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節
不過實際上,現在這圖書室里空蕩蕩的。因為村子里識字的人實在不多,僅有三個人能勉強認字,不過倒是有一個秀才?,F在圖書室只有他一個人用,那三個識字的偶爾會跟著他過來學一點東西。 倒是院子里熱鬧得很。 平安轉了一圈,走到床邊,透過窗戶往外面看去。有十來個小孩子正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玩耍游戲。平安看了半天也沒有明白他們的游戲規則是什么,反正你追我趕熱鬧得很。又或者游戲規則一直在變,隨心所欲。 他看了一會兒,轉頭對村長道,“其實你們村子里既然有個秀才,大可以開個私塾,讓秀才教孩子們一點東西?!?/br> “誰說不是呢?”村長苦著臉嘆氣,“只是我們村的秀才公,將來可是要考舉人的,哪能浪費他的時間?再說了,村子里的人也出不起這份束脩……” “這么說,如果不收束脩,又有老師的話,你們是很愿意讓孩子們學點東西的?”平安問。 村長連連點頭,“這是當然。娃娃們就是咱們將來的靠山啊,他們有出息,咋能不同意?而且年紀小,也幫不上什么忙,”他也朝窗外看了一眼,“整天這么傻玩,哪比得上學點東西強?” 這年頭,許多村子里的人甚至會咬牙將孩子送去當學徒工,就為了能夠學一門手藝,何況平安說的條件那么好? 這個時候的學徒,跟后世可不一樣。后世的學徒不但管吃管住還要給工資,打不得罵不得,學到了本事還很有可能跳槽。但是在這個年代,當了人家的學徒,這條命就是師傅的了,跟家里人再沒有關系。這是要簽契約的! 學徒要承擔師傅家中所有的雜物活兒,跟賣到大戶人家做下人也差不離了。而且師傅多半不會主動教你,別說是這時候,就算是后世,手藝也都是各人吃飯的家伙,不可能輕易教給別人。畢竟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話古已有之。 所以又要能干又要機靈,才能夠學到幾分本事,等到熬個十年八年出師了,才能夠用自己的手藝掙錢。還不能跟師傅搶活兒干,可是一個村子里能有多少手藝活呢?甚至周圍幾個村子多半只能供養一個人,于是要過得好,還是只能出去闖。 就算這么艱難,其實也已經算得上是個不錯的出路了。因為一旦出師,就能夠帶來回報。 當然,平安要建的學校教的東西不是手藝,學會了也不能靠它吃飯。不過對于這些百姓來說,讀書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讀書人就該受尊敬,而且懂得很多道理。 所以讓孩子讀書明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也是愿意的。如果不花錢的話,那就更好了,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么。 “是啊,學點本事更好?!逼桨舱f,“不過女娃娃你們也愿意讓她們上學嗎?” “哎喲,這怎么能行?這學堂里是要擺上孔夫子的畫像的,女娃娃們哪能進?”村長連連擺手,“不行不行……” 平安回頭看了趙璨一眼,果然被他說中了。 他以前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一個農村人在地上撿到了一張紙,于是珍而重之的捧著回到了自己家里,好生收藏了起來。因為在古代紙是很難得也很珍貴的東西,寫著字的就更了不得了。拜一拜都能沾上文曲星的福氣!結果有讀書人看見,才揭破那其實是一張反賊的傳單,嚇得村民趕快將之丟掉了。 越是愚昧,就越是落后,越是落后,就越是愚昧,真是可憐可嘆,可悲可笑。 但……他不就是來改變這樣的現狀的嗎? 所以平安并沒有因為村長的這種表現,就露出異樣的臉色來,而是繼續道,“女娃娃怎么了?就是孔夫子,當初也曾經去拜訪過南子。哦,南子是衛侯的夫人??梢娕右膊⒉痪偷腿艘坏?,況且大戶人家的小姐跟前的丫頭也有幾分文采,怎么女娃娃就不能識字念書了?” “那……那都是貴人們,咱們這些野丫頭哪經得起?”村長訥訥的道。 貴人們。是啊,村長雖然懂得的道理不多,但這句話,倒是點出了現實,在這個時代,讀書識字是貴人的事。窮文富武,為了供養出一個秀才,這種普通的農戶之家,就算傾全家之力,也是不夠的。男子尚且如此,何況女子? 所以才會有世家門閥,所以朝堂和整個通知階層才會被這些人牢牢地把持在手里。即便朝代更迭,皇帝起于草根,也改變不了這種現狀。因為讀書本來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貧寒人家供養不起。 “您不必這樣說,或許什么時候,朝廷就有恩典了呢?”平安說,“有機會,還是讓女孩子也上學堂吧,至少長些見識?!彼f到這里玩笑道,“以后說親或許也容易些?” “貴人說笑了,咱們可沒有這樣的道理……”村長道,“這讀了書的姑娘心氣高,要嫁出去也難!” 平安失笑,女子必須高嫁都成了她們不能念書的理由了。他對村長道,“可是到時候村子里的男娃們不也都是讀過書的嗎?也不必分誰高誰低?!?/br> 村長不由一呆。 仔細想想,好像是這么個道理! 平安沒有繼續說下去,反正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況且他也不可能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說過去,到時候一年制的學習班強令所有人都要上就可以了。三年制的可以選擇。 說起來,村長沒有提男女不能同席,不好在一處上課的話,反倒讓平安松了一口氣??磥磬l間守節之風沒有那么濃,否則的話,這件事阻力會更大。 在這個村子里住了幾天,平安他們都是跟著村長家里一起吃飯。 這是平安的意思,雖然跟著的人都認為趙璨吃這些不合適,但趙璨本人倒是沒有任何意見。只不過住的時間越長,他就越是沉默,一開始還會問一些問題,后來意識到這些問題都很不合時宜,就不再開口了。 很顯然,即便眼前這個村子條件已經算是不錯,對于趙璨來說,還是有些難以想象。 平安心說更難以想象的還在后面呢,先悠著點兒。 接下來他們啟程繼續往里走。 平安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是水泥路,修到這里也已經變得十分勉強了。 畢竟現在沒有后世的那些修路手段,什么推土機挖掘機石頭爆破之類的,統統都沒有,遇到了障礙如果不能繞過去的話,就只能將就用原本的山路,進行一下休憩了。 所以路雖然修得十分平坦,卻是走不了馬車的。 騎馬倒是勉強可以,所以他們最后只能棄了馬車,帶上一部分必須的物品,留下人守在這里,然后繼續前行。 只不過山路陡峭,許多地方騎馬走過去太危險了,還是要下來走上一段。 這樣一來,速度大大放慢,而且不必悶在馬車里,道是可以看見不少山林風光。 夏天的山里簡直到處都是寶物。 趙璨跟平安都不由想起當初在洛州行宮時的那段經歷。那時候兩人也經常上山,會找到許多有趣的和好吃的東西?,F在這一路走來,雖然物產不同,卻仿佛又重溫了一遍當初走過的路。 這種感覺,讓長途跋涉都顯得不那么可惡了。 不過平安和趙璨兩個年輕人能夠受得住,可不代表跟著趙璨的那些老臣也能守得住。 他們一把老胳膊老腿了,原以為趙璨只是在行宮附近轉轉,所以欣然跟來。結果趙璨居然走了這么遠,這兩天乘坐馬車,雖然不顛簸,但也已經讓人渾身腰酸背痛。村里的床又睡不慣,休息不好,早就快撐不住了。如今還要徒步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偏偏還不能御前失儀,只能強撐著。尤其是看到趙璨那精神飽滿的樣子,他們難道要承認自己比養尊處優的君王更嬌氣,更受不住這樣的艱苦不成? 能夠跟到這里來的,都是心有成算的,知道趙璨到行宮來避暑,顯然并不是為了游山玩水,而是有正事的。正因如此,他們才拼命跟了來,就是為了從中發現端倪。 這幾天同吃同住,他們已經知道了不少消息,想來能夠趕在所有人之前。 這個時候,自然不會愿意半途而廢。 等到終于趕到了第一個村子時,他們已經累得癱倒在地,再使不出一分力氣了。 平安跟趙璨對視一笑,都覺得效果不錯。讓這些官員們親自體會一下這里居住不易,將來才會支持改善這些村民們的生活處境。不管是讀書識字,還是其他措施都一樣。 因為有時候,不是身臨其境,許多東西光是聽言語,是完全體會不到的。 所以才會有那個皇帝聽說百姓吃不起飯,還問“何不食rou糜”的故事。其實不能怪皇帝,因為他沒見過,所以他不知道。應該慚愧的是教導他的人。 不過,趙璨和平安也沒有輕松多久,因為眼前的村莊已經完全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 說是村莊,其實這里只不過住著十多戶人家。因為居于大山深處,很有可能會有山間野獸來襲,所以村子里建造了不少簡易的防御措施。真正的大家伙雖然攔不住,但是一些小型野獸倒是沒問題,甚至時不時陷阱里還能多些收獲,給大家加餐。 而這十多戶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山里的木頭搭的,再蓋上草編的屋頂,看上去十分不結實。而且眼睛可見的地方,這些房屋沒有任何裝飾,看上去全都灰撲撲的,彰顯出屋主人的生活處境。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一行人都不由心情沉重。 這個村子里的人,當初祖上據說是為了避禍搬來的。具體如何已經不可考,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在這里站穩了腳跟,開枝散葉,建立起了一個小型村落。 平安不得不感嘆人的生存能力之強大,不管是在什么樣的地方,都能夠立足下來。 即便這山里土地貧瘠,每年的出產交了稅之后幾乎不夠自己吃,多半還得采點兒野菜、挖點兒樹根混著煮才能足夠果腹,但他們還是將日子過下來了。 實際上這才是大楚絕大多數鄉村的真正面目。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繼續面對貧困。比如這個村子,就是因為土地太貧瘠,而且山上能開荒的地方也有限,就算發了好糧種,種出來的東西產量也沒增加多少。 平安甚至沒問這些村民關于那個讓孩子上學的問題。 因為這里的小孩面黃肌瘦,四五歲的孩子就已經學會幫著家里做活,甚至上山上采野菜摘野果吃,對于他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吃飽肚子。連生存問題都沒辦法解決,遑論其他? 倉廩實而知禮節啊…… 但是光是這個山南縣,就有一百多個村莊,整個大楚便有成千上萬個村子,就算他有心想要幫助這些人脫貧致富,也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幫。 所以歸根結底,平安覺得,這些事情還是要靠他們自身。只不過基礎教育問題,在這樣的村子里推行,恐怕并不容易。 接著他們又去了另外兩個村子,其中一個跟這個也差不多,十幾戶人家住在一起,勉強維持溫飽。平安這回倒是沒忍住,問他們為什么不考慮搬到別的地方去住。 而村民們給的答案讓平安十分驚訝。 原來這個時候的人非常排外,基本上一個村子,都是有淵源連著親的。從外面搬進來的人,自然免不了就要受到排擠和打壓。 這還不算,畢竟每個村子周圍的土地都是有數的,在山里,則連水都是有限的。千百年來能夠形成各個自然村落,當然也自有其道理。一個村子周圍的土地和供水,往往只能夠養活這個村子的人。 如果有別的人搬進來的話,這些資源自然就不夠分了。到時候,勢必會因此而產生矛盾。這時鄉間械斗的風氣還相當流行,尤其是這種靠著山的村子,因為要進山狩獵,所以男人都有一身力氣。對于他們來說,用武力保護自己生存之地是天經地義的。 因為這樣的緣故,這些村子自然不能貿然就搬到別處去,引人戒備。但是要想找個比現在更好而沒有人住的地方,也不可能。畢竟祖先們挑選這片地方,自然也是有理由的。 所以雖然明知道留在這片土地上,只能勉強果腹,但至少還能活著不是?若是離開了這里,說不準連姓名都沒辦法保全。所以他們還是一代代的在這里住了下去。 再說,故土難離,對于普通百姓而言,自家祖墳葬在這個地方,如果要搬去別的地方,他們自然也不放心。 平安看著那些身形瘦削,看上去營養不良的村民,很難將他們同故事之中一言不合就開打的形象結合在一起。不過他也知道,越是生存艱難,這種事情就越是難以避免。為了一口吃的舉拳相向,再正常不過。 而平安很快就有機會見識到故事之中所說的那種場景了。 他們最后去的那個村子,叫做周家村,顧名思義,這一村子的人,都是姓周的,或者跟姓周的連著親的。因為彼此之間這樣錯綜復雜的關系,所以即便內部不可能沒有摩擦和矛盾,但是在對外的時候,他們卻是相當團結的。 ——這種矛盾又團結的關系詭異的讓平安想起了文官集團,他們跟著周家村里的普通百姓似乎也差不多。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古人誠不我欺。 相較于之前那兩個只有十幾戶不到一百人口的小村寨,周家村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村子,一共有五十多戶人家聚居在這里。而他們村子所在的地方,也是這篇山林之中土地最肥沃,出產最多之處。 占了這樣的好地方,自然難免受人覬覦,難怪他們對外如此團結。 第190章 也是因此,周家村比之前那兩個村子還要閉塞得多,他們幾乎很少跟外面的村子交流,封閉起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就連朝廷政令,在這個地方也是最為難以推行的。 這是唯一一個擁有防御工事的村子,平安他們叫開村口大門時,一村的人都聚集在了一起,他們手里握著武器,目光警惕的盯著這一行人,尤其是站在趙璨身后,高大健壯的禁衛軍。 幸好縣令那邊派了人跟過來,出示了身份證明之后,村民們才警惕的將他們讓進村子里。不過很顯然,即便是官府的人,他們也很忌憚,所以并沒有請他們參觀村子,而是直接把人帶去了村長家。 即便如此,平安還是在短短的一段路途之中,通過觀察得到了基本的信息。這個村子,似乎根本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即便水泥路已經修到了家門口,他們卻還是關緊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似乎并不認為這跟自己有關系。 這種現狀讓平安有些唏噓。 就算之前兩個村子貧窮,但是說起水泥路來,都是很滿意的,覺得將來山貨更容易拉出去,孩子們也能到城里去找出路,是件好事。更多的好處他們說不出來,但光是走在平平整整的道路上,似乎就已經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 但是這里,人們對水泥路充滿戒備,除了小孩子外。 他們好像警惕一切外來的東西,就像是曾經閉關鎖國的舊中國。 平安費了一點功夫,才探聽出他們這種態度的原因。原來周家村占據了好地方,但也未必就那么好,因為他們不但要應對外面的人的覬覦,還要防備著山上的猛獸。這也是這個村子的規模發展得那么大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個非?!蔼殹钡拇遄?,他們自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拒絕任何外來的改變。 就連村長言語間透露出來的意思,也是這樣。對于朝廷頻頻來人,甚至修了一條方便的水泥路,他表示了自己的憂心忡忡,覺得這樣一來,周家村的地利之便很難發揮出來了。因為以前只有一條曲曲折折的山路能上來,現在卻被拓寬了不少。 至于朝廷的新政,這里的人也完全不關心,他們不知道外面有了報紙,不知道水泥路的重要性,不知道大楚的海船已經出發,除了官府發了新的糧種,以及金鑾殿上換了個皇帝坐之外,這幾年來的變化統統都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村子里雖然也被官府壓著建了一個圖書室,但是房子建在村外,而且根本就沒有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