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 第1123節
基因豐富度非常重要,這意味著除了現有的新品種,還能培養出更新的,性能更強大的新品種。 就拿水稻來說,農神為什么要去找什么原始的野??? 那就是要找到原始的,豐富的基因,從頭選擇。 人類發現,無論是哪個物種,不斷的繁殖發展后,基因的差異度是不斷縮減的,就連人類也是如此。有的專家判定,再這樣繁殖下去,人類其實會最終滅絕。 以前有很多人種,后來隨著人類的交流,大家的基因不斷接近。 咳咳,扯遠了,反正增加基因的種類并固定下來,對于后期的選擇培養非常重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通過基因的檢測倒推,屈萍團隊鎖定了五種菌落,最后找到了參與變異的三種菌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這就意味著能夠準確培養,不用后期培養的時候什么都往培養皿里面堆,太浪費物資了。 當新細菌重新穩定培養出來后,屈萍松了一口氣,最害怕的就是培養出來的細菌要么不夠大,要么鞭毛轉速不夠高,現在兩者都齊活了,那就滿足了基本的要求,后續的細節慢慢處理。 “主任,該給它命名了?!笔窒滦÷暤奶嵝?,這么長時間來都是用代號稱呼,不方便。 屈萍想了想,很快就給這種細菌命名為“旋風菌”。 旋風菌培養出來了,后續的觀察一點都沒少,最關鍵的是要弄清楚工作原理和工作極限。 屈萍發現,這個細菌是靠溶液狀態或者是溶液內的能量塊為生的,它吃一口,就迅速的把能量轉化了,從內部轉子傳動到鞭毛,然后推動細菌快速的移動,能量的轉化幾乎為令。 這個是極其了不得的發現,這就意味著,這玩意一旦達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讓更大的設備快速移動起來,最妙的就是能量完全沒有浪費。這是什么?這就是生物發動機的前置性條件! 屈萍甚至設想過,繼續將旋風菌無限增大,然后安置到船只上面,那么船只的速度將會有多少節? 如果是用旋風菌攪動水流,水流帶動飛機渦扇,那么飛機的速度又能達到多少? 汽車呢?坦克呢?人類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將會換掉熱工作發動機。 隨著能量塊的興起,很多汽車已經開始拋棄汽油,選擇了能量塊直接使用或者是電車出行,但是這里面涉及到一個能量轉換的比率問題。 過去,汽車發動機的熱值能達到40%都算是很厲害的,并且還不是穩定保持,這是實驗室的數據,不是實測的數據。即便是實測數據,也是環境較好的條件下得出的結論,不能代表復雜多變的駕駛環境。 這樣的能源利用率也太拉胯了,不用擔心污染也得考慮一下利用效率的問題啊。如果旋風菌做成了生物發動機,那就是幾乎無損的能源利用率。那么以后大家的出行成本會更低,就跟大家都用管束列車出行一個概念。 這個前景越想越美妙,屈萍立馬聯系了材料部門的團隊,要求他們制造出一個小型的潛艇,前提必須是生物產品。 “多大?” “五厘米左右就行,內部要有相對完善的傳動系統,如果沒有的話就給個密閉的殼子都好?!?/br> “哦,能問問你們要做什么嗎?” “暫時不能,我會把簡圖發給你們,記??!必須是生物產品,能培養加工出來的,不要金屬機械產品?!?/br> “好吧?!?/br> 面對這樣奇怪的要求,材料部門也沒有多想,大家各司其職,即便是有合作關系,也不能強行打探別人的秘密,這是違反工作紀律的。 但是生物產品搞出來的潛艇,是個什么概念?一下子就讓人撓頭了,沒聽說過潛艇是培養出來的啊。 “頭,要不我們就把硅藻殼給弄成個潛艇唄?反正最近管束通道出貨大?!?/br> “好主意!我們可以先用生物膜搭建潛艇的框架,然后再通過硅藻的繁殖將硅藻殼布滿潛艇的外殼。這樣還能滿足潛艇可以打開的要求,就這樣吧!” 材料部門自己的動手能力就不錯,很快就做出了幾個樣本,屈萍看了之后非常的滿意,當場就帶回去了。 將“潛艇”仔細打開,然后把旋風菌的身體放進了潛艇當中,鞭毛就露在外面了。 剛一放進水里,潛艇當場消失,快到讓人看不清,涂著紅色點點的潛艇已經到了培養皿的邊緣。 “剛才的軌跡看清了嗎?” “沒看見,好在錄像了?!?/br> “快快快!” 團隊迅速的忙活起來,好家伙,這個速度,直接一秒游出百倍于自身體長的距離,大家不通過慢鏡頭都看不清。 再次逮住一個旋風菌后,塞進了小型潛艇中。 這樣一搞,觀賞魚缸大小的培養皿就亂了起來。 這兩個旋風菌身上套著殼殼,還有這紅點,視覺效拉滿,它們確實沒有視覺,但是身上綁著東西,給誰都不舒服,于是這兩個旋風菌就玩命的亂竄。 奇妙的是,無論怎么亂竄,它們根本都撞不到一起?;蛟S這樣的速度對于它們來說不算快,就好似兩個跑步的人迎面跑來,反應時間很足夠。 過了兩個小時,這兩個旋風菌就不動了。 “誒?這是怎么了?” “應該是餓死了,躥了這么久,身上套著潛艇無法進食,所以……” “對哦,竟然忘了這件事……現在解開潛艇的外殼,單獨喂食一下,說不定還能搶救過來?!?/br> 事情確實是這樣發展的,那兩個餓暈的旋風菌過了一會幽怨的靠在單獨培養皿的邊上,感受著自由的氣息。如果它們有嘴巴,估計罵得很臟。 有了之前的經歷,后面的實驗就有思路了,先定量喂食,然后再套上潛艇殼殼,隨后大喊一聲“駕”!接著記錄旋風菌跑了多久,跑了多遠,跑得多快,加速度是多少,最后得出單位熱量內做功多少。 實驗做了整整一天,大家的眼睛累到不行,閉上眼睛都感覺有紅色的點在眼前快速晃動。 屈萍本來沒打算上報,畢竟這玩意還沒有徹底穩定下來,做的都是前置性的實驗,有什么好匯報的?要是所有進展都上報,陳瀟還不累死了? 沒想到,陳瀟一身輕松的走進了實驗室,手里面拎著很多水果。 “你怎么來了?”屈萍驚喜得把手里面的筆和實驗夾頁放在桌子上,走了過來接水果,還念叨著“帶這么多我也吃不完啊?!?/br> “額,有沒有可能,這是給整個團隊的?” 場面瞬間尬住了,屈萍幽怨的看了陳瀟一眼,這家伙就不懂說句話哄哄自己? “額,這是給你的,你給大家分分吧?”陳瀟趕緊換了個說話,屈萍瞬間就買賬了。 兩句話的效果其實都一樣,但是重點不同了,由大家的變成了一個人的,這種就叫偏愛,像極了愛情。 屈萍輕聲嘆息,這個男人呵,太難得到了。要么寄希望于社會禮崩樂壞,要么自己禮崩樂壞突破道德底線,也不知道能不能拿下來。 陳瀟最近非常有空,專心科研,到處視察,今天剛好到這里,想看看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再看看有沒有什么進展。 “恩?超級鞭毛?不,超級細菌?”陳瀟瞬間來了興趣,聽了一會之后就聯想到了很多,“我們可以用這個替換現有的所有機械設備。金屬設備變成生物設備,生物發動機已經可以提上日程了?!?/br> “我也是這個想法?,F在還不算特別穩定,我們要達到發動機的工作能力,要么堆積旋風菌的數量,要么提升旋風菌的體型,無論哪一種都還需要時間?!?/br> “有沒有想過改變培養液的成份,加速培養?” “想過,不過我想通過基因修改試試?!?/br>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縱橫南北,戳你心臟 “按照這個思路進展沒什么問題,但是總感覺有點不對勁?!标悶t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按照各個發動機的尺寸來確定旋風菌的大小,有點離譜?!?/br> 看到屈萍露出疑惑的表情,他進一步解釋道:“這么說吧,發動機這樣的東西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上都是大小不一樣的。 即便是摩托車也有不同的訴求,不同的排量,又如何能一一滿足? 況且,還有數不清的設備,結構,我們都無法一一滿足,旋風菌難道要為了每一種設備準備不同的尺寸?” “確實不能,那我們該怎么辦?” “這個還不能說,我們得先看看能研究到什么程度,先把旋風菌的每一個部分研究透徹后再說吧?!?/br> 這天之后,陳瀟就對屈萍的實驗項目上心了,干脆在宿舍住了下來。 屈萍這邊不再沉迷于如何提升旋風菌的體積和鞭毛的轉速,這玩意現在已經遠超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如何最大程度的轉化這些性能才是最大的現實意義。 團隊們開始解構旋風菌的結構,對于每一個結構是有什么樣的基因都進行了準確的界定。 反正都是蛋白質,分解就完事了。 進展非常的快,一個個結構都已經被解析清楚,那么下一步該如何呢? 陳瀟此時已經思考了好些天,心里面有了更為完善的打算。 “我們如果繼續培養旋風菌,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無法突破細菌本身的生物禁錮,就好像人類怎么長都長不到大象那個級別?!?/br> “那為何我們能培養這么大的旋風菌?” “可能是因為細菌本身的極限就包含了旋風菌的大小。 所以我想說,旋風菌無法培養到一米,即便真的能做到這個程度,也不知道要改多少代的基因,我們時間來不及。 這段時間你們不斷解析旋風菌的結構,得到了旋風菌內部的傳導方式,下面我們就根據這樣的原理來還原這套鞭毛系統,看看能還原多少。 把數據共享給制造部門,我們要進入實cao環節了?!标悶t把接下來的想法跟屈萍簡單的交代了下。 陳瀟知道旋風菌肯定搞不出一兩米的直徑直接取代人類的發動機或者設備,那就學習它們的傳動方式吧。 這也不是心血來潮,根據研究,細菌吃了能量塊做功,跟發動機直接燒了能量塊沒什么兩樣,甚至后者還更加的直接。既然如此,那為何細菌的轉化能量如此高效,人類的發動機如此低效?問題很可能出在傳動方式上面。 不是說消化方式就完全排除了可能,也有可能是因為細菌消化能量塊比發動機更快,耗時更短,所以最短時間爆發出最大的功率。但這都是后面的事情,現在主攻傳動方式,這條路走不通了再找能量利用的形式。 屈萍團隊對每一個結構都進行了解析,知道了基因,也看到了傳動方式,下一步就是通過生物培養的方式把這些零部件造出來,然后再組裝起來。 這是在搞類鞭毛的超大生物發動機,每一個都可以單獨培養,然后集合組裝。 雖然是用無數生物體細胞構成的部件,但確實不是生物體,沒有生命,卻仍可能有一定的生物特征。能做到程度,還得看時間。 這邊有了理論,那邊立馬進入了實際生產環節,剛一面世,就立馬把能源利用率提升了一倍,達到了驚人的80%! 這還只是剛出來,沒有進行精心調試的粗糙產品而已!至于傳動效率這一塊,更是不知道提升了多少。由此可見,細菌鞭毛的傳動方式究竟有多么的合理! 兩邊的人員全都驚呆了。 “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發明家不是人類,而是大自然,這樣的精密的結構人類根本無法想象,也就無從生產!” “如果不是旋風菌足夠大,我們或許還沒能這么容易就破解里面的內容,真是期待,是不是旋風菌更大一點的話,我們就能收獲更多結構的秘密?!?/br> “造物主真是神奇,不,應該說是生物的進化,自然的選擇就是如此的神奇?!?/br> 大家嘖嘖稱奇,非常期待著下一步的進展。全方位記錄了第一次組裝后,大家乘興進行了第二次組裝實驗,這一次在設備內部模擬細菌內部的環境,結果又提升了數個百分點。第三次組裝實驗,同時在設備外部模擬了細菌生存的環境,又把效率提升了一點。 當總效率抵達95%的時候,這個數值終于穩定了下來,這個時候大家也明白,現有理論的上限應該就到這里了。 對比實驗室環境下最高40%的熱效率,總效率95%已經是天方夜譚了。 注意,這里說的是總效率,包含了所有做功的效率,如果單純看熱值效率的話,已經突破了99%。 “看來細菌內部依舊還有我們看不到的細小結構,也正是那些更小的結構導致了總效率達不到無限逼近100%??磥硇L菌還是有繼續培育長大的必要?!标悶t點點頭,非常滿意與眼下的成果,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完美的形成產業。 很早之前就提過,現在還得再提一次,實驗室的理論跟生產理論不完全是一個概念,實驗的東西要量產,就必須重新設計生產理論,什么環節該怎么做才能最合適。 這里面要考慮現有的制造水平,還要考慮能耗,人工環節。 不好好設計的話,再好的實驗室理論無法量產,那就等于沒辦法真正的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