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節
“阿父!”三胞胎邁著小短腿,徑直沖向打頭的方天林。 方天林嘴角不自覺彎起,勒住韁繩跳下馬,張開雙臂將三個孩子緊緊攬住,就這么笑看著站在前方的沈家河。久別重逢,本該有很多話要說,奈何現在場合不對,方天林只能匆匆跟自家媳婦交談了幾句,便放他去見爹娘兄弟。 “爹娘……” “老三……” “三弟……” …… 沈家河眼眶微微發紅:“爹娘,這里不方便,你們趕了那么多天路也累了,我們進去再說?!?/br> “好,好!你還沒見過你那兩個小侄子,老二家的,老四家的,抱過來讓老三瞧瞧?!鄙蚶蠣斪右姷浇鼉赡隂]見到的三兒子,也是一臉激動,走起路來都虎虎生風,格外有精神頭,連日來的疲勞在這一刻似乎都離他遠去。 沈家人之間聊得熱火朝天,你一言我一語,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他們的心神已經不在未來的住所上,眼里都只有久未曾得見的親人。 關成一行人關注得卻不是這些,峽谷中這堵悄然豎起的石墻吸引了他們全副注意力。這堵石墻不長,正好選在峽谷隘口最窄的地方,高度卻不低,就近觀察后發現厚度也不小,修筑這樣一堵墻,花費的人力物力定然不少。 這也就罷了,一進去,他們便看到規劃有序的一整個村落,遠方同樣矗立著一堵石墻,若非大多數地方都還空著,這里堪比一個鎮子。 第159章 激動過去之后,眾人又回歸現實。 “家河,這里就是以后我們住的地方?”沈老爺子望著眼前清一色嶄新的幾長排木屋,眼里閃過幾許訝色。雖然不及青磚瓦房,更比不上他們在云州城那邊住的幾進大宅子,但比起廣延村,的確要好多了。 “爹,您隨我來?!鄙蚣液記]有正面回應,直接帶著沈家人前往村中央。余下人等由齊管事他們去安置,文管事則負責同關成交接軍糧。 之前方天林派一號回來送信時,就跟沈家河說了大致要提供的品種和數目,如今這些糧食已經提前準備好,都放在峽谷村落中。顯然,沈家河并不想把關成這些兵丁引入荒谷中。 峽谷新建了一個村落之事,方天林也是到現在才知曉,明顯媳婦孩子們是想給他一個驚喜。原本方天林是打算讓沈家河把谷中不該出現的東西收一收,其余暴露在關成眼下,也無大礙,哪知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好,峽谷村的存在,直接就將人攔在荒谷外。 峽谷兩邊都是高聳入云的山壁,除非關成他們饒一大圈,翻山越嶺從谷底那邊進入,否則有城墻阻擋,即便沒人盯梢,任由他們在峽谷村落隨意走動,也進不了荒谷。 關成這些人都是鎮寧關守軍,不是林山縣本地人,對荒谷這邊地形半點不熟悉,沒有萬全準備下,貿然闖進深山老林,結果可不一定美妙。 這跟他們進山時不同,來時眾人基本都是沿著山坳走,幾乎不用翻山越嶺,就是道路難行一些,但猛獸不多,他們只要防備蛇蟲鼠蟻即可。就這,半道上都還有人出事情,被一些不知名的蟲子給蜇了,好在方天林準備充分,及時由大夫出面診治,即便一時沒治好,也能緩解病情。 西南濕熱,沒有倚仗,山林可不是那么好進的,方天林并不擔心關成會為了探沈家的底,費這么多事。 這幾天在山中穿行,大家都累得不輕,過了最初的興頭后,眾人打理干凈自己,便不約而同都開始休息。 沈家河從沈老爺子住所出來,回到他在峽谷村落中的住處,見方天林不在,便轉去文管事那邊。果然如他所料,一到地方,他便看到方天林正站在邊上,拿著賬簿在翻看。 沈家這批糧食并不是白給,蘇老讓關成帶了錢,賬目自是要算清楚。 “天林,這里有我,你去休息一下?!鄙蚣液尤∵^方天林手上的賬冊,笑著提議。 “好?!狈教炝忠矝]有堅持,連著走了大半個月山路,就是他,也不可能半點不見疲憊,“對了,璧兒他們仨呢?” “被爹娘留下了,現在正跟著他們一起睡回籠覺?!?/br> “這個時候?”方天林看了眼天色,才半早上,估計自家這三個娃起來沒多久,恐怕并無多少睡意。一想到為了配合沈老爺子他們,小家伙們很可能現在正閉著眼睛躺在床上數羊,方天林嘴角便噙起一抹笑,真是辛苦他們三個了。 “嗯?!鄙蚣液訉Υ耸菢芬娖涑?,近兩年沒見,多相處有益于培養感情,“快回吧,睡一覺醒來正好能趕上午飯?!?/br> “那我走了,這里就交給你,一些零碎的東西你看著辦,多給點少給點都無所謂?!狈教炝蛛Skoujiao代了一句,便離開不再管?;墓扔植皇请x了他就無法運轉,他離開半年多,還不是被沈家河管理得很好?他放手得很干脆。 回到臨時住所,方天林痛痛快快洗了個熱水澡,將連日來沾染的臟污全都去除??偹慊氐交墓?,即便只是暫時住處,他依然身心格外放松,沒過一會,便沉沉睡去。 這里是方天林的家,在家里要還是睡不安穩,恐怕也沒地方能讓他安睡。 關成有任務在身,休息兩天后,便帶著一批軍糧啟程,方天林派人幫他把糧食送到山口,之后的路程便不歸他管。至于沈家出借的馬匹,一部分瞧著好的,蘇老應該會花錢買下,其余將全都送到燕州城沈家駐地,由丁管事接收后進行安排。 “方老爺,就此別過,后會有期?!标P成跟方天林打了聲招呼,立刻帶著已經裝載好的糧食踏上回程。 方天林目送他們離去,之后走上另一條道,帶著護衛們直奔林山縣城縣衙。他手上還留了些銀子,就是要用在這個時候。 “大人,收到下面人回報,在荒谷落戶的那個沈家方老爺,過來買入山口小青山一帶,包括荒地在內的一大片山林土地,您看是賣還是不賣?”幕僚丁仲秋問道。 “是他?我還有印象,原還想著他會有什么大動靜,結果一年過去,除了進了一兩次城買賣貨物之外,其他竟然什么都沒做,這次總算有行動了?!蹦h起身,背著手在堂前來回踱步,“給他一些優惠,其他一切照著章程走,吩咐下去,不要明著說,但得透露出我們有意同他交好的意思,做好事豈能不留名?讓他們注意著點態度,可別弄巧成拙?!?/br> 沈家是一個突破口,莫知縣自問能不能從當地士紳中多摳出一點權力,就指望他了,希望沈家不要讓他失望。 丁仲秋立即將莫知縣的指示傳達下去,等辦完這些,回到大堂內,他不無擔憂地說道:“大人,這個沈家我們能把控得???幾天前不是有隊兵丁進入林山縣嗎?我著人打聽了下,似乎是過來運送軍糧,合作對象貌似就是這個沈家?!?/br> 莫知縣眉頭一皺:“軍隊的事情,事關機密,我們最好不要過問,你派去的人沒露出馬腳?” “大人,這事我知道輕重,那隊兵丁并沒有隱藏任務目標,不光我們知道,想來只要關注此事的人,都會陸續得到消息,不過早晚而已。據探子打聽回來的最新消息,目前他們已經帶著糧食從城南繞道而過。運糧隊伍不小,怎么瞞也瞞不住,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光明正大讓人知道他們送的是軍糧,也好讓屑小卻步,回程能少許多麻煩?!?/br> “剛到的消息?說詳細些,我聽聽?!?/br> “運送軍糧一事,干系重大,我們的人并不敢過于靠近,免得被人拿住格殺勿論。也就之前他們在小青山口駐扎,才透出一些消息,衙役只遠遠看到運糧隊馬車緩緩駛過,隊伍排了老長一條,等人過去后,看車軸印痕,可以判斷出負重很大,估計每輛馬車基本都裝滿了糧食?!?/br> “等等,這些糧食哪來的?” “沈家所出?!?/br> “一年時間,荒谷能產出這么多糧食?”莫知縣額中間形成一個“川”字?;墓入m然偏遠,但和其他深山谷地不同,荒谷大致勘測過,即便只是粗略測量,外加他給予了一些便利,田畝數刪刪減減只有一千多畝,跟實際出入會比較大,但頂天了也不會超過三千畝。 沈家人自己也要吃喝,還有一幫子佃戶下人要養,再說那都是荒地,墾荒需要人手,荒地第一年糧食畝產也不會有多好看。這種情況下,一年時間沈家怎么還有余力往外售賣糧食,還一次性就這么多?就丁仲秋所述,至少有個好幾萬斤,實在是讓人費解。 “大人,這邊一年種兩季不成問題,若開墾出五百畝荒地,每畝一季平均收個一百五十斤,那也有七萬五千斤糧食,兩季便是十五萬斤。沈家去年或雇傭或買了總計將近三百人,牛馬耕梨都不缺,全讓他們墾荒的話,開墾出五百畝田地并不費事,甚至一千畝都沒問題,也就是辛苦一點而已。留下他們自己吃的,往外賣糧食還真有可能?!?/br> “不對,你少算了不少,除了雇傭的本地人,沈家自己人也有不少,具體多少不清楚,幾十近百個總是有的,要不然他們沒法安全進林山縣,外邊山道可不太平。近四百人一年消耗的糧食數目非常驚人,要想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可不行,不然那些人哪干得動活?”莫知縣在林山縣待了那么多年,對農事和農人的胃口都有一定了解,下人吃不好那是肯定的,但絕不會真餓著他們。 起碼要吃個六七成飽,他們才能負擔一整天繁重的體力活,而且這種情況還不能持久。墾荒那可是個力氣活,荒谷那么多田地,持續時間將會很長,再加上期間春耕夏耕,勞動量如此之大,只要不是周扒皮,還想要下人們持續不斷為沈家做事,這么多人一年少說也得消耗近十萬斤糧食。 照這么算,不是還剩幾萬斤可以往外賣,數量不是正能合上嗎?其實不然,把糧食都賣了,到明年夏收前這么長一段時間,沈家這些人都吃什么?再說種田是靠天吃飯,誰能保證明年糧食收成就一定好?不存下足夠的糧食,不說沈家下人,就是沈家主子們恐怕也不會安心。 既然沈家敢往外賣糧,那就說明他們并不缺糧食,不是真開墾出大量荒地,就是沈家下人會種田,糧食畝產都不低。無論是哪一條,都說明沈家不簡單。 想明白這些后,莫知縣對沈家更為看好,決定親自去會一會他:“仲秋,走,跟我去瞧瞧去?!?/br> “是,大人?!?/br> 第160章 像林山縣這樣的偏遠地方,人少地多,大量良田都掌在地方豪強手上,百姓不是不能開荒田,只是離村落都較遠。這樣的地方,遠離人煙,多半已經可以算作荒郊野外,出行不便不說,還有一定危險性,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愿意離群索居。 小青山口一帶是進入荒谷的必經之地,倒也不是不能從其他地方進,只是這么一來,就得繞很遠的道。 方天林也沒想過要把所有入口都封死,這不現實,至少短期內是如此,但小青山口還是掌握在沈家手里為好,省得等沈家發展起來后,到時候有人將小青山口封住,沈家連出個山都得拐七拐八,借道其他村落,這太過受制于人,不是方天林愿意看到的。 小青山口并不靠近村莊,那里一片荒蕪,只偶爾有人在附近勞作時,上山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收點山貨,不過也只在外圍逗留,一般農人都不會深入。 方天林請有經驗的老農看過,這附近土地不算貧瘠,卻也不是什么良田,開墾之后頂天也就達到中等田的水準,估計下等田中等田五五開的樣子,也難怪這一片地方沒人買。在有眾多選擇的情況下,這樣的田莊經營起來確實不太劃算。 方天林看中的也不是這些,買田買山林只是附帶,先把這塊地方劃入名下,沒了掣肘之后,以后想干點什么都成。反正山林稅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于山腳下那些荒田,即便縣衙不給任何優惠,走正常程序,也能免稅個兩三年,在那之后才會開始逐漸加稅賦,直到跟熟田稅收持平為止。 就整個靖朝而言,依舊是地多人少,富裕的南方一帶還好說,田地大都開墾完畢,荒地很少,其他地方可就不見得,西部北部都有成片地方無人問津,如此之下,朝廷自是鼓勵大家積極墾荒。無奈生產力低下,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太大改善,就是給百姓田地,他們都顧不過來,別忘了可還有田稅在那等著,即便那是幾年之后的事情。 方天林不是第一次見莫知縣,對于他的出現倒是沒太過驚訝。不過莫知縣跟他隨意寒暄了幾句,便再沒開口,一直在一旁認真地看著他們辦事,這么反常的行為,方天林就是想無視都難。 荒地不值錢,但在縣衙造冊入籍,數目一大,也頗為可觀。這還只是對于方天林而言,對縣衙來說,那就是平白多出一筆他們都能受益的錢。 林山縣地處偏遠,天高皇帝遠,上繳國庫的賦稅極為有限,縣衙官吏油水就來自于余下那部分??上?,這里逃稅漏稅非常嚴重,不說地主鄉紳,就是平民百姓,都有瞞報謊報。 莫知縣已經盡力,依然只是讓這種情況稍稍改觀,要維持偌大一個衙門運轉不易,對于沈家這樣花錢買個安穩的人家,他是格外歡迎,這點倒是不拘泥于沈家一家。遺憾的是,本地人從來不給他這樣的機會。無主田地占了就占了,真跟他們去掰扯這個,衙門就不用干別的事了。 當然,雙方處于一個平衡狀態,當地士紳也不會把事做絕,總得讓縣令有個立足之地,否則逼人太甚,莫知縣撂挑子不干,下任知縣還不知道是什么性子,還不如雙方井水不犯河水,維持眼下這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狀況。 方天林收好地契,正打算跟莫知縣告辭離去,誰成想反倒被莫知縣搶了個先。 “方老爺,隨我去大堂坐坐?!?/br> 方天林略一沉吟,便應了下來。 落座后,方天林開口問道:“莫大人,不知叫我來是?” “方老爺,咱們明人不說暗話,我的意思想必你也清楚。不過,這次叫你過來,還真有另外的事情商談?!蹦h擱下手中的茶杯,一臉正色說道,“既然你買了小青山一帶的山林田地,你是想在那建莊子是吧?” 方天林點了點頭。 “你或買或雇了不少人,其中一些人并沒在戶籍上造冊,架不住各村背后基本都有人在支持,各有各的小心思,一年過去,消息早就已經漏到我這,這我權且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那些登記在冊的佃戶,田稅是不用繳,丁稅徭役之類可是還要攤到他們上面,不知方老爺怎么個打算?” 方天林并非沒考慮過這些,只是一直沒人來催,他也就不過問。里頭的彎彎繞繞明眼人都清楚,林山縣上繳的賦稅,恐怕半數以上都進了縣衙官吏和當地士紳口袋,歸入朝廷的反而只在少數。 方天林可沒有自掏腰包養他人的習慣,買田買地照數給只是習慣使然,他不想讓自己也染上其他人的惡習,但并不代表他就樂意當這個冤大頭。 要知道,縣衙也不是鐵板一塊,地方豪強沒有權力在手,怎么能稱為豪強?除了莫知縣這一方之外,本地官吏話語權也一點都不小,莫知縣跟他說起這事,估計是想進一步拉攏沈家。 方天林心念一轉便明白,莫知縣不會在這事上為難沈家,這就好辦了:“莫大人有何高見?” 莫知縣也沒有賣關子,見方天林這么上道,直接給出之前就跟幕僚商量好的建議:“方老爺,荒谷實在太過荒僻,衙差都不好上門,不如在小青山口這邊建個村落,到時候有事也好隨時聯系?!?/br> 莫知縣口中的村落可不是簡單的自然村,而是行政村,會有村長甚或里長職位,顯然這跟莊園是兩碼事。 方天林一直靜靜聽著,并沒出言打斷。 “你可以讓那些佃戶雇工在這里居住,村長里長之位直接由你們沈家內部決定,再給你一個六房(吏、兵、戶、禮、刑、工房)任選的胥吏位,你意下如何?” 方天林微垂眼眸,想著這么做對沈家的利弊。莊子他本來就要建,按照莫知縣的提議,不過就是改個稱呼而已,實質上并沒有多少變化,但設立村子后,就等于林山縣多了一個下屬村,雖然這些人基本都是從其他村子抽調而來,那也是實打實多出一個村子,意義上并不同,相當于莫知縣這邊又多了股支持的勢力,雖然目前來看這股勢力不大,但白得的誰不愛要? 至于村長、里長,這個跟縣衙編制無關,這些都是本地鄉民自行推舉,當然上頭有人支持,其他村民自是沒了這個機會。 問題是這個村子的村民不是沈家下人就是沈家雇工,不管是村長還是里長,最終都會落在沈家頭上,莫知縣等于是在慷他人之慨,這個他人還是沈家自己??梢f莫知縣是白占便宜,那也不盡然,沈家如今已有自立的本事,但若跟莫知縣不對付,那也是個麻煩事。 方天林并不是嗜血之人,一言不合直接開干這樣的事,能避則避。莫知縣這一派主動示好,他也樂意接受。再怎么說,莫知縣能安穩在林山縣連任好幾任,自有他的本事,找誰合作不是合作?不光莫知縣,要是有其他本地士紳愿意同他做生意,沈家也會敞開大門歡迎。 以上這些都不算什么,倒是胥吏這個任沈家選的小吏位置,實用不少,看來莫知縣也的確是下了本錢。 莫知縣為何一直打不開局面?還不是他是外來者,而有編制又有定額限制的胥吏都是本地人,知縣是客官,即便是邊關之地的縣令,像莫知縣一樣一任就是十來年的也不多見,胥吏卻是只要不被人替代,可以一直在這個位置上坐到老,那些三年就走的縣令,沒點本事的,權力被這些胥吏架空還真不是稀罕事。 換而言之,名下支持他的胥吏多寡,直接關系到莫知縣在林山縣的權勢地位,好不容易爭取到一個名額,莫知縣不加強自己一方的勢力,反而將其讓給了沈家,做出的犧牲不可謂不小。 莫知縣如此向沈家示好,方天林自然知曉是為什么,他自己對胥吏這個位置沒什么想法,不代表沈家其他人沒有,更不用說,方天林清楚,在縣衙安插一個胥吏的好處。衙門里有人,以后林山縣有什么動靜,他都能第一時間就知道,只是這個人選倒是不好選了,不問他都知道,當官對沈家人的誘惑有多大,盡管胥吏并不算入品官員,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涉及。 別看胥吏地位較低,位置一點都不起眼,卻是有實權在手,底下不知道有多少連編制都沒有的差役想要補缺。 莫知縣找上沈家合作并不是胡亂為之,從方天林兩次進縣衙買山林荒地一事就可以看出沈家不缺錢,而他最缺的恰恰就是這個。要是他手下權力大,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想來即便沒這么夸張,也不會是如今這番田地,當然,前提是他要夠貪。 問題就在于此,莫知縣是想貪都沒多少地方讓他貪。若藏富于民,莫知縣還能動動歪腦筋,偏偏大量財富已經被本地豪強收歸囊中,他再大肆收刮,這個林山縣就真沒眼看了。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莫知縣沒到這等地步,卻也沒差了,胥吏差役都要錢生活,他手上沒錢,怎么拉攏他們?沈家這個剛在林山縣落戶的外來富戶,自然就被他盯上。反正情況再壞也壞不到哪去,最多就是回歸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