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幾年不見,難道馮玉堂已經到這個地步了嗎? 馮玉堂笑著道,“后面是猜出來的。前面的消息,是在宮門口休息時,跟人說話打聽到的?!?/br> 他又不是神仙,自然不可能憑空猜出平安的目的。只是從曹彰那里打探到了一點消息罷了。 雖然曹彰知道得也不清不楚,但馮玉堂是什么人?以他的能力,知道一個開頭,也差不多能將整件事情推斷出來了。甚至連平安的目的,他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原來是這樣?!逼桨惨踩滩蛔⌒α?,“看來朝中消息靈通的人不少?!?/br> 既然馮玉堂已經猜到了,那平安也就不必說了,他正要問一下西北的事,便有小太監過來通傳,說是趙璨那邊結束了,請他過去。 “那就走吧?!逼桨舱酒鹕淼?,“陛下對西北那邊的事很感興趣,待會兒先將這件事情理清楚,交代出去,你就能騰出手來忙武學的事了?!?/br> 平安帶著馮玉堂進入本初殿,一路上遇到的人都會退避行禮,完全沒有通報的意思。這種態度讓馮玉堂心中的某個猜測越發明顯。 趙璨正坐在御案后面批閱奏折,聽見聲音,便抬起頭來。 他早就知道平安手底下還有這么一支人手,但是機緣巧合,卻一直都沒有接觸過。這時候終于見到馮玉堂,便不免用心打量了一番,見他端莊沉穩、態度從容,不由心下點頭。 能夠被平安看重的人當然不會簡單,但是馮玉堂表現得比趙璨設想的更加出色一些。 趙璨可以肯定的說,在同齡人之中,馮玉堂即便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也一定是頂尖的幾個之一。 這種認知讓趙璨心里生出一些不怎么美妙的感覺。 若是認真分辨,應該是他對馮玉堂一種隱約的戒備和不喜。倒不是說馮玉堂真的優秀到了趙璨認為他能夠威脅自己的地步,只不過對于趙璨來說,平安對馮玉堂的重視,更讓他心中警惕。 別看平安認識的人不少,但真正能夠走到他心里的卻沒有幾個。而馮玉堂就是這少數幾個人之一,并且……在那么早以前,當趙璨自己還懷著利用平安的心思時,馮玉堂就已經對平安獻出忠誠,即便平安安排他在西北一待就是八年,這種忠心也沒有絲毫改變。 平安很優秀,個人魅力也毋庸置疑,趙璨從前很清楚這一點,但總沒有非常具體的認知——哪怕曾經有過一個烏龍一樣的溫成碧,也幾乎沒有被他看在眼里。 但馮玉堂不一樣。因為平安非常重視他,這種重視具體體現在,從知道馮玉堂要回來開始,平安就一直表現得很興奮,好幾次甚至忽略了他。 所以現在趙璨對馮玉堂,就是一種既挑剔又滿意的詭異態度。 馮玉堂敏銳的察覺到了他目光中的打量和評估,但他只以為這是皇帝對自己的評判之一,所以并不怎么在意。行過禮之后,便開始講述自己在西北所做的安排。 因為這些事接下來都是要交給別人去辦的,所以馮玉堂說得很細致。具體到在哪里安排了什么人,有什么用,甚至將來要如何做,他也給出了簡單的建議。 因為他說得毫無保留,所以趙璨和平安很快就發現,他在那邊已經編織出了一張嚴密的網,而繩頭拽在他的手里,只要輕輕一拉,就能收網。 兩人對視了一眼,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雖然他們之前就猜到馮玉堂肯定做了不少工作,但也沒有想到居然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他在西戎和北狄都安插了不少人,而且這些人并不是那種打探點兒無用消息的棋子,而是實實在在打入到對方高層之中,甚至能夠影響到決策層的意見! 有了這些人在,之前平安所說的和平演變的設想,便有可能成真了! 就算是平安,也沒有想到馮玉堂居然能夠做到這一點。畢竟對于他所做的這件事來說,給他的這些時間,還是遠遠的不夠。但即便如此,他給出的結果也已經足夠好。 趙璨心里雖然對馮玉堂有種微妙的敵意,但他首先是一位帝王,并不會意氣用事。發現馮玉堂有這種才能之后,他倒覺得讓馮玉堂來主持武學堂的事情有些浪費了,“馮卿可想過到河北去為國效力?” 平安轉頭瞪了趙璨一眼,“現在武學這邊可離不開人,我這里的計劃也很重要,陛下可不能厚此薄彼?!?/br> 趙璨想了想,也就罷了,“也好,多培養出幾個如馮卿這樣的人才,我大楚何愁不能江山永固?” “多謝陛下看重,臣萬死不辭?!瘪T玉堂道。 趙璨對他的態度很滿意。雖然態度從容,面君也沒有半點緊張和失措,但應有的恭敬還是有的。如此一想,心情更好了,“馮卿為我大楚做了這么多事,朕自然要賞。不知馮卿想要什么?” 馮玉堂毫不猶豫的道,“謝陛下恩典,只是臣覺得,還是等事情成功那日,陛下再給臣賞賜吧!” “好!”趙璨眼中露出幾分贊賞的神色。馮玉堂能夠這么說,就是對自己的安排的極度自信,不認為這件事會有失敗的可能,而且成功也就在不久之后。 接下來就是平安向馮玉堂交代一下武學這邊的事情。 章程都是平安事先跟趙璨溝通過,初步擬定的。平安說完之后,又道,“這只是初步的想法,武學交給你,你有什么想法,也都可以說出來討論?!?/br> 馮玉堂道,“我想從皇城司這邊調一批人過來,既是教師也是學員,將來可以從這里開始晉升?!?/br> 平安便知道他說的是跟著他在西北的那群人了。按理說這些人勞苦功高,但目前他們的功勞卻還并不能夠拿到明面上來說,從武學這里晉升,倒的確是個不錯的想法。 他轉頭去看趙璨,趙璨點頭道,“準奏?!?/br> 馮玉堂連忙起身,“臣替他們謝過陛下恩典!” 趙璨畢竟十分忙碌,三人說話的當口,門口通稟的小太監已經進來好幾次,都被張東遠擋住。所以說完之后,平安便帶著馮玉堂告退了。 從本初殿出來,便見門口有好幾位官員正等候召見。能夠到本初殿來求見的人,自然都是舉足輕重的臣子,大部分年紀都很大。但在其中也夾雜著一個年輕人。 馮玉堂往那邊多看了一眼,平安低聲問,“你認識他?” “顧文珩?”馮玉堂道,“在西北打過交道。是個很能干的人,可惜后來調走了。他如今是回到京城了?” “是啊?!逼桨颤c頭,“離開西北之后又被調去江南,去年才回來?!?/br>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先帝打算多磨礪他幾年,好留給自己的繼承人用。既然如此,就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又要他能得到足夠歷練,所以才會一直在外面打轉。 既然是先帝看重的人才,自然有可取之處,只是趙璨一直沒有拿定主意要將他放在什么地方用,所以目前他身上只有一個翰林院的閑職。 不過這個人很有意思,不管是先帝在的時候也好,現在趙璨當政也好,他都表現得十分平淡,寵辱不驚。而且他身上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讓平安知道趙璨最后一定會用他——他似乎總是一個人,跟同僚們的往來很少,拉幫結派更是沒有。這是一個十分純粹的直臣。 這時兩人已經走到了遠處,平安轉頭看了一眼,見顧文珩脊背挺直的站在原地,目不斜視,面容整肅,忍不住微微一笑,“玉堂你跟他是舊識,在京城里認識的人都不多,倒可以多來往?!?/br> “是?!瘪T玉堂心領神會的道。 之后平安帶著馮玉堂認識了天樞和開陽等人,這就是他目前武學所擁有的班底了?;蛘哒f,平安能給他的就是這些,其他的就需要他自己去安排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馮玉堂也很滿意了。 要知道當初他去西北的時候,平安可以說是什么都沒給,就憑著他自己一己之力,做成了現在這些事。 兩位負責人就位之后,很快就擬定了挑選學員的標準。到這個時候,趙璨才正式頒下圣旨,將這個消息公之于眾。 因為在許多人眼里,這只不過是趙璨收攏人心的一種手段,所以對著所謂的武學并不重視,尤其是聽到負責人是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之后,更是絲毫不放在眼里。 不過,那些勛貴之家對此倒是十分熱衷。他們祖上都是跟隨太祖打江山的人,所以才能在立國之后得到爵位。但是武爵跟文官的差距就在這里,皇帝對他們十分忌憚,漸漸疏遠太祖,最后只剩下個空殼子爵位傳承下來。 這樣的家庭出身,就算什么都不做將來也可以承襲爵位,坐享富貴,所以好像總容易出紈绔子弟,不求上進。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到現在也差不多了。所以許多人家都不可避免的衰敗下去。 現在有個機會對新帝表忠心,怎么可能不在意? 第170章 武學的事情交給馮玉堂之后,平安就忽然忙碌起來,幾乎抽不出時間去照看。 平安只能慶幸自己事先想到,所以將馮玉堂調了回來,否則的話現在武學的事情只好暫時擱置了。 這時已是熙平二十五年夏天,這一年老天爺仿佛在跟趙璨作對,先是北方大旱了近兩個月之久,一滴雨都沒有下過。入夏之后江南卻是暴雨連綿,沿海地區甚至刮起了臺風,毀壞了不少村莊和良田。 兩相疊加,此時大楚的情形,自然就不容樂觀了。 收到消息之后,趙璨和平安就一直在加班加點的處理這件事,別的都只能暫時往后放。 這件事來得有點兒措手不及,但是說實話,對于平安和趙璨來說,可謂是正好合適。幾年前他們就開始布局,挖了個大坑給洛州那邊的齊王和宰相許悠跳,而且成功將兩人給忽悠到坑里?,F在,差不多也是時候往里面填土了。 唯一的關鍵就在于他們這個時候,能不能夠將朝堂穩住。 趙璨畢竟才剛剛登基,雖然是攜著莫大的威勢,幾乎是一上臺就將其他人都壓得喘不過氣來,整個朝中看上去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但實際上,也只是看起來而已。 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對趙璨服氣,私底下的暗流涌動也一直都沒有少過。 只不過之前他們得到的機會不多,也翻不出多大的風浪來,看上去才顯得平和。但是現在大楚出了這樣大的事情,如果處理不當,這些人立刻就能跳出來,將局勢反轉。到時候趙璨落入下風,許多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政治博弈一向如此,所以在這個緊要關頭,自然不容任何事情分心。 前面的事情,趙璨做得很順。賑災、免稅,這些事情按照往年的流程來辦,總出不了大錯。有吃有喝,老百姓就會消停下來,不鬧事。等到這段時間過去,他們只要不成為流民,明年繼續耕種,事情自然就了結了。 尤其是趙璨還下旨讓當地官府開倉放糧,形勢就變得更好了。 但是這樣一來,存糧大批量的減少,眼看今年的收成又不夠,這整個大楚從現在到明年夏天的口糧從哪里來?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 而且普通百姓挨餓也就罷了,畢竟手無寸鐵,就算民變也鬧不出什么大事來。但是軍隊就不一樣了,一旦供不上糧草,說不準就會造成嘩變,對大楚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損失。 所以現在人人都盯著這里,等著看趙璨從哪里變出糧食來。 要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位初初上位就展露出鐵血手腕的帝王,恐怕就要被人群起而攻之了。 好在對于這個情況,平安和趙璨早有預料,也為此做出了足夠的準備。雖然按照他們的想法是希望再過兩年,等到準備充分之后再動手,但是現在既然出現了天災,事情就無可避免的提前了。 縱然暫時艱難些,但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時候動手將隱患解除,將來平安也好放手去做事。 再說,齊王也就罷了,許悠算是平安的仇人,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這個仇順手就報了,無謂再繼續等下去。 只是這個過程,難免有些驚險。 沒過多久,他們便收到了皇城司的匯報:朝廷下發的賑災糧,居然被一層層的盤剝克扣,真正發到災民們手中的,十不足一。 這還算是好的,畢竟朝廷這邊發下來,是有數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朝廷會賑災,如果一點都不發,引起民變對這些貪官污吏來說并沒有什么好處,所以還算是“有節制”。至于當地的常平倉儲備的糧食,卻幾乎全部都被貪墨,一粒都沒有留下。 反正倉庫里究竟有多少糧食,上頭的人可不會知道。找個機會將賬本抹平,自然什么問題都沒有了。 雖然有皇城司存在,但是貪官禁之不絕,總有人大膽的要挑釁王法。尤其是在這件事里,從上到下牽連到的官員有數十位,或許對于這些人來說,以為法不責眾,而且出了事自然有上面的人回護,自然便肆無忌憚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忘記了,現在這位皇帝可不像先帝那樣,若只是些許貪贓小事,數額不大往往會輕輕放過。 趙璨,正缺了一件事來立威。 “如果說還有好消息的話,那就是這件事似乎跟許悠扯上關系了?!壁w璨對平安道。 平安有些驚訝,“許悠?他不像是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做這等事的人?!?/br> 至于趙璨所說的“好消息”,平安覺得,如果真是這樣,倒也勉強算得上了。反正他們也正準備清算許悠,這個罪名撞上來,正好作為由頭,也免得日后傳出去,說是趙璨不能容人,甫一登基就要清理先帝留下來的老臣。 趙璨道,“自然不是他自己。只是到了他這個位置,身后利益勾結,早就不是他一人之事了。牽扯到這件事里的,是他的學生。也是他一手提拔舉薦上來的?!?/br> 這時候的律法還講究連坐,身為老師,學生犯了罪行,許悠自然也會被連累。況且利益糾葛之中,若說學生沒有孝敬過他,誰也不會相信。許悠還真沒有辦法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 “那就查吧?!逼桨驳?,“也好讓人知曉,陛下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之后再要做事,想來便容易得多?!?/br> 趙璨點頭,“我也是這樣想,只是目前還沒有想好要派什么人下去查。必得是能力出眾,而且還不會徇私枉法之人,倒是有些令人為難?!?/br> 趙璨自己的親信雖然也多,但是多數入朝時間短,地位也低,聲望更是不夠,這個時候讓他們出面不合適。 平安笑道,“眼前不就有個最合適的人選嗎?” “誰?” “顧文珩顧大人。他是先帝留給你的人手,在外地輾轉多年,經驗豐富,對下面藏污納垢的東西也足夠了解,為人又清正忠直,背后沒有任何利益牽扯,陛下應該能放心吧?”平安說。 趙璨聞言若有所思,“讓他去御史臺?” 平安點頭,他正是這個意思。之前趙璨一直沒有想好這個人要怎么用,不過平安思來想去,覺得這個位置就很適合他。而且就接下來,隨著他要做的種種改革一一實現,監察的職責會越來越重,不容有失。交給顧文珩,也能令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