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書迷正在閱讀:小魔頭又在裝白蓮、學霸不能偏科嗎?、帶著系統穿越到異世種田的日子、吟詩作辭三百守、六道犁天、棄妃狠絕色:王爺,請下榻!、不養魚了,勿擾、每個天之驕子都想強上我[np11男主]、你是我另一個粑粑嗎、現代關系
“什么?城西感染傷寒的人家又多了五戶?!那不是胡人集市嗎?”聽到這話, 王汶驚得面無人色, 今年的疫情來的也太早了, 這才剛剛五月,怎么就有疫病的消息了? “半月之前,城郊就陸陸續續有人發病, 這次應是感染了附近的商戶,才病患才猛然激增?!苯t可比王汶要冷靜多了。 “那可怎么辦?現在離開晉陽,還來得及嗎?”他們這些豪門閥閱,每年夏日都要搬進山中的莊子避暑,順便避開可能會爆發的瘟疫。只是今年疫情來得太早, 何止是王汶, 晉陽高門, 十有八九都被困在了城中。 “若是爭先恐后離開晉陽,恐怕會在路上遭遇疫病。而且今年流民甚多, 萬一碰上, 豈不防不勝防!”姜太醫立刻否決, “如今之計, 只能眾人齊心協力,防治疫??!” “這可是傷寒,又有誰能防???”王汶連連搖頭。就算身為晉陽王氏這種門第,他也有數位至親死于傷寒。若是真能防住,服用寒食散又因何蔚然成風? “若是真不能防,又何來佛祖入夢?為何偏偏是中正碰上了梁子熙,又喚我去給他診???這不正是佛家所說的一飲一啄嗎?!”姜太醫也豁出去了,把佛祖入夢的名頭搬了出來。 此話一出,王汶便愣住了。是啊,為什么正好是他遇上了梁豐?難道佛祖早就看出晉陽有此一難,才派他來化解?如果此刻逃出城去,對姜太醫的話不聞不問,豈不是枉費了這千古難求的佛緣? 咬了咬牙,王汶終于點頭:“既然如此,就聽姜翁所言,看看如何防治這傷寒吧……” 姜太醫立刻松了口氣:“中正莫慌,我已派人去喚季恩,他跟梁子熙相處最久,熟知那些佛祖入夢的警示,一定能有法子?,F今之計當先組織人手,控制傷寒發病的坊區。同時把野鼠、蚊蟲傳播疫物的事情宣揚出去,讓黎庶有所防范,才能盡可能阻止疫病擴散?!?/br> “都聽姜翁的!我定當竭力相助!”王汶立刻道,“來人吶!快燃起艾香,伺候筆墨,我親自遞書,向東瀛公進言!” ※ “子熙,晉陽城中起了疫病。我祖父、父親都已前往晉陽,我必須趕去……”姜達滿面愧色,幾乎不敢直視梁峰的眼睛。他明明答應過,要給幫梁子熙調養身體,可是如今學會了防疫,卻要拋下友人,實在讓他羞愧難當。 誰料那個本該動怒之人卻飛快答道:“醫者救人如救火,季恩自當盡快趕往晉陽!我身上丹石發動已經痊愈,余下不過是按時服藥,無妨的。倒是你們行走疫區,萬萬要小心,切莫染上惡疾?!?/br> 姜達胸中不由一暖:“多謝子熙關心!若是此行順利,你所傳授的那些防疫要訣,必會救無數百姓性命!” “但愿如此!”這些日子,他確實已經跟姜達說過無數時候防疫的理論,只看能不能用在這個時代了。梁峰想了想,又從桌上拿起一封書信,“這里有我陸續抄寫的十幾品《金剛經》,你帶去晉陽,交給王中正。有了這些經文,他必然也會助你們防疫。阿良,速去備一匹快馬,供姜醫生驅馳?!?/br> 這下,姜達連眼睛都熱了。小心接過信封,貼rou藏好,才深深一揖:“子熙高義!我必不負重托!” 說罷,他便起身向外走去。 綠竹面色有些發白:“郎君,為何要送姜醫生離去?若是傷寒傳了過來,府上沒了醫生豈不要糟?” “疫區在晉陽,距離我們還遠得很。但是無人救治,才會危及晉陽周遭。姜醫生是在行善,也是在救我們自己?!?/br> 梁峰想得明白,這還沒到盛夏呢,就冒出了鼠疫。萬一不小心擴散了,才真是尸橫遍野。姜家人能夠深入疫區,阻止疫病擴散,絕對是深明大義之舉。這種時候,當然要全力支持,難不成還要為了自身利益,去扯人家后腿嗎? 綠竹咬了咬嘴唇:“那我再多燒些艾草,每天都好好上香,求菩薩保佑!” 梁峰笑笑,并未回答。希望這次的疫情能夠得到控制吧。若是有了一次成功范例,由朝廷指定防疫措施,對于平民百姓而言,才是天大的福音。 ※ 梁府送的果真是匹好馬,晝夜不停,只花了四天時間,姜達就趕到了晉陽城。以往繁華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路上行人也都蒙著厚厚布巾,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樣。沒有在街上多做停留,姜達直接策馬趕到了祖父暫住的城西別館。 這里是王汶專門為姜家提供的醫寮,一進門,濃重艾草氣息就沖入鼻腔。姜達皺了皺鼻子,也不在意,快步向正院走去,一路上,只見數名身披麻布長袍,面帶褐色布巾的男子手提著木桶,向外走去,石灰水獨特的味道從桶里傳來??磥磉@些是去潑灑石灰水的雜役,姜達心中不由松了口氣,祖父果真看了自己的信,把消毒放在了首位。 繞過幾道回廊,一個寬廣庭院出現在面前。大堆藥材擺放在角落,還有數名醫工忙忙碌碌,分揀著藥材。刺鼻的藥湯味道壓過了艾草和石灰水的氣味,姜達卻沒有在乎這些,他已經看到了站在庭院正中,忙碌吩咐著雜役的老者。 只是一眼,姜達雙目就閃出了淚花。半月未見,祖父挺直的脊背已經佝僂了起來,面上紅潤色澤不再,反而蠟黃發皺,一副cao勞過度的模樣。他不由快步上前,扶住了老人的手臂,哽咽道:“祖父大人,孩兒來得晚了?!?/br> “不晚不晚!”姜太醫面上不由一喜,“這邊正在組織人手潑灑石灰水,人人都穿著麻衣,戴著口罩,至今都未有一人感染傷寒!梁子熙那法子,有用??!” 姜達立刻用袖子拭了拭眼角淚水,正色道:“我看光是潑灑石灰水還不夠,還要隔離病患,才能盡快止住疫情擴散?!?/br> “何為隔離?”姜太醫不由追問道。 “派人看守發病街坊,各家關門閉戶,減少外出。另設醫寮,把患病之人安置其中,由醫者診治。若是能治愈,就可放歸原居,若是不能,則要盡快處理尸體?!?/br> “這豈不是有違孝道?”姜太醫皺起了眉峰。 “孝也分生孝死孝,若真毫無防范,一人之疫便會成為一家之疫、一坊之疫、一城之疫,屆時就難以收拾了!” 怎么說姜太醫也精善傷寒,自然知道起疫病傳染的可怕,仔細想了片刻,他終于下定決心:“我這就去見王中正,看看能不能讓他僻出地方,收留病患。達兒你也隨我一起前往……” 姜達立刻點頭,又從懷中掏出了一封書信:“這是梁子熙交予我的經文,說只要把它呈給王中正,王中正就會助我們防疫?!?/br> “又是經文嗎?”姜太醫不由有些動容,之前他就是用佛祖入夢來激王汶的,誰料梁豐居然也配合了這個說法。若是沒有濟世之心,又何必非這些周折? “如此甚好!阿成,快去牽馬來!” ※ “什么?把患病之人安置在一起,跟家人隔開?”王汶聽到姜太醫的建議,立刻大搖其頭,“不妥不妥,這豈不是要讓骨rou分離。重病之下,怎能沒人伺候?” 此時朝中也有類似規矩,一名朝官若有三位親屬感染惡疾,即便本人沒有染病,也不得入宮,為其百日。然而此法向來被人詬病。更何況讓身染重病之人離開家人,簡直不合倫常! 姜太醫答道:“并非無人伺候,而是指派專人,一并照料。這些人熟知防疫要務,患病的幾率就大大減少,也能控制疫情進一步擴散?!?/br> “可是終歸沒有親人在身側,有違孝道。東瀛公定然不會答應此事!”王汶之前專門去信司馬騰,告知了防疫之事。 東瀛公司馬騰跟王家交往甚密,并州又是他治下所轄,倒也沒有否決防疫之事。加之晉陽高門甚多,聽聞有阻止傷寒擴散的法子,不少人家都上門來尋王汶,討教一二。為了報償人情,這些高門多多少少也會支援一些藥材人丁,用于防疫。因此姜太醫的別館才能快速籌建起來。 但是防疫是防疫,隔離卻不是小事。孝道乃是國朝最重視的人倫,若是因為分離骨rou,阻止親人侍疾,怕是要被人橫加指責,積毀銷骨,落個污名。這就不是王汶能夠接受得了。 和祖父對視一眼,姜達從懷中掏出了梁峰的書信,恭敬遞了上去:“王中正,這是梁子熙新書的經文,我離開梁府之事,他也諄諄囑咐,讓我一定要把經文送與中正。這隔離之法,也是子熙先點明的。他曾說過,救人如救火,若是不拆屋隔火,豈不要把一片房舍燒成了白地?還望中正深思??!” 這話不由讓王汶一怔。他當然也知道,想要救火就必須拆除火場附近的房舍,才能阻止大火蔓延,燒毀更多房舍。但是從未想到,防疫也要如此才行!看著紙上優雅舒展的字跡,他心頭不由有些遲疑。若是真如梁子熙所言,他是進言還是閉口不提呢? 眼見王汶有動搖的意思,姜達趕緊補上了一句:“其實侍疾也可以征召病患親眷。若是有孝賢子孫愿意侍疾,大可把他都招進隔離區域,照顧親人的同時,也幫助其他病患,這樣豈不全了孝道,也積德行善?” “這倒是個好法子?!蓖蹉氲拿碱^緩緩舒展開來,“只是隔離的病患,要安置在哪里呢?” “僻出一坊,或是找間大宅?”姜太醫道,“只要勤加消毒,屋內是不會留下疫物的,但是務必要寬敞才行?!?/br> 王汶遲疑片刻,突然道:“也許我能借到城西懷恩寺的僧房?!?/br> 懷恩寺是晉陽一座大寺,并州胡人眾多,佛法興盛,寺廟的規模也很是不小。王汶本人也經常在寺中布施。若是能以僧房為醫寮,那么肯去就醫的,應該也會多上不少。 姜達雙眼一亮:“那就更好了!疫物一事本就是佛祖指點,若是有能借到僧房,豈不暗合了天理?而且僧人亡故,似乎都行火化之禮。若有人病死,也可借佛名,火葬尸體和遺物,這樣疫病更容易得到控制!” “如此甚好?!碑敯l現此事樣樣都暗含佛緣之后,王汶終于不再推拒,拍案定道,“你二人也要盡快擬出章程,供東瀛公參詳。若是真能阻止大疫,也不枉這一遭佛祖點化?!?/br> 姜家祖孫相視一眼,都松了口氣。他們并不怎么信佛,但若假托佛名能救治生民,也不介意用上一用。只盼這次,能多救下一些性命…… ※ 寬敞的僧房內,檀香繚繞。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低垂眼簾,看著面前那卷經文。雖然品目不全,但是經文確實字字珠璣,他早年還曾聽過一位西域僧人講述過類似的經句,不過用的是梵文,而非漢語。 一個從未離開過中土的弱冠青年,能默出這樣的經文,實在不可思議。沉默片刻,他問道:“那位梁施主曾夢到過半是黃金,半是泥土的婆娑雅園?” 王汶微微訝道:“難道真有此園?” “那應是祗園精舍。原屬舍衛國祗陀王子,后給孤獨長者為迎奉佛祖,向他求買。祗陀王子提出用黃金鋪滿地面,給孤獨長者便散盡家財,取金鋪地,最終點化了祗陀王子。兩人共建此園,獻與佛祖。故稱為祗樹給孤獨園?!?/br> 老僧用指尖拂過經卷第一品里,那行娟秀字跡。這樣的故事,并不存于經書之中,卻有人能夠分毫不差的描繪出來。就算是他,也不敢矢口否認佛祖入夢一事。 過了片刻,他又道:“不知梁施主所謂的疫物,是否真能防范?” “據姜太醫所言,前往疫區潑灑石灰水的雜役,無一人感染傷寒。此事我也上報了東瀛公,他大為支持,允諾發下錢糧。若是真能控制住疫病,還有重賞!只是隔離所用的醫寮,實在難尋……”王汶咬了咬牙,“若是主持肯借出僧房,我愿奉上三十萬錢,為佛祖重塑金身!” 誰料那老僧卻搖了搖頭:“此事既是佛祖點化,貧僧自當行方便之門?!?/br> 聞言王汶不由大喜,雙手合十道:“多謝主持慈悲!等明日,姜太醫就會帶人來寺中,打掃僧房,清理屋舍。此一善念,必能救萬千性命!” 老僧微微頷首:“此乃貧僧功德,亦是本寺法緣,多謝王施主慈悲?!?/br> 以慈悲謝慈悲,短短對答,亦深含佛理。王汶此刻哪還有不信之理?滿心歡喜的再次拜過,他才依依惜別,離開了懷恩寺。 等客人走后,一直坐在老僧身后的僧人皺眉道:“師父,把僧房當做醫寮,萬一寺內僧人染上疫癥,可如何是好?” “若畏身死,又何必修行?”老僧淡淡道,“既然此事因佛祖點化為引,不如順水推舟。若是真能防治疫病,并州信佛之人,必會倍增。這才是真正的緣法??!” 那弟子恍然大悟。并州雖然佛法興盛,但是信佛之人依舊以胡人居多。高門之中崇尚老莊,天師道更是信者甚眾。若是能以祛疫為由,廣播佛法,信佛之人必會激增,說不定就連東瀛公也開始崇佛。這樣的大好機會,如何能錯過?! 面上露出了些興奮之色,他雙手合十,道:“弟子必會盡心配合,宣我佛名?!?/br> “嗯,你去吧?!崩仙哪抗庠俅蔚痛?,落在了面前的經文之上。 作者有話要說: 關于防疫隔離,東漢就有記載了,不過是強制關坊。晉代也有不讓患者家屬上朝的規矩,到了北魏就有專門的醫院。麻風病則是各代都有“疬人坊”。古代也是很重視疫病的,只是隔離不是非常徹底罷了。 至于火葬,佛教徒是必須火葬的,只有火葬才有所謂的舍利子。漢代佛教傳入之后,平民也漸漸有了火葬的習俗,宋元以后火葬就開始多了,不過后來理教盛行,才有了官方禁令。所以晉代借由佛名火葬,應該還是可行的。 東瀛公也就是司馬騰,現任并州刺史,寧北將軍??瓤冗@時候顯貴的官方稱謂會很多,大家表被弄糊涂啦 第40章 枝繁 “窯主, 可以開窯了!”一夜過去了, 窯溫終于降下, 老練的陶工用手試了試外壁,對江匠頭說道。 “開!小心些,莫讓熱氣沖了?!苯愁^咬了咬牙, 用力一揮手,幾個陶工立刻圍上去,小心翼翼的用木鏟挖開封好的窯門。 站在外面,江匠頭有些焦躁的搓著手掌。這次可一定要燒成??!紙坊那邊傳來了消息,說是試制出了新紙, 木坊和鐵坊也不消停, 獎錢獎人。唯獨他的陶坊, 折騰了一個多月,還沒燒出新瓷! 為了這事, 江匠頭的頭發都快愁白了。風箱雖好, 但是火力不好掌握, 他先后兩次改建了窯口, 又費盡心力研究怎么添柴封窯,廢瓷燒了一窯又一窯,也虧得如今木坊的活兒多,他們能趁著弄些木材,否則光是伐木,都要累掉半條命去! 如今終于自覺把一切做到了極處,這次開窯,老天爺該賞臉了吧?! 陶工們手腳相當利落,不一會兒,窯門就被鏟開,呼的一下冒出股熱浪。江匠頭大聲道:“散開,都散開!讓窯溫降降!” 眾人巴巴圍在窯邊,眼瞅著那股熱浪漸漸消散,才一哄而上,繼續開挖。等半人高的窯門終于挖開后,江匠頭再也忍不住了,推開眾人,跐溜一下就弓身鉆進了窯門。 過了好半晌,窯內突然傳出了一陣笑聲:“哈哈哈~成了!成了!” 外面立刻炸了鍋,只見江匠頭一頭一臉的灰土,從窯里鉆了出來,手中跟抱孫子似得小心翼翼抱著一個物件。這時哪還敢有人上前???一個陶工緊張兮兮的問道:“窯主,真燒成了?!” “成了!這絕對是瓷器!快去叫倪兒過來,跟我一起去見郎主!”江匠頭的腰桿挺得筆直,意氣風發的叫道。這次,他的陶坊終于能在郎主面前露臉了! ※ 翻看著桌上書信,梁峰長長出了口氣。晉陽的情況,要比他設想的還要好上許多。 自從姜達趕赴晉陽之后,就派出信使,每隔五日寄送一次書信,專門為梁峰講述城中情形。如今醫寮已經籌建起來,還有十數位醫者加入了防治疫病的行列。這自然得益于王汶借來的僧房和懷恩寺的大力配合。 防疫之事本來就是假托佛祖入夢,有了僧侶加入簡直坐實了這一說法,肯離家到醫寮尋求救治的百姓也多了起來。其他自持身份,不愿進醫寮的士族,也會前往寺里打聽一下,僧人們是如何防治疫病的。這么一來二去,防疫理念自然在城里流傳開來。 雖然是州郡治所,但是這時候的晉陽畢竟不是洛陽、鄴城那樣的繁華都市,人口密度相對稀疏,也正因此,當大部分人都有了防范意識之后,疫病就有了控制的可能。 而這,也多虧了身在晉陽的姜家祖孫。 仔細又看了兩遍姜達寄來的書信,梁峰抽出一張紙,提筆寫了起來。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學醫出身,在具體的事務上從不擅自插嘴。但是建議,確實可以提一提。譬如那十幾位前來幫手的醫者,不正是收集病例,總結經驗的好機會嗎? 怎么說也寫過無數次案件報告,參加過無數次座談研討,梁峰自然清楚總結經驗的重要性。有姜太醫這個王熙的嫡傳弟子坐鎮,也許真能讓他們研究出個成果呢?斟酌著寫完了信,梁峰又草草整理了一下書案上的經文,把《金剛經》剩下的最后幾品,也放在了書信之中。 現在可不是買關子的時候了,既然僧人們都參與到了疫病防治,那么《金剛經》十有八九也會被他們知曉。與其再吊人胃口,不如全部拿出來,加深佐證。也算對王汶的鼎力支持有個交代。 又檢查了一遍書信,梁峰才道:“把這交給信使,讓他速速發去晉陽?!?/br> 綠竹不敢怠慢,把信送了出去,過了片刻,又轉了回來:“郎主,江匠頭求見?!?/br> “哦?快招他進來!”梁峰興奮的坐直了身體。 就在前幾日,紙坊剛剛試制出了第一批新紙,質量相當不錯,雖然跟后世的宣紙還有不小差距,但是紋理細膩,紙色潔白,完全不亞于梁府現在使用的左伯紙。不過梁峰并沒有立刻擴大生產,也沒有直接用它書寫經句,而是讓柳木頭再根據時令材料,加一些芙蓉花汁或是薄荷青汁,研制花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