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節
雖然現在只是在播種,但待收獲的時候,百姓們見到那些糧食,也會試著播種吧。 反正不占良田,多一點口糧十一點。 瀛洲的百姓處于連溫飽尚且難以保證的地步。 軍隊在此駐扎之后,不僅帶來了新的工具和新的作物,也因軍隊里經常派船只與閩地聯絡,去閩地購買東西。在封蔚和余柏林允許之后,百姓們的小船可以跟在軍隊的大船后面,和去閩地的士兵們一同航行,這樣安全性就高了許多。 后來余柏林看見了商機,專門空了一艘大船做客運的買賣。 有官方的支持,兩地來往漸漸變得活躍起來,去往瀛洲的人也越來越多,后來,瀛洲上出現了不少繁榮的城鎮,皇帝陛下邊將此地重新規劃,派遣地方官重新管轄,設立瀛洲府,這就是后話了。 ……閩州和瀛洲的消息不斷傳到京城,封庭心情經歷大起大落之后,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病。 雖然很快就好了,但封庭自感身體更差了。 這一切他都沒有告訴遠在東南的封蔚和余柏林。 建立海軍基地之事十分重要,閩州的安穩也十分重要,相比之下,他身子虛弱算什么? 屋漏偏逢連夜雨。封庭身體剛好,成皇后又病倒了。 成皇后的身體本來就差,生小寶的時候更是傷了元氣。她是為了兩個孩子,才硬撐著一口氣挺過來。 這么多年來,雖然一直有悉心調養,但畢竟傷了底子,并不是那么容易恢復的。 況且作為一國之母,不僅要處理宮中繁瑣事務,命婦們和宗室女眷中許多事,也要她來協調解決,十分勞心勞力。 封庭和成皇后的身體,都屬于累不得的。但沒辦法,誰讓他們是皇帝皇后呢? 因封庭和成皇后的病,大寶自不用說,改變很大,現在性子十分沉穩大氣,參與朝中政事,多有建樹。特別是在封庭生病期間代理朝政,被朝中大臣交口稱贊。 小寶自余柏林走后,就安靜許多。封庭和成皇后生病之后,他就更顯乖巧早熟,很有大寶當初的影子。 大寶看著很心疼,對小寶道,在他面前可以不用那么乖。 小寶搖搖頭。父母身體不好,大哥為了幫父母的忙十分忙碌,他年紀小,沒有辦法替父母,替哥哥分憂,至少不能給人添麻煩。 “要是林在就好了?!贝髮氈佬毜男乃?。因為他以前也是這么想的。 已經成長為沉穩少年的大寶,拉著小寶,還像小時候一樣,排排坐在臺階上看月亮。 這時候是不會有人來勸誡他,注意一國太子的形象。 “哪怕王叔在也好啊?!贝髮氂值?。 小寶撐著下巴,靠在自家大哥身旁,道:“可是父皇母后不準我們給林和王叔寫的信中說他們生病了?!?/br> “因為林和王叔在做很重要的事,不能分心?!贝髮氁灿檬謸沃掳?,道,“如果林和王叔知道了,一定會很擔心,會忍不住想回來吧?!?/br> “那就回來不成嗎?”小寶老氣橫秋的嘆氣,“好吧,我知道不可以?!?/br> 然后兩兄弟齊齊嘆氣。 第124章 余柏林拆開信,轉頭對封蔚道:“婉柔公主和漁樵要成親了,我們回不去,想好送什么了嗎?” 封蔚頭戴草帽,正挎著魚簍,準備出去海釣。他聞言后,道:“就送那些東西唄,反正都是有舊例可循的?!?/br> 余柏林道:“只送些普通的東西?不送些閩州特產之類?” 封蔚道:“閩州有什么特產?我送我釣的魚?” 余柏林:“……” 他還是自己想吧。 不過封蔚這么隨口一說之后,還真琢磨著,要不要送些海產過去。 就算不送吃的,什么珊瑚珍珠都是些稀罕物。 封蔚這主意讓余柏林很欣慰。他總算知道送些比較正常的東西。 瀛洲正好位于東西方往來海上航線上,海軍不但要防備夷人,還要剿滅海盜,并且為大暉的商船保駕護航。 雖然這護航是不收費的,但商船船主都會送一些珍寶給護送的海軍。 這個時代的將士日子并不算好過,普通士兵也沒有俸祿可拿,雖有兵餉,但省吃儉用,還要給自己療傷治病,存下來的并不是多少。 這種“孝敬”在這個時代是潛規則。 余柏林和封蔚干脆定下了每個護送的商船,抽百分之一的貨物作為護送費的規定。 本來余柏林是想直接折現金錢,但考慮現在的市場機制并不完善,從貨物折算金錢這中間,有許多貓膩。 但直接抽取貨物,又要考慮到折現的問題。 余柏林還在任的時候,他可以監督折現的事。但等換了一任長官,那長官會不會聯合別人中飽私囊,就很難說了。 不過現在將士們都是很滿意的。之后的問題,余柏林再慢慢想。 到了之后,肯定是從直接抽取金錢,到不收取任何費用轉變。 因為來往商船很多,運著奇珍異寶的商船也很多。因職務便利,余柏林和封蔚還出資了船隊,去海外淘金,也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些等人高的珊瑚樹,和拇指大小的珍珠,都是從南邊一座很大的島嶼上得到的。 那座很大的島嶼讓封蔚很眼饞,雖然那上面已經有西方的一個島國駐扎了海軍。但以封蔚的虎視眈眈的樣子,余柏林很擔心等這邊海軍訓練走上正軌,他會拿那塊地方試刀。 不過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封蔚和余柏林的賀禮通過海陸轉水運,一路到了京城之后,被封庭攔下了。 他把起封存下來,作為婉柔公主的嫁妝帶出去。 封蔚和余柏林相當于為婉柔公主添妝了。 之所以把這些東西作為婉柔公主的假裝,并不是皇帝陛下防著駙馬家。 封庭若是防著鄭牧,那他也就沒多少可信的人了。 留下來作為假裝,只是因為這些珍寶太顯眼了,比宮里庫中存了許久的珍寶成色和樣式上好許多。為了皇室的面子著想,皇帝陛下私下扣留了封蔚和余柏林的賀禮。 封蔚給婉柔公主添妝倒好說,他們是一家人。但余柏林好像就沒這資格了。 有些人說皇家太不規矩了些,也有些人開始重新審視余柏林身世的傳言。 余柏林后來知道此事時,也對皇帝陛下的隨性而哭笑不得。不過賀禮就是送得對方高興,只要婉柔公主和鄭牧不介意,余柏林也沒什么好說的。 不過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共同的意思,婉柔公主和鄭牧也不會有意見就是了。 ……婉柔公主和鄭牧大婚之后,余柏林這邊的軍事基地也基本上走上正軌了。 除了士兵們每天面對文化課叫苦不迭之外,一切都很和諧。 李瀟來到閩州做布政使之后,閩州官場也漸漸穩定。讓朝堂驚訝的是,當初德王為穩定閩州而臨時選拔的官員,有大半都留了下來,直接轉正。 有些官員擔心,皇帝陛下此舉,相當于是將閩州送給德王了。 但他們之前擔憂過很多次,皇帝陛下和德王的感情還是那么好。這次又來這么一著,連他們自己都覺得沒意思了。 反正彈劾了也沒有什么用,而且還是皇帝陛下下令。他們彈劾誰,彈劾皇帝陛下? 這么多年了,他們也算看明白了?;实郾菹潞偷峦跏钦娴男值芮樯?,相互之間都十分信任。 德王不是什么潛藏的野心家,而是皇帝陛下的左臂右膀,是輔佐明君的賢王。 然而,大臣們,特別是文臣們,實在是不想把“賢王”這個頭銜套到封蔚頭上。 因為封蔚做事太隨性。 說起賢王,歷史上的賢王,都是一副克己奉公的樣子,都是道德楷模,君子標桿。 德王? 提起這個人,文武百官們就頭疼。 能一言不合“迷路”到國境外,打到別人國都城下的人,“奉公”可能有,“克己”,怎么也說不上吧? 皇帝陛下給封蔚封號為“德”,這已經表明在皇帝陛下心中,封蔚品行那是頂頂好的。 但對于文武百官而言,德王在京城就是一霸。 倒不是說德王有多囂張。他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賤,他就直接以權壓人。 怎么直接怎么來,有本事去朝堂告我??? 不是針對你,我是針對京城所有的望族,你們都是垃圾。 偏偏德王行事直接是直接,不給面子是不給面子,但無論是從輿論還是從法理上來說,德王永遠占據道德制高點,讓他們想趁機發難都沒機會。 而雖然他們望族世家之間根系錯綜復雜,旁人不愿招惹。但他們拿德王,還真沒辦法。 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德王的地方。 只要皇帝陛下不倒,德王就無所畏懼。 看太子對德王的親近,估計就算換了一任帝王,德王還是無所畏懼。 那么串聯搞掉太子?換一個親近世族的上位? 不好意思,皇帝陛下就兩兒子,別說太子無論才華還是德行都讓大臣百姓交口稱贊,就算太子不能繼位,年幼還未封王的二皇子殿下,那也和德王親近的很。 甚至比太子跟德王更親近。 傳說二皇子殿下幼年就是在德王府長大。 那弄掉皇帝陛下兩個兒子,推宗室上位? 這不叫站位,這叫造反了。 除了不給他們面子,當今圣上的確是一位明君、有為之君,只從大暉臣子的身份而言,輔佐如此明君,他們也十分高興。 去推翻一位明君?別說做不做得到,就算做得到,那也遺臭萬年了。 當然,其實……還是做不到。 所以,他們也只能忍著了。 其實想點好的,當年武宗皇帝在的時候,他們照舊夾著尾巴過日子。武宗皇帝比當今圣上脾氣更暴躁,更加喜怒無常,哪有當今圣上好說話?只要不涉及底線,只要好好工作,就不用擔心其他的。 他們只是被文宗時期養刁了胃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