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節
所以他很快知道宮外送進來一個箱子,是趙含章給劉乂的禮物。 劉淵一邊讓人把箱子送到他這里來,讓人去叫劉乂,一邊問起趙家軍大營的動向。 “箱子是趙含章派人送來的?” 侍衛出去打探了一番才回來道:“是趙含章親自送到城門外的?!?/br> 劉淵一聽嚇了一跳,“趙含章親自送的?” 侍衛應了一聲“是”。 劉淵臉色就不好看,“派人去查一查,趙含章為何親自來送禮?” 送個禮物罷了,隨便派人就是,哪里用得著趙含章親自送?這是發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劉乂滿頭大汗的跑來,他身上穿著練武服,顯然是從演武場跑過來的。 劉淵笑開,指著箱子溫和的道:“趙含章給你送禮物來了?!?/br> 劉乂小皇子也沒有心機,當場打開看,劉淵也背著手好奇的上前看。 就見里面是幾本書,劉乂拿出一本來翻了翻,瞬間驚喜,“阿父,是《大學》,上面還有注釋?!?/br> 劉淵一聽,立即上前一步,接過來看。 仔細看了幾頁,劉淵忍不住感嘆道:“這注釋,很可能是趙長輿的注釋,這書,千金難得啊?!?/br> 劉乂雖然從小跟著漢人讀書,但還是比不上劉淵,不由湊上前看,“很難得嗎?” 劉淵師從上黨人崔游,在長安做人質時也喜好讀書,其中《尚書》讀得最熟,對儒家書籍,能讀到的,他都會讀。 書籍有多難得,只有他這樣艱苦求學過的人才知道,一本《毛詩》外面書鋪都找不出幾本來,所謂書鋪,更多的是售賣紙張、筆墨、硯臺等衍生品,正經書籍不多,帶有注釋的書更少。 當下還有相當多一部分書籍是以竹簡為書,帶有注釋的古籍更是以絹布和竹簡為主,誰舍得賣先祖注釋的書籍呢? 而分享,更不必提,非世交之家,別說閱讀,摸都不給摸一下。 劉淵摸了摸書皮,內心掙扎過后咬牙道:“你不是想去見趙含章嗎?想去就去吧?!?/br> 劉乂眼睛大亮,“父親不攔我了?” 劉淵看著他笑道:“阿父從前覺得,匈奴人和她是做不成朋友的,但現在看,我和她或許成不了朋友,但你可以?!?/br> 劉聰得知劉乂帶著厚禮去趙家軍大營,氣得踹翻了桌子,“難道父皇忘了劉景大將軍的死仇?” 劉景也是匈奴人,還是劉淵的心腹,很是能干,當年打灈陽時被趙含章射中一箭,只來得及見劉淵一面就死于箭傷。 從那以后劉淵就一直想要殺了趙含章為劉景報仇,現在卻為了劉乂讓步,劉聰不免有些妒恨。 劉乂歡快的奔向趙家軍大營,營地里的趙含章嚇了一跳,聽到斥候匯報,連忙帶人去迎接。 她難以置信,“他來干嘛?” 傅庭涵想了想后道:“可能是因為你給他送禮,還寄了信,他來回禮?” “我那就是為了告訴劉淵,我沒跑,趙家軍還在,讓他們別搞小動作……”趙含章瞪大雙眼,“劉乂也就算了,為什么劉淵也同意讓他出來?” “或許你可以見到劉乂后問他,”傅庭涵抬頭看了一眼天色后道:“你得在二十里外截住人,還得找個借口攔著不讓他們靠近大營,再不走就來不及了?!?/br> 趙含章只能上馬狂奔,成功在二十里外攔住劉乂。 劉乂沒想到會在半路看到他的新朋友,很高興,“趙刺史,我正要上門拜訪,沒想到就在此處遇到你了?!?/br> 趙含章努力平復過高的心率,沖劉乂笑了笑,坐在馬上問,“北海王肯再來找趙某,某榮幸之至,但我不能再請你去大營了?!?/br> 劉乂一愣,問道:“為何?” “上次留你做客便生了誤會,再讓你留宿大營,恐怕劉大都督又要不安了?!?/br> 劉乂連忙道:“這次來是父皇同意的,我們收到了你的重禮,知道你是斷不會再做出扣押我做人質的舉動的?!?/br> 劉乂這段時間一直被人教育,加上在朝堂上聽得多了,這才知道,上次他雖然攔住了趙含章夜襲平陽城,卻也給趙含章和談增加了籌碼。 而且四哥還說,平陽城外根本沒有大軍停留過的痕跡,所以說不定趙含章夜襲的事也是騙他的。 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和趙含章的友誼就是了,劉乂目光閃閃發亮的看著她,感動得不行,“你肯將趙公注釋的書籍送我,可見是真心把我當朋友的,你既是真心,我劉乂也絕對不負你?!?/br> 第739章 為你們好 趙含章有些懵,“那書……是抄的,不是原稿?!?/br> “我知道,趙公的原稿你肯定要留著的,我豈敢求你祖父的手稿,能得到手抄本,我已經榮幸之至?!眲V感動得雙眼含淚,“這世上能得你一本先祖注釋的手抄本有幾人呢?” 其實,挺多的。 趙含章可是把家里的藏書選出好多送去書局給人刻錄印刷,不僅各個郡縣的學堂,連書鋪里都鋪了很多貨,定價雖然有點高,但依舊有不少人購買。 在豫州,不敢說讀書人人手一本,但一半還是能做到的,也是因此,趙長輿和趙氏的名望這兩年越發深重,響徹整個豫州士族階層。 不過因為交通不便,信息偏重等問題,平陽城這邊沒人知道罷了。 因為想要劉乂多學一些儒家經典,支持漢治,也因為窮,所以選了書做禮物; 因為斥候查到對方派出的斥候越來越多,顯然有懷疑他們的趨勢,所以她親自去送禮,為的就是警告震懾對方。 她怎么也沒想到,劉乂會因此親自來回禮啊,這算不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她不知道這書在劉淵那里貴重到那個地步,竟肯讓劉乂到她的大營里來呀。 莫非……是劉淵懷疑她大營空虛,特地派了劉乂來查探? 趙含章探究的目光朝劉乂看去,片刻后在心里搖頭,不可能,現在的劉乂沒這個心機。 那就是跟著他來的這些侍衛了。 趙含章不動聲色的掃視一圈,就對劉乂笑道:“我說了我是真心把你當朋友的,別說是我祖父的手抄本,就是原稿,你要想看,我也可以給你一觀?!?/br> 她開玩笑道:“送卻是不可能了,不然我前腳送你,后腳就要被家中的長輩打鞭子?!?/br> 劉乂好奇:“趙刺史家中還有敢打你鞭子的人?” “有的,我有一伯父甚是兇悍,我要是敢把祖父的手稿送你,他是真的會打我的?!?/br> 傅庭涵都沒忍住偏頭看了她一眼,趙銘風評被害。 總騎在馬上說話也不好,趙含章干脆下馬來,還招呼大家一起下來,在附近找了塊草地坐下聊天。 劉乂遲疑了一下,還是坐在她和傅庭涵的對面,“趙刺史和傅公子來此是有何事?” 傅庭涵看向趙含章。 趙含章沉默一下后道:“我們就是隨便逛逛,沒想到會這么巧遇上北海王?!?/br> 對面要是劉聰,肯定不相信這話,可對面是劉乂,他想也沒想就相信了,他高興道:“這就是我們的緣分了?!?/br> 這話說的,傅庭涵一點兒也不吃醋,太單純了,他根本吃不起來。 趙含章坦誠不請劉乂去大營,以免漢國君臣又生誤會,劉乂也理解,就坐在草地上和她聊起天來。 這段時間,他積累了許多疑問,但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 尤其是有關漢治的措施,比如變田為牧一事。 “……父皇對此事也深惡痛絕,卻又不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然手段凌厲的阻止,勢必會引起五部反感,到時反生亂事;我舅舅也反對此事,認為耕種帶來的價值遠在放牧之上,奈何五部都不聽;太傅他們卻覺得,我們匈奴人本就擅牧,也喜食牛羊,要是不放牧,那就要倚重漢人和氐族耕種?!?/br> “而漢人狡詐,氐族……”劉乂壓下對氐族不好的話,道:“長此以往,這土地可能就不是他們的土地了,不知何時就會被漢人騙去,所以他們堅持以牧為主。而且,他們也需要地方練習騎術,跑馬練箭?!?/br> 劉乂問她,“要是趙刺史,你會怎么治理呢?” 趙含章道:“若是我,我就將匈奴人和漢人分開,讓他們自治?!?/br> 劉乂呆住,“自治?” 趙含章點頭,“擅牧的,給他們劃一片適合放牧的地方,讓他們在那里生活生產;擅種植的,給他們劃一片適宜種植的地方,讓他們耕種?!?/br> 劉乂抿了抿嘴道:“這怎么可以,這是我匈奴治下?!?/br> “我并沒有否認這一點,”這一刻,趙含章倒是不否認漢國和劉淵了,道:“不論是匈奴、漢人還是氐族,或是鮮卑,他們生活在漢國治下,那都是你們的百姓,作為帝王,只是給他們劃歸地方治理?!?/br> 她嘆息一聲道:“是你們一開始便將路走窄了,將治下百姓分為三六九等,匈奴人若缺少奴隸,便可以大肆捕捉他族人為奴,沒有國法,這才造成漢國現在進退不得的局面?!?/br> 劉乂還小,眼中帶著不解和不服氣,道:“你們漢人不也將人分成三六九等嗎?士族的地位遠在其他階層之上?!?/br> “這是以階層分尊卑,但你們漢國是以種族分尊卑,奴隸可以贖身變成良民,庶民可以讀書入仕成為士族,商人、工匠也都有機會,國有國法,即便是皇帝,想要什么東西也都要找到能夠說服人的理由,不然就要像現在的晉室一樣被萬民唾棄,遺禍后代?!?/br> “而種族是天生的,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出身,在漢國,匈奴人天生高貴,漢人和鮮卑、氐族、羯胡天生卑賤,匈奴人可以沒有理由的當街斬殺漢人,也可以隨意圈占他族人的田地,變良為奴?!?/br> 劉乂一下站起來,臉色鐵青,“趙刺史莫要忘了,你們漢人也這么干過,不然石大將軍是怎么成為奴隸的?” 石勒不就是走在大路上被士兵抓了當軍餉,從此變良為奴,在各個地方流轉嗎? 趙含章臉上有些悲傷,“是啊,所以晉風雨飄搖,它已至暮年,北海王要拿新建立的漢國和它比嗎?” 劉乂張了張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趙含章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漢國才建立四年,還有機會改過來,北海王不如回去問一問漢國皇帝?!?/br> 劉乂目光定定地看著她,“趙刺史的這番話對我,對漢國是真心的嗎?” 趙含章道:“北海王聰慧,漢國皇帝也有雄韜偉略,我這話對漢國是利是弊自能分辨出來?!?/br> 劉乂遲疑了一下,還是沒忍住問,“難道趙刺史就不害怕這話傳到晉國君臣耳中,引起他們猜疑嗎?” 趙含章就笑起來,掃了一圈道:“這里皆是你我心腹,我的人自然不會外傳,而你們,就算是站在我大晉皇帝面前言之鑿鑿,你猜他是信你們,還是信我?” 誰都知道她一直在抗擊匈奴的前線,到時候一句離間計就可以把一切推得一干二凈,這里又沒有錄音,也沒有錄相,你說是我說的,就是我說的嗎? 第740章 重禮 劉乂滿懷激動的來,最后積了一肚子的疑問和計謀回去。 他一回城就進宮找他爹,讓想跟他打探一下趙家軍大營消息的劉聰撲了一個空。 劉淵也想問他趙家軍大營的情況,結果還沒開口,劉乂就一股腦的將趙含章的意見和他的疑問丟了出來。 劉淵瞬間忘了趙家軍大營。 趙含章這話正撓在了他的心尖尖,同時還給他流露出另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