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
現在通過科舉,通過層層考試,他們不僅看得到青云路,甚至還能踏上去。 雖然科舉之路十分艱辛,雖然十年寒窗,成功之人寥寥無幾。但至少有路,而不是之前那樣,每一條路都被堵死了,看不見希望。 而且,就算考不上進士,考上秀才,就可以去給人當先生,去縣衙當小吏,好歹有口飯吃??忌吓e人,就能補缺,當個小官了。 便只是一小小縣令,對于大多數貧寒學子而言,何嘗不算“青云路”? 這次春試之后,各地科舉興盛不少,或許世族還在觀望,但庶族寒門學子,幾乎都蜂擁而至,將科舉當做人生第一重要事。若是落第之后,才會向以前那樣,想著依附世族去當幕僚。 或許這種情況以后會改變,但現在,大家都認為科舉是公平的,是皇帝的恩賜,是讀書人的福音。而世族在無知無覺中,就被皇帝挖了人才的墻角。 可看不上這些庶族寒門的世族們,頂多只是擔憂一下庶族寒門的官員多了,會擠占他們的官場名額,卻沒想到更深層次的問題。 皇帝挖了他們的墻角,就是斷了他們的根。僅憑世族自己那點人,他們又能做什么事? 鄉試和春試三年一次,但童試是每年都有的。青州作為自古讀書人聚集的地方,今年童試的聲勢也很是浩大,有不少有名之人參與。 這些名士,有中的,也有落榜。畢竟吟詩作畫可以,但論起科舉考的那些,就不一定成了。于是專門鉆研科舉應試之人也逐漸興起,各種習題之類也開始暢銷。 宿誼覺得這算是財路之一,便搞起了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咳咳,現在還沒有五年科舉,那就一年科舉一年模擬吧。 宿誼為了幫墨家人保存典籍,折騰出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這次他的印刷術才真正顯示出威力來,各種模擬題和經書飛快的從工坊運出,其上好的質量和相對低廉的價格,讓讀書人們愛不釋手。 宿誼見這書本生意挺好做,便做起了全城的生意。他讓印刷工坊,可以接全城書坊的單子,什么詩歌集,什么經義集,什么文章集,只要給錢,都給印,給多少錢印多少。 宿誼還張羅了些話本,印了不少話本。那話本比什么詩歌文章還更好賣一些。 宿誼賺到錢之后,就虧本印了不少技術類的書籍,比如怎么紡織,怎么種地,怎么蓋房子,怎么改進農具之類,將其刊印出來。 科舉興起之后,每家只要稍稍有點錢,都會讓子孫讀書習字,即使是農家。因此很快識字的人越來越多。至少,每個村子肯定會有一個識字之人。這些書本,總會派上用場的。雖然現在可能賣不出去,但將來一定會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他們好不容易研究出來的東西可不能就這么放在那里不管不顧了,刊印出來,總會流傳下去。即使以后遇上戰爭什么的,文化斷代。只要有書籍流傳下去,這些生產技術總會恢復。 就算真的遇上恢復不了的,當后世子孫考古挖到這些書籍的時候,好歹會感嘆一聲,咱祖宗好聰明,原來科技發展到了這一步啊。 宿誼在賺夠錢,和慕晏商量之后,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以及紙張和墨的改良的方法也刊印出去。雖然在許多人眼中,這種事實在是太傻了,但看到作者是宿天師的時候,就沒人說傻了。 這是宿天師教化民眾呢。 新的紙張、雕版和活字印刷,這將讓書籍變得更加便宜,讓文化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這是讀書人的盛事。 宿誼雖然之前在民間聲望已經夠高了,但此刻才在一些讀書人心中地位高起來。 一些讀書人,眼睛有問題,腦袋也有問題,不覺得民生是大事,認為那是俗事,俗不可耐。而宿誼現在,做的才是雅事,才是讀書人的事。 宿誼對此只是呵呵,誰告訴你我是讀書人了?我是道士啊,我是天師啊,別拿你的標準衡量我。 宿誼的確是有意推廣文化知識,讓書籍變得更加普遍,讓更多人讀上書。若將來有機會,他還想做更多掃盲的事,只是現在他沒想到怎么做。 但這不是什么雅事,和推廣玉米土豆紅薯棉花等一樣,都是應做之事罷了。 第129章 又近年關, 上個年關出了北疆戰事, 朝中上下都沒心思過年。 邊疆將士經過一年浴血奮戰,北疆戰事已經穩定,朝中以為今年終于可以過個好年。 青州棉花種植出來之后,宿誼與慕晏商議,莊園中收獲棉花并未販賣,又從民眾手中收購棉花, 制成棉衣, 運往北疆。 此事自然得了皇帝允許,也是皇帝名義, 官方采購。 慕晏和宿誼并非想要什么功勞,不過是有了御寒之物,就想著北疆將士用得著而已。 皇帝在得到棉花制品, 肯定其作用之后,已經下令, 明年開春, 北疆軍屯, 就要將麻全部換成棉花。北疆種植的大麥小麥等,也大部分換成土豆玉米之類。邊疆將士最主要的是先吃飽,其次再說口感。而且土豆玉米的口感也是不錯的,至少比粗制的面粉口感好。 別說普通士兵, 哪怕是將領,正在駐守期間,也不可能頓頓細糧。 如今邊疆駐守的將士是真苦。要說腐化墮落, 大概要等著好幾代皇帝之后。 有了御寒的衣物,北疆將士也能過個好年。他們在前線浴血奮戰,后方軍備得準備充分。 不過或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過年當天,遼東出現戰事。 高句麗趁著昱朝過大年,戒備松懈之際,連下遼東幾城。 其實非要說這是遼東守備的鍋,倒是冤枉了。 之前說到,漢末時候,遼東當地豪族占地為王。慕晏正在跟其死磕著,得皇帝要登基,急召回京。所以現在遼東有一塊地是被當地豪強割據的。 這些地方待昱朝內部平穩了,國力提高了,肯定得收回來。 誰知道這還沒收回來,先被外人給占了。 不管自家怎么打,都是自家的事,被外人占了,這口氣昱朝怎么也不可能咽下去。但這要什么時候處理,便成了難題。 北疆雖然戰事穩定,但胡人仍舊虎視眈眈;西南土族也有些不穩,剛鎮壓過一批?,F在大軍主力都在北邊,這也是為何遼東幾城被高句麗占了之后,昱朝才反應過來的原因,并非單單因為過年。 朝中分了兩派意見,一派是這雖然被當地豪強割據,但仍舊是原本華夏的土地,怎么也不能被人拿了,一定得出兵要回來;另一派則是以北方戰事為重,以休養生息為重,且那幾城本就不屬于昱朝,被占了就算了,不過是些邊陲蠻荒之地罷了。 就在這時,高句麗又派人來求和,愿為昱朝屬臣。后一派的聲勢就更大了些。 宿誼都快氣樂了。 這一幕在他所在的世界也曾發生過,他正好為了查清那電視劇所謂“史實”的事,看到過。 當年高句麗就是從遼東豪強手中奪走了幾城,但因為那時候中原還亂著,就沒人管。后來唐朝幫著朝鮮半島上最弱的國家新羅連滅高句麗和百濟,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但新羅卻是白眼狼,轉眼占了高句麗從華夏奪走的那幾城。但因為唐朝主力那時也在其他地方,新羅連忙稱臣,說了幾句好話,給了些土特產,唐朝只得捏著鼻子認了。 和如今極其相似? 你高句麗說愿意稱臣,也就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既然你是臣國,那你之前拿走主人家的地盤,至少給換回來啊。 而且這些屬國一個個主意打的精得很,借著一些朝中大臣“天朝上國”的思想,每次都拿些當地土特產來,然后哭窮。走的時候,就拉走一車車金銀珠寶名貴瓷器回去。這當真是很好的買賣呢。 這一點宿誼還在京城的時候就跟皇帝陛下吐槽過,皇帝陛下拍著胸口說,他絕對不那么蠢。屬國就該是供養宗主國的,哪有空手來主人家這里打秋風的? 宿誼知道以他皇帝老爹脾氣,絕對不是就這么算了的人。只是如今昱朝主力都在北方,現在又是胡人草黃水枯,大肆犯邊搶奪財物的季節,要說把主力拉回來對高句麗作戰,又不太現實。 “高句麗這時機找的挺好?!彼拚x氣憤道,“按理說,他們不應該選這時候啊。北方戰事已經平定了,他們怎么知道,我們的主力被抽掉了?這應該是秘密行事才是?!?/br> 這秘密行事并非防著高句麗,而是防著遼東的豪族。咱大天朝古代時候向來只看得起自家人。遼東那幾城還被割據著,皇帝一直防備著,擔憂其擴大勢力。所以一直派人守在那里。 此次抽掉守備力量去北邊,也是暗中行事,擔憂遼東那些豪強趁機搗亂。 誰知道遼東那些豪強沒搗亂,倒是被外族一鍋端了。 慕晏聽宿誼抱怨后,正打算說什么,突然大驚失色。 宿誼疑惑道:“河清?” 慕晏深呼吸了幾下,道:“朝中有人私通消息?!?/br> 宿誼還沒轉過彎來,只順著點頭道:“我想也是。高句麗怎么能得知朝中機密消息。就連我們都是跟陛下互通消息才知道的?!?/br> 慕晏皺著眉,道:“我要將此事呈給陛下?!?/br> 宿誼不明所以的點頭。是該給皇帝老爹知道,不知道當地駐軍是怎么泄露消息的。 當宿誼轉頭離開,準備回自己的實驗室鼓搗東西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驚出一身冷汗。 他想起,之前他“杞人憂天”,但沒有查出來的事。 藩王和外族有聯系,宿誼當時懷疑他們私通外族。此次又有消息泄露之事,會不會是藩王,或者一些世族做的? 只是這些人這么做,到底對他們有什么好處?是得了金銀?還是得了什么承諾?還是單純只是想削弱皇帝的威信?或者說想讓昱朝兩面作戰,讓他們有可趁之機? 宿誼想不明白,但若真是這些人做的……宿誼這么好的脾氣,都想殺人。 經歷過那段黑暗歲月,所有有良知有腦子的華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寸土必爭”的執念。宿誼自認為是個正常的華國人。 因為一己之私,就將遼東幾城賣了?這些人覺得那地方屬于邊緣之地,苦寒之地,無所謂嗎?或者說,為了他們所謂的權力,即使再多些土地他們也能割讓出去? 這和辮子國后期的那些統治者想法何其相似? 歷史中,總有些人,絲毫沒有家國觀念,只看得見眼前的利益。 戰國時,華國便設有遼東郡管轄遼東土地。即使是現在,在那片土地上,我們也能說一句“自古以來”。自古以來都是我們的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現在就因為一些人的“利益衡量”,賣給其他人了? “賣國賊……”宿誼緊鎖著眉頭,背著雙手在屋里轉圈圈。 慕晏肯定也想明白其中關節,正要和皇帝老爹商量。那他是不是能做些事?他又能做什么事? 昱朝不比現代,可以不顧天氣條件直接出兵,就算出兵,也不是他說了算。他究竟能做些什么? 宿誼在屋子里轉了幾圈,不小心撞到屋內書架上。 “哎喲!”一本書砸下來,砸到宿誼腦袋。宿誼一只手捂著腦袋,一只手撿起書本。他突然腦中靈光一閃,興沖沖的朝著慕晏書房走去。 或許,他還真可以做些事。 慕晏正在冥思苦想,要怎么給皇帝陛下寫折子,突見宿誼推門進來。 宿誼坐在他面前,道:“河清,我突然想到一個法子。雖然現在我們不可能出兵,但也不一定要忍氣吞聲?!?/br> 慕晏揉了揉眉頭,露出笑容,道:“快說說?!?/br> 宿誼一般不摻和這些燒腦袋的事,但一旦提什么意見,總會有妙用。 宿誼板起臉,手指頭敲著桌面,此裝逼的動作是跟他大哥學的:“既然高句麗稱臣,那么他替我國攻打了逆賊,作為投名狀,乃是理應之事?!?/br> 慕晏立刻露出了然的微笑:“那是如此。這個投名狀,陛下肯定會滿意?!?/br> 宿誼道:“將那些朝貢的高句麗之臣留在京城之中,好好商議那幾城的歸屬,想來朝中大臣們是可以做到的?!?/br> 慕晏點頭道:“若是他們不愿將那幾城拿出來,便是稱臣之心為虛假?!?/br> 宿誼道:“那我們便可扣押使臣,讓高句麗拿出交代?!?/br> 慕晏接著道:“這一來一回,至少一兩月過去,河水也該開凍了。北邊胡人也該回去放牧了?!?/br> 他們現在愁的就是時機不對。但若現在不處理,待高句麗稱了臣,他們就沒理由去攻打自己的屬國。雖然宿誼覺得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很扯淡,但朝中做事,總要扯上“大義”兩字。 可若拖著高句麗,同樣是沒有理由。 你接不接受稱臣,倒是說句話呀。如果不接受,高句麗可能就會出兵,讓昱朝面臨兩線作戰。 高句麗實際上也并不愿意把昱朝惹急了,若是昱朝息事寧人,自是最好。 宿誼此法,就是占據大義,且能降低高句麗戒心,拖過這段最難熬的時間。 拖過這段時間之后,即使那邊主力回不來,宿誼也有辦法。 船只已經造好了,雖說暫時不能遠行,但沿著海岸線跑一圈還是可以的。慕晏完全可以讓青州的軍隊乘坐海船,從海上登陸,不需要在陸地上繞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