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夜譚 第128節
清都長公主蹙眉道:“瑯琊王說得也有理,僅憑此,似乎不能服人?” “公主,臣又沒說要把瑯琊王怎樣,只是前來搜尋一番。若沒甚么證物,那自然也先罷了?!碧K連笑道,“這不是臣的意思,我哪里敢擅闖瑯琊王府呢?” 清都長公主道:“也罷,你要搜便搜,若搜不出什么,便讓你的人走,別擾了人家的壽宴?!?/br> 蘇連笑道:“多謝公主,臣這就去?!?/br> 他倒是走了,司馬金龍仍跪地不起,道:“公主,這可是冤死臣了。跟李諒那事扯上,不死也得掉層皮??!” 清都長公主道:“掉層皮?謀害皇帝,這是什么樣的罪!哪怕百官死上一半,也沒什么好冤的?!庇值?,“好啦,只是查上一查,也不必太在意了,我也不信瑯琊王會跟這件事有牽連?!?/br> 司馬金龍忙磕頭道:“臣謝公主體恤!” “起來吧?!鼻宥奸L公主站起身來,道,“各位自便罷,我先走了?!?/br> 眾人起身相送,沮渠宜琦隨著清都長公主走了出去,低低地道:“公主,陛下他究竟什么意思?急急地打發我們姊妹嫁人,我們哭也沒用,求也沒用。好罷,嫁也嫁了,才讓我嫁了,就要我守寡么?” 清都長公主回頭瞪了她一眼,道:“這是什么話!好啦,我自會去問問皇上,你也不用太cao心。有武威長公主的情份在,你怕什么呢?只是你運道不好,先是哥哥謀逆,現在連夫君也牽連上了?!?/br> 沮渠宜琦嘆了口氣,幽幽地道:“誰叫我姓沮渠呢?皇上他心里,終歸是信不過我們姊妹兩個的?!?/br> 清都長公主這一頭到了永安殿,笑道:“陛下還沒歇息么?” “姊姊今兒怎么這么晚進宮來?”文帝笑著起身,道,“有什么事,倒要你親自來?!?/br> 清都長公主左右一望,笑道:“皇上今兒又準備宿在永安殿了?我就猜著你在這里,所以才進宮來,要不也是白跑?!?/br> 文帝笑道:“姊姊說笑了,你要來找我說話,說一聲便是?!?/br> 清都長公主坐了下來,嘆了口氣,道:“我倒是想起你小時候的光景了,你自小便頑皮坐不住,太傅要你練字,你總是寫不完就溜去玩?!?/br> 文帝微笑道:“倒累了姊姊,也不知道替我寫了多少?!?/br> 清都長公主出神片刻,悠悠地道:“是哪,也就這么過了幾十年了,當年的事,想起來像昨兒一樣?!?/br> 文帝眼望殿外,道:“我自幼便不曾見過幾回恭皇后,都是長姊照顧。常太后終歸只是保母,又哪里比得了姊姊細致入微?!?/br> 清都長公主臉上神情恍惚,伸手想撫文帝的臉,又收了回來,笑道:“我有時候總覺得,你還是我的濬兒,可是總忘了,你早是皇上了?!?/br> 文帝道:“若無姊姊,又如何有朕?”拉了清都長公主的手,道,“姊姊,你今兒怎么了?看你神色不太對?!?/br> 清都長公主反手按在文帝手背上,笑道:“沒什么,今兒我本來去了瑯琊王的壽宴,卻被蘇連來擾了?!?/br> 文帝道:“淮兒回過我一聲,說要查司馬氏,朕也由得他去。怎么,宜琦求了你么?沒甚么大不了的,司馬氏也翻不起來什么浪,你要給宜琦面子,那朕也不管,由得姊姊去。反正宜琦就算不來求你,也會拉著宜瓊來求朕?!?/br> 清都長公主問道:“李諒的事,你究竟打算怎么處置?” “此事實難處置?!蔽牡鄣?,“畢竟時隔太久,歷經三代,若是深查下去,實在不知究竟會查到何處?!?/br> 清都長公主道:“膽敢毒害皇帝,便是一個死字?!?/br> “姊姊你再住佛寺里面,那性子也一點改不了?!蔽牡畚⑿Φ?,“倒是朕,這些年,火氣已然消了不少。罷啦,李諒他們是大逆不道的死罪,按律處置了便是了,也不需深查下去了,一來是時日已長,查也查不出甚么來,二來,弄得人人自危,又有甚么意思?!?/br> 清都長公主道:“這般說來,今日蘇連到瑯琊王府,不是皇上的意思,真是淮兒的意思了?” “淮兒沒細說,朕也懶得問?!蔽牡鄣?,“他怎地疑上瑯琊王了?” 清都長公主道:“這孩子,連你跟我都不告訴?!?/br> “大約也是怕冤枉人吧?!蔽牡鄣?,“只是他讓蘇連去辦,那跟冤枉有什么區別?” 清都長公主沉默片刻,又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我知道你寵景風,但那丫頭一味幫著太子,胡鬧太過。你再不管,我真要管啦?!?/br> “我不是寵她,是讓她嫁尉端,總歸違了她心愿?!蔽牡鄣?,“所以她連朕都怨上了,我也不忍責她太過?!?/br> “連皇后都看不慣了,上次還對我抱怨過?!鼻宥奸L公主道,“跟侯官作對,便是跟你作對,也是跟我作對!你不能再放縱景風了,你這不是在寵她,是在害太子?!?/br> 文帝道:“姊姊說得有理。那依姊姊說,又當如何?”清都長公主還未答話,就聽到小宦官來報道:“馮昭儀來了?!?/br> 清都長公主皺眉道:“這么晚,她來干什么?” “還不是知道姊姊來了,想來討個好兒?!蔽牡鄣?,“姊姊不想見,叫她回去便是?!闭f罷便吩咐道,“我跟長公主有事要說,讓她自回宮罷?!?/br> 小宦官領命下去,清都長公主道:“我倒是聽說了些事,陛下也太不著意了!她宮里那些個和尚啊,道士啊,來來往往個不停,都是干什么的?” 文帝道:“她說她素來虔心向佛,是以常常請人進宮誦念佛經,有時還會出宮去佛寺住些日子。說的是替我替你祈福,太子又是她養大的,跟她親,我總歸不太好駁太子的面子?!?/br> 清都長公主道:“陛下,我知道你從不怕別人怎么說,從前連沈信好言勸你,讓你收著些兒,你都不聽。我們家里的人,從來都是肆意妄為,從開國道武皇帝起,到先帝,都是一樣的脾氣??蛇@馮昭儀都這樣了,你還不管,也不成吧?” 文帝道:“那有什么法子,皇后常年都在行宮,有她的例,朕又能怎么說”。 姊弟二人一時無言,清都長公主終于道:“陛下,你也不要生霂兒的氣。她想要個孩子,是想得很,為此連死都不怕?!?/br> “可我不想要她死,這話究竟要朕說多少遍,這都二十年了,她還想不通?”文帝怒道,“當年平原王謀逆,帶她出宮暫避,是沒法子的事。她路上跌進冰河小產,從此再不能有孩子,這也是天意。太醫跟我說了多少次,若要保她的命,從此就別留宿她中宮。我是要孩子,還是要她的命?姊姊,你是太慣著她了,我們姊弟倆都太寵著她,她這皇后當得可還像個皇后!她不管這后宮,難道要我去管?” 清都長公主道:“陛下,好啦,你別惱了?!眹@了口氣,道,“好,姊姊也不管了,你愛怎么著,都由得你?!?/br> 文帝道:“我不是對著你發火?!?/br> 清都長公主道:“不管怎么樣,皇后總是自小就跟著你的,也是因為你才落下這病的。你得好好待她一輩子,要不然,姊姊不放過你?!?/br> 文帝道:“姊姊放心?!背錾窳税肴?,又道,“本朝自開國起,子貴母死,哪個妃嬪不是怕有兒子!朕都即位了,竟也保不住自己母親。從自己手里賜死生母,朕是第一個吧?前面的都是立太子便賜死,等不到兒子即位,只有朕……” 清都長公主嘆了口氣,道:“陛下若愿意,可以廢掉這子貴母死之制,確實也太不近人情?!?/br> “為何要廢?”文帝道,“既是依故事,那也不必廢,留著有時候也好用?!?/br> 清都長公主不語。文帝又道:“姊姊,我是真沒想到,道武皇帝英雄一世,居然是死在那樣的宵小之輩手里。若不是淮兒查得此事,連朕的命,怕都是要送在這些人的手里面?!?/br> 清都長公主再如何性子豪爽,這時也不由得打了個寒戰,握了文帝的手,道:“我們都太不小心了。居然讓這樣的人,在宮里藏了這么久?!?/br> 文帝道:“姊姊,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 清都長公主道:“什么?” “天鬼是莫瓌所建,這你我都知道?!蔽牡鄣?,“再早也是在他入了我大魏,官至高位的時候。莫瓌入朝的時候年紀也輕,比我也就大七八歲的樣子??墒?,即便天鬼如今是想依這個法子害朕,毒害烈祖和太宗,那時候哪里來的天鬼?” 清都長公主蹙眉道:“陛下心思好細,我倒沒想這一點。那陛下看呢?” “有人早在烈祖的時候,便已經有謀害皇帝之心了。那個人,應該不是李諒他們家的人,另有其人?!蔽牡鄣?,“這個人,最終被天鬼所用,但那已經是我當皇帝之后的事了,至少也是在我父親以太子身份監國的時候了?!?/br> 清都長公主道:“那陛下覺得這個人是誰?” 文帝緩緩搖頭,道:“朕實在不愿去多想,但是……照朕看來,一定是宗室親貴。別的人,沒有理由這么做?!?/br> 清都長公主道:“李諒審得如何了?” “審不出什么來的?!蔽牡鄣?,“姊姊你想,李諒三代人都在做這樣的事,是何等的深仇大恨!而更要命的是,這樣的人,可多了去了?!?/br> 清都長公主道:“那你還把這樣的人留在身邊,那般恩寵,你就不怕?” “你說阿蘇?”文帝道,“我總得給明淮留點合用的人。明淮自有手段收伏他,姊姊無須cao這個心?!?/br> 清都長公主笑道:“淮兒走的時候來見過我,抱怨你給他的差事實在難辦?!?/br> “一點不難辦,他見了人就知道了,于他是費不了什么力的?!蔽牡垡残?,卻道,“剛才說到馮昭儀,我卻想到太子。太子前些時候跟我上表,求免了門房之誅。朕想了一想,其實免了也成,想來我朝刑律也實在有些過于嚴酷了,從前是不得已,如今也算太平了,也不必太過嚴苛?!?/br> “陛下,萬萬不可?!鼻宥奸L公主笑道,“陛下深知,如今減免門房之誅,是太早了些。北地宗族勢力實在太大,就算表面上受朝廷冊封,實則如何,你我心知肚明,九宮會便是因此而生。門房之誅,殺人倒是其次的,更要緊的是清除對咱們有威脅的宗族勢力,以絕后患。否則,一個個都鬧起來,我們顧得過來嗎?” 文帝兩眼望著面前的燭火,卻不知哪里跑來了一只飛蛾,繞著火飛?!澳悄?,依姊姊看,要到什么時候,九宮會才會煙消云散呢?” “那本是淮兒的事,只是他……唉,陛下,你也別太縱容他了,有什么話,該說的就說?!鼻宥奸L公主道,“還有,陛下你這宮里面,都是亂七八糟,燕國馮昭儀,涼國沮渠夫人,你也好歹上些心籠絡著。馮昭儀那些來來往往的和尚道士,保不好就有眼線!宮里的嬪妃大都信佛,借著這由頭做些什么也說不準。不會有誰跟靈巖石窟之事有關吧?還有曇曜,他又到底信不信得過?” “誰知道?”文帝道,“我實在都厭煩得不堪了,每日里不是這里,就是那里。曇曜論起來也是涼國過來的高僧,朕對他是恩寵得很了,又封沙門統,又讓他主持開鑿靈巖石窟。若還有異心的話,朕也實在沒法子了。涼國遷來平城的便有三萬戶,朕總不能一起都殺了!好罷,就算朕咬咬牙殺了,反正先帝為一句讖言殺清河郡萬人,也不是沒有過。那高車遷過來的呢?大夏遷過來的呢?殺得完么?” 清都長公主微笑道:“陛下剛才還說火氣消了不少,姊姊還真不信?!?/br> “我不是惱,就是厭煩?!蔽牡鄣?,“朕是煩了,懶怠理會了,讓下一位皇帝去cao這個心罷!” 說罷朝清都長公主看了一眼,清都長公主一笑,道:“自你登基,比起先帝的時候,是叛亂少得多了。戰亂既少,也算國泰民安,陛下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朕還真不滿意?!蔽牡鄣?,“本來宮里什么事兒,朕也不想理會,但……靈巖石窟之事一出,我想不管怕都不行了。要不我讓把壽安宮整頓出來,姊姊來住,替朕cao這個心?;屎竽菋傻蔚蔚钠?,難道我還指望她來替我分憂?” 清都長公主嗔道:“陛下倒是會說話,全推到我身上!壽安宮向來是皇太后住的地方,成何體統!” “常太后歿了多少年了,壽安宮也空了多少年了。姊姊也別一天呆佛寺里面,你再吃齋念佛也沒用,你那性子能改么?”文帝笑道,“長姊如母,我巴不得把姊姊當皇太后供著呢,體統不體統的,朕從來不在乎。而且,年紀越長,越是不在意了?!?/br> 清都長公主望了他,道:“陛下,你想讓我回宮住,是不是有什么緣故?不妨直言?!?/br> 文帝道:“姊姊,你坐過來?!鼻宥奸L公主走到榻邊坐下,文帝對她附耳說了幾句話,清都長公主一驚,道:“陛下,你此言當真?” “機會難得,不如一勞永逸?!蔽牡坌Φ?,“這般一來,若這宮里真有那布下的暗棋,想必也會變成活局?!?/br> 清都長公主皺眉,道:“不成,若真是如此,怕那些人圖窮匕現,來害你啊?!?/br> “所以叫姊姊回宮來住,我們姊弟總歸一心?!蔽牡鄣?,“有你在,我放心些?!?/br> 清都長公主道:“陛下別托大,身邊多留些最信得過的侍衛?!?/br> 文帝道:“信得過?什么叫信得過?” “陛下又想起那件事了,是我不好?!鼻宥奸L公主道,“凌羽只是孩子脾氣,你留他在身邊也不過是圖好玩,又不是真要他統領禁軍,他哪里懂事了!” 文帝眼中頗有回憶之意,微笑道:“多年前,凌羽初次隨平原王進宮,那時候真是個野孩子,什么都不懂,人人都笑。是姊姊一笑置之,答應讓他留下來?!?/br> 清都長公主見那只飛蛾終于撲進了火里,燒焦了翅膀,掉了下來,嘆了口氣道:“唉,我真是不明白,為什么飛蛾總是要投火?!?/br>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蔽牡坌χ髁艘痪?,清都長公主嘆道:“陛下也真是變了許多。從前啊,凌羽的事你連我都不肯告訴,生怕會怎么著。如今啊……” “懷璧其罪,這話,姊姊難道沒聽過?九鼎之秘就系在他身上,朕不止知道九節杖的來歷,也知道他其實并不姓凌?!蔽牡鄣?,“凌羽才進宮不久,就遇到寇天師回宮。那時朕想,與其讓明淮隨天師一去數年,姊姊和皇后都舍不得,不如讓阿羽教明淮也罷了,還能把淮兒留在身邊??闪栌鸩豢?,說是他收傳人不能跟皇室有涉,朕也只得罷了。唉,東西在掌中,總比隱匿山林,想要的時候找不到的好?!?/br> 清都長公主不語,半日,微笑道:“陛下圣明,只是此話未免無情了些?!?/br> 文帝笑道:“無情?若論無情,朕怕還比不了姊姊。朕殺慕容白曜,姊姊卻一句話都不說?” 清都長公主臉色一變,道:“陛下何意?” “若姊姊肯開口,朕恕他也不是不可以?!蔽牡坌Φ?,“既然姊姊不說,那也罷了,反正朕想殺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br> 清都長公主緩緩地道:“陛下,你該明白,你實在不該殺他的。慕容白曜是當世名將,從無叛意,眾人議論起來,都會說皇上的不是?!?/br> “朕知道?!蔽牡鄣?,“可那又如何?朕又不求什么身后之名,就想自己活得自在些,別人怎么說,又有什么?否則,朕這皇帝,當得還有什么意思?” 清都長公主點了點頭,道:“陛下說得好?!?/br> 本章知識點 瑯琊王司馬金龍:司馬金龍是因為他的墓葬出名的,大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啊。北魏平城時代最豪的墓不是吹的,那石棺床和陪葬俑真是豪得讓人給跪。 憑什么這么豪?不知道。 司馬金龍是西晉司馬氏直系后代,其父司馬楚之投北魏,戰功卓著,深得太武帝信任,是唯一一個南朝投來能夠陪葬金陵的臣子。司馬金龍本人有什么才能不清楚,估計沾父親的光比較多,第一任妻子是隴西王源賀的女兒欽文姬辰(不要問我她名字為什么這么怪,碑志這么寫的,到底怎么斷至今分歧嚴重),源賀是真正的元老重臣,第二任妻子是武威長公主和北涼沮渠牧健的女兒武威公主(北魏唯一以異姓襲母爵的公主,據說是有寵于馮太后,憑什么我也不知道,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司馬金龍是個謎啊。 大同博物館的另一鎮館之寶——幽州刺史、敦煌公宋紹祖墓葬也是個謎。博物館里面寫他是“敦煌宋氏”沒問題,但如果說他《魏書》里面唯一有載的敦煌宋繇一族的,目前缺乏史料,不能確證。這種在《魏書》里面沒出現但又確實存在的人物很適合寫進小說,敦煌公在《九宮夜譚》里面還只是個名字,以后還會繼續有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