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節
這些年來,他懷疑了太多人,辜負了太多人,然而到了國家危亡之時,站出來的卻都是這些曾被他辜負之人。 八月末,徐太傅帶著幾個年輕的孫子從中軍和南境各抽調兩萬精銳,合約四萬大軍北上抗敵。徐家人在北疆經營多年,余威仍在,徐太傅親自前往北疆主持大局,自是一下就鎮住局面,將戎狄擋在北疆邊境不給其南下直犯金陵城的機會??纱笪旱那閯萑允遣蝗輼酚^。 開平二十二年,九月初,南梁攝政王慕容英趁火打劫,派出軍隊陳兵于大魏南境與南梁一江之隔的湛江南岸。南梁的軍隊黑壓壓一片陳列在江南平原上,雖未進犯,卻也給了已為支援西南和北疆調走了大批精銳的大魏南境守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告急的軍報接連從塵土飛揚的驛道快馬千里送往金陵城。 朝廷剛剛處置了一大批文官武將,正是將才匱乏之時,西南和北疆已經動用了朝廷可派遣的所有可靠又有足夠威信的武將,南境若再告急,就只能將東鄉侯派出去??墒怯乃久芴接謱覍覀骰叵?,說是負責攔截西狼那支深入大魏腹地的輕騎的徐大爺始終沒有正面遇上那支西狼騎兵。那支西狼騎兵太過狡猾借著大魏腹地多山地勢,在山中繞路逶迤藏匿,耍得徐大爺團團轉。 拱衛金陵城的中軍少歷戰事一直是大魏軍隊中戰斗力最弱的,去年北疆戰事已耗損不少戰力,如今精銳已盡數為西南和北疆戰事而抽調,倘若金陵城此番遇襲,再無可靠將領坐鎮,皇上實在是寢食難安。故而這支西狼輕騎不滅,皇上便不敢將東鄉侯派去南境,偏偏就在此時,先前那場瘟疫的余波居然波及到了皇宮。 縱然墨紫幽以身犯險,從楚烈手中騙取了治療瘟疫的藥方,可去年那場楚烈一手炮制的瘟疫之災依舊是害死了困于玉山別宮中的不少官員家眷,且疫情雖被控制,但一直拖延至今未全然消除。 九月初五那日,皇上召見楚玄入宮商議著南境遣將之事。其時秋高氣爽,皇上便下令在御花園的水榭中設席烹茶。就在烹茶的宮女要將一盞剛點好的茶水奉至皇上面前時,楚玄突然自席上起身,一個箭步上前擋在皇上面前,對著那宮女厲聲喝道:“你身染瘟疫,居然瞞匿不報,還敢給皇上烹茶,莫非你想軾君不成!” 那宮女嚇得打翻了手中的天目瓷盞,全身發軟地跪倒在地。被楚玄護在身后的皇上吃驚地看見那宮女的手背上赫然有著瘟疫病人才有的紅斑與水皰。 韓忠已命人將這宮女拖了下去,剛向皇上問了一句安,便被劈頭蓋臉地臭罵了一頓,并喝令他立即徹查整個皇宮。去年玉山別宮那一場瘟疫造成的不僅僅是官員百姓的死亡,就連皇上的君權都差點被顛覆,那一場政變之中的種種驚險,他至今心有余悸,如何還敢小覷此事。 結果這一查之下不得了,整個皇宮里竟查出了數十名瘟疫病人,且各宮都有,唯有皇上的永華宮和蕭貴妃的關睢宮還未發現病人。 此時正值兵荒馬亂之際,西狼,戎狄,南梁皆對大魏虎視眈眈,還有一只奇兵詭詐的西狼騎兵在大魏領地里隨時可進犯金陵城,令皇上如芒刺在背。倘若皇宮里再鬧出一場瘟疫,傳染了皇上可不是好事。偏偏離金陵城最近的玉山別宮中瘟疫還沒完全消除,皇上自是不能前往躲避疫情。于是韓忠便在一日皇上召蕭貴妃前來伴駕用膳時提議,讓皇上前往東海行宮,一則躲避瘟疫,二則東海行宮遠離金陵城,且大魏東邊臨海,無敵來犯,也免得守在這金陵城日夜提心吊膽地擔心著那支神出鬼沒的西狼輕騎會突然奇襲。 其時,有自東西南北刮來的風襲入永華宮中,西來之風吹得永華宮里塵沙滿天,北來之風吹得宮庭院里落葉如雨而下,南來之風熾熱撲面如刀割火燎令人臉龐生疼。唯有東來之風柔柔徐徐,緩緩和和,吹拂起永華宮宮室里那薄如輕煙的帳幔。 蕭貴妃跪坐在這帳幔飄蕩的宮室中央的龍案邊垂眸為皇上布菜,看見皇上右手中所執象牙箸一下一下緩慢而有節奏地輕敲著白瓷碗沿。她知道,皇上這是心動了,從各方面看來,前往東海宮都極為有利。只是他仍是皺眉猶豫道,“此時邊境告急,西狼,戎狄,南梁三國同時來犯,朕怎能離開金陵城,棄朝廷于不顧?難免會有畏戰而逃之嫌疑?!?/br> “皇上,不是還有太子么?!表n忠躬身微笑道,“皇上是金玉之身,怎可有所損傷?皇上才是大魏的根本,皇上在哪里,朝廷便在哪里,何來棄朝廷于不顧之說?況且只要皇上安然無恙,任是他國如何張狂也絕對動搖不了我大魏根基。太子為國之元儲,本就該為君為國分憂,皇上以國器托之,自可放心?!?/br> “不錯,朕在哪里,朝廷便在哪里。朕便是大魏,朕便是國?!被噬洗笮θ?,執著象牙箸輕敲碗沿的手停了下來,越發被韓忠說動,他又嘆氣道,“只是百官未必會答應?!?/br> 他的這些臣子一個比一個精明,雖說他將楚玄留下主持大局,但若百官們知道他欲在此時拋下他們東往躲避瘟疫,只怕是會成群跪于宮門外,哭著阻止他。 “皇上是天子,天子行令四海,欲行何舉,何需他人應允首肯?”韓忠正色道。 只是堂堂天子,雖是為避瘟疫,可在這戰亂之時離開金陵城難免會讓人覺得他是畏戰而逃,甚至還可能打擊到各地抗敵的將士們的信心?;噬溪q豫著偏首看了一旁安靜不語的蕭貴妃,忽然開口問她,“貴妃,你覺得秋時東海風景可好?” 蕭貴妃謹慎地抬眼看了一眼皇上,就見皇上那雙橫紋已生,失去鋒銳的眼中閃著一種聊聊的期待,仿佛若能尋得他人的認同,他便可心安理得地接受韓忠的建議。她在心里嘆息,皇上到底是老了,若在十年前,怕是絕不會這般輕易就被韓忠說動。他失去了年輕時候南征北戰的壯志,那顆曾經無限膨脹,睥睨天下,傲視鄰國的雄心只余下圖求安逸的點點火星。自他開始將重心視野全然放在權術制衡之上時,他每日所思所想,就已漸漸趨向于如何能將他身下皇位坐得久一點,再久一點,如何能將他手中皇權握得緊一點,再緊一點。 一個帝國的強盛與否全系于他們的君主是否擁有一顆鋼鐵磐石一般永遠堅彌不朽的心,皇上老了,他治下的大魏也老了。 “皇上,宮中這瘟疫蔓延的可是極快啊,”不待蕭貴妃答話,韓忠再次出言勸說,“倘若再鬧一次玉山別宮之事,這種時候可不好說?!?/br> 皇上心中一驚,頓時就回想起楚烈設計煽動畏懼瘟疫的百姓包圍玉山別宮,意欲篡權奪位之事。前車之鑒,赫然在目,若有人趁著如今亂局,借著瘟疫之事再生禍端,他可是折騰不起。他終是長長嘆息問,“那你覺得,誰護送朕東游合適?” “自然是東鄉侯了?!表n忠笑答。 如今皇上所信任的將領要么奔赴戰場,要么醉生夢死難堪大任,的確只余下東鄉侯一人。 皇上沉默半晌,看了一眼一直垂首靜坐的蕭貴妃,自寧國公府出事之后,蕭貴妃的性子就變得沉默寡言起來,再不如從前那般鮮活動人,讓他想起了她當年剛入宮時情形。那時她也是如現在這般謹小慎微,如一只受驚的兔子蜷縮在角落不知所措。她那般美麗,又那般脆弱,輕易就被家人出賣算計,她只有他一人可以依靠。若說一開始他召她入宮,冊封她為貴妃只是一時與蘇皇后賭氣,那么那時他便是真的對她起了憐愛之心,從此越來越難舍下。 “你去安排朕與貴妃東游之事吧?!被噬蠈n忠吩咐道。 蕭貴妃一怔,雙眼忍不住微微泛濕。韓忠看了她一眼,笑容滿面地退了下去。 魏史有載:開平二十二年,九月壬戍,帝密旨太子監國。既夕,命東鄉侯薛膺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閑廄馬九百馀匹。癸亥,黎明,上獨與貴妃、東鄉侯薛膺、韓忠及親近宦官、宮人出東華門,外人皆莫之知。是日,百官入朝者,至宮門,猶聞漏聲,三衛立仗儼然。門既啟,則宮人亂出,中外擾攘,不知帝所之——【注1】 皇上一夜失蹤,只給內閣和六部留下幾道旨意稱其攜蕭貴妃前往東海行宮躲避金陵城皇宮之中蔓延的瘟疫,命內閣六部好好輔助太子楚玄監國理政。內閣和六部的官員收到旨意皆是愕然,皇宮近來瘟疫頻發,玉山別宮中疫情也未完全消除,的確會危及皇上安危??纱藭r邊境戰事不斷,邊境守軍正是極需信心之時,皇上卻在此時因畏懼小小的瘟疫就棄了皇都百官悄悄東逃,邊境數十萬魏師怕是都會為以皇上是畏戰而走,因此受到打擊,軍心一散如何還能抵擋強虜之師。 百官大驚之下,群聚于太子府門外,跪著哭求楚玄入朝主政,主持金陵城大局。楚玄臨危受命,在紫宸殿發號施令,調動剩余中軍立即填補因護送皇上東去而被東鄉侯抽掉走的三千將士留下的空缺,又命內閣兵部斟酌措詞在邊境抗敵的守軍知道皇上棄了金陵城東去之事之前,編出一個完美的解釋掩蓋下這一丑聞,絕不能動搖邊軍魏師軍心。 那日,金陵城中的軍民百姓因得知皇上東逃之事而驚慌奔走,四處逃竄。半數以上的人都認為皇上離開金陵城必然是因金陵城將會不保,他們迅速收拾好了行囊拖家帶口意欲出城逃跑,卻是在城門口被守門的士兵逼了回來。楚玄早料皇上東去之事會在金陵城百姓中引發慌亂,致使民心渙散,故而早早便下令城門守軍封閉城門,不能放行。出不了城的百姓在恐懼與憤怒之下集結于皇宮的朱雀門樓之外討要說法。 就在一場不可收拾的暴動將要發生之時,朱雀門樓上的懸掛著的大銅鐘被御林軍敲響,厚重沉悶的鐘聲響徹朱雀門樓外聚焦著的人群上空。楚玄身穿袞冕在鐘聲中由御林軍護衛著登上了巍峨的朱雀門樓。群情激憤的百姓們瞬間安靜下來,只是他們的眼中依然跳動著憤怒的火焰,靜靜地注視著朱雀門樓上他們高高在上的太子。 九月初八蕭蕭颯颯的秋風吹得楚玄一身兗服獵獵飛舞,他衣上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章紋案在陽光下透著高貴而莊嚴的威儀,他冕冠上的九旒細珠搖曳在他清俊而冷肅的臉龐前。 他抬頭,遠眺著皇宮以南,看見金陵城中廣廈長街的酒肆樓閣的檐欄上擺放著的一排排怒放的秋菊。明日九月九,便是重陽節,該攜親友遍插朱萸登高望遠,賞菊野宴。 他垂首,目光威嚴地俯視朱雀門樓下那安靜又憤怒的人群,只對著他的子民們冷淡地說了一句:“我還在這里,你們慌什么!” 只這一句,那憤怒的百姓眼中跳動著的火焰奇跡般地熄滅了下去,千萬顆不安恐懼的心都因他們的太子殿下方才那清清冷冷的一句話而瞬間安定了下來。他們仰望著楚玄,仰望著他負手立于巍峨的朱雀門樓上那如山岳般巍然不動的身影,感覺到自己得到了一種的承諾。 他們在心中想,那是他們的太子殿下,只要太子殿下還在,他們有何可懼?有何可慌? 若說先前對楚玄的擁戴很大一部分是因了對慘死的蘇閣老的同情,那么如今他們便是真心視楚玄為主。那個人雖然只說了一句話,可他們就是堅信著他絕對不會如他那自私懦弱的父親一樣棄他們而去。那個人一定會堅守著這座古老而繁華的金陵城,與他們同在。 他才是萬千百姓心中真正向往之君。 朱雀門樓下聚集的人群如潮水一般退去,他們帶著孩子,背著行囊,神色或平靜或喜悅地重歸門戶,開始如往年一般若無其事地籌備著明日的重陽節。 被君王拋棄的金陵城不過亂了半日,就已安定下來,仿佛先前那場sao動只是一場混亂的夢境。 *** 九月初九,由東鄉侯帶了三千將士護送著東行的皇上和蕭貴妃的御駕在夕陽斜落時途經一處小鎮,因奔行兩日一夜,將士多感疲憊,皇上自己也是勞累不堪便命東鄉侯暫在此鎮上歇息。 今日是重陽節,邊境的戰火并沒有影響這座小鎮上百姓過節的心情,皇上的御駕進入小鎮時,與皇上同乘一車的蕭貴妃微撩著車窗錦簾向外看去,就將并不寬敞的街道兩旁可見家家戶戶遍插朱萸,檐欄下一盆盆各色秋菊開得正艷。小道上有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之人,正欲去登高望遠。 蕭貴妃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與處處潛伏著危機金陵城相比,這小鎮里的一切是如此安靜、平和。 忽然,不知是哪里傳來的歌聲,幽幽在唱:“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一瞬間,蕭貴妃只覺得眼前那安靜平和的小鎮失了色,蒙上了一層詭異濃厚的陰霾。她臉色蒼白地抓緊了皇上的袖子,“皇上,你聽——” 皇上一怔,就聽見那歌聲輕輕緩緩如柔風細雨,隱隱約約如暗夜低訴,仍在繼續唱著那古老不祥的詩篇:“……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那幾百年前唐時舊事,一直是皇上與蕭貴妃擺脫不去心虛的心結與羞慚的烙印。 “韓忠!”皇上臉色難看地高聲怒喚道,“去看看是誰這般大膽在這唱這《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