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節
☆、第158章 1.0.9 玉璽沒有拿回來。 快天亮時, 要換上朝的朝服,程太尉回到了府上。外面出了那么大的事,其他世家可能沒反應過來, 程家人卻一晚上膽戰心驚, 唯恐太尉出事。太尉平安歸來換衣,所有人心里的大石都松了一松。 程三郎程淮的妻子林清河因為之前被關了很久的禁閉, 在程三郎的勸說下,她服了軟被放出來。今夜太尉回書房去小寐, 程夫人讓林清河端了清茶,去給太尉解解乏。林清河提著燈,在侍女的陪伴下去了書房。書房門開著小半扇,幽火從門口透出來,微微弱弱。 林清河施施然去敲門, 提醒君舅自己來了。她怕自己言行再出錯惹太尉不快, 又被關起來, 因此低眉順眼,秉著貴女特有的儀態,走得并不快。身后有腳步聲雜亂地撞來,在她肩上撞了一下。林清河吃痛后,被撞到一邊。前來的一身火焦味和血腥味混著的將士,根本沒有時間看被撞的人一眼,急匆匆提著劍進了書房,去向程太尉匯報事情經過。 林清河站在門口,借著昏光,隱約聽到那人跟太尉說了幾個字。 大意是“皇后殿下伏罪而死”。 林清河心口驟跳,想到了程五娘的樣子。 太尉開口:“伏罪?不,我了解程五。她那個脾氣,是不可能伏罪的?!?/br> 來人慚愧低頭,說了實話:“殿下**于江三郎的書房中。江家古宅被毀了小半,為了不引起其他世家的注意,屬下連夜撲火?!?/br> 程太尉問:“玉璽沒拿到?” 來人再次羞愧,覺得被一個女郎玩弄,很是丟人。更不安的是,他們現在還沒弄清楚玉璽在誰手里,又不敢大規模地去搜…… 太尉淡聲:“大約是要交給寧王吧。派兵出城攔駕,寧王出京替先皇祭拜,這兩日即將歸來……我倒要看看現在玉璽在誰身上?!?/br> 說話聲小了些。 沉默籠罩書房。 太尉似出神了一會兒:“程五死了……在江三郎的書房么……唔,是她會做的事?!彼淠貙⑦@個女兒從自己心中丟棄的時候,心情復雜地想:江三郎?程五最終,還是栽到了這個人身上啊。這個人就是程五一生跨不過去的魔障,生也是他,死也是他。倘若這個人能為自己所用也罷,但可惜江三郎從少年開始就和他理念不和,且越來越不和…… 針對女兒的慘死,太尉斂了目:“可惜了?!?/br> 程五娘若不是一生被江三郎這個魔障所困,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結局上。若說后悔,程太尉最后悔的,便是在江三郎少年時沒有除掉這個人,沒有阻止這個人和女兒的相遇…… 太尉繼續去與部下討論早朝的事了。 林清河將送茶的活計交給侍女,自己恍恍惚惚地離開了君舅的書房這邊。她怕自己一個忍不住,便會沖過去質問君舅是不是沒有心,是不是誰死都無所謂。林清河走在長夜的回廊間,廊上掛著的燈籠、檐角搖晃的鐵馬,那幽幽光芒,那清脆撞聲,還有那飄飛的風雨聲,那婆娑的樹影……重重疊疊撲面而來,壓向她。 她走在長廊中,背脊僵硬。她繃著臉,面前若有大火燒起,她看到了跪坐在火中的程漪。程漪抬著眉眼,火向她飛卷而去,她望著不知名的方向出神。明明痛苦加深,眼中卻透著欣慰期望……程漪期望著什么呢?是什么,讓她連死都不怕? 林清河停了下來,怔怔然地看著,想著。 她喃聲:“五娘……我素來厭惡你,素來與你不和……你害了你三哥一生,若非你被程家所護,我多少次想殺了你,讓你賠你三哥……” “我也想殺李二郎,想殺舞陽翁主,還想殺了那些蠻族人……你們一起造就了你三哥的悲劇。他渾渾噩噩的,根本不適合朝堂……給他這樣的未來,為什么當初不殺了他呢?” 她想到當日舞陽翁主身份的揭穿,不過是為了逼迫太子,挾持聞家。林清河為他人做了嫁衣,而她什么也沒得到。 她更加痛恨:“我厭了你數年,我想我絕不原諒你……可是你居然死了?!?/br> 她默然,望著深夜,聽著雨聲。她低下眼睛,眼中忽然潮濕,有了泠泠淚意——“你說你這樣有什么意思?整個程家,有誰憐惜你嗎?連你父親都要拋棄你,你死了,他一滴眼淚都沒掉。他只可惜你死得不是時候,身上的價值還沒有被利用完……” 林清河忽地轉身,看向身后的古宅大院。院落鱗次櫛比,錯落有序,在雨中呈現一種逼仄的陰森感。她忽然無比地痛恨這里,無比地厭惡程家這一切。這腐朽的世家,這利益至上的家族,為什么還不滅亡,還不僵化?! 她盯著深宅大院,眼淚如豆般滾滾落下。她覺得凄冷,覺得陰寒。她心中迸發出瘋狂的想毀掉這一切的念頭,她恨極了程家,她怨惱著太尉!如有可能,她想要結束這一切! 程五娘死了,為什么整個程家,不也去死呢? 然在日落西山前,程家仍是長安一座不可攀附的高山。 早朝廷議,眾大臣聽政,茫然又慌亂地看到一個黃門抱著一個兩三歲的還在哭鬧的小公子,跽坐在了上位。太尉出列起身,鎮定地宣告昨晚三更時分,先皇因病而崩。先皇逝前,已經下旨封了大公子為新皇。新元開啟,年號重制,群臣自該叩拜新帝。同時新帝年幼,先皇拜太尉攝政,輔佐新皇至及冠登基時。 朝堂上鴉雀無聲。 年幼的小公子從未見過這種陣勢,一群人黑壓壓一片站著,皺著眉凝神。氣氛太過僵硬古怪,小公子被嚇哭了。小孩子的哭鬧聲,在朝堂上格外刺耳。眾臣子仍默然不語,一時間,誰也沒接受短短數年,他們這幫臣子,就從一朝臣,變成了三朝臣。 他們年紀還沒老到辭官、告老還鄉的地步,他們所輔佐的皇帝,就連續換了三批了。 三個不同的皇帝,面對的卻是同一批熟悉的臣子。 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登基之日太短,都沒來得及把朝廷換成自己的人馬,就又、又…… 太尉放眼看諸人:“諸卿若無疑問,那便拜……” 他話沒有說下去,因為丞相出了列。程太尉瞇眼,目光如寒冰般刺向這個老匹夫。丞相這個老狐貍,在朝上蟄伏了這么久,怕先皇卸了他的職位,天天在家養病什么都不管。這個時候,丞相卻站了出來?!分明是跟太尉作對! 無人說話中,又一人站了出來。太尉看去,見是御使大夫。丞相與御史大夫站出來后,丞相府的臣子和御史大夫府的臣子,也都跟著長官站了出來。 眾臣竊竊私語,看到三公分裂,兩公反對太尉。多少年沒見過這般奇景了? 自當年老皇帝十數年不理朝政開始,三公一起辦公,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向來一條心。當年三公領著眾臣子求皇帝理政,每天跪在前殿的白玉石階上與皇帝據理力爭,不吃飯不喝水,見到皇帝一面就激動得熱淚盈眶…… 那熱淚盈眶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三公也早已不是一條心了。 太尉沉著眼與丞相、御史大夫二人對望。這兩位同僚回視他,并不畏懼他的權勢。 御史大夫開了口:“太尉不覺得皇帝換得太勤了點嗎?好像閉上眼睡個覺,天下就換了新主人了。也不知道這新主人,是姓‘張’,還是姓‘程’?!?/br> 太尉嗤笑一聲,沒理會御史大夫的挑釁。他盯著丞相,看丞相并沒有站出來的意思,于是望向后方那些還沒有站隊的臣子:“還有人反對新皇嗎?” 接著又稀稀拉拉地站出來幾人。其余人在太尉的壓力下,權衡再權衡,頭上滲了冷汗,暗惱自己今日怎么身體這么健康,不突然暈倒什么的?或者出門時怎么沒好好看看黃歷?這應該是積極上朝的時候么?早知道朝上會發生這種大事,揮著鞭子也得逃得遠遠的??! 太尉連連冷笑兩聲,拍掌道:“好得很!看來你們都是要抗旨了?” 丞相抬了眼皮,看向太尉,終于紆尊降貴地開了口:“不是要抗旨。只是陛下去得太過蹊蹺,老臣有些疑問,想問問太尉?!?/br> “丞相請講?!?/br> “陛下既已崩,這樣大的事情,怎么是太尉坐鎮,不見皇后殿下出來主事?” 太尉說:“陛下去后,皇后殿下太過悲痛,已于昨晚隨陛下一起去了?!?/br> 朝上小聲議論的說話聲夾在一起,嗡嗡嗡的吵聲有些大了。御使大夫的臉色更冷一分,太尉卻神色淡定,壓根不看眾人質疑的目光。 丞相往前一步,再問:“陛下仁慈,又厚待兄弟,更不忍寧王以病重之身返回平陵。為何陛下病難時,不召寧王進宮伴駕,反而召太尉進宮?”丞相向身后一臣子點了頭,那臣子出列出堂,很快又回來,帶回來了一個小兵。小兵瑟瑟發抖地跪在地上,丞相跟朝上諸人介紹道:“這個人,是昨晚看守東宮門的。我召他問了問,得知陛下昨晚根本沒有召人進宮,太尉乃是拿著自己的腰牌,自己進的宮!” 丞相一笑:“泱泱未央宮,竟像是太尉家的后花園一樣。想來便來,想走便走。咱們陛下,也實在仁愛過了頭?!?/br> 太尉冷聲:“既然丞相懷疑我,質疑陛下的旨意。不如去陛下陵前,親自問一問陛下?” 他話音一落,堂外當即有大批軍隊帶刀而入,將群臣包圍其中。這下,朝上氣定神閑的人,都開始慌亂了。將士們腰上泛著寒光的刀,映著他們尚未老花眼的眸子。有人想向外闖去,對方嘩啦劍出鞘,橫在了人的脖頸上。 御史大夫厲聲:“程老賊!你這是什么意思?拿不出證據,就要血濺朝堂,把反對你的人都殺光么?!你敢殺光么?!” 程太尉是不敢的。 看他扶持新帝登基,也不自己造反,就能看出他還是看重一個好聽點的名聲。凡事留一線,程太尉做事并不敢過分到底。 御史大夫這般說,程太尉無話反駁,只看著兩個小將,將刀架在了丞相的脖頸上??吹截┫嗄樕⒆?,太尉才稍滿意。程太尉笑問:“丞相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丞相說:“第一,上朝解兵,無人能佩戴兵器入朝,更無人能召集這么大一批軍隊,包圍諸臣。第二,新帝要登堂,老臣等不敢反對,但觀太尉的言行,疑點卻不得不讓我等慎重。還請新帝拿出玉璽與虎符,證明自己的身份吧?!?/br> 丞相的目光,望向座上那個懵懂不懂事的小孩子。小孩子被人這般看來,再次被嚇哭。童言童語在朝堂上傳開:“什么是玉璽虎符?我父皇沒跟我說過!外祖父,殺了這個人吧!” 丞相怔然看著這個尚不明白什么是“殺”的小公子,余光看到了程太尉唇角輕微的笑意。程太尉籠絡了新帝,大楚又會走向什么樣的未來呢?丞相心中頹然,一時間淚如雨下。他再不置一詞,憤然向前跨一步,迎上脖頸前的刀鋒…… 眼看丞相即將當朝自刎,殿外傳來一極淡的聲音:“且等一等?!?/br> 眾人齊齊回頭。 新的一批軍隊,從外圍將現在的人再包圍一圈。這批軍士身上沐浴殺伐血氣,隨著到來,濃腥之味撲面而來。眾臣子中,眼尖的人,先認出了軍士中走在最前方的年輕郎君吳明。吳明是丞相家的長子,昔年走雞斗狗,長安的人,少有不認識他的。 當郎君改頭換面,身披戰鎧、手持長劍,護著身后人走進朝堂時,許多人,都很難把他和當年的那個紈绔子弟看成同一個人。 看到軍士將劍橫在丞相脖頸前,吳明眸中帶上了戾氣,冷聲:“我看誰敢碰我阿父!” 丞相看著長子平安回來,看到長子臉上的血跡,他淚眼婆娑,覺得一切都值了。丞相唇角顫顫,想喊一聲“大郎”,聲音哽在喉嚨中,目光只欣慰地一遍遍從兒子臉上掠過,再掠回來。他千百遍確認長子無事,沒有缺胳膊少腿,才把目光移向了吳明身后的青年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個青年人身上。 一眾將士血氣濃郁,刀劍橫挎。只此人清瘦而俊美,行走間,袍子寬大紛揚,沾著水霧,與血氣方剛的男兒郎完全不同。他的臉上帶著一貫的病弱,虛弱地從殿外進來時,袖子掩著口鼻,明確表現出了自己的厭惡感??⌒闱嗄耆丝聪蛑T人,眼睛里吊著自己獨有的漫不經心的嘲諷神色:“喲,太尉又開始脅持人了?” 程太尉:“……” 諸臣子:“……” 大家一起覺得牙疼。 丞相率先反應過來,帶著諸人拱手相迎,激動無比:“寧王殿下!您總算回來了!”雖然寧王殿下說話還是這么的陰陽怪氣,見誰諷刺誰,但是見到他回來,朝上有了人主事,大家都覺得親切無比!哪怕被他多譏諷兩句呢! 大楚張氏尚有人在長安!寧王出身天然自帶的身份,讓他一呼百應,多少人都愿意跟隨他! 寧王張染一步步走進大堂中,語氣奚落:“誰拿著玉璽,就聽誰的話嗎?太尉不知道玉璽在我這里吧?” 他手中握著玉璽,從清晨的辰光中走進昏暗的殿堂。落落濕意在外,青年人慢慢走近,跟隨著他的兵士,也一點點向前推進。程太尉袖中的手微發抖,冷眼看著這個青年人平安歸朝。他知道大勢一去不回頭,自己想在寧王回來之前cao縱新帝登位,已經不可能了。 他想把事態控制在最小分寸上,無奈寧王根本不給他這個機會! 青年人與中年人在朝堂上對視,從這一刻起,戰爭一觸即發! 就此開啟了長安城長達一月的戰爭新紀元。 ☆、第159章 1.0.9 夜風清清, 過竹穿簾,在素月下蕩漾。屋中帷帳被風吹得將近飛起來,青銅鼎中燒著的香縷縷向上, 當細風進來后, 霧狀香氣便在半空中彌漫開來。爐香與微風相纏著,拂向靠睡在墻邊案頭的青年身上。 書案上擺著雜亂有序的卷軸, 除了筆墨外,還扔著一把之前修剪花枝的交股屈環青銅剪刀。剪刀壓著一張攤開的竹簡, 竹簡上字跡淋漓,墨香濃郁。已經寫了一大半的字,只余左上方處空白著未寫成。 燭火與清風在青年面上浮蕩,光瀾一**流轉。 沉睡中,江照白手撐著額頭, 頭微下垂, 眉目青黑。他容貌郎朗, 昭昭若日月輪替,便是睡了,人依然蹙著眉,作心事重重的樣子。白底青袍,江照白日思夜想的事情實在太多,讓他的雙眼下一片烏黑,可見也睡得不甚好。 他要思量跟李信重修關系。李信不信任他,他從中折中,愿屈居一個軍師的位置。只出主意,采不采用,李信做主。他向李信坦誠自己的錯誤,其他事情不敢保證,只說吸取教訓,下次若李信不在時,再遇到跟聞蟬有關的事,江三郎定先顧著聞蟬。 李信去送郝連離石回蠻族了,暫時還沒有給江三郎回復。江三郎卻又殫精竭慮,想李信已經叛了朝廷,日后該如何是好。世人講究一個說法名目,李信光憑被朝廷冤枉這點,顯然不足以成為他叛了的理由。江三郎要給李信想個好聽的理由,還要想李信下一步要攻占哪里。江三郎把目光放在了幽州上,拿下了幽州,李信就有跟朝廷對抗的底氣了。 大楚已經沒救,江三郎不會再想回去。什么國家啊百姓啊,全都需要推翻重來。在舊的上面修修補補的可能性已經沒了,江三郎將希望放到了李信身上,放到了未來上。他不想跟李信爭搶什么,對功名利祿也不感興趣。江三郎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一點,恐怕世上少有人能理解他,他也不在意被人理解與否。 江照白每日要想這么多事情,也難怪即使假寐也睡不安穩了。 忽然間,江照白感覺到屋外檐角鐵馬相撞,又聽到了竹簾嘩嘩的聲音。帷帳被風吹開,一個年輕女郎從外走了進來。他心神在驟然間被一只手猛力抓住,重重向下一捶。喉嚨幾乎哽住的空檔間,女郎站在燭火中,靜靜看著他。 如月之升,如云之散。 飄飄渺渺,霧里看花一般不甚分明。 江三郎看著她——看到程漪低下眉目,對他伏身一拜,聲音飄虛寥落:“三郎……” 江三郎皺著眉,疑心她怎么會來。他這般想的時候,突然覺得哪里不對勁。一旦有了這種警覺,后背便被人用力一推般,他從哪里跌了出來。江照白驟然睜開眼,坐直身子。他看著方才程漪所站的位置,又去看竹簾,又去聽鐵馬。過了半天,他才驚覺自己只是做了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