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太子道:“道長說不是就不是吧?!?/br> 宿誼嘆氣,慕晏大笑。 太子還想和宿誼再多說幾句,下仆已經催促太子回宮了。 現在太子學業緊,皇帝恨不得把太子欠下的五年一股腦全塞回去。太子能每隔幾天出來放放風,已經很不易了。 不過太子跟皇帝約好了,若這次課業考察,所有老師都評優秀,他就能天天出來。 為此,皇帝私下悄悄找了太傅,讓他一定要給找些理由,即使太子答的再好,也不能說優秀。太傅以為皇帝陛下是愛之深,責之切,立刻點頭答應,表示包在老臣身上。 可憐的太子,還不知道自己被套路了。 太子依依不舍的離開,慕晏才對宿誼道:“道長當日說,無人關心黎民生計。這幾日,倒是有人問起來了?!?/br> 宿誼道:“是家中人問起,還是他們問起?” 慕晏道:“玉德在第二日便尋我問起此事,并表示已經告訴家人,不會向外聲張。我想,應是他自己也有所察覺。少宏則是家中長輩讓他詢問,他還抱怨過。司馬家的人也來問過,其余幾人暫時還無消息。但依我之見,他們長輩,應該覺察到?!?/br> 玉德乃是衛琤的字。 能和慕晏走得近的人,都不是無能之輩。就算小輩見識短淺,但家中長輩可不是傻的。 宿誼嘆氣:“王大人啊……” 慕晏道:“道長太客氣了。我們都說道長直呼我們的字就好,道長何必尊稱?” 宿誼微笑道:“貧道不過一介草民,禮不可廢?!?/br> 慕晏做受傷道:“河清已經與道長如此熟悉了,也不肯?” 宿誼看著慕晏那一雙美目脈脈含愁,一副泫然欲泣的樣子,忍不住從內而外打了個寒顫。 怎么感覺自己像是個負心漢似的?宿誼被雷的外酥里嫩。 慕晏捂著胸口嘆息道:“罷了罷了,道長乃是天外高人,與河清乃是云泥之別,河清不敢奢望與道長為友,唉?!?/br> 慕晏最后那聲嘆氣,那真是愁緒百轉,心碎之意溢于言表,令聞著傷心見者落淚。 宿誼已經被雷劈焦了。 他嘴角抽搐道:“慕大人別開玩笑了,是貧道與慕大人云泥之別,不敢高攀才是?!?/br> 慕晏道:“沒關系,我讓你高攀?!?/br> 宿誼:“……” 在線等,急,這時候他應該怎么回答?! 慕晏道:“就這么說定了,宿道長以后就稱呼我表字?!?/br> 宿誼:“……” 誰跟你說定了??! 慕晏又道:“為表親近,道長可有字?” 宿誼感覺太陽xue一跳一跳的疼:“貧道未曾有字?!?/br> 男子一般弱冠取字,不過大多數人在總角之后便會取字,以便于友人交往。宿誼不是讀書人,未曾有字也正常。 慕晏又問道:“那宿道長道號如何?” 宿誼道:“貧道已被逐出師門,不敢稱道號?!?/br> 慕晏嘆氣:“可直呼道長姓名不太妥啊?!?/br> 宿誼道:“貧道并不介意?!?/br> 我真的不介意你繼續稱呼我為“道長”! 慕晏道:“道長何不取個別號?對外也好稱呼?!?/br> 宿誼沉思。這個倒是可以有。在這個時代,僅長輩和地位高的人才會直呼姓名。他或許真該取個別號之類。 但是他是取名廢…… “名字也是代稱,別號也是代稱,既然都只是象征自身的符號,沒有什么好稱呼不好稱呼的?!彼拚x決定,還是不死腦細胞了,“貧道不介意,便不是不敬?!?/br> 比起隨大流,宿誼覺得,還是不費腦子最重要。反正他不覺得直呼性命是對他不敬。別人怎么想,管他屁事。 慕晏再次為宿誼高人胸懷所折服,然后自告奮勇去跟皇帝說了此事。 在他看來,宿誼這種高高高高高人,天底下能為他賜字或別號而不算侮辱他的,大概也就只有天子了。 甭管別人心里服氣不服氣,但天子的確是這天底下地位最高的人。 皇帝一聽,立刻答應。 好歹是他兒子,怎么能現在還無字呢? 皇帝大筆一揮,圣旨立刻送到,賜宿誼字“康樂”,號“天師”。 其實皇帝只要賜號就成,賜字,是皇帝作為父親的一點小九九。 新華國建立后,歷史中被皇帝賜“天師”名號的只有三位。第一位是軒轅黃帝對老師岐伯的尊稱;第二位,就是這最具傳奇性的“宿天師”,后世又稱“元道子”。 “元”為初始,“道”為道教?!霸雷印?,則有道教祖師爺的意思了。 原本原本道教創始人為張道陵。張道陵創“正一道”,教中弟子尊其為天師,并傳說是老子親自賜號。 在宿誼的時代,正一道為道教之始,張道陵為祖天師。但在正一道剛建立的時候,影響力并沒有這么大。 正一道開始興起,是張魯降曹之后。張魯家族被迫遷入北方,在西晉時期,不但受到底層民眾信眾極多,也備受世家大族推崇。 不過正一道教徒之后多次起義,統治階級知道這道派和自己不是一路的,便借“正一道”之名,由世家子弟創立各路神仙教派,分化正一道,并獲得了統治階級的承認。從民間進入殿堂之后,道教發揚光大,延續至今,成了純正的、和政治沒什么關系的宗教。 所以說,華國從古早起,統治階層便有意識讓政教分離。 從宿誼這還未出現的后世的尊號,就可以窺見,當今皇帝已經意識到正一道的不安定,并且很完美的完成了在宿誼歷史中,南北朝時期才完成的改變道教,政教分離之事。 第22章 雖然后世道教游離于世俗之外,似乎是最與世無爭的教派之一。但歷史中,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樣,都是朝著某一政治目的而努力的。 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道教的發展方向也是政教合一。張道陵祖孫三代將正一道發揚光大,張道陵之孫張魯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 道教最開始實行的是“祭酒制”。祭酒制是和太平天國早期的口號一樣,是農民階級最樸素的愿望的體現?;ブ?,誠信不欺詐,教民不留余財,多余糧食歸公分配,是當時的一片樂土。 當然,這塊樂土很快就被攻破了。 而后道教實行道官制,道官制強調了道官對道民的統治,其實就是變相的封建制度,換了個名稱而已。 道官制,就和許多現在仍舊政教合一的宗教差不多了。 不過,華國統治階級可不愿意受宗教控制。無論是派人分化道教促成了祭酒制的解體,讓其不再對勞苦大眾有吸引力,從根上斷絕其再組織農民起義;還是后來扶持道教壓制佛教,等道教興起之后又扶持佛教壓制道教,都是統治階級處理宗教獨裁的手段。 而后,華國的道教和被本土化的佛教,都成了與世無爭的宗教。老祖宗的努力給了后世華國人信與不信,想信什么信什么的自由,不至于一出生頭頂就壓著一尊必須奉獻終身的神。 昱朝所在的這個世界的歷史發展拐了個彎,張道陵雖然也建立了正一道,但張道陵的孫子還未建立自己的政權,益州已經被昱朝軍隊攻占。而且繼承正一道的人也不叫張魯。 本來真正的五斗米教創始人為張修,張魯殺張修,吸取五斗米教教眾和骨干,五斗米教也被后世誤傳為正一道前身,創始人也被誤傳為張道陵。 昱朝提前攻占益州,吞并之事自然沒有發生,不過五斗米教和正一道主動合一,以抵抗昱朝的軍隊。 當然他們失敗了。 不過起義軍雖然被撲滅,但道教還是傳到了京城,而且照舊受到了底層民眾和世家的一致推崇,皇帝照舊看到了其中危機,心中暗生警惕。 只是這時候皇帝賜號賜字,可沒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想,天師本來就是天子之師的意思,你一亂民怎么能自稱天師?雖然兒子被稱“天子之師”感覺心里有點堵,但如果“天師”已經默認是最厲害的道士的話,還是他兒子更適合這個名號。 皇帝當時最多想著,天師不被天子承認,你就是偽天師,不作數。他還沒想那么深那么遠,僅宿誼一人,就改變了道教格局。 宿誼……自然更沒有想那么多了。 他接到圣旨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康樂兩個字好土;第二反應是,天師不是天橋底下算命的人的自稱嗎? 這可真是太有騙子的感覺了,不太爽。 不過被封“天師”之后,有俸祿可領,宿誼還是很高興的。 即使那俸祿看上去并不多,但有收入來源就是好事啊,免得坐吃山空。 此事是慕晏一力促成,但他也覺得“康樂”兩字不符合宿誼的仙風道骨,私下吐槽不已。 他可不知道,這“康樂”不但是由皇帝兩個嫡子乳名中各取一字而成,也包含了皇帝祝福之意。 皇帝難得的一片慈父心腸,就被一群世家子吐槽成“不通文墨”了。 不管怎么吐槽,圣旨一下,世間之人就已清楚皇帝對宿道長的看重。意圖東山再起的道教,和虎視眈眈國教位置的佛教心中也敲響了警鐘,準備試探一下這個才出現在京城不久,就顯露出諸多神奇手段的“宿天師”。 不過宿誼還住在慕晏家中,那些宗教人士并無能耐可以進入慕晏家中“拜見”宿誼,所以宿誼目前來說,還是挺清凈的。 特別是慕晏一番試探終于完畢,替宿誼將之前頻繁前來的幾位世家子也擋出門外之后,宿誼就更清凈了。 生活太清凈,宿誼就覺得有點無聊。 他的一番大動作,是準備在開春才實施?,F在就算拿出種子也沒辦法種。 但古代實在是太無聊了。宿誼每天看看書本了解常識豐富忽悠人資料庫之外,就沒事可干了。 宿誼雖然一直告誡自己,為了生命安全,請一定要安分。但不知道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還是宿誼穿越之后,除了那次縱火之外,還未曾遇到危險之事,所以宿誼有點不安分了。 在這個不但沒有網絡,連單機都沒有的世界,如果還不能做其他想做的事,那我還活著干嘛。無聊的捉虱子玩的生活,讓宿誼終于膽子雄起了一回,開始折騰了。 他要給自己建立一個實驗室,以繼續自己的技術宅生活。 對外,那叫煉丹房煉器房煉x房,總之,那是道士清修的地方。 從古至今道士表示,這口鍋我不背,宿天師走你! 宿誼提出要求,由太子轉達之后,皇帝立刻說好,隨便宿誼怎么改建,錢他出。 這時候誰都沒對宿誼的要求表示出任何奇怪。 作為道士,肯定得有專門的場所煉丹煉藥繪制符咒啊。道觀和普通人住的宅子能一樣嗎?即使宿道長說他已經并非真正道士,沒資格拜祭神像所以不設神像牌位,但宿道長這么神奇,他的宅子肯定也和常人不同。 不如說,京中那些世家貴族們等著宿誼展露出與眾不同的一面呢。 雖然宿誼說不會煉丹煉藥,也沒有丹藥可以延年益壽讓人飛升,但……不會飛升這個我信,不能延年益壽?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至于煉器什么的,這時候還沒人關注這個。他們以為,煉器,就跟繪制符咒差不多吧。最多造個浮塵?反正普通人不關心這個,頂多睡不著的時候去求一道符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