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其實,按正常思維,以患者地位之尊,絕不會有官員在賀表中膽敢寓含諷刺,更何況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前仆后繼地以生命作為代價諷刺他。這些事例典型地表現了患者的心態失衡,部分喪失了正常思維能力。在接二連三發生類似事件之后,禮部官員只好建議全國各地的賀表都用統一的格式,用固定的文字,患者也同意了這個建議,可見患者有時也知道是自己多疑。但問題是一旦遇到這種情況,他就無法控制自己,只有殺人才能放心。 類似的事例還有,著名詩人高啟作《題宮女圖》詩,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患者以為是在譏刺他,鑒于高啟名氣之大,當時沒有發作,但心不能平,幾年后終于借細故把高啟腰斬于市。 還有一次,患者微服私訪,在街道上聽到一老年婦女和人說話,提到他時,不稱“皇上”而稱“老頭兒”?;颊哒J為這是不滿自己統治的表現,回宮后令五城兵馬司把老婦居住的街區都殺光了,并且說:“張士誠占據東南,當地人如今還叫他‘張王’,我做了皇帝,百姓居然叫我‘老頭兒’,真叫人活活氣煞?!边@些事例反映出患者懷疑自己的統治能力,懷疑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其實,當時的百姓對他的統治還是滿意的,這些做法,完全是患者自己過于自卑所致,因為古往今來,只有他這個皇帝出身赤貧。雖然患者在詔書中經常提到自己是“起自布衣”,好像毫不忌諱,但這其實是患者內心的一大塊不能揭開的瘡疤,自己喊“起自布衣”可以,別人要是因此而稍有些不敬,則會遭到最強烈的報復。 以上這些事實,包括患者自述中對功臣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充分表明患者的極端自私、極度冷漠,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道德感。 2.無端懷疑別人在搞陰謀,要傷害自己,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 患者此癥狀表現得十分明顯?;颊叻Q帝后,便時常懷疑別人要陷害自己,傾覆自己的帝位,因此經常無端猜疑?;颊咝欧畈躢ao的哲學,即“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即位后,他熱衷于用特務手段來監視下屬,并且明目張膽,毫無顧忌。早在做農民軍領袖的時候,他派衛士何必到江西袁州偵察敵情,何必回來向他匯報后,他不相信,問:“汝到袁州有何為記?”何必答:“平章門有二石獅,吾斷其尾尖?!焙髞砉フ荚莺?,他還專門檢查此事,檢查屬實后才放心。他起用一些心腹,稱為“檢?!?,專門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南京各部的小吏原來都戴漆巾,門口掛牌額,“檢?!卑l現禮部小吏有人白天睡覺,兵部門口不設巡警,就把睡覺者的頭巾和兵部門牌偷走,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因此規定,禮部小吏從此不許戴漆巾,兵部不許掛牌額,以為懲戒,從此成了明朝制度。 患者還特別喜歡偵察別人的私生活,怕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秶跏论E》載,老儒錢宰嫌政務太煩,作詩說:“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碧貏諅芍獔蟾?。第二天,患者在朝廷上召見錢宰,說:“昨日好詩,然何嘗嫌汝,何不用‘憂’字?”遂遣錢宰回籍,說:“朕今放汝去,好放心熟睡?!眹颖O祭酒宋訥有一天獨坐生氣,特務偷偷給他畫了一張像,第二天患者拿給宋訥看,詢問他為什么生氣?!皺z?!睂iT告人隱私,人人懼怕,患者卻十分欣賞,說:“有此數人,譬如惡犬,人則怕?!?/br> 雖然這樣監視,但是患者還是不能消除被害妄想,最終還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五年(1382年)、十八年(1385年)、二十六年(1393年),制造了所謂“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前后誅殺了十一二萬人,將他認為能威脅到自己皇位的開國將領、文武官員和地方大戶全部殺光。其中絕大部分經事后核實,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純屬誤殺。 3.過分自尊,不擇手段追求權力,有強烈的出人頭地愿望。自我評價太高,認為自己一貫正確。事業上一般比較成功。 患者智商很高,反應敏捷,為人精明,思維周密,精力充沛。因從小經歷挫折較多,所以耐挫能力較常人強?;颊哂兄鴱娏业某鋈祟^地的愿望,心理上有一種以事業成功來彌補卑賤出身并報復早年所受傷害的潛意識,故對事業異常投入、執著,對其他事物,如娛樂、友情、家庭生活均無強烈興趣,每天平均工作時間在十四個小時以上。他以鐵漢自詡,把自己的殘忍、無情當成超人的品質。為了事業,他多次背信棄義,比如殺害岳父郭子興的兒子郭天爵,殺害自己的大批戰友,甚至殺害自己的結發妻子李淑妃。 李淑妃是太子朱標的生母,為人明敏,據《西園見聞錄》、《明史·李淑妃傳》載,此人“事上有禮,撫下有恩,遇事有斷,內政悉委之”,可謂是患者的“賢內助”,在馬皇后去世后代理皇后職責?;颊咚淖又扉橹\帝位,曾拉攏利誘她,她委婉謝絕:“妾備位嬪妃,所任者,浣濯庖廚之責也,儲位大事,非妾所知?!贝耸卤怀袀鳛榧言?。 洪武三十年(1397年),患者得了一場大病,以為自己將去世,因擔心歷史上母后臨朝的事重演,把李淑妃的哥哥叫來,叫兄妹相見,說:“你跟隨我幾十年,朝夕在左右盡心盡力,所以叫你們兄妹相見,盡盡骨rou之情吧?!崩钍珏靼走@是賜自己死,遂上吊自殺?;颊邠崾?,對其兄說:“朕不是不知道你妹賢惠,只是人心難測,擔心她日后會演武后之禍,只得強抑自己的感情這樣做,以為朕寡恩薄德,此為天下也?!?/br> 在他看來,任何親人、朋友,都不過是事業的工具。他為自己能戰勝兒女私情,實行鐵血手腕而十分自豪,認為這是自己不同于平庸的常人的地方。 由于天賦較高,又極為投入,患者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助長了其自大的傾向。 實際上,在他的舉動中,有許多明顯的矛盾之處,他自己意識不到,別人也不敢指出來。這反映出他的一貫正確意識不可挑戰。比如他制定的《大誥》,一篇之中,對同一種犯罪的處罰往往前后不一。如《大誥續編》第十二條規定:“非朝廷立法,閑民擅當干辦名色,官民皆梟于市?!本褪钦f,基層政府擅自任用普通百姓為官吏,任用者與被任用者皆斬。第十六條又規定:“濫設無籍之徒當干辦人,并有司官吏,族誅?!蓖蛔餇?,又上升為族誅。第六十二條則規定:“私下擅稱名色,與不才官吏同惡相濟虐害吾民者,族誅……有司凌遲處死?!庇植煌谇?。有些規定,則任性而為,幾乎無法執行。如,為了革除官吏擾民,禁止官吏下鄉,規定凡有“違旨下鄉,動擾于民,許民間年高有德耆民率精壯拿赴京來,處以極刑”。而官吏如不下鄉,許多政事則根本無法辦理,下情不能上達。對此,解縉上書說:“國初至今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笨芍^說出了別人不敢說的心里話??偠灾?,錯全在他人,對總在自己。這就是患者的自我認識。 4.嫉妒心強,不愿看到別人比自己成功,比自己幸福。 從患者的行為推斷,他特別痛恨那些家庭生活幸福的官僚地主。這既與患者早年經常受富人欺壓有關,同時患者可能認為自己雖然高高在上,但是生活中充滿焦慮、煩惱,整日勞心,沒有什么樂趣可言?;颊邆€性刻板,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年齡大了,身體每況愈下,覺得生活越來越枯燥灰暗,而那些官僚地主整日豐衣美食、絲竹管弦,活得尤為滋潤,所以心中特別不平衡。因此,在歷朝歷代中,他給官員的俸祿最少,對官員最為刻薄。如果官員們只拿他規定的工資,那么連溫飽都解決不了,而貪污一旦被發現,則會受到最可怕的懲罰。 患者稱帝后的歷次大屠殺,不僅是因為“迫害妄想”,也是想踐踏他人的幸福。他對富人有一種天生的敵意。江南首富沈萬三,因要效忠新朝,捐款修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墻,患者因嫉其富有,毫無道理地沒收沈氏的全部家財,發往極邊充軍。借四大案,隨意牽連地方富戶,僅僅吳江一縣就有千戶地主被抄家流放?!睹魇贰沸稳轂椤懊裰腥酥掖蟮纸云啤?。吳寬《匏翁家藏集》則載,有的地方,因為族誅過多,“鄰里殆空”,“一時富室或無一存焉”。 另據《明太祖實錄》,患者最看不慣那些懂得享受生活、有能力享受生活的人。有一次,聽說京衛將士閑暇飲酒,他就將他們招來訓斥一通:“近聞爾等耽嗜于酒,一醉之費,不知其幾,以有限之資供無饜之費,歲月滋久,豈得不乏?”他對青年人下棋、玩球、吹簫、唱曲異常痛恨?!洞笳a》載,他曾頒旨,令在京但有軍官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做買賣的發邊遠充軍。府軍衛千戶虞讓男,故意違犯,吹簫唱曲,將上唇連鼻尖割了;又龍江衛指揮伏臾與本衛小旗姚晏保蹴圓,卸了右腳,全家發赴云南。 5.對挫折和遭人拒絕過于敏感,對極小的侮辱、傷害不寬恕,耿耿于懷。對他人的過錯不予寬容,為人固執。 患者屠殺官吏富民可以解釋成是對早年生活中所受侮辱、傷害的報復。 患者從其事業早期就極端強調紀律性,立法嚴苛,許多規定不合情理,錙銖必較,對違犯者毫不寬容,達到讓人難以理解的程度?;颊咭幎伺荒艽┖谏路?。一次,他宴請即將出征的傅有德,讓大將葉國珍陪他。席間,葉國珍讓妓女穿上雜色衣服,患者大發脾氣,叫壯士把葉國珍抓起來,同妓女一起鎖在馬廄里,并削去妓女鼻尖。葉國珍說:“死則死,何得與賤人同囚?”患者說:“爾不遵我分別貴賤之令,故以此等賤人辱之?!焙髞砘颊呦铝畲蛄怂麛凳?,“發瓜州做壩夫”。 患者登基之后,這種行為傾向更加明顯,稍有違者,必重罰不貸,于情理不顧。 病因分析 由于患者身份特殊,行為影響大而且深遠,所以我們組織了一個專家班子來進行會診。專家組的成員有:張宏杰,本咨詢報告執筆者。 卡倫·霍爾奈,女,德國心理學家,1932年移居美國,1941年創立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受輕視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 埃里?!じヂ迥?,霍爾奈的情人,德國心理學家,此人在新精神分析學派中獨樹一幟,影響較大。 專家組與患者通過漫談方式,尋找病因。 卡倫: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因通常隱藏在早期生活經歷之中。一個人的基本人性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偏執型人格障礙通常都經歷過特別嚴酷的童年,那時他們遭遇過極端的虐待、羞辱、嘲弄、忽視以及明目張膽的虛偽。就像在集中營中長大的人一樣,他們沒有被環境壓垮,反而打造出一副鐵石心腸。童年時,他們可能進行過令人同情的不成功嘗試,去贏得愛、同情或注意力,但是毫無結果,于是他們終生封閉了對所有溫情的需要。他們鄙視溫情,沒有取悅他人的動機,并能夠毫無顧忌地發泄殘忍的能量。對于“愛和關心”的渴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雄心及圖謀報復性勝利的沖動。他們是為“那個算總賬的日子”而活著的:到那一天,他們將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使那些傷害過他的人通通嘗到痛苦。這種人夢想成為英雄。其實,我愿意稱這種人格為傲慢報復型人格。 張宏杰:卡倫雖然對朱先生的人生經歷一點兒也不了解,卻推斷出他有一個“嚴酷的童年”。朱先生,你能回憶一下童年嗎? 朱元璋:小時候的事我一直不愛去想。剛才這位女大夫的話我沒全聽懂,大概意思明白了,的確是高人啊,說到我心里去了。我是天歷元年(1328年)出生的,上頭有三個哥哥,兩個jiejie。生我那年,爹四十七歲,娘四十二歲,其實是不想要我了。家里窮啊,多一張嘴就多一份煎熬。懷上就懷上了,也沒誰當回事。生我那天,正值種小麥,娘頭晌在地里忙了半天,晌午回家做了飯,喂了雞鴨,又忙著往地里趕,走到村頭二郎廟時,肚子痛,便進廟把我生下來。生完我后,娘把我送到家里,收拾收拾,又去干活兒了。 我打小沒享過一天福。家里窮啊,那日子全是受罪過來的。我祖上是江北沛縣,爺爺的太爺那輩就窮得站不住腳,搬家逃荒,幾輩子盡搬家了。生人生戶,到哪兒都受欺負。從沛縣到江南,又從江南回江北,光我爹這一輩,就從句容到泗州,又到靈璧,又到虹縣,又到鐘離,不到十年就得搬一次家。為啥哩?總是佃人地種,一家人起早摸黑,拼命干活兒,好不容易把地伺候熟了,大戶就加租奪佃,只好拉家帶口另尋活路。我爹是個臉面人,不信命,一輩子沒偷過一天懶,就是勒緊褲帶苦干,一輩子也沒斷了發家的念頭,誰想卻是搬了一輩子家,臨死連口棺材也沒有。 我一生下來,家里連塊裹身子的布都沒有。幸好二哥在河里提水時撈了塊破綢子,才為我裹了身子。[1]從小到大,我沒吃過幾頓rou,沒穿過一件新衣服,十六歲以前沒穿過鞋。別人都吃過了,剩一口給我,別人都穿破了,改一改給我。沒懂事前,沒有人照看我,我被捆在炕上,一捆就是一天。剛剛懂事,就成天干活兒,早起拾糞,白天放牛割草,晚上回到家還要編草席,困得打哈欠才叫去睡覺。一是爹管教得嚴。我爹最看不上的是孩子貪玩偷懶,見到了就是一頓巴掌,沒好沒歹。再一個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粗锍扇绽镌诘乩飹昝?,不易呀,想幫他們分分憂。 從小沒人疼過我。窮,再加上孩子多,爹媽顧不上我。記得八歲那年,我大病一場,發寒熱,一會兒像火燒,一會兒像掉進冰窖,家里請不起大夫,只好在炕上躺著。正是農忙時候,誰也騰不出手來照顧我,炕上放一大盆水、一床被子,冷了自己蓋被子,熱了就喝水。一個人躺在那兒,其實就是等死??!幸好我命大,活過來了。 張宏杰:你恨你的父母家人嗎? 朱元璋:不恨,他們都不容易啊,能把我生下來我已知足了。他們是喜歡我的,因我自小腦筋好使,他們送我讀了兩個月的私塾哩。我讀書聰明,私塾的孩子都不如我,我想著如果我生在富貴人家也能考個功名,做大官人哩??墒羌依飳嵲诠┎黄?,只好回地里做活兒。 我最恨的是那些官吏大戶。那些大戶,真是狠如毒蝎??!我們一家人苦熬苦做,都被他們剝削去了。記得十歲那年,二哥娶親,家里花銷大,交不起租。臘月里,大戶王勝領著一伙家丁,把家里剩下過冬的一斗半麥子搶走了,把家里的破柜子、鍋子都抄走了。我爹一輩子沒向人低過頭,那次給王勝跪下了,因大嫂正懷著孩子,爹求他讓我們過了這個年。那王勝不但不聽,還打了我爹一個耳光。一家人寒冬臘月,從東鄉搬家到西鄉,那一年,正是在土地廟里過的,至今一想起我爹給王勝跪下的那一刻,我心里還直翻騰。那時候,我真恨不得上去將王勝開膛破肚,看看他的心是什么做的。打那以后,我一直想,將來有一天我發達了,一定把王勝等人活活剝了。也自從那一天,我就真正懂事了,發誓不論吃什么苦,受什么罪,哪怕死后下地獄,也一定要出人頭地,不再受我爹這樣的屈辱。 張宏杰:是不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你痛恨天下所有的大戶? 朱元璋:天下的大戶,心腸都是黑的。他們沒有一個不是貪得無厭、凌弱吞貧、虐小欺老。對佃戶的租,他們千方百計加價搜刮,一粒也不能少;國家的賦稅徭役能逃就逃,能推就推,想辦法欺騙官府,瞞產瞞田。那些當官的,每日里只知道飲酒作樂,不管百姓疾苦,下屬拜見要給“拜見錢”,過節要“過節錢”,過生日要“生日錢”,管個事要“常例錢”,往來迎送要“人情錢”,發個傳票需要“赍發錢”,打官司要“公事錢”,平白無故也要錢,叫作“撒花錢”。主管監察的肅政廉訪司下鄉,竟公開帶著管錢的庫子檢鈔、稱銀。鬧災時,下鄉放賑的官員公然把賑米賤價賣給大戶。[2]你說,這些人可不可恨?我們窮人的苦楚,就是這些人釀成的。 張宏杰:我記得你曾說過:“若在民間,則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間疾苦視之漠在,心實怒之?!?/br> 朱元璋:是呀,所以自打平了陳友諒,我就想好好做個規矩,鏟盡天下這些不平事。廉能的官員不小心犯了過錯,我不去追究,但誰貪污,哪怕一兩,我也折磨死他。 張宏杰:我覺得你身上存在著兩種矛盾的傾向:一種是極端的秩序、節儉、自我約束,另一種是狂暴、攻擊、虐待狂。這兩種反向的沖動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扭結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理性掩蓋的巨大破壞力量。 從本質上說,你應該是一個克勤克儉的農民,因為你是在一個典型的勤勞本分的農家長大的。事實上,當初你參加農民軍,選擇“叛亂”時,也是迫不得已,并且猶豫再三。當時你棲身的皇覺寺被亂軍燒了,無家可歸,即使如此,你還是翻來覆去地想了好些日子,一直決斷不下,最后在菩薩面前占卜三次,三次都是吉卦,這才下了決心。所以說,雖然你膽大有決斷,但絕不是反社會型的人,是元末的農民起義選擇了你,而不是你選擇了起義。 你性格的另一面的本源是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嚴酷的童年形成了你的偏執傾向,而至正四年(1344年)的遭遇又大大加劇了這一傾向。朱先生,至正四年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 朱元璋:是我最不愿想起的一年。 張宏杰:還是我來向兩位介紹一下朱先生的這段痛苦經歷。如你們所知,中國歷史上災荒一直連綿不斷。至正四年,淮河流域大旱,后來又鬧蝗災和瘟疫。關于災荒、饑餓、食人之類的記載,中國史書上比比皆是,我隨便引述一下明末陜西災荒的記載,以幫助你們了解當時的情況。 馬懋才的《備陳大饑疏》: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到十月以后蓬草盡,則剝樹皮而食。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處,每日必棄一二嬰兒于其中,有號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至次晨,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子者矣。 更可異者,童稚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便無蹤跡。后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為爨,煮人rou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所食。死者相藉,臭氣熏天,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用以掩其遺骸。臣來之時,已滿三坑有余,而數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幾矣。 關于朱先生家的遭遇,我也不細說了,我只能告訴你們,朱先生家雖然窮,卻一直非常和睦,家人彼此依靠,感情很深。那一年四月初六,父親朱五四餓病交加而死;初九,正當壯年的大哥去世;四月十二,死去的是大哥的長子;又過了十天,母親也餓死了。 這一年他十七歲,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最親愛的人一個個在他面前死去,卻絲毫無能為力,只有和還活著的人相對痛哭。十幾天內,連失四個親人,對一個半大孩子心靈的摧殘不言而喻。我想,也許就是從那一刻開始,他的心變成了鐵石,對世界的仇恨牢牢地在他心里生了根。大嫂帶著剩下的兒女去逃荒了,只剩下他和二哥,連埋葬親人的墳地都沒有。實在沒辦法,狠狠心,厚著臉皮去求地主劉德,誰知劉德沒有一絲憐憫,反而呼叱昂昂,把他倆痛罵了一頓,趕了出來。最后還是鄰居劉繼祖看不過眼,給了他們一塊荒地,這才沒讓親人的尸體去喂野狗。 朱元璋:你們說,那大戶哪有一個是好心的?那饑荒年月,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你一個個餓死,家里一樣是大魚大rou。其實半個月前家里斷糧的時候,爹去他家借過一回糧,也是給他罵出來的。哪怕他把家里喂狗的糧食給我們,爹娘也不至于餓死。后來,來了放賑的官,我們滿心歡喜,以為爹娘有救了,誰料這官偷偷把糧賣給了商人!你說這貪官可不可恨? 張宏杰:這一經歷對朱先生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從此,你沒有了家,成了游方和尚,實際上就是乞丐,在大江南北乞討了三年。家庭中為數不多的溫暖和親情沒有了,你的生命中唯一可貴的東西被命運剝奪了,只剩下饑餓、寒冷、冷眼,在你眼里,整個世界和你都是敵對的,他人對你都心懷惡意。在寒冷的冬夜,你仇恨一切穿暖吃飽的人。 卡倫:在冬季里能活下來的樹木都是有角質層保護的針葉,在虐待中長大的人都有一顆鐵石般的心。他們報復起別人來絕不會心慈手軟。他們的經歷教他們相信,世界就是一個角斗場,適者生存,強者必須消滅弱者。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情地追求自我利益是最高法則。嚴酷的事實粉碎了他們身上最后一點詩意,生活告訴他們,弱者只有滅亡一條路,活下去,就必須成為強者,必須去打擊、消滅、壓制別人。這種人需要與任何軟弱的感情做斗爭……尼采為這種心理動力提供了極好的例證:他的超人把任何形式的同情都視為第五縱隊,“是敵人從內部進行破壞”。他們害怕并且時刻提防心中的柔情,因為這將使他們在這個邪惡的世界中解除武裝,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傻瓜,會威脅他們與自己進行的交易。這種人從不指望世界會給他們任何東西,他們深信,如果繼續忠于自己的生活觀——生活就是戰斗,并拒絕傳統道德和內心柔情的誘惑,那么他們就能實現其雄心勃勃的目標。 因此,他們常常是虐待狂,他們希望奴役他人,玩弄他人的感情,誹謗、羞辱他人,使他人受到挫折。 張宏杰:朱先生的整個后半生的努力都是對早年經歷的補償。樁樁件件都是如此。他在窮困時,無力給父母買墳地、買棺材。即位后,他在家鄉修了異常高大、華麗的皇陵?;柿杲ㄖ怨叹?,至今猶存。他的家庭貧窮得無立錐之地,四處搬家,渴望定居而不能。即位后,他非要將首都定在十年九旱的家鄉不可,大臣怎么勸阻都不聽,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了九年,后因他事作廢。他受盡貧苦,從小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關愛,甚至由于缺少照顧而差點死亡,所以他對自己的子孫后代表現出過分的關心和保護。他為子孫后代規定了林林總總的規矩,詳細到不用他們自己做任何思考的程度。他規定自己的后代不必工作,享受終身福利。結果到明末社會經濟情況惡化,無力供應皇族時,這些沒有謀生技能的子孫只能去當仆人甚至乞丐。他出身赤貧,屬于社會最底層,做了皇帝之后,雖然生活上比較儉樸,但排場上一絲也不能含糊。他特別強調等級尊卑,一旦有誰不注意,越了規矩,處罰非常嚴厲。 弗洛姆:你們兩個人的分析都很精彩,但我想著重指出一點:任何一種精神問題,其起源都是復雜的,一個簡單的模型不會說明所有因素。在我看來,朱先生的問題至少還有兩個側面:施虐狂,也就是反社會型人格,以及囤積心向。 從你們的敘述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朱先生難以控制他的暴力攻擊、侮辱他人的傾向,并且行為中缺乏道德標準,沒有羞恥感。他充滿強烈的虐待狂沖動,他從使他人遭受不幸與受其統治中獲得滿足、尋求歡樂,這是反社會型人格的重要特征。造成這種人格障礙的原因應該是早期情感剝奪、社會歧視兩大因素。朱先生起義前很長一段半流氓式生活對他的一生也具有很大影響,這一點不容忽視。 中國的小農社會造成社會心理中的囤積心向,在這一點上,朱先生也有明顯表現。有囤積心向的人的特征是重秩序和條理,他們的安全感建立在囤積的節省上。在他們看來,外部世界在威脅、沖破其牢固的陣地,井然有序意味著已控制了外部世界,為了免受被侵犯的危險,就須把一切東西放置、保存在適當的位置上。朱先生為自己的子孫和人民制定了那樣多的規定,限制人民自由外出,我想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解釋——他想把一切固定住。他對人民的活力有一種天然的恐懼。他們那種強迫性的清潔是要擺脫與外部世界接觸的另一種表現。在自己藩籬之外的任何東西,他們都認為是危險和“不清潔的”。他們通過強制性的洗滌,以消除有威脅性的接觸所帶來的“污染”。所以,朱先生采取了一定的閉關鎖國政策,在歷代偉大的君主中,只有他對擴張領土沒有任何興趣。相反,他對外國保持了高度警惕,并且把“里通外國”這樣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在他想清除的大臣頭上,以此強化人民對外部世界的恐懼。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被視為一種威脅,只有遠離或者占有他人,才被看作是一種安全。從他這一代開始,中國明顯地內向化了。 朱元璋:剛才諸位先生說了那么多,我大略聽懂了。先生們都是好意,為了我的病??墒怯行┰?,說得我心里不服。譬如說我虐待狂,說我無德。我的確是嗜殺,但那都是不得已而為之??!身為一國之君,過于仁柔,如何驅除強暴,護助弱???我正是為了維持天下道德。弗先生說我殺人時快樂,憑天發誓,我從沒有過,我只是生氣??! 弗洛姆:這涉及一個基本的心理學常識——文飾作用。朱先生的話我可以理解。受到基本價值觀的影響,人們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有施虐傾向,所以人們會在心理上抑制這種“不道德”的沖動。然而,弗洛伊德已經揭示,受到抑制的沖動依然會發生作用,只不過這種作用是隱蔽的,行為者自己往往還蒙在鼓里,不知道究竟干了些什么。虐待狂患者就不會察覺到他的虐待狂,很有可能還滿以為他統治他人是出于對其關心,讓他們獲得最佳利益,他這樣做是出于強烈的責任感。 張宏杰: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的討論不得不結束了?,F在的問題是,我們能給朱先生什么樣的幫助呢?就我所知,人格障礙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卡倫:通常心理分析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因為患者的心理問題大部分是早期經歷形成的,我們通過幫助患者回憶和分析自己的經驗,可以部分達到心理矯治的目的。然而,在這個病例里,我們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文化障礙。事實上,坦率地說,中國文化中的許多成分,在我看來就是心理癥狀的表現。例如剛剛弗洛姆所說的囤積心向問題。中國人的世界觀是靜態的,這必然導致囤積心向。而且在中國文化中,互不信任是個根深蒂固的傳統,所謂“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到朱先生時代的中國去旅行的時候,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每個城鎮都花了極大的人力物力去修筑了堅固高大的城墻。這些城墻,是中國人猜疑心理的極好象征。朱先生屠殺大臣,何嘗不是“斬草除根”這一古訓的忠實體現呢?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朱先生的心理問題,就是這個民族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朱先生個人,對整個民族心理疾病的惡化又起了很大的作用。面對這樣的現狀,我想解決的辦法還應該是中國式的,那就是相信時間,時間和耐心能給我們以最大幫助。 張宏杰:對朱先生個人,我們能有什么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弗洛姆:carbamazepine(卡馬西平)和diazepam(安定)顯然是最有效的辦法,它們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狂躁和焦慮癥狀。另外,我們還建議朱先生多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戶外活動。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忘掉這個帝國,讓太孫接管政務。這樣,我們就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溝通,我和卡倫甚至可以到宮中去和您住在一起,一直為您服務。為了科學,我們寧可冒這個險??上н@只是個富于刺激的設想,據我所知,起碼今生您不會接受這個建議。 [1] 《明朝小史》,卷一。 [2] 《草木子》,卷四。 第五章 正德:不愿做皇帝的人 一 二十七歲那一年,皇帝再也憋不住了。他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到邊疆走一趟,感受一下蒙古大漠的風霜,看一看傳說中驍勇無敵的蒙古騎兵。 那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也就是說,他大權在握、乾綱獨斷已經十三年了??墒窃谧约旱牡蹏畠儒迋€彎兒,似乎仍然是不可能的任務:祖制規定,沒有戰爭、送葬、祭陵等重大事件,皇帝不得出京。如果必須出京,則必先聚會群臣,頒發詔書,明告天下??墒?,這樣的詔書一下,朝廷馬上就得開鍋,反對的折子一個時辰之內就會把他的書桌淹沒。在那些蝎蝎蜇蜇老婆漢像的文官想象中,通往宣府的路上步步都是危險:騎馬摔了,被塞外的風吹感冒了,遇到土匪了,水土不服病了,路上突然竄出個野獸把皇帝嚇著了……沒有人能承擔這個責任。他們會引用n個圣人的話,告誡他“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告訴他“皇帝者,天下安危之所系也,一舉一動,當千慮萬慮,至慎至當”……一想到這些,他就腦仁疼。 為了出關,皇帝煞費苦心。八月初一這天清晨,皇帝換上了一件事先淘弄來的衣領已經磨破的藍色半舊長衫,帶著十來個同樣市民打扮的太監,混在百姓中,騎馬溜出了德勝門。史書記載,有生以來頭一次出京城的皇帝如同出了籠的鳥,看什么都新鮮,一路游山玩水,在馬背上顛簸了六天,才遙遙望見居庸關。這是通向蒙古草原的必經之路??墒谴蝾^的探路太監縱馬來到關前一看,心已經涼了半截:崇山峻嶺之間的這座雄關關門緊閉,關上甲兵林立,劍戟鮮明。關門之下,滿臉書生氣的守關御史張欽懷抱一把利劍,端坐在正中。很顯然,皇帝出京的消息早已傳到這里。探路太監索性拿出平日在京城擺慣的凌人盛氣,來到張欽面前,高聲宣布:“皇帝巡視宣府,著張欽開關迎接!” 白面書生張欽紋絲不動。他很清楚皇帝微服出京是違祖制的行為。制止這種荒誕不經的行為,是一個御史的基本責任。他板著臉對探路太監說:“你應該懂得規矩?;实鄢鲅策@樣的大事,必然詔告天下,按照祖制,先修御道,再修行宮,然后帶著全副鑾駕,按照規矩一站站前行。因此,想要出關,請拿出經內閣發下的蓋有兩宮御寶的詔書來!如今你們青衣小帽,輕騎潛行,只有兩種可能:或者是冒充皇上,或者違祖制而出。不論真相如何,我萬死不敢奉詔!” 太監還想說什么,張欽抽出寶劍:“再多說,我就殺了你!” 太監嚇得渾身一抖,撥轉馬頭,飛馳而去。 聽了太監的匯報,皇帝也無可奈何。他有心硬闖過去,不過身邊這十來個人顯然不是守關官兵的對手。沒有辦法,他只好順路折返到昌平的御馬房玩了一天,第二天悶悶不樂地起駕返程。 這不過是登基十二年來與文官的連綿斗爭中一次小小的失敗,對于這種挫折,他早已經習慣了。 二 他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代皇帝。本來,他也應該是大明王朝最有福氣、最安閑快樂的皇帝。 上天給他鋪設的是筆直寬闊的人生之路。大明弘治四年(1491年),他作為大明王朝開國一百二十三年來身份最為貴重的孩子降生于紫禁城中軸線上的交泰殿。之所以說“最為貴重”,是因為如下六種原因:第一,他是皇子;第二,他是皇長子;第三,他是皇后親生的嫡長子;第四,他在皇帝成婚五年后才在全國臣民的苦苦盼望中遲遲出生;第五,由于后來唯一的弟弟夭折,他成了皇帝的獨生子;第六,大明開國一百二十三年來,由于種種陰差陽錯,從來沒有哪個皇帝能兼嫡子和長子身份于一身。也就是說,他們或是皇后所生,卻不是皇帝的長子;或者是長子,卻是“庶出”。這對最重宗族禮法的大明皇室來說一直是一個遺憾。因此,如果他能順利長大,繼承大統,那將是王朝開辟以來第一個以嫡長子身份登上皇位的人。這對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吉大利的好兆頭。 似乎是為了突出他命運的這種與眾不同,上天為他選擇的降生時刻也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八字算法,他出生于申時、酉日、戌月、亥年,“申、酉、戌、亥”恰是地支的順序。這種命相在八字中叫“貫如聯珠”,屬于絕對大富大貴的極品星相。巧合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星相也是這樣的“貫如聯珠”。 更何況這個皇子長得“粹質如玉,神采煥發”,十分漂亮。史書記載,他一生下就不像別的孩子那樣經常啼哭,而是十分愛笑。只要誰一逗,那雙烏黑的眼珠就滴溜溜轉動,反應比普通孩子要迅捷得多。 出生僅僅五個多月,皇帝即頒發圣旨,封這個還不會爬的嬰兒為皇太子。這在大明王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实劢o這個皇子起名為“厚照”,并且解釋這個“照”字的含義說:“四海雖大,人民雖眾,無不在此子照臨之下。朕之江山,永為得人?!保ā睹魑渥趯嶄洝罚╋栕x經史的大臣由衷地相信,這個孩子將成為大明王朝前所未有的最幸福的皇帝。因為經過列祖列宗的九世經營,大明王朝現在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平穩期,外無邊患、內無災荒,并且,經過一百多年運轉,大明帝國的政治車輪磨合得恰到好處。這個嬰兒未來的命運就是做一個四平八穩的太平天子。 直到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切情節還都按上天的布置順利進行。這一年,弘治皇帝突然去世,太子順利登基。雖然十四歲就要承擔皇帝這項工作稍小了些,但是正是這個年齡使他繞過了專制政治中通常會出現的父子猜忌、宮廷斗爭,避免了封建政治中太子接班路上通常會經歷的坎坎坷坷,因此,這其實是新君的運氣。人們期待著有著特殊“八字”的正德皇帝會把他的運氣貫注到國運當中,給萬民帶來一個安定和富庶的時代。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事情從此出現了偏差,而且越來越離譜。 首先是人們發現十四歲的新君不愛在大內居住,隔三岔五就要到南苑去放鷹走馬,行圍打獵。 還沒等大臣上書勸諫,新皇帝又爆出“單騎輕出宮禁”的大新聞,也就是說他單人匹馬、龍衣黃袍出宮遛彎兒,弄得舉國嘩然。人們都知道,皇帝的一舉一動都須謹守祖制,這種不帶隨扈、輕易外出的行為絕對是祖制所不許的。 到了正德二年(1507年),皇帝干脆搬出了大內,在太液池邊蓋了一座豹房,離群索居,從此再也沒有回到皇帝應該居住的乾清宮。 正德九年(1514年),人們在北京的紅燈區內的一處戲院發現了微服的皇帝,并且聽說皇帝經常微服出宮,來此聽戲。這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皇帝微服出行的第一次。 這不,到了正德十二年(1517年),皇帝又鬧了這場私自出京的特大新聞,震驚全國。 繼位十二年來,這個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坐不了金鑾殿、住不慣紫禁城,似乎皇宮大內里頭有什么讓他坐立不安的邪祟鬼怪似的。這十二年間,他一次次往外跑,而且越跑圈越大。這個最初被臣民寄予厚望的新君,現在已經成了全國人民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們實在搞不懂:這個皇帝到底怎么回事,為什么放著人間最輝煌壯麗的宮殿不住,非得搬到海子邊上一個局促小院不可?為什么放著萬乘之尊不享,非要一個人單騎獨馬、獨來獨往不可?為什么放著皇帝一頓飯九十九道大菜不吃,非要跑到街上吃大排檔里的雞毛小菜不可?為什么放著皇家樂隊的絲竹之聲不聽,非要聽戲園子里的低俗小戲不可?為什么放著皇家園林的清幽景色不游,非要到長城以外的荒涼大漠去頂風冒雪不可?莫非他撞了魔? 三 離北京越近,皇帝的心緒就越低落。他像一個逃學歸來的孩子,不得不再次回到課桌和書本旁邊。他強忍著不耐煩,一言不發地接受著出城迎接圣駕的大臣一撥撥行禮?!叭顺疾豢梢蝗諢o君”,見到皇帝平安歸來,這些大臣如同孩子見到父母(成年孩子找到了走丟了的父母),女子找回情郎(一個過于花心的情郎),一個個滿臉欣喜、如釋重負。如果依著他,直接從德勝門進神武門,只需片刻工夫他就可以回到公廨??墒沁@些滿懷歡喜迎接圣上歸來的大臣已經按禮制把鹵簿大駕準備好了。沒辦法,他只好下了馬,登上御輦,在四百一十七人組成的龐大儀衛隊伍的護送下,繞道正陽門,進入大明門。午門、太和門、中右門、后右門、乾清門……一重重大屋頂迢遞而來,一層層,沉甸甸地經過他的頭?;实勐冻鰬T常的忍耐表情,如同泥塑木雕一般,任由他們抬著游街似的游完了規定的路程,折騰了一個多時辰,才回到豹房公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或者說狂想。如果你問皇帝的夢想是什么,他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不當皇帝! 皇帝是天下最幸福的職業,這是天下流傳最廣的謬誤之一。如果反過來說,也許離事實更近一些。十二年來,他一直忍受著這個職業。在他看來,太和殿那個寬大的紫檀木寶座,簡直就是一副特殊的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