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節
薇瓏對他的印象深刻,經常想找個合適的時機在利用的同時把他除掉, 讓吳槐平日命人留心些,制造機會讓他與平南王府有交集, 設圈套讓他留下證據。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常久河實在該死。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 用在梁湛身上,再恰當不過, 長期圍著他轉的人, 陰、狠、毒、卑鄙, 總會占一樣。常久河并不是例外—— 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奉父母之命迎娶發妻。發妻為人敦厚,給他生了一個女兒, 他一直嫌棄,因為妻子目不識丁,沒給他生下傳承香火的兒子。 三年前,他成為梁湛的謀士,長期住在端王府,與歌妓、舞妓打情罵俏,不回家,更不肯給母女兩個維持生計的銀錢。 后來,他迷戀上了一名歌妓,求梁湛把人賞了他。 這種事,梁湛從不會反對,當即應允。 就這樣,兩年前,常久河一頂轎子把歌妓迎到家中。之后的情形,便是典型的寵妾滅妻,到最終逼得發妻與他和離,帶著八歲的女兒凈身出戶——他嫌棄發妻,連帶的嫌棄女兒。 之后,他將歌妓抬為正室。 那母女兩個手里沒幾個錢,靠著他的發妻給人洗衣漿裳、縫縫補補度日,一度險些沿街乞討。實在過不下去的時候,母女兩個只好去找他,求他給接濟點兒度日的銀子。 只是,見到他實在是不容易,每次都是歌妓出面應承她們。歌妓高興了,便賞幾個銀錢,不高興了,便命婆子把她們打出去。 一次婆子下手重了,常久河的女兒回家之后病倒了,沒幾日便撒手人寰。 他的發妻哀痛欲絕,上吊了結了苦命的一生。 前世的常久河,在梁湛登基之后,得到了吏部郎中的官職,也算是得到了梁湛的重用。 但是這人招人厭惡,就算是一起為梁湛效力的謀士,也容不得他。見他小人得志,便有人將他的陳年舊賬翻了出來。 當時常久河罪名不少,而最讓薇瓏心驚的,便是他對待妻女的絕情、無恥。 梁湛身份不同于往日,應對事情的立場、態度就不同,最終下旨賜死。 到了今生,讓常久河早些見閻王比較好。 十月中旬的一個夜里,常久河回家的路上,吳槐出面攔下他的馬車。 常久河認得吳槐,當下不疑有他,隨吳槐去了一所宅院說話。 常久河如今覺得,梁湛已經不能指望,其余三位已經成年的皇子更是不需惦記。 要是轉投到別的皇子門下,梁湛知曉之后,他只有死路一條。況且,那三個皇子的資質,在他眼里,是比不了更斗不過梁湛的。 而平南王府現在如日中天,父女兩個都很得皇帝的賞識,黎郡主更是已經成為唐夫人。 今年平南王負責修繕宮殿的事情,皇帝非常滿意,日后再有這種事,一定還會讓平南王去辦。平南王雖然是兩袖清風的名聲在外,不需要在官場上幫他謀劃什么,但若想將如今的安穩維持下去,也不是那么簡單。 更何況,梁湛一直想扳倒平南王,因何而起,常久河亦清楚。 如果平南王能讓他在暗中傳遞消息,或是干脆收留他為王府門客,那他日后就能設法斡旋,給自己在工部謀取一個官職。 而在最初,他有這種心思,并沒敢去做,擔心平南王府轉頭就告知梁湛,他死得只能更快。 最出選擇的人,是程閣老、寧閣老這樣的重臣,結果卻是白費了力氣,兩位閣老見都不肯見他。 是在那期間,在他常去的酒樓,無意中遇見了也去那里用飯的一名平南王府的管事。 他當時就動了心,不著痕跡地接近、探口風,又打點了一番,看能不能與平南王府大總管搭上話。 便這樣,一來二去的,他與吳槐攀上了交情。給梁湛的交代,則是設法尋找平南王府的破綻,為此才接近平南王府的人。 吳槐并不需要他打點,只是要他表明誠心。 他知道所謂的誠心是什么,對此只有一個要求:當面見一見平南王。 后來,他如愿見了平南王一面。從始至終,都沒想到那是踏上絕路的開端。 這一晚,吳槐把常久河傳遞給平南王府的親筆寫下的書信、字條拿出來——只是內容相同、謄錄下來的,問道:“常先生,若是我將這些交給端王,他會如何處置你?” 近期,唐修衡手里有付興桂,平南王府手里有常久河——這正是梁湛要謀害平南王卻不能如愿的原因。 常久河一聽,就明白了自己是落入了圈套,并且無從掙脫。 吳槐又笑呵呵地問他:“不知你有沒有夜半醒來的時候。不知你在那種時候,想沒想過你的發妻,又想沒想過你的親生女兒?!?/br> “你怎么會知道這些?”常久河大為驚詫。端王就算是再賞識他,也沒給過他一官半職——在京城里,他只是無名小卒,一個端王府的門客。沒有一定的原因,誰會去查一個不相干的無名小卒的底細?他那些事,只有他家里和端王府的人知曉。 吳槐笑意微斂,“怎樣得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如何為他們母女償命,想死在誰手里?!甭酝A送?,面上已是絲毫笑意也無,“把耳朵豎起來,認真聽我說的每一句話,牢牢記在心里?!?/br> “……” “吩咐你做事之前,要明白一點:我今晚在狀元樓用飯,掌柜的、伙計都可以為我作證?!笔俏竦靥嵝殉>煤?,如果來日想實話實說,落到別人眼里,只能是他污蔑平南王府的人,“事情一旦出了岔子,便會有人把你近日通風報信的證據交給你家王爺。由他處置你,我相信你一定死無全尸?!?/br> 聽到末尾,常久河身形輕輕地顫抖一下,片刻后,面如死灰。 · 翌日一大早,皇帝上朝的時候,常久河到了宮門外,長跪不起:請求面圣。 知情的內侍、宮女,只覺得不可理喻,有些好笑地稟明了劉允。 劉允聽了,笑了笑,“問問他什么來路,看看是哪家的奴才敢這樣異想天開?!?/br> 內侍便飛跑著前去詢問,得到答案之后,回去如實復述給劉允聽。 劉允思忖片刻,吩咐道:“把人帶過來,我親自詢問幾句?!?/br> 德妃死之前的一些事,皇帝想知道,喚他去查,他卻無從著手。為此,皇帝有幾日看到他都沒個好臉色。那個人是端王府的人,沒有像樣的理由,絕沒有請求面圣的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