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女人很忙。 最忙的就是燕大太太,從進燕家門兒的時候起就為著爭奪中饋大權跟燕老太太婆媳過招九九八十一回,有輸有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老太太終于肯放一多半的權給她,整個燕府上下連主帶仆幾百口人,成日里事摞事、活接活,從一睜開眼就腳不沾地的忙,一直忙到熄燈上炕。 入女學這么大的事,燕大太太也就忙里抽空打發了身邊一個婆子過來二房同燕七說了一聲兒,二月初二開學,從蓮華寺回來的時候才告訴。 太太天天忙得不要不要的,一時間混忘了,那婆子跟燕七解釋道,“總歸女學里要用到的東西庫里都有,太太說屆時一式四份給幾位姐兒一并備下,花不了多長時間,請姐兒安心?!?/br> 一式四份,除了燕七,今年要入女學的還有燕五燕六和燕八,姐妹四個年紀相差不了幾個月,而女學的入學年齡通常在十一、二歲,男孩子要更早些,因為女人上學只是為了提高素質,男人上學卻是為了搏功名掙前途的,緊張度和重要度都不一樣。 女孩子在十二歲之前也并非什么都不學,通常有條件的人家會請了啟蒙先生在家里教學,都是些最基礎的知識,關鍵還是要先學會基本禮儀,文化知識卻是不急,況且十二歲之前的孩子還算是徹頭徹尾的“兒童”,最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情商未開化,玩心正大,亦吃不了枯燥學習的苦。 燕七也跟著在家里學過,她又不笨,兩世為人,三歲開蒙,沒道理古人小孩學得來她就學不來,因而琴棋書畫女紅禮儀樣樣都學了個八分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聽說了要走出家門步入學校后也沒有什么壓力,打發時間唄,總比天天只許悶在屋子里空負好年華的設定要好得多吧? 二月初一那天燕大太太才讓人把上學用品準備妥了送到了二房來,香樟木小書箱里按格子歸類盛放著各式文具,丫頭煮雨和烹云一邊清點一邊入冊登記,燕七揣著手在旁邊看,除了書箱里的筆墨紙硯之外還有一架琴,一副圍棋,一套畫畫的顏料,甚至還有一張小弓一袋翎箭。 騎射是女學的必修課。 聽說本朝的開國皇帝是馬背上打下的江山,起于草莽,結發之妻亦即后來的開國皇后亦是巾幗不讓須眉,在一場場慘烈的征戰中,與皇帝并肩殺敵,幾次三番替皇帝救急擋災,皇帝感念皇后的情與恩,定國后制訂各類法典規章時便擬了這么一條:本朝女子,凡皇戚官眷,只要入女學,必修騎射;平民女子,修騎射可免定量稅賦,以此紀念開國皇后的同時,也爭取能做到文能相夫教子武能上馬殺敵——全民皆兵,是定國初期四夷不穩的重要戰略方針。 當然,后來本朝國力日益穩固強大,周邊的敵對勢力已成蚍蜉,除了偶爾興些小風浪之外再難撼動中原這棵大樹,女子學騎射已經不再是一種職責,而逐漸成為了一項高檔次高素質的運動乃至雅事。 除此之外還有林林總總十幾門學科,嚇得燕七一跪再跪,找她來聊天的燕八姑娘還給她總結了一下女學設這些學科的意義: 喏—— 文化知識要學,因為這是調教內在。 行止禮儀要學,因為這是調教外在。 琴棋書畫要學,因為這是傳統四藝。 女紅烹飪要學,因為這是為婦本分。 理家算賬要學,因為這是作妻責任。 歌舞騎射要學,因為本朝尚武,皇帝好樂【欲e】。 香道茶道花道,均需涉獵,因為此乃雅事。 所以大家要為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完美官太太而努力學習唷~○(* ̄︶ ̄*)○~ 開學前一天晚上,煮雨很奇怪自家姑娘為什么跪著睡覺。 二月初二龍抬頭,天下書院統一開學的好日子。 這個朝代學校的學制直接讓燕七瞠目結舌了,特么這里居然也有寒暑假,寒假從臘月二十八放到二月初一,為了讓大家在家過年;暑假從六月初放到六月底,為了方便平民家的麥收期以及富人家的避暑期,當然,各地根據進入麥收期的不同相應的放假時間也有不同,但天下書院,統一在寒假過后的二月初二和暑假過后的七月初一這兩天開始新學期始終是固定不變的。不同的是新學年是從寒假過后的學期算起,二月初二就是新生入學日。 確定這本沒有穿越前輩刷過么? 早上六點鐘的光景,燕七就醒了,順便叫丫頭們起床…… 烹云煮雨沏風浸月,四個丫頭一個比一個能吃能睡。 主仆幾個不緊不慢地洗漱穿衣梳頭,還抽空逗了會兒月洞窗下掛的鸚鵡,這鸚鵡是燕大老爺送燕七的十二歲生辰禮物,本命年嘛,還親口賜了個名字叫“綠鯉魚”,因為鸚鵡毛是綠的,至于為什么叫鯉魚,那就只有這位腦回路與常人不在同一次元的燕大老爺自個兒心里清楚了。而鸚鵡綠鯉魚也是只腦回路不同常鳥的鳥,這位倔得死活學不會說人話,倒是不知跟哪兒學會了幾聲驢叫,自此后燕七這院子里時不時就崩出一嗓子驢吼,搞得外頭下人都在猜測綠鯉魚與鯉魚與驢之間不得不說的關系。 收拾妥當,把該拿的東西拿上,由煮雨背上裝文具的小書箱,大件的用物則由個婆子負責捧著,跟在燕七屁股后頭出了房門。 燕府除了老太爺夫婦外一共四房人,每房占據一座五進的宅院,二房所居的宅院喚作“坐夏居”,夏季的三個月中安居不出,靜坐修禪,稱為“坐夏”,其時正當雨季,因而又稱作“坐雨安居”。聽說這院子原本就叫做坐雨安居來著,是起名狂魔燕大老爺起的名——他那院子原叫“抱春笑居”,后來可能是因為燕老太爺覺得大兒子起的這名字實在太特么浪了,逼著去了個字,改成了“抱春居”,所以坐雨安居也只好相應地改成了“坐夏居”。 五進院正當中的第三進院是燕二老爺夫婦的居處,燕七住在后頭的第四進,燕九少爺住在第二進。燕七帶著煮雨和婆子從東邊穿堂穿過去,一直穿到了第二進院,燕小九同志也要上學,男孩子入學早,燕九少爺九歲入學——九歲之前在家里由燕老太爺親自啟蒙,如今已有了一年的學齡,開學后就要上“二年級”了,比燕七還高一屆。 燕九少爺的院子制式同燕七的院子是一樣的,正面三間上房,兩側廂房游廊環繞,一水兒的白墻烏瓦,整個坐夏居皆是這樣的士人居風格,盡管它的主人是個舞刀弄槍的武將。 燕九少爺的院子里沒有種著任何植物,卻在墻上地上嵌滿了各種顏色的雨花石和碎云母,晨光漫灑下來,折射出星星點點七彩斑斕的光。 正房的門楣上還有塊匾,上面寫著“有塊匾”三個字。 蛇精病。 “爺,姑娘來了?!痹缬醒奂獾难绢^從上房鑲玻璃的雕花黑漆木窗里瞅見了燕七,連忙出來打簾子,“姑娘今兒個早,九爺才剛收拾妥?!?/br> “不進去了,我在外頭等他?!毖嗥吡⒃谄卟拾邤汤?,穿了符合生理年齡的奶黃色的衫子奶綠色的裙兒,上頭繡著杏花天雨一枝春,烏黑的頭發綰了雙髻,插了幾枝做成杏花式樣的珠花,很有幾分暖春的氣息。 燕九少爺從房門里慢悠悠地邁出來,青衫直裾,腰束墨絳,黑發綰作書生髻,系一幅青巾,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家教良好的儀態,然而嘴里卻只隨隨便便沖著燕七道了聲“早”。 燕七也隨隨便便回了一聲,坐夏居的仆人們早對這姐弟倆的言行見怪不怪,反正這倆從小就都這樣,也不造跟誰學的。 好在從今兒后就都要去上學了,不知能學成個什么樣兒回來,那學里可不簡單,官太太們的預備役,那就是一個小社會,所有的同學就是將來要打交道甚至與之敵對爭斗的對手,女人這一生真正的戰爭,這才剛開始。 第8章 家庭 家家有本經。 燕府雖然有位強勢的老太太,但實則規矩也不是那么的大,畢竟這世風放開已久,燕老太太好歹也是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里長起來的,因而燕家的請安不必天天有,三日一次表到孝心就行了。 因著今兒是孩子們“開學”的日子,怎么也得全家聚在一起吃個早飯,再由一家之主燕老太爺教誨幾句,也算走個儀式意思意思,所以燕七姐弟倆從坐夏居出來就先奔著老太爺夫婦的四季居去。 給燕九少爺背書匣子的是二門外的小廝,官家子女們上學都要帶著書童書婢,方便隨時伺候,小廝水墨和丫頭煮雨就是要跟著主子們一起去上學伺候的人。 主仆幾個從坐夏居里出來,邁下白云石砌的臺磯,沿著院外竹林夾道的白石小徑前行。這坐夏居被抱擁在竹林里,院子里則遍植梧桐芭蕉與海棠,里里外外皆是配雨之物,逢夏最好,幽涼清靜,聽取雨聲琳瑯。 白石小徑蜿蜒曲折通向林外,出了竹林,眼前豁然開朗,亭臺樓榭、山館湖閣,宏朗不失精致,典型的京式建筑風格。本朝的皇帝是一個賽著一個的土豪氣十足,精于享樂還好面兒,硬性規定下屬們的宅子不得小于多少面積,等級越高,你宅子就得越大,免得人說我做皇帝的摳門兒虐待臣子,再說這京中又時常有外邦使臣前來朝見,更有外邦商賈開了店鋪做生意,你們做臣子的住得若是寒酸了,讓皇帝我的臉往哪兒擱? 所以燕家三品官的府邸大得堪比一座省級公園,連人工湖都有,就在竹林外,府里頭光負責清理湖中垃圾的人員就養了十名。 沿著湖堤往南去,繞假山穿回廊,兜兜轉轉,抬眼就到了四季居。 四季居也是五進的院子,一層一層穿過去,直入第四進院,上房門楣匾書“百祉堂”,正是老太爺夫婦的起居之處,院角種了一棵上了年頭的菩提樹,使得這院子帶了幾分古靜的禪意。 丫頭打了簾子將燕七姐弟倆請入房中,見燕三太太帶著燕十少爺和燕八姑娘已經先到了,正坐在下首同燕老太太說話,也不知說到了什么,引得老太太一陣笑。 說是“老”太太,實則燕老太太還不到五十,不過是結婚早生娃也早,十六歲時生了燕大老爺,燕大老爺十六歲時得了長子,長子如今尚未滿十六,但燕老太太預計待自己五十歲上家里就能四世同堂了。 燕老太太一口氣生了四個兒子,老太爺早年房里的幾個妾室早逝的早逝發賣的發賣,沒有留下半個庶子給她添惡心,這輩子可謂是順風順水心想事成,人難免就滋潤了起來,養出一張圓白的臉,倒把皺紋撐沒了,頭發保養得也好,偶有白發冒出來也讓人給輕輕拔了,體態微豐,好聽了說是富態,雖然性格略嚴肅了些,也不影響她飴兒弄孫享受天倫。 “給祖母請安?!毖嗥吆脱嗑派贍斨幸幹芯氐厣锨靶卸Y。 燕老太太髻上簪了幾朵今晨才摘下來的帶露迎春花——年紀再大也是女人啊,哪有女人不愛美的,頭插鮮花是時尚,偏過頭來拿眼打量這姐弟倆,見穿得整整齊齊沒什么紕漏,也就放了心,待這兩人又同燕三太太和燕八燕十行禮招呼過了,便微微頜首示意兩人就坐,仍舊轉回頭去聽燕三太太繼續方才的說話,“……結果我上前一看小十寫的那字呀,竟是將那‘昆’字下面的‘比’字的兩個勾給寫反了!原該向右挑,結果都挑到左面去了!可把我們笑的……” 燕老太太也聽樂了,道:“小十還未到六歲,能握筆已是不錯了,何況‘昆’字又復雜,也就是小十聰明,還記得那字的模樣,能畫得像就是好的?!?/br> 三房的十少爺是燕家第三代迄今最小的孩子,粉團子似的在燕七對面坐著,烏黑的大眼珠子滴溜亂轉,看著分外機靈。 燕七就不由瞥了坐在自己旁邊的燕九少爺一眼:這貨不到六歲的時候可是連“唧唧復唧唧,一日理萬基”的句子都已經會寫了好么。 燕九少爺淡然安坐,繼續深藏功與名。 “祖母,聽說我父親三歲時便能捉筆寫字了,是真的么?”燕八姑娘只比燕七小五個月,一雙眼睛像了她的生母趙姨娘,汪汪地含著春水。 沒有哪個母親不喜歡夸自己兒子的,燕八姑娘這一問正合了燕老太太的心意,不由笑道:“確乎如此,你父親三歲時便已識得百字,百家姓寫得一字不錯,至十歲時便已能七步成詩,十二歲時被當世大儒梅溪先生收做了關門弟子,人都道你父親是文曲星轉世,十城八鄉也找不出這么一個來……” 燕老太太在上面balabala,燕七在下面又開始神游了。燕老太爺燕康泰是文人出身,向來最喜愛自己那位“文曲星轉世”的三兒子,而燕老太太呢,最疼的是燕四老爺,她的老來子,那真是無限溺愛縱容,恨不能把整座京城都承包給她家老幺。 如果說燕三老爺算做兒子們里面的才智擔當,四老爺是疼寵擔當的話,那么燕大老爺大概就屬于二次元擔當或是蛇精病擔當什么的了,燕二老爺呢?燕七那位便宜爹從她遠道而來的時候就已經去了邊關鎮守了,二房夫婦兩個燕七都不曾見過,好歹燕二太太每月都有書信來往,燕二老爺至今連個屁也沒捎回來給自己家倆孩子過,燕老太太平時自然沒少提起這個二兒子,但也都是些擔心與掛念,至于燕二老爺這個人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性格、是鬼畜是弱受是猛男還是精分,燕七卻是一點都不知道了。 爹娘不在身邊的孩子,連祖母慈愛的眼神都無法多得到幾個。 好在燕七姐弟倆早就習慣了,誰讓他倆成長的過程正好趕上燕老太太更年期到外加新婦進門爭權利爭兒子(丈夫)最激烈最緊張的那段時候呢?燕老太太并沒有看顧過姐弟倆幾次,即便是親情也要靠朝夕相處慢慢積累,沒有積累,這情分自然就差了一些。 說著話的功夫,門簾又被丫頭打起來,抬眼一看,見是長房的人組團進得門來,為首的是燕大太太,一身珊瑚紅繡了金絲梅的裙衫,典雅不失風情的傾髻,金累絲嵌紅寶的頭面,映得膚如凝脂五官姣美,未曾開口已是滿面春風,令人心生好感,然而若肯細看,那雙頗具神彩的眸子里卻掩著幾分淡漠與嘲諷。 “母親?!毖啻筇珟еL房的孩子們溫笑著上前行禮。 燕老太太不冷不熱地“嗯”了一聲,轉頭過去繼續同燕三太太說話,掩不住那幾分刻意。 燕老太太與燕大太太是典型的面和心不和的婆媳關系,其中的愛恨糾葛燕七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她一來未自帶主角光環,不具備是個人都想暗算迫害的宅斗女主屬性,二來她身上也實在沒有什么可供別人圖謀的東西,只有一點子私房錢,那還是從月例里攢下來的,衣服首飾都是公中份例按季發的,只要她不主動招惹別人,別人又不是閑得咪咪疼非要跟她這個不受寵的二房閨女過不去。 她們斗她們的,燕七連戲都懶得看,發呆裝傻扮離線,愛誰誰。 燕大太太身后跟著的是燕一二三四五六,三男三女,整齊對稱,其中一二四五是嫡出的,三六是庶出的,年紀最長的燕大少爺今年也不過十六,還在讀書中,所以按年齡結構來看,燕府實則是一個很年輕的家庭。 眼下這一屋子里除了孩子就是女眷,燕老太爺通常這個時候都在外書房里寫字,老人家幾十年如一日的習慣,每天早上必要練一篇字才會回來用早飯。燕大老爺自不必說,天沒亮就已經上班去了,三老爺也有工作在身,早早就出了門,四老爺賴床中,做為合府受寵值最高的人哪怕一連十天半月不來請早安也毫無壓力,這個誰也比不了,誰也不敢同他比。 眾人坐下來說話,實則多半是燕三太太和燕老太太在說,燕八姑娘湊趣,其余人旁聽。燕三太太是燕老太太的娘家侄女,嫁與了燕三老爺親上做親,燕老太太自然更偏著她,兼之與燕大太太不對付,時常故意捧著燕三太太打壓燕大太太。 燕大太太倒是淡然得很,坐在那里微微笑著,并不介意婆婆的冷落,燕七覺得她是個聰明人,她是燕家長媳,這個家將來總會是由燕大老爺做主,中饋大權也遲早會完全盡落在她的手中,她壓根兒就不必著急,除非一不小心死在燕老太太前頭。 長房的幾個孩子看起來也被燕大太太教養得不錯,即便此時燕老太太冷落他們母親的意圖很明顯,幾個孩子仍都很沉得住氣,哪怕是嬌嬌小姐燕五姑娘,盡管正忿忿地盯著正在那里極力討好老太太的燕八姑娘,一向沒什么把門兒的嘴還是閉得牢牢,沒有憤起亂噴。 燕三太太與燕老太太姑侄一心,此刻更是順著老太太的意思,愈發起勁兒地搜羅著關于燕十少爺日??蓯酆眯χ抡f給燕老太太聽,逗得燕老太太笑個不住,婆媳一團和氣。 這樣的戲碼幾乎每次請安日都要上演幾回,燕七已經自動免疫了,只管半垂了頭坐在那里回味昨晚看的話本子上精彩的橋段,正回味到李二狗一根鐵槍連挑十三座匪寨未傷毫毛,便聽坐在旁邊的燕五姑娘壓低了聲音同她說話:“今兒便要入女學去了,你給我好生著,甭給我們燕家丟臉!” 這是仇恨轉移嗎? “哦?!毖嗥呃蠈嵃徒坏貞?。 一拳打在棉花里,燕五姑娘不是頭一次,好在這么些年來她也習慣了,瞪了燕七一眼沒再說話。 李二狗繼續單挑第十四座匪寨。 挑到第十八座的時候,有丫頭進來報說老太爺已經練完了字,準備往前廳去了,一屋子人便跟著燕老太太起身,從房里出來往前頭去,至前廳略等了等,見燕老太爺從外書房回來,穿了件家常夾棉的袍子,道古仙風地跨進屋來,和顏悅色道:“都坐罷?!北绕鹧嗬咸膰烂C,燕老太爺為人就和藹得多了,還沖著燕九少爺笑了笑。 眾人這才圍桌坐下,一共兩桌,孫子們同老太爺一桌,媳婦帶著孫女們同老太太一桌,食不言寢不語的教條雖然已經不流行了,然而大家也實在沒什么話可說的,都餓著肚子呢,一會兒還要上學,就都埋著頭吃。 一時飯罷,燕老太爺囑咐了幾個新入學的孫女幾句,無非就是讓在學校里遵守紀律友愛同學別給家里抹黑什么的,大家一一恭聲應了,早上這一套流程至此才算完,從四季居出來,各人叫上各人的丫鬟小廝,一起往府門處去。 門外共停了四輛大馬車,供少爺小姐及其隨侍們乘坐,目的地卻都是一個——錦繡書院。 風傳京中最有名氣的女學有三家,一家乃皇家所辦,只收皇親國戚,一家為官家所辦,只收官家女眷,另一家是平民所辦,什么人都收。當然,皇室和官眷也絕不可能去讀平民書院就是了,有失身份啊,這個時代風氣再開放,等級尊卑的觀念也是深入骨髓的。 皇家辦的書院,全天下僅有一家,官辦和民辦的書院,那就多得很了,只京都這一座城內就有幾十家,官辦書院多,是因為京中官兒多,大大小小數以千計,官員娶妻納妾生兒育女,除非因為個人原因而子嗣艱難的,哪個當官兒的家里沒有十幾個兒女的?譬如武玥他們家,京都大街上隨便扔塊磚都能砸瘸兩個有官銜的,官二代更是多如牛虻,官辦書院自然也就跟著競相鵲起,百家爭鳴了。 這里頭最有名、教學質量最好的一家,就是燕七要進的“錦繡書院”,從這家書院里出去的女子,無一不成為令人交口稱贊的官夫人,甚至很有幾個還嫁進了皇家圈子,就連當今的皇后娘娘及寵冠后宮的閔貴妃都是從這家書院“畢業”的,這無疑令錦繡書院名聲大漲,許多高官權貴人家挑媳婦,首選都是錦繡書院的女學生。 有了盛名在身,錦繡書院不愁生源了,可是京都成千上萬的官眷都想跑這兒來讀書咱也盛不下啊,怎么辦呢?設個門檻兒吧,想入學,先考試,把學校所有開設的科目做成簽,然后讓你抽,抽取其中的六門進行入門考試,成績分為甲乙丙丁四等,六門平均成績在七十五分以上的方能被錄取——別問甲乙丙丁和分數之間是怎么換算的,說你是幾分你就是幾分,名校就是這么任性。 經過入門考試這么一海選,錦繡書院的學生素質整體都拔高了一個檔次,名聲更大了,慕名請求入學的學生也就更多了,入學的門檻越調越高,燕七要是真用正當方式入學的話,指定是沒希望的,關鍵這位是用非正當手段進去的——燕三老爺就在錦繡書院任教書先生,錦繡書院給予正式員工的一大福利就是:員工家屬可以免試入學。 文曲星轉世的燕三老爺沒興趣做官,好在燕老太爺對兒子做官這種事也不是特別執迷,家里已經有兩個做官的兒子了,小三兒不喜歡做就不做吧,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朝廷培養人才,一樣是為國效力,挺好,燕老太爺就曾是錦繡書院的先生,現在退休在家修身養性,對于愿意子承父業的三兒子,也是樂見其成的。 順便提一句,錦繡書院旗下有男學也有女學,男學叫做“錦院”,女學叫做“繡院”。 燕府一家子,從燕大老爺開始,到第三代年紀最小的在讀學生燕九少爺,全都是或曾是錦繡書院的學生。 一聲鞭響,馬車魚貫開動,迎著春天清晨的陽光,駕向新一天的鮮活人間。 第9章 書院 思考,是最深奧最有用最美好的一…… 燕七同燕二姑娘燕五姑娘共乘一輛馬車,三個人都是嫡出,庶出的燕六燕八在另一輛車上,這個時候出身又成了人以群分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