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大元王朝(出書版)在線閱讀 - 第12節

第12節

    札馬魯丁多才多藝,學識淵博,不僅精通天文歷法,而且還是一位卓越的地理學家。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元政府決定編修全國地理志,由札馬魯丁負責從各地調來一批地理學家和工作人員,經過18年的努力,完成了600冊、1300卷的《大一統志》。同年他又領導繪制了全國彩色大地圖。

    札馬魯丁對我國元代的科學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名垂星漢的郭守敬元代的科學家層出不窮,但是要論其中的杰出代表,必然首推“學究天人”的郭守敬。

    勤奮治學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視吸收漢族的讀書人,幫助籌劃朝政大事。他重用一個漢族謀士劉秉忠。忽必烈稱帝和定國號為元,都是劉秉忠的主意。后來,劉秉忠又向忽必烈薦引了一些朋友、學生,也一個個擔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員。其中有一個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臺)人。他祖父郭榮學識淵博,不但通曉經書,對數學、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

    郭守敬少年時候,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那時候,劉秉忠和他的朋友張文謙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講學,郭榮把他孫子送到劉秉忠那里學習。郭守敬在那里認識了許多愛好科學的朋友,學問就長進得更快。

    不吃閑飯忽必烈統一北方以后,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整治水利,征求這方面的人才。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召見郭守敬。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

    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每聽完一條,就點頭贊許。最后,他很感慨地說:“讓這樣的人去辦事,才不會是擺空架子吃閑飯的呢?!苯右娨院?,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經辦河道水利的事。

    過了兩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帶去整治水利。那里經過多年戰亂,河道淤塞,土地荒蕪,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郭守敬到了西夏,經過詳細勘察以后,發動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壩,還開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時間,這一帶九百多萬畝農田灌溉暢達,糧食豐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為了加強大都到江南的交通運輸,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測水路交通情況。經過郭守敬的勘測、設計,不但修通了原來的運河,還新開鑿了一條從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這樣,從江南到大都的水路運輸,就暢通無阻了。

    釣魚圖萬世歷表元世祖滅南宋以后,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利用歷法。過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頒布的歷法,這種歷法誤差很大,連農業上常常使用的節氣也算不準。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種歷法,南北歷法不一樣,更容易造成紊亂。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一個新歷法。他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歷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后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歷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歷工作。

    修訂歷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歷法先要重視觀測,而觀測必須依靠儀表。原來從開封運來的有一架觀察天象的大型渾天儀已經陳舊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數據。郭守敬設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構復雜,使用不方便,還創制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制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范圍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這個大膽的計劃馬上得到元世祖批準。

    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27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14個監候官員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數據全部匯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大量數據,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歷法,比舊歷法精確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歷法同現在通行的格里歷(即公歷)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歷的時間要早302年。名副其實的維吾爾清官維吾爾族出現了大批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首屈一指的就是元初的名臣廉希憲。

    以“廉”為姓廉希憲的父親在元朝的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窩闊臺和世祖忽必烈三朝做官,居官清廉,執法公正,功勞卓著,死后追封為魏國公。在蒙古大汗窩闊臺三年,即公元1231年,廉希憲的父親被任命為燕南諸路肅政廉訪使,也就是主管司法刑獄和官吏考科的長官。

    任命的當天,次子希憲剛好出生,他非常高興,對家人說:“古時候有人用官職為姓氏,上天大概是要我以‘廉’字為宗族的姓吧?!睆拇?,他的子孫便都用“廉”為姓。

    “廉孟子”

    廉希憲字善甫,從小就很熱心讀儒家的經書和歷史,刻苦而認真。經過數年的苦讀,他成了一個學問很深的青年,這時正好忽必烈在到處招賢納士,聽人說廉希憲學識淵博,就召他入邸為臣,對他很是器重。

    進入忽必烈的府第后,廉希憲仍然苦讀經書。一次,他正專心地讀《孟子》,忽必烈派人來叫他,他揣著書就去了。忽必烈見他拿著《孟子》,就問他書里講些什么,他便將孟子的人性本善、見利忘義、仁義愛國等思想講給忽必烈聽。忽必烈聽了很高興,對他贊不絕口:“真是一個廉孟子??!”從此,廉希憲就以“廉孟子”著稱,成為當時一大名人。

    在公元1260年,即中統元年,忽必烈繼承了蒙古汗位,在廉希憲等人的輔佐下,擊敗爭奪汗位的阿里不哥。后來他就任京兆道宣撫使。兩年后,擔任中書省平章事,成為宰相之一。廉希憲還擔任過北京、江陵的行省長官,在公元1280年,廉希憲病逝,年僅49歲,可謂英年早逝。

    以廉聞名廉希憲不但為官清廉,政績卓著,而且品格也很高尚,一向推功攬過。志元七年(公元1270年),因為釋放被誣陷入獄的尼贊馬丁,惹惱了忽必烈而被罷官。忽必烈很快又后悔了,問侍臣他在干什么,侍臣說他還在閉門讀書。忽必烈聽了,就嘆息道:“讀書確實是朕曾經倡導過的,但是讀書不用,還不如不讀?!币幌蚣珊蘖椀陌⒑像R害怕廉希憲東山再起,于己不利,就趁機說:“他哪里是在讀書,不過是在整天吃喝玩樂!”忽必烈聽了臉色大變,怒斥道:“胡說!希憲清貧廉潔,人人皆知,拿什么吃喝?”不久,忽必烈就起用廉希憲任北京行省長官,鎮撫遼東。后來,廉希憲到新平定的長江重鎮江陵去做行省長官。他臨行前辭謝了忽必烈所賜財物,冒著酷暑直奔江陵。到達后就立即下令禁止搶劫百姓,開始興利除弊。他又安撫商人照常營業,使軍民相安以處,官吏各司其職。然后登記原來的南宋官員,量才授予官職,從沒有一點猜疑之心。他為了安撫地方,專門下令:凡是殺害俘虜者一律按殺害平民治罪;俘虜如果患病被遺棄,允許人們收養,病愈后原來的主人不能索要;開掘城外御敵之水,灌溉得到良田數萬畝,分給貧民耕種,發放糧食,救濟饑民。

    地方秩序剛剛穩定,廉希憲又大力興辦學校,他還親自講課,訓導激勵學生學以報國。這使當地很快出現了勃勃生機,遠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和重慶等地的宋將都聞風來降?;实鄣玫较⒑?,感慨地對侍臣說:“先朝用兵不能得地,現在廉希憲不用一兵卻讓幾千里外的人奉送土地,廉孟子不虛其名??!”

    兩袖清風廉希憲官雖然做到了宰相,但為國效力卻始終保持著清廉作風,俸祿之外從沒有貪私之物。走到哪里都是隨身帶著一張琴和幾箱書,沒有其他私產,更不用說金銀財寶了。歸順元朝的南宋將官都帶著很多金銀去見元朝的地方長官,廉希憲對此深惡痛絕。他向送禮的人說:“你們送的東西,如果是自己的,我收了便是不義;如果是公家的,你們拿來送禮,就是盜竊國財,我收了便是貪贓;如果是從百姓那里搜刮來的,就要罪加一等了?!闭f得送禮的人無地自容,慚愧得不知說什么好。

    在公元1277年,廉希憲被召回京,江陵百姓攔路哭送,后來又建立祠堂紀念他?;氐奖本┖?,他隨身攜帶的東西仍然是琴和書。

    第十五章

    一世英名回京兩年之后,廉希憲病重,皇太子派人去探望,并請教治國之道。廉希憲請求太子勸諫皇上趕快除去貪贓誤國的阿合馬一伙,以免后患無窮,禍及國家。身為廉吏,廉希憲對專權納賄、肆意掠奪民產的阿合馬一直心存戒備,恨自己不能為國鋤jian。兩年之后,阿合馬被義士王著殺死,罪行暴露,忽必烈立誅其黨羽,罷撤擾民衙門171所,為國除了一大禍害。臨終時,廉希憲仍然不忘叮囑兒孫謹守清廉:“你們知道狄梁公吧,梁公有大節殊勛,但兒子卻玷污了他的清名,你們要謹記為戒!”狄梁公即唐朝名相狄仁杰,死后其子貪暴,百姓憤而毀了狄仁杰的生祠。廉希憲的六個兒子都時刻遵守父親的遺訓,為將為相都能清廉自守。元朝追封廉希憲為魏國公,贈清忠粹德功臣、恒陽王等榮譽稱號,謚號為“文正”。這個謚號是對大臣功勞的最高評價,歷史上得到這個謚號的人很少。思想與宗教的繁榮元帶給世人驚奇的不僅有穩定的政治,而且還有它的思想與宗教的繁榮。

    理學的發展蒙古滅金后,北方雖然有很多儒士,但理學思想的廣為傳播還是趙復被俘到北方之后的事。趙復,字仁甫,德安(湖北安陸)人,人稱江漢先生,是朱熹門生謝夢先的學生。公元1234年,他被蒙古軍俘至燕(今北京),受到忽必烈的召見。后來在燕京設立了太極書院,專門請他講授程朱理學的書目、宗旨、師承關系,培養了一大批理學家。

    許衡、劉因、吳澄被稱為元代三大理學家。許、劉主朱學,吳則調和朱、陸二派。三家雖互有矛盾,但基本觀點完全繼承宋代理學,并無多少創造。儒學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官方哲學,在元朝同樣受到最高統治者的稱頌。元武宗給孔子加上了“大成至圣文宣王”的頭銜。元朝統治者把儒學定為“國是”,從朝廷考試到州縣學校的教學,一律以程朱對孔孟理論的注釋為準,把朱熹的《四書集注》稱為“圣經章句”。

    反理學的斗士盡管元朝統治者提倡理學和其他宗教思想,在元代思想界中仍然出現了一些反對理學的思想家。鄧牧是其中突出的一個。

    鄧牧,字牧心,號文行,又自號“三教外人”,浙江錢塘人。南宋亡后,他隱居余杭大滌山中的洞霄宮,不仕元朝,是個有民族氣節的思想家。他著有《伯矛琴》一書,猛烈抨擊暴君酷吏。

    他指出,皇帝是最大的掠奪者和剝削者,大小官吏都是吃人的豺狼。他還描繪了一個理想國,在那里有皇帝也有官吏,但都是民選出來為群眾辦事的人,而不是特權階級。在理想國里無戰爭,人人勞動,自食其力。

    鄧牧這種烏托邦思想,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只能借用老聃的“小國寡民”的思想作為他的思想武器,終于陷入逃世的幻覺之中。

    古代風景畫鑒賞宗教的興盛從成吉思汗以來,蒙古統治者信奉傳統的薩蠻教,但對其他各種宗教,也都采取寬容態度,只要不危及其統治,都予以保護和利用。

    喇嘛教是佛教傳入西藏后與西藏原有的本教相互影響、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教派,在11世紀至13世紀期間,由于吐蕃新興封建領主的支持,日漸興盛。

    自元世祖起,元朝歷代皇帝后妃都尊喇嘛為帝師,并親自受戒。因此,喇嘛們受到特別的尊崇和優待。

    佛教在內地的各宗派,在元代也都十分興盛。元代刻的佛教大藏經在佛教經典的傳布上是一件大事,后來的明藏、清藏,都是以此為基礎而修纂的。元代的道教,除了張天師的嫡系稱為正一教外,還有全真教、真大道教和太一教等流派。全真教勢力最大,教主丘處機(長春真人)曾應成吉思汗之召到過中亞等地,其弟子李志常據實寫了一部《長春真人西游記》,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貴史料。

    不僅本國宗教得到了極大發展,外來的宗教也在元朝獲得了一席之地,這在中國歷史可謂少有。元代把基督教稱為也里可溫,亦稱也立喬,意為信仰基督之人。元代中國的基督教有兩派。一派是聶士脫里派,是隨著波斯商人由泉州、廣州各沿海城市傳入內地的;另一派是天主教的圣方濟各派,在公元1292年前后,教皇曾派遣意大利傳教士約翰·孟德高維奴來北京傳教,任第一任天主教總主教。元代基督教在全國各地都有信徒,在沿海城市和內地都有教堂。

    伊斯蘭教在元代也是隨著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東來的。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散處各地,元人稱之為“回回”。其傳教士在元代官文書中稱為答失蠻。此是波斯文音譯,意為學者。此外,摩尼教、婆羅門教、猶太教也都是在唐宋之際逐漸傳入,而在元代也有所傳播。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在三世紀時創造的宗教,吸收祆教、基督教、佛教等思想資料而形成自己的教義,七世紀末傳入中國,也叫明教、末尼教、明尊教。

    元代泉州一帶有摩尼教活動。婆羅門教在泉州曾建立寺院,俗稱番佛寺。猶太教亦稱為“一賜樂業教”(即以色列的音譯),在開封和大都都有他們的蹤跡?!恶R可波羅行記》中就有關于猶太教徒的記載。馬可波羅東游記忽必烈的努力使得元朝成為東方乃至世界的龐大帝國,由此吸引來更多的仰慕者。

    漫游東方馬可波羅的家鄉威尼斯是一個古老的商業城市。他家祖輩也是世代經商,父親和叔父常奔走于地中海東部,進行商業活動。公元1260年,他的父親和叔父經商到過伊士坦布爾,后來又到中亞的布哈拉,在那里他們倆遇到了一個波斯使臣,并和使臣一起到了中國,見到了元世祖忽必烈。

    公元1269年,馬可波羅已經15歲,他的父親和叔父從東方回到了威尼斯,他們從東方帶回的動人見聞使得馬可波羅既羨慕又向往,他也很想做一個商人漫游東方。

    兩年之后,馬可波羅的美好愿望實現了。公元1271年,他的父親和叔父再次動身去中國,決定帶馬可波羅同行,于是年輕的馬可波羅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的身份,懷著了解東方的心情,踏上了東行之途。

    他們由威尼斯起程,渡過地中海,到達小亞細半島,經由亞美尼亞折向南行,沿著美麗的底格里斯河谷,到達伊斯蘭教古城巴格達,由此沿波斯灣南下,向當時商業繁盛的霍爾木茲前進,繼而從霍爾木茲向北穿越荒無人煙的伊朗高原,折而向東,在到達阿富汗的東北端時,馬可波羅由于適應不了高原山地的生活,不幸病倒了,只好停下來療養。

    一年之后,馬可波羅恢復了健康,繼續前進。他們啟行不久又面臨翻越帕米爾高原的艱苦行程。

    久病初愈的馬可波羅,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困難,下山之后來到喀什,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西部邊緣行走,抵達葉爾羌綠洲,繼而向東到達和闐和且末,再經敦煌、酒泉、張掖、寧夏等地,費時三年半,于公元1275年夏抵達元代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西北)。上都是忽必烈夏季避暑的行宮,正式國都定在北京,當時稱為大都,以后馬可波羅等人到達大都,并居住10多年。

    半個中國人馬可波羅到達大都時已經21歲,風華正茂,由父親和叔父帶著覲見忽必烈大汗。忽必烈非常高興,在宮內設宴歡迎,并留他們在朝中居住下來,馬可波羅善于學習,很快熟悉了朝廷禮儀,掌握了蒙古語等語言。

    忽必烈在和馬可波羅的接觸中,發現他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因此對他很器重,除了在京城大都應差外,還幾次安排他到國內各地和一些鄰近國家,進行游覽和訪問。

    根據游記記載,馬可波羅出訪過云南,他從大都出發,經由河北到山西,自山西過黃河進入關中,然后從關中逾越秦嶺到四川成都,大概再由成都西行到建昌,最后渡金沙江到達云南的昆明。

    他還去過江南一帶,所走的路線似乎是取道運河南下,他的游記里有準安、寶應、高郵、泰州、揚州、南京、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的記載,其中在揚州他還擔任官職3年。此外,馬可波羅還奉使訪問過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印尼、菲律賓、緬甸、越南等國。

    榮歸故里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在中國旅居約17年之后,于公元1291年初以護送元室闊閥真公主前往波斯,而離開大都順路回國。

    他們的回程取海道,從福建泉州出海,西南行,經爪哇,蘇門答臘,斯里蘭卡,馬拉巴海岸,直駛波斯灣的霍爾木茲,自此登陸,經大不理士到特勒比遵德,由此坐船經伊斯坦布爾,于公元1295年回到了離別20余年的家鄉威尼斯。

    馬可波羅漫游東方歸來的消息,轟動了威尼斯,從社會名流到一般市民,爭相看望他的人絡繹不絕。馬可波羅回家不久,威尼斯與熱那亞兩個城市,因為市場競爭,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馬可波羅為保衛自身和威尼斯的商業利益,奮勇加入了威尼斯的戰斗行列。激戰結果,威尼斯艦隊大敗,熱那亞人獲得勝利。馬可波羅受傷被俘,關進了熱那亞的監獄。

    馬可波羅因為從東方回來已經有點名望了,雖然禁錮在監獄里,監內監外,仍不斷有人找他談東方的事情,而馬可波羅為消磨時光,也經常向同獄的人敘述東方各國的奇風異物。他的敘述,特別引起同獄人魯思蒂謙諾的注意。魯思蒂謙諾是比薩人,從小受到比薩文化傳統的熏陶,精通法語,用法語寫過騎士小說。他覺得馬可波羅的游歷見聞很有意思,如不寫成書,那是非??上У?。于是征得馬可波羅的同意,將他的口述,用當時在歐洲流行的法蘭西語記錄了下來。

    這樣,一部舉世聞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或稱《東方見聞錄》就誕生了。公元1299年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宣告結束,馬可波羅被釋放回威尼斯,從此,他經營商業,并娶妻成家,生有二個女兒,再也沒有出外遠游了。公元1324年當他臨近70歲的時候,逝世于威尼斯。

    《馬可波羅游記》

    《馬可波羅游記》問世后,廣為流傳。600多年來,世界各地用各種文字輾轉翻譯,譯本之多,可能超過了100種,另外,還有許多學者對照各種版本進行??弊⑨?,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

    古代風景畫鑒賞《馬可波羅行紀》共分四卷,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游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慶,游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諸韃靼宗王的戰爭和亞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

    書中記述的國家、城市的地名達100多個,而這些地方的情況綜合起來,有山川地形、物產、氣候、商賈貿易、居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及至國家的瑣聞佚事,朝章國故,也時時夾見其中。

    馬可波羅的這本書是一部關于亞洲的游記,它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的許多國家的情況,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于中國的敘述,馬可波羅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最長,他的足跡所至,遍及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等地區。他在《行紀》中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城市,極好的交通設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筑。以敘述中國為主的《行紀》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百科全書在《行紀》的第二卷,還對杭州有詳細的記述。書中稱杭州為“行在”,“天城”,稱蘇州為“地城”?!靶性凇笔悄纤螘r代對杭州的一般稱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對于號稱天堂的杭州,馬可波羅更是贊不絕口,他《行紀》里記載杭州人煙稠密,房屋達160萬所,商業發達,說:“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無數?!辈⒄f杭州人對來貿易之外人很親切,“待遇周到,輔助及勸導,盡其所能?!庇种v到杭州市容整齊清潔,街道都用石鋪筑;人民講究衛生,全城到處有冷熱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戶口登記嚴密,人口統計清楚,對西湖的美麗和游覽設施,書中更有詳細的記述,馬可波羅稱贊“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之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庇捎谒麑贾萏貏e贊賞,所以幾次來到這里游覽。

    馬可波羅是商人,每到一地,對于物產商業的情況很留心觀察和記載。例如他旅行到我國南方的寶應、南京、鎮江、蘇州諸城時,便突出地記載了紡織錦緞綢絹工業,對寶應的記載是“恃商工為活,有絲甚豐饒?!庇秩缢薪洊|南亞的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時,也特別留心記載了各種各樣的寶石、香料與珍珠。這些物品在歷來的東西貿易中,西方商人一直視為珍品。

    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還有專門的篇章談元代通行的紙鈔和中國使用已久之煤。馬可波羅記述忽必烈在京城設有造幣局,先以桑樹皮制造紙張,然后以它制印紙幣,這種紙幣不但通行國內,就是在和外商貿易中也有流通。他還說到在中國北方親自見到“有一種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脈絡,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為優”。毫無疑問,這是說的我國境內蘊藏豐富的煤炭,其實我國以煤作為燃料,早在漢代便已經開始。馬可波羅在這時還當作“奇異事物”來記述,說明歐洲在13世紀用煤還不普遍,而中國在元代則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馬可波羅行紀》對亞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馬可波羅東來中國,主要經過西亞,中亞等地,因此游記里載有不少這些地方的見聞。在中世紀,關于亞洲的知識,以往的旅行家沒有一個比得上馬可波羅記載的那樣豐富。除亞洲外,馬可波羅對東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作了一些敘述,不過是根據傳聞,并非親臨其地,所以許多記述往往與實際不符。但盡管這樣,諸如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等地,則是由馬可波羅第一次介紹給歐洲人的。

    不朽的影響馬可波羅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陸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中古時代的地理學史,亞洲歷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系史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馬可波羅的游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后,一般人為其新奇可喜所動爭相傳閱和翻印,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讀物,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其影響是巨大的。它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一片寬闊而富饒的土地,國家和文明引起了他們對于東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歐洲人沖出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學術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充實自己的著作。如公元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蘭大地圖,便是沖破傳統觀念,擯棄宗教謬說,以馬可波羅的游記為主要參考書制成的,圖中的印度、中亞和遠東部分都是取材于《馬可波羅游記》這部著作,成為中世紀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后地圖多以此為依據。

    古代風景畫鑒賞馬可波羅的游記對15世紀左右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也起了促進的作用,當時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隊的領導人曾經讀過馬可波羅的書,并從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啟示,激起他們對于東方的向往和冒險遠航的熱情。例如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都津津有味地看過馬可波羅的書。哥倫布小時候讀了馬可波羅的游記后非常欽慕中國、印度之文明富裕,特別是書中所載日本盛產黃金“其數無限”,“地鋪金磚”,更是向往已極,正是商人貴族的這種“黃金渴望”驅使哥倫布立志東游,公元1492年起,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他率領水手接連幾次遠航,到達了中美和南美的東北角,哥倫布認為他所達到的地方就是亞洲的海濱諸島,以為墨西哥就是馬可波羅書中的“行在”,又把古巴島當作日本,并登岸四處尋問有無黃金。他本來要去的地方是富庶的東方,而結果航行到了美洲,發現了新大陸,開辟了由歐洲到達美洲的新航線。哥倫布讀過的那本馬可波羅的游記,現在還保存于里斯本,書的邊欄空白處有他作的許多摘要和注解,反映哥倫布閱讀時多么認真,對它傾注的興趣是何等濃厚!

    馬可波羅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記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記載了我國40多處的城市地方,對當時中國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作了詳細描述。因此,馬可波羅被譽為“中世紀的偉大旅行家”,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系史上的友好使者。血雨腥風的朝廷斗爭為了黃袍加身,兄弟叔侄之間爭得你死我活,先輩創下的基業也就在這種內耗中漸漸腐爛,走向崩潰。

    嚇死太子忽必烈本打算傳位給太子真金,不料真金卻比他先死,真金之死與忽必烈也不無關系。真金一向看不慣忽必烈所重用的阿合馬等親信,受到一批儒臣的擁護,但對忽必烈則唯唯諾諾,從來不敢越雷池一步,朝政大權始終掌握在獨斷的忽必烈手中。

    阿合馬死后,余黨心有不甘,欲伺機陷害皇太子。這時有一大臣上書稱:“皇帝年事已高,應當禪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可加以干預?!焙霰亓覚鄤萦麡O重,決不會在生前交出政權,大臣上書要求皇上退休無疑是虎口拔牙,對太子有百害而無一利。真金得知此事后深為恐懼。御史臺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就將大臣的奏章暗中壓了下來。

    阿合馬余黨探知此事,決計發難,準備向世祖揭發。擁護太子的右丞相安童知道此事已瞞不下去,干脆搶先向忽必烈陳述事情本末,指出阿合馬余黨欲借機陷害太子。忽必烈聽到有人居然要他提前讓位給太子,勃然大怒,厲聲責問道:“你們就沒罪嗎?”安童帶頭認罪,但同時向皇上指出,阿合馬的黨羽此舉目的是要危及太子,搞亂天下。經過勸說,忽必烈才怒氣稍解。阿合馬的余黨雖然沒有成功并受到嚴懲,太子真金也給嚇得心驚rou跳,憂郁成病,不久撒手歸天,年僅43歲。

    培養后人真金死時忽必烈已年逾古稀,接班人只能在真金的兒子中選。真金與其妻闊闊真共生三子,長子晉王甘麻刺,次子答刺麻不剌,三子鐵穆耳。闊闊真偏愛小兒子,慫恿大臣勸說皇上立鐵穆耳為皇儲。為使鐵穆耳積聚掌權的資本,就先遣他出鎮北邊,爭取軍功,并委派重臣玉昔帖木兒輔行。

    玉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博爾術的孫子,曾屢立戰功,深受忽必烈重用。他在受命之際,勸忽必烈把真金的舊璽授予鐵穆耳,以正名分,為以后登基搶占先機。

    闊闊真又搞到一塊秦朝的玉璽,上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交給鐵穆耳,以為“受命之符”。

    刀劍擁立的皇上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宗室諸王會集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議立新君。宗王大臣討論了三個多月,仍難拍板。

    當時,惟一能與鐵穆耳分庭抗禮的是他的大哥晉王甘麻刺。甘麻刺也曾出鎮嶺北,統領成吉思汗的四大宮帳和北方諸軍,管轄蒙古本土,擁有相當大的勢力。支持甘麻刺的宗王認為長孫繼承帝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鐵穆耳一派堅持先帝已有遺言,不可更改,而且鐵穆耳掌有天命之符。最關鍵的是鐵穆耳得到伯顏和玉昔帖木兒兩個重臣的支持。

    為了排斥諸王的異議,在大臣集會上,伯顏手握寶劍,立于殿階,大聲宣讀祖宗寶訓,陳述立鐵穆耳為帝的理由。伯顏詞色俱厲,諸王嚇得大腿發抖,紛紛跪下連連磕頭。玉昔帖木兒則向甘麻刺施加壓力說:“先帝逝世已逾三月,神器不可久虛,祖宗的基業不可無人繼承,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鐵穆耳既有先帝的遺言,又有受命之符,你身為宗盟之長,怎么能一言不發?”甘麻刺情急之下,只得無可奈何地表態:“皇帝一旦登基。我自然北面事之?!庇谑窃谌撼嫉膭襁M下,鐵穆耳終于當上了皇帝,是為元成宗。

    垂拱而治成宗繼承祖宗創下的偌大家業,史書上稱他“垂拱而治,善于守成”。實際上也就是坐吃前人的遺產,混混日子,無所作為。成宗即位五年,還不知六部官員是誰。成宗一朝,政府機構龐雜,貪官污吏橫行。

    成宗晚年多病,更是不管國家政事,皇后、魯罕和中書右丞相哈刺哈孫各自拉幫結派,成宗曾立其子德壽為皇太子,不料德壽比成宗先死。

    公元1307年,成宗去世,大元內部為爭帝位又起紛爭。成宗晚年多病,政事多由皇后卜魯罕做主。卜魯罕對成宗的二哥答刺麻八刺的妃子答吉十分忌恨,將她貶出京城,卻未曾料到自己最終栽在答吉所生的兩個兒子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的手中。

    爭權開始海山19歲時就帶兵出征,鎮守漠北,手中握有軍權。成宗死后,皇后卜魯罕企圖垂簾聽政,左右國事。她唯恐海山回來奪位,不把成宗去世的消息通知海山,打算推舉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為帝,其理由是:阿難答是成宗的親叔伯兄弟,國家事重,宜立長君。

    但右丞相哈刺哈孫堅決不同意?;实垡凰?,他就把京城官衙的印信全部收繳,封存府庫,然后裝病躺倒,對內宮傳出的旨令拒之門外。這時正好海山派遣康里脫脫至大都(今北京)議事,哈刺哈孫讓他趕緊逃回,向海山通報大都的情況。海山聞訊大怒,馬上發兵南下,無奈路途遙遠,一時難以趕到大都。

    迎接海山與此同時,哈刺哈孫又遣密使通知答吉母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得到密報后,忙與部下商議。謀士李孟勸他:“當帶上母親,以奔喪為名,速往大都,盡快挫敗對手的jian謀?!惫?307年2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奉母妃入京師,哈刺哈孫連夜送去密信說:“海山路遠,不能及時趕到,夜長夢多,還宜事先而發?!敝\臣阿沙不花也勸愛育黎拔力八達先下手:“先入者勝,后入者敗?;屎笠坏┐购熉犝?,我輩遲早都是她的階下囚?!?/br>
    皇后卜魯罕和阿難答正準備在三月初三動手,愛育黎拔力八達搶先發難,于初二率領衛士闖入皇宮,將阿難笞、卜魯罕其依附他們的大臣一網打盡。

    這時,諸王建議愛育黎拔力八達乘勢登上帝位,但他顧忌長兄海山手握重兵,不敢貿然稱帝,只是號稱監國,以李孟為參知政事,遣使去迎接海山。

    答吉都是“算命”惹的禍答吉見大局已定,就請陰陽先生給她兩個兒子算一算命,結果算出來海山“荒落有災”,運祚不長。答吉派人給海山傳話說:“你們兄弟倆都是我的親骨rou,我沒有什么偏心,但陰陽家的話也不得不考慮?!?/br>
    海山聽罷,沉下臉一言不發。他找來康里脫脫說:“我十多年來一直守衛在邊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何況我是老大,理應我坐皇位?,F在太后居然相信算命先生的胡言亂語。天道茫茫,誰能預知?如果我登基后,實施的政策上合天心,下符民望,即使只做一天的皇帝,也將名垂萬年。怎么能因陰陽家的幾句話就違反祖宗的規矩?一定是朝中那幫權臣平時作威作福,胡作非為,怕我日后跟他們算賬,故意造謠生事,企圖阻撓我上臺。脫脫你先去京都見我母親,觀察動靜,有什么情況火速回報,我整軍隨后就到?!?/br>
    答吉聽說海山已兵分三路南下,大驚失色,忙對脫脫解釋:“那些話是陰陽家說的,不信就算了,我不過是出于愛,為他們考慮罷了。大敵已經清除,宗王大臣也已決定讓海山繼位,太子還有什么好遲疑的?叫他快來京吧?!?/br>
    她又屏退左右,私下對脫脫說:“海山這個孩子天性孝友,他當皇帝是人心所向。這回一定是聽了別人的挑撥,你趕快回去為我彌補過失,使我們骨rou之間不發生誤解,和睦相處,你就立下大功了?!?/br>
    脫脫說:“太母不必過慮,我隨海山多年,頗得信任,我馬上回去向他解釋明白,只要你們能相互信任,不起內訌,這是我最大的愿望?!?/br>
    塵埃落定為了消除海山的疑心,答吉先派了大臣阿沙不花迎接海山。阿沙不花向海山匯報了這場宮廷政變的始末,以性命向他保證:“你老弟之所以當監國是為了以防不測,他正等著你回去當皇帝呢?!泵撁撢s到后又傳達了答吉的意思,海山這才放下心來。

    公元1307年5月,海山領兵到上都。愛育黎拔力八達隨母來迎。蒙古各部諸王在上都集會,決議廢卜魯罕后,將她趕到外地賜死、誅殺阿難答及其親信,一致推舉海山為皇帝,海山即位,是為武宗。武宗當然也不能虧待“平定內難,為兄清道”的胞弟,于是在同年6月,立其弟為皇太子,使其成為皇位的法定繼承人。兄弟倆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去世后,再由海山的兒子繼位。一場皇位爭奪戰總算塵埃落定。

    國力的恢復統治者一方面為權利而斗爭,另一方面也在維持元朝當時大國實力。

    重農政策在蒙古對金作戰期間,北方勞動人民大量地死亡和逃散,生產力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從成吉思汗到元世祖,一直存在著農牧爭地的問題。在戰爭之后,北方農田大量荒廢為牧場。

    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先進農業經濟的影響下,蒙古統治者不得不放棄其落后的游牧經濟和剝削方式,而采用“以農桑為急務”的政策。在元軍攻宋的過程中,對農業生產的破壞較之北方要輕一些。這種“使百姓安業力農”的思想,還貫穿在其他許多行政措施和命令中。如考核地方官吏時,決定升遷的首要條件是“戶口增、田野辟”。重農政策的結果,也使蒙古封建領主逐漸轉化為封建地主。

    中統二年(公元1261年),忽必烈就設立勸農司,派出許多勸農使分赴各地整頓農桑。至元七年二月(公元1270年)又成立司農司,下設四道巡行勸農司。

    同年十二月改司農司為大司農司,添設巡行勸農使、副各四員。由勸農司到大司農司,反映出對農業的逐步重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詔以大司農司所定《農桑輯要》一書頒行各路。

    組織村社元人在大力提倡墾殖的同時,又擴大屯田網,除軍屯、民屯外,還有軍民和屯等形式。據歷史記載,當時大漠南北的屯田是卓有成效的。元初,民間有自發組織的“鋤社”,“先鋤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飲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間,各家田皆鋤治”,“間有病患之家,共力鋤之”,往往“苗無荒穢,歲皆豐熟”。元政府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村社形式,規定“諸縣所屬村,凡五十家立為一社”。社長組織居民墾荒耕作,修治河渠,經營副業。這種村社是農村基層組織,成為恢復生產的一種積極手段。

    此外,在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方面還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如遷徙民戶充實內地和西北地區,聽民自買荒田曠土,延期課稅,對貧困的屯田戶和遷民,給以牛具、農具和種糧;清理豪強侵占的土地和民戶,推行大規模的“籍戶”(調查登記戶口),釋放部分奴隸從事農業生產,以及興修水利等等。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