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他們住的城市是有這些,可他們住的房子里沒有啊,都是職工樓,誰有功夫養那些活物,就是外邊居民有人家養了,他們過去的時候也得拿籠子給關起來啊。 陪玩的任務順利交接給了耿濤,時間重新充裕起來,顧毓錚只需偶爾興致來了參與下大家的游戲就可以,她總算是解脫了,話說回來,不纏著她的孩子們,還是很可愛的嘛。 友誼就這么在一日復一日中慢慢加深,都是懂事聽話的好孩子,當顧毓錚真的加入到他們中間,原先因為懸殊的心理年齡差異所造成的溝壑不知不覺就被填上了,她也漸漸開始享受這種無憂無慮的孩童生活。 就在她沉浸在這充實快樂的生活中時,耿霜泠終于收到了來自顧父顧勇軍的電報。 按往常,信件寄往甘肅路上要跑上一個禮拜,再加上中間拉拉雜雜的程序,等收到回信大概要二十天,可這回足足晚了這么久,耿霜泠心里早就犯嘀咕了。 這年頭的平郵偶爾丟個件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早知道就多花點錢寄掛號了。 好在終于有了消息,這心也就放下了。 電報有字數限制,顧勇軍寥寥數語,大致意思就是自己前段時間出任務了,剛回來,信上說的事情知道了,近日有個同鄉戰友要回去,回信和東西會讓他轉交。 于是三天后,耿霜泠在單位門口就見到了一位風塵仆仆的漢子。 漢子精神有些萎靡,旁邊堆著小山似的行李,顧毓錚見到的時候,都想不明白他是怎么把那么多東西千里迢迢帶回來的。 真的是千里迢迢啊,這時候的綠皮火車坐一趟都是遭罪,更何況是從甘肅到江浙,中間還要倒上幾次汽車,這位叔叔牛! 這位戰友叫張志強,前幾年顧勇軍回家探親的時候,耿霜泠是見過的,同是于水市人,不過是很偏僻的山溝里的,看這天時今天是趕不回去了。 顧勇軍特意交代過的戰友,就算沒有幫自家帶東西帶信件,那也是要好好招待的,耿霜泠趕緊請假先把人安頓了再說。 面對耿霜泠的熱情,張志強就顯得沒那么大方了,他支支吾吾地猶豫了半響,最后飯也不吃了,讓耿霜泠看了信再說。 見他這個樣子,耿霜泠就沒再客氣,她本來就也想早點看看丈夫到底說了什么。 作者有話要說: 有沒有覺得如果單純看家,養鵝比養狗狗好? 鵝也很聰明的<( ̄︶ ̄)> 作為大吃貨來說,還有鵝蛋吃,好實惠2333 昨天發現文下一群三觀正直的小天使,好開心 對自己三觀有懷疑的妹子快點來, 說出你的故事。 愛你們(づ ̄3 ̄)づ╭~ ☆、第18章 交托 信紙厚厚一疊,顧毓錚趴一邊一起看。 顧勇軍說不來甜言蜜語,寫的信也沒什么文采,就是干巴巴的敘事,可就是這干巴巴的文字里,透出的才是一個男人最樸實的內心。 開頭幾句,先是一句話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然后再一句話表述自己在部隊一切安好,勿掛念。 接著是看到女兒的來信覺得百感交集。自己不在身邊,老婆辛苦了,把女兒教得很好,對于女兒能夠在表舅夫妻門下學習,他十分高興,也感念岳父岳母以及家里幾個舅哥對自家的幫襯。 耿霜泠心里點點頭,知道咱娘家好,就是個拎得清的。丈夫在外也不容易,雖說有部隊上的照顧,自己總歸沒有親眼見著,要是能請到假去探親就好了。 顧毓錚心里也酸意翻涌,父親遠在西北,女兒出生到現在沒見上幾次,但他對女兒的關心與掛念與別人家的父親并無二致。 再往下看,說的是這次去新疆執行一個臨時任務,在當地結識了新的戰友,中間出來逛街的時候碰到有維族人在賣玉石。 當地的鄉親日子過得苦,這位維族人的父輩以前干的是在河里淘玉石的活計的,后來天下亂了,玉石沒人買了,就自己收藏著,如今家人生了病,就想換點錢。 可是這個時候的人,愁的都是吃飽穿暖的問題,誰會買個石頭疙瘩啊,顧勇軍看對方實在可憐,一時就起了惻隱之心,把對方家人送去醫院安頓了,對方就硬是把那塊玉石塞給他。他想還來著,還是那當地的戰友勸他,玉石現在不值錢,他給人家出錢又出力了,收下這東西對方才能安心。 顧勇軍想想他和耿霜泠結婚幾年,當初岳家就沒收彩禮,后來自己在部隊上的積蓄也大多寄給了自己母親,耿霜泠一個人在家cao持都沒人搭把手,自己這么多年也沒給她什么禮物,自己對愛人實在算不上好,于是就收下,讓張志強給帶回來了。 耿霜泠心里甜滋滋的,拿著玉就舍不得放手。 如果以行家的眼光看,這塊玉是用上好的和田玉打磨而成。沒有做任何雕飾,只在頂部鉆了個洞以做掛飾,有一種質樸的美。 不過再好的美玉在這個時候也只能蒙塵。 也就改革開放后的這幾年,大城市還有識貨也能出得起錢的人,放在新疆那窮地方,要是錯過了零星幾個來收購的廣東商人,就再沒什么用了。至于當地收購站給的價格,還是不要提了。 顧毓錚看著這玉,小心思又飛快動了起來。 “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解釋有好多種,其中之一就是指玉石價格的不確定性。 沒人在意的時候,賣不來錢,有人喜歡的時候,多少天價都能開出來! 現在這樣的狀態都是暫時的,等大家關注起來,玉石價格就會拔地而起了。 但凡礦藏,都有資源枯竭的時候,記得自己穿回來的那些年,電視上的鑒寶節目流行,有專家介紹過,那時候的和田玉的價格那都是以克計價,而現在嘛,只要幾十元就能買到頂級的和田玉籽料,而且還是以公斤計! 三十年時間,價格的漲幅是上萬倍! 如果想要買,就要趁這兩年,等到她長大了再去,價格高到天上去不說,好料也越來越難找了。 華夏人愛玉,她也愛啊,想想那承載著千萬載的溫潤與通透,她就郁悶自己現在還太小啊。 有些人可能要說了,和田玉算什么,后世炒的最熱的明明是翡翠! 確實,翡翠在后世的熱度比起和田玉確實名氣大了不少,可人家顧毓錚就不買賬了。 不就是西太后老佛爺喜歡翡翠么,在那之前的幾千年,華夏人推崇的玉里,可沒這個品種。 而且就因為這股對翡翠的狂熱,老緬賺了國人多少錢。同樣都是好玉,憑什么要舍自己的東西而去捧別人家的。 想得太遠,思緒還是回到顧勇軍的信,下面說的就是回復老婆買特產的事。 耿霜泠知道顧勇軍身上沒什么錢,當時就特意匯了點過去,他在信上說自己看到信的時候時間也不多了,就少少準備了些讓張志強一并給帶來了。另外他所呆的駐地物產比較貧瘠,沒什么好送人的,新鮮的蔬果路途遙遠也不好運輸,干脆又把錢給了在新疆的戰友,讓對方多買點新疆特產的干貨,到時候給寄回來。 對于這個安排耿霜泠沒什么意見,總歸東西能拿得出手就行。 繼續往下看,信到這里,才說到張志強的事。 顧勇軍在部隊多年,他自己不能每年回來,但同鄉戰友不少,探親時間分散開來每年都要回去那么一兩個。 這些人大多都是鄉下或縣里的,現在的交通不發達,火車只通到省城,之后還要到公交站坐車才能到于水市,等到了市里再往下趕往往都已經沒車了,就要找地方住宿吃飯。 耿霜泠家在城關市區,地頭也熟,得了丈夫的信兒,每年都要幫忙接待安置那么一兩個。 這種事在耿霜泠看來也沒什么,這時候的人都還講究“出門靠朋友”,總歸不過是請頓飯找個住所的問題,甚至是平時有些什么小困難能幫也就幫了??蛇@回張志強的事還真是個問題。 張志強這次回來,不是探親,也不是轉業,他是退役了。 同樣都是離開部隊,轉業是安排入地方工作,還是吃的公家飯,算工齡的,而單純的退役呢,就要靠自己找飯吃了。 顧勇軍信里大致意思就是,部隊里出了個事故,張志強所在的班組整個都被牽連進去了,他雖然本人沒什么大問題,但部隊的制度條例和外界不太一樣,他這人性格比較活絡,之前結交的人不少,大家幫了不少忙,最后沒攤上大事,但部隊是不能繼續呆了,直接退役回原籍。 張志強出生的村子本來就窮困偏僻,當兵沒幾年父母就去世了,現在家里再沒什么人了,這次回來根本沒地方去,顧勇軍讓耿霜泠給看看能不能幫忙找個工作什么的,臨時工也行,讓他先掙口飯吃。 一個大活人就這么拜托給她,耿霜泠一方面氣顧勇軍又給她攬事,一方面也實在硬不起心腸。這可不是請頓飯的事,要怎么辦呢? 耿霜泠心里想著事,臉上又不好露出難色,看張志強還在等著她發話,知道這人也是心里忐忑著呢,忙推讓著先吃了飯再說。 畢竟是丈夫交代的事,不到萬不得已耿霜泠也不會真放手不管,無論怎樣,總要先試一試,至于后面怎么安排先問問他本人的意思吧。 “志強兄弟,你別擔心,回了于水就等于是到家了,嫂子我沒什么大本事,但你是我們家勇軍的兄弟,總不會讓你餓著,你暫時先去招待所住下,錢不夠的話我等下給你拿點先用著,至于找工作的事,你自己是什么個想法?” 張志強這次碰上的事算是一大坎了,一路回來心里七上八下也不知道顧家嫂子愿不愿意幫忙。 他在為人處事上確實比顧勇軍要活絡一些,也懂察言觀色,求人辦事哪那么容易,并不太想麻煩耿霜泠。 對于顧勇軍的安排,他本來已經婉拒了,后來臨出發的時候,顧勇軍說自己已經在信里交代妻子了,他也相信張志強能養活自己,但萬事開頭難,有人幫忙總是好一點的,張志強想想也對,能少吃點苦總是好的,那就看耿霜泠的意思吧,現在看耿霜泠也有要幫忙的樣子,他心里除了感激也沒什么要求好提。 “嫂子,我學的東西和勇軍兄弟差不多,手上的活計也不賴,剛才我過來的時候就觀察過了,市里的自行車好像不少,我知道找工作不方便,嫂子就幫我找個便宜點的房子租下來,我身上還有一點積蓄,您就幫我指個合適的地兒,我蹲路邊給人修補自行車之類的應該能混上飯吃?!?/br> 耿霜泠愣了下,這還真是個心思活的,這么快就找到路子了。人也自覺,知道盡量不麻煩別人,只要人自己識相,好工作沒有,糊口的活計還是能想點辦法的。幫忙的心意不由加重了幾分。 “你那點積蓄就不要提了,我還不知道啊,你們當兵那點津貼能有幾個錢,不過你說的修自行車也是個辦法,只是這樣的活計,風吹日曬的蹲路邊也太辛苦了?!?/br> 張志強忙接道:“沒事,我山里出來的,又在部隊里鍛煉過,不怕吃苦?!闭f完看旁邊的顧毓錚正埋著小腦袋扒飯,就將菜碟往她的方向推了一點。 小家伙抬頭對他笑一笑,又埋頭繼續扒飯。雖然沒rou,現在的大米也好香啊。 顧毓錚默默觀察他好一會了。 這個人,受牽連回老家,多年奮斗成果轉眼間就重頭再來,換個人可能要怨天尤人,心緒不平了,而現在看他,心態還算平和,可見心性上是把得住的。 知道靠自己找路子掙錢,那為人就不是愛占人便宜的。顧勇軍在部隊是搞機械的,與他學的差不多,那張志強應該也懂機械,一路走來看到自行車就能想到修自行車掙錢,說明他膽大心細,知道利用上自己的強項,從大型機械換到小自行車,能屈能伸,也不強求鐵飯碗,而且剛才還會注意到她沒吃什么菜,特意把菜碟推給他,不錯不錯,這是個可用的人??! mama又會怎么安排呢?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說點正經的。 一直覺得文章是個傳遞書寫者思想的東西。 這篇文從開篇到現在,心情一直在波動。一起碼文的人里有棄文的,也有繼續下去的。 寫這一篇文我也曾猶豫,是就這么按自己想要表達的來寫,還是去迎合大眾讀者的口味改變風格。 抑或者真的是我的文筆不行? 思來想去還是就這么繼續下去吧,多寫寫,文筆一定能進步。 謝謝所有看文的小伙伴陪我從最寒冷的時期一路走到現在。 就像某些人說的,開坑是因為愛,填坑就是因為責任了。 我要對自己,也對讀者負責。 祝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順利前行。 ☆、第19章 討教 吃完飯,耿霜泠考慮到張志強坐了那么久的車,就讓他先去招待所休息,行李暫時放在家里,只要帶上隨身洗漱用品就行,等養足了精神再來談其他。 張志強明白,讓人把行李直接都放這,就說明耿霜泠愿意接受交托,把他的事放在心上了,他也就不多想了,很爽快地接受了安排。 等一切辦妥,耿霜泠又去找張小英核對當天賬目和安排明天的活計。 最近生意好得不得了,活計多得數不過來。 面對越來越多的訂單,張小英與王桂香現在每天都樂滋滋地加班到深夜,就這還是被上門要貨的人催個不停,為了應付這些,前幾天耿霜泠又讓張小英回家找了個信得過的小姐妹一起來做工。 錢賺得多了,她也舍得投入更多,特意去租了一間房給張小英她們當宿舍,原先的房子里現在又只有母女兩住著了。 把今天的事忙完,顧毓錚和耿霜泠一起躺在床上聊起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