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宋氏上面這話是有由頭的。趙氏自從生了周琳后,一直沒有再有孕,深感對不起丈夫,反而是丈夫反過來安慰她,說大不了給囡囡招個上門女婿。但是好男兒有幾個愿意上門的?招個不入流的又委屈了女兒,趙氏這些年內心也一直煎熬。好在有了兒子,也不用為難了,這回她要給女兒挑個好人家。 宋氏白了女兒一眼,看了看天色,“不早了,再不走到家就天黑了,你們不用送了,我們這就回了?!闭f完和兒子兒媳婦一行人就離開了。 ☆、第3章 親事 小兒子的滿月酒過了沒兩天,趙氏就開始cao心女兒的親事。說起來村里的姑娘在周琳這個年紀,有不少都定下了親事。好小伙兒難得,家里有女兒的,十一二歲就要開始尋摸了,十三四定下親事,一兩年后就可以嫁人了。要是哪家姑娘及笄了還沒定下來,不是實在條件太差,那么就要被人說眼光高、太挑剔,這對女孩子的名聲可不好。 先前趙氏還沒兒子時,人人都曉得周德山家的姑娘是要留在家里招女婿的,因此,但凡像樣一點的小伙子說親時都沒有考慮他家。如果不是過不下去,好端端的兒子誰家愿意入贅,也不怕被人戳破脊梁骨。 倒是也有兩家子曾經托媒婆上門,想讓自家兒子做周家贅婿。但是前頭那個都二十八了,比自己兩口子小不了幾歲,自己花朵一樣的女兒,配上這么個人實在委屈。后頭倒是個年輕小伙子,看著是個老實能干的,可惜也太老實了,家里偏偏又有個精明的老娘,蚊子腿上都恨不得摳下二兩rou,要是招過來,等自己兩口子百年后一蹬腿,這家說不得就改姓了。 她這兩年一直為這事兒犯愁,原打算不行就把姑娘嫁出去。只是二老卻不同意,姑娘嫁出去,將來兒子老了誰來伺候?隔房的子侄畢竟不如親骨rou貼心。這回有了兒子,她總算放下了一樁心事,只是想到沒兩年就要把閨女嫁出去,又一陣rou疼。 實在舍不得閨女遠嫁,晚上她就跟周德山抱怨,“我身上生生掉下的一塊rou,如珠如寶養到這么大,想想要把她送出門,我這心里就不是滋味?!?/br> 何止不是滋味,簡直就像剜心一樣,但是姑娘大了就要嫁人,誰也擋不住。想到這里趙氏有個想法,“不行就學德書大哥,他家的柳兒不就嫁到村西頭了,兩口子想閨女了,抬抬腳就過去了?!?/br> 周德書是周爺爺大哥的兒子,也是周家村的里正。家里生了四個兒子,才得了一個小閨女。因為不舍得閨女嫁出去,不知道什么時候就盯上西頭李家的銀海了??翱暗热思议L到十歲,就偷偷摸摸找了李銀海他爹定下了親事。 李家是后來遷到周家莊的,正感覺自家在村里勢單力薄,能跟周家村的里正家聯姻,那叫一個一拍即合,都要樂瘋了。 等村里人知道的時候,兩家已經正式下了定,動作快得讓人都沒反應過來。雖然很多人看不上李家家境普通,枝不繁葉不茂的,但是擋不住另一群疼閨女的大老爺們扼腕嘆息,燈下黑啊,他們怎么沒發現眼皮底下還有這個好女婿人選,里正就是jian詐。 果然等周柳兒嫁過去,李家一家子都要把她供起來了,日子過得不要太舒心。這也是周氏動了這個想法的緣由。 周德山也有些心動,可惜的是,“村里的外姓人就那么幾戶,也沒有合適的孩子啊?!睋u搖頭,不是誰都有德書大哥的好運氣。 “村里不是還有不少出了五服的嗎?不行就......” 周德山趕緊打斷了婆娘的話,“凈胡說”!趙氏也知道自己是異想天開了,想也不可能。不說同姓不婚,就那些人家往上一扒拉,二三百年前還都是一個爺娘呢。她不過是不甘心罷了。 “我明天還是跟娘商量一下吧,看看附近幾個村子有沒有合適的,離個十里八里地的也沒啥,不到半個時辰的路程,將來來往也便利?!?/br> 第二天用過朝食,趙氏就到正房找婆婆,把自己和男人的想法簡單提了下,“娘,二丫說小也不小了,這親事也該看起來了吧?您見識多,就受累幫二丫尋摸一下吧?!?/br> 周奶奶看不上兒媳婦的急切,“你急什么,好姑娘還愁嫁不成?二丫這次也算露了臉,你就等吧,要不了幾天媒人都能把咱家門檻踏破,咱娘倆就等著挑吧。大丫嫁出去好幾年了,我跟前就剩這么一個孫女,怎么也得給她挑個四角俱全的姑爺?!?/br> 說來也是一樁巧事,周老太太剛撂下這話沒一個時辰,媒婆王氏就登門了。一進門看到在院子里喂雞的周琳,對上迎出來的趙氏就是就一頓夸,“呦,這就是你家閨女吧?盤條兒真順,還這么能干,一看就是個持家的好手?!?/br> 聽得周琳一陣好笑,喂個雞而已,都能看出她會持家了?這大娘可真是會說話。 等進了屋,趙氏端了一碗糖水,還有一盤子滿月酒剩下的炸果子招待王氏,媒人向來就不好得罪的。雖然知道王氏登門的目的,趙氏還是故作不知,“難得嫂子過來,家里沒什么好東西,您隨便用點?!?/br> 王氏沒有把趙氏的話當真,她也是見過世面的,就這一盤子果子,估計沒有十文八文拿不下來。再想到院子里看到的那位娘子,水靈靈的惹人愛,也難怪蔣家花了大錢來請自己。要知道她可是方圓二十里內最好的媒人了,出手太寒酸了她是不會輕易應下的。 想到這里,她親親熱熱地坐到趙氏身邊,“妹子啊,我是來給你道喜了。上灣村的蔣家千懇萬求托我來為他家的求娶你家的丫頭。就是蔣鐵林家......” 趙氏雖然高興這么快就有媒人上門說親,但是作為女方總要端著一點。更何況對方是不是真的像媒人口里說得那樣好,合適不合適,都不能輕易下結論。因此,推說閨女還小,想再留一段時間就婉拒了。 王氏并沒有灰心,誠心求娶的人家,不會因為一次拒絕就放棄的,只要她回去在蔣家人面前把今天看到的情形一說,不用添油加醋,就保證他們會再求自己上門。說心里話,周家這娘子配給蔣家還是委屈了點。不過真嫁過去的話,也有別的好處,娘家強勢,姑娘家在婆家的腰板就硬一些,也少受挫磨。 前腳送走王氏,后腳趙氏就按耐不住地跟婆婆說了今天這事兒。別看王氏在的時候,她端得挺像回事,其實內心早已歡呼雀躍了。 也難怪她這樣表現,實在是第一次有媒人這么殷勤地跟自己說話,說得還是一個聽起來不錯的男孩子。周奶奶雖然看上去比兒媳婦鎮定多了,但是瞇起的眼還是泄露了她的情緒,慢悠悠地說了句,“急什么,后面好的多得是,咱慢慢挑?!?/br> 接下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陸續也有幾家托人上門說合,只是看來看去,總有不滿意的地方:這個家里條件雖好,但是家里太遠,不考慮;那個家里就一個寡母,看得兒子眼珠子似的,兒子又是個孝子,嫁過去鐵定受氣,也劃掉;還有個先頭死了媳婦想續娶的,雖然大手筆愿意拿八兩銀做彩禮,趙氏更不愿意。自己家好好的一個黃花大閨女,怎么能進門就給人當娘,他們家又不是缺吃少穿要賣兒賣女。怎么就沒一個挑不出毛病的呢? 一家子商量了一下,覺得也就一開始說的蔣家有些靠譜。雖然家貧了一些,但又不是飯都吃不上的人家,況且男丁又多,只要勤快,日子總會好起來的。 雖然窮不是問題,只是趙氏想想那家三個兒子,就有些頭疼。她是最清楚的,妯娌之間相處向來不容易。自己大嫂除了愛拔尖,有時說些酸話,但總得來說人還不錯,算是好相處的了。就這樣十幾年來,也沒少鬧氣。 蔣家大兒媳聽媒人說是個爽利的,但內里如何誰也不清楚。過幾年小兒媳婦再過門,上面是長嫂,下面是弟媳,閨女這軟糯的性子,夾在中間豈不是要吃虧。 雖然初步考慮了蔣家,周家人并沒有主動示好,要是誠心求娶自家閨女,蔣家總會再托人來的,要是不來,就再等等,反正女兒也不算太大,好飯不怕晚。 不過趁著個時間,周奶奶還是先指使大孫子石頭(周磊小名)找上幾個口風緊的本家小孩子,去上灣村打探一下蔣家的真實情況。萬一人家再登門,應不應也能給人一個準話了。 這說親前著人打探對方的情況,也是約定俗成的事兒了。只是怎么打探是有技巧的,要是隨便找個人家自家的人打聽,那嘴里只有好的,沒有壞的。要是不小心問到個跟人家里不對付的,兩句話壞人一樁好事的先例又不是沒有。 因此,最好找些半大小子,混到同齡人間,不著痕跡地打聽說親的這家風評如何,小伙子本人品性如何。就這家里老太太還不放心,又托相熟的老姐妹,拐了幾道彎去打聽蔣家的事情。 三五天后,撒出去的網都收回來了,周家人綜合了各種渠道得來的信息,認為蔣家家風還算清正,小伙子也挺能干,就是家里條件差了點。自家閨女從家里日子好起來,哪吃過什么苦,這要是嫁過去,一年到頭也不知能沾幾回葷腥。就算娘家肯貼補,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一斤rou也不知道能不能貼到自己姑娘身上二兩。 就在周家想把蔣家出局時,二次登門的王氏帶來了一個意外之喜,讓周家頓時放下心來,終于吐口答應了這門親事。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決定以后每晚六點半固定更新,會盡量保持日更,絕不棄坑,希望小天使放心食用。當然,如果能針對文文提出一下看法和建議就更好了。 ☆、第4章 塵埃落定 “蔣家這次可說了,他們家愿意出二兩銀子下聘,雖然聘禮減薄了點,但是兒媳婦進門就分家,他們兩口子跟著沒成家的小兒子住。從定親開始,除了田里的出息,福生這孩子要是能找到別的門路掙了錢,到時都歸他自己,其他兩個兒子也是一樣。蔣家的情況我上次也說過,想必你們也打探了,我就不多說了。除了家里不太寬裕,別的真是沒得挑了。福生這孩子在我們村是有名的踏實能干,攢上兩年私房,蔣家兩口子再貼點兒,等成婚的時候,起一座新房子是沒有問題的。等姑娘嫁過去,這小日子還不是越過越美?” 王氏拍著大腿說得唾沫紛飛,看著周家人有些意動,就知道這樁婚事十拿九穩了,看來事成之后的半貫謝媒錢是跑不了了。 趙氏看到婆婆微微點了頭,也就敞開了說,“既然蔣家這么有誠意,我也就不說虛的了,只是還有一點要讓嫂子知道,我哥嫂家大丫出嫁時,那時候家里光景可還沒現在好,劉家就出了四兩銀的聘禮,當下到我家二丫頭就只有二兩了,面子上也過不去,說出去別人也笑話。聘禮我們也不想多要,但是怎么也不能比大丫少?!?/br> 趙氏說完包了一包果子給王氏,放軟了語氣跟王氏說道,“勞駕您跑了這幾趟,沒什么好東西,這點果子拿回家給孩子甜甜嘴。您就跟蔣家說,我們也不是圖這些銀錢,不過是要個面子光鮮,等閨女嫁過去,都給她壓箱底帶回去?!?/br> “那是自然,我是知道你的,絕不是那眼皮子淺的,哪里會貪圖那點子聘禮。都是為人父母的,想來鐵林他們家也能理解。我就再跑一趟,相信嫂子,這回你就等著給姑娘準備嫁妝吧?!蓖跏霞僖馔妻o了一番后,就把果子揣進懷里,滿意地笑著離開了。 送走王氏后,趙氏才跟婆婆告罪,“娘,雖然蔣家別的都說得挺好,就是這聘禮上,弄得也太不好看了。所以我就做主回了,您看怎樣?” 周奶奶不以為意,“兒女的婚事,當然是你們這做爹娘的費心,我們老的也不過是幫著斟酌一下。再說你說得也在理,總不能二兩銀子就把閨女嫁過去了,要不是后面說進門就分家,當時我就把王大花打出去了,二兩銀子看不起誰呢?”說著周老太太就上火了,氣鼓鼓的。 趙氏趕緊給婆婆順了口氣,“娘您別氣,蔣家的情形咱們也打探過,不是看不起二丫,也是日子實在不太好過?!辈贿^,雖然理解蔣家的情況,但是她也不會就這樣把閨女定給他家,她家囡囡又不是嫁不出去了,要這樣上趕著。 “那是你親閨女,你都不心疼,我心疼個啥?”周奶奶聽兒媳這話是不贊同自己的意思,揮開趙氏的手,賭起氣來。 難怪人說老小孩,老小孩,趙氏只覺得婆婆這兩年性子越發像孩子了,笑了一下坐到婆婆身邊,配合地說,“是、是,還是娘您心疼孫女,要不我就把王媒婆叫回來,告訴蔣家,沒個十兩八兩聘銀,別想娶走咱家姑娘?”惹得周奶奶一頓笑罵,也顧不上賭氣了。 那邊蔣家得到周家的回復后,就跟王媒婆說一家人商議一下再做決定。陳氏對著三個兒子還有大兒媳婦說,“周家的意思你們也都知道了,說說吧,你們都有什么想法,我跟你爹也好決定要不要結這個親?!?/br> 大媳婦兒吳春華首先開口了,她面在公婆年前也有個顧忌,因此,雖然心里不贊同,話卻說得委婉,“先時爹娘給我家下聘時,也是拿了二兩銀子?,F在老二娶媳婦就要四兩,等兩年小叔定親時,人家要是再多要咱們是應還是不應?應下吧,家里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銀子,要是不應,人家還說我們前面有先例呢。這事兒實在不好辦?!?/br> 蔣大雖然沒有說什么,但是看他沒有阻止自家婆娘說話,就知道他也有這個意思。 只有蔣老三在大嫂說完話后,配合地火上澆油,“不管娘您出多少,反正我娶媳婦的時候不能比大哥二哥少,可不能一碗水端不平?!?/br> 蔣福生聽完,卻不知如何開口。知道家里有給自己定親的想法時,他也好奇過將要和自己定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娘子。 因為兩個村離得并不遠,他還“無意”路過周家村好幾次,用了幾個糖塊賄賂了兩個孩子,哄了周家娘子出門,遠遠看了一眼就落荒而逃。 雖然沒太看清對方的臉,他也知道那是一個秀美的姑娘。她穿著一身半新不舊的窄袖襖裙,低下頭跟身邊的孩子說話,神色溫柔。 他當時想,將要和自己定親的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嗎?兩年后就要穿著嫁衣來到自己面前,從此為自己生兒育女?他有些不敢置信,卻又滿懷期待。 想到珍藏在心里的那一幕,蔣福生左右為難,他是想娶這個姑娘的??墒羌依锏那闆r他比誰都清楚,四兩銀子的聘禮實在是難為父母,更何況家里兄弟也不同意。 他心里一痛,猶豫再三還是開了口,“爹娘,跟周家的事兒,就算了吧?!毕敫镎f,周家娘子也未必有那么好,他不可惜,可是違心的話怎么說不出來。 陳氏看著二兒子神色踟躕,話里也有些不甘,嘆了口氣。自己的孩子當娘的還不清楚,不定什么時候見了人家姑娘吧,就上心了。 想到有幾天這孩子神色不屬,似乎格外歡喜,此時也有了答案。要擱平時,她必定要打趣兒子一番,只是此時卻左右為難,最后還是不忍心傷孩子的心?!八?,要不這樣,分家的時候,從我們兩口子這里多分一畝給老大家吧?!?/br> 對陳氏的話,蔣鐵林并沒有異議,家里的大事小事,吃穿喝用向來都是陳氏做主。他就負責埋頭干活,養活妻兒,像一頭老黃牛,兢兢業業為這個家奉獻所有。 吳春華有些不滿,一畝地哪里值得了二兩銀子,公婆也太偏心了。碰了碰丈夫,想讓他說句話。只是蔣大雖然也不贊同,但是他向來是個孝子。爹娘已經做到了這個份上,他也不好咄咄逼人,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蔣福生心里有些不落忍,想跟娘說,算了吧,這親咱不結了,可是怎么也張不開口,只吶吶地說了句,“不用這樣吧,娘。這多出來的二兩銀子就算我借您的,不忙的時候我就去鎮上找個活計,等攢了錢再還您?!?/br> 陳氏本不想同意,但是看了大兒子兩口子,還是咽下了要出口的話,“既然老二說了,那就這樣定了。福生啊,娘這就找人算個日子,給你下定去?!?/br> 心愿得償的蔣福生因為銀錢的事情,這喜悅就打了幾分折扣。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烙餅,吵的一個屋的老三都睡不好。 在弟弟多次抗議以后,他才慢慢平息了躁動的內心。臨睡前還想著怎么才能找到掙錢的門路,要還爹娘銀子,還要養活婆娘孩子。 花開兩朵,在蔣家開始算吉日準備下定時,周琳才得知自己將要定親的消息,震驚之余一臉的不可置信,“娘你說什么,怎么突然就給我定親了?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我怎么一點都不知道?” 周琳連聲詢問趙氏,實在有些恐慌啊,前世活到十八歲都沒談過戀愛,穿過來沒倆月就居然就有了未婚夫。 “前段時間來的那個王嬸兒你還記得嗎?”趙氏提醒女兒。周琳點點頭,“有點印象,難不成您把我定給她家了?” 趙氏好笑地拍了拍女兒的手臂,“可不能瞎說,你王嬸兒是上灣村有名的媒婆,她是給他們村蔣家人來提親的?!?/br> “你王嬸兒提了好幾次,開始我跟你爹都沒應,想著是慎重一點,先打聽一下虛實。你奶你石頭哥都找人去上灣村打聽了,人呢,是個老實能干的,長得也不難看。雖然才16歲,干起活來能頂個壯勞力。他們家的情況,這次能狠下心拿出四兩銀子下聘,也算是有誠意,看來也知道我姑娘是個好的,所以這次我就應下了?!壁w氏耐心地跟女兒解釋,可不能讓女兒有了抵觸心理。 “娘,我才十三,這么早就要定下了?”周琳弱弱地問。天啦,夭壽啦,十三歲在前世也就剛小學畢業,在這里居然就要定親了,而且還是一個一面也沒見過的男人。 趙氏看女兒沒有多少羞意,只有震驚,還真是孩子一樣,一點都沒開竅,把女兒攬在懷里,語重心長地說,“我跟你爹考慮好幾家才定下的,看重的就是上灣村離得近,蔣家家風正,小子能干。公婆明理的話,你嫁過去就少受磋磨;兄弟之間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和睦,但是沒鬧出過什么事兒來,想必也沒有大問題。再說蔣家說了,你進門就分家,只要你們兩個人以后好好過日子,對公婆該孝順就孝順,哥嫂面子上敬著點就行了,反正不在一起住,不會多有少紛爭?!?/br> 周琳聽了趙氏的話,也不再說什么了。入鄉隨俗,這兒的女孩子大多都是十三四定下親事,及笄后就可以出嫁了。 周琳前世因為身體的緣故,養成了淡漠的性子,對感情也沒有太多的憧憬,更不會想著叛逆的自由戀愛。既然這樣,嫁給爹娘看好的人家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周父周母都是疼閨女的人,他們看好的人家,必然錯不到哪里。 說實在,趙氏為閨女定下蔣家,也是費了不少心思。女兒在自己眼里自然是千好萬好,但是在別人看來,還是有些嬌氣,長得瘦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抗的。 一般莊戶人家娶親還是喜歡壯實能干的,家里能多個勞力,也好生養。這也是來提親的不少,真正好的人家卻沒幾個的原因,“貨比三家”,蔣福生也算是瘸子里的將軍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點擊和收藏的小天使,每次看到數據,桂圓就很感激,更新都更有動力了呢。不過,要是各位小天使能在評論區屈尊留下一句半句的,就更好不過啦。 ☆、第5章 正式訂親 臘月初六,蔣母陳氏親自帶著兒子來納吉。 這個時候達官貴人家里兒從議婚到到完婚,一般都要過六禮,下聘也都是在婚前一月之內,但是到民間也就簡化多了,一般也就納彩(提親)、納吉(定親)、請期、親迎(成婚)。 尤其是莊戶人家,聘禮也都十分簡單,一般在納吉的同時也會送來聘書和聘禮,等請了吉日,就可以完婚了。 陳氏這次也是發了狠,想著兒媳婦進門嫁妝肯定少不了,在聘禮上就多下了功夫,反正到時候還會帶回來。 因此,除了各色禮餅、香燭、布匹等,還狠了狠心在胡屠戶家割了十幾斤的肥豬rou??吹内w氏直點頭,以蔣家的境況,能拿這么厚的禮,就知道蔣家對這門親事的看重。 不說別的,光豬rou就值不少錢,這時候可不像現代社會,豬rou還沒有青菜貴。 就拿周家為例,在周家村也算是中等農戶了,也不過是能吃飽穿暖,一個月里能割上二斤豬rou改善一下生活。更多的農戶還夢想著每天都吃到飽的日子呢,譬如周家村八成以上的村民,譬如蔣家,咳。 一擔一擔的大禮抬進周家,看的門口圍著的村民一陣艷羨。 這段時間周家拒了多少上門提親的人家,早引起了不少人的不忿。要知道周琳又不是十項全能的穿越女,穿越過來就開鋪子、賺大錢,驚才絕艷,美名遠揚,要是沒有相熟的人家,誰能知道她呢。 這些人本以為周家拒了這么多家,要給女兒挑個多排場的人家,結果卻選了鄰村一天吃不上三頓飯的蔣家。 不少人在納吉這天等在周家門口,等著看他們笑話,結果卻大失所望。莫非蔣家其實也是有些家底的,只是隱藏得太深?一群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周家人今天有喜事,想著人多也熱鬧,歡喜還歡喜不過來,有些不中聽的話只當沒聽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