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香門第【春風拂檻露華濃】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坐天下:張宏杰解讀中國帝王 作者:張宏杰 ========================== 序一 張宏杰的歷史作品為什么好看 張越 看張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因一個做紀錄片的朋友的推薦,說寫得特別好。一開始我還犯嘀咕,因為我怕又遇到那種“扒糞坑”式的,專寫陰謀、權術、情色的所謂“史書”,結果翻開這本書,整個閱讀過程特別愉快。于是我開始向周圍的人推薦,當推薦給白巖松時,小白說他已經買了好幾本送人了??磥頉]有宣傳炒作,好書也能不脛而走。確實,《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中的許多章節令我印象特別深,比如寫封建主流文化的朱元璋、暴民文化的張獻忠、清官文化的海瑞…… 以前,我看過的中國人寫的歷史書大多可分為兩類。一是所謂“嚴肅的”,相當學術化,無個性、無情感、無生命力,揪住一個小題目、小角度、小分歧不放,自己跟自己掉書袋、繞脖子,與讀者沒太大關系;一是所謂“通俗的”,相當“野狐禪”,特愛講政治陰謀、宮廷穢聞,成全中國人民崇尚“厚黑”的陰暗心理。極少數歷史書屬于第三類,既有學術研究又有不腐朽的價值觀支撐,還有溫暖的人性關照和有個性的表達。張宏杰的書就屬于這一類,從《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到《坐天下》,于我們有趣、有益、有關。 第一,有趣。我原本是非常不愛看歷史書的,不喜歡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歷史書無趣,當然它可能有它的學術價值,但是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希望它是有趣的。我看過一份語言學的研究報告,將某學術雜志上刊登的七八篇完全不同門類的論文的第一自然段列出來,我一看嚇一跳,完全像一個人寫的,毫無個性。而且我們往往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如果你使用個性化的語言,使用有情感的語言,大家就會覺得你寫得非常的“野”,上不了臺盤。慢慢地,大家都用一種很刻板的語言來寫歷史,寫得就像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讓人覺得無趣。我對張宏杰的書有興趣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是有趣的。張宏杰做到了自己說的那點:歷史根本無須戲說,也可以讓人讀得津津有味。他不是一個專業的歷史學者,所以沒有完全被學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才有了具有生命力的表現方式。 第二,有益。我不喜歡看中國很多歷史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益處。如果說無趣,其實很多文章是有趣的,包括很多電視劇、電影,你不能說它無趣,但是,它無益,這是特別糟糕的一件事。我覺得很多作品的價值觀特別不好。 我們中國歷史的寫作,尤其是在老百姓間流傳的這部分作品,從中我們看到的價值觀是什么?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就會干兩種事:一是上床搞女人,二是下床搞政治;男的都想當皇帝,女人都想嫁給皇帝;男人活著為了爭權,女人活著為了爭寵。我看了以后,覺得這樣的祖宗特別不爭氣,我特別不喜歡他們,他們怎么能這樣呢?后來我慢慢地長大了,弄明白了一件事:不一定是我們的祖宗不爭氣,而是我們用現在的價值觀去解讀他們了,或者說是用我們的心去度古人的腹,而事實未必是這樣。我們的祖宗未必活得像我們一樣單調。 我們經常說,要向國外輸出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我們能給別人看什么呢?給外國人看什么,看大片?你以為人家那么愛看絲綢,愛看在屋頂上打架???現在中國的電影大片里不是權力崇拜,就是金錢崇拜、暴力崇拜,沒有獨特而又有益的價值觀輸出。而我覺得張宏杰的書不錯的地方,就是因為它的價值觀是健康的。 第三,有關。我們的文化不太關心靈魂,只關心現世規矩?,F在有人提倡國學,提倡讀孔子??鬃诱f:“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話,就把彼岸踢出中國人的視野了。后世子孫沿著這條路不斷地實用化、庸俗化。這樣的文化傳統,連靈魂都不管,又怎么能溫暖人心?這種文化看不見真的自己,也看不見周圍的活人,只看得見權力、勢力。不關人心的創作,最后會變成離人比較遠的東西。而張宏杰的書我覺得“有關”,它的有關不是非要借古諷今什么的,而是有對人性的關照。它既關照了古人,也關照了我們;既關照了皇帝,也關照了普通百姓。因為人就是人,都是一樣的,人性就是那樣的,它關照了我們,我們就覺得有關,就覺得它好讀。 這就是我看張宏杰作品的幾點感受:有趣、有益、有關。 序二 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種命運 □ 王學泰 中國自從有皇帝起,到末代皇帝宣統,總共有408位,張宏杰只選了其中幾位來寫。這幾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問題的。如果他們生活在現代,都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但在中國古代,他們都是高居九五之尊、一言而為天下法的皇帝,因此他們不僅給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而且自己的一生也是不幸的。用作者的話說,就是“權力過于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一般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心理有問題的皇帝呢?對于這些,前人寫到皇帝時很少涉及,因為我們的傳統,就如莊子所說,是“明于知禮義而陋于知人心”的。張宏杰打破了這一點。 比如,前人描寫和評論光緒皇帝,都是著重他的不幸和慈禧太后的專橫,很少有人探索這位皇帝的心理。當時的群臣被簡單地分為“帝黨”與“后黨”,“帝黨”主張變法改革,“后黨”頑固保守,光緒與慈禧的沖突被簡化為進步與反動的斗爭。其實光緒四歲進宮,慈禧太后對他寄托了很大希望,而光緒性格內向,膽小、暴躁、偏執、驕縱,而又缺少辦事能力。慈禧的希望逐漸落空,從失望到最終絕望。又因為康有為一班人cao作不當,最終導致“戊戌政變”。作者認為,光緒的心理問題與清代的帝王教育有關。清代的帝王教育方式是適合實施于強者的,天生弱質的光緒根本無法承受這種教育之重,他被壓垮了。 在對這些皇帝的描寫上,作者的分析是有趣的。例如他寫西漢末年篡位的王莽。王莽的本意是要做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完人,結果一不小心成了人人得以誅之的亂臣賊子。是為了“挺身拯救這些可愛的人民”呢,還是被至高的權力和巨大的利益所誘惑呢,最后恐怕王莽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從心理的迷宮轉入歷史的迷宮,張宏杰寫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篇“心理咨詢記錄”。朱元璋想通過大批量殺人達到“天下大治”,后來他發現“殺人也沒法治,總不能把天下人都殺光吧,所以請先生來給看看”。作者坦然以心理醫生的身份說“此患者疑似伴有情感焦慮的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并有攻擊性施虐傾向”,然后根據《英國克氏醫學全書》對朱元璋“偏執型人格障礙”、“攻擊性施虐傾向”和“心理病態”做了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作者這些獨出心裁的描寫和議論,但細讀下來不會對你沒有一點啟發。中國皇帝制度太久遠了,并已深入人心,因此多方面考察與研究皇帝很有必要。 很久以來,國人有個皇帝情結,遲遲不能完全消退。這反映了人性對權力的渴望——社會上存在權利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權力的渴望就不可遏制。這如同排隊按順序上車一樣,這種排隊制度建立不起來,就不能制止許多人在上車時爭搶。中國的皇帝大約是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因為從理論上講,他兼有四大權力:一是政權?;实凼菄业氖最I,他對全國的土地和人擁有無限權力?!对娊洝け鄙健分姓f:“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苯袢说哪懽映^了古人,有個小土皇帝竟敢說他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惫湃酥桓页姓J自己是奉天管民的。二是神權。所謂“君權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在人間唯一的代表,代表“天”統治人們?!渡袝けP庚》中明確地說:“予迓續乃命于天,予豈汝威,用奉畜汝眾?!保ㄒ鉃椋耗銈兊拿俏覐睦咸炷抢镉憗淼?,我不是威嚇你們,你們是要靠我養活的。)三是父權。古代是宗法制,周代天子是宗子,代表血統,管理本族人民,所以老百姓不僅是“臣民”,而且是“子民”。后世人民構成日益復雜,天子統治尚有先秦遺意。四是道統,即掌握所謂的真理權或話語權。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是“政教合一”的國家,這個“教”不是佛教、道教,而是教育的“教”。所以我覺得皇帝的問題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張宏杰以皇帝為切入點,這個想法非常不錯,這本書既有關于皇帝具體生活場景和心靈的描繪,也有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關心中國歷史進程的人們一讀的。 “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痹谥袊鴤鹘y歷史上,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臣民,都是皇帝一家人的奴隸;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家的利益為核心?!盎实邸睂τ趥鹘y中國的重要性,從這個事實中可以看得更清楚。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歷史記錄,歸納起來只記載了兩件事:奪取皇位和保護皇位。 序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 一 古往今來,沒有比中國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這種“動物”也不過一人來高,百十來斤,但是他比其他千百萬人的總和還要有分量。他稍稍動一動手指頭,半個地球都地動山搖。 在中華帝國的中央,人們窮盡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屋組成的宮殿供他居住。 數千名最迷人的處女,被精心挑選出來,囚禁在帝王之城中,供他一個人享用。 數萬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成為不男不女的怪物,以服侍他吃喝拉撒睡。 他吞噬的財富,抵得上半個帝國的產出。從日本到帕米爾高原,從東南亞到東北亞,數十個國家的國王每年恭恭敬敬地向他進貢本國最珍貴的物產。在帝國之內,設有數百處工場,幾十萬人專門為他一家生產瓷器、馬桶和唾壺。想一想《紅樓夢》中那個奢華到極致的大觀園的主人,他的身份不過是皇帝的一個家奴,是皇帝派駐一個皇家衣料工場的監工,由此就可以想象皇帝的日常享受是怎樣的了。 中國皇帝制度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貫穿著這樣一個核心理念:要把皇帝的每一種享受都推向極端,竭盡一切想象力去繁復、夸張和浪費,直至無以復加、毫無必要、令人厭倦。 以吃飯為例,皇帝的味蕾牽動著天下各省封疆大吏的神經?;实埏埻胫械闹魇硜碜愿魇〉囊韵仑暺罚簴|北的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粱米粉子、稗子米、鈴鐺麥,山西的飛羅白面,陜西的薏仁米、紫麥、玉麥,山東的恩面、博粉,廣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麥面,蘭州、西安的掛面……這些糧食都是水土最佳之處出產,比如在北京一地,夠格入選的僅有玉泉山、豐澤園、湯泉三處的黃、白、紫三色老米。 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由皇帝壟斷。鰣魚春季溯江而上,每年的第一網只有皇帝有權品嘗。魚打撈上來后,用冰船和快馬,由水陸兩路運往北京。鎮江到北京約三千里路,內務府限定二十二個時辰(44小時)送到。為爭取時間,送魚專使在途中不許休息,馬死人亡之事時有發生。 這種食不厭精的做法尚基于普通的人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的浪費。眾所周知,皇帝身上只有一個胃,并且通常并不比普通人大。但是,皇帝一個人每餐的飯菜要數十樣、上百樣,擺滿六張桌子。清代在中國歷史上是最簡樸的朝代,宮中規定,皇帝一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額是六百斤:盤rou二十二斤,湯rou五斤,豬rou十斤,羊兩只,雞五只(其中當年雞三只),鴨三只,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蘿卜(各種)六十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青醬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數量不等。此外,還要每天專門給皇帝一個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葉十五斤…… 為了給皇家生產衣料,清代專門在三座城市設立了規模巨大的工場。為儲存皇帝的衣服,專門建有數間殿宇作為御用衣服庫。為管理這些服裝,專門成立了擁有數十名辦事人員的尚衣監。末代皇帝溥儀在回憶他那實際上已經是大大沒落了的帝王生活時說:“衣服則是大量地做而不穿?!薄耙荒甑筋^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總是穿新的?!睋髞矸瓩z檔案,發現僅僅一個月內,內務府就為他做了四十九件衣服。這些衣服,當然絕大部分都永遠白白地貯存庫內,從來沒有機會上皇帝的身。 說到行,一旦皇帝要巡視他的國土,那么整個國家都要為之翻天覆地。隋煬帝江南之旅的奢華不是帝王的常例,那么我們就還是以素稱簡樸的清代帝王為例吧。雖然傳統時代交通極為落后,臣民出行極為困難,但是皇帝的手指每一次在地圖上指出一個新的目的地,那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帝國版圖上就會出現一條嶄新的大道,長達數百或者數千公里的。這條大道寬達十米,盡量筆直,碾壓得“如同打谷場一般光滑”。這條道路僅為皇帝一個人通行,不準任何人經過?;实鄢鲂袝r,這條道上灑上凈水,一塵不染。 乾隆皇帝的一次出巡中,內務府官員記載道,為了供應皇帝路上的飲食,他們提前把一千只選好的羊、三百頭特選的牛,以及七十五頭專用的奶牛帶上車,沿途供皇帝御用。在數千里的出巡路上,皇帝只喝四眼泉里汲出來的水:北京的玉泉山泉、濟南的珍珠泉、鎮江的金山泉、杭州的虎跑泉。為了給皇帝運送泉水,專門成立了一支龐大的車隊。在炎熱的夏季,幾十萬公斤冰塊被從北京提前運送到路上,以備皇帝口渴時能吃上冰鎮的西瓜…… 為了防止皇帝在回去的路上因為重復的風景而感到厭煩,“歸途還必須另修一條道路”。 二 這種鋪張和浪費的毫無必要,通過以下事實體現得更為明顯:因為排場浩大,規矩太多,這些享受對皇帝來講已經演變成一種無法忍受的折磨,因而被皇帝棄而不用,相當程度上成為擺設。 比方說,浩大的紫禁城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房屋組成,大部分清代皇帝無法忍受其過于壓抑、沉重的氣氛,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選擇住在更自然的圓明園和更樸素的避暑山莊,只有到了冬天才無可奈何地回到這里。 至于每頓飯擺在皇帝面前的數十道菜,它們的口味和形式更是讓皇帝厭煩。溥儀說:“御膳房做的都遠遠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倍鄶祷实鄱荚谟欧客庠O有小食堂,外請名廚做更適合自己口味的飯菜,那六張桌子四十八種飯菜,只不過像神前的供品一樣,擺過了就扔掉。這種形式主義的做法時間既久,于是擺在皇帝面前的飯菜真的變成了供品,因為它們端上來時,多數已經涼得不能食用了。 然而,如此勞民傷財、浪費巨大的形式主義的做法,卻絕對不能省略,因為這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天下之本”的大事。 傳統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形式主義的社會?!靶问街髁x”正是中國精神的精髓。 中國實在是過于龐大了。這樣巨大的國家出現得如此之早,人類還來不及發明有效統治它的“建立在數字基礎上的”復雜的近代管理手段。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統治這個國家的辦法是刪繁就簡,舉重若輕。他對社會實行一元化管理,所有事情都一刀切,使社會整齊劃一、簡單明了,使高高在上的皇帝一目了然,神清氣爽。正像黃仁宇先生所說:“如《周禮》所謂‘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先造一個完善的理想的幾何圖案或數學公式,向真人實地上籠罩過去,盡量使原始的與自然的參差不齊,勉強符合此理想之完美。如實際上不能貫徹,則通融將就,縱容在下端打折扣,總不放棄原有理想上之方案?!睆倪@個意義上說,整個傳統中國的歷史,就像一場大的行為藝術表演。 傳統中國處理千頭萬緒的社會關系,只用十二個字,即所謂的“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彼^的“三綱”,其實是“一綱”,即“人生而不平等,每個人都要安分守己”。在傳統中國里,每一個人生下來,身上都系著一個無形的標簽,叫做“名分”。遵守名分,是人生守則中的第一款。用李斯的那個著名寓言來比方,生在倉里的老鼠注定會一生吃白米,而生在廁所里的老鼠注定一生吃手紙。教育并強制老鼠們各安其位,使廁所里的老鼠不敢動搬到倉里住的念頭,這就是“三綱”的作用。 在“三綱”精神的指導下,傳統社會建立起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處于不平等的狀態,每一層人的權利都是單向的,對上絕對順從,對下絕對權威,或者說向上是奴才主義,向下是專制主義。正如戴震所說:“尊者以理責卑,長者以理責幼,貴者以理責賤,雖失,謂之順。卑者、幼者、賤者以理爭之,雖得,謂之逆?!奔瓷霞?、長者批評下級和后輩,即使批評得不對,也是對的;下級、后輩如果反駁,即使有理,也是錯的。通過這種環環相扣的關系,每個人都被等級秩序牢牢鎖定,動彈不得。正像魯迅所說:“‘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僚臣仆,仆臣臺?!恰_’沒有臣,不是太苦了嗎?無須擔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長大,升而為‘臺’,便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驅使了?!边@樣,才能把社會牢牢捆縛在天生的血緣秩序上,限制人們的自由發展欲望,以確保天下的穩定。 為了強化等級原則,皇帝們制定了一整套異常嚴格煩瑣的“禮制”,各個級別的人,穿衣服的料子、出行工具的規格、住房的面積以及裝修風格都有嚴格的規定,絲毫不得僭越。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時就明文規定:公侯級別的人,宅第主宅可以七間、九架;一品、二品,即現部長級,可以五間、九架;司長級,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即現處長和科長級,三間、七架;普通百姓的房子,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這種禮制的規定無所不包,甚至老百姓在生活細節上也必須遵守皇帝的明確規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皇帝規定:公侯、一品、二品的官員,喝酒時可以用金子做的酒壺;三品至五品,只能用銀子做的酒壺;沒有級別的普通百姓,只能用錫酒壺。 與此相配套的,是關于各階層的人相互交往以及舉行各種儀式的禮儀?!洞竺鞫Y制》對不同品級之間官員見面時的禮儀做了具體詳盡的規定:誰應穿戴什么樣的服裝在哪里下轎、雙方行什么禮、幾跪幾叩、答不答禮、坐在哪里、座位朝向什么方位、何時上茶、何時飲茶……都規定得清清楚楚。那些關于祭祀、朝儀的典禮,規定得更是瑣碎周密得無以復加。比如皇帝出門打個獵,在什么時辰出發、身邊帶多少護衛、身穿什么服裝、乘坐什么樣的車子、打什么樣的旗子等,都有一整套歷代相沿的規矩。因此,皇帝平時住多大房子、吃多少道菜、娶多少老婆,當然也都是有“規定”或者說有“格”的,不能說自己想怎么辦就怎么辦。即使討厭這些規矩,表面上你也得認認真真地走過場。 在今天看來,這些規定似乎迂腐瑣碎得可笑,但在當時這都是關系國家存亡的大事。治身容易治心難,中國帝王絕不滿足于刀劍威脅下身體的屈服,他更要對全體臣民進行精神控制。這些禮儀規定,就是為了“治心”。朱元璋說,禮儀明確了,上下之分才定,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禮儀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中國傳統社會野蠻、專橫的等級專制,通過這些據說是根據自然原則制定的溫文爾雅的禮儀,變得更有欺騙性,更容易被人們接受。終生生活在這些禮儀規條當中,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不平等的現實,每個人的身份意識都被強化,使屈服、順從、奴性成為被統治者的基本性格。只有這樣,專制秩序才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因此,違反這些規定,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咸豐帝扳倒了和珅,宣布他的罪狀時,鄭重其事地把以下一條當成了大罪——所蓋楠木房屋,奢華雄偉,超越了等級規定,房間里的隔斷樣式居然仿照皇帝居住的寧壽宮。明代大名鼎鼎的清官海瑞就任南直隸巡撫,消息傳來,地方震動,“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織造者,為減輿從”。那些有錢有勢的大戶本來用朱紅油漆大門,聽說海瑞巡撫來了,嚇得把朱紅色大門改漆成黑色。管織造的太監,一向坐八抬大轎,這時也嚇得改乘二人小轎了。為什么?因為明代國家規定,只有一定級別以上的國家官員才可以用朱紅色油漆大門,非法使用朱紅色,在當時是一條重罪。 在等級制度下,強化專制的竅門是擴大等級間的距離,也就是加大不同社會成員政治和社會地位上的落差。等級越多,等級間的差距越大,上一級對下一級的控制就更加有力,而皇帝與普通民眾的距離就越遠,自然就更是高高在上、威不可及,皇帝的地位就更安全。賈誼在《治安策》中,把這個思路說得非常明白:“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故古者圣王制為等列,內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師、小吏,延及庶人,等級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本褪钦f,帝王之尊如同高堂,大臣們如同臺階,平民百姓們如同平地。如果臺階數量多而且間距大,那么大堂自然就高高在上。如果沒有臺階,那么大堂就低得多。高則難攀,威風凜凜,低則容易觸及,不容易保持權威。所以古代圣王制定了等級制度,把人們分成公、侯、伯、子、男、官師、小吏、庶人等不同等級,而天子高居其上,其尊嚴不可觸及。 歷代帝王不斷增加臺階的高度,拉大等級間的距離,等級越是靠上,各種享受越夸張奢侈,最終結果是與皇帝相關的禮儀繁復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人們最后只能用數量來填補想象力的空白,結果使這些禮儀變得煩瑣、夸張到完全脫離實際的可笑程度。比如那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宮殿之城,由于無限的夸張和鋪陳,已經變成了一座不近人情、了無生趣、內容匱乏的權力紀念碑: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宮殿不過是一間殿宇的一再重復。區別所有宮殿的不過是龍墀的高度、屋頂的重數、殿宇的體量以及屋頂的走獸和斗拱出挑的數目而已。每座宮殿的布置也大同小異:三明兩暗,千篇一律的雕花槅子,一幾二椅或者二幾四椅。最夸張的是,乾清宮西暖閣為皇帝的寢宮,屋內九間,上下共置二十七張寢床。 三 當然,這些奢華的形式主義,不過是用來裝飾權力的花邊?;实鄣膶嶋H權力比這些形式展示出來的更為巨大。 中國式的皇權大到什么程度呢?簡而言之,大于人的想象力。據說,唯一可以令中國皇帝俯首的是上天,然而上天是抽象的,所以中國皇帝的權力實際上沒有任何限制和禁忌。整個天下是皇帝一個人的私產,萬眾都是他的奴仆。正如黑格爾所說,這是一種“普遍奴隸制,只有皇帝一個人是自由的,其他的人,包括宰相,都是他的奴隸”。 這種統治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实垡粋€人的意志大于所有臣民意志的總和。整個國家,就是給皇帝提供服務的莊園,全體臣民,其生存的意義都在于為皇帝奔走。一切制度安排,都以皇帝一人的利益為核心。所以,我們看到,在皇帝制度下,皇帝支配一切、主宰一切,所有的權力都被皇帝一個人壟斷,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被皇帝一個人牢牢控制。在中國,皇帝與他的臣民,不是人與人的關系,而是神與人的關系,是人與他飼喂的家禽的關系?;实劬拖褚粋€高高在上的神靈一樣,天下臣民以何種手段謀生,如何穿衣戴帽,按何種樣式建造自己的房屋,甚至如何思考,都得由他來決定。在他的疆域之內,不允許有任何一片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氣。曾經有許多人因為日記中的一句不滿而被斬首,也有人因為精神分裂胡言亂語而被千刀萬剮。最偉大的漢族皇帝之一朱元璋在開國之初曾屠殺了幾名讀書人,理由是他們遁入山林,想做自力更生、自由自在的隱士,而不愿做官。在殺掉他們之后,朱元璋向全體中國人宣布,所有的中國人都是他的財產,必須聽從于他的絕對意志。他說的大意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我的統治下的讀書人不愿為我服務,就是與我作對。誅其身而籍其家,不為之過! 在這樣的制度下,只要是能想到的事情,皇帝就可以做到。一位美國學者這樣形容:“在皇帝的命令之下,一個國都突然在意料不到的地方出現。邊疆和海港今日開放與外人互市,明日全部封閉。在皇帝可否之間,有些經濟部門或者被全力支持,或者被通盤禁斷。龐大的軍隊進出于蒙古及越南,艨艟的艦隊游弋到非洲東岸。這樣的事情,好像以手撳動自來水龍頭。在這水管上一撳則開,向反方向一扭則閉?!比煜氯嗣竦拿\,完全在于皇帝一個人的“明”或者“昏”:皇帝性格平和安定,天下按部就班;皇帝好大喜功,天下則動蕩不安;皇帝萬一是一個精神病或者變態狂,天下就會變成尸山血?!?/br> 四 毫無疑義,中國皇帝的權勢達到了人類所能達到的頂峰。不論是東方小國、非洲酋邦或者西方王國,其君主的聲威都遠遠不能望中國皇帝之項背。 與中國皇帝比起來,世界上其他君主都顯得小氣寒酸。要知道,歐洲最有權勢的皇帝——法國的路易十四——令他的臣民羨慕的不過是他可以“毫無節制地吃青豌豆”。路易十四出行時,身邊帶著“瑞士百人警衛隊”,就以為排場大到了極點,殊不知隋煬帝楊廣每次出門,身邊盛裝的武士最少三萬人。與中國大內的禁嚴相比,法蘭西宮廷秩序簡直是玩笑?!皯斦f,什么人都可以進凡爾賽宮,可以任意在各大套房之間游玩,只是不允許乞丐和僧侶進去。想觀看國王用膳的過往平民百姓,只要佩帶一把寶劍,臂彎里放一頂帽子就可以進宮,這些道具在王宮看守那里能夠租到?!彼圆鹏[出了一個廚師化裝成貴族與法蘭西公主在宮廷舞會上跳舞的笑話。 世界上其他統治者的權力都沒有中國皇帝這樣絕對、徹底、無所不及。與中國皇帝比起來,西方君主們的榮耀其實十分可疑。中國的皇帝頭上只有一個虛幻的“天”,其他的一切都在他的腳下。而西方的君主頭上頂著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教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曾在十一世紀命令道:“所有的君主都必須親吻教皇的腳?!睔W洲的君主登基之時,要向教皇行效忠之禮,然后由后者為他戴上王冠。在中國,皇帝既是“萬民之君”,又是“偉大導師”;既是凡人,又是“天子”;既管理政務,又壟斷意識形態——擁有“教化”百姓的天然權力。而在歐洲,國王和皇帝只能掌握有限的世俗權力,卻無權染指臣民的精神世界,意識形態和教育是教士們的領地。 第二座大山是法律。在中國,皇帝的話就是法律,而歐洲人明確宣布:“國王在萬人之上而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薄皣冶旧聿⒉荒軇撛旎蛑贫ǚ?,當然也不能夠廢除法律或違反法律?!币驗榉傻谋Wo,一個窮人可以得意揚揚地宣布,他不歡迎國王進入他的房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br> 第三座大山是貴族的約束。在中國,“君”與“臣”一個是天,一個是地,而英語里的“king”,除了“國王”之意外,還表示“大的”、“主要的”。事實上,英國的貴族一直認為國王是自己隊伍中的一員、“貴族中的第一人”。國王本身不過是最大的貴族而已,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他與其他貴族主要是朋友關系。他的那些哥們兒一不高興,就可以聯合起來,把他推下王位,所以他不得不處處討好他們,盡量考慮他們的利益。 歐洲國王權力的深度和廣度都遠不如中國皇帝,因此他們自然也遠不如中國皇帝那樣威風。1199年,理查德一世聽說他的一個貴族的城堡里挖出一批古代金器,財政緊張的國王要求獲得這份寶藏。然而,在英國,國王遭到了毫不留情的拒絕。國王惱羞成怒,和這個貴族兵戎相見,不料命喪敵手。 英國貴族就是這樣經常拒絕國王命令的?!盁o地王”約翰對歐洲大陸垂涎三尺,打算出征法國,然而英格蘭騎士對大陸戰爭不感興趣,拒絕從命,約翰也無計可施。 五 不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表面上中國皇帝權力巨大、榮耀無比,實際上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實為證:第一,在中國社會中,皇帝的平均壽命最短、健康狀態最差。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這209人,平均壽命僅為39.2歲。 有人指出,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不過35歲,因此,皇帝的平均壽命并不低??墒?,事實上,古代人均壽命之低主要是由于極高的初生兒死亡率造成的。如果去除這個因素,人口學家推算,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可達57歲。眾所周知,生下來就死掉的人不可能成為皇帝。因此,57減去39.2,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要短近18歲。 除去非正常死亡因素,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體壽命短的重要原因。宋明兩代政治秩序較好,皇帝大都是善終而死,然而平均壽命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兩宋18位皇帝,平均壽命44.6歲。明代16位皇帝,平均年齡42歲。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個皇帝壽命高過均齡,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齡——從宣德帝到正德帝這祖孫五代人,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過世,其中的成化帝也僅僅是剛過了40歲。明光宗登上皇位僅一個月,只因為多幸了幾個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體的虛弱可想而知。 第二,皇帝群體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中國歷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統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有339人;不得善終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有272人。非正常死亡率為44%,遠高于其他社會群體。 第三,皇帝這個群體的整體生命質量較差、生存壓力巨大,因此出現人格異常、心理變態甚至精神分裂的概率,較常人高許多。翻開“二十四史”的本紀部分,那些一開始使我們驚愕、惡心,后來使我們麻木、厭煩的發瘋變態行為,實在是數不勝數。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傳記中,記錄這些人有人格異常、心理變態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現: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前廢帝劉子業,極為荒yin殘暴。他討厭功臣劉義恭,就“砍掉劉義恭肢體,剖開他的肚子,挑取他的眼睛,用蜜腌漬,謂之‘鬼目粽’”。他創辦了獨家的皇宮妓院,召集眾多王妃、公主,令左右幸臣與她們當場開性派對。這些女子都是他的長輩或姐妹,稍有不從者,立即被殺掉,毫不手軟。這個游戲玩膩了,他又叫宮女與猴、羊、馬交配,他在一旁觀察。他把叔父湘東王劉彧裸體養于坑中,要他從木槽取食,并稱呼他為“豬王”?!皣L以木槽盛飯,并雜食攪之,掘地為坑,實以泥水,裸彧內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以歡矣?!?/br> 前廢帝如此,后廢帝有過之而無不及。后廢帝劉昱兇暴異常,外出游玩,遇到擋路者,無論是人是畜,都命侍從格殺勿論,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戶戶大門緊閉,道路絕跡。他命令身邊侍衛隨時手執針、錘、鑿、鋸等刑具,臣下稍有忤逆,就施以擊腦袋、捶yinnang、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幾十人,他以此為樂,一天不見有人流血就悶悶不樂。 這些行為無疑不能用“紈绔”定義,這兩個人所患的是精神分裂癥。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患的是躁郁癥:“或者數日不食,或者達旦不寐,追計平生成敗得失,獨語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記其舊惡,輒殺之;其余或顏色變動,或鼻息不調,或步趨失節,或言辭差繆,皆以為懷惡在心,發形于外,往往以手擊殺之,死者皆陳天安殿前?!币馑际牵核蛘邤等詹皇?,或者數夜不睡,精神憂悶不安,有時一晚上自言自語,好像對身旁別人看不見的鬼物說話。他上朝時喜怒無常,追思朝臣舊惡前怨,大加殺害。見到大臣臉色有異,或呼吸不調,或言辭失措,就大叫而起,親自毆打,將之擊死在大殿之上,尸體都一字排開擺放于天安殿前。 還有人食欲異常。前面提到的“豬王”劉彧,后來僥幸活了下來并當了皇帝,史稱宋明帝。此人習慣用暴飲暴食來緩解精神緊張?!端螘酚涊d,他吃用蜂蜜腌漬的鱁鮧,一次可以吃幾升;吃烤豬rou,一次能吃兩百塊。 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病狀則是病理性激情。他懷疑其寵妃薛氏與大臣私通,親自砍下薛氏的頭,將之藏在懷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頭放在盤子里,在座眾人大驚失色。他叫人取來薛氏的遺體,當眾肢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邊彈奏,邊飲酒,邊哭泣,嘆息“佳人難再得”,傷痛不已。最后,他披頭散發,哭著將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嬪妃之禮。 …… 與這些變態行為相比,北齊后主高緯愛當乞丐,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捕老鼠、睡懶覺、驅百姓,明代萬歷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洪武皇帝濫殺功臣,嘉靖皇帝偏執,天啟皇帝沉溺于木匠活兒,都算不上駭人聽聞了。 第四,歷代皇帝中,事業成功者,也就是說較好地履行了自己職責的只占一小部分,基本符合儒家道德規范的“圣君”更是鳳毛麟角。為后世所紀念和景仰的歷代成功帝王加起來不過十數名,而庸主、昏君、暴君則比比皆是,占到百分之九十還多。由于皇帝這個職業挑戰性過大,這個階層中的人,在工作中要體會成功感最難,體會到的挫折感卻最多。大部分皇帝在這個職位上是“混”過一生的,因為他們的才能、精力、學識不足以統治如此復雜而遼闊的帝國。 六 權力過于巨大,是造成中國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实凼翘煜伦钭杂傻娜?,因為他的權力沒有任何限制?;实塾质翘煜伦畈蛔杂傻娜?,同樣因為他的權力沒有邊界。 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來源于自己的權力。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榮,皇帝必須牢牢把握住權力,一絲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點必然是力量的焦點。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垂涎、掂量、窺探、謀劃著大位。為了讓天下人成為自己的奴隸,皇帝自己成了權力的奴隸。他必須像愛護眼睛一樣地愛護自己的權力,一分一秒也不能松懈。被剝奪權力的恐懼使皇帝常年神經高度緊張,甚至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呈現某種精神病態。朱元璋在寫給自己繼承人的《皇明祖訓》中,就鮮明地表現了這種過度戒備心理。他說:凡帝王居安之時,應該常懷警備之心,日夜時刻不可松懈,這樣才不至于被人所窺測,國必不失……每天都要當成是在戰場上一樣,白天注意觀察周圍人的言語舉動,晚上要嚴密巡查,搞好宮內安全保障。即使是朝夕相見的心腹之人,也要提高警惕,所謂有備無患也。如果有機密之事要與親信商量,需要屏退旁人,那么也不能令護衛們退得過遠,最多十丈,不可再遠……兵器、甲胄,不離左右,更要選擇數匹良馬,置于宮門及各處城門,鞍韉俱全,以防意外……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志絕對暢通,為了保證自己對權力的獨占,皇帝們一再地粉碎對皇權的任何威脅和挑戰,同時也不得不把自己變成牛馬,擔負起沉重的工作負荷。在皇帝體制下,“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每一個都不得不成為工作狂。秦始皇每天規定自己必須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簡文件才能休息。朱元璋說自己“每旦,星存而出,日入而休,慮患防危,如履淵冰,茍非有疾,不敢怠惰,以此自持,猶恐不及”。據史書記載,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的八天之內,朱元璋閱讀奏折1660件,處理國事3391件,平均每天要閱讀奏折兩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雍正皇帝在位期間,自詡“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在位十三年,寫出了一千多萬字的朱批。 康熙皇帝對歷代帝王短壽有自己的解釋。他在遺詔中曾深有感觸地說: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書生們每每因此多有譏評。他們怎么知道,皇帝面對的政務之煩,使人不勝其勞。做大臣的,想做官就做官,不想做就不做,回家抱抱孫子,優游度日?;实劬蜎]有這樣幸福?;实鄣闹厝尾豢梢酝懈督o旁人,所以舜帝直到死在蒼梧時,禹帝直到死于會稽那一天,都沒有享受過安寧的生活。當了皇帝,就沒有退路,怎么敢奢想安逸? 除了勞累之外,皇帝的生活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刻板。 本來,世俗權力的巨大,已經令皇帝精疲力竭,可是傳統文化對皇帝的要求還不止于此。為了給權力的暴力內核穿上一層華貴的外衣,皇帝無不把自己的地位與上天聯系起來,編造種種光怪陸離的傳說,聲嘶力竭地宣揚和渲染自己的與眾不同。開國皇帝通常都宣稱自己是神龍怪獸與人的私生子,因此他和他的子孫生來具有神性。他們不僅要占領權力的最高點,也要占領道德的最高點,所以他們自稱為“圣”。他們說:“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卑凑铡疤炖怼?,皇帝是上天在人世間的代表,據說“天生萬民,本性中都有善質,而有未能善者。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中國是一個禮治社會,既然皇帝是天生圣人,是萬民的老師,那么一舉一動更應該體察天道,遵守禮儀,有章有法,完美無瑕,以為天下眾人之表率,達到“一人正而天下正”的大好局面。因此,歷代相積,一套建立在“禮法”之上的完整的“帝王守則”形成了,使帝王生活的,每一分鐘無不處于規定之中。 我們以清代為例,觀察一下皇帝是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套子當中的。清代祖制,每天早上五點左右,皇帝就必須起床。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是著衣?;实鄞┮麓髅笔遣荒苡芍约合埠脕淼?,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時辰,都有不同的衣物與之對應——皮、棉、夾、單、紗的各種質地以及式樣、顏色、規格、文飾都有嚴格規定。 梳洗已畢,首先要做的事是“讀‘實錄’一卷”,也就是說要學習祖先的光輝事跡,背誦祖先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