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午飯后不久,小倆口就去屋里歇午覺了。如今正值盛夏,天氣極為炎熱,便是勤勉如孟秀才也不會在大中午的做學問,既如此倒還不如好生歇歇,等略晚些涼爽點兒了再用功。 歇了小半下午,倆口子差不多同時醒轉過來,略洗漱后,一并去了書房。 成親數月,周蕓蕓的“讀書天賦”叫孟秀才刮目相看,直嘆三山子要是有周蕓蕓這份天賦,起碼考個秀才決計不是問題。然而,周蕓蕓本人對于經史子集實在是全無興趣,好在孟秀才并不打算為難她,只尋了些話本、游記給她解悶,間或督促她練練那筆狗爬式的字體。 不過今個兒,周蕓蕓卻沒去看她那疊話本子,而是站在書架跟前上上下下的端詳著,似是在尋什么書。 說起來周家阿奶也是真的能耐,他們倆口子不過是搬到府城暫住兩個月,就將家里所有的書籍統統搬過來了。倒是衣裳被褥拿得很少,周家阿奶的意思是,如今是夏日里,一張草席一條薄被兩個枕頭,外加三五身換洗衣裳就成了,真要是不夠用了,去府城再置辦也使得。 書籍全部搬來也是有好處的,周蕓蕓就記得自家有幾本醫書,不是什么傳世之寶,僅僅是最普通的基礎藥理。她要找那幾本醫書也不是為了學醫,而是給自己接下來的舉動做個掩護。 先前孟秀才提了紫菜包飯,周蕓蕓則借此想到了前世各種消暑的湯品,順帶也憶起了幾樣藥膳湯,不是什么格外珍貴的,僅僅是開胃通氣清熱解暑的。 綠豆湯其實就是一種解暑的湯品,算是最普通的,冬瓜湯也是其中一種,不過都不算效果特別好的。周蕓蕓是想著,除了日常湯品外,最好再弄點兒調理的藥膳湯以及解暑的飲料。 日常湯品容易得很,像冬瓜生魚湯就很不錯,比單純的冬瓜湯效果好很多,正好早市上常有鮮魚出售,再配上赤小豆、蜜棗和生姜,既美味又消暑。再不然,沙葛豬骨湯也好,有著清熱祛濕、健脾開胃的效果。還有雪梨豬肺湯、苦瓜雞腳湯、茅根胡蘿卜湯等等,擱在村里要湊夠食材真不容易,可在府城卻是太方便了。 至于藥膳湯,周蕓蕓覺得還是先緩緩吧,很多上輩子很普通的藥材,擱在眼下卻是很珍貴的。這費錢倒沒啥,關鍵是很難解釋她到底是怎么想出這些需要中醫知識的湯品來的。 還有就是消暑的飲料了。 在琢磨了半晌后,周蕓蕓毅然選中了薄荷檸檬冰爽茶。 ☆、137|124.52.1 第137章 薄荷檸檬冰爽茶擱在周蕓蕓上輩子只能算是一道極為普通的夏日消暑飲品,在琳瑯滿目的各色飲料中絲毫不起眼。不過,若是擱在如今,情況卻是大不相同的。 早幾年前,周蕓蕓就發現了這個年代極為缺少飲品。就說楊柳村好了,且不提那些個連溫飽都不曾解決的人家,就說張里長家好了,待客的飲品居然是大葉子茶和糖水,前者是二十文錢一斤在鎮上買的,后者則是單純的在水里擱兩勺糖,多半還是土紅糖。 而除了張里長家,其他村人甚至都是直接舀生水喝的,這當然是指夏日里,特別是剛從井里打上來的水,冷冰冰的一氣灌下肚,別提有多舒坦了。 老周家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只不過自打周蕓蕓穿越以后,就堅持叫家里人喝涼白開了,或者就是熬一大鍋的綠豆湯解渴,家里人都習慣了事事依著她,況且這原也不是什么為難的事兒,自是下意識的選擇了聽從。幾年下來,倒也養成了習慣,想來就算她嫁出去了,多年養成的習慣應該也是能堅持下來的。 至于城里頭,不管是縣城還是府城,多半的人都是喝茶的。茶葉的檔次相差非常之大,孟秀才也買了一些茶葉,比張里長家的倒是要好很多,卻也不是什么名貴的品種,差不多兩百文錢一斤。 甭管怎么說,這個年代的飲品實在是太少太少了,尤其不適合孟秀才。 盤算著再過不到兩個月就是孟秀才下場考試的時間了,周蕓蕓一方面是希望他在考前好生溫習,另一方面也琢磨著到時候拿些醒腦的湯品叫他帶到考場里,而提神醒腦最好也是最方便的莫過于薄荷了。 ——主要是這個比真正的藥膳湯要容易太多了。 正是因為簡單,周蕓蕓甚至沒等到次日一早,當天下半晌,太陽尚未落山之前,她就跑出去一趟,在附近的鋪子里買齊了材料,包括一斤檸檬、一小罐蜂蜜、一把新鮮薄荷葉。原來人家藥鋪里只有干薄荷,周蕓蕓略費了點兒功夫才尋到了新鮮的薄荷葉,還叮囑人家幫她留著點兒,回頭試試效果若不錯,一準再來買。 薄荷檸檬冰爽茶原就不算麻煩,周蕓蕓先取了一把孟秀才之前買的茶葉沖泡了一壺茶,擱在一旁放涼,又拿了薄荷葉小心的洗去浮塵,放入茶水中浸泡。算計著時間差不多了,再將茶葉水過濾出來,擠出檸檬汁到茶水里,用蜂蜜調和,徹底放涼后就可以飲用了。 其實,若有可能的話,放入冰塊后味道會更好,不過府城這邊雖有售賣冰塊的冰車,卻是要提前去店鋪里訂的,且量少了人家不送,就算要送也是在大清早。 周蕓蕓覺得接下來天氣可能會更熱,便決定次日一早就去訂些冰塊來,貴雖貴了點兒,卻也不是買不起。其實,要是有條件的話,她也能制冰,無論是冬日里囤冰入窖,還是用硝石制冰,都不算難。 撇開接下來的計劃不提,周蕓蕓先提了一壺薄荷檸檬冰爽茶去書房里,去之前她自個兒也先嘗了一小杯,味道倒是沒差,只是瓷器茶杯少了那份意境,若是有玻璃茶杯再裝飾一片檸檬,效果絕對會更好。 事實證明,周蕓蕓小看了這道看似普通的飲品。 初時,孟秀才真沒當一回事兒,他只道是周蕓蕓沏了茶過來。結果,剛接過杯子一飲而盡,他就徹徹底底的傻眼了。 沒吃過這道飲品不算啥,關鍵是孟秀才打小就不大在意吃喝用度,這是他頭一回嘗到薄荷和檸檬的味道。一時間,那種酸甜清涼的感覺直沖腦門,驚得他半晌都不曾回過神來。 孟秀才懵了,周蕓蕓也有些不明所以。 “謹元?”好喝不好喝倒是給個說法呢,反正消暑解渴的飲品那么多,要是簡單好做的不成,就換個略繁瑣的,左右離下場考試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一道道慢慢的試,總有一款合適的。 連著喚了兩三聲,孟秀才這才堪堪回過神來,一臉不敢置信的低頭看著手里的空杯子,想了想索性伸手拿過茶壺又給自己倒了一杯,這回他倒不曾一飲而盡了,而是細細品嘗了起來。 這一嘗…… “蕓娘,這是何物?怎會用一種直沖天靈蓋的清涼之感?”孟秀才越品越覺得稀罕,他先前已經用功了有一個時辰,就算他天賦出眾,也架不住天氣炎熱帶來的倦怠感。誰曾想到,兩杯茶水下去后,他整個人都清醒了,精神得不得了。 這就好比周蕓蕓上輩子從未喝過咖啡的人,乍然一杯下肚,那晚上就別想合眼了。孟秀才雖沒有那么夸張,可至少在這一刻,他還是被震住了。 “薄荷和檸檬泡的茶?!敝苁|蕓沒仔細說名字,只含糊的說了大概的制作方法,又道,“我想著明個兒去買些冰塊來,做些涼茶放著,剩余的就擺在屋里,也好叫謹元你涼快涼快?!?/br> “無需這般奢侈,再說府城雖有賣冰的,只怕多半都已經訂出去了,這一時半會兒的,很難尋到?!?/br> “有大掌柜在呢,飴蜜齋是糕點鋪子,鐵定會有存貨?!敝苁|蕓想的是,先自個兒去尋尋,能買到是最好的,買不到就拿阿奶的名號去唬人,左右他們需求的量不多。再一個,她還真是有點兒想念各種口味的冰激凌了…… 見周蕓蕓堅持,孟秀才也沒說什么,只是惦記著回頭考完之后,定要好生寫幾幅字,畢竟養家糊口是男人的事兒,便是周蕓蕓本人不介意拿嫁妝貼補家用,他也沒法坦然受之。 比起做學問之余還不忘惦記家用的孟秀才,周蕓蕓想的就簡單多了。 次日,她就想方設法的弄來了一些冰塊,不是買來的而是找的大掌柜。只不過,大掌柜相當得樂意提供,因為周蕓蕓忽的想到了一種糖果方子。 薄荷糖。 沒了周家阿奶在身邊,說真的,談起買賣來,周蕓蕓還是有點兒心虛的,畢竟她對于市場價把握得并不好。其實說白了,她本質上還是個廚子,而非商人。 好在周蕓蕓不傻,她沒有立刻賣方子,而是先尋了大掌柜借冰塊,而后做了些成品薄荷糖抵冰塊錢,又特地拿了一盒紫菜包飯當成賀禮送給大掌柜。 大掌柜很糾結。 憑良心說,周蕓蕓比周家阿奶要好相處太多了,關鍵是她看著就特別善良軟和,一副好欺負的模樣。問題是大掌柜半點兒都不敢欺負她,誰叫她背后有個精明到嚇人的周家阿奶呢? 這紫菜包飯倒也罷了,畢竟這玩意兒是創意好,真要說起來,仔細一琢磨就能知曉做法,哪怕周蕓蕓在里頭擱了秘制醬料,可真要破解起來也不難,起碼叫經年的老廚子做出個七八分相像是沒問題的。問題是薄荷糖的方子,對于大掌柜來說,這才是真的誘惑。 可既不能威脅——周老太一定會懟死他的;又不能利誘——周蕓蕓不談錢,她只是拿各種吃食糖果抵冰塊錢;還得好聲好氣的唯恐把人家小娘子給嚇到…… 大掌柜在短短幾天之內就掉了一大把頭發,最終只能硬著頭皮去縣城里尋周家阿奶,哪怕被宰也總比眼睜睜的瞅著發財的機會從指縫里溜走來得強。 …… …… 周蕓蕓可不知曉這里頭還有那么多文章,她只管變著法子給家里改善伙食。 旁人家里一到盛夏,無論是做飯的人還是吃飯的人,胃口都不佳,雖沒有矯情到吃不下飯菜,卻也是整個人懨懨的??擅霞也煌?,周蕓蕓變著法子做各色壽司,她統一都稱之為包飯,哪怕好幾種完全沒有米飯的存在。 還有涼皮、冰粉、涼糕、涼蝦、芋圓燒仙草等等,這還不是用于做買賣的,自家人做給自家人吃,當然是料好份量足,且還是花樣百出,連著一個月都不帶重樣的。 人家是苦夏,胃口不開活兒卻沒少干,加上天氣越來越炎熱了,多半人都是蔫吧的,尤其那些跟孟秀才一樣的秀才公們,因著秋闈近在眼前,各個都拿出全部精力苦讀,日子那叫一個難熬。 可孟秀才卻不同了,吃好喝好還有讀書神器在手,愣是在苦讀之余,整個人胖了一圈。他尤其鐘愛薄荷涼茶以及薄荷糖,倒不是愛這個味道,而是喜歡那種瞬間清醒的感覺。 于是,周蕓蕓在認真回憶之后,做出了簡化版的清涼油,往人中一抹,保準整個人精神奕奕。要是更狠一些,往眼皮上抹上那么一小點兒,能直接亢奮得上天! 就在孟秀才天天活在各種亢奮之中時,周家阿奶上門了,身后還跟著蔫頭蔫腦的大金,以及活蹦亂跳的三囡。 ☆、138|124.52.1 第138章 周家阿奶是來府城談生意的,之所以先往孟家這頭來,也是為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了,她是真的不知道周蕓蕓又瞎鼓搗了啥。 不過,周家阿奶始終堅信周蕓蕓是她的金娃娃,重點不在于周蕓蕓又干了啥,而在于怎樣將金點子換成實實在在的金子銀子。 因此周家阿奶一到孟家,就把周蕓蕓拉到一旁細細的詢問起來。 大金和三囡皆是一副想湊過來跟周蕓蕓說話的模樣,卻最終在周家阿奶的瞪視下,無可奈何的退到了一邊。 三囡也就罷了,只噘著嘴兒極為不樂意的蹲在墻角邊上畫圈圈,可憐的是大金,沒跟周蕓蕓說上話反而被孟秀才瞧見了,直接招手喚他進了書房。 周蕓蕓那頭,周家阿奶詳詳細細的詢問了關于消暑糖和飲品的方子,當然還有各色包飯的事兒。 因著飴蜜齋本身是售賣糕點糖果的,最在意的莫過于消暑糖果了。當然包飯也可以算作是糕點的一種,因此也頗有心介入。還有飲品一類,也同樣希望摻一股,哪怕不方便運輸好了,也可以跟酒品一樣拿罐子壇子裝運。 這些事兒,周蕓蕓能夠想到,只是她真的不知曉如何談生意,準確的說,是不知曉如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過,談生意她是不會,給方子倒是沒問題。 周蕓蕓先進書房拿出了自己先前書寫整理好的一沓方子,看到被孟秀才考懵了大金,給了他一個愛莫能助的眼神,回頭又去灶間拿了幾種樣品。待這些都妥當了,才一并給了周家阿奶。 待周家阿奶心滿意足的離去后,周蕓蕓才去灶間重新沏了薄荷檸檬茶,并幾碟小點心,先送去了書房那頭,這才喚上在墻角種蘑菇的三囡去灶間開始準備今個兒的午飯。 不清楚周家阿奶會不會趕在午飯前回來,不過就算阿奶不回來,今個兒家里多了兩個客人,菜色也不能簡單了。好在這些日子以來,周蕓蕓因著沒旁的事兒要做,只可勁兒的琢磨好吃的,單是最簡單的紫菜包飯,她都玩出了二三十種花樣來,旁的涼面冷盆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離晌午尚有一段時間,周蕓蕓自是不急,瞅了一眼今個兒早間買來的食材,心下一琢磨就有了合適的菜單。 因著都是自家人,倒不用那般講究表面功夫,吃得舒坦才是最緊要的。 主食是拌面,倒油熱鍋,切蔥段爆炒,撈出炒熟的蔥段并油擱在碗里備用。將面條下鍋煮熟,放涼后瀝干湯汁,再在上頭撒些蔥段,澆上噴香的蔥油,再淋上秘制的醬汁,拌勻了即可。 而趁著方才面條放涼至極,周蕓蕓已經手腳麻利的做了一道涼拌什錦菜、一道蒜蓉黃瓜條,待拌面好了,又炒了個苦瓜炒蛋,燉了個冬瓜海帶湯。瞅著似乎菜色不夠,周蕓蕓想了想,又從一旁的壇子里撈了倆腌制好的咸鴨蛋,對半切開后,蛋黃都流了出來,叫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阿姐阿姐??!”旁人是不知曉,反正三囡是完全受不了了。一開始她還能嘰里呱啦的說一通話,等飯菜的香味出來后,她整個人都不好了,哪怕美味近在眼前,還是忍不住為自己哀悼,只因來之前阿奶就說過了,他們并不留宿,最遲下半晌肯定要回去了。 三囡:……不想走。 不過,三囡這回過來還真給周蕓蕓帶來了不少最新消息。 別看這段時日周蕓蕓是在府城過清靜日子,可縣城那頭,包括楊樹村里,那是半點兒都不平靜。 先是二房多半人都回了楊樹村,周家阿奶說到做到,說要把二房轟走就絕不會多留哪怕一天。好在她也沒那么絕情,懷著身子的三河媳婦兒是留下來了,年幼的孩子們也都留下了,至于周家二伯娘并大河、二河的媳婦兒卻是都跟著一道兒回了楊樹村。 托周家阿奶的福,村里雖損失不老少,可跟別處一比,卻實在是太幸運了。 楊樹村的兩大姓氏,張家和周家,這兩族人丁最興旺,擁有的田產也是最多,遭受的損失卻是微乎其微。當然,田間地頭的損失是在所難免的,哪怕能耐如周家阿奶,也無力同老天爺抗爭。 不過,除了那些之外,唯一受損的也就是房舍了,茅草屋自是全沒了,瓦房也多半墻塌地陷,或是屋頂被沖走了,哪怕是青磚房也肯定需要修繕。 幸運的是,人沒事兒。 盡管還是有個別去世的人,不過總的來說,張、周兩家沒有太多的人丁損失。又因著這兩族本身就占了村里至少八成以上的人口,所以楊樹村才損失不大。還有一些本身就跟兩族交好的人家,以及另外一些足夠聰明識時務的,都有樣學樣的避開了災禍。 待洪災過后,張里長統計后得知,整個楊樹村至少存活了九成五的村民。至于錢財糧食,只能說原本的赤貧之家更窮了,而多半人家的損失都還在承受范圍之內。 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作為里長,張家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村民躲過了洪災卻最終落得餓死的下場,在跟周家二伯商議之后,兩家決定由他們出錢先幫著安頓好村民,起碼搭蓋一些棚子暫住,再就是置辦些粗糧,叫他們好先熬過最艱難的一段時日。 其實這些花不了太多的錢,兩家只需要籌集足夠的粗糧就可以了,至于修繕房舍或者搭蓋棚子,則由幸存的村民去做。本就是給自家蓋房舍,不愁他們不出力,也無需給工錢,而材料方面,偌大的一個大青山,甭管是木材還是石材,只要肯出力就能得到。 短短一月時間,當其他村子還沉浸在悲痛之中時,楊樹村不說完全恢復了往昔的熱鬧,起碼家家戶戶都安頓了下來。日子雖然難過了點兒,倒也不至于沒有盼頭,尤其縣衙門也出了告示,讓百姓耐心等待,朝廷的賑災糧食和錢財已經在路上了。 不過所謂的賑災糧食,還是少抱點兒希望為好。一是數量不可能太多,二是這年頭交通不便,就算快馬加鞭去上頭報訊,等賑災糧食到達也至少要一兩個月或者更久以后了。 說真的,像張家、周家這種原就有余糧的不怕等待,可那些赤貧之家呢?真要是指著賑災糧食只怕到時候墳頭的草都能有一人高了。 而除了楊樹村外,其他的村子情況更為嚴重,哪怕是臨近的楊柳村,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出逃了,剩余留在村里的人,多半都死在了洪水之中。 至于另外一些連信兒都沒得到的村子,十不存一都不足以形容。據三囡帶來的消息,仿佛好幾個村子就此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