的蒼頂商店就不能停業。商店不停業,就不能只留劉佳、王媛媛兩個女生在,不管是汪洋他們也好,還是白誠毅他們也罷,山上至少要有兩三個男人在,這樣雖然不能再種植兩季的作物,也能把三家的地全種上土豆、地瓜等一年一收的糧食,再把整個山坳的田地鋪上小面積的灌溉管道,兩三個人就能忙得過來,沒必要放棄山上那些田地。 說起蒼頂商店,還不等寧啟言提議,汪洋他們就打算分成兩部分。眼瞅著新城越來越熱鬧,等到市民遷回來以后,整個冬天,d市所有人都會居住在新城里,蒼頂商店肯定要在新城開一個店面。就算明年春天大家再回山里耕種,新城這邊不管是參加重建還是留在這邊居住、發展的人也不會少,所以新城的店要開,蒼云山的店也不能丟。 寧啟言想的也一樣,就等最后汪洋他們自己好好合計一下,兩家店同時營業的話,人員怎么分配了。 胡子他們回山搶收后,農場就剩寧啟言、杜程和寧曉文三人在。寧啟言的腰傷雖然不痛了,但杜程他們還是不敢放他到處走動,最后寧啟言只好留在還沒晾干的院子里,幫寧曉文看顧醬料。 醬料的訂單一直沒斷,就連之前昏天暗地的忙著建設農場,寧曉文還每天抽出時間制作醬料。給那些雇工每日一結的信用點都是從訂單的收益里來的,否則寧啟言把全部身家都投到承包農場上,僅剩的那點信用點連鋪設灌溉系統的材料配件都買不下來。 而杜程和寧曉文則每天早早起來,先打開灌溉的閥門,將農場所有需要澆水的土地澆一遍水,然后就一頭扎進大棚里,照料那些蔬菜。 自從開始招工,他們家的信用點一直處于緊張狀態,每次收到訂單結賬的信用點,都得小心節省,才能勉勉強強堅持到下一次結賬的日子。所以不只是寧啟言,就連一貫不怎么管家事的胡子都著急存些信用點。這么大一個農場擺在這,說賺錢肯定賺錢,但萬一有點什么需要,花費的金額怕是也不可能小了。所以家里怎么也得存著點信用點做備用資金。 就目前來說,和換購點的訂單是一方面,但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指著大棚里這些蔬菜了。 至于銷路,沒人擔心。d市這么多市民,就是散賣,都不愁賣不出去,更何況要想省事,還可以直接像醬料一樣跟換購點合作,直接簽訂單出貨,或者成批跟軍隊交易。所以寧啟言他們商量著,等這一批蔬菜成熟,繼續種植這種周期短的蔬菜,至少一兩年內,d市是不可能再出現像他們家農場這樣大規模種植蔬菜的商家。而且退一萬步講,就算成熟的時候這么多菜沒辦法全賣出去,還能制成菜干,等冬天一到,就算是平時舍不得花信用點買蔬菜,拿野菜對付的人也肯定要買些菜干回去吃。整個冬天冰天雪地的,別說野菜,連跟野草都看不見,不吃菜干,難道還像最慘的時候那樣干啃雜糧飯? 而蔬菜的銷路也確實不用愁,沒過幾天,胡子他們還沒回來,何俊就厚著臉皮蹭過來了,連帶著,還有第一駐地的后勤負責人郝藝興。 不用兩人開口,寧啟言就知道他們是沖著大棚里那些還沒長到半個巴掌大的蔬菜來的。 何俊和寧啟言已經相當熟悉了,直接開門見山的想要一口氣全包下寧家農場大棚里現有的所有蔬菜。 寧啟言抽了抽嘴角,有些驚嘆的說:“沒想到你一米八的個頭,竟然長了張兩米八的臉?!?/br> 何?。骸??” 看著滿臉問號的何俊,郝藝興好心解釋:“說你臉大?!?/br> 何?。骸啊迸暫滤嚺d,你是哪一邊的?! 郝藝興懶得搭理他,連收購價格都不提,張嘴就要所有的蔬菜,別說寧啟言,就是他都覺得何俊的臉也太大了。 第101章 寧農場(二) “我們確實有心想購買你們家的蔬菜,價格好說?!?/br> 面對表情言語都挺鄭重的郝藝興,寧啟言收起打趣何俊的驚嘆表情,想了想,才道:“我們家一直和政府的換購點有合作,這批蔬菜成熟后,如果他們想要下單訂購的話,我們也不好一點也不賣給他們,再加上提供給我們這邊的蒼頂商店,所以肯定不能像何俊說的,讓你們全買走。最多三分之一,我們能供給軍隊?!?/br> 郝藝興和何俊對視一眼,點點頭。比他們來之前預計的還要多一些。 之前何俊之所以獅子大開口,也是想試探一下,萬一能成呢?反正也就張張嘴的事。不過其實何俊自己也沒報太大希望,相比郝藝興,何俊更了解寧啟言,恐怕在這批蔬菜下種之前,他就已經想好具體的銷路了。 “價格?”郝藝興緊接著問。 相比總量的分配,價格寧啟言還真沒想好怎么定。定低了,自家吃虧。定高了,軍隊吃虧。畢竟寧啟言要做的是長久買賣,總不能憑著感覺隨便要價。想來想去,寧啟言干脆實打實的說:“價格上我也沒想好,雖說不管定價多高,只要不太離譜,就肯定不愁賣。但總歸以后我們還要一直生活在這,肯定要考慮d市的市場行情。所以我想,要不價格先不定,等我們和換購點那邊談妥以后,也按照同樣的價格給你們。換購點那邊畢竟屬于政府部門,他們來定價的話,應該能考慮到現今d市的消費力?!?/br> 寧啟言說的實在,無論郝藝興還是何俊,都很贊同。而且也正因為寧啟言的猶豫,反而讓兩人更高看他一眼。 說好聽的是考慮d市的市場行情,其實他們都知道,不過是顧及到d市現在剛剛開始重建,整個市場一片空白,如果定價不合適,很容易讓看似各行各業都一片新興的希望,實際上不過是如履薄冰的發展遭到沖擊,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 如今從政府到民眾,都在推進糧食耕種,寧家農場可以說是最早進行大面積蔬菜種植的商家。面對一片空白的市場,寧啟言完全可以大展拳腳,累計資本,只要中間沒有意外,寧家擴大耕種面積,就算d市將來重建穩定以后,他們也能占領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對寧家是機遇,但對d市來說,寧家先政府一步引領這方面的發展,一旦市場不穩定,很容易波及到d市新興的其他行業市場,所以寧家的行事方向很關鍵。 而寧啟言的猶豫,以及已經明說了,想要按照換購點的定價來走,都明擺著在顧及d市的整體規劃發展,就算先一步占領市場,他們也會全力配合政府的重建走向,這樣雖然會讓寧家的前期利益減少,但對政府來說,卻可以避免很多不可控的麻煩。 對于這樣的寧家,即便是軍隊,也很愿意保持長期合作。 而寧啟言,他的想法沒有何俊和郝藝興想的那么高尚。 空白的市場是那么好占領的嗎? 他們能承包下這么大的農場,只能說是好幾件事陰差陽錯促成的,就他們家本身的背景和能力而言,根本不可能承包下這座農場。 寧啟言很有自知之明,就算現在他們家已經和軍隊拉上關系,但這關系并不足以讓軍隊成為他們的靠山,不是寧啟言非要用利益來衡量彼此的關系,而是軍隊沒義務幫他。d市幸存下來的市民幾百萬,就算軍隊真圣母瑪麗蘇一把,憑什么非得選擇他而不是別人? 沒有靠山,沒有背景,憑著現在這座農場,他們確實能占領這片空白市場,但以后呢?等到那些有靠山,有背景的人或勢力崛起,他們根本保不住搶占到的市場份額。 寧啟言確實沒有太大的野心,沒想過在整個社會洗牌重來的時候創建多么大的家業。但經歷過仿佛老天爺親兒子般好運的重生,又白得了個神奇的空間,要是過幾年被人擠走市場份額,再次變得碌碌無為,每天為了生存、生活而奔波,不只對不起這份重生的幸運,也對不起身邊這么多信任他,支持他的朋友們。 所以寧啟言選擇成為一個“識大體”,有“覺悟”的人。只為了能安安穩穩的在d市站穩腳跟,讓政府和軍隊的人知道,他,或者說這座農場,緊跟著政府發展的腳步,不會成為一個不可控的因素。 在這么一個一切零起點的社會環境中,d市政府和軍方能夠掌控的行業太少,而城市想要發展,就必須有無數行業的崛起來推動。那么到時候,寧啟言這種“識大體”的人自然會出現在政府覺得可以扶持的人物清單之中。只要能出現在清單上,寧啟言就能各方運作,絞盡腦汁,讓自家成為政府扶持的最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