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今日是節慶,天子以燕弁服出席,以示與臣同樂,是以四周也沒有帷障,只用懸水珠簾略隔了一下。檀棋沿著這條道緩步而上,隔著熠熠生輝的珠簾上緣,能看到那頂天下獨一無二的通天冠,連上頭的十二根梁都數得清楚。 從這個位置到天子御席,之間只隔了一個老宦官和兩名御前護衛。她只消突然發力,便可在他們反應之前沖到面前,不過只有喊出一句話的機會。 這一句話至關重要,檀棋在心中醞釀一番,強抑住自己緊張的心情,準備向前邁去。 這時一只纖纖玉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檀棋身子一震,下意識地回頭,看到身后站著一個頭戴黃冠,身披月白道袍的女道人,臂彎披帛,手執拂塵,正好奇地看著自己。 這女道士體態豐腴,眉目嫵媚,雙眉之間一點鵝黃鈿,可謂是艷色生輝。檀棋脫口而出: “太真jiejie?” 話音剛落,恰好外頭更鼓咚咚,子時已到。 《霓裳羽衣舞》的曲調適時響起,把宴會氣氛推向另外一個高潮。 第十四章 子初 太真見到檀棋,大為驚喜。她在宮內日久,難得能看到昔日故交, 執住檀棋的手:“可是好久沒見到meimei了,近來可好?” 天寶三載元月十五日,子初。 長安,長安縣,光德坊。 元載再一次回到京兆府門口,略帶沮喪。 他好不容易逮住聞染,沒想到卻被王韞秀撞見,更沒想到兩人是舊識,親熱得很。 想劫持王韞秀的狼衛,錯劫了聞染;想劫持聞染的熊火幫,錯劫了王韞秀。陰錯陽差兩個誤會,讓這兩位女子遭遇了不同的恐慌和驚嚇。 元載對這個原委很了解,所以很頭疼。如果強行要把聞染帶走,勢必要跟王韞秀解釋清楚??蛇@么一解釋,所謂“張小敬綁架王韞秀”的說辭就會漏洞百出。 要知道,聞染雖然是個普通女子,她的事卻能從熊火幫一路牽扯到永王。 聞染不過是個添頭,王韞秀卻是核心利益所在,針對后者的計劃,可絕不能有失。左右權衡之下,元載只能暫且放過聞染,讓王韞秀把她一起帶回王府。 為了保證不再出什么意外,元載也登上了王韞秀的馬車。聞染很害怕,王韞秀卻挺高興,她一句話,元載立刻就答應了,這說明她的意見在對方心中很重要。 元載把她們一直送到王府門口,這才返回。他內心不無遺憾,這完美的一夜,終于還是出了一個小小的瑕疵,未竟全功。 “接下來,只剩下張小敬了?!?/br> 他沉思著下了車,正琢磨著如何布置,才能抓住這個長安建城以后最兇殘的狂徒。迎面有兩個人走出京兆府的大門,其中一人樣子有些奇怪。元載觀察向來仔細,他瞇起眼睛,發現是一個波斯人,居然還穿了件青色的醫師袍。 長安醫館,歷來都是唐人供職。胡人很少有從醫者,就算有,也只是私人開診,斷不會穿著醫館青衫。再者說,吉司丞已經下了排胡令,他怎么還能在這里? “難道……他是混進京兆府的襲擊者?” 元載想到這里,陡然生警,繼續朝他看去。越看下來,疑慮越多。腰間怎么沒有掛著診袋?為何穿的是一雙蒲靴而不是醫師慣用的皮履?最可疑的,是那青衫污漬的位置。要知道,醫師做這類外傷救治,往往要彎腰施救,前襟最易沾滿穢物,而這人前襟干凈,污漬位置卻在偏靠胸下,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這袍衫本就不是他的,而是屬于一個身高更矮的人。 元載再看向那個同行者,似是病人模樣,衣著并沒什么怪異之處,只是臉上沾滿了煙灰,臟兮兮的看不清面孔??伤牟椒?,卻讓元載很驚駭,幾乎每一步,距離都是一樣的,整個人很穩。 只有一種人會這么走路,軍人。 元載聯想起來,不止一個人說過,襲擊靖安司大殿的匪徒,似乎是軍旅出身——難道就是他們? 他沒有聲張,這里只有區區兩個人,抓住也沒意義,不如放長線,看能不能釣到大魚。元載心里一喜,今晚的運氣實在是好得過分,難不成連蚍蜉的老巢也能順便端了? 元載悄悄叫來一個不良人,耳語幾句,秘授機宜。 張小敬和伊斯一路走出京兆府,無人攔阻,心中頗為慶幸。 走到外面,伊斯問接下來如何。張小敬晃了晃那個裝滿碎竹片的口袋,說去找高手鑒看。聽到張小敬這么一說,伊斯不服氣地一抬下巴:“誰還能比我眼力高明?” 張小敬仰起頭,看著大殿上升起的黑煙,感慨道:“靖安司大殿里,曾有一座長安的縮微沙盤,那可真是精致入微,鬼斧神工。我要找的,就是制作這座沙盤的工匠?!?/br> 張小敬曾聽檀棋約略講過。李泌在組建靖安司時,要求建起一個符合長安風貌的殿中大沙盤。這是個難度極高的任務,不少名匠都為之卻步,最后一個叫晁分的匠人完成了這件杰作。 有意思的是,晁分并非中原人士,他本是日本出云人,跟隨遣唐使來長安學習大唐技藝。這人極有天分,在長安待了十幾年,技藝已磨煉得爐火純青。他的主人,即是大名鼎鼎的衛尉少卿晁衡——也是一位日本人。 晁分住在殖業坊內,距離這里并不算遠。這長安城里若有人能看出這竹器的端倪,只能是晁分了。 兩人離開光德坊,重新投入波濤洶涌的人海之中,不一會兒便趕到殖業坊中。這里緊靠朱雀大道西側,也是甲第并列的上等地段,門口燈架鱗次櫛比,熱鬧非凡。 不知為何,這里的花燈造型,比別處要多出一番靈動。比如金龍燈的片片鱗甲,風吹過來時,會微微掀開,看上去那龍如同活了一般;壽星手托壽桃,那桃葉還會上下擺動,栩栩如生。比起尋?;?,這些改動其實都不大,但極見巧思,有畫龍點睛之妙。 所以殖業坊附近的觀燈之人,也格外地多。伊斯憂心忡忡:“看這些花燈,想必都是出自那位巧匠之手。他這時候怎可能安坐家中,必然是敝帚自珍,四處去欣賞了?!?/br> 張小敬已經放棄指摘他亂用成語的努力,皺著眉頭道:“盡人事,聽天命?!?/br> 兩人分開人群,進入坊中。坊內也擺了許多小花燈,一串串掛滿街道兩旁,分外可愛。晁分在這坊里算是名人,稍微一打聽,便打聽出他的住所。 那是一處位于十字街東北角的尋常門戶,門口樸實無華。若不是掛著一個寫著“晁府”的燈籠,根本沒人敢相信這是那位捏出了長安城沙盤的巧匠的住所。 張小敬上前敲了敲門環,很快一個學徒模樣的人開了門,說老師在屋里。他們進去之后,不由得為之一怔。 整個院子里,扔滿了各種竹、木、石、泥料,幾乎沒地方下腳。各種半成品的銅盞木俑、鐵壺瓷枕,堆成一座座小山。院子旁立起一座黃磚爐窯,正熊熊燃燒,一個虎背熊腰的小矮子正全神貫注地盯著窯口。那古銅色的緊實肌rou上沁著汗水,在爐火照映下熠熠生輝。 伊斯大為驚訝,今天可是上元節啊,這家伙不出去玩玩,居然還貓在自家宅院干活,這也太異類了吧? 張小敬走近一步,咳嗽了一聲。那矮子卻置若罔聞,頭也不回。旁邊學徒低聲解釋道:“老師一盯爐子,會一連幾天不眠不休,也不理人……” 張小敬哪里有這個閑心,他上前一步:“我是靖安司都尉張小敬,今夜前來,是有一樣東西請先生鑒定一二?!?/br> 聽到“靖安司”三字,晁分終于轉過頭來,漠然道:“鑒定什么?” “碎竹頭?!睆埿【茨笞〈?,在眼前晃了晃。 “沒興趣,請回吧?!标朔志芙^得很干脆。學徒又悄聲解釋道:“老師就是這樣,他最近迷上燒瓷,對瓷器以外的東西,連看都懶得看?!?/br> 張小敬道:“這關系到長安城的安危,事急如火,請務必過目。這不是請求,這是命令!” 沒想到把長安城搬出來,晁分還是漠然處之。他的眼神一直盯著爐口,似乎天地萬物都沒有這爐中燒的東西重要。 若在平時,少不得會稱贊他一句匠人之心,可如今時間寶貴,不容這家伙如此任性。張小敬伸手過去要拽,不料晁分反手一甩,居然把他的手掌生生抽開。張小敬自負手勁了得,在晁分面前卻走不過一回合。 在長安這么多年,他專注于工匠手藝,早鍛煉出了兩條鐵臂膀。 伊斯一看也急了:“靖安司遭遇強襲,死傷泰半,司丞被擄,大殿被焚,這是唯一的線索……”聽到這里,晁分突然轉動肥厚的脖頸,一對虎目朝這邊瞪過來:“你再說一遍!” “靖安司遭遇強襲,死傷泰半,司丞被擄……” “下面一句!” “大殿被焚?!?/br> 晁分雙手猛然抓住伊斯,伊斯頓覺如同被一對鐵鉗夾住,根本動彈不得。晁分沉聲道:“大殿被焚,那么我的沙盤呢?” “自然也被焚燒成灰?!?/br> 張小敬說。他已經號住了這個人的脈。晁分是個癡人,除了手中器物,一無興趣,想觸動他,必須得戳到讓他最心痛的地方。 果然,晁分一聽沙盤被毀,兩團虬眉擰在一起,竟比聽見真長安城遭遇危險還痛惜。他忽然低吼了一聲,兩條鐵臂松開伊斯,在旁邊木板上重重一撞,“咔嚓”一聲,上好的柏木板居然斷成兩截。 “那是我借給靖安司的!以后要帶著它返回日本,再造一個長安出來!就這么毀了?誰,是誰下的手?” 張小敬不失時機道:“這些竹頭,是抓住兇手的重要線索?!标朔职迅矟M老繭的大手伸出來,眼睛血紅:“拿來!” 伊斯把口袋交過去,晁分把碎竹頭盡數倒出,逐一辨認,學徒連忙把燭光剪得再亮一點。晁分的手指雖然短粗,卻靈巧得緊,那些細碎的竹屑在他手指之間流轉,卻一片都沒掉下去。晁分又拿來一塊磨平的透明玉石,瞇起一只眼睛觀察。 “這些碎片,出自十二名不同的匠人之手。他們的手勁各不相同,這竹片上的砍痕亦深淺不一?!?/br> 伊斯聽得咂舌,他自負雙眼犀利,可也沒晁分這么厲害。晁分又道:“這削竹的手法,不是出自長安的流派,應該更北一點。北竹細瘦,刀法內收,而且不少碎片邊緣有兩層斷痕,這是切不得法,只得再補一刀的緣故,大概是朔方一帶的匠人所為?!?/br> 他不愧是名匠,一眼就讀透了這些碎片??墒菑埿【绰愿惺?,這些消息對闕勒霍多沒什么幫助。 “那么這個呢?”他把魚腸掉落的那枚竹片也遞過去。 他略看一眼,便立刻侃侃而談:“外有八角,內有凹槽,你看,竹形扁狹,還有火灼痕跡,這是嶺南方氏的典型手法,又吸收了川中林氏的小細處理……”整個大唐的工匠地域特點,晁分都精心揣摩過,這些東西在他面前無從遁形。 “這個和那些碎竹頭,有什么聯系嗎?” “我只能說,跟那些散碎竹片結合來看,它們都是做某種大器切削下來的遺料?!?/br> “能看出是誰切削的嗎?”張小敬覺得這事有戲。 晁分看了他一眼:“長安工匠數萬,我又不是算命的,怎么看出來?”張小敬一噎,知道自己這個要求確實過分了。他若真能一眼而知手筆,干脆當神仙算了。 晁分緩緩開口道:“不過我倒能告訴你,這是干嗎用的?!?/br> 他吩咐學徒取來兩截原竹,隨手拿起一柄造型怪異的長刀,咔嚓咔嚓運刀如風。張小敬和伊斯看去,落在地上的碎竹片,和帶來的碎竹形狀差不多。過不多時,晁分手里,多了一個造型怪異的竹筒,兩頭皆切削成了鋸齒狀,可以與另外一個竹筒彼此嵌合,甚至還能轉動。 僅僅只是看了幾片竹片邊角料,晁分就能倒推出制造的東西,真是驚為天人。 “這能干什么用?” “這是麒麟臂,可以銜梁接柱,驅輪挈架,功用無窮。據我所知,整個長安只有一個人的設計,需要這么精密的部件?!标朔质謸嶂裢?,感慨道,“也是我唯一還未超越的人?!?/br> “誰?” “毛婆羅的兒子,毛順?!?/br> 毛婆羅乃是武周之時的一位高人,擅丹青,精雕琢,在朝中擔任尚方丞一職。梁王武三思為巴結武后,和四夷酋長一起上書,請鑄銅鐵天樞,立于端門之前。而這天樞,便是毛婆羅所鑄。 毛婆羅的兒子毛順,比乃父技藝更加精妙,在長安匠界地位極高。只看晁分的贊嘆,便知這人水準如何。 張小敬也聽過這名字,心中飛速思索起來。之前他一直困惑的是,蚍蜉打算拿失蹤的石脂做什么用?,F在聽晁分這么一說,恐怕這個用處,與毛順的某個設計密不可分。只要抓住毛順,用意也便昭然若揭。他連忙問道:“大師覺得,這是用在毛順的什么設計上?” 晁分道:“毛順得天眷顧,兼有資材,深得圣人贊賞。今年上元,他進獻了一座太上玄元大燈樓,用作拔燈之禮。這樓高逾一百五十尺,廣二十四間,外敷彩縵,內置燈俑,構造極復雜,一俟點燃,能輪轉不休,光耀數里,是曠古未有之奇景。圣人十分贊賞,敕許他主持營造——如今只待舉燭了?!?/br> 言語之間,晁分十分羨慕,誰不想自己的心血化為實物呢?他沒注意到,張小敬面色已變了數變。 “麒麟臂,正是用在這個燈樓中的嗎?”張小敬顫聲道。 “不錯。那個太上玄元大燈樓上有二十四個燈房,每間皆有不同的燈俑布景。倘若要這些燈俑自行活動,非得用麒麟臂銜接不可?!?/br> 張小敬接過晁分手里的麒麟臂,仔細端詳,發現內中是空心的。晁分解釋道:“太上玄元大燈樓太高,木石料皆太重,只有空心毛竹最適合搭建?!?/br> “可是這樣一來,麒麟臂不是容易損壞嗎?” “竹質很輕,可以隨時更換。況且燈樓只用三日,問題不大?!?/br> 張小敬腦中豁亮,他縱然不懂技術,也大致能猜出蚍蜉是什么打算。他們先把竹筒切削成麒麟臂的模樣,再灌滿了石脂,就是一枚枚小號的猛火雷。屆時那些蚍蜉以工匠模樣混入燈樓,借口檢修,在眾目睽睽之下更換成“麒麟臂”。 這樣一來,整個太上玄元燈樓便成了一枚極其巨大的猛火雷,一旦起爆,方圓數里只怕都會一片糜爛。 “燈樓建在何處?” “興慶宮南,勤政務本樓前的廣場?!?/br> 今夜丑正,天子將在勤政務本樓行拔燈之禮,身邊文武百官都在樓中,還有萬國前來朝覲的使臣。而勤政務本樓,距離太上玄元燈樓,只有三十步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