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坐天下:張宏杰解讀中國帝王在線閱讀 - 第2節

第2節

    早上七點到上午九點半是皇帝吃早飯的時間。御膳的食譜每天由內務府大臣劃定,每月集成一冊。在做御膳時,內務府大臣還要負責監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規定,不許任意增減更換?;实劬妥?,傳膳太監一聲呼喊,飯菜魚貫而入。試膳太監先查看每道飯菜中的試毒牌變色不變色,再親口嘗嘗,然后皇帝才開始吃。每種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然后是處理政務,即御門聽政?;实鄱俗谇彘T,整個聽政過程有著嚴格的禮儀規范要求:文武百官從景運門入,在門下廣場排班。奏事開始,大臣從東階上門,列跪,尚書居前,侍郎位其后,陪奏的官屬又在其后。尚書一人手捧折匣折旋而進,至本案前墊上北面跪,將疏折匣恭放于本案上,然后起立,趨至東楹,入班首跪,口奏某事幾件。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處理意見,大學士、學士承旨。事畢,大學士、學士起立,從東階下,記注官從西階下,皇帝起駕還宮。

    每天上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半,是皇帝休息、吃午飯的時間。根據《國朝宮室》記載,皇帝一般在每天下午一兩點時吃午飯,然后批閱各部和地方大員的奏章,接著就開始學習。

    在下午兩點半到五點這段時間里面,皇帝除了辦公以外,還要看書、學習。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祀拜神靈,到各殿神佛前拈香,然后上床睡覺。按照規矩,皇帝平時不能到妃嬪宮里過夜?;实廴绻胍奈诲鷭鍋砼闼X,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里來,叫做“召幸”——由太監把被傳的妃子用一條大被裹好,送到皇帝寢宮。妃子必須從皇帝的被腳爬入,開始被“幸”,“幸”到規定時間,窗外太監就一聲呼喊:“皇上節勞?!庇谑腔实鄯硐聛?,太監再把妃子包好送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天天如此。

    因此,中國的皇帝,說容易,任何昏庸白癡都可以憑血統登上帝位;要說難,傳統文化中對帝王的要求也是至難、至險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對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類精力過人、意志超群的超級皇帝來說,權力都令他們不堪重負,更何況那些遠不如他們堅強的后代。那些精明巧詐的定制之君沒有想到,他們制定的帝王標準,給自己那些平庸的后代帶來多少痛苦和折磨。

    中國王朝存在著一條鐵律:那些艱難創業的開國帝王往往性格堅毅、精力旺盛,而繼他之后登上皇位的人往往是一蟹不如一蟹。這是中國皇族特殊的成長環境造成的。

    在傳統中國,人們往往把物質享受作為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把無條件地順從、寵愛、諂媚作為對待皇子的不變態度。一生下來,皇子就處于太監奴仆的包圍之下,眾星捧月之中,每有所需就立即要求滿足,缺乏等待和延后滿足的能力。這極容易導致皇子人格的不成熟。而“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過度關照,又往往使皇子身體過于孱弱。與此同時,由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國家對皇子的期望值很高,對他們的教育看得很重,歷代宮廷都制定了嚴格的學習制度。一方面是后宮的為所欲為、驕縱無度,另一方面是書房的規矩嚴厲、任務沉重,這就很容易造成皇子厭學、逃學,甚至形成種種心理隱患,導致人格分裂。

    明代中后期諸帝,不學無術者極多,有的皇帝干脆就是半文盲。清代的同治皇帝,也是厭學的典型。由于咸豐和慈禧只有這一個兒子,寵愛過度,導致其上了十多年學,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折奏未能讀”,連“在內背《大學》皆不能熟”。人格分裂的典型則是那個因為“日表英奇、天姿粹美”而在兩歲時就被康熙立為太子的胤礽。他本來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智力超群,儀表不凡,可是,由于長期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使他的性格嚴重畸形。在皇帝面前,他表現得舉止大方、處事有法?;实垡晦D身,他就露出完全不同的另一副面孔:他賦性奢侈,大手大腳,索求無度;他驕橫暴虐,為所欲為,甚至任意毆打郡王、貝勒、公爵;他膽大包天,又缺乏自制力,竟然派人攔截外藩進貢的使臣,奪取進貢給皇帝的馬匹。終于,康熙忍無可忍,不得不將其廢掉。

    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皇位繼承人很容易出現種種心理和性格問題,最常見的是意志軟弱、自制力差。另外,養在深宮之中、出自婦人之手,皇子難有接觸社會、了解民生的機會,也培養不起實際的執政經驗。因此,大部分繼位的君主,缺乏治國所需的能力。

    一方面是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要求極高;一方面是如此森嚴的規矩,另一方面又是皇帝手中實際上無所不能的權力。因此,歷代皇帝中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執行皇帝守則的自然是鳳毛麟角。權力這副鎧甲本來是為了保障皇帝享受的,可是在大多數時候,皇帝使出全力,也擔負不住這具厚厚的鎧甲,他們的生存因此就變成了權力重壓下的掙扎,顯得十分可憐。

    在閱讀中國歷史的時候,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是:為什么沉溺于酒色的皇帝那么多?人生的樂趣那么多,特別是皇帝富有四海,可以做的事那么多,可以經歷的人生那么豐富,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像乍富的大款一樣不開眼,一門心思賴在酒桌和床上?酒色確實有其有趣之處,但也不至于好玩到讓人喪命的程度。道理其實很簡單,這是一種逃避。權力的沉重和規矩的森嚴使他們無力承受,而祖先的期望、臣民的指責、自己體內的“超我”使他們荒嬉政務、盡求享樂時,不能不產生深深的負罪感、無能感、自卑感,不能不自暴自棄。酒和色不過是他們的逃身之所罷了。準確地說,沉溺于酒色的昏君實際上都是“酒精”或者“性”的依賴癥患者。

    相比之下,西方國王的政務則相當輕松,因為國家面積小、事務少,更重要的是,執政者權力的范圍和深度遠不能和中國相比。所以英王國的政府機構十分簡單,一直到十三世紀,才形成了三個部門:一是財務署,負責收稅;二是最高法院;三是內務部,負責處理日常行政事務。由于國家主要是在法律的約束之下運轉,所以國王對國事用不著事必躬親。亨利二世在位34年,有21年生活在法國,但英國的社會秩序相當良好。在西方,國王每天只用很少的時間就可以處理完自己分內的工作,剩下大把時間,可以用來舉辦宴會和舞會,理直氣壯地玩。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每周至少打獵兩次,“寢宮之夜”娛樂晚會則每周舉行三次?!皩媽m之夜”自晚上七點到十點進行,“娛樂項目多種多樣:賭博、臺球、跳舞,有時還有演出。各種酒菜臺子都擺了起來。各種糕點、冰激凌等隨時可用,各種飲料隨時可取”?!奥芬资娘@得和藹可親。在走到牌桌時他不讓別人起身相迎,他彬彬有禮地同每個人打招呼?!?/br>
    七

    雖然皇帝生涯如此險惡,可是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做過皇帝夢。孫中山曾言“四萬萬人都想當皇帝”?!爸袊騺頉]有為平等自由起過戰爭,幾千年來歷史上的戰爭,都是大家要爭皇帝?!?/br>
    確實,中國的皇位對沒當過皇帝的人來講是太誘人了。它有兩種神奇的品質:一是法力無邊,一瞬間就可以使人成為上帝,可以滿足人這種生物的一切生理欲望和塵世夢想;二是流動性強,可以用槍桿子去奪。由此導致世界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對皇位的爭奪如同中國這樣頻繁、慘烈、代價巨大。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精英的全部焦慮都集中在兩點:如何保住皇位與如何奪取皇位。這兩種努力都使中國社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并造成了皇帝非正常死亡率居高不下。

    改朝換代這一歷史現象鮮明地表現出中國人源遠流長的“自由、平等、競爭”意識。中國式的皇位競爭不分貴賤,不論種族,完全是開放式的,費厄潑賴的?!巴鹾顚⑾?,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之類的民諺深入人心,乞丐、流民、士兵、權臣、異族,皇位面前,人人平等,誰都有機會成為“太祖高皇帝”。由于這個“家業”實在過于具有誘惑力,也由于競爭門檻很低,所以幾千年來,無數男人投入到競爭中。因此,中國皇位就具有了某種彩票性質。這張彩票,價值與國民生產總值相當,中獎率為一比全國總人數的一半(因為除了武則天,尚沒有第二個女人對開國之君的稱號感過興趣)。這是一場多么驚險刺激誘人的博彩活動??!自從秦始皇發明這張彩票以來,無數中國人就如癡如狂地投入到這場巨大的賭博中來。自秦始皇到溥儀,兩千年間,如果按粗略的直線數下來,中國歷史上經歷了二十六次改朝換代,平均每個朝代的統治不足百年。為了這個皇位,中國大地上無數次烽煙四起,流血漂杵,白骨成堆。那些頂級男人,提著頭顱,以全族人的身家性命為賭注,進行著一次又一次聲勢浩大的賭博。

    中國的皇位雖然對所有人開放,但是角斗場是封閉的,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皇帝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在東亞這塊相對封閉的大陸上,失敗者無路可逃,每一個走進角斗場的人只有兩條路可走:不是魚死,就是網破;不是成功,就是成仁。因此,中國政治家在斗爭中顯得分外殘酷、徹底,他們的信條是政治斗爭必須心狠手辣、斬盡殺絕,對對手不抱任何幻想,絕不給對手一點翻盤的機會。因此,與每個王朝輝煌的開始相對照的,都是其腥風血雨的結束。每一代新的統治者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把前代王朝的后代斬草除根。中國歷朝末代皇帝的命運都無比悲慘。有的逃到天涯海角甚至海外仍不免一死,如南宋末帝和南明永歷帝。有的老老實實交出權力仍不免被以各種借口暗殺,如晉代末帝司馬德文、劉宋末帝劉凖、蕭齊遜帝蕭寶融、蕭梁末帝蕭方智、南唐后主李煜……死到臨頭,這些不幸的人一再悲嘆:“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環顧全球,像中國人這樣熱衷于皇位賭博的似乎不多。以我們的近鄰韓國和日本為例,日本是所謂萬年一系,自從有天皇以來,就沒有他人染指;而自唐亡之后,中國歷經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十多個王朝,而鄰國朝鮮只經歷了高麗和李朝兩個王朝。

    大陸另一端,人們的觀念則要保守落后得多。歐洲人認為,王位必須由有國王血統的人繼承。歐洲的幾十頂王冠,一直是在天潢貴胄間傳來傳去,還從沒有出現過哪個泥腿子揭竿而起、開朝立基的壯舉。在英國歷史上,雖然為了王位也曾多次展開過連綿的戰爭,但是戰爭的雙方都是法律意義上有權繼承者。另外,西方王位的產生,除了戰爭和繼承以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那就是選舉。在議會出現前,英國存在著由貴族、教士和高官組成的“賢人會議”(wite)。這個會議的明確職責之一就是選舉或者罷黜國王。當國王的繼承人選出現爭議時,這個會議便會從候選人中選出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一個。英國從899年到1016年間的十位國王中,僅有三位是僅憑血緣關系即位的,其他七位都是由賢人會議推薦的與國王血緣關系較近的貴族,由絕嗣的在任國王賜予王位繼承權。因此,一位大主教曾經說過,正如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英國的君主實際上不是世襲的,而是選出來的。

    西羅馬立國近千年,拜占庭帝國享國近千年。再看地球另一端的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征服后至今,一共出現了41位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后人。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只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同時會考慮父死女繼承、兄死弟繼(包括堂兄弟)、祖父死外孫(女)繼,等等繼承方式。英國共經歷了九個王朝,然而,王朝更替大多是由于上一個王朝的末代國王絕嗣,由親戚入繼大統,導致改朝換代。歐洲其他國家的王朝更替,也都屬此種情況。

    在中國,即使在同一個王朝內部,圍繞著皇位,也沒有一天停止過陰謀、叛變和殺戮。沒有哪一個皇位像中國的龍椅這樣染了這么多的鮮血。中國人圍繞權力所表現出來的非人性程度達到了人類史上的極限。父子相殘、母子相殘、兄弟相殘、夫妻相殘,凡是人類所能想象的最殘酷的、最反人性的場景在皇宮之中都發生過了。秦始皇的兒子胡亥篡奪了皇位之后,為了消除其他繼承人對自己的威脅,將自己的十八個兄弟和堂兄弟斬首,并且把十位心懷不滿的姊妹統統車裂而死,另外還迫令十五人自殺。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去世前,為了防止繼承人的母親干預朝政,殺掉了自己心愛的妃子。這一舉動被后世政治家認為是高瞻遠矚的大手筆,以至于北魏時期,后宮明文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焙髮m嬪妃因此祈禱上蒼,萬萬別生兒子。這一制度性的規定,比起那些純粹基于獸性而制造的骨rou相殘,尚屬仁慈。公元358年,后趙皇帝石虎將試圖篡位的兒子石宣捉住后,用鐵環穿起他的下巴,拴在柱子上,然后命人抬來喂豬的槽子,倒入殘渣剩飯,讓他像牲口那樣去舔著吃。這樣折磨一段時間之后,又一根根拔光他的頭發,割斷他的舌頭,砍斷他的手腳,挖出他的眼睛,剖開他的肚子,最后把他吊到柴堆上,燒成灰燼。雖然石宣五歲的幼子頗得石虎疼愛,平時祖孫朝夕不離,但此時也被石虎命令拉出去砍了。當劊子手來行刑時,小孫子拉住石虎的衣服不肯放手,最后把衣帶都拉斷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一邊來到李淵面前承認錯誤,“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一邊命人立刻去殺掉他的十個侄子,“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這樣的自相殘殺,無朝無代無之。

    相比之下,西方的統治者在王位之爭中卻表現出了讓中國政治家瞧不起的軟弱性、糊涂性和不徹底性。他們根本不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真理,在他們的政治斗爭中,充滿了宋襄公的那種“蠢豬式的仁義”。在中國人看來,他們的王位之爭有時候簡直像小孩子過家家。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孫亨利二世和外甥斯蒂芬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斯蒂芬搶先一步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不服,從此領兵前來爭奪王位。在第一次王位爭奪戰中,年僅十四歲的亨利二世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還沒開戰,軍隊就沒有糧餉了。饑餓、困窘之下,他居然向敵人斯蒂芬請求支援。而斯蒂芬呢,居然慷慨解囊,借錢讓亨利二世把饑餓的雇傭軍打發回家,第一次戰爭就這樣可笑地不了了之。

    數年之后,亨利羽翼已豐,卷土重來,雙方再次展開大戰,這次亨利很快取得勝利,斯蒂芬俯首投降。然而,雙方談判后達成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雙方約定,斯蒂芬繼續做英國國王,不過宣布亨利二世為他的繼承人,一旦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登基。

    另一場王位爭奪的結局更富于戲劇性。英國愛德華三世的兩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的后代都對英國王位產生了興趣,兩個家族各拉一批貴族,發動了內戰。因為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紅玫瑰,約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玫瑰戰爭”。戰爭的結局是不打不成交,兩大家族在戰爭中打出了感情,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并,結束了“玫瑰戰爭”,也結束了蘭開斯特和約克王朝,開創了都鐸王朝。

    雖然西方的權力爭奪中也不乏殘忍和血腥,但較之中國式的殘酷,究竟不可同日而語。畢竟,在西方,得到了王位并不意味著得到了一切,丟掉了王位也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失去一切,人們不會像東方人一樣不顧一切,偏執而瘋狂。歐洲政治中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是騎士精神的表現之一——同情弱者,對失敗者寬宏大量。因此,歐洲權力斗爭中的失敗者鮮有被處死的例子。在那個時代,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國王殺掉另一個國王。他們不是不知道養虎為患的道理,卻寧肯承受失敗者卷土重來的后果,也不愿破壞自己的騎士風度。1688年,威廉三世征討英國,從自己岳父詹姆斯二世手中奪取了王位。之后他網開一面,故意在囚禁岳父的城堡前的大海上不設防備,讓他順利乘船逃到法國。第二年,他的岳父就組織了一支精良的雇傭軍在愛爾蘭登陸。威廉三世不得不從英法戰爭中騰出手來對付卷土重來的岳父,雖然最后將詹姆斯趕回了法國,卻因此在英法戰爭中失利。不過,似乎沒有人因此而批評威廉的不智。

    腥風血雨的政治斗爭,不但造成了大量中國皇帝的非正常死亡,也是造成許多皇帝瘋狂變態的重要原因。中國南北朝時期及五代時期,帝王患精神病或心理異常的比率分外高,這與這個時段異常激烈和殘酷的皇位競爭密切相關。這個時代的皇帝所處多是勢力交集之地,各方勢力把他如同五馬分尸一般拉向各個方向,在他的生命中有著太多的矛盾、取舍、焦慮和不如意。

    金朝第三代皇帝熙宗完顏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早年是一個聰明善良、胸懷大志的人,很重親情,對宗室親王十分優待。他“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追慕唐太宗之政,曾立志成為治世明君。然而,在做了幾年皇帝之后,他卻變成了一個終日酗酒、動輒殺人的暴君,“屢殺宗室”、“屢殺大臣”、“迭興大獄”?;式y九年(1149年)僅一個月之內,就他殺皇后裴滿氏、德妃烏古論氏及夾古氏、張氏與妃裴滿氏等一后四妃,顯得異常殘酷?!翱v酒酗怒,手刃殺人”更是常事,喝醉之后,他命令大臣跪在身邊,親手舉刀將其頭砍下來。群臣震恐,皇統九年十二月,數名宗室重臣合謀將熙宗刺死。

    帝王生涯中遇到的太多挫折、打擊、不如意是熙宗精神變態的主要原因。他十七歲繼位是貴族擁立的結果,在帝王生涯的前數年內,朝中重臣專權,處處受權臣掣肘,令他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朝中連綿數年的殘酷政治斗爭中,他的眾多親族都在相互仇殺中慘死,使他十分苦悶。特別讓他無法承受的是,那些誅殺他的親叔、堂叔、叔祖的詔書,都是在權臣的脅迫下由他親自簽署的,這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刺激,使他開始酗酒。壓斷他神經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未能保護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宇文虛中,在宇文虛中被處死后十個月,他初次顯示出精神異常。其時他宴請大臣,“酌酒賜元,元不能飲,上怒,仗劍逼之,元逃去。命左丞宗憲召元,宗憲與元俱去,上益怒,是時戶部尚書宗禮在側,使之跪,手殺之”。

    在此之后,長期酗酒的熙宗更是時常處于神志不清的狀態,由原來溫文爾雅的書生皇帝一變而為殺人狂,終于在三十一歲的盛年死于非命??梢哉f,金熙宗是帝王中因為政治斗爭導致心理變態的典型標本。

    八

    中國皇帝制度和西方君主制度的最后一點不同是,中國皇帝制度確立之后,皇帝的權力在歷史上呈逐漸擴張之勢,而英國國王的權勢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漸減少。換句話說,在中國,是統治者日益把民眾關進越來越嚴密的籠子,而在英國,是民眾逐步把國王裝進了籠子。

    自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后,中國的專制統治方式從粗放簡單發展到精密深刻,統治層面從控制人的身體逐步發展到控制人的精神,皇帝與臣民的關系越拉越遠,民眾奴化的程度越來越深。

    自秦朝到西漢,丞相入朝之時,皇帝會起立歡迎;從東漢至宋初,宰相可以在皇帝面前坐而論道;宋朝初年之后,宰臣在皇帝面前不再有座位,但還可以站在皇帝面前說話;而到了明清兩朝,不論哪個大臣,在皇帝面前都必須跪著說話了。宮廷禮儀的這種演變,簡潔地反映出皇權日盛、臣權日衰的演變過程。

    宋代以前,中國還沒有文字獄的說法;明代以前,中國專制統治雖然嚴密,但是畢竟還有一些權力管不到的地方。士人們不滿朝政,可以掛冠而去,隱居山林。而到了明代,不愿當官居然成為被皇帝殺頭的理由。及至清代,人們的私人日記和通信都成了被判罪的理由,文字獄使得所有大清臣民噤口不言。

    而在英國,雖然國王與貴族的斗爭出現多次反復,但總的趨勢是專制王權日益削弱,貴族和民眾的權利日益伸張,最終導致了君主立憲制的形成。英國人很早就意識到,不受約束的專制權力必然給國家帶來動蕩和禍亂,所以貴族總是不失時機地趁國王處于軟弱狀態時,把一道道繩索套到他的頭上。從《大憲章》到《默頓法規》,再到《牛津條例》,英國人根據形勢的需要,一步步縮小國王的權力范圍,直至內閣制度成熟,王權對國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時,通過君主立憲制,把國王架空起來。因此,英國國王權力范圍的變化史,也就是英國保守主義自由民主的發展史。

    隨著皇帝制度對社會控制得越來越嚴密,它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的災難性后果也越來越嚴重。它通過空前嚴密而有效的專制體制抑制了社會活力,束縛了人民的創造力。在皇帝制度出現后的兩千年間,中國社會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再沒有出現一個可與先秦諸子比肩的大思想家,社會制度也沒有出現一次大的創新和變革。中國人一直在“做穩了奴隸”和“求做奴隸而不得”的了無新意的一治一亂中掙扎,“奴隸性格”和“專制性格”日益發展成民族性格中相輔相成的兩個突出特征。正如同獅子和綿羊分別代表“勇氣”和“懦弱”一樣,近代以來,“中國”和“西方”在世界范圍的語境中通常被用來指代專制和民主。

    在西方思想家看來,古代中國無疑是世界上最專制的國家。每一個近距離接觸到中國文化的西方人,首先聞到的都是刺鼻的、浸透了中國社會每一個細胞的專制主義氣息。那些最早對中國文化進行觀察的西方思想家,無不為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切齒扼腕,視之為人類精神史上獨一無二的慘狀。黑格爾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本質上是一種東方特有的專制與奴役精神,“只有服從與奴役,沒有精神的獨立與主體意識的自由”。孟德斯鳩則說,統治中國的“原則是恐怖”。他用語極端而刻薄,然而令人絕望的是,這種推向了極端的判斷今天回頭看來仍然基本正確:“在那個地方的一切歷史里,是連一段表現自由精神的記錄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極端的奴役之外,我們將永遠看不見任何其他東西?!?/br>
    當文化中國在與西方的迎頭撞擊中頭破血流、遍體鱗傷之后,中國的思想者也開始對傳統文化痛切反思。一百六十年來,思想家達成共識,專制主義是中國一切文化病象的罪魁禍首,也是最難醫治的文化病根;是它束縛和壓制著中國人不能發展成“完全的人”,是它導致了中國人國民性中的“守舊癥”、“非我癥”、“不合作癥”、“麻痹癥”。

    第一章

    嘉慶:滑落曲線

    接班

    一

    老皇帝又一次在凌晨三點多就醒了。貼身太監早就料到這一點,皇帝輕微的鼾聲一停,他就從地上站起來,開始給乾隆一件件穿好衣服。然后,老皇帝就垂衣靜坐在御榻之上,耐心地等待三個小時后的陽光。

    這已經是近年來的常態了。乾隆皇帝的身體是有史以來中國帝王中最好的,然而,自然規律畢竟不可違抗?!肚』实蹖嶄洝酚涊d,乾隆五十歲之后,睡眠即開始減少,“年高少寐,每當丑寅之際,即垂衣待旦,是以為?!?。

    更何況今天的日子是多么特殊。就在三個小時前的子時,大清帝國使用了六十年的乾隆年號永遠地成為歷史。今天已經是大清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比平常更早醒了近一個小時,就是因為心中惦記著今天的“禪位大典”。生性周密的他在心中把所有的環節又盤算了一遍,再一次確認,萬無一失。

    二

    從乾隆中期開始,接班人問題就成了全大清帝國關心的焦點。

    雖然有清一代,嚴禁皇子與大臣交接,然而通過皇子師傅這一渠道,朝野上下對四位皇子也并非毫無了解。幾位皇子都各具才華,卻大多缺陷明顯:八阿哥喜愛酒色,十一阿哥出名的吝嗇,十七阿哥則輕佻浮躁,胸無大志。只有年僅十三歲的皇十五子,聲名最好。當時出使天朝的朝鮮使臣回國后,向他們的國王匯報見聞時多次說:“第十五子嘉親王颙琰,聰明力學,頗有人望?!薄盎首右姶嫠娜?,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無令名,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于禁中,聲譽頗多?!?/br>
    歲月不待人,年過花甲的乾隆必須做出決定。他在傳位密詔中小心翼翼地寫下了颙琰的名字,不過放下筆后,他一直不能驅走心中的忐忑。畢竟,十三歲這個年齡對于一個繼承人來說,是太小了,這棵看起來不錯的幼苗能否長成參天大樹,誰也不能確定。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六十三歲的老皇帝到天壇祭天,跪在圜丘中心,默默地向蒼天禱告:“我已經秘密立颙琰為皇儲,然而此子年僅十三,性情未定。如果颙琰有能力繼承國家宏業,則祀求上天保佑他諸事有成。如果他并非賢能之人,愿上天讓他短命而死,使他不能繼承大統。我并非不愛自己的兒子,只是為祖宗江山計,不得不如此?!?/br>
    雖然感情豐富,然而在這個政治超人心中,兒女之情與帝王的責任感比起來,恰如鴻毛之于泰山。

    好在上天似乎對颙琰也比較滿意,從乾隆三十八年到六十年(1773—1795),颙琰一直身體健康,他的表現也越來越得到乾隆的肯定。到了舉行禪位大典的這一刻,乾隆心中為這個接班人打了八十分。

    讓乾隆滿意的有四點:

    第一,從性格上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自制力強。他起居有常,舉止有度,學習勤奮,辦事認真,從不逾規矩一步。這是最讓乾隆欣賞的。

    第二,此人品質“端淳”,生活儉樸,為人謙遜,特別是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摯,善于為他人著想。

    第三,從學業上看,經歷了二十多年嚴格、系統、高質量的帝王教育,颙琰對儒家心性之學頗有心得。他的修養是建立在學養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武功騎射成績雖然比不上他的父親和曾祖父,但在兄弟當中也是首屈一指。

    第四,從外表看,颙琰是清朝歷代皇帝中長得最端正、最上相的一位。他中等身材,皮膚白皙,五官端正,一副雍容華貴的相貌。臉形介于方圓之間,顯示出他性格的平衡和理智。經過從小就開始的儀表訓練,他在出席大的場合時,總是舉止高貴,鎮定自如,講話不慌不忙,富有條理。

    另外,這一年,嘉慶三十六歲。這個年齡,既精力充沛又富有經驗。生命由青春期的青澀、青年期的熱烈,轉為中年前期的穩健有力,正是主掌一個龐大帝國的最佳年齡。

    讓乾隆擔心的,只有一點,那就是這個孩子性格過于老實端方,似乎就缺了那么一點機智圓滑,或者說缺了一點就通的那么一點“靈犀”。比如,在當上了“皇帝”之后,是否知道如何處理與他這個“太上皇”的關系,乾隆就不是十分有把握。不過,凡事不能求全,在成功地統治了六十年之后,能夠找到這樣一個能讓他基本滿意的接班人,乾隆認為自己這一生已經稱得上完美了。

    配合乾隆的好心情,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舉行的這個盛大典禮儀式盛大華美,氣氛祥和安寧,連天氣都是如此晴朗燦爛。上午九點整,頭戴玄狐暖帽,身穿黃色龍袍袞服、外罩紫貂端罩的乾隆,坐上了太和殿寶座。殿前廣場上,翎頂輝煌、朝服斑斕的上千名王公大臣在莊重的“中和韶樂”中,如潮水一般拜興起跪。九時三十二分,隨著坐在寶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顆寬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寶”微笑著遞到跪在他面前的嘉慶皇帝手中,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空前紀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順利完成。千百年來,權力授受之際,曾發生過多少腥風血雨、骨rou相殘,甚至天下動蕩、民不聊生。只有乾隆帝獨出心裁,想出這招“生前傳位”。歷代王朝權力交接之際的血腥、緊張、能量自我沖突都被乾隆巧妙化解。這確實是一個空前絕后的創舉,堪稱中國專制政治史上一個輝煌、偉大的瞬間。

    三

    直到真正禪讓了皇位之后,乾隆才發現他選的這個接班人其實是應該打一百分的。

    雖然為傳位準備了很多年,但是當禪讓大典的日期越來越近時,乾隆心中還是不免浮出絲絲緊張。畢竟,自古及今,還沒有一個太上皇是幸福的:唐高祖李淵還沒當夠皇帝,就被兒子李世民用刀逼下了皇位,當了九年寂寞的太上皇之后,悄無聲息地死去。唐玄宗成了太上皇后,日日在兒子的猜忌中膽戰心驚地生活,身邊的大臣和朋友一個個被流放,最終自己被兒子軟禁,郁郁而終。中國歷史上的另幾個太上皇,比如宋徽宗、宋高宗、明英宗,也無一不是悲劇人物,下場都十分悲慘。

    因此,在舉行禪讓大典的同時,乾隆皇帝已經為了保證自己不落入囚徒境地,做了無數準備:在退位之前,他就明確宣布,自己只將那些接待、開會、祭祀、禮儀之類的日常工作交給皇帝,至于“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聽我訓導,將來知所遵循,不致錯誤,豈非天下之福哉”。

    在退位之后,接待朝鮮使臣的時候,他又明確向各國宣稱:“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br>
    他規定,退位之后,他仍稱朕,他的旨意稱“敕旨”,文武大臣進京陛見及高級官員赴任前都要請示他的恩訓……

    雖然在退位前花費巨資修建了寧壽宮,可是真正退位之后,他并沒有從象征著皇權的養心殿搬出來,用他的話說:“予即位以來,居養心殿六十余載,最為安吉。今既訓政如常,自當仍居養心殿,諸事咸宜也?!?/br>
    一句話,雖然退了位,他還是處處昭示自己仍然是一國之主。

    握了一輩子權柄的老皇帝對權力愛如自己的眼睛,防衛過度,眷戀到了近乎失態的程度。

    事實證明,老皇帝過慮了。正當盛年、血氣方剛的嗣皇帝比他想象的要聰明乖巧,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他十分恭謹地做著大清國的皇帝,每天早睡早起,認真出席每一個他應該出席的活動,卻從來不做任何決定,不發任何命令,不判斷任何事情。他十分得體地把自己定位為老皇帝的貼身秘書,所有的事情,他都是一個原則:聽皇爺處分。

    朝鮮使臣的記述,把嘉慶韜光養晦的狀貌描繪得躍然紙上:“(嘉慶帝)狀貌和平灑落,終日宴戲,初不游目,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于此亦有可知者矣?!辟n宴之時,嘉慶“侍坐上皇之側,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肚迨犯濉と首诒炯o》也記道:“初逢訓政,恭謹無違?!?/br>
    人們常說,老年意味著智慧和練達,但人到老年其實更意味著身體和精神上的不可逆轉的退化。不論多么英明偉大的人,都不能避免老化給自己的智力和人格帶來的傷害。乾隆皇帝一生剛毅精明,到了晚年,卻像任何一個平庸的老人一樣,分外怕死?;蛘哒f,他比一般的老人更怕死。他畏懼與死亡有關的字眼、器物和消息,認為這些會帶來晦氣和不吉祥。嘉慶二年(1797年)二月,嘉慶的結發妻子、皇后喜塔臘氏病故。嘉慶帝十分悲傷,然而他十分清楚太上皇的心理。繼位后,他第一次單獨做了一個決定:他命令禮部,皇后的葬禮按最簡單迅速的方式處理,雖處大喪,但皇帝只輟朝五天,素服七日?;实圻€特別命令大臣們,因為“朕日侍圣慈(我日夜侍奉在太上皇身邊)”,“朝夕承次,諸取吉祥(凡事都盡量營造吉祥氛圍)”,凡在大喪的七日之內來見太上皇的大臣,不可著喪服,只要穿普通的素服就可以了。

    時人記載說,國喪的七天之內,嘉慶皇上從不走乾清宮一路,以防把喪事的晦氣帶到太上皇日常經過的地方?;实廴セ屎箪`堂時,俱出入蒼震門,不走花園門。去奠酒時,他一直走到永思殿才換上素服,一回宮立即換回常服,隨從太監也穿著天清褂子,不帶一點兒喪氣?!扒一噬掀淠芤粤x制情,并不過于傷感,御容一如平常?!?/br>
    太上皇有意無意間,會把和珅叫過來,問問他皇帝的心情怎么樣,有沒有因為妻子去世而耽誤國事。聽過和珅的匯報,太上皇閉上眼睛,微微地點點頭。

    兒子如此“懂事”,乾隆的心很快放了下來。他一如既往地繼續著他六十年的秉政生涯,生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整個大清朝也很快明白,所謂“嘉慶元年”,不過就是“乾隆六十一年”。

    初顯身手

    一

    嘉慶三年(1798年)臘月底,八十九歲的太上皇得了輕微的感冒。新年將至,朝野上下,誰也沒有在意。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皇帝和諸王貝勒及二品以上大臣依慣例來給太上皇拜年,太上皇還能如常御座受禮。不料,正月初二,病情轉劇,太上皇的身體各器官出現衰竭征兆,陷入昏迷。初三早晨七時,太上皇停止了呼吸。

    正在歡天喜地過年的大清國臣民不得不穿上喪服,進入全國性的哀悼期。不過,沒有多少人真正悲痛欲絕。讓大家真正感興趣的是,新皇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雖然已經當了三年皇帝,可是嘉慶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還是一個謎。除了他那張總是帶著和藹微笑的臉和幾道沒有個性的圣旨之外,人們對他一無所知。不過,新皇帝的種種表現,似乎表明他是溫和、穩健之人。朝廷大政,短時間內不會有什么大的變動。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乾隆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上午,嗣皇帝就發布了一條讓全國人民都大吃一驚的諭旨:免去乾隆皇帝駕前第一寵臣和珅兼任的軍機大臣和九門提督之職,命令他和福長安二人守在太上皇帝靈前,一心辦理喪事,不得任意出入。朝廷上下,一片驚疑。

    初四下午,皇帝又下了一道意味深長的諭旨,談到太上皇帝晚年,白蓮教起義之所以遲遲不能蕩平,是因為有jian臣當道,做貪腐官員的總后臺。

    初五,王念孫、廣興、劉墉等先后上書,舉報和珅種種不法之事。

    初八,皇帝宣布逮捕和珅,對他進行審查。同時,一場規模巨大的抄家行動展開,令人驚愕的巨額財寶在和府地窖中顯露出來。

    僅僅十天之后,審判完畢,正月十八,皇帝發來一條白練,賜和珅自盡。

    如同一幕情節緊張、環環相扣的電影,這一切發生的速度之快,讓人目不暇接。一場重大的政變,在新皇帝的談笑之間就完成了??滴鯛敭敵跽D鰲拜,尚且準備了七七四十九天,嘉慶帝誅和珅,卻只動了動小指頭。古往今來,完成得這樣干脆、迅速、漂亮的權力戰役,并不多見。

    舉國上下,對這個影子一樣悄無聲息的皇帝,刮目相看??梢哉f,誅和珅是新皇帝處理政治危機能力的一次成功展示。

    二

    其實,嘉慶皇帝對這場戰役,已經準備了太長時間。

    嘉慶和和珅之間的恩怨情仇,并非如一些史書所言,是因為和珅聰明反被聰明誤,送給嘉慶的那柄如意,也不僅僅是嫉妒和珅手中擁有的朝珠比皇帝還多。

    嘉慶對和珅的痛恨,是基于大清王朝的責任感。他對和珅的不滿,實際上代表了他對乾隆后期朝政的不滿,在嘉慶看來,和珅是乾隆晚年以來朝政日非、腐敗日甚的一個標志。

    確實,乾隆皇帝在統治前期,勤于政事,能謀有斷,在康熙、雍正兩朝余烈的基礎上,把大清王朝推向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極盛時期。然而,中期以后,乾隆皇帝志得意滿,放松了警惕。特別是到了晚年,他生活越來越豪奢,吏治越來越寬縱,為腐敗的滋長提供了巨大空間。與此同時,乾隆年間,大清經濟的高速成長也為腐敗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乾隆中后期,政治腐敗如同細菌遇到了適合的溫度、濕度和酸堿度,在號稱英明的乾隆皇帝眼皮底下,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僅僅十余年間,乾隆朝就完成了從前期政治紀律嚴明到后期貪腐無孔不入的轉變。在繁榮的表象下,大清王朝的全盛之局已經千瘡百孔了。

    由于官員集體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七,就在乾隆得意揚揚地舉辦禪位大典七天之后,川楚兩地爆發了白蓮教大起義。起義席卷五省,大清王朝一時岌岌可危。

    當太上皇這三年,乾隆幾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忙于鎮壓白蓮教起義。然而,太上皇雖然“猶日孜孜”,一日不停地調兵遣將,起義的烈火卻越燒越旺。原來,上自軍機大臣和珅,下至小小吏員,廁身這場戰爭的每一個人,都把戰爭當成了撈錢的機會。特別是和珅,精力充沛、欲望無限的他,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張著鼻孔,嗅著從權力縫隙中傳過來的任何一絲利益的味道。他利用太上皇的寵信,不停地弄權舞弊,大肆聚斂錢財。他的所作所為,無疑大大加重了官場貪風。

    雖然取消了嘴巴的功能,但是嘉慶的眼睛和大腦一分鐘也沒有停止工作。乾隆皇帝后期的昏聵之舉,他看得一清二楚。然而,由于身份特殊,他只能眼看著和珅等人大肆貪污,眼看著政局一點點腐爛,眼看著大清王朝這駕馬車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越來越快地奔馳,卻不能發一言,不能采取任何行動。焦慮之火,三年之中,幾乎把他的五臟六腑烤成了炭灰。父親剛剛咽氣,他就十萬火急地沖向駕駛室,拉動了剎車手柄。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