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節
而如果慕晏軍隊要出征的話,宿誼便會自請隨軍,對高句麗軍隊施展“雷霆之怒”。 這含義自然是,宿誼會制作火藥武器,好好的放一次煙花。 宿誼如今不將火藥武器拿出來,是因為擔憂拿出來的東西太多,昱朝一次性消化不完,國家預算不夠。而他只要拿出來了,若是被人泄露出去,擔憂自家搶占不到先進,反而被其他國家的人先學了。 宿誼決定,他每拿出一樣東西,都要讓昱朝自身消化了吃透了。這樣就算泄露給其他國家,昱朝也搶跑成功,不懼怕別人。 但若只是一場戰爭的話,宿誼卻是可以先拿出來的,但那必須他在場。宿誼在場,讓人使用火藥武器,便可推說是“天師神通”上。 就像是那時找土豆時,他用白磷表演無火自燃,并在空中放煙花。如此神奇之事,直到現在也無人問及其中奧妙,只當那是天降異象。 若是他隨軍出征,也可推說是老天降下雷火懲罰這些人。大不了之后他“大病”一場,生命“垂?!钡昧?。 事先將火藥之事告訴慕晏,慕晏定能幫自己好好遮掩。 有海船,有船上的遠程打擊兵器,有新鑄造的鋼鐵兵器,還有宿天師特制“雷火彈”傾力加盟,帶兵的又是慕晏這雖然年紀輕輕,但聲名遠播的老將名將,宿誼不信打不敗那高句麗。 說難聽點,宿誼寧愿埋火藥把那幾座城都炸了,也不愿讓給高句麗。 “寸土必爭”這執念,之所以叫執念,就是因為這念頭在心中已成了魔,寧可其不長草,也不能讓其跑。即使這樣不符合自然規律不符合人道主義不符合xxxx,但既然都是執念了,還管這些干什么? 不過城中還有百姓,宿誼還是很猶豫的,他做不到草菅人命。不過他又不帶兵打仗,所以即使他心軟也不會延誤戰機。對于慕晏這等將領而言,攻城略地的時候,流血什么的,太常見了。 戰爭之時,百姓的確如草菅一般。 遼東幾城的百姓,先被當地豪強掠奪一番,征兵征糧。被高句麗占據之后,又殺燒搶掠一番,能跑的掉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如今戰火又起。 只希望在這次戰爭之后,他們能重新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至于高句麗會不會乖乖把那幾城還回來,宿誼自認為已經很天真很善良,也不信。 ................................ 慕晏將折子快馬加鞭讓人送往京城之后,宿誼就不擔心京城局勢了。就憑著高句麗此舉,可能是勾連了藩王和京中一些世族所為,皇帝老爹就不可能任由其計謀得逞。 慕晏保證天氣轉暖之后,自己能出兵將這幾個城池打回來,不需要北邊主力分流,也給皇帝吃了定心丸。 不過宿誼還是擔憂那些“為了大局應該放棄遼東幾城”的說法。若是朝中這種聲音占了大頭,皇帝雖然能一意孤行,但總會束手束腳。 對這個,宿誼也有辦法解決。 當時他腦門被書砸一下,可不是只砸出這個主意。 宿誼召集墨家那些人,特別是善于辯論的那些人,讓他們喬裝打扮,去當地酒樓等各個地方找人辯論,強調寸土必爭的重要性。 理性上,可以說國家利益,國家顏面;感情上,可以煽情鄉土鄉親,故土難離。 誰沒個故土?華國一向安土重遷,對故鄉感情十分深刻。遼東和青州隔海相望,遼東割據的那幾城也逃了不少人來青州定居,其中不乏名士。煽動這些人的思鄉之情,讓他們知道這些城池居然被蠻夷占去了,他們一定會很憤怒很悲傷。 宿誼要的就是這種憤怒和悲傷。 憤怒和悲傷,化作錦繡文章,好詩妙詞,以及各種淳樸的歌謠。咱讓你聽一聽民眾的呼聲,看一看輿論的力量。 在青州這邊點燃火之后,宿誼就要將火燒到京城去。 慕晏在給皇帝折子中也說了煽動民眾情緒一事,而他也分別寫了幾封書信給至交好友,希望他們能助他一臂之力,煽動京中輿論。 宿誼猶豫了許久,最終決定親自趟這渾水。他親自給自己京中一些友人寫信,希望他們能“穩定民眾情緒”,并言他掐指一算,撐過一月,此事必有轉機,那幾城定會收回,切不可能在這節骨眼上被人一煽動,就把自家土地送人了。 宿誼知道,一些和此事沒有利益關聯的世族猶豫,并非是因為沒有愛國之心,只是因為“大局”考慮而已。的確比起遼東那幾城,還是北邊更重要。即使撐過這段時刻,昱朝也不一定能夠兩線作戰。宿誼就是要給他們吃定心丸。 有他保證,這根稻草一壓上,這些中立世族的心就會朝著主戰派那邊傾斜。 此事慕晏本是極其反對的。以宿誼平日所做所為,戰爭之事,不應該和他扯上關系。宿誼就應該是高高在上,做悲天憫人狀。這樣子,才會讓人心生敬意的同時又不會覺得有威脅。 “若能收回這幾座城,哪怕我這天師形象崩了又如何?”宿誼搖頭,“不用勸了,我心意已決。而且若是出兵,我必隨行。有些武器,只有我會用。你就算不同意,我也會求陛下。便是以死相逼,也會讓陛下同意?!?/br> 慕晏眉頭緊鎖,看了宿誼半晌,心中不由升起一絲怒氣:“我知你心情,但你也要知我心情?!?/br> 宿誼道:“我知道你不想讓我受到傷害。但我也是男人啊,我也有血性。我是……我是皇帝長子,昱朝的事,我怎能置身事外?就算沒了這層身份,我是為了華夏氣運才回來,逍遙大道我都棄了,不過些許危險而已。若是想要安穩自在,我何必回來?一寸國土,一寸氣運。被人正攻打了去也就罷了,以后打回來。但是被自家人送出去這種事,就是自損氣運,若是得逞,便是以后補都補不回來的?!?/br> 宿誼一通胡說八道之后,慕晏被說服了。 就算沒有被說服,慕晏也阻止不了宿誼。 若是宿誼真能狠下心,誰也阻止不了他。之前宿誼被阻止,沒能去北疆,是宿誼自己也被說服了的緣故。沒有他在,北疆戰事也能平定下來,他并非無可替代。 但此次,宿誼似乎覺得非他不可?;蛟S其中還有些他不能對外人道的秘密,但宿誼顯然心意已決。 宿誼其實還沒有覺得這場戰爭非他不可,他對慕晏還是信任的。但慕晏擔心他,他何嘗不擔憂慕晏?他此次決定隨軍出征,將火槍拿出來,就能少了許多兩軍短兵交接的危險,慕晏也就少了許多危險。 如今的兩軍對戰,都是大將沖到前面砍殺,宿誼想想,就覺得心驚膽戰。 至于自身危險,宿誼也考慮過了。他去了,也就是個軍師幕僚的位置,這種位置,都是不會上前線的。他躲在最后面,除非整個大軍都被人滅了,或者身邊出了jian細,不然不可能傷得了他,不過是隨軍可能會累了些。 宿誼可以先將火藥武器準備好,教會別人使用就成。即使要他親自指揮,指揮遠程武器,也沒有多大危險。弓箭什么的,金屬盔甲一穿就能擋住。雖然不便行動,他又不需要騎馬打仗。 可若宿誼說是擔憂慕晏的安危才非要前去,慕晏肯定不會同意,也只能胡扯一些了。 不過除了私心之外,宿誼也確信自己的加盟,能讓這場戰爭盡快結束。 冷兵器時代遇上火藥,嚇都嚇死一批人,更別說打了。 因宿誼的堅持,慕晏只得無奈同意。不過宿誼寫的信,都被慕晏改過了,并且夾帶在他自己的書信中。慕晏將宿誼的請求都刪掉了,只留下其掐指一算,開春之后,一切會順利的話。 只要這語焉不詳的幾句話,讓京中友人安心就得了。他們看著宿誼的信,也只會以為是慕晏懇求之后,宿誼才占卜。這樣將宿誼與這件事的牽扯盡可能降到最低。 宿誼書信到了京城之后,果然如宿誼所想,給那些正在猶豫的世族吃了定心丸。 華國古人雖然傲了些,這傲也表現在不愿忍氣吞聲上。世族看不起高句麗,因此土地被高句麗占了,他們才更加難受。之前他們不過是為了大局才選擇忍耐?,F在宿天師都言局勢站在自己這邊,他們還有什么好猶豫的?而且他們也聽說了,慕晏已經領了此事,只待時機成熟。 至于那時機,自然是天氣轉暖,河水開凍了。昱朝除北疆的將士,都不擅長寒冬作戰。軍備物資也跟不上。 在宿誼和慕晏的cao縱下,青州很快就被或悲傷或激憤的情緒淹沒了,讀書人慷慨激昂,憂傷的歌謠在大街小巷傳唱。 這時候,誰要是主張“就這么算了”,就成了全民公敵。 京城雖然比青州情緒稍稍和緩一些,但官宦階層先不論,民間也是以戰的聲音為主。 宿誼覺得京城的輿論聲音太不響亮了,不像話啊。他將青州那些歌謠和文章詩詞用印刷術印了一捆又一捆,逢人發一本,特別是商人,讓他們帶到其他地方去。 通過那些商人走販,這些穿自青州的聲音很快就輻射開來,京城傳的最快。 宿誼還將印刷術寫信交給了皇帝陛下,皇帝陛下大手一揮,讓兩兒子也學宿誼,搜集詩詞文章印刷成書,逢人就發。歌謠也讓人學起來,每天都給我唱,專門堵著那幾個主和派的門口唱,唱不煩你。 皇帝陛下此舉比宿誼還無賴些。 至于接見使臣之事,皇帝陛下直接交給了這次科舉三甲?;实郾菹戮鸵粋€意思,既然要當咱昱朝的臣國,進貢納稅這些是必須的吧?不過這都是昱朝同意你稱臣之后的了。首先,我們要接手你作為投名狀的幾座城。不給你就是不誠心,不誠心我們就好好討論一下。 今天開會,明天休息,后天研究,然后繼續開會。這期間好吃好喝的供著,還有歌舞可以看,還能帶你去冬獵。 但條件是不能松口的。 謝狀元司馬榜眼趙探花紛紛露出一個“臣明白”的微笑。他們雖說直接留在朝中任職,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先實習,后來還要考核才知道在那當官,說不定還會直接外放。但現在他們也是學習階段,不過是修修書,當當朝會的記錄,多是旁聽打雜而已。 這是他們接到的第一件讓他們獨立做的大事,怎么也要做好了。 至于耍嘴皮子什么的,這是他們強項。 趙璀宿誼不熟,謝淳和司馬鵠宿誼都熟,司馬鵠更是宿誼承認的好友之一。宿誼在知道這三人接了這事之后,就給司馬鵠寫了信,上面各種歪主意。 在好友面前,宿誼早就泄露了一些本性,所以他給司馬鵠寫信,慕晏就由他去了。 司馬鵠拆了書信之后,拍案大笑,然后將書信跟謝淳和趙璀分享了。三人一同登科之后,彼此也成了好友。 不過司馬鵠是將書信謄抄了一份,說是慕晏寫來的,將宿誼摘了出去。大概所有和宿誼成了好友的人,都一致致力于維護宿天師在人前的形象。 謝淳和趙璀看了“慕晏出的主意”之后,也是拍案大笑,都說不愧是慕大人,太損了。什么無論高句麗的使臣說什么,統統以“自古以來”頂回去什么的,實在是太爽了。什么還城還不夠,每年多少金銀多少巾帛多少名貴藥材什么的,要真收了屬國,倒是不錯的。 “這才是屬國啊,”謝淳大笑,“以后就按照這個標準來了。受我國庇佑,怎么能不出些東西?” 司馬鵠和趙璀不住點頭:“謝兄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于是這三就這么定下了之后對外態度,當他們三人成為朝中棟梁,中流砥柱之后,昱朝周邊的國家就遭了秧。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現在三人根據宿誼的壞主意開始發散出更多更損的主意。三人對這次接見高句麗的使臣充滿了信心,就等著別人撞上門來。 在此,我們為高句麗的使臣默哀幾秒。昱朝這次接待他們的可不是以前漢末時那些要面子的世族,這三人已經被宿誼的書信帶歪了。 面子哪有利益重要?有了利益,就有了面子。 ................................ 接待使臣以及以后處理之事都已經確定下來,接待使臣雖然是以三甲為主,但是是以太子牽頭。 以太子脾氣,一定能給他們一個深刻的印象。 太子負責接待只是,二皇子易苒也沒有閑著。 皇帝也認為,此事定是藩王泄露給高句麗。太子負責接待高句麗使臣,那明察暗訪之事,就交給了易苒。 易苒對外宣稱還在京中,實際上已經喬裝打扮,出京前往藩王領地,暗訪此事。 之前許王世子一事,以許王世子被禁足結束,看上去這件事就了解了。實際上太子一直在繼續查探,并且得了些線索?,F在易苒就是順著這線索繼續查下去。 皇帝對藩王有插手此事,大動肝火。若自家人陰謀詭計也就罷了,居然勾連外人,出賣國家,這將其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若此事查清,即使有先皇遺命,也保不住他們。 皇帝倒是可以留他們一條命,將其圈禁起來,以后就看那四方天吧。想必這樣會讓他們比死更難受一些。 皇帝本就一直想找借口把這些藩王統統處理了,以報當年之仇,現在自個兒撞上來了,皇帝不一腳踹死他們才見鬼了。 甚至皇帝已經決定,無論最后是否查明,這事都會扣在藩王頭上。至少那幾個和高句麗暗中有經濟往來的藩王是絕對跑不掉的。 現在朝中人心惶惶,誰都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爆發。 這年,自然又過不成了。這假,眾臣也別想休了。 比起京中緊張氣氛,青州這邊反而要好一些。 雖說和遼東隔海相望,但現在的人還沒有從海上打過來的思想。以陸地面積,青州和遼東隔得很遠,遼東之事,若不是宿誼和慕晏特意推動,不會在青州引起這么大風浪。 不過即使民間對于遼東之事關注多了些,也不礙著他們過年。 今年大豐收,青州到處喜氣洋洋,張燈結彩,老百姓們穿上了難得的新衣,走街串巷,互相祝福。 這種氣氛下,慕晏即使心中焦急煩躁,表面上也要做出與民同樂,喜氣洋洋的樣子。甚至他還不能不封筆,不能不休息。不然他這個刺史不休息,其余官吏也不能休息,民眾還以為青州也出了什么大事呢。 慕晏表面上放假了,私下當然沒閑著,他開始排練水軍。雖然是寒冬臘月,但海水并未凍結,可以練兵。 慕晏要在短短一月中讓手下將士熟悉海戰,待天氣暖和了就打過去。 慕晏要練兵,那些將士自然放不了假。 宿誼覺得將士辛苦,特意讓人去軍營中做年夜飯,還策劃了些娛樂活動。因軍令,宿誼自然不會讓人去表演什么,而是讓軍中人自己表演節目,什么唱歌跳舞演小品講笑話,還有各種體育活動。為此宿誼還做了足球籃球。結果足球籃球都被這群漢子變成了橄欖球,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