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看著囚牢里亂成一片,大通和尚輕輕一笑,說道:“這位女施主可真是另貧僧刮目相看?!闭f完,便站起身來,對其他幾人道:“我們也該行動了?!?/br> 秦姝出了死牢,避開眾人,開始尋找縣令的住所,縣令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秦姝從一個丫鬟口中,知道了縣令的住處,就將她打暈拖到一旁。 到了衙門后宅,所幸后宅并不大,秦姝挨個找了一遍。 反正那縣令不是在正院,就是在小妾那里,要不就是在書房。 最終,秦姝還是在一個小妾的院子里找到了周縣令。 那縣令才剛剛起床,正由小妾服侍著穿衣服。 秦姝一闖進去,那縣令和小妾頓時被嚇了一跳。 “你是誰?來人,有刺……”那縣令剛要開口喊人,就被橫在脖子上的兵器,嚇得閉上了嘴,只能強行壓制恐懼,呵斥道:“大膽!你……你你你是何人?竟敢挾持本官……” 而那個小妾早在尖叫的前一刻,就被秦姝一拳頭打暈了。 “你問我是誰?”秦姝冷笑一聲,惡意滿滿地說道:“你昨天不是剛下令抓了我嗎?還問我是誰?” “你……你是秦素蓮?”周縣令頓時反應過來問道,“大膽刁婦……” 話未說完,就被秦姝一腳踹到膝蓋,噗通一下跪在她面前,疼得他齜牙咧嘴的,但更多的卻是羞恥,憤怒而又恐懼地說道:“你……你這個無法無天的女匪……” “閉嘴!說!到底是誰讓你抓我的?是那個曹靜蘭,還是什么狗屁九千歲?”秦姝臉色陰沉地說道。 此時,外面突然想起了極大的動靜,還有喊打喊殺聲,聽起來十分雜亂,而且不少人的腳步聲往這邊靠近。 周縣令以為有人來救自己,臉上一喜,立即喊道:“來人,有刺客,快救本官……呃……” 可惜,話未說完,心口就被開了一個窟窿,周縣令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的倒了下去。 秦姝慢條斯理地收回三棱軍刺,說道:“你就是不說我也知道?!?/br> “你……九千歲……不會放過你……”周縣令吐著血說出最后一句話,就斷了氣,死不瞑目。 殺了縣令,秦姝也不敢多做停留,連忙轉身離開。 她打算先悄悄回去看看,等安頓好了佑安和趙犁一家,就去趟京城,將九千歲給宰了,其他的以后再說。 秦姝剛離開一會兒,這里就有人闖了進來,赫然就是在縣城外的那些起義軍,為首的正是那名頭領,見到已經死去的周縣令,大家均是一怔。 “頭領……這……” 那頭領很快回過神來,說道:“縣令這是受到了天罰,看來連老天爺都站在我們這邊。把這個女人也殺了,把糧食和金銀都運走,再放把火燒了縣衙,快!” “是!” 秦姝對此一無所知,此時,她已經逃出了縣衙,卻發現外面早已亂成一團。 ------題外話------ 明天上架! 其實,我很緊張,也很忐忑,最近每個情節都寫得戰戰兢兢的,斟酌再三才會下筆。因為我知道大家可能更喜歡一些有關情愛的戲份,可能不太喜歡看那種造反爭霸的情節,但這真得很重要,也比較難寫?,F在又正好又趕上架,真是讓我有些頭疼,麻蛋,都快得焦慮癥了,orz。 唉,我先閉關寫文去了。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保佑我寫得順利,大家也看得開心,么么噠(*^__^*)…… o(n_n)o謝謝大家的支持,我耐你們~ 150**5749 送了5朵鮮花 慕容羽霏 送了9朵鮮花 千珠城主 送了1朵鮮花 天瀾依 送了1朵鮮花 139**7664 送了1朵鮮花。多謝! ☆、第四十八章 擦肩而過 縣城里多了很多手拿武器的“農民”,有的在巡邏警戒,看到可疑之人就抓起來,有些人則守著大車,車上放著一袋袋糧食,還有人在繼續往上搬運。而街道上卻看不到半個衙役,處處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所幸,這些人沒有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看起來頗有些紀律??h城的百姓們雖然神色惶惶,卻并沒有過于懼怕。 縣城里亂成一團,秦姝卻是不憂反喜,渾水才好摸魚呀! 她機警地避開巡視人群,一路走到了城門口。毫不意外地發現,縣城守城門的人也已經換了人,不再是縣衙的衙役,而是些身穿粗布衣裳,卻拿著武器的“農民”,而且只許人進,不許人出。 很顯然,縣城應該是被人給攻占了。 想到這里,秦姝也忍不住松了口氣,縣城都破了,誰還能注意到她弄出來的這點動靜? 她突然想起了牢里的大通和尚,也不知道這件事跟他有沒有關系。 不過秦姝也沒時間多想了,此事不脫身更待何時?她迅速收斂心神,也不走城門,而是直接借助工具翻城墻出去了。 出了縣城,秦姝就找了一個隱蔽處,進了空間,迅速洗了個澡,吃了點飯食,又換了一套半舊的粗布衣裙,宛如普通的鄉下婦人一樣,在頭上包了一塊藍布包巾,臉上的皮膚稍稍抹黑了一些,手上挎了個小籃子,出了空間,快步向小秦莊走去。 即便是這樣,一路之上,她也躲躲閃閃的,遠遠見到人之后就躲起來,實在避不開,就用衣袖遮住臉面—— 這種做法很正常,總有害羞的婦人不愿拋投露臉的。 秦姝走得很快,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小秦莊,然后瞅見人少的時候,悄無聲息地回了家。 家里的大門和后門都關得緊緊的,而不是在外面鎖著,顯然家里是有人的,秦姝也沒有敲門,直接躍墻而過。 “誰?”聽到動靜,趙犁和歐氏迅速從石屋里走了出來,手里還拿著棍子,一臉地驚懼和緊張。 他們沒有去后面住著,而是住在了前院他們住過的石屋里,連睡覺都不敢睡死了,一點風吹草動,就讓他們如臨大敵,生怕有人來了將宅子給搶走。 所以,雖然秦姝的動靜并不大,他們卻聽到了。 秦姝見到他們,連忙走過去說道:“別慌,是我!” “謝天謝地,夫人,您總算是回來了?!睔W嬸聽出了秦姝的聲音,頓時長舒了一口氣,她拍了拍胸口,整個人仿佛失去了力氣一般,往地上滑去。 趙犁眼睛也有些發酸,他一邊眼疾手快地扶住自己的老婆,一邊高興地說道:“夫人,您回來就好了,您不在,我們就跟沒了主心骨一樣,做什么都沒底?!?/br> 秦姝含笑說道:“已經沒事了。對了,我之前不是讓你們帶佑安找個地方躲起來嗎?你們怎么還留在這里?佑安和趙笙人呢?” 秦姝一邊說,一邊往正房里瞧了瞧,按說,佑安早該聽到動靜了,歡天喜地地迎出來了。 “少爺他……”趙犁卻是面露難色,一臉慚愧。 秦姝見狀,心里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笑意微收,問道:“怎么了?” 趙犁卻突然拉著歐氏一起跪了下來,羞愧地對秦姝說道:“夫人,都是我不好,沒有看住佑安少爺。夫人被抓走之后,少爺擔心夫人安危,就帶著趙笙出門找宋將軍搬救兵去了……” 秦姝聽到這里就是一驚,心里又是擔心,又是感動,嘴上卻生氣地抱怨道:“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我不是告訴過他我不會有事嗎,他非要往外跑,現在外面那么亂,他們兩個孩子,萬一出了事怎么辦?” 秦姝越說越是著急,甚至有些失去了她一慣的冷靜,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看到趙犁夫婦還滿臉愧疚地在地上跪著,她才稍稍平復了一下心情,說道:“好了,你們先起來!這也不怪你們。佑安決定的事情,你們就是想攔都攔不住?!?/br> 趙犁夫婦這才站了起來,只是臉上依舊帶著幾分不安,兩人對視一眼,歐氏擔憂地問道:“夫人,現在該怎么辦?” 秦姝也有些頭疼,捏了捏眉心,說道:“還是先進屋再說吧!” 說完,就轉身進了正房,趙犁夫婦也跟了過去,秦姝坐下之后,歐嬸本想打水給秦姝洗臉,被秦姝阻止了,只讓她給自己倒杯水。 接過歐嬸遞過來的熱水,秦姝一邊喝,一邊靜靜地想著當前的局勢。 現在長平縣城已經亂了,宋將軍正在這一帶剿匪,這造反的時機選得也太不妙了。宋家軍聽到消息,肯定會立即趕過來的。 若是遇上其他軍隊也就罷了,說不定起義軍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是對上宋家軍,他們肯定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一群烏合之眾怎么能與身經百戰的精兵相比? 關鍵是,周縣令是她殺的。宋將軍會把她當成反賊一伙抓起來嗎?秦姝并不敢確定。 就算她不承認是自己殺了周縣令,宋良秀肯定也能查出來。 宋家一向忠于大焱,忠于皇上,宋良秀跟她頂多也就是幾頓飯的交情罷了,未必會徇私放了她。 這就有些難辦了。 說實話,她還真有些舍不得現在平靜的生活,不想東躲西藏。一旦她被打上反賊的標簽,以后恐怕也沒辦法平靜了。 不過,事已至此,瞎猜也沒用,她已經做了的事情她就不會后悔。當務之急,還是要把佑安找回來。 秦姝嘆了口氣,放下茶杯,站起身來說道:“這么干等也不是辦法,我去找找他們,說不定能把他們追回來呢!” 歐嬸嘴唇動了動,神色猶豫,她一邊擔心佑安少爺和兒子,又擔心秦姝會遇到危險,想勸又不知道該怎么說。 秦姝倒是理解她的心情,笑著說道:“放心吧,佑安那么機靈,趙笙也是個穩重的,應該不會有事的。至于我,就更不用擔心了,你們安心看家便是。還有,不要告訴別人我回來過?!?/br> 秦姝怕他們害怕,并沒有告訴趙犁夫婦自己怎么出獄的,也沒有說縣城關于造反的消息。只說縣城里現在有些亂,家里存糧足夠,后院還種著蔬菜,叮囑他們別去縣城,老實在家里呆著。 趙犁夫婦連連點頭答應了。 秦姝打定主意之后,也不耽擱,說走就走,連衣服都沒換。 大黑被佑安帶走了,小黑還沒長成根本不能騎,她只能靠自己的兩條腿了。 等秦姝再次站在縣城門外的時候,已經過了午時。她看著守衛森嚴的城門有些感嘆,沒想到自己剛從縣城離開,這么快又回來了。 城門口的守衛又多了許多,還多了許多巡邏之人,盤查也很嚴密,難道他們想在這里常駐? 秦姝忍不住搖了搖頭,若是他們搶了東西就跑,或許還能保存一線生機,偏偏他們大搖大擺地留在這里,莫非是想以此地為根據地,擴大地盤?還是他們以為自己能跟宋家軍相抗衡? 不過,秦姝也沒時間替他們瞎cao心,悄悄繞開了縣城,一邊打聽宋將軍的下落,一邊沿著佑安走過的路線尋找了下去。 其實秦姝不知道,起義軍里其實發生了分歧。 最主要的原因是,起義軍頭領王順義野心勃勃,想要自立為王,繼續掠奪地盤。因為攻下縣城太過順利,助長了他的野心,也讓他看高了自己,看扁了朝廷,覺得他們簡直不堪一擊。 而大通和尚則認為,時機未到,尚不是跟朝廷硬碰硬的時候,何況,宋家軍就在附近,倒不如暫時撤退,積蓄實力,再做大事。 王順義卻怎么也不肯聽。 大通和尚無奈,只好由著他了。王順義算是他的徒弟,他也不好撇開他自己離開,只在私底下卻在暗暗準備退路。 …… 王順義造反,并且攻破長平縣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頓時引起極大的震蕩,官府忙著調兵鎮壓,而一些在民間的勢力,卻有些蠢蠢欲動。 淮西定縣有一戶家財頗豐的人家,家主名叫徐召廷。 徐召廷平素就十分慷慨,結交賓客,接納壯士,家里更是養著一群武力高強的大手,籌算著做些大事業。 聽到王順義造反的消息后,徐召廷心里十分觸動,某種想法也在迅速生根發芽,只是想到宋家軍,就宛如一盆冷水潑了下來——