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而在宿誼看來,他就是在打俄羅斯方塊,不能消的那種。 一萬顆土豆,宿誼堆完之后感覺兩眼發直,再也不想玩堆堆樂了。 雖然他也沒堆堆樂可玩。 在宿誼堆完土豆的時候,碎石也終于被挖開。 碎石剛被挖開,里面就有東西滾了出來。眾人嚇得立刻退后一步。 其中一個侍衛裝起膽子,將滾落在地上的東西撿起來。 慕晏點了點頭,道:“這是土豆吧?” 太子湊過來,道:“真是土豆!” 宿誼點頭:“就是土豆?!?/br> 眾人繼續懵逼臉。什么是土豆? 這次來的,可沒有在宿誼那里蹭過飯的。所以還真沒人知道土豆。 宿誼道:“一種高產耐寒的糧食,使用后很容易飽腹,營養豐富,且不占良田?!?/br> “這就是……神農大帝的賜下的良種?”旁邊一人吶吶道。 這密閉的山洞,該不會是事先放好,等著人來的吧?這種猜測雖然最符合常理,但思及剛才夜空中百花盛開,他們又不確定了。 “既然已經找到了,就派人守著。待明日天亮,再來收取吧?!彼拚x道。 他可是困死了。 “也是,明日看得清些?!蹦疥厅c了些人留了下來。在離開之前,他猶豫了一下,親自留了下來,再次扎營,“還是下官親自守著更為安心。太子殿下先跟宿天師回營地?!?/br> 太子搖頭道:“孤也守著吧?!?/br> 宿誼見兩人都沒有要走的意思,自己也不好走,便一同留了下來。 這三位主要人士都留下來了,干脆就在這里扎營了。 侍衛將周圍灌木砍掉燒掉,清出一片空地用于露營。 雖然條件較為艱苦,但走了這么久的山路,宿誼累很了,一沾枕頭就睡著了。 待他第二日醒來,覺得營地怎么有點熱鬧。 難道那些人已經熱火朝天開工了? 宿誼慢吞吞的整理好儀容之后走出帳篷,然后被烏壓壓的人群嚇得差點腳滑摔倒。 周圍跪滿了老百姓,侍衛們都沒法挖土豆,只能圍成一圈擋住人群。 這到底出了什么事? 第45章 宿誼愣了一下, 直到這些人口中雜亂的呼喊著神靈、天師之類, 他才意識到,昨天那么大的聲勢,可能看到的不止自己這群人。 慕晏走過來,道:“這些是山腳下的村民?!?/br> 宿誼道:“能不能讓他們先離開?” 慕晏促狹的看著宿誼,道:“天師覺得呢?” 宿誼嘆口氣。 早知道就不用這么炫酷了,直接用白磷點個火繩就成。弄什么煙花啊, 還弄那么大的煙花, 這下子被人圍觀了吧。 太子好奇的打量著那些村民。他之前五年雖然不言不語,看似癡呆, 實際上外界發生的事他都記得。所以之前他是跟隨皇帝出過宮,接受過百姓叩拜的。 他見過那些叩拜的百姓敬畏的模樣,卻沒見過他們如此虔誠的樣子。 不過這種話他肯定不會說出來, 被別人聽到了,就是給宿誼招災。 宿誼見侍衛們都在維持秩序, 根本沒辦法空出手來運土豆, 略微有些頭疼。 現在天氣變亂, 各類小動物到處亂竄。土豆堆在山洞里太久,不知道會不會被啃食。 雖然啃不了多少,但這無妄之災也心疼啊。 而且,不知道這百姓要待到什么時候。土豆已經到手, 他還想早日回京呢。 出來這一路,雖然隨行下人已經盡可能的安排幾人生活,但古代出游, 怎么也比不得家中舒服。 宿誼眼珠子一轉,半晌,想起一個注意。他對太子道:“殿下可去百姓面前說明,陛下被神農大帝托夢,派殿下前來領取天賜良種。為了讓大家盡早的吃到新糧食,請他們行個方便,不要打擾侍衛?!?/br> 太子疑惑道:“我去?” 宿誼點頭:“殿下去正合適。慕大人請保護好殿下?!?/br> 慕晏略一沉思,就明白了宿誼所想。 這風頭,還是讓給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吧。最好這崇拜,也轉移給遠在京城的皇帝陛下。 宿誼雖不出仕,不掌權力。但若是聲勢太旺,也會引起別人猜忌。 他卻不知道,宿誼根本沒想那么多。他只是覺得,太子地位最高,而古時候對皇權特別敬畏,太子前去,應該比他這個小道士更能鎮得住場面。 況且,這時候,就應該地位最高的人出面維持秩序,他一個無官無職的小道士逞什么威風。 太子聽了宿誼之話,讓侍衛叫來里正,對里正說道了一番他們所做的事,表示希望能行個方便,不要打擾官兵做事。 里正嚇出一身冷汗。 宿誼等人此番前來,都是便裝打扮,不想引起過多關注,以免應酬過多,耽誤行程。他們徑直上山,山下村子的百姓并不知道這上山者為何人。 晚上被煙花巨響驚醒,看到天上花火,這群人以為神仙降臨或者鬼怪現身。 到天亮之時,這些人才壯著膽子,集合在一起上山來尋找花火之處,后發現這個駐扎之地,里正便上前詢問情況。 侍衛也是嘴碎,直接說那是天師請來仙神顯靈。這下子,這群百姓們就跪地不起,怎么也不肯離開了。 那嘴碎的侍衛,回去估計得被罰俸祿了。 若是囂張一點的官兵,這時候估計直接趕人了。但一是太子在此,沒人想表現出跋扈的一面;二是昨晚才看到神跡,他們相信神靈還在注視著這里,不敢造次。 所以就這么僵持著,請慕晏出主意。 慕晏還在想怎么把人趕走,宿誼就把太子支了出去,還表明了身份。這可把里正嚇壞了。 他們圍著太子還不肯走,要是被當做亂臣賊子被亂刀砍死,都沒地方喊冤去。 于是里正立刻帶著眾人向太子磕頭,忙不慌的下山了。 就算想膜拜神跡,但性命更重要。況且他們已經得到了神跡的消息,是皇帝老爺得了神靈指點,尋找新的糧食給老百姓呢。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們的愿望,不過溫飽而已。 東漢末年先是政治黑暗,而后各地軍閥混戰。大世家大地主們帶著家丁護員,靠著自家的糧倉,照舊過得奢侈無度。而普通老百姓卻餓殍遍地,民不聊生。 昱朝建立了幾年,剛開始還在四處平定戰亂,如今終于天下初步安穩,百姓逐漸歸家,若是風調雨順,手腳勤快,至少不用擔心餓死。 這已經讓經歷戰亂的百姓比較滿意了。 現在聽說皇帝陛下得了神農大帝的指示,將有新的糧食出現。聽聞此事的百姓都很期待。 當他們聽村中讀過書的人說了那神農大帝是何人,有何傳說之后,就更期待了。 經歷了太多苦難,有一丁點希望,百姓們就高興地不得了?,F在自己肚子還吃不飽,新糧食的事也八字還沒一撇,就想著要一起給神農大帝建個廟了。 消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當他們護送著三車土豆到達京城的時候,京城中的百姓們都已經知道當時山上的神跡了,也知道皇帝陛下被托夢的事了。 一時間,皇帝陛下的聲望大幅度增加。他還只是把土豆運回來,在民間已經有了賢明之君的稱呼。 宿誼聽聞后,覺得這些老百姓,還真是單純。 好歹等皇帝陛下把土豆種出來分下去,再說什么明君賢君吧? 等土豆運回來之后,宿誼上交了一份詳細的土豆種植培養指南、加工指南、食用指南,說是神農大帝給陛下的,然后就想萬事不管了。 種地什么,宿誼就是個外行人。這些事,還是別摻和了。 但顯然其他人不這么認為。于是宿誼雖然沒官沒職,但卻跟著官員一起守著土豆田,等著土豆出苗。 每當有什么問題的時候,負責土豆的官員和農人,就要先詢問宿誼。 宿誼總是高深莫測的讓他們自己摸索,告訴他們若不是自己摸索,就學不會種植技術。 實際上,宿誼當然是一竅不通,不敢亂說而已。 不過官員和農人們都對宿誼很信服。雖然宿誼什么都沒說,但他們就覺得宿誼懂得多。 宿誼只有對怎么吃土豆懂的比較多,種地什么的,他真不懂。 被多問了幾次,宿誼也不好再繼續糊涂下去。 種植方法、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在系統里都是有備份的。宿誼白天跟著去農田里閑逛,晚上就回來加班加點補課。 雖然宿誼并不會種地,但涉及土壤成分之類的知識,都是理科基礎學科,他也了解一二。再加上有詳細的指南,宿誼學習起來還挺順利。 在試驗田里,宿誼還做出一些儀器來分析土壤,分析水分,改進灌溉和耕作工具。一陣子下來,宿誼還真做出許多成果。土豆還沒產出,宿誼所做的工具已經被率先推廣,并取名為天師犁等。 宿誼覺得,這名字實在是有點挫。 但比起叫什么宿誼犁之類,好像還是天師犁更好些,至少不會聽見尷尬。 宿誼不知道,天師犁什么的只是當著他的面叫,傳到京外,天師犁、宿誼犁都是混著叫的。他的名字,也在這時候真正名留青史。即使紙質資料毀滅了,但農人們口口相傳,也知道有個神農大帝座下仙人,下凡來到民間,為華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次神農大帝神跡顯靈,讓全國都多了許多神農大帝的廟宇。當宿誼壽終正寢之后,他的金身塑像被列在神農大帝一旁,成為神農大帝身邊第一護法。 元道子,俗名宿誼,神農大帝身邊第一護法使者,道教天師之一,又稱老祖天師。 這一位后世所封道教創始人,現在還在對著木頭敲敲打打,想著那犁要怎么才能更省力,最好是沒有耕牛的人家,也能用驢子甚至人力驅使。 宿誼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之后,才意識到在這個沒有任何農業機械的時代,耕牛對農人有多重要。 耕牛在漢代便是只有老弱才可以食用。而昱朝的皇帝已經在考慮,只有自然死亡的耕牛才能食用。 因為在農家,老弱耕牛仍舊可以使用。不是每家人,都用得起耕牛的。 不過這些對世家貴族而言約束不大。先不說他們耕牛多得是,不一定有人追究他們吃牛rou的事?,F在中原穩定了,邊貿又重新開啟。北方少數民族的牛羊貿易漸漸又開始繁盛,而少數民族賣過來的牧牛,是不算做耕牛在內的。 只是買牧牛來吃,實在是太奢侈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