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二房的事自然應該喜姐兒管呀!她畢竟正是二少奶奶呀!當年自己到了趙家,還只是一個妾呢,就先擔起二房所有的事情,再沒讓趙太太cao過心,如今喜姐兒管二房時竟還要趙太太指點,那么她什么時候才能接得下整個趙家? 于是寧婉就脫口而出,“可是你大嫂不是能管事的人,小叔子還沒娶,你現在不是應該學著管整個趙家嗎?” “大嫂是不怎么精明,你竟也看出來了,”喜姐兒點著頭說:“可是她畢竟是大房的,家里的典史職位也在大伯身上,婆婆自然會把整個趙家交給她。而我只是二房的媳婦,我自不必多cao心,只管享福就是了?!?/br> 見寧婉目瞪口呆,喜姐兒反來安慰她,“國茂這個樣子是怎么也不能做典史的,但是趙家的家財并不會少他一份,而婆婆的私房還要多分我們些,我們倆只在家里坐著就一輩子衣食無憂?!?/br> 但,但是,明明不應該是這樣的??! 寧婉壓住自己想到趙太太面前問一問的心思,勸說喜姐兒,“就憑趙國藩不學無術哪里能保得住典史的職位?而你那位大嫂也是個極糊涂的,將來若是趙家典吏的職位丟了,你們的日子也就不好過了?!备渤仓掳灿型曷??趙家最重要的是保住典史之職,而只憑著趙國藩夫妻倆個是不成的! “婉兒,我知道你擔心我,但其實真不用。趙家一直任典史差不多一百年了,別人哪里能搶得去?大伯雖然不是很成材,但畢竟從小讀著圣賢書長大的,做一個典吏有什么難的?”喜姐兒笑瞇瞇地一擺手,腕上兩只玉鐲子輕脆地響了一聲,她便用手指示意了一下,“這兩對鐲子一對是玉的,一對是金的,隨便一樣拿到外面就能換幾十上百兩銀子,而我屋里還有更多值錢的東西,有了這么多的錢財,日子還會不好過?” 寧婉就知道勸不動喜姐兒了。明明喜姐兒也是很懂事精明的,但是她怎么就看不透趙家的局面呢?寧婉更是不明白趙太太了,別人不懂,趙太太應該是懂的,她做主將喜姐兒娶進門,難道不是支撐趙家門戶的嗎? 若是喜姐兒一直如此下去,那趙家可怎么辦呢? 寧婉一時急切之后就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怎么忘記了?趙家早與自己無關,再不必憚精竭慮地想著趙家將來會怎么樣了。 喜姐兒見她搖頭,就又嗔她,“你倒是多在自己的親事上用些心吧!我也嫁得晚,最是明白這時的心境了,急又不好說急,可又不能隨意地嫁了……要么付英的事你再合計合計?畢竟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我們兩家認識的人都不過是村子里的莊稼漢,要么就是做小生意的,哪里比得了縣衙里的捕快?” 寧婉終究不肯聽勸,寧梁和于氏就也不動搖了,付家的事再沒有人提,家里頗清靜了些日子。寧婉暗笑,畢竟成一門親事并不很容易,尤其是爹娘,很把自己高看一眼,這樣就更難了。 如此,寧婉便一心做生意。 在縣城里做生意與在馬驛鎮不大一樣,寧家就是后搬到馬驛鎮上的,但也很快與所有人家都熟了,畢竟一個小鎮能有多少人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雖然不至于像三家村一樣誰家里有點什么事當天就能傳得整個村里都知道,但是所有人家的大致情況都是清楚的,而時常來鋪子里送貨的人也會漸漸熟悉了,見了面總能說上幾句家常,因此平日里能做多少生意都是有數的。 虎臺縣卻不同了,這里要大得多,人也都不盡相識。只說德聚豐這處原來的鋪子,縣里便沒有多少人知道是徐家賣出的,就是寧婉有夢中的見識亦是對很多人很多事從沒聽過的。 況且她那時畢竟是趙家的少奶奶,雖然對鋪子用心不少,但與現在整日與顧客打交道還是不一樣。但是寧婉不怕,她肯用心,自然就能成事,就像德聚豐在馬驛鎮上做得不錯,眼下怎么在虎臺縣里做好生意,她也琢磨出一些門道兒。 因此二月里,家里又做成了一筆不小的生意。要知道眼下并不是大客商成批到來的時節,也算是難得,而且更令寧婉開心的是這個客商又下了定金,待到夏日里還會來德聚豐收貨! 虎臺縣里鋪子貴、稅金高,日常用度以及打點等等各項費用也都不少,鋪子要想掙錢,只靠日常鋪面上的小生意是不夠的,大宗貨物的買賣才是寧婉最重視的?,F在她有虎臺縣里最好的鋪面,又有馬驛、柳枝、瓜坡三鎮的分店,做起成批貨物的買賣還真是底氣十足!可以預計,春過剛過,德聚豐的生意會紅火成什么樣! 當然,與左鄰右舍的掌柜們說話兒,寧婉也是要謙虛的,“我們小門小戶的,哪里比得了瑞泓豐?”瑞泓豐可是傳了三代的老鋪子了,家底子厚,與江南那邊的織戶有幾十年的交情,虎臺縣里數得上名的大戶人家一年四季衣裳并帳幄維幔全來自瑞泓豐,遠非德聚豐只做了幾年小生意能比得了的。 又轉身道:“我最羨慕宋老板云淡風清,不卑不亢的風度,來書鋪子的人畢竟都文雅得緊??!”書鋪的客人從來不似瑞泓豐和德聚豐一般多,里面也從來都不會熱熱鬧鬧的,但是來的人幾乎沒有問過價又挑挑揀揀后什么也不買就走了的。整個縣里只這一家真正的書鋪子,不必說縣里的,就是鎮上的讀書人到了縣城里也必然到這里轉上一圈,拿上幾本書或者一刀紙幾管筆。 小王掌柜和宋老板就都笑道:“話都讓寧姑娘說了,難不成我們就不羨慕德聚豐了?如今三家緊挨著,每天進德聚豐大門的人比我們兩家加起來都多?!?/br> 大家此時正在宋家書鋪,原來寧婉最喜歡到宋家鋪子里轉轉,她不是真正的讀書人,對那些四書五經看不進去,卻喜歡讀些戲文話本,有了新書就買一套閑時看看,有時還要講給爹娘他們聽,她又喜歡宋家鋪子里的味道,那種紙墨混雜在一起的氣味竟比熏香還好聞呢,因此時常會應了宋老板和老板娘的邀請在他們家鋪子后面放書的屋子里喝上一杯茶,說說閑話兒。 小王掌柜連話本也不買,他只買帳薄筆墨——寧婉明白,瑞泓豐的生意做得大,縣城里還有周圍鎮上許多大戶人家都是到年底結錢的,因此記帳就十分地重要。而瑞泓豐的鋪子又多,小王掌柜一次買許多就不奇怪,大家雖然鄰居住著,但平日見面的機會也不多,遇到了就在一處聊聊。 大家在商言商,三話不離本行,小王掌柜就說:“我們家從江南新運來的料子明天就到,正適合做春裝,寧姑娘和宋老板空了帶家人去看看,喜歡的就先留下?!?/br> 第154章 挑揀 與瑞泓豐鄰居住著有這個好處,只要進了衣料他們就能隨意先挑,比瑞泓豐送給縣里大戶人家的還早呢。且小王掌柜給的折扣又低,這樣的好事兒誰也不想錯過,寧婉和宋老板都趕緊點頭。不管是哪里,人總是先看羅衫再看人的,做生意的人穿得不能差。特別是宋太太聽了,急忙向寧婉笑道:“那明天我們一起去,寧姑娘眼光好,正能幫我挑幾塊面料做春裝?!?/br> 寧家一家人加上伙計都穿得整齊體面,宋太太尤其羨慕于氏的衣裙搭配,又富態又好看,聽說都是寧婉選的,因此早打好主意再做春裝時拉著寧姑娘了。 大家又說些閑話,亦不過是街面的混混們又打了一架,過了正月來縣城的買東西的人又少了之類的,寧婉喝了一杯茶就要走,“這一會兒鋪子里人就多了,我也該回去了?!?/br> 宋太太就在后面道:“一會兒包子蒸好了讓伙計給我家送十個來,我中午就不做飯了?!彼渭胰丝谏?,又因鋪子省心,也不雇伙計,只宋老板夫妻帶著兒子兒媳經營,因此十個包子就夠午飯的了。小王掌柜也道:“給我拿三十個,中午給大家加餐?!比疸S人多,每人分一個也要三十個。 寧婉答應了,回了家先告訴大姑。大姑正在包包子,忙得一頭汗,點頭說:“我記得了,包子一出屜就送去!” 大姐在一旁揉面,娘也在一旁幫忙,寧婉就向她們說了衣料的事,“明天瑞泓豐關板后給鋪子上貨,我們就那時去,比錢縣令夫人選得都早?!?/br> 大家都笑了,大姑就說:“這兩家鄰居都這樣照應咱們,中午的包子我就不要錢了吧?!?/br> 寧婉就搖頭說:“那樣倒不好,做生意都是有本錢的,瑞泓豐雖然給我們低價但也是收錢的,且他們家的衣料本就貴。我們小本生意掙的本就少,而且白送了以后他們反不好再買了,大姑不如十個包子里多送一個就行了?!?/br> 大姑正放下一個包子,一拍巴掌,“婉兒說得不錯,就這樣吧!” 大姐就笑,“也不知婉兒怎么能有這么些好主意!” “只有好主意也沒用,還是要你們的面食做得好!”寧婉倒不是恭維大姑和大姐,她們做的面食面發得好,料也足,因此賣得十分好。且經過了些時日,又加了包子、蒸餃、炸糕好幾樣吃食,每日三餐飯時擺在鋪子門外賣,總要三四個人才能忙得過來。平時柜臺上放的饅頭燒餅麻花也不愁賣不出去。 而且賣面食有時還能順便給鋪子里帶來些別的生意,大家一起掙了錢,個個都高興。 大姑又是大方的,此時她一面將一屜包子放進了蒸鍋一面說:“今天買衣料的錢我出,誰也不許與我爭!” 于氏就反對,“哪能總讓大姐請客,今天我拿錢?!?/br> 大姐趕緊說:“娘,大姑,也該輪到我了,上次我就想……” “你是小輩,哪里用你!”大姑和娘一齊將大姐的話打斷了,然后兩個人又爭了起來。寧婉只得上前將她們都彈壓下去,“別爭了,讓我爹請?!?/br> “我請我請,當然應該我請?!睂幜好康轿鐣r都要來幫忙賣面食,此時正好進門,還沒聽清要請什么就趕緊答應。鋪子里生意不錯,娘的小生意收益歸他們夫妻,又有大賣面食的分成,幺女給家里人的紅利也多,寧梁沒有別處要花錢的地方,給家里這幾個女人買些東西讓她們高興一向是他最喜歡做的事。 大家見他大包大攬的樣子不覺都笑了。 買了衣料制了春裝,乍暖還寒時候宋太太就先穿了出來,也無怪她急切,只因她的這套春裝實在好看。湖水藍的綾布做成了百褶裙樣式,行動間似乎春水便在其間流動,月白色的襖袖子寬寬的,上面印著的藍色花草紋對得一絲不差,十分好看,雖然都費了些布,但是正將過于瘦削的太太顯得圓融了。她先前又怕這兩個淺色穿了太嫩,寧婉卻又幫她挑了一塊淺灰色的羅紗做無袖的半長褙子,罩在衣裙外面,非但沒有將里面的衣衫完全掩住,反而透出了一種灰藍色,與露出來的裙擺和大袖十分再配不過了,且增添了十分合她年齡的穩重。 “我剛去周家的裁縫鋪子,聽說錢縣令夫人也做了一件紗衣的褙子!”宋太太興頭極了,“他家太太還十分吃驚我竟然與縣令夫人一樣用羅紗做褙子呢!” 用羅紗做褙子果然很快就會在縣城里時興起來,寧婉點點頭,“這樣穿果然好看呀!”又轉過頭向娘說:“我挑的那塊煙色羅紗,娘也趕緊做了褙子穿吧!” 于氏原來不肯的,只怕太過新奇讓人笑話,眼下見了宋太太就像年輕了十歲似的,心里羨慕不已,趕緊答應了,“我今晚就做?!?/br> 宋太太就幫著寧婉說于氏,“你家幺女眼光多好呀,你怎么不聽她的呢。趕緊做好了,明日我們一起在縣城里走走?!闭f著拉著娘進了屋子里面,“我告訴你這羅紗做褙子要怎么弄,若是你忙,我就幫你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