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哦?那你來說說,曲章怎么不是個壞人?” 既然讓她說,她就不客氣地說了。晏殊和父親的矛盾她如何不知?之前總覺得晏子欽的這位族叔應該是書本里吟唱著“無可奈何花落去”、嘆息著“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清癯文人,渾身帶著仙氣,可見到真人后,不過是個頑固的長輩。 頑固不化這一點倒和曲章十分相似。 明姝想著,若能盡憑借自己的行動改善晏殊和父親的關系,也算是盡了她做女兒的一點綿薄之力,于是前進一步,面容恭謹,不卑不亢道:“請叔父聽我一言。當初叔父離開京城,起因的確和家父有關,可是叔父細思,整件事中,家父可曾說過一句損害叔父的話?反而是事后秉公進諫,請求將叔父調回京城?!?/br> 她這一番話有理有節,并無半句虛言,而她說曲院事“秉公進諫”,也是側面體現了二人的品格——晏殊當初反對曲章,不是為了一時意氣或是私人恩怨,而曲院事為晏殊求情,也是知道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棄之荒野是家國不幸。 經她一說,晏殊和曲章竟好似變成了一對別扭多年,卻惺惺相惜的知音。 晏殊無言,只是笑笑,嘆道:“曲章生了個好女兒,你下去吧,去見見你的嬸嬸和meimei,她們都很想聽聽你‘通陰陽’的故事?!?/br> 明姝汗顏道:“那不過是市井訛傳,何況都是舊事了?!?/br> 待明姝福身告退后,堂中只剩下晏殊、晏子欽這對叔侄,耳房的簾櫳掀動,走出來的竟是一身青衣的范仲淹。 “希文兄,好久不見!”晏子欽又驚又喜,起身拱手。 “元甫,久違久違!”范仲淹也是面帶笑意,拱手回禮,坐在晏殊身側,和晏子欽相對。 晏殊道:“該改口了,一位升任大理寺少卿,一位升任秘閣校理,都是后生可畏,越發覺得自己老邁無用咯!” 范仲淹笑道:“大人別開玩笑了?!?/br> 晏殊笑道:“不開玩笑,咱們說說元甫那位舅舅的事?!?/br> 他說的自然是許杭,許杭暗中勾結丁謂一事雖沒傳開,可天下眾口悠悠,消息總有走漏的時候,因此晏子欽并不覺得驚訝。 “舅父協助刑部及大理寺,交待丁家贓物的藏匿地點,圣人有言,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官家也是如此寬慰舅父的?!?/br> 聽他此言,許杭的罪名竟是不了了之了,而且是圣上欽定的法外開恩。 晏殊點頭道:“如此最好,我不知這其中有什么關節,也不稀罕過問,只是你總該記住,可一可二不可三,官家偏袒你,你也該恪盡職守,起碼管好你身邊的人?!?/br> 晏子欽點頭稱是,此時,門外又有一人前來拜見,自稱是西京洛陽人士,姓富名弼。 晏殊笑道:“正好,讓你們認識認識我家的王佐之才!” 晏子欽和范仲淹面面相覷,心道晏殊說此人是他家的,莫非是有心招此人為東床嬌客?不由一笑。 卻說明姝見過晏殊的嫡妻和女兒,與他們閑話一番,解釋清楚自己并沒有通靈能力。 晏殊的小女兒晏貞比她小上幾歲,還是愛聽故事的年紀,纏著她問個不停。 “嫂嫂,聽說你和三哥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死人,是不是真的?那我們家是不是很危險?” 明姝擦了擦冷汗,強笑道:“這個……最近都沒出現這種情況?!弊罱恢痹诩?,倘若真成活死神,還不是要鬧得家宅不寧?她可不愿意,還是要平平安安的才好。 話到一半,卻見春岫進來在她耳畔低語幾句,正好又有一戶親眷來拜見晏殊的夫人,她便笑著告辭了。 出了房門,明姝問春岫:“胥小娘子在哪?” 正問著,就見胥柔笑吟吟地站在回廊下,俏皮地行了個禮,道:“晏夫人,給您拜早年了?!?/br> ☆、第66章 明姝拉過胥柔的手,被胥柔夫人長夫人短地叫著,真覺得自己是她的長輩,理應像關照小輩那樣關照她。 胥柔的父親胥偃和晏殊有過交情,可是多年的動如參商,已讓這種交情變得很淡,然而君子之交,淡薄一些又何妨,晏殊還是給多年未見的同僚們送去了請帖,只是一般人為了避免尷尬,都婉拒了。胥偃卻答應下來,他幾年來地位不顯,能讓女兒出嫁前見識見識大家氣象總是好的。 所以,胥柔在這種場合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場的女眷不是晏殊的親屬,就是摯友的家眷,許多人早就相互認識,聚在一起分外熱絡,只有她,孤零零一個人,既放不下身段進入別人的圈子,也沒有獨來獨往的勇氣。 可她請明姝過來,并不只是為了解圍,更是為了她心底的小算盤。 “晏夫人,您可知道,前堂都來了哪些賓客?”胥柔有些羞怯地問。 明姝倒是聽晏子欽提起過,道:“都是些年輕士子?!?/br> 胥柔點點頭,用蓄著長指甲的手拉住衣袖,半遮著臉,四下觀瞧,極謹慎的樣子。 “晏夫人可知道,歐陽修是否在其中?” 明姝不禁皺起眉,心道這位胥小娘子也太大膽了些,即便歐陽修在場,她還要冒著被全場賓客撞破的風險,逾墻窺隙地去見他嗎?何況聽她之前在袁家的意思,歐陽修與她連一面之緣都沒有,冒然前去,多半會把人家嚇到。 胥柔見明姝眉頭微蹙,怎能不知她心中所想,期期艾艾道:“我……我不過想見見他?!?/br> 其實,明姝也好奇這位名垂千古的才子是什么模樣,尤其是此時他尚年輕,意氣風發,風華正茂,不似書本里那般,只是一串串冰冷的名字,老邁的畫像。 可是總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就誤人子弟吧。 于是,明姝道:“胥小娘子豈不知人言可畏?” 胥柔道:“若是旁人和我說這話,我信,若是晏夫人說,我便不信?!?/br> 明姝一驚,心道胥柔這是何意,難道把她當做臉皮厚似城墻,幫忙不分場合的人嗎?此人多是非,又想起她在臘梅會上面對晏子欽滿臉飛霞的樣子,暗道此人不宜深交,正想找時機離去,胥柔又泫然欲泣地開口。 “晏夫人,您還記得我表姐的事嗎?” 說起袁意真,明姝不由得一愣。袁意真是她心頭始終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因張麟陷害妻兄之事暴露,張、袁兩家再也沒了做親家的臉面與情分,義絕一事已成定局,袁意真即將脫離苦海,重獲自由。 可是在目睹了父母的置若罔聞后,袁意真已經心灰意冷,言語間透露出看破紅塵之心,意欲尋一處可托身的清幽禪院,青燈黃卷,了此余生。 若說她在這世上最感激的朋友,袁意真若論第二,便無人能論第一了,那種愛莫能助的無力感深深烙印在她心里,一切悲劇的根源就是盲婚啞嫁,如今她的表妹又面臨同樣的問題,明姝不由得心思微變。 胥柔又哀哀乞求道:“曲家jiejie,您就忍心看我步表姐的后塵嗎?” 明姝嘆道:“此事本就不宜聲張,遑論是在別人府上,于人于己都留不下好名聲,急不得?!?/br> 說完就在胥柔悻悻然的眼神中離去。 而此時,身在前堂的歐陽修正白著臉和同樣不知所措的王拱辰躲在角落里面面相覷。他手里拿著一卷帶著折痕的字,正是要交給晏殊那幅。 “怎么辦,折得像破布一樣!”歐陽修萬念俱灰。 王拱辰無語,道:“還不是被你壓的……” 歐陽修道:“你不推我,我怎么會壓到它?” 王拱辰道:“是你先騙我要給我找……找……” 歐陽修道:“找新婦?” 王拱辰道:“無恥!” 倘若胥柔有知,一定會慶幸自己今晚沒能見到歐陽修,否則憑著他此時的蠢樣,她一定會回家和父親大鬧三百回合,誓死不嫁,若是如此,此生就要與這個令她心折的男子失之交臂了。 月影漸高,絲竹聲繁,晏殊照應過前堂的士子們,又返回后堂和親朋相聚。府中婢女們已擺好了家宴,因晏子欽是晏殊的同族,便和明姝一同入內室,和府上衙內們一一見過面,又重新向晏殊的正妻行禮,這才入席。 晏殊文采風流,又喜作小詞,席間少不了命官妓彈唱,唱的皆是他的新作,其中一曲《浣溪沙》,明姝覺得分外耳熟,仔細聆聽,下闕唱的正是知名的“不如憐取眼前人”。 她心道這曲子必然是晏殊在宴會上為歌妓譜寫的,再看他的夫人,面上并無絲毫不悅之色,似乎已司空見慣了,不由得一陣心寒,若有所思地望了晏子欽一眼。 晏子欽要是如此風流,她一定受不了。 晏子欽似有察覺,微微側頭,裝作斟酒,不著痕跡地看了明姝一眼,但見她面帶猶疑,雖不知是為了什么,卻能體會到她的失落,于是在桌下偷偷握住了明姝的手。 明姝一愣,面上卻不敢露出痕跡,懸著心等下文,不知晏子欽要玩什么把戲。只覺得掌心酥酥麻麻,原來是他在用微涼的指尖在她掌上寫字。 “你就是我的眼前人?!?/br> 這天下的女子雖多,可能進入我眼的,只有你。剩下的話晏子欽不會說,更羞于說,可是已經足夠了。 一筆一劃清清楚楚,他的手雖涼,可明姝的掌心卻微妙地發起熱來,偌大的廳堂,仿佛靜到無聲,旁人一定想不到,這人聲鼎沸的宴會上,無人在意的桌案下,竟有這樣的這樣的脈脈溫情,讓兩人的五感都模糊起來,只有手中暖暖的□□的真實的。 直到聽人叫她,明姝才回過神來。 原來是晏殊正舉杯笑談,道:“在場都是文雅之人,連女子皆能成詩,不如每人撰詞一首,以蝶戀花、阮郎歸或是菩薩蠻為題,安排歌者們即興唱來,豈不有趣?” 眾人皆連連點頭,明姝卻慌了。 她完全不會??!這不是要當眾丟臉嗎,而且丟的不止是她一人的臉。 人們不會說她如何,只會暗中合計,曲家怎么養出一個如此不通文墨的女兒,晏子欽空有文采,卻娶了個粗鄙無文的妻子。 她好想站起來,提議大家一起比拼分割脂肪和肌rou組織,或是做片切,她絕對有信心…… 不能胡思亂想了,婢女們已經取來筆墨紙硯,恭順地分發給各人,遞到明姝手中的是一張灑金箋,一管玉竹筆,明姝接過紙筆的手都是顫抖的。 見在場的人分席落座,晏殊、晏子欽以及晏殊的五位公子皆是揮毫落紙,自不必提,其余的人也是苦吟細思,撰寫兩句,只有明姝手發抖腳發顫,一個字也寫不出。 想想在現代時背過的詩詞吧,什么“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等等,這是晏殊的詞,正主就在場,用不得。 再想想,還有“夢入江南煙水路”……這是晏幾道的詞,此人是晏殊的第七子,雖然此時還沒出生,可是剽竊人家兒子的詞也太不地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不行,是晏幾道的!“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還是晏幾道的! 明姝想了五六首,居然都是晏幾道的,好像中了晏家人的毒一樣,只怨她上輩子獨愛《小山詞》,越是危急,越是想到他的作品,別人的詞要不然詞牌不合要求,要不然只能記起一兩句,成不了全篇,她只恨自己當初喜歡的不是納蘭性德或者蘇軾,這樣一來,今天就有救了。 算了,難道喜歡別人的詩詞,就是為了穿越后用來剽竊的嗎!就算剽竊過來,藝驚四座,才女的名聲傳出去,她絕對會良心不安到夜夜失眠。于是毅然決定雄起一回,在宋朝耳濡目染五、六年,對時下詞曲也有些認識,就算是寫出不合格律、文理不通的東西,被人恥笑,也是她該承受的。 晏子欽的《阮郎歸》寫完了,已起身擱筆,晏殊早已寫成五、六首,正滿意地笑著檢點自己的新作。 晏子欽抬眼,就見自己的小娘子正一臉糾結地在紙上涂涂抹抹,經過他的教導,明姝的字已經看得過去了,只是不知她文采如何。 瞇眼一看,晏子欽就傻了。 灑金箋上,菩薩蠻三字曲牌倒是寫得斗大,除此之外,只有兩個字——煙波。 合著她折騰了半天,只憋出兩個字? 而且還是兩個毫無新意的字。 又見明姝提起千鈞重的筆,晏子欽以為她要揮灑成文了,卻只慢吞吞寫下兩個字,連起來是“煙波渺渺”。 她……大概是寫不出來吧…… 晏子欽不情愿地接受了這個想法,然后就看見了雄起失敗的明姝投來的可憐眼神。 “救救我!”她含著淚水的眼睛告訴晏子欽,她快崩潰了。事實告訴明姝,文采這種東西,是憋不出來的,總不能用四個字交差吧! 在場的其余人陸續擱筆,晏子欽嘆了口氣,順著明姝的開題四字接下去,寫成一首菩薩蠻,偷偷遞到她手中,小聲道:“快抄!” 明姝顧不得感謝了,慌慌張張抄下來。 待到評選時,自然是晏殊奪魁,晏子欽的“清明煙雨自溶溶,江天一線風”之句名列第二,而明姝請晏子欽代寫的“煙波渺渺風如住,柳絲裁剪離愁句”一首,竟忝列女眷中的第一,讓她心虛到不行,決心回家好生修習詩詞,決不能再出丑了。 燈影漸昏,玳宴欲散,回家的馬車上,明姝埋起頭不敢說話,就怕晏子欽問起方才填詞之事。 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留著一個疑問,終究要成心結,晏子欽嘆了口氣,輕聲道:“你……沒學過填詞也不是你的過錯,不必往心里去?!?/br> 明姝聽著軋軋的車輪聲,喃喃道:“其實……我不會的遠比你想象中的要多。我十一歲前都是渾渾噩噩、癡癡傻傻,錯過了許多光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