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顧勇軍動作快,沒多久,大功告成。顧毓錚坐上去試玩了一次,就主動將場地讓了出來。耿霜泠覺得自己這么大人了,當著丈夫孩子的面玩秋千不好意思,干脆也進屋了,于是,剛出爐的小秋千孤零零地在樹下隨風輕輕晃動,等待著主人們下一次的寵/幸。 進了屋,大家坐一起聊天,互相交換雙方近期的信息。沒辦法,現在的電話沒有普及,說起話來老覺得別扭不說,電話費還死貴。雖然他們家現在不差錢了,也只會在電話里說些特別重要的事,煲電話粥什么的,以他們節約慣了的性格,那都是不可能的。 聽說家里父母兄弟一切都好,耿霜泠就先安心了。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她現在一跑都跑出省了,心里總是記掛那邊。 顧勇軍道:“你在外面忙,爸媽那邊別老cao心,真要有事一定電話通知你。這兩年的變化你也是知道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快,生活條件只能是越變越好。我來之前,聽安國生說,下半年市里財政又增加了,正在想著給市里弄點什么商業工程好進一步扶持經濟發展呢?!?/br> 耿霜泠道:“現在都在說招商引資什么的,我們那地方小,論生活環境是好,論商業環境,還是比不上大城市吧,能有什么吸引外商的?” “你忘了咱們那還有個港口了?”顧勇軍說,“水陸交通都還算便利,他可能想在這方面做文章吧,現在也是苦于沒有好的項目呢?!?/br> 顧毓錚插嘴道:“城東的自由市場怎么樣了?那邊買東西可方便了,安伯伯可以先把那邊搞搞嘛?!?/br> 耿霜泠說她:“我發現你現在大人說什么都要插嘴啊,看把你能的?!?/br> 顧毓錚道:“誰叫我聰明呢?爸爸你聽我說啊,我在書上看了,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是最適合發展貿易的。咱們就說這個城東自由市場,多少人來批發東西啊,如果能把那邊弄成一個大的批發中心,那些賣東西的,買東西的一提到進貨賣貨就想到我們,那么多的人集中過來,方便了我們自己買賣東西不說,這些人都要吃飯睡覺的吧?順便還有旅游,整個經濟不就都帶動起來了?” 顧勇軍哈哈大笑:“我女兒到了大城市,學得東西越發多了,這樣的主意都能想到,行,回去我就和你安伯伯說,要是真成了,記你一功?!?/br> 耿霜泠道:“你別什么都夸她,她現在嘴巴越發不把門了,什么都能說,不過,這事要是真有可行性,你和安大哥說,要是找不到愿意投資的外商,我這邊還有一點資金可以挪出來的?!?/br> 賺錢這種事,就如那些商業大亨說的,開頭最難,到了一定程度后,錢生錢的速度,那是成幾何倍數增長的。當年她剛開始小打小鬧的時候,收入是工資的十幾二十倍,到了現在,資產累計的速度已經連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看了。 賺的錢這么多,她花的又少,有機會拿出來建設家鄉,是一百個樂意的。像她這樣的人,有了錢以后,現在還那么拼地繼續努力,求的已經不只是財了。 對于這個決定,在座諸人都表示贊成,這個話題就算過去了。之后的時間里,一家人親親熱熱游上海。 安致遠同學在午飯時間準時來報到,聽說三人要出游,圓圓的小臉一鼓一鼓,寫滿了“我也想去”,于是顧毓錚大手一揮,讓爸爸把他也帶上了。 相對于二十一世紀,現在的娛樂生活還是匱乏,只有處在大城市,發展速度更快,可觀賞游覽的地方才多一些。外面的房子越蓋越高了,這時候的小城市,房子普遍才五層高,而大上海已經出現了十幾層的“大廈”,街邊的路燈與綠化也做得十分漂亮。小城市內出行還主要靠自行車,這里公交車滿街跑。 顧爸爸感嘆:“都說要發展現代化建設,瞧瞧這里,再看看我們老家,差距還是很大啊?!?/br> 觀賞完現代化建設,又去看看歷史遺跡,作為十九世紀的“東方巴黎”,這里還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地方,別的不說,光是他們現在住的那一塊地,就是當年某國租界的一部分,高墻巷弄圍起來,看著不起眼,里面是一戶戶各具特色的獨立院落。 當初那個東西方文化交融,國人思想百花齊放的時期,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無數珍貴的印跡,這些建筑,如無言的歷史,在那里訴說曾經的故事。 這里安致遠熟,他當起了小向導,帶著幾人去了自己家,顧毓錚也是第一次去,同樣一座帶花園的小洋房,相比之下,比秦家大了不少,也融入了更多中式元素,看起來很是典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對于三口之家,還是一個常年無法全員滿員的三口之家,這房子有些過大啊。 顧毓錚問:“你家打掃衛生怎么辦?”她是無法想象安爸爸和安mama這樣的大忙人拿著拖把抹布上上下下搞衛生的場景的。 一個兩個房間就算了,這么大的地方,那是要做死人的。 安致遠理所當然道:“不怎么辦啊,常用到的房間每天早起擦一擦,用不到的房間,就在家具上蓋上白布讓它臟著吧。門口花園,隨便它了,除了秋天要隔個一天掃一下葉子,其他時候也沒什么要處理的?!?/br> 顧毓錚黑線,真是聰明的辦法,難怪那小花園里種的全是好生養的常綠植物。天生天長,都不用主人多澆水。 住大房子什么的,在不能請傭人的時代,還是不要太追求干凈美觀了。 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假期很快結束,顧爸上車走了,顧毓錚有點小難過,再見面,說不定就要等放暑假了呢。 然后,顧爸爸才剛走,安爸爸回來了。 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來秦家表示謝意。 出去了這么多天,兒子吃好喝好不說,連自己大人忽略的換牙事項都被兩老給幫忙辦了,當父母的沒點表示就太說不過去了。 領著兒子提著禮物上門,一見同樣是小豁牙的顧毓錚,他就樂了。 “致遠啊,你怎么不說你毓錚meimei也換牙了呀,你們兩可真是有緣?!鞭D頭又對顧毓錚道,“來來來,讓叔叔紀念一下?!?/br> 他掏出一個相機,把兩個孩子拉到花園里的秋千邊合影留念。話說這里什么時候多了個秋千來著?哦,是那個還沒見過面的小顧同志來過了。 照片洗出來了,顧毓錚裂著微露豁牙的小嘴,笑得一臉燦爛,身邊的小安同學對著老爸皺皺小眉頭,嘟了個小嘴巴表示其不滿。 顧毓錚指著照片上的小家伙哈哈大笑:“瞧瞧,我長得就是好看,豁牙也不能掩蓋我的天生麗質?!?/br> 安爸爸接口:“對,換牙有什么,咱們家的小錚和小遠,都是漂亮又聰明的好孩子,怎么拍都不會丑?!?/br> 秦振國在一邊聽了,難得地抖抖眼角:“咱們家?” 作者有話要說: 我也好想有個樹屋~ 小劇場一: 安致遠:(想要說話) 顧毓錚:來看我的牙啊我的牙。 安致遠:…… 安致遠:(想說話) 顧毓錚:別堅持了,說話多好啊,你怎么能為牙就說不要說話呢? 安致遠:……(不要再提醒我了,我已經后悔說出不說話了,掀桌?。?/br> 小劇場二: 安爸爸:咱們家孩子就是好!(≧︶≦*) 秦舅公:咱們家? (→_→) 安爸爸:對,我兒子媳婦~(~o ̄▽ ̄)~o 顧爸爸:找打!掀桌! (╬ ̄皿 ̄)凸 ☆、第46章 國慶節過后,天氣就漸漸轉涼了。秋高氣爽, 正是乍涼還暖的時候, 同學們開始期待即將到來的秋游。 旅游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事, 八十年代的國內, 經濟情況剛剛好轉, 大人們忙著上班掙錢。假期少, 國家還沒有形成“用小長假假期來拉動內需”的觀念,于是,出去玩什么的, 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每年春秋兩次出游,成了孩子們最開心的放風時間。 小學生的秋游,分為兩個階段。一二三低年級段的,市內公園遛一遛,各類博物館之流參觀一圈,再吃點學校統一購買的零食,就算應付過去了。 四五六年級的高年級段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能享受到的樂趣, 就是讓長大后的人來,也是要羨慕的。 為什么羨慕?因為到了后世,幾乎已經沒有條件重現了。 說得這么夸張,到底是什么?答案看起來很簡單:野炊。 不要以為這個野炊像如今一樣,找個政府特別指定的綠植園,或者干脆農家樂一類來個燒烤煮水餃之類,這時候的野炊, 是真正的“野”啊。 在環境還沒有被污染的現在,在森林覆蓋面還沒有大面積減少的現在,在河水還是清澈見底的現在,所謂的野炊,是讓孩子們背上鍋碗瓢盆,除了調料與少量米之外什么也不帶,然后一路走到郊外,選個依山傍水的地方,收集干柴、埋鍋煮飯,進林子采野果挖野菜,下河摸魚加餐,真正的野趣十足。 當然,因為食材大多來自學生野外采集,考慮到安全因素,去之前,老師們會緊急培訓一番,到出游的當日,還會特意請懂行的老師幫忙篩選收獲到的材料再處理下鍋。 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大多是城里人,很多連韭菜和麥苗都分不清,對于這樣的活動自然是保持了充分的熱情。 實驗班的同學們對秋游事件同樣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他們還要多考慮一個問題:按學業進度,他們算高年級了,可按年齡,大家最起碼都是跳了兩級的,沒夠上標準的占了一大半。 我們享受到的秋游待遇到底是往下看呢,還是往上看呢? 班主任宋老師表示,她也不知道。 如果是一般的學生,這種時候就是靜靜地等著校領導發話了,可他們不是。 同學們認為,機會都是自己去爭取的,于是,一面向老師傳達他們的愿望,一面去積極尋找介紹野外知識的書籍。 年齡不夠學識湊,他們表示,我們一定會遵守紀律,絕對不做不該做的事。 路遠也不怕,我們都是社會主義接班人,不怕苦不怕累,沒有什么能難倒我們。 為了玩,他們也是拼了。 大家都做到這程度了,按照原來的設想,應該能成行了吧。宋老師也覺得希望很大。畢竟,這樣的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是寓教于樂,對學生各方面都能起到鍛煉作用,學校一向是支持的。實驗班的學生在管理和意志力上高于普通的低年級學生,去野炊,問題不大。 可是,當請求遞交到校長那里,硬生生給打回來了。 1987年,后世的很多80后都沒有認識到,在這一年里,曾發生過很多大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87年的春晚,某位華裔歌星在臺上唱了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這一年的5月,大興安嶺 上空的那把黑煙足足飄蕩了21天。 雖說引起那場火災的原因是因為林場工人使用機器不當,之后又撲救不及時才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與小學生野炊毫無關系,但事件的發生還是引起當時很大一部分人對于森林防火問題的重視。 這么多的孩子出去,老師數量太少,能不能把人看好?埋鍋燒飯要用到明火,會不會一不注意留下安全隱患? 放在平時,可能會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了,可在現在這個當口,一切還是謹慎為好。于是,別說實驗班的請求不得批準了,就是原先屬于正常參與范圍的四年級小同學的福利也取消了。 當消息傳回來,作為實驗班的一員,安致遠小同學的反應就不用說了,就連顧毓錚也是郁悶不已。 前世的時候,表姐耿姿去野炊過,當時還是二年級的她可羨慕了,可等她到了年紀,這一項大受學生歡迎的活動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取消了。 兩個孩子都不高興了,回家的時候臉色耷拉下來,大人們自然是要問一問的,聽說是這么回事,秦家二老年紀大了,是不能陪著折騰了,好爸爸安國生就安慰說:“沒關系,學校不帶你們去,爸爸帶你們去啊?!?/br> 安致遠拿眼斜他:“你那么忙,還能來陪我去?” 安國生覺得自己被嫌棄了,不忿道:“雖然很少答應你什么事,但哪次答應過的是沒做到的?” 顧毓錚嘴甜:“安叔叔很好,我相信安叔叔,安叔叔我們這個禮拜就去吧?!?/br> 于是,事情說好后的這個星期天,他們就等來了出游。 安國生為了方便做生意,配了一輛小轎車,這次就把車子開出來了。安致遠小同學不滿意了:“學校出去都是靠腿走的,坐你的車子就沒感覺了?!?/br> 安國生道:“兒子,你怎么有福不會享呢?你們學校用走的,那是因為沒車啊,爸爸有車,可以帶你們去更遠一點的林子里去。你想想,咱們附近的林子,人來人往的,還能給你剩下多少東西采?” 顧毓錚連連點頭:“坐車子好,想去哪就去哪,我們的目標是野炊,又不是走路?!?/br> 說著就先爬上車了。 車子一路開出城挺久,沿途風景一片自然風光,到了安國生選定的地點,很讓人滿意。 一座林木茂密的小山丘,山前是一條寬闊的溪流淺灘。 安國生把車停在山腳下,背上背簍,帶著兩人上山了。 這山看著平時來的人就少,山上沒有開發出種植果園,野生果子不少。拐棗、火棘果、野獼猴桃,滿山滿野的都是。 安國生下過鄉,這種活動他以前是常來的,那時候沒東西吃,人人都往深山老林子里鉆,就盼著多弄點吃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也很多年沒做過,今天帶著兩孩子,興致還挺高,一路采著能入口的植物,一路給兩孩子做說明。 “這是野獼猴桃,不過這是時髦的叫法,我們以前叫藤梨,成熟后酸甜酸甜的,猴子最喜歡吃了,沒成熟的話,有點酸澀,現在采下來,拿回家放幾天變軟了就甜了。還可以泡酒,對風濕之類都有好處?!?/br> “這是毛草根,下面的農田里就有很多,農民們最討厭它了,一長長好多,和莊稼搶養料呢。不過它的根白白細細,嚼起來是甜的,還能治病,我們小時候最喜歡挖來當零食了?!?/br> …… 一路講一路采,沒多久就收獲了一筐子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